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e525f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e.png)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14061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a.png)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1. 概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是企业和组织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 环境辨识和风险评估•环境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和观察,确定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这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公众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出优先处理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控制措施。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3. 辨识和评估方法3.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描述和评估,确定其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安全观察和检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检查工作场所,辨识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 调查问卷和访谈:通过向员工和相关人员发放问卷或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的看法和意见。
- 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统计数据,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因素。
3.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基于数据和数学模型,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计算和评估。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风险矩阵:将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绘制成矩阵,从而确定其风险等级。
- 事件树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通过建立事件树模型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对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后果进行量化分析。
- 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通过对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可能影响。
4. 控制措施根据辨识和评估的结果,企业和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员工和公众的影响。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的设计,减少或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d8ce43ee06eff9aef80797.png)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4414e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d.png)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化学试验室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学试验室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1.化学品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剂、易燃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损伤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
2.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在化学试验室中,噪音可能来自于仪器的工作声音或试验过程中的爆炸声;震动可能来自于仪器的振动或试验过程中的剧烈摇动;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试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3.生物因素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动物实验中的病原体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过敏症状。
4.机械设备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仪器、易于发生事故的旧设备等。
5.火灾和爆炸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存在可燃物质和易燃物质,如溶剂、气体等。
如果安全操作不当或存在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1.作业分析法:通过对试验室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体,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作业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来计算其中一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判断其中一种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估其中一种危害因素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专家评价法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需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三、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并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ac06faaccbff121dd3683f0.png)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dff0c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a.png)
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选定作业活动。
3
分解工作步骤。
4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5
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说如何做。
6
班组集体讨论。
工作危害分析(JHA)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识别思路:1、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2、伤害的后果是什么?3、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害)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
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及风险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险度R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能性L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发生死亡
部分装置( > 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危险源有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清单计量安装
![危险源有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清单计量安装](https://img.taocdn.com/s3/m/e47f2a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a.png)
危险源有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清单计量安装计量安装是指对各类设备、工具、仪器等进行精确测量、校准、调试和验证的过程,是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质量准确的保障。
在计量安装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物理量的测量和读数,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辨识和有害因素的评价两个方面,对计量安装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危险源的辨识在计量安装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源:1.电气危险:电源电压较高,存在触电和电击的风险。
2.机械危险:设备运转中存在旋转、移动、夹紧等运动部分,可能造成触及或夹伤。
3.高温危险:设备运转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高温,存在烫伤的风险。
4.化学危险:一些计量安装过程中可能使用到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化学品,存在中毒或火灾爆炸的风险。
5.噪声危险:设备运转中可能产生噪音,存在听力损伤的风险。
6.疲劳危险:长时间的计量安装工作可能导致劳动者疲劳,增加事故的风险。
二、有害因素的评价对上述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有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和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
2.检测法:利用专业仪器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如噪声、温度、化学物质浓度等,确定有害因素的具体数值。
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计量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认识和意见。
4.统计数据法:结合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评估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
以电气危险为例,可以通过检测法来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首先,可以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对电源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确定电气危险的具体数值。
然后,结合电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电工安全规范,评估电气危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三、风险评价将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害因素进行评价后,可以根据风险评价矩阵,综合考虑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对计量安装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设备改进: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优化和改进,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b1bc9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8.png)
风险等级划分
低风险:可接受风 险,无需采取措施
中等风险:需要采 取措施降低风险
高风险:需要立即 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极高风险:需要立 即停止作业,采取 紧急措施消除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风险:通过 改变生产工艺、 设备、材料等, 消除危险有害因
素
降低风险:通过 减少接触时间、 降低接触强度等, 降低危险有害因
素
危险源分类
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违章 作业等
设备因素:设备故障、设计 缺陷等
环境因素:恶劣天气、自然 灾害等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典型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机械设备、电气设 备、辐射等
管理性危 险有害因 素:如安 全管理制 度、安全 培训、应 急救援等
01 06
风险监控与改进
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 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A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提 高风险管理水平
C
B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 险得到有效控制
D
加强风险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谢谢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录
0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02. 风险评价 03. 风险管理
识别方法
