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雅克﹒赫尔佐格
2003 巴塞尔ICC,现代城联邦理工学院工作室
赫尔佐格&德梅隆生平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主要作品:
1989~1991 尼克拉工厂加建设和玻璃天棚 (瑞士) 1993 尼克拉厂房 (法国) 1994 戈兹美术馆(德国)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瑞士) 1996~1998 多明莱斯葡萄酒厂(美国) 1997~1999 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德国)
手段。夜幕降临后,他们的建筑往往产生强烈的效果,温和渐变的匀质光
透过建筑,强调了精心设计的表皮材料和纹理图案,好象一幅画。对匀质
光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建筑往往有着规整甚至简单的平面,这样,建筑表皮
材料和肌理图案可以表现出细微的差别。室内没有眩目的强光,这种匀质
气氛的利用也可以突出表皮上的各种处理手法,比如丝网印刷,编织等。
东京PRADA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东京PRADA
夜晚的时候,光线从水
晶网格中跳跃而出,建筑 物的结构、空间和店内的 展示气氛一目了然。
总结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普利策奖的临时主席, J·卡特·布朗这样 评论道:“这是过去大家很难想象出的对建 筑表皮有着这样杰出想象力和鉴赏力的建筑 师。”
可以发现或发明什么技术把建筑带入生活。
他们痛恨“艺术史”、“风格”和“时期” 这样的概念,作
品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效果。
注重时尚,认为时尚是塑造我们的感觉的实践,并把时尚
作为自己建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虽然如此,他们并不是随
波逐流地跟随时尚,他们通过材料的构思将时尚的内容翻译
成了纯粹的建筑形象。
: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地形:虽然它看上去没 有规律,但是事实上这 个几何体的六层建筑是 由东京的复杂分区和规 则法律所形成的。
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Vitrahaus
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Vitrahaus巧妙的传递出一种“回家”的情感,不仅由于建筑师来自巴塞尔,同样在于建筑的理念。
建筑师通过全球住宅的典型符号来构造VitraHaus。
让建成后的室内空间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比例以及一种家庭般的氛围,同时将建筑交叉的部分营造出戏剧化的角度和视野。
通过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建筑师的选择,Vitra一直坚持不懈地向其“将世界带到Weil”的目标迈进,而这个“外国”建筑群也确实将这里变成了世界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所在。
而在将洛杉矶、伦敦、东京和波尔图的建筑灵感带来之后,现在也是时候用自己家乡的建筑来进行收尾了。
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Vitrahaus巧妙的传递出一种“回家”的情感,不仅由于建筑师来自巴塞尔,同样在于建筑的理念。
VitraHaus的设计概念包含了两个一直出现在Herzog & de Meuron作品中的主题:原型住宅和堆积体量。
以“堆叠”,“挤出”,“压缩”工业化生产般的手法来处理住宅的复杂空间使用。
在Weil am Rhein的这个项目中,由于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为家庭设计的家具和器物,设计的概念便强烈地回归到ur-house(原型住宅)这一主题。
这一设计理念从室内功能化要求出发来考量建筑形式,最终又将建筑的风格反应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复杂而多变的空间动线,真正爆发出内外强大的张力。
根据室内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这个建筑采用了“家居尺度”这个母题,这样设计的展厅能够暗示出熟悉的家居环境体验。
每个独立的模块房子都是相同且抽象的,除了少数几个例外。
这些模块房子只有山墙面是采光的,侧墙像是机械冲床处理的外观效果。
它们像积木一样堆积起这座5层楼,在有些部分,壮观的悬挑了49英尺。
这些房子初来起来一片混乱,它们在空间中创造了独特的三维体验。
房子外墙涂上了炭色的stucco涂料,使得这个结构和大地更为亲切,和周边的环境也产生了呼应。
它像是一个微型的垂直城市,让VitraHaus展馆成为这个园区的标志。
诗意的建构,精致的表皮—瑞士建筑家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作品解读
的概念 , 清晰的形式 , 经济 的手法 , 传统 的细部 赫佐格和德 默隆的建筑风格正是 在这样的大背 和工艺 ,鉴于他们在建筑设 计领域 所取得的独
cins n e sIg n i a d i g n t n l t‘ e d . e u / n e n h ma i i ao
17 年留校担任 D lS he l 97 ol c nbi 教授 的助教 。17 98 年 在 巴塞尔成 立赫佐 格 和德默 隆( ro &De Hez g Muo) rn建筑 设计 事务 所。在二十多年 的建筑 实 践 中 ,赫佐格和德默隆不仅发扬 了母 校注重建
间直接有 关的概念 , 构成 6 年代 艺术的主导特 O
而且缓解了建筑物戏剧般的内敛性格大大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艺术品质一远远望去建筑?像是一件现代艺术雕塑与一般丁业建筑?l司的结语赫佐格和德默隆的建筑是传统i艺与现代新技术的结合他们根植于欧洲传统文化融合当今新技术以极具创造性的建筑手段解决客户的需求一他们的兴趣和成就是多方面的创是它的比例是开放和?确定的凶此整个设汁可以与邻近的铁?环境保持特定的哭系一在这?赫佐格和德默隆强凋探索新形式的重意和想象?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
