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必备知识

合集下载

工厂生产管理知识

工厂生产管理知识

工厂生产管理知识工厂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如下10个方面:1、人员调配、劳动组织2、生产调度3、生产产品数量提高和质量的稳定4、成本控制5、工艺改进6、质量要因分析7、生产统计8、定额核算9、安全生产10、现场管理因此需要下列知识:1、掌握系统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要因分析法(4S)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2、熟知《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3、懂得企业心理学,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必学的书:管理心理学、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劳动组织与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班组长建设等。

具体的管理方法如:1、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企业内员工的理想,莫过于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管理气氛。

5S管理籍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真、善、美的品质,从而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实现共同的梦想。

一、什么是5S管理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管理。

5S管理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1、革除马虎之心,凡事认真(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2、遵守规定3、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4、文明礼貌没有实施5S管理的工厂,职场脏乱,例如地板粘着垃圾、油渍或切屑等,日久就形成污黑的一层,零件与箱子乱摆放,起重机或台车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

再如,好不容易导进的最新式设备也未加维护,经过数个月之后,也变成了不良的机械,要使用的工夹具、计测器也不知道放在何处等等,显现了脏污与零乱的景象。

员工在作业中显得松松跨跨,规定的事项,也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

改变这样工厂的面貌,实施5S管理活动最为适合。

生产运营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运营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运营管理基础知识1. 什么是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是指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管理资源,以实现生产顺利进行和产品高质量交付的活动。

它涉及到产品的计划、采购、生产、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以及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等方面。

2. 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运营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好处:-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实现生产成本降低。

- 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增强竞争力。

- 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交货准时率。

- 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 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要素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计划:制定适当的生产计划,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资源需求等。

- 采购管理:优化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过程,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 生产控制:有效管理生产活动,监控生产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

- 质量控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不断改进质量水平。

- 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各环节,包括物流、库存和分销等,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 创新和改进: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工艺,改进生产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生产运营管理的挑战生产运营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包括:- 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

- 多样化产品和定制化需求的增加,对生产过程和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全球化和供应链延长,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度。

- 高科技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提升员工技能。

5.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运营管理也面临一些新的趋势:- 智能制造: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技术,优化决策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安全管理人员生产安全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生产安全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生产安全知识
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在生产安全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并熟悉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和地方所规定的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规范。

2. 安全风险评估:掌握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生产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等。

3. 安全管理体系:了解并熟悉各种安全管理体系,如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能够
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体系并实施。

4.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了解各种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生产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佩戴等。

5. 事故应急处理:熟悉事故应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事故调查与分析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6. 安全培训和教育:负责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

