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1. 概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是企业和组织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 环境辨识和风险评估•环境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和观察,确定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这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公众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出优先处理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控制措施。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3. 辨识和评估方法3.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描述和评估,确定其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安全观察和检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检查工作场所,辨识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 调查问卷和访谈:通过向员工和相关人员发放问卷或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的看法和意见。
- 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统计数据,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因素。
3.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基于数据和数学模型,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计算和评估。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风险矩阵:将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绘制成矩阵,从而确定其风险等级。
- 事件树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通过建立事件树模型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对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后果进行量化分析。
- 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通过对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可能影响。
4. 控制措施根据辨识和评估的结果,企业和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员工和公众的影响。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的设计,减少或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5篇)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明确公司施工范围内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控制内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确保安全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的识别和评价,以达到安全第一,预防环境污染,保护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安装改造和压力管道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以下简称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
3、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内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物资、设备的采购、接受、验收、保管和发放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施工、生活暂设和物资的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相关方的安全危险因素;4、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类型本公司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以下类型的安全危险因素实施识别与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火灾、爆炸;—电击、触电及电弧辐射烧伤;—物体和人员的高处坠落;—吊装设备或吊装物的跌落损坏;—脚手架或构筑物的跨塌;—高温、高压等异常环境;—粉尘及烟尘;—塌方;—交通事故;—射线及辐射;—噪声;—固体废弃物;—化学危险物品;—废气(汽)和废液排放;—油品泄漏及渗透;—机械伤害;—能源消耗;—其它安全危险因素。
5、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管理(1)识别安全危险因素的时间—首次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时;—安全目标或指标变更或修改时;—安全计划书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订或修改时;—现行安全法律法规或其它安全要求发生变化时;—施工作业的内容或施工作业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条件或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需重新进行安全危险因素识别时。
(2)识别安全危险因素应遵循的原则1)对安全危险因素进行以下三种时态下的识别:—过去曾经发生过,而且对当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响的识别;—目前正在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识别;—到目前尚未发生过,但可预料到将来可能发生,并对安全管理会产生影响的识别。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危险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等。
第二章辨识与评价流程第三条辨识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1. 编制危险源清单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危险源清单,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源位置、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等。
2. 辨识危险源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明确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评价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紧急程度。
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具体的措施实施计划。
5.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跟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措施实施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措施有效。
第四条辨识与评价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 实地调查法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包括危险源位置、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等。
3.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4.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第五条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已辨识与评价的危险源,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人员培训、防护设施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工艺改进等。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按照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措施的落实。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害识别: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危害物,并进行归类和记录。
2. 风险评价:根据危险因素和危害物的识别结果,对其可能引发的事故频率、后果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减轻和消除危害。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遵守安全规程。
6. 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前规划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7. 绩效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适用于全厂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第三条安全部门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
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四条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厂生产计划、公用工程、节能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五条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厂工艺生产过程、工艺变更、新产品开发、技措环错安措、质量监督管理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六条机械动力部门负责组织全厂设备运行与维护、设备变更、检维修施工作业的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第七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所辖作业区域、设备设施、日常作业活动、工艺操作等过程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第八条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
第九条定义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危险源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源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章评价范围与方法准则第四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五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第七条风险管理及评价准则: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对全过程(企业工程业务流程)、全范围(企业管辖的平面与空间)、企业范围的全部人员(包括企业职工、施工方、供应商和承包方等)进行风险辨识,然后进行量化评估分级,再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证所有的风险辨识充分,并处于受控状态。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4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我公司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危货运输专职安全员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安全员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车队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三、危险源识别范围: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五、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六、车队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七、重大危险源管理:1、公司、各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各部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4、公司、各部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各部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公司上报一份台帐。
5、各部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安全经理审批。
6、各部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各部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
车队由车队队长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各部门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生产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4篇)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价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害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与健康。
2. 依据本制度的依据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国家、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3) 公司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适用于所有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
三、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流程1. 危害识别(1) 开展生产管理活动的危害识别工作,包括对生产设备、工艺过程、物料与物质、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害进行识别。
(2) 成立危害识别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危害识别工作。
(3)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包括现场观察、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等。
(4) 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
2. 风险评价(1) 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对可能导致的事故事件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每个危害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控制措施制定与落实(1) 根据危害的优先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计划进行落实。
