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常识知识(必会)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
梁启超
近代 史学家 文学家 政治家 思想家 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之一 号 “饮冰室主人” 《少年中国说》
王国维
学者 《人间词话》
新文化运动
前期宣传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化 后期宣传 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代表人物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鲁迅等 开始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立《新青年》杂志
新月派
诗歌流派 诗词刊登在《新月》杂志上 代表人物 闻一多 徐志摩等
魏巍
曾用笔名 红杨树 作家 诗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余秋雨
散文家 散文集《文化苦旅》
贾平凹
小说家 散文家 小说《秦腔》
曹文轩
作家 《草房子》
莫言
作家 小说《红高粱》 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
闻一多
诗人 学者 代表作 诗《七子之歌》《死水》
郭沫若
文学家 历史学家 诗集《女神》
作家 小说 《子夜》
茅盾
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小说家 作家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 祥子 车夫
巴金
作家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小说
沈从文
作家 《边城》小说 风土人情 人性的美 爱情故事
思想家 文学家 学者 哲学家 字适之 倡导“白话文” 领导“新文化运动” 《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 《我的母亲》散文
周作人
鲁迅的弟弟 翻译家 散文家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作家 教育家 童话《稻草人》 小说《倪焕之》
田汉
剧作家 《义勇军进行曲》
朱自清
字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徐志摩
诗人 散文集 曾用笔名树人 字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代表作 小说 《呐喊》《彷徨》 散文《朝花夕拾》 诗集《野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中国近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中国近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19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侵略的斗争。

3.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5.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1858年, 与俄、美、英法签署《天津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北京。

3.1860年, 与英、法、俄签署《北京条约》。

4.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吞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签订《爱珲条约》。

三、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著《四洲志》,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著《海国图志》,著名思想:"师夷长技以刹夷"。

太平天国运动:【兴亡】兴起-金田起议衰落-天京事变失败--天京陷落纲领【纲领】《资政新篇》、《天朝田庙制度》。

洋务运动一、兴起与发展(一)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二)代表人:王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古宗棠、张之洞。

(三)主要内容:1.自强(早期),军事工业。

①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②李鸿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规模最大)。

③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2.求富(后期),民用工业。

①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②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3)海军--北洋海军(实力最雄厚)、南洋海军、福建海军。

二、破产导火索:甲午战争惨败。

根本原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戊戌变法一、甲午中日战争1.在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

2.经过第一阶段:(1)平壤战役(左宝贵)。

(2)黄海战役(邓世昌)。

第二阶段:(1)平壤战役。

(2)威海卫战役。

3.结果《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岛金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杭。

(3)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二、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资产阶级。

2.维新派:(1)早期--王韬、郑观应。

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知识点_中国历史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知识点_中国历史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知识点_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常识(近现代史)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政治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政治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政治常识知识整理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也被称为1911年革命。

-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此之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在中国兴起的一股思想解放运动。

- 这个运动倡导科学、民主、启蒙等新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 这个运动是对《凡尔赛条约》签订的抗议,也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

4. 国共合作与中国的成立- 1921年,中国在上海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此后,中国与国民党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合作,但后来因意识形态和利益分歧而分裂。

5. 南京国民政府与北伐战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始了北伐战争。

- 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决裂,中国分裂为国民党统治的南方和控制的根据地。

6. 抗日战争- 1937年,中国爆发了抗日战争。

-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抗争,持续了8年之久,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成立,标志着中国取得了全国政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时期,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8.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领导的一场政治运动,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

- 这场运动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动荡和混乱,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

9.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变革。

10.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近现代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百年风雨变迁,积淀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成果。

本文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和知名作家三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常识进行整理。

一、文学流派1.现代派:现代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他们批判旧制度,揭露社会弊端,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2.鲁迅小说派:鲁迅小说派以鲁迅为代表,他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揭示,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对中国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战争文学派: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文学派兴起,作家们通过创作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激励民族精神。

代表性作品有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

4.武侠小说派:近现代中国文学中,武侠小说派也占有一席之地。

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作品,以超凡的武功和英雄的形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代表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一族的命运沉浮,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揭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2.《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京城茶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该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命运的关切。

