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pptx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x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x

2019-11-7
谢谢你28的关注
(八)结核分支杆菌病
由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
无菌级动物(四级):不携带可检出的一切病原体。悉生
动物则是在无菌动物物体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
后的动物。
2019-11-7
谢谢你的关注
4
4、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的概念
广义上是指进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从事动物实验的场所。
狭义上指保种、繁殖、生产、育成实验动物的场所。
5or7 -
3
无检 出

40~70
15
20
8
0.2
10
50

7
5or7 -
无检 出

15
20

10
50
10
7 5or7 5or7
无检 无检
3


14 60 200 15~20 谢谢你的关注 12/12 或 10/14
100~200
5~10 20
二、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
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 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等 都离不开医学动物实验。而动物 实验存在生物安全的危险。 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
(一)流行性出血热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大鼠的烈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981年WHO统一命 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 1、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
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气溶胶吸入,人类主要接触宿主动物及排泄物而受感 染。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ppt课件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ppt课件

PPT课件
15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PPT课件
16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PPT课件
17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 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第四章: 生物安全与实验动物福利
• 第二十二条 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 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 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 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当发生人畜共患病时,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PPT课件
31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普通环境动物设施主要指标 • 洁净度:-• 温 度:生产设施为16-28℃,实验设施为16-26℃ • 日温差: 实验≤4℃ • 相对湿度:40-70% • 压强梯度:-• 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 • 落下菌数:≤30个/皿;氨浓度:≤14ng/m3
Hartely豚鼠
PPT课件 新西兰兔
4
引言
• 实验用动物 • 实验动物 • 野生动物 • 观赏动物 • 经济动物
PPT课件
5
引言
• 实验动物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 定的重要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 教学实验、生物检定等方面。
• 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 贡献。
PPT课件
PPT课件
37
实验动物及其动物实验的操作
•实验动物运输:运输实验动物时,所使用的转运 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 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 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9
屏障环境设 施平面布局
屏障环境示意图
10
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证无菌状态或无外来污染物; 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
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 该系统既能保证与外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
动物时保持与内环境的一致; 该设施适用于饲育SPF、悉生及无菌动物; 洁净等级要求达到5级或7级。
0.2
10
50

7
5or7 -
无检 出

15
20

10
50
10
7 5or7 5or7
无检 无检
3


15~20
14 60 200
12/12 或 10/14
100~200
5~10 18
二、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
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 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等 都离不开医学动物实验。而动物 实验存在生物安全的危险。 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
(三)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为主的 人畜共患病。主要特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狂躁不安,意 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 1、传播动物: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最易感动物包括 犬、狐、狼,袋鼠;次易感动物包括仓鼠、豚鼠、兔等啮齿类动 物;中度易感动物包括牛、绵羊、马、灵长类动物。野生啮齿类 动物如野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本病长期存在的危险疫源。四 季均可发生,春夏稍高。 2、症状:(1)前驱期(沉郁期);(2)兴奋期(狂暴期);(3)麻痹期
2、症状:人:潜伏期1~2周,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发烧, 肌痛,恶心,厌食等。 小鼠:大脑型:多数呆滞,嗜睡,被毛 粗乱,弓背,消瘦,特征性表现抓尾巴倒提时,头部震颤,肢 体阵挛性惊厥,后肢强直性伸展。症状出现后1·~3天内死 亡。内脏型:被毛粗乱,结膜炎等,部分小鼠出现腹水。迟发 型:先天性带毒小鼠。开始无症状,0.5-1年后表现为:被毛粗 乱,弓背,尿蛋白,腹水,生2长1 缓慢等。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PPT课件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PPT课件

02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
实验室的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实验室设计应满足实验 需求,确保实验操作流
程的顺畅。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验室 的安全性,包括对实验 动物、人员和环境的安
全保护。
人性化原则
设计应考虑实验人员的 操作便利性和舒适度, 降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
感。
环保原则
设计应注重环保,减少 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环
配备高压灭菌锅、烘箱等消毒设备,确保 实验物品的无菌处理。
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Biosafety cabinet:配备生物安全柜, 用于进行涉及危险微生物的实验操作, 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安全。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建立 严格的卫生和消毒制度,定期对实验 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ppt 课件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概述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案例分析 •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与展