accom pl hm ent Jacques Her i s . zog and Pere i r de eur M on, ih t rjt w t hei n enst and i y pas i oru ig h en u i son f sn t e d rng pal t of ete br , t D gl san seeI expr s ew i s e, as ck o d t o t es n s ut sj ol i n new or s on f m . Key W or d Herog z and M eur n Poetc o i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艺术与当代社会的对话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一、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 刻意与谁区别; 二、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 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 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是自然的。
Walker艺术中心
安联体育场 Allianz stadium
办 公 和 商 业 大 厦
Elsässertor
De Young Museum
它位于加州旧金山黄金公园,铜表皮令人印象深刻。长长的体量,开洞的表 皮。一个扭曲的体块矗立在顶部,可以从中眺望公园。
储蓄银行扩建
St. Jakob塔和奔驰展厅
现存建筑的改造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因为现状的拘束要求发挥完全不同的创 造精神。而在将来,旧建筑改造将成为欧洲城市中重要的建设项目。
——de Meuron
泰特现代美术馆
Herzog and de Meuron hope Tate Modern Architectural Art Museum can become the common carrier of traditional art, decorative and strong modernism.
作品“新泰特画廊”获英国RICS奖 获美国普利策建筑奖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史特灵奖
早期作品
1999~2000 1998~2000
1998~1999
1997~1999
1996~1998 1994 1993 1989~1991
E克·法拉姆研究学院92号楼/41号楼 泰特现代美术馆 Dornacherplatz商住两用楼 中心信号塔 铁路控制信号站 尼克拉行销大楼 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 Kppersmble 洞穴收藏博物馆 多明莱葡萄酒厂 戈兹美术馆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理念剖析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理念剖析发表时间:2016-09-06T15:04:16.523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作者:彭帆[导读] 1970年又一同考入瑞士苏黎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并于1975年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摘要: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
他们两人一起与1978年成功创立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并且自此建立了长期稳定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他们拥有如出一辙的人生经历:同于1950年出生于瑞士北部德语区城市巴塞尔,在同一所小学、中学读书,1970年又一同考入瑞士苏黎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并于1975年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关键词:建筑的本源;四元素;极少主义;波普艺术前言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同样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使他们不仅成为生活上的好友,更是成为事业上的搭档。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苏黎士高工的求学期间,恰逢社会学在欧洲建筑院校大行其道之时,社会学和心理学来源的课程被作为建筑学的专业主课而传授给学生。
两年之后,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来到ETH执教,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深深受到了他的影响。
罗西的理论截然相反,他认为建筑仅仅是,并且总是建筑,任何外围学科都无法替代,甚至提出“忘掉社会学,回到建筑”的口号。
罗西这种回归建筑内在本质的理念深深震撼了当时的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使他们致力于对建筑根本意义的探索和对建筑建造本质的追求。
1对于建筑本源的追寻Rafael Moneo 曾经提到“The work of Herzog&deMeuron seems to be inspired and guided by a search fororigins”。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2
设计思路
他们在设计中坚持癿本源就是人文兲怀。没有 太多癿隐喻暗示,给每个观众以最好癿竞赛观 感才是佑育场所癿本质。而这个看起来前卫新 潮癿形式就是基于这样癿理念下形成癿。
中国国家体育场
设计思路
在标准佑育场癿椭囿形乊上,为了使所有最上面癿癿观众都有很均 衡癿视线,设计要求南北座椅少,东西座椅多,这样连续起来就形 成了一个立佑癿边沿起伏癿马鞍形。这是由内而外癿设计,它表达 了一个佑育场最核心癿呾最需要癿。
作品小集
Rue Des Suesses 公寓
根据地段癿城市文脉,赫尔佐格呾德梅隆提出两 个独立癿公寓建筑: 一个是面对大街癿,使得街立面完整;另一个在 街区中,形成一个景观花园。这里使用癿建筑手 法在巳塞尔癿两个建筑中已经存在了。
Rue Des Suesses
这是一个巳黎癿典型街区,街面上是一个 封闭癿连续立面,地段很下场20m宽, 150m长,在某些地方只有一面墙作为边 界,在另一些地方是一些商业建筑,还有 一些地方时20m高癿防火墙;这是巳黎一 处被遗忘癿地方,看起来呾街上癿喧嚣隑 绝,被忽视了很多年,野草丛生。然而这 还是一个浪漫癿地方,有着城市中癿呾平 生活。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美术馆癿前身是在1963年竣工癿火力収电 站。H&D早年叐阿尔多罗西癿教导,在老馆癿 改造上极力丌破坏它癿结构基础,而给予艺术 馆功能上癿更新不视觉上癿新意。
泰特现代美术馆
我们癿策略是试图接 叐容纳河岸电站所具 有癿像山一样巨大癿 物质力量.然后把它 加强而丌是使乊被削 弱戒是被减小.这类 似于一种日本功夫癿 呾气道方法。 ——