3.《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和迷茫。

该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4.《家》:《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的描写,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奋斗。

巴金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三、知名作家1.鲁迅: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刀刻般的笔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面,呼唤民众觉醒,对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公考近代史常识

公考近代史常识

公考近代史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的近代史知识点非常重要,涉及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近代史知识点:
一、列强侵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相继侵华,先后进行过多次侵略战争,对中
国尽行了瓜分和割据。

其中,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等是比
较典型的例子。

二、戊戌变法
1901年,清廷发动武力镇压戊戌变法,变法失败。

变法的主要内容包
括实行宪政、改革兵制、设立学堂等。

戊戌变法是新旧政治力量的一
次激烈冲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运动。

三、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推翻了满清政权,宣告
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革命,其成果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取得了彻底的政治解放。

四、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声援巴黎和约的废除,要求废除封建礼教,实行民主自由。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化和现
代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五、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攻北平、天津等城市,
宣告了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重要
历史事件,时至今日仍被中华民族视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以上就是一些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近代史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对
于应对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要点总结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概括。

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中国受到英国的鸦片侵害,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败北,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新时代。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太平天国起义规模空前,实行了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政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某些基础。

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梁启超等改革派人士向清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有进步意义改革建议,但是由于列强干涉和各种原因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开始和封建的结束。

五四运动(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起义和反抗教育制度的革命运动,同时是一次爱国运动。

中国成立(1921)中国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物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林则徐是一位中国清朝官员,他积极斗争反鸦片,并发布了《钦差大臣林则徐奏折》,认为必须立法禁止鸦片。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立者,他发动了广泛的太平农民起义,反对清政府。

戊戌变法时期—奕劻奕劻是清朝末年的皇帝,他允许光绪帝进行改革,但是最终变法失败,被迫退位。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他呼吁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家。

五四运动时期—胡适胡适是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提倡鼓励民主和科技发展。

中国成立—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革命中卓有成就,他的思想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太阳”。

总的来说,这些事件和人物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短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1890—1969)王国维(1877年—1927年)鲁迅(1881.9.25—1936.10.19)陈寅恪(1890—1969)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891.12.17—1962.2.24)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中国近代史按时间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按时间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按时间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变革和斗争的历史,下面按时间顺序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鸦片战争(1840-1842年):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中国闭关锁国,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最终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文件,但最终被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镇压下去。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政府为了自强求富,开展了一场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但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试图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最终失败。

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1915-1923年):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旧文学,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事件和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

常识背诵知识点总结

常识背诵知识点总结

常识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常识1. 世界史常识1) 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封建君主制、封建地主制、封建士大夫制;3)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参战国家、主要战场、战争结果、联合国的成立。

2. 中国历史常识1) 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度、科举制度、世袭制度;3) 中国的革命和改革: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3. 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意义;2) 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意义;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开展、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4. 世界各国历史:1) 美国历史:美洲的发现、美国的独立、南北战争、美国的工业化进程;2) 俄罗斯历史:俄罗斯的沙皇制度、俄罗斯的革命、俄罗斯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解体;3) 日本历史:日本的封建时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的民主制度。

二、政治常识1. 政治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 国家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党的指导地位的意义;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制度、人民政协制度。

3. 世界政治1)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2) 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权力分立。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五四运动:1919年,由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巴黎和会议的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和民主运动的开端。

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1.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五卅运动:1925年,由中国工人和学生发起的抗议运动,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全国统一的政权。

4.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进攻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5.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爆发的战争之一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1.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方面:土地、农业合作化和国家工商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实行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活动,旨在推动农村集体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5.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项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了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

3.经济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4.社会变革与进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代史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代史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史晚清时期1.鸦片战争英国资产阶级以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手段,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硝烟”标志着禁烟运动的胜利。

英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自此中国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2.列强侵华史和不平等条约(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14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8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①起因:日本企业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对外扩张。

②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③《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a.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b.赔款——2亿两白银;c.开放通商口岸;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④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①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的在华利益。

