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深度探究(含解析)
2019届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2 深度探究(含解析)
【典例1】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 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Al(OH)3+OH-===AlO2-+2H2O(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Ⅱ.(3)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4)Ba(OH)2+CO2===BaCO3↓+H2O(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题组一测定物质组成的定量实验1.利用Y形管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许多实验(固定装置略),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探究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4L21000250cV25.00mL ww g×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Cu2SO3·CuSO3·2H2O是一种深红色固体(以下用M表示)。
某学习小组拟测定胆矾样品的纯度,并以其为原料制备M。
已知:①M不溶于水和乙醇,100℃时发生分解反应;60~80℃②M可由胆矾和SO2为原料制备,反应原理为3Cu2++6H2O+3SO2=====Cu2SO3·CuSO3·2H2O↓+8H++SO2-。
Ⅰ.测定胆矾样品的纯度。
(1)取w g胆矾样品溶于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从中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c mol·-1E DTA(简写成Na4Y)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原理:Cu2++Y4-===CuY-),测得消耗了V mL EDTA标准溶液。
则该胆矾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用含c、V、w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滴定管装液前没有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Ⅱ.制备M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室用70%硫酸与亚硫酸钠粉末在常温下制备SO2。
上图A处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从下图装置中选择,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装置D中的试剂是________。
装置B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冷却至室温后,从锥形瓶中分离产品的操作包括:________、水洗、乙醇洗、常温干燥,得产品Cu2SO3·CuSO3·2H2O。
检验产品已水洗完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Vmol×250g·mol-1解析(1)Cu2+~Y4-,故胆矾样品的纯度=×100%=%。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含解析)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考纲要求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命题规律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物质的制备或性质实验为载体,结合实验操作,物质性质探究等命题。
对综合实验中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方案设计或探究实验中的有关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热点。
展望2019年高考,将延续近几年的模式,实验设计和评价一定伴随II卷实验题的考查。
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各类背景的实验:(1)以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2)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实验题;(3)以实验方案设计为背景的实验题;(4)以定性、定量分析为背景的实验题。
【例1】【2018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例2】【2018北京卷】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
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含解析26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重点、难点剖析】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种常见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1)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目标产物→确定可能原理→设计可能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原料→设计反应装置(方法、仪器等)→实施实验(步骤、操作要点、控制反应条件等)→分离提纯产品。
(2)性质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类型→提出性质猜想→设计实验逐个验证→记录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合理推断得出结论。
(3)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求证物质具备的性质,关键是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简便易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可能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药品、操作要点等)→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实验仪器的选用和连接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常见评价方向1.从可行性方面(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2.从“绿色化学”角度(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4)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含解析(1)
(1)考纲要求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命题规律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物质的制备或性质实验为载体,结合实验操作,物质性质探究等命题。
对综合实验中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方案设计或探究实验中的有关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热点。
展望2019年高考,将延续近几年的模式,实验设计和评价一定伴随II卷实验题的考查。
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各类背景的实验:(1)以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2)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实验题;(3)以实验方案设计为背景的实验题;(4)以定性、定量分析为背景的实验题。
【例1】【2018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例2】【2018北京卷】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
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2019届高三复习高考化学题汇总《主题2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主题2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命题一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16年全国Ⅱ卷,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应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现象可以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
【答案】D2.(2017年天津理综,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项,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有机层颜色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3.(2015年重庆理综,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观察Fe(OH)2的生成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C.实验室制取氨D.验证乙烯的生成【解析】A项,Fe(OH)2易被氧化,为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溶液中而氧化Fe(OH)2,制取时常采取在试管中的FeSO4溶液表面加一层植物油,在加入NaOH溶液时用长胶头滴管,且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正确;B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不正确;C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正确;D项,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计测量的是混合液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液面以下,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有强氧化性,不仅能氧化乙烯,也能氧化乙醇及反应副产物SO2等,在检验乙烯之前应先除去乙醇、SO2等杂质,不正确。
(参考)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参考)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向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命题热点突破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1.实验方案的设计(1)基本要求(2)基本步骤①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
②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方案的评价(1)评价原则①实验原理科学合理;②操作和装置简单可行;③符合绿色化学理念;④药品和操作安全可靠。
(2)评价类型①评价实验原理;②评价实验方案;③评价药品和仪器;④评价实验现象和结论。