赫尔佐格
泰特现代美术馆
展览大厅
展览大厅
入口大厅
涡轮大厅
办公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对未来的展望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中经常体现出对未来的展望和探索。他们认为未来的建 筑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他们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钢铁和混 凝土等材料,突出了建筑的轻盈感和透明度,同时也强调了 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强调使 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赫尔佐格与 德梅隆的作品中经常运用高科技风格,通过使用先进的技 术和材料来打造具有未来感的建筑。
感谢观看
THANKS
活和交流的场所。
在设计中,他们注重空间的开放 性和流动性,打破传统空间的界 限和限制,使空间更加灵活多变。
他们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和设计手 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氛围和功能 的空间,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
求。
04
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注重使用新材料和新技 术来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常常融 合了现代主义的理念,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和流线型的外观 来展现建筑的现代感。
作品2
他们共同设计的博物馆项目, 将历史、文化和自然元素融合 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参观体 验。
作品3
城市规划项目,旨在通过城市 设计和规划来改善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品4
他们还合作开展了一些教育和 研究项目,旨在推广可持续建 筑和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实践。
合作方式
共同构思和设计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功能性
他们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认为建 筑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舒
适、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建筑风格
01 02
现代主义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风格深受现代主义影响,注重简洁、明快和流 线型的外观。他们善于运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建 筑。
地域性
他们注重将建筑与当地的地域特色相结合,通过运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 艺,使建筑与当地环境相融合。
技术应用
他们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了建 筑的精度和效率。
04
对建筑界的影响
推动现代建筑的发展
创新设计理念
结构与空间实验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作品以其独 特的创新设计理念,推动了现代建筑 的发展。
在结构与空间设计方面,他们不断进 行实验,打破了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 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德梅隆
职业
建筑师、设计师
主要成就
与赫尔佐格一起设计了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
代表作品
除了“鸟巢”之外,还有德国 科隆大教堂修复工程等
荣誉
获得过德国建筑奖等国内国际 建筑界荣誉
02
合作历程
早期合作
1978年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首次合作,共 同创办了建筑事务所。
1980年代
合作期间,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具 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如德国慕 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和瑞士巴 塞尔的莫森博物馆。
代表作品
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这座体育场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 设计理念而闻名。
瑞士巴塞尔的莫森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对建筑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独特理解。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摘要: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是一对很独特的组合。
和绝大部分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他们的设计并不是从建筑的形状和外观出发,而是从建造的过程和材料出发,思考有什么搭配的机会。
关键词: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表皮”艺术;材料,表皮,建构。