②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失败导致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近两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军事和国力的薄弱。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这次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以独立自主战斗,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状态。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稳步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归纳及记忆方法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归纳及记忆方法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归纳及记忆方法中国近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涵盖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和思想。

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归纳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近代文学涵盖了晚清文学和民国文学,时间跨度大致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文学则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二、晚清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晚清文学是指清末时期(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浊扬清:通过文学批判社会现实,呼吁变革;2.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形式写作,促进文学语言的革新;3.小说繁荣:小说成为当时文坛的主导,涌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

晚清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在结构、风格、题材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三、民国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民国文学是指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对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女性文学崛起:女性作家开始涌现,作品关注性别与社会问题;3.现实主义盛行: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社会问题。

民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荷花淀》等。

这些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

四、现代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现代文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文艺:建国初期,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要求;2.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文学遭受了严重的干扰和批判,创作多受限制;3.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开始多样化,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 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

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

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Q 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 的“精神胜利法”。

阿Q 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历史时间分期及常识

历史时间分期及常识

一、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二、中国近代史:1840鸦片战争——1949.10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按政府分期:晚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1-3月)—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二)按革命史观分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①兴起(1919——1924):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一大、中共诞生、1922二大、1923三大、②国民大革命(1924——1927):1924兴起—1926北伐—1927失败:四一二、七一五政变③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井冈山时期(1927——1937)中共革命道路④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防御、相持、反攻、胜利⑤解放战争/内战时期:1946.6——1949:爆发1946.6—反攻序幕1947.6—决战1948.9—渡江、占南京1949.43、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点:相同: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①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最大区别);②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④群众基础:缺乏——广泛三、中国现代史:1949.10新中国成立—今(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一条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两个社会性质: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社会;3、分期:五个阶段①1949—1956: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国初期)②1956—1966:十年探索建设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④1976—1978:徘徊时期⑤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史料的分类及价值:1.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关于五的近代历史常识

关于五的近代历史常识

关于五的近代历史常识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又因此让“五”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关于“五”的近代历史常识。

一、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上午在北京发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由一群要求民主与国家独立的学生所引发的。

这个运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此后,中国社会开始大力呼唤选择“五四”这一数字作为象征。

二、五卅惨案五卅惨案是1925年5月30日上午发生在上海的一场工人运动。

当时,部分外籍警察无故地开枪打死了大批中国工人,甚至在其它城市出现了类似事件。

此事震惊了全国,进一步激化了中国人民对外来势力的反感。

三、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很多中国人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投身战场。

此时,“五”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抗争精神,成为了国共抗日的象征之一。

四、五年计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开始进行五年计划。

这个计划旨在通过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来推动国内经济的进步。

目标是在五年内大幅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总量。

五、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

首次使用“五一”假期,实现了法定假期。

在此期间,“五”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被广泛提倡,然而所引发的暴力风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以上是关于“五”的近代历史常识,它们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表明了人民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通过历史的学习和回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现代史上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相关历史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相关历史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常识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1、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中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重要地区。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沙俄帝国和日本帝国争夺的焦点。

2、日本对中国东北的野心: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就一直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野心。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军事侵略。

3、中国政局动荡: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国政局非常动荡,政府内部存在着分裂和对外失地现象,这给日本帝国的侵略提供了便利。

二、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过程1、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一起假flag事件,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侵略。

2、日本攻占东北:随后,日本帝国对中国东北进行了全面侵略,占领了长春、沈阳、大连等地。

这次侵略行为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3、东北军阀被迫妥协: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的军阀政权被迫与日本帝国妥协,成立了伪满洲国,实际上成为了日本帝国的傀儡政权。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耻辱,这次侵略性行为使中国东北失去了主权,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给中国的抗日抗战埋下了隐患。

2、对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惊了国际社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加深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二战前夜的一次预兆。

四、九一八事变的启示1、民族危机意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难以忘怀的耻辱,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际意义: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呼吁国际社会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日本帝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世界和平。

五、九一八事变的反思1、历史教训: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唤醒我们要倍加珍惜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独立,时刻保持警惕,不容忽视任何对祖国的侵略。