01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动物实验 过程中,为防止病原体、毒素等有害 物质外泄,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保 障人员、动物和环境安全的实验室。
实验操作规程与规范
实验操作前的准备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清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后处理
对实验动物进行妥善处理,对实验场地和器 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实验操作流程
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过 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确保数据的可追 溯性和准确性。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课件
发展趋势
未来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控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相 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
02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法规与标准
国际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法规
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CLAS):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 府性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实验动物科学和福利的发展,并制定相 关法规和标准。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总结词
明确、具体、可操作
VS
详细描述
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 故的重要环节,预案应明确事故处理的目 标、原则、流程和措施,具体到每个环节 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确保预案具有可操作 性。
应急组织与协调
总结词
高效、有序、协作
详细描述
建立应急组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加强协调与沟通,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 速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置工作,各部门 之间要密切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保护生态环境
实验动物可能携带对生态环境有 害的病原微生物或基因,通过实 验动物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减少或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促进科研发展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 基础,保障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有 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科研发展。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 验动物生物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
检疫
对实验动物进行必要的检疫,以 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
饲料与饮水
确保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实验动物的 生理需求。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ppt课件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物理限制的主要原则和要求
• 限制的工具不能作为常规的饲养工具。 • 工具的设计应合理,不要仅考虑实验的便利,主要考虑尽
量减少动物的不适,避免伤害。 • 尽量减少限制的时间,以达到实验目的为基准。 • 在限制过程中,如果发生损伤或严重的行为改变,应暂停
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 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 • 应明确使用实验动物的理由和目的 • 明确实验所使用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 完善操作规程,避免或减轻因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包括使
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禁止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 严格按程序实施实验后动物的处理,包括麻醉、止痛、实验后的护理
• 使用实验室得到认可后,根据申请表中申请的动物种属 和数量,安排实验动物的饲养和使用。
• 实验动物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饲养和使用,禁止在实验 室饲养动物。实验操作结束时,动物须返回指定的饲养 区域内,不能在实验室内过夜。
• 动物实验应在实验室内指定的区域进行。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4.废弃物和尸体处理
1. 血液和体液标本的处理 用于抗体、抗原、病原微生物、生化指标等检查的血
液和体液,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并检测,检测后的标本经 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 2. 动物脏器组织的处理
动物器官组织,尤其是用于病原微生物分离的组织按 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用于病理切片的组织,均需要经 过 甲 醛 固 定 后 再 进 行 切 片 。 剩 余 的 组 织 经 121℃ , 30min高压消毒处理。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PPT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PP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我国兽医领域的重要研究机 构,在防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及其教训总结
某高校实验室事故
某高校实验室发生了一起涉及病毒泄漏 的事故,导致实验室内多名师生感染。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实验操作不规 范、安全制度不健全所致。该事故教训 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废弃物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采 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害化处理
对于具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需进行无害化处 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环保监测
定期对实验室的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
1 2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和定期复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 意识。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
完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
确保实验室设施完备、设备先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强化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监管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 决安全隐患。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实验室人员充 分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 行演练,确保实验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04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的动物,常常会引入各类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从 而在繁育和实验中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工作人员和其他动物。在使用野生 动物的研究中,一些野生动物携带对其自身不致病,但对人却有致命危 害的病原微生物,如来源于灵长类和啮齿类野生动物的埃博拉(Ebola)病 毒,由于人类对这些微生物所知甚少,故而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容易 导致严重的感染事故。