7. 安全检查和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有效执行。

8. 应用新技术:关注新技术在生产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总之,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生产管理知识要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生产管理Production & Operation Management第一章导论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从创造社会财富的角度看,除了农业、工业、采矿业等传统产业的劳动被称为生产之外,财政、房地产、公共事业、医疗卫生、商业、运输、通信等其他各种服务性行业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属于生产.从一般意义上讲,生产运作是指将一系列的输入按照特定的要求转化为一定输出的过程.人们习惯称提供有形产品的活动为制造型生产,而将提供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活动称为服务型生产.过去,西方学者把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作“Production”,而将提供服务的生产统称为“Operations”.后来将两者合起来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表示它的统一性输入-转化-输出典型系统2、生产运作职能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职能企业的运行有三大基本职能,即生产运作Operations、理财Financing、营销Marketing.生产运作: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理财: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的过程.3、生产运作系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物质基础,这就是生产运作系统,或简称为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使转化过程具有增值性是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4、生产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的含义简单地说,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的总称.它包括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生产系统设计:生产系统设计是对厂址选择包括工厂、配送中心、门店等的选址、能力规划、生产部门布置、产品和服务计划、设备布置等的决策过程.生产系统设计一般在新建或改建、扩建生产单位或营业场所时进行的.生产系统是有效实现由输入到输出转化的依托和物质基础.因此,生产系统的转化效率对实现企业目标有直接影响.生产/服务设备与设施的布置也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生产周期.生产系统运作管理:生产系统运行管理主要涉及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方面,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需求管理、预测编制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库存控制、人员调配、作业调度、质量保证等.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内容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输出要素产品或服务在交货期、质量、成本、柔性和服务等几个方面都取得最优效果.确保交货期包括交货日期和交货期限两层含义减少在制品占用量最有效的措施使减少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停放时间、合理设计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是提高人与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的目标,只有按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的成本水平在市场上销售,企业才有可能盈利.提高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基本条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生产系统结构类型的总称,是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的技术、组织、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不同的生产类型所对应的生产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是不同的,相应的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方法也不相同.1、制造型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根据生产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特点,可以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连续性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又称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肥料等、冶金、炼油、冲洗胶片等.离散性生产: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零部件以各自的工艺过程通过各个生产环节,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 因为这类制成品都是先加工出零件,再将零件装配成产品,所以又称加工-装配式生产.如:汽车、柴油机、电视机、洗衣机等2按产量策略划分的生产类型根据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以把生产过程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类型.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又称为重复性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产品生产重复程度高.适合于采用高效自动化货半自动化专用设备,组织流水生产,是一种生产经济性好的生产方式.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长达19年生产T型车一个车型.成批生产Batch Production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量,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成批轮番生产”是与大量生产的主要区别.每种产品都按一定批量分批生产,以满足对不同生产的需求,保持了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而有定期重复生产的特点.如机床厂、中小型电机厂等单件生产Job Shop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但每种产品生产数量少,有时是一件,生产重复性低.2、服务型企业生产类型划分服务业的运作特点服务业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虽然有一些与产品有直接接触,但更多的人都是从事接触产品之外的工作,并且与顾客打交道是其与制造业的最主要区别.3、服务业的运作分类按照服务型生产系统输出提供服务的过程种是否伴随着有形产品,可分为纯服务型生产和一般服务型生产.4、服务业的共同特征与顾客的直接接触以无形的服务为主生产与消费的统一性不可存储性竞争激烈劳动密集性开放性5、服务业与制造业运作管理上的特点比较服务型生产与制造型生产的运作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服务型生产的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服务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顾客参与是服务型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时顾客就是生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生产服务过程难以控制制造型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引起的波动,但服务型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劳动过程是利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产品的全部过程.而自然过程是借助于自然力,改变加工对象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过程.1、生产过程的构成1生产过程的要素结构按照生产过程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将生产过程分为物流过程、信息流过程和资金流过程.1物流过程采购过程、加工过程或服务过程、运输搬运过程、仓储过程等一系列过程既是物料的转换过程和增值过程,也是一个物流过程.2信息流过程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其有关的原始记录和数据,按照需要加以手机、处理并使之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数据集合.3资金流过程生产过程的资金流是以在制品和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燃料设备等实物形势出现的,分为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资金的加速流转和节约是提高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生产过程的功能结构按照生产过程组织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将生产过程可划分为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和附属生产过程.3、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组织生产过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短生产周期.为此,生产过程的组织必须满足: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比例性均衡节奏性准时性柔性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科学管理原理将过去依赖经验进行的生产管理活动上升到科学高度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流水生产方式的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吸收了资源优化理论与方法,形成运筹学.第四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生产管理逐渐称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对服务质量与生产率的关注第六阶段20世纪80年代准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工厂自动化FA精细生产LP供应链管理SCM业务流程重构BPR第2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一、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产品交货期缩短二、大公司的合并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公司合并案例2001宝洁收购伊卡璐, 完成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2001美国大陆石油与菲利普斯石油合并成美第一大炼油公司2002惠普康柏合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贸易总额75%,占全球技术贸易额80%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100强中,51个是公司,国家只占49个.其中,日本的丰田公司强于挪威,三菱公司强于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美国的福特公司强于南非,通用公司强于丹麦,即使是排名在第12位的美国瓦尔玛特公司,也比包括以色列、波兰和希腊在内的160个国家要强大三、基于时间的竞争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三星电子着名的“生鱼片”理论:一旦抓到了鱼,在第一时间内就要将其以高价出售给第一流的日本豪华餐馆;如果不幸难以脱手的话,就只能在第2天以半价卖给二流餐馆了;到了第3天,这样的鱼就只能卖到原来1/4价钱;而此后,就是不值钱的“干鱼片”了.以此类推,在其它产品比如电子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之中,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在市场竞争展开之前把最先进的产品推向市场,放到零售架上.这样,通过打时间差就能赚取高额的回报.基于时间的竞争减少加工时间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重组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先进制造技术的构成硬件组成软件组成1、硬件组成核心部分: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机床计算机数控直接数控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向车……2、软件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3、AMT的集成系统三个层次上的集成系统加工或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战略: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来确定,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一、企业战略Do the thing right——如何做好一件事,职能管理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情;决定真正值得投入的重点,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的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二、战略管理过程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有限的使企业受益的机会以及企业需要回避的风险有限——不是要列出可能影响企业的所有因素,而只是要确认那些需要做出行动反应的关键性变化因素三、外部环境分类一企业宏观的外部环境1、政治-法律因素政局的稳定情况政府政策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法律:经济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商标法、质量法、专利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等.