3.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1)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2)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
(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例1.(2016·,27,12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重点、难点剖析】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种常见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1)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目标产物→确定可能原理→设计可能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原料→设计反应装置(方法、仪器等)→实施实验(步骤、操作要点、控制反应条件等)→分离提纯产品。
(2)性质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类型→提出性质猜想→设计实验逐个验证→记录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合理推断得出结论。
(3)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求证物质具备的性质,关键是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简便易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可能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药品、操作要点等)→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实验仪器的选用和连接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常见评价方向1.从可行性方面(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2.从“绿色化学”角度(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4)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11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11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练习水合氨属于弱碱,所以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应该用稀盐酸和NaOH溶液检验,故B错误;C.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能将Cl-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亚铁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故C错误;D. Na2CO3、NaCl均与硝酸银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A 将AlC1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13B 将少量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2SO3己变质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D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12溶液变黄,则C12的氧化性强于Fe3+【答案】C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 取某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盐中含NH4+B 向海带灰提取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H2O2,充分振荡后,滴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下层呈紫红色海带灰提取液中存在I-C 纯净的SO2和Cl2分别通过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溶液均褪色SO2和Cl2都有漂白性D 铁粉中加入的过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硝酸将铁氧化,生成Fe3+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C 向含I- 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原溶液一定含有Fe3+【解析】A.加热NaHCO3固体会生成Na2CO3、CO2和H2O,试管内壁有水珠,而固体Na2CO3受热不分解,故A错误;B.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I-=2Cl-+I2,淀粉遇碘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故C正确;D.向溶液中先滴加H2O2溶液,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不一定含有Fe3+,故D错误。
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含解析(1)
(1)考纲要求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命题规律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物质的制备或性质实验为载体,结合实验操作,物质性质探究等命题。
对综合实验中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方案设计或探究实验中的有关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热点。
展望2019年高考,将延续近几年的模式,实验设计和评价一定伴随II卷实验题的考查。
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各类背景的实验:(1)以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2)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实验题;(3)以实验方案设计为背景的实验题;(4)以定性、定量分析为背景的实验题。
【例1】【2018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例2】【2018北京卷】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
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5含解析
主题2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李仕才考点四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其创新、灵活的特点成为高考的热点题型,试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题目的新颖度和难度,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化学实验进行比较甄别,从而揭示反应原理、解释产生某些现象的原因等。
考生只有灵活运用已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才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探究性实验的考查点有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对反应产物成分的实验探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
1.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的角度与方法物质性质实验探究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内容。
设计实验探究时,要求原理准确、步骤简捷、现象明显、结论易得,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中学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的主要角度有:(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如探究SO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KMnO4溶液是否褪色来说明。
(2)物质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如探究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KI-淀粉溶液反应,通过溶液是否变蓝色来说明。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说明Mg的活动性强于Al。
(4)电解质强弱的判断。
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常温下配制NaA的溶液,测pH,若pH>7,则说明HA为弱酸。
(5)物质酸性强弱的判断。
如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可利用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的反应原理,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中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
(6)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
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2.性质实验探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1)有水蒸气生成时,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成分。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深度解析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深度解析1.(2019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昧,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化学实验“四防”,包括防止暴沸、防止爆炸、防止倒吸、防止污染。
蒸馏时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A项正确;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且二者均难溶于水,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
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2.(2019浙江卷)25.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pH≥7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答案】C【解析】白色固体混合物A加水得无色溶液B和固体C,B中肯定不含Cu2+,但结合固体C加过量硝酸,产生蓝色溶液,说明A到B的过程中Cu2+转化为沉淀,A中必含有CuSO4,又结合固体C中加过量硝酸后得到白色固体F,说明A中必含有Na2SiO3,而且固体C与硝酸反应可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和硝酸反应,也可能是Cu2+和CO32-双水解得到的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因此,不能确定碳酸钙和碳酸钠是否一定存在,但两者至少存在一种。