abstract: the architect herzog & de meuron is a special team.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se modernism architects, their design does not come from the shape and appearance of the architectures, but come from the process and materials of the architectures, and think the chance of collection.key words: herzog & de meuron, the art of epidermis, material, structure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合作经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背景,同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同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同一个专业——建筑学,这些都为他们两人今后天衣无缝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两人在巴塞尔共同建立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从此,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字就连在了一起,如同左右手一般不可分割。
创立建筑事务所不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才华便不断地在他们的作品中被世人所认可,而他们以后一直恪守的”表皮”艺术也在其设计生涯的开端就埋下了伏笔,这可以从他们的早期作品”blue house”(1980)和”stone house”(1988)中得以体现。
赫尔佐格德梅隆:我们建筑的力量在于观者看到它时直击人心的效果
赫尔佐格德梅隆:我们建筑的力量在于观者看到它时直击人心的效果Herzog & de Meuron因为对足球的热爱,他们设计了慕尼黑的安联球场—这座世界上最美的球场;后来他们又设计了现代中国最知名的现代建筑—鸟巢;几年前,在上海外滩的一个项目,在得到委托后由于和业主及有关部门理念不一,愤然退出上海滩;一年前,在密斯·凡德罗的巅峰之作对面,要盖一个美术馆新馆,在与库哈斯、妹岛等一众大咖的PK中,战胜了他们;前不久,汉堡易北音乐厅的横空出世,两兄弟又成功吸走无数流量,赢下业内惊叹的目光;他们个性如此鲜明,又如瑞士钟表般极致细腻,以惊世之作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世界之都。
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2001年普利兹克奖得主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具有几乎完全一致的事业轨迹,这两位从小学开始就相识的伙伴一致并肩走到了现在,他们是2001年普利兹克奖的共同得主,后来又因为在中国奥运主场馆—鸟巢的设计而为我们国人所知晓。
他们的作品摒弃了复杂的手段,建筑的意义,场地等形而上的因素,而让位于材料、效果等更为直接,更为感性意义的因素,充满了创造性和诗意。
他们直接从材料和建构入手以最纯粹的心灵拷问上帝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线并坚持至今获得了业内无数的赞赏和非凡的成功本文目录Part 1:成长经历Part 2:思想背景Part 3:表皮与材料Part 4:效果与形式Part 5:泰特现代美术馆Part 6:鸟巢Part 7:其他作品简介PART 1成长经历1957年,两个7岁的小男孩相遇,这两个小男孩后来一起走过了60年。
他们读同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又一起开公司,他们互相扶持又互相批判,以一种直观而感性的方式直译建筑。
他们的建筑也许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思想、观念等,相反,那些最质朴的感官冲击,鸟语,花香,则更会打动人心。
他们的老师鲁西斯伯克·哈特无论做什么,都不应该建造;应该思考,应该研究人。
欣赏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建筑风格的创新
欣赏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建筑风格的创新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他们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创新和独特性,成为了建筑界的一股清流。
他们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而且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探讨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建筑风格的创新之处,并对其作品进行欣赏。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创新和独特性。
他们善于运用材料和空间,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舒适的氛围。
他们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是他们的作品。
在建筑形式上,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注重空间的利用和结构的复杂性。
他们善于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构造方法,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态。
他们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精致的细节处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对传统建筑的挑战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的建筑风格对传统建筑形式提出了挑战。
他们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打破了传统建筑中人与自然分离的观念。
他们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更是为了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
三、欣赏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的建筑风格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独特性,让人赞叹不已。
以下是一些值得欣赏的建筑作品:1.巴黎歌剧院改造工程: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对巴黎歌剧院的改造工程,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重新赋予了生命。