法规:工业污染程度规定、卫生要求、产品安全要求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各种战略选择的潜在吸引力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产业集群的存在外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上的经济-政治联盟3、技术因素引起时代变革的发明——蒸气机、发电机、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晶体管、PU革、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对企业的影响:新的市场降低成本威胁4、社会因素社会文化习俗社会道德观念社会公众的价值观职员的工作态度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二产业环境——企业外部微观环境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五种力量分析的改进改进--考虑互补企业的影响--更多地考虑政府管制的影响四、内部分析1、产业组织理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建立进入壁垒,改变行业市场的结构,从而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2、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源泉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的资源以及不可模仿和替代的竞争力3、企业内部环境——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因素4、企业内部分析的目的掌握企业内部目前的资源、能力状况,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使选定的战略能够扬长避短,最终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5、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链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价值链分析法,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6、两大类活动:1基本活动2支持性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每个产业的价值链上都存在一些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上握有优势的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例:碳酸饮料五、战略选择一公司战略稳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集中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收缩战略二经营战略1.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体化战略2.快速响应战略基于时间竞争的产物响应的两层含义生产运作系统具有柔性,从而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可靠的按照计划交货生产运作策略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策略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一、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二、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策略一产品或服务的选择策略市场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的联系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异二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策略跟随者or领导者自己设计or外包花钱买技术或专利基础研究or应用研究三、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一选址物流成本企业发展目标客户二设施布置制造业流水线布置——大量大批生产按功能布置——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固定位置布置——工件不适合移动生产单元布置三岗位设计制定与每个员工工作由广的活动的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说明,包括岗位的结构和与同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岗位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案细致分工粗略分工人机分工关系四工作考核和报酬计时付薪按贡献付薪:计件、承包课后案例分析补充知识国际分工的两大战略模式哑铃式橄榄式微笑曲线 smile curve武藏曲线2004年10月,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长中村末广就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第三章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引言21世纪企业产品/服务设计的背景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产品/服务开发是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需要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用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要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研究与方法1、研究与方法的分类研究与方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基础研究进行的是探索新的规律、创建基础性质的工作.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研究中开发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与具体领域.技术开发研究是将应用研究的成果经设计、试验而发展成为新产品、新系统和新工程的科研活动.2、新产品的分类新产品是指在技术、性能、功能、结构、材质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改进型产品对老产品的改进与完善,创新程度最小的一类新产品换代产品产品基本原理不变,因部分采用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有重大突破创新产品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开发的产品,它是创新程度最高的一类新产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1、一般产品开发过程由以下三阶段构成:产品构思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2、产品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1总体设计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性能、设计原则、技术参数、概略计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的分析.2技术设计将技术任务书中确定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具体化,根据技术任务书所规定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产品结构和技术经济指标,以总图、系统图、明细表、说明书等总括形式表现出来.结构设计过程3工作图设计根据技术设计阶段确定的结构布置和主要尺寸,进一步作结构的细节设计,逐步修改和完善,绘制全套工作图样和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为产品制造和装配提供确定的依据.3、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从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是结构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桥梁工艺过程的结果一方面反馈给产品设计用以改进产品设计;另一方法作为生产的依据.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的程序包括: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4、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产品设计和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设计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Robustness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考虑环保要求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组织方法一串行的产品设计1、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串行设计: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是一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2、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串行产品开发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以部门为基础的组织机构严重地妨碍了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加入设计的阶段越早,降低费用的机会越大.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和能力缺乏理解,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二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该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并行工程并行工程是一种强调各阶段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系统化产品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可制造性、可维护性、质量控制等问题同时加以考虑,以减少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盲目性,进可能早地避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缩短研制周期.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设计结果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高效率的组织机构并行产品开发流程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注意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演化产品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是并行展开,同时进行.三并行工程技术1. 虚拟设计面向并行工程的DFx设计模式体现了开发的集成过程PDM发展成为CAD/CAPP/CAM系统的集成平台Internet使设计集成的范围更加广泛STEP 标准作为设计开发集成的标准接口2.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3.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4.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GT5. 减少变化的方案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少产品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的概率,节省了修补失误所消耗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开发周期,提高响应速度.第四章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优化选址决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将直接受到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对于制造业企业,地理布局决定着某些直接成本的高低.对于服务业企业,选址问题直接影响着供需关系如客流量.选址的问题还影响着员工的情绪、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关系等.1、选址决策的基本概念设施选址Facility Location,就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综合平衡各种因素,确定在何处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的过程.设施选址不仅关系到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的速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选址决策与物流系统一个企业的选址决策,与供应商、消费者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理想情况下,一个企业作出的选址决策应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至少应使物流处于控制之中.从物流系统出发,就是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使得物流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达到最优.2、影响选址的因素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运输工具:航空铁路水路管道运输陆路企业选址要考虑是否接近原材料产地还是消费市场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