现场调查法:通 过实地考察,了 解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有害因素
经验法:根据以 往的经验和案例, 识别危险有害因
素
安全检查表法: 使用预先编制的 安全检查表,对 生产过程进行系
统检查
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 识别危险有害因
05
社会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社会治安、交通安 全、自然灾害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化学品、有毒气体、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6ae4b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5.png)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对潜在危险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地点。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风险监控: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识别方法
检查表法:对照标准、规范 和经验等检查表进行危险有 害因素的识别
直观法:通过观察、经验判 断等手段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工艺 流程、物料、设备等,找出
危险有害因素
经验对比法:与类似企业或 类似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危
险有害因素
识别过程
现场调查:实地查看作业环 境、设备运行状况等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劳动组织不合理、人体生物 节律等
识别工具与技术
添加标题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对 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识别
添加标题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对设备或系统的各个部件可能发生的 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
04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与管 理
控制原则与要求
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和 扩散。
科学性原则:控制措施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危险识别,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 靠性。
经济合理性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措施应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避免过度控 制或不足控制。
通过识别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
在环境管理中应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4c22f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8.png)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17432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a.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潜在危险因素: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
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来自于物理环境、化学品、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2.评估危险程度: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身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这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其可能的后果来进行评估。
3.确定风险边界: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各种风险的边界。
这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做出哪些改变和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4.制定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控制风险。
这可能包括改变工作流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或者在必要时进行培训。
5.监控和修正:定期对已采取的措施进行监控和修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工作场所,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因此,在任何环境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风险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有效地预防潜在的事故和伤害,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建筑工地上,还是在医疗机构、实验室中,都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其进行识别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业生产中,识别危险因素是确保员工安全的首要任务。
大型机械设备、高温、高压、有害化学品等都可能对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工厂和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
这可以通过现场勘察、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估等方式进行。
例如,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观察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等,可以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因素。
在建筑工地上,危险因素可能来自于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设备、物体坠落等。
在工地开工前,建筑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cd0a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a.png)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 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现场、办公现场及生产经营场所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3. 职责3.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的审批。
3.2安全科负责组织对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生产现场、办公场所、生活区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实施控制。
4.工作程序4.1首先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为风险管理小组,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必须由各个方面的人员组成,必须有基层单位的全员参与。
4.2评价小组成立以后,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制定风险管理程序。
5危险有害因素辨识5.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5.2危险与危害因素的分类(注:在我国传统管理中,一般将危险源理解为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和伤亡事故的国家标准不同,可有两种分类方法:(1)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根据GB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险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f)其他危险危害因素(2)根据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的分类方法:导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所列的20类事故发生的因素也认为是危险有害因素。
20类事故分别为:机械伤害、触电、灼烫、高处坠落、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坍塌、放炮、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其他伤害、火药爆炸、淹溺、透水、瓦斯爆炸、锅炉爆炸。
5.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范围(1)辨识范围公司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公司生产、作业、办公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投入及人的失误、生产作业的环境等判别公司活动、生产或服务中产生危险隐患的因素;(2)危险辨识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1)总布局及建构筑物的危害因素辨识:①厂址②总平面布置③道路及运输④建构筑物2)生产工艺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3)典型的单元过程(操作)的危害因素辨识4)主要装置和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5)电气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6)特种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7)登高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8)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害因素辨识9)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辨识10)与手工操作有关的的危害因素辨识11)储运过程的的危害因素辨识12)其他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5.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5.4.1主要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外部信息、相关方的意见、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分析和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bbe0f0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2.png)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版次:A/01 目的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与定义适用于厂范围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危险性:危险性(D)危险性大小、即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危险性D=L×E×C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3 职责3.1综合办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
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3。
2 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3.3各部门负责从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 工作程序4。
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a)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b)原辅材料、产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c)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与应急器具(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除安全标准化策划阶段的初次辨识和评价:(1)设定第二年度的安全目标前,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2)厂组织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时,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3)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时、工艺条件或操作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危险作业活动作业前、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专项辨识和评价(4)厂认为有必要时4.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44424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6.png)
学术研究支持:专家学者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实践提供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 险评价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02