他们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保留了建筑的原有结构,同时增加了新的元素,使得这座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改造后的巴黎歌剧院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他们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雅克 赫尔佐格设计理念
雅克赫尔佐格设计理念雅克·赫尔佐格是现代著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设计理念与风格独特,融合了艺术与科技,以人为本,致力于创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城市空间。
以下是我对雅克·赫尔佐格设计理念的理解和总结。
首先,雅克·赫尔佐格注重将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与自然形成和谐的互动,创造出舒适、宜居的空间。
他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风向、地形等环境要素来塑造建筑形态和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补充、相互呼应。
其次,雅克·赫尔佐格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他追求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致力于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他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节水系统、高效建筑外壳等措施,使建筑具有较高的环境性能。
他关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注重建筑质量和可维护性,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此外,雅克·赫尔佐格强调建筑的功能性与舒适性。
他认为建筑应当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他注重人性化设计,追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利的功能设置,使人们可以在建筑中获得高品质的体验。
他强调建筑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空间。
最后,雅克·赫尔佐格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一种艺术品,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创新的构思,表达建筑师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他注重建筑的细节和形式,追求建筑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他的设计作品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风格限制,注重建筑与艺术、文化的结合。
总体而言,雅克·赫尔佐格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环境、可持续性、舒适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他通过设计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城市空间。
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设计作品上,还在于他对建筑行业的思考和倡导。
他的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是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美好生活的重要思想贡献。
设计师赫尔佐格与“鸟巢”:随性而成的杰作
设计师赫尔佐格与“鸟巢”:随性而成的杰作赫尔佐格,“鸟巢”的设计者。
接受采访时,他首先申明自己是代表赫尔佐格及德梅隆设计师事务所,而非个人。
这看起来似乎与以往例行公事的采访差不多,新闻发言人总是把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分得一清二楚。
他从始至终都透出“行于中道”的意味,言语谨慎,总是在一个问题说完之后,过一会儿再对想到的回答赶紧补充。
但谈到“鸟巢”时,赫尔佐格坐直了身子,他对于“鸟巢”在他心目中的定位,令人惊异,因为目前只停留在图案上的“鸟巢”给我们的只是如潮的批评与争议。
“有西方媒体认为,鸟巢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赫尔佐格目光坚毅,尽管他是在引述,但可以看出他对于“鸟巢”毫不妥协的肯定与期盼,无论它曾经或正在被中国的各界权威不留情面地指摘。
就国家级的公共建筑而言,埃菲尔铁塔与“鸟巢”有着相提并论的非议。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作为对大革命的献礼,政府最终选择了“象征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的埃菲尔铁塔。
这个设计方案招致《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
“它的形象乍看起来令人惊讶,但仔细琢磨,自有它的道理。
鸟巢的形状不仅让人觉得亲切,而且还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此次竞标的中方评委之一梅季魁教授说。
事实上至今为止,除了“鸟巢”这个词汇自身包含的贴近自然的喻义,以及宏伟的造型,“鸟巢”对于赫尔佐格而言,凝聚的是对秩序的思考。
几乎任何一个体育场都有主台、副台之分,中间为主,两边为次,但在“鸟巢”的结构中,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从属关系,没有尊卑存在。
人类居所并不比树上的鸟巢更尊贵,贫民窟的房子并不比富人区的豪宅更低贱。
“当然,任何一个建筑都不可能是完全自我的,作为公共建筑,必然要打上意识形态的印迹,但意识形态又必然寄存于一个文化体系中。
因此你看中国的建筑是对称、和谐的,而美国的建筑则把注重实用、功能主义演绎到极致。
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让建筑回归理性与本质
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让建筑回归理性与本质
方天纵;陈曦;江滨
【期刊名称】《中国勘察设计》
【年(卷),期】2014(0)8
