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一)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docx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2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
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二"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周国平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
可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也会讨厌现在的样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书。
读书,不似与人交谈,不用担心别人没时间、没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读上许久,尤其是经典,多为浓缩精华,句句透着哲理,好似长者娓娓道来人生道理,轻松惬意,又受益颇多。
而周国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开,过不去时,我喜欢读读他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深有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困于自身想法出不来,烦恼、痛苦、郁闷也就接踵而至。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2"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周国平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周国平散文给人一种平实感,让人的心能够静下来。
那读者又有何感受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二博学多才,深刻俊美,思辨清晰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每读一篇文章,总有那么些句子撬动心脉蹦跳不已,然后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一读再读,一品再品,犹如陈年好酒,纯真的、醇香的、淳厚的、沉醉的……“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是周国平说的,也正是我阅读他的某些感受。
2024年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周国平的散文涉及面很广,但多数的文章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最终的价值,人该寻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不辜负这不能重来一遍的人生?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最后只留下了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的凋谢都不可挽回,面对只能是无奈结局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哲学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与物质高速发展,让人停不下脚步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亲密关系的丧失,人生存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无休止的工作与消费了。房子一天天大了,车子越换越高级了,可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迟钝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国平的诊断是“灵魂缺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缺场,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是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成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那么什么是“灵魂在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健康高贵的人生, 这种健康与高贵不是抽象、空泛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所有的这一切的生活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字范文5篇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字范文5篇周国平散文写得富有哲理,大家读完他的散文都怎么写读后感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范文篇1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瞭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喜欢周国平的散文,他的散文多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
最喜欢他的这本《爱与孤独》,属于他的情感体验卷,或许因为人都是感性的动物,爱情、友情、亲情都更接近生活,更容易产生共鸣。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承受,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没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偶然的结果,就像周国平说的,在我们的父母想遇、相识、相爱、结合的时候,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现在的你就不存在了。
正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必须勇敢、坚强,不断地是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是自己在苦难、精神的悲伤中得到解脱。
“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
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
”张晓风在《只因为年轻》一文中也说过:“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与周国平认为的爱的反面是冷漠不谋而合。
爱的反面应该是与其完全对立的一种情感,而恨只是爱的另一种极端。
爱也好、恨也罢,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无法让人忽视。
唯有淡漠,才有不以为意之意,无所谓,可有可无。
“青春就只是一笔不可靠的财富,很容易被挥霍掉。
”青春,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
我们在这个时期体验着爱与被爱,执着地追求着所谓的真爱,感受着世间最美妙的情感。
我们在这个时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地以我们所不希望的速度成长着。
开始认识这个社会,发现并没有小时候了解地那么美好。
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只要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可能误入歧途。
青春,就不再完美。
青春很短,只有我们真正的珍惜了,它才能是一笔保值的财富。
不要等到,挥霍得一无所剩才懊恼叹息。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很快发现只剩下孤身一人。
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珍宝,珍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呼唤。
《珍宝,珍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受,虽然都是些零碎的详情,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裂,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布满神性才智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索。
我在读《珍宝,珍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急和喜悦让我在捧读《珍宝,珍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详情,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将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慧、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或许会吧,我清晰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受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珍宝,珍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当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主动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洁赐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暖和、父母的关心,由于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珍宝,珍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珍贵的财宝,而对全部的父母而言则供应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阅历告知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假如不准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忘却直至吞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详情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一):
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一天中午的时
刻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
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
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
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
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
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
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
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向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
就是“缺少社会职责感”。
但是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
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
周国平散文集 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今年年初,我偶得一本《周国平散文集》,于是在茶余饭后、闲时睡前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周国平。
不必从第一页依次看起,随意翻到哪一页读来,就顿觉心平气静、脑清神宁。
周国平就像一位你人生的导师,用他那富有文采和哲思的文笔给予你灵魂的抚慰,心灵的启迪。
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
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
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
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
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
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
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1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
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序言中,周国平表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
他说:“我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
”一个意识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当然值得期待和尊敬。
周国平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教授,又是一位作家。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安静》里既有读书笔记、游记,又有讲演稿、随感录等,看似杂芜却是一片纯静。
作者通过《安静》给我们讲述人生的真谛,讲爱与关怀,讲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种种思考。
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没有一个安字和静字,却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周国平说:“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现实的确太热闹,我们早已习惯了在现实中奔忙,从不曾拥有这样一份安静和从容。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利益驱动,对物质的欲望高于一切。
连学术界这样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变成了名利场。
要远离人群中的欢乐和疯狂,远离灯红酒绿的确不易。
可见,安静多么珍贵,守得住安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周国平是一位崇尚简单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内心田园的人。
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身居闹市而不为所扰,内心平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
有内在精神世界的饱满,才是丰富笃实的人生。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
智慧和从容又让周国平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和突破。
这本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散文集,是那么质实,让我在安静中品味人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2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妞妞》生活中真实的伤口,周国平后来在书中说到,“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可老天从来是这样,他妒忌幸福的人,他总是把一切本来完美无缺的东西弄的残缺不全,然后告诉你,看!这就是人生!命运在妞妞还没出世之前就开始觊觎她,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步把他们推向深渊。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_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_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精选读后感1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平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
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
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平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
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
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
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
周国平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
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时光里盛满父爱——读周国平散文集《宝贝,宝贝》王波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
《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
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也许会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成长经历的记录每一次几乎都是抢救性的。
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同时交织着神性与人性,他们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叹为神来之笔的话语。
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
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幽默阐释。
啾啾说:“我吃过雪,是天上的味儿。
云的味儿,太阳的味儿,月亮的味儿。
因为月亮的味儿多,所以雪是冷的。
”这段话跟以前读过的一个孩子说晒过的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还说出了“为什么”。
啾啾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
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
这就是时间。
”真是难为一个孩子说出如此哲学味道十足的话来,这表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时间与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是经过她的嘴说出来却怎么也觉不出沉重来,只是感觉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才好。
啾啾说:“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我带你们去商场买东西,对你们好。
我长大了会是个小美人,小美人带着你们去买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给你们穿那种难看的黑鞋子。
我还带你们去玩,冬天的时候,你们坐在冰撬的小板凳上,我划着走,特别好玩,你们会说:有啾瞅这个女儿可真好呀!”这段话,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充满童趣的话语里已经承载了将来要反哺父母的设想,相信啾啾的父母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
《宝贝,宝贝》一书中像这样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
我猜想,啾啾长大了一定会庆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细腻痴情的父亲,她会为拥有记录自己成长印记的《宝贝,宝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我的孩子也在不断地成长,或许我也该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好理一理,提起笔为孩子多写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