企业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企业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企业生产管理基本知识企业生产管理是指组织、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资源,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生产。

以下是一些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1. 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目标、生产量、生产周期和生产方式,制定生产计划。

-调度管理:安排和分配生产任务、资源和时间表,确保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

2. 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选择供应商、制定采购合同、采购谈判、采购订单等活动。

-库存管理:控制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水平,避免过剩和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

3. 生产工艺和流程:-工艺设计:确定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线配置和工作站布局,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质量。

-流程改进:通过分析生产流程,寻找和消除瓶颈、浪费和不必要的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生产设备和维护:-设备选型:选择适当的生产设备,满足生产需求,并考虑其性能、质量和成本等因素。

-维护管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生产中断和损失。

5. 品质管理:-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标准、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品质改进: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6. 生产成本控制:-成本估算:评估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原材料等成本。

-成本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并采取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利润率。

7. 生产安全与环保:-安全管理: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应急预案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环境保护:遵守环境法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这些基本知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生产管理方面可以考虑:8. 连续改进:-通过使用持续改进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不断寻求生产过程和绩效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设立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监测系统,定期评估和追踪生产绩效,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生产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

生产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

生产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
1. 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确定生产数量、交货期、资源需求等,并进行有效的调度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资源。

2. 物料管理:管理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采购、存储、发放和使用,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3. 质量管理:通过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4. 生产过程控制: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生产速度、温度、压力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6. 库存管理: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以平衡库存成本和客户需求。

7. 精益生产: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如准时制生产(JIT)、价值流图(VSM)等,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8. 生产安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9. 供应链管理:协调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产品交付的准确性。

10.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衡量和评估生产部门的绩效,持续改进生产过程。

这些专业知识是生产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

生产管理知识培训一、引言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物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

一个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就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帮助读者了解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生产管理的定义生产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进度控制、物料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三、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起点,它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过程。

生产计划包括确定生产目标、制定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排程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情况,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

四、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物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料配送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物料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减少物料浪费,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物料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及时供应。

五、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工艺控制、设备控制、人员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生产过程控制,可以降低产品次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控制需要建立科学的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养高素质的员工。

六、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七、生产管理工具生产管理中有许多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实现生产目标,比如流程图、PDCA循环、5S管理等。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生产流程,帮助发现问题和改进;PDCA循环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5S管理是一种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素养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生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生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1. 生产管理的目标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最大化,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 生产管理的职能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生产过程优化、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生产成本管理等。

3. 生产管理的意义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生产管理在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

1. 经济性原则生产管理应该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即在最小的成本下实现最大的产出。

2. 系统性原则生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考虑和管理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协调一致的生产活动。

3. 科学性原则生产管理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规划和组织,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灵活性原则生产管理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