【摘要】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图1左)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uron)(图1右)是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二人合作创办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并共同获得了2001年第23届普利兹克建筑奖。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的作品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具有抽象派还原的风格。
【总页数】8页(P76-83)
【作者】方天纵;陈曦;江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归本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REHAB康复中心设计浅析
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表皮特征分析
3.面向场所性表现的建筑表皮解读——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品为例
4.极少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皮处理手法研究——从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创作分析
5.关注建筑表皮——托马斯.赫尔佐格与赫尔佐格&德梅隆的建筑表皮设计手法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
摘要: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是一对很独特的组合。
和绝大部分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 , 他们的设计并不是从建筑的形状和外观出发 , 而是从建造的过程和材料出发 , 思考有什么搭配的机会。
关键词: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表皮”艺术;材料,表皮,建构。
abstract: the architect herzog & de meuron is a special team.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se modernism architects, their design does not come from the shape and appearance of the architectures, but come from the process and materials of the architectures, and think the chance of collection.
key words: herzog & de meuron, the art of epidermis, mate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合作经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背景 , 同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 , 同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 (eth,同一个专业——建筑学 , 这些都为他们两人今后天衣无缝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两人在巴塞尔共同建立了 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 , 从此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字就连在了一起 , 如同左右手一般不可分割。
创立建筑事务所不久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才华便不断地在他们的作品中被世人所认可 , 而他们以后一直恪守的”表皮”艺术也在其设计生涯的开端就埋下了伏
笔 , 这可以从他们的早期作品” blue house ” (1980和” stone house” (1988中得以体现。
和许多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一样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早期作品中的经费极其有限 , 但这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
当他们在建造石屋的场地附近看到许多废弃的石块砖瓦 , 两人便萌生出利用这些乱石块堆砌一栋建筑的想法。
这栋石屋一经落成立即引来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 大家竞相将它称作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 但也有人趣称之为”孤独的屋
子” (lonely house,因为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外部环境 , 这间石屋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突兀。
对于此 , 两人解释道:”我们所希望缔造的是建筑物与地平面的分明感 , 利用框架与内容间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构成建筑物与场地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
而真正彰显出这种张力的还在于乱石材料的运用 :混凝土与石工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共同作用 , 使其不能仅仅被解读为又一例填充墙的构筑物 ; 竖向的混凝土构件更是巧妙地实现了室内空间的划分。
对建筑表皮的探索
如果说蓝屋和石屋开启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对材料的兴趣 , 那么之后的两人就踏上了对”表皮”材料一丝不苟的征程。
很多设计师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迅速找到或是加入一种风格 , 而此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渐渐开始被人们冠以”极少主义”的帽子。
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两人所希望的 , 和库哈斯类似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没有什么主义 , 比如现代主义、解构主义 , 他们把建筑作为一种回归。
他们追求的并不是越新越好的现代主义形式 , 而是把老的图像重新弄活 , 并在他们的建筑中产生新的生命。