4、基因安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基因水平开展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
研究方兴未艾,转基因和克隆动物的相继问世使“基因安全”随之成为新 的生物安全问题,由于人类对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与控制尚不成熟,对基 因工程产物的认识受到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新技术、新物种的 潜在危害,陛仍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被人们意识到。如若对这些新技术、 新物种控制不当,极可能造成对现有生态和遗传平衡的破坏,进而给人类 的生存带来无法估计的严重影响。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性的分级
在应用实验动物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时,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生物 危害是来自动物或实验室的各类病原微生物。按照病原微生物对人或 动物致病性的强度进行分类,既是生物安全评估的依据,也是制定生 物危害防制对策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感染性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分级
(三) 生物安全等级
涉及生物资源保护、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医药食品等方面,主要解决生 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使危害 性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二、生物安全的基本内容
(一)生物安全原理 生物安全的原理包括生物安全分级和生物安全屏障两方面。生
物安全分级是对生物危害进行正确评估的依据,生物安全屏障则是 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遏制的方法。生物安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 正确的评估和适当的防范,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推 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之为人类创造最大利益。
三级: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 致命疾病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四级:对人体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 或传播途径不明的微生物。尚无预防治疗措施。
(五)为何要讲生物安全防护 不注意安全和容易导致意外事故
针刺伤(穿刺) 碎玻璃刺伤(不穿鞋,刺伤手) 载玻片割伤(显微镜下计数细胞) 溅入口腔,溅入眼睛(分装/冻存样品) 离心管破裂,滑倒跌伤,酒精灯损坏 负压泵接管损伤,过滤分装毒种过程
生物安全: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是转基因
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构成 的危险或潜在风险。
广义的生物安全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方面: ①人类的健康安全; ②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的安全; 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即环境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技术
BSL-1 :非已知会导致疾病的物质。 BSL-2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物质。 BSL-3 :与人类疾病相关并且与气溶胶传播潜力
有关的本地的外来的物质。 BSL-4 :危险的/外来的具有生命威胁特征的物质。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一级: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低,不会引发健康成人疾病。
二级:对人体和环境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
(一)人兽共患病
(二)实验性病原体
(三)引起感染的途径 1、经呼吸道感染 2、经口感染 3、创伤及黏膜接触感染 4、昆虫媒介
(六)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1、对实验者 2、对他人 3、对周围环境 4、对样品
(七)发生事故后可以造成严重危害
1、安全事故受伤者感染发病死亡 2、受伤人员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压力 3、工作队伍的稳定性降低
三、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引入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1、动物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实验研究的第1要素。使用微生物学质量不合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第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安全概述
一、生物技术、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一切利用有机体的操作技术都可称为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 物技术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手段,直 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生命体系和生命活动过程生产有用物质的一门高级应 用技术科学。转基因实验动物的育成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验动物领域的成功运 用。
2、设施设备 设施和设备是医学生物学实验研究的第2要素。没有与实验动物生产和
实验研究的要求相适应的设施,污染就会扩散。对设施设备的使用不当、维 护和检查不力等也是导致生物危害因素泄漏的重要原因。
3、操作 由不当操作引发的生物危害具有一定隐蔽性,其后果可能在相当长一段
时间后才显露出来,故此难以追查当时究竟是谁、什么样的操作引发了事故。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危害因素的蓄积和表达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与短期实验 研究(几天或几周)相比,长期的实验(数月以上)或连续的动物繁殖生产过程 中这类问题较多发生。
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研究,尤其是运用各项新技术、新 方法时,必须充分认识其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性,牢固树立生物安全的概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从而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和保护人类、物 种及环境的安全。
第二节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研究中的生物危害
一、对实验动物工作者个人的危害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对个人的生物危害主要表现为各种人兽 共患病及实验性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由于饲喂、换笼及各类实验操作 需要与动物密切接触,从事动物实验和动物饲育的人员成为这类危害的 首要受害者,其中,动物实验人员因为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验状态下的非 健康动物,受到感染的概率高于动物饲育人员,感染的严重程度则受到 病原体的量、对人体的致病性和感染途径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生物危害:是指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昆虫和其他有害动植物等在内的 生物因素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危害。生物因素广泛存在于环境和各种生物体内,具有 强大的变异能力以适应环境,例如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昆虫和鼠类等。人类有意识地使 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科研和生产时,也可能产生以目前的科技知识水平无法预见的后果, 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污染自然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