5. 参与性原则生产管理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协作,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

三、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生产成本管理。

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它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制定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时间表、生产数量、生产流程等。

2. 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对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的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

3.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和调整,以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1. 生产管理的定义和作用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管控、质量控制到产品出厂等各个环节。

生产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实现供应链协调和客户满意。

2. 生产管理的组成要素生产管理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要素构成:2.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对生产活动进行安排和组织的依据,它包括对产量、工期、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的规划。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并且要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2.2 生产过程管控生产过程管控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控,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

它包括对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生产材料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2.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4 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是指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以实现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它包括与供应商的协调、物流配送的管理、库存控制等方面,以确保生产活动的顺畅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5 客户满意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客户满意。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规划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稳定,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 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生产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管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避免产能过剩或资源浪费,生产过程管控可以提高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3.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规划和控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生产过程管控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现场作业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

32条常用安全生产管理常识1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致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二是制定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措施;三是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危险和防止灾害。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做好女工的特殊保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5)对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2 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实施这条原则,是为了对发生的事故找出原因,惩前毖后,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虽然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就防止事故再发生来说,同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

3 什么是“五同时”?“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 什么是“三同时”?“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服装生产管理必背知识点

服装生产管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成衣化生产:工业化标准生产方式。

在我国,成衣化服装通常以“GB/T 1335服装号型”为基准,结合款式工艺特征,由流水线作业工人分工序批量完成服装制作。

5.生产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

它由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调度与控制等管理系统组成。

6.生产系统的软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要素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四、简答题1.服装生产企业有什么特点?答: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品品种多、更新快,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技艺结合的半手工产品。

2.服装生产方式有哪几种?成衣化生产方式有何优缺点?答:生产方式有成衣化、半成衣化、定做、家庭制作四种。

成衣化服装生产的特点如下。

(1) 能利用专业科学知识;(2) 可有效地利用人、物、机器(确定工艺标准和生产管理技术);(3) 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推行自动化、机械化);(4) 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5) 质量好且价格适合。

5.服装生产管理的因素有哪些?答:服装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1) 人(men)——服装企业作业人员除了数量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技能程度努力程度(工作态度)等;(2) 材料(material)——面、辅料的物理性能、配伍性、加工的难易等;(3) 加工方法(method)——工艺标准的制定: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工时定额等;(4) 机器设备(machine)——服装加工机器,如裁剪机、缝纫机、蒸烫机以及种服装加工用辅助器具;(5) 资金(money)——生产资金的周转,生产成本费用等;(6) 市场与信息(market and information)——消费市场需求动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

6.生产管理的软化要素的概念,由哪些因素构成?答:生产系统的软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要素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大部分以软件形式出现,主要包含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等要素。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教材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教材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教材概述生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生产目标的过程。

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生产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1.需求管理:生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交付,并且不会出现滞销或积压的情况。

2.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物料等,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过程管理:生产管理需要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包括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现场的组织等。

4.质量管理:生产管理需要始终关注产品的质量,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等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生产管理的步骤生产管理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数量、时间和方法等。

2. 生产准备:准备生产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物料等,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生产执行:根据生产计划,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流程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

4. 生产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生产进展顺利。

5. 生产总结:对生产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生产提供参考。

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指标在生产管理中,有一些关键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生产效益和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

1. 生产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 生产成本:包括人力、设备、材料等各项费用。

3. 产品质量:产品的合格率、不良率等指标。

4. 交货时间:产品按时交付的能力。

5. 售后服务: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及时反馈和解决能力。

生产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生产管理中有很多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包括:1. 进料检验: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不合格品进入生产环节。

生产主管培训必备

生产主管培训必备

生产主管培训必备生产主管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核心角色之一,他们负责协调和监督生产过程,确保产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因此,作为生产主管,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以有效地管理团队和优化生产流程。

以下是一些生产主管培训中必备的技能和知识:1. 生产管理技能:生产主管需要了解生产流程和生产调度,能够有效安排和分配工作任务。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并及时调整和协调工作,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2. 团队管理能力:生产主管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以达到生产目标。

他们应该了解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和组织团队,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同时,生产主管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有效与各个部门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商。

