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慎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7.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南宋学者朱熹:“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朱子语类》)

9.宋代学人陆九渊:“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四、例文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