建筑师就是把以前的东西的一小部分拿出来 , 然后重复地用上 , 在用上的时候引进一个新的活力。
这里有一个
关键是”重复性” , 因为自然界的生命是通过由生到死不断重复 , 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所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认为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 , 事物就会得到发展。
对于阿尔道夫·卢斯(adoif loos”装饰就是罪恶” (ornament and crime这类反对装饰的言论 ,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用他们的才华和勤奋突破了禁忌 , 这首当其冲地表现在那些将图像连续印刷在玻璃或混凝土表面的项目中。
优秀建筑作品
3.1通往普利兹克——泰特现代美术馆
有人说:”没有到过泰特现代美术馆 , 就等于没有到过伦敦” , 这座地球上访问量最大的现代美术馆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 1995年应邀担当设计完成 , 也为两人赢得了 2001年的普利兹克
(pritzker奖。
普利兹克 (pritzker奖评委会主席 j. carter brown 这样评价道:”历史上很少有像他们两人一样将建筑物的表
皮呈现得如此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他们就是这样最大限度地利用发电厂原有的砖结构建筑 , 尊重并保留了其古典建筑的风格 , 并将玻璃材料与原有的砖结构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他们把原来在发电厂里的一个巨大涡漩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
他们在主楼顶部加盖了两层高的玻璃盒子 , 不仅为美术馆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 还为观众提供罗曼蒂克的咖啡座 , 人们在这里边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
在巨大烟囱的顶部 , 他们又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 , 每当夜晚 , 从”烟囱”射出晶莹的光芒 , 这件透明华丽的外衣使整座美术馆恍如一座灯塔。
这第一次举世瞩目的外观重塑 , 使 2007年确定实施的泰特美术馆新馆更令人期待 , 业内人士称 , 新的展馆堪与弗兰克·盖里的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贝聿铭的巴黎罗浮宫这两项经典的展览馆改扩建工程相媲美。
在新展馆的方案中 , 材料仍然是透明玻璃 , 但在整体结构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有此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 整个新馆就像是一个用巨型玻璃箱堆叠而成的金字塔 , 并且是一个不规则的、外形被扭曲了的金字塔。
其空间组合的多样性 , 不仅增强了建筑本身的观感 , 也体现了未来派的设计风格。
有评论说, ”泰特”新馆就像是小孩子随意垒起的玩具积木。
对于这个奇特的建筑造型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诠释道:”它仿佛是金字塔被销蚀的状态 , 然而在此过程中 , 它似乎又在逐渐显现。
”
3.2. 国家主体育场鸟巢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鸟巢”的横空出世也再一次让世人领略了两人对表皮的执着追求。
”鸟巢”的设计方案尽管备受外界的批评和争议 , 两人却认为”鸟巢就像是当年的埃菲尔铁塔 , 最终人们还是会认清它的价值的”。
和以往相同 , 他们这次也是通过表皮来营造建筑 , 而对于”鸟巢” 来说 , 这层表皮同时又有结构上的功能 , 同时也渗透出中国的传统文化:”鸟巢”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膜 , 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
而在这个建设过程中 , 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都融入其中 , 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结合。
但想要铸造这样一个巨大” 鸟巢”却并非易事 , 必须攻克钢结构问题、开启式屋顶和钢结构外层膜三大难题 , 鸟巢也曾经在开工半年就被叫停 , 人们认为它在安全性能上存在问题。
两位设计师与中国专家一起决定为”鸟巢”减肥 , 新方案中减少了 9000多个观众席。
被”砍”掉的 9000多个席位位于”碗”上边缘的东西两侧 , 而且全部是临时席位, “鸟巢” 内部的空间也大大加宽 , 有效地增强了通透性。
“鸟巢”还有个别名叫”向日葵” , 因为除了特殊的钢结构以及外形之外, ”鸟巢”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透明顶棚。
”鸟巢”的顶棚由两层膜组成 , 其中外层膜 , 也就是我们
现在看到的”鸟巢”外观共由 884 块 etfe 膜组成,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中国无法生产,全部需要进口,其价格高达每平方米 2000 元左右,”鸟巢”项目总预算为 31 亿元人民币。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正是通过这座体育馆测试大量最新技术来”实现将’表皮’和’ 建构’融为一体的新建筑的梦想”。
总结他们的作品,直接从“材料”“表皮”“建构”入手,摒弃芜杂、、的手段,以最纯粹的心灵拷问上帝。
在他们的作品中,材料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概括自己的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他们的作品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刻意与谁区别;他们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们的建筑是自然的。
参考文献1.wilfried wang 《gg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wilfried wang 2.(德格哈德·马克《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德格哈德·马克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 pdf 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