(2) 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3) 指定专人负责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监督。
4. 监督与检查(1) 公司将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和岗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和员工。
四、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1.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行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3. 定期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安全奖惩制度1. 建立安全奖励机制,对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和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危险和风险,制定的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和风险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危害和风险的辨识和评价,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危害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安全检查、风险分析、事故调查等,从而全面了解和识别组织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潜在的危险性和风险水平。
在风险评价中,可以采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概率论、统计学等,从而得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和具体的风险水平。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和方法。
确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个环节和步骤的操作要求。
2. 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
通过开展安全检查、风险分析、事故调查等工作,全面识别和评估组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3. 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管理措施。
将危险因素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4. 组织实施和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
对确定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组织实施,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监督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
5. 定期评估和更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更新和改进,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可以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 .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操纵,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认真做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对于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广大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生产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削减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2 .要求2.1 由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生产部、技术部、车间等相关人员组成公司风险评价小组,开展风险评价工作,通过风险操纵,削减或操纵风险;2.2 应明确风险评价之目的,确定风险评价范围,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价;2.3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制定风险评价准则;2.4 常规状况下,公司一年一次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等级),在生产部备案,并由生产部根据评价状况制定整改计划,或对风险操纵措施是否有效再进行风险评价,落实措施。
2.5 生产部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登记汇总,负责组织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发布重大风险清单,并对重大风险及操纵措施的实施状况进行监视检查。
2.6 各单位负责排查和识别本单位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对本单位重大风险制定操纵措施并实施。
3 .风险评价的范围3.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3.2 常规和异常活动;3.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状况;3.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3.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3.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3.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3.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难等。
4 .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公司实际,拟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o•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风险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EKinney)提出的。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安全危害因素的全面识别和风险的合理评价。
第三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公司相关规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全面识别和评价因素致危害的风险。
第四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全员参与、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具有较大危害性或者较高风险的安全危害因素,应当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章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第七条公司应当成立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管理和推进公司的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第八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的成员应当包括公司相关部门的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不少于5人。
第九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运行目标、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
(二)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三)制定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四)对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条公司应当向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标准第十一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应当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全面识别和评价因素致危害的风险。
第十二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阶段,应当采用以下方法:(一)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了解和掌握安全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各部门及岗位根据安全评价报告,结合活动、设备、设施、产品、服务、运行条件
等,找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并反馈到安全员。
4.3.3安全员对收集回来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进行审核、汇总,填写《危险、有 害因素评价汇总表》。
(2)厂组织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时,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3)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时、工艺条件或操作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危险作业活动作业前、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专项辨识和评价
(4)厂认为有必要时
4.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法、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
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3职责
3.1综合办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 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 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 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 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 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等。
危害识别应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同时也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
^态。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综合考虑起因物、因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为14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火灾、坍塌、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及其它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版次:A/0
1目的
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便于对风险进行分 级管理,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 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与定义
适用于厂范围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 价和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4.5.2工作危害分析
4.52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
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4.5.2.2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 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风险危险性:危险性(D)危险性大小、即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危险性D= LXEXC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2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3.3各部门负责从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工作程序
4.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
(a)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4.5.2.5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 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4.5.2.6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 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4.5.2.7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巳
分值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3).事故一旦发生将可能产生的后果(C)
4.4风险评价的判别准则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2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3本厂管理体系文件;
4合同书、任务书、协议书、厂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本厂以往发生事故统计资料等。
4.5风险评价
4.5.1作业风险等级判定,赋分标准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b)原辅材料、产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
(c)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与应急器具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除安全标准化策划阶段的初次辨识和评价:
(1)设定第二年度的安全目标前,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分值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害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4)危险性判断(D)
分值危险程度>来自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4.6 .1(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
单元
作业
L
E
C
D=LXEXC
危险程度
4.5.2.3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 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4.5.2.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 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 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