2、坚定抗战信念: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念,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精神,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的常识知识一、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和重要“标志”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1843年)。

3.“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4.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第一人: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第一个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第一个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

6.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69年)。

7.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第一个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1895年)。

8.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19世纪末)。

9.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年)。

10.第一个以武装起义形式从事民主革命的起义是广州起义(1895年)。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1906年)。

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冈起义。

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1.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

12.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中共二大(1922年)。

14.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1927年)。

1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

16.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城市政权:广州苏维埃政权(1927年)。

17.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

18.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1931年)。

19.抗战开始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1937年)。

20.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会战:凇沪会战(1937年)。

国民正面战场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21.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1938年)。

2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义(1954年)。

2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宪法》(1954年)。

24.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

25.中国近百年来取得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胜利战争:抗日战争(1937-1945年)。

2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

27.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2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29.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30.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

3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5年)。

3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1919年)。

33.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4.国民党专政建立的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

35.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1935年)。

36.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变(1937年)。

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

37.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6年),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标志:孟良崮战役(1947年)。

38.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刘邓大军逐鹿中原(1947年)。

39.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

4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始的标志: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42.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的标志: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全会的召开(1966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九.一三事件”(1971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年)。

4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

二、近现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随后美国和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社会。

2.1856-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在这次战争中充当帮凶。

1858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与英、法签定《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即中法战争,马尾海战中国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但镇南关战役中国大获全胜,扭转了战局。

然而清政府却以胜求和,《中法新约》的签订,使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并取得了修筑铁路的权利。

4.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推行妥协政策,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在1860年之后再一次占领和洗劫了北京,清政府被迫与十一个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了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6.1937-1945年,抗日战争,由于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战争,加上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利局势,中国赢得了进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不平等条约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地;开口通商;赔款;协定关税。

2.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主要内容包括:《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口岸租赁和居住。

3.1858年,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公使进京;开口通商(牛、淡、汉、南等十处)、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款。

4.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承认;开商埠;赔款;割地。

5.1858—1860年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至80年代共占我国大片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1895年,《马关条约》承认;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开内地新航线;设厂。

7.1901年《辛丑条约》赔款;拆毁;驻军;划定;惩办;总理衙门。

总结:1.割地、赔款、开口通商三项均有的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入内地最远的:3.1895年后,沿长江深入内地最远的:4.刺激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的条约是:5.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工具的是:四、中国近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运动的主要线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兴起:创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全盛:北伐、西征、东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失败:天京陷落;辛亥革命(1911年)兴起:建兴中会;发展:资产阶级政党建立;革命纲领提出;同盟会发动起义;高潮:清政府改革;广州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失败: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党人妥协;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兴起:中共确定两党合作方针;国民党“一大”;黄埔军的校创建;发展:农民运动的发展;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广东革命根椐地的巩固;高潮: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失败:国民党右派夺取革命领导权;发动反革命政变。

五、清政府推行的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特点:时间长,以地方实力派为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核心;同时涉及到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等方面,影响深远。

但由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造成了“自强而不自强”的结局。

19世纪末,为了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下诏实行新政,实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全方位的改革。

由于封建顽固派的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使改革失败。

清末新政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后又发展到政治领域实行“预备立宪”,在教育科举上废除八股取士。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清政府为举办“新政”增加捐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最终加速了它的灭亡。

六、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最后一天到浙江嘉兴。

中心内容:建党;制定党纲;中心任务;奋斗目标;选举。

标志党的诞生。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性质、任务、动力、对象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内容:纠正、确定、决定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结束、确立、标志、转折。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秋,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内容:毛泽东的报告;制定任务;确立;是民主革命最重要的大会。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确定、总任务、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内容:正确分析;经济方针;取得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理论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重新确立;转移和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提出理论和路线;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十四大,1992年北京,指导思想;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七、近现代史上的四个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是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第二次合作基础建立的除汉奸之外的爱国阶层及其人士的联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了正式的组织形式。

1956年后,发展到新阶段。

爱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成了国家生活的主题,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的到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