3. 质量管理知识:生产主管需要了解并掌握优质产品的生产要求和要点。

他们应该熟悉各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能够有效监控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此外,生产主管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质量问题和投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避免对企业声誉和利益的影响。

4. 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生产主管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他们应该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和环境污染。

5. 持续改进意识:生产主管需要具备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提升生产效率。

他们应该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向。

同时,生产主管还需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生产主管培训中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生产管理技能、团队管理能力、质量管理知识、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持续改进意识。

具备这些必备的能力和知识,生产主管可以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产主管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协调和管理生产过程,确保产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有哪些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有哪些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有哪些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有序展开,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

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了解法律法规可帮助管理者遵循法律规定,设立并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其中包含了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岗位职责和安全工作流程等。

了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风险评估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管理者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4.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各种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材料等,用于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各种安全风险。

了解不同安全技术措施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装置,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5. 应急管理和救援技术应急管理和救援技术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了解应急管理和救援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疏散方案,提高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6. 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健康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了解职业健康管理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适宜的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7.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生产管理理论知识讲义

生产管理理论知识讲义

生产管理理论知识讲义引言生产管理是指将资源和活动组织起来,以实现产品的制造和交付。

它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讲义将介绍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生产管理理论,提高生产管理能力。

一、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以实现生产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调度、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

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对生产数量、时间、资源等方面的计划。

物料管理是对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物料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和使用的合理性。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情况,安排生产资源和生产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生产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

质量管理是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二、生产管理的原理1. 经济批量原理经济批量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最适宜的生产批量,可以达到最低的生产成本。

经济批量原理的核心是平衡生产批量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

选择生产批量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产规模、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市场需求等。

根据经济批量原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宜的生产批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增加生产能力原理增加生产能力原理是指通过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增加生产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改进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更新设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能力。

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3. 零库存原理零库存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精细的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零库存原理的核心是平衡物料供应和使用之间的关系。

实现零库存的关键一是准确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通过合理的预测和计算,保持物料的供应和使用之间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库管理必知目录第一篇库存管理篇第二篇采购管理篇第三篇现场作业篇第四篇组织行为理论篇第一部分理论知识收集一、库存管理的作业细则第一条预估月用量设(修)订(一)用量稳定的材料由主管人员依据去年的平均月用量,并参酌今年营业的销售目标与生产计划设定,若产销计划有重大变化(如开发或取消某一产品的生产,扩建增产计划等)应修订月用量。

(二)季节性与特殊性材料由生产管理人员于每年3、6、9、12月的25日以前,依前三个月及去年同期各月份的耗用数量,并参考市场状况,拟订次季各月份的预计销售量,再乘以各产品的单位用量,而设定预估月用量。

第二条请购点设定(一)请购点--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加上安全存量。

(二)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采购作业期限乘以预估月用量。

(三)安全存量--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乘以25%(差异管理率)加上装船延误日数用量(欧、美地区15天用量,日本与东南亚地区7天用量)第三条采购作业期限由采购人员依采购作业的各阶段所需日数设定,其作业流程及作业日数(公自订)经主管核准,送相关部门作为请购需求日及采购数量的参考。

第四条设定请购量(一)考虑要项:采购作业期间的长短,最小包装量及最小交通量及仓储容量。

(二)设定数量:外购材料的欧美地区每次请购三个月用量,亚洲地区为二个月用量,内购材料则每次请购25天用量。

第五条存量基准呈准建立生产管理人员将以上存量管理基准分别填入"存量基准设定表"呈总经理核准,送物料管理建档。

□请购作业第六条请购单提出时由物料管理单位,利用电脑(人工作业)查询在途量、库存量及安全存量填入以利审核,其无误后送采购单位办理采购。

□用料差异管理作业第七条用料差异管理基准(一)上旬(1~1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二)中旬(1~2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三)下旬(即全月)实际用量超出全月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第八条用料差异反应及处理生产管理人员于每月5日前针对前月开立"用料差异反应表"(附表13.1.6),查明差异原因及拟订处理措施,研判是否修正"预估月量",如需修订,应于反应表"拟修订月用量"栏内修订,并经总经理核准后,送物料管理单位以便修改存量基准。