风险评价
03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与 管理
04
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 应对
05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 风险评价的法规要求
06
添加章节标题
危险有害因素识 别
识别方法
直观法:通过观察、检查和经验判断识别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建立故障树模型,分析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因素 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和概率,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状态,识别危险源和潜在的操作风险
常见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等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
识别过程
收集现场资料:了解生产工艺、设备运行情况等 现场勘查:实地查看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 危险源辨识: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存在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实施应急处置:按照预案采 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培训与演练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险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危险识别、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演练目的: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危险应对的实操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a4d7b6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8.png)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某一特定危(wei)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wei)险源分类:根据危(wei)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第一类危(wei)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者危(wei)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wei)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wei)险物质,控制危(wei)险源。
——第二类危(wei)险源:导致能量或者危(wei)险物质约束或者限制措施破坏或者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wei)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wei)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wei)险源是第一类危(wei)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wei)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wei)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wei)险源。
危(wei)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wei)险源及其相关的危(wei)险性、有害性。
危(wei)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
惟独认识到它是危(wei)险源,才干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干对它采取措施。
对危(wei)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wei)险源浮现的重要依据或者设想的事故模式或者后果。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wei)险源评价风险风险控制的策划实施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进行危(wei)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wei)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份,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wei)险源进行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张兴任
目录
1
基本概念
2
危险源分类
3
危险源辨识
4
风险评价
1 基本概念
危险源 安全评价
基本概念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 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有害物质。第一类危险 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危险有害程度 越大,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做出安全评价结论:通过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并 同既定的安全指标或标准 相比较,判明项目所达到 的实际安全水平后,做出 安全评价结论。
2
危险、有害 因素分类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 的直接原因分类
按事故类别、职业 病类别分类
危险源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于指导和规范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对 危险有害因素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便于风险评价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风险评 价中常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 别”进行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 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缺陷、不良环境即我们常说的危险、有害因素。决定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
基本概念
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也称为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概念: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分析论证,并以既定的指数、等级或 概率值作出表示,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 ,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便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强迫体位(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 位置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易引起作业 人员疲劳或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综合性 作业环境不良。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 配置。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 完善。如建设项目“三同时” 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等
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等;②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等;③ 从事禁忌作业;④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⑤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 辨识错误等;⑥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①指挥错误(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②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 ;③监护失误;④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致病微生物:细 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②传染 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 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 场所凌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架缺陷如 楼梯、阶梯等缺陷或护栏缺陷;室内安全通 道缺陷如无安全通道、通道无照明等;作业 场所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良等。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 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 害因素分为4类
人的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 素分类
物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心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如风、雨、雷电、雪等;作业 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所凌乱;地面不平; 楼架缺陷如楼梯、阶梯等缺陷或护栏缺陷;安全通 道缺陷如无安全通道、通道无照明等;作业场所通 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良等。
环境 因素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隧道和矿井顶面、正面、侧面、地面缺陷; 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如通风差、缺氧或有害 气体等;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 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编制安全评价报
告:依据安全评 价的结论,编制 系统、明确的安 全评价报告
1
2
3
4
5
6
7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
害因素:通过一定的手 段,对被评价对象的危 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分析和判断。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选择应用定性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或定性、定 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开 展安全评价,确定其危险 等级或发生概率,得出危 险程度的明确结论。
基本概念
前期准备:明确评价
的对象和范围,了解 被评价对象的技术概 况,选择分析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 法规、标准、规章、 规范等有关资料
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 应科学、合理, 便于实施评价、 相对独立且具有 明显的特征界限。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根
据安全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 策措施和建议,以消除危险或 将危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当 无法有效控制总体危险水平时, 可以提出中断开发或停止使用 等措施。
管理 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按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 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序号 1 2 3 4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业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 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砸伤等。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 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 件缺陷 ②防护缺陷 ③电伤害 ④噪声 ⑤振动危害 ⑥电离辐射 ⑦非电离辐射 ⑧运动物伤害 ⑨明火。 ⑩高温物体
………
物的 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 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然物 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⑥有毒品;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⑨粉尘与 气溶胶;⑩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