无色溶液B成分复杂,若B中只含有KCl,则pH=7;若含有Na2CO3或硅酸钠或两者均有,则CO32-和硅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故无色溶液pH≥7,A项正确;白色固体F难溶于硝酸,说明F 为H2SiO3,B项正确;固体C加入硝酸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生成的,也可能是Na2CO3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因此,固体C中不一定含有CaCO3,C项错误;检验Cl-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所以证明A含有KCl,证明Cl-即可,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
- 2
- 5
(2019 全·国卷Ⅰ )草酸(乙二酸 )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 1=5.4×10-2
,K 2=5.4×10-
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 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 (H 2C 2O 4·2H 2O)无色,熔点为
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 170 ℃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 现象是 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_______ 。
装置 B 的主要作用是
(2)
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
CO ,为进
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 、
B 和
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可以重复选用 )进行实验。
C 中可观察到的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B 、
装置H 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 。
②草酸为二元酸 ________ 。
【名师在线】
(1)如何证明CO2 气体中混有CO ?请证明思路。
【提示】首先检验CO2存在→除去CO2→用CuO 和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如何证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提示】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
C 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 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 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 倍
【解析】(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 的存在。
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 装置,会干扰CO2 的检验,故装置B 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
(2)①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 与CuO 反应的产物CO2 的存在
来达到这一目的。
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 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
检验CO 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 装置来除去CO2,D 装置用来检验CO2 是否除尽。
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CuO 的装置H,CuO 将CO 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D 装置,用来检验CO2 的存在。
因
CO 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
②若前一个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 已除尽;H 中黑色CuO 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
(3)①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选择NaHCO 3 加入草酸溶液的实验方法来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可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用NaOH 标准溶液来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草酸溶液,根据反应的草酸与NaOH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题组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下列制取物质的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用过量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制绿矾(FeSO4·7H2O)
B .铜与浓硫酸反应制CuSO4
C.过量的Fe与Cl2反应制FeCl2
D.MnO2 与稀盐酸反应制Cl2
【答案】A
2.(2019 福·建高考节选)在不同条件下KClO 3可将KI 氧化为I2或KIO 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 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设计1 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若2 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
还原产物为KCl 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I +6H ===Cl +3I2+3H2O
【解析】①根据图表可看出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H2SO4 的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
硫酸的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 1 号实验中H2SO4 的浓度为0,故该实验起到与其他实验对照的作用;③淀粉遇到碘单质会显蓝色,故氧化产物为碘单质,ClO 3-被还原为Cl-。
题组2—性质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3.(2019 ·全国卷Ⅱ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
【答案】D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
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B.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
氯化铝溶
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
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相符的是( )
答案】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②硫酸浓度为0 的对照实验③ClO 3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亚硫酸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通过对亚硫酸钠的组成元素
价态进行分析后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有可能变质,若已变质,则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来检验Na2SO3 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Ⅰ: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
方案Ⅱ: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
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均不合理,乙同学作出此判断的依据分别是:
方案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探究Na2SO3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时他取60 mL 标
签上注明为1.0 mol·L-1的Na2SO3溶液放入A 中,通过测量生成SO2质量的方法来判断其是
否变质。
①该实验装置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②改进缺陷后再进行实验,若实验后测得C 装置增重3.2 g ,则Na2SO3 变质的百分率是
(4)丙同学认为若只是确定Na2SO3 是否变质,乙同学的方案太复杂
了,他认为只需要试管、胶头滴管、盐酸及氯化钡溶液就可以达到目的(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请你回答自己的看法(若
不同意,说明理由;若同意,请写出主要操作、现象及结论) :
【答案】(1)2Na 2SO3+O2===2Na2SO4
(2) 亚硫酸钠部分变质时滴加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因BaSO3 也难溶于水,故加入氯化钡溶液,
亚硫酸钠未变质或部分变质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3)①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写出要点即可) ② 16.7%
(4)同意丙的看法。
取适量待测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 溶液后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生成的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Na2SO3 没有变质;若部分溶解,则Na 2SO3部分变质;若完
全不溶解,则Na2SO3 全部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
(1)“海”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产生倒吸;④生成(产生)⋯⋯
色沉淀;⑤溶液变浑浊;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⑦有液体溢出。
(2)陆“”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②固体逐渐溶解;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④颜色由⋯⋯变
成⋯⋯⑤固体熔成小球。
(3)“空”气(体)
①生成⋯⋯色⋯⋯味的气体;②气体由⋯⋯色变成⋯⋯色;③先变⋯⋯后⋯⋯(“加深”“变浅” 或“褪
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