库存查询及采取措施第九条库存查询物料管理人员接获核准修订月用量的"用料差异反应表"(附表13.1.6)后应立即查询"库存管理表"(附表13.1.7),查询该等材料的在途量反进度,研判是否需要修改交货期。

第十条采取措施物控人员研判需修改交货期时,应填具"交货期变更联络单"(附表13.1.8)送请采购单位采取措施,采购单位应将处理结果于"采购单位答复"栏内填妥,送回物控人员列入管理。

□存量管理作业部门及其职责第十一条物控人员为材料存量管理作业中心,负责月使用量基准设(修)订,用料差异分析及采取措施。

第十二条采购单位负责各项材料内、外购别的设(修)订,采购作业期限设(修)订及采购进度管理与异常处理。

二、商品ABC分类与仓库空间规划商品ABC分类是库存管理的重要概念和管理手段。

从商业(EIQ分析)和物流(库存周转率)的角度分析,畅销的、库存周转率高的高值商品归为A类品,相反,滞销的、库存周转率低的低值商品归为C类品,介于两者之间的为B类品。

ABC分类是库存商品分析比较的结果,各类商品所占比例由企业根据销售政策与库存管理策略制定,通常A类品占总商品品种的15%-20%,B类品占总商品品种的30%-40%,C类品占总商品品种的60%-70%。

商品ABC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的变化与销售政策的改变,商品的ABC分类也随之调整。

商品的ABC分类可以作为物流中心仓库空间规划的依据。

从拣货、出货方便性与效率考虑,通用的原则是库存周转率高的A类品存储在距离出货区(出货检验、发运)近、易存取(接近底层货架、拣货方便)的储位上,相反,C类品存储在距离出货区远、高位货架上。

在实际的案例中,大型的物流中心,商品品项种类繁多,如果按照一个品种一个货位存放,所需存储储位数量很大,通常规划出固定的区域用于存放A类品,在该区域内所有的储位只能存放A类品,我们称之为A类区。

同样,为B类品和C类品划分出B类区和C 类区供存储使用。

A类区靠近出货区,如果仓库有多(楼)层,A类区在一楼,B、C类区在二楼或更高楼层。

中小型的物流中心,受仓库空间的限制,提供拣货储位数量有限,依照商品ABC分类划分平面分区的意义不大,此时可将存储空间作立体切割。

如存储货架为立体多层货架,接近于底层的(如第一、二层,易存取拣货方便)的货位指派给A类品存储使用,高层的储位依次给B、C类品使用,这样规划便于库存管理,也使上架、拣货作业高效、方便。

如果在物流规划中充分考虑商品ABC分类与商品存储空间的关系,那么在WMS系统中,入库商品上架储位指派的原则与商品ABC分类密切相关。

A类商品需要被指派到存储A类商品的储位分区或具有A类品属性的储位上,B、C类商品也是同样的原则。

通过商品资料的ABC分类属性与储位的ABC分区属性或ABC类品属性的关联,系统能够为入库商品找到正确的储位进行上架。

当然前提是商品的ABC分类属性与储位的ABC类分区属性或ABC类品属性必须被正确地设置,否则系统要么是无法指派储位,要么指派了错误的储位。

三、仓库管理的五距”指:①顶距:即货物距离顶层50cm;②灯距:即货物距灯具50cm;③墙距:即货物距离墙壁50-80cm;④柱距:即货物距离柱子10-20cm;⑤跺距:即货物垛与垛之间为110 cm。

四、仓库管理人员的角色认知(1)仓库组长的岗位职责:仓库组长作为仓库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内负责仓库的日常事务综合管理,对外对财务部负责,积极配合公司制度的执行,确保仓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物料收发及时;相关信息传递及时、数据准确。

具体职责如下;(a)对内的职责1.积极贯彻执行公司及财务部的有关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体仓管员学习公司相关文件,加强仓库集体团队建设,提高仓管员的团队意识;2.严格控制库存,优化库存管理, 对现有有关仓库的管理制度提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建议;3.负责仓库区域的划分、人员的分工和仓管员日常工作上的指导协调;4.根据月度考核提出仓管员工资的调配及人员岗位的调整方案;5.负责对新进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6.公正、严格按仓管员考核制度来对仓管员进行日常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①供应商送货到仓库,仓管员是否按订单来接收物料,报检是否及时、单据传递是否及时;②仓管员的服务质量、态度;③仓管员是否收发物料及时,有无影响生产;是否有多发、少发、漏发等现象发生;④检查仓库现场,库容是否整洁;仓管员是否按区域存放物料;现场的标识是否明显;物料的帐物卡数是否保持一致;存卡上的记录是否连续、字迹是否清晰;物料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⑤组织各仓管员进行月度盘点,并根据盘点结果,查找差异原因;⑥要求仓管员按时完成对各自所管物料进行库龄分析,呆滞物料的统计、短缺物料的统计等基础工作;⑦负责仓管员的考勤工作;⑧负责其他考核项目。

7.每周一上午打印库存报表、车间物料任务统计等报表,查看仓管员是否按时、按量发料,对负库存项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8.定期对各仓管员所管物料中的呆滞物料(一个月)、不合格品(一周)清理。

对于呆滞物料,先填制呆滞物料处理申请表,获得批示后按技术部门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不合格品应划分责任界限,属于供应商的责任,应及时通知退货;9.每月3日前督促仓管员完成与外部厂家的对帐,便于财务部按时结帐。

(b)对外的职责1.负责仓库与品质部、生产车间等外部门业务的衔接和协调;2.每天及时编制汇总并报送三天物料短缺滚动报表(具体报送部门见该报表的流程);3.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向财务部成本组汇报当月仓库工作的进展情况;4.负责将有关仓库数据信息及时报财务部成本组,具体报送的有:①库存物料动态及结构分析和物料库龄分析(每月27日);②呆滞物料统计表(每月27日);③月度仓管员的内部考核表(每月最后一天);④每月生产计划变动次数明细统计表(每月最后一天);⑤每月与外协厂对帐的情况(每月初3日之前);⑥每月采购订单的执行完成情况汇总(供应商是否按订单要求按时、按量送货;采购员过期订单是否及时关闭;到期订单是否打开等)。

5.其他相关职责。

(2)仓管员的岗位职责:1.负责维护分管物料的系统处理,确保帐、卡、物三者一致及系统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严格控制负库存;对除恰时供货以外货物均应挂好存卡,做好物料状态标识,降低错发物料风险,为系统正常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对分管物料的储存质量、呆滞情况、不合格物料进行动态跟踪,按仓库组长的要求及时反映物料积压、呆滞及不合格品情况,并积极处理上述物料;3.严格按要求接收订单物料,坚持原则性又要讲求灵活性,协助相关部门对分管物料库存的控制;4.负责维护分管物料所辖区域库容的保持、整洁,严格按公司仓库管理制度要求存放物料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分管物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各种防护、防尘手段落实到位;确保公司物料存放有序,整齐划一,保养有道;5.完整、及时传递各种原始单据,并按要求提交仓库单证管理员归档管理;仓库单证管理员应及时将各种原始单证按类分月装订成册,并归档管理,以便事后查询,每年末应将原始单据上交财务部统一管理;6.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工作沟通渠道;树立为生产车间服务的意识,把好生产物流链的源头关,同时保证物流下游的顺畅。

及时将分管物料短缺、呆滞和过量采购情况向采购部门反映;7.积极协助仓库组长工作,并接受其工作指导、监督与考核;8.其它工作。

五、仓库管理的流程一、仓库产品必须分类堆放,整齐美观,合理摆放,不影响产品进出仓库。

二、仓库管理人员要设置存货登记卡,存货登记卡应放在货物显眼处,定期盘点实物,做到卡物相符。

三、按章办事,严格货物进出仓库手续,杜绝损、毁产品入库。

四、货物必须凭有效产品出库单出库,严禁以“白条”替代“产品出库单”,凡有举报使用“白条”者,经公司核实后,予以举报人每单1000元奖励。

五、各级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将出仓库式样、有效制单人、审核人、审批人员签名式样及销售(财务)专用印章、印鉴式样预留仓库管理部门,以便核查。

六、仓库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鉴别产品出库单,核对印鉴及有关部门人员签名无误后,详细记录提货人有效身份证什及有关部门资料(驾驭证、行驶证),方可发货。

如遇可疑之处,应及时同计调、财务部门核实清楚后方可发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