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满分:120 时量:120分钟)谁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关键在于你是否踏踏实实地走过昨天。

今天的测试,就是对昨天的你一份验证。

尽情挥洒吧!让我们为你喝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题1分,共5分)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②《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⑤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2、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修改下列语段。

(4分)a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

b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c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

d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

e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1)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一词。

(2)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

(3)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句,应改为3、、有人向德国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自己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认真地回答道:“……。

”请你将省略号内省略的文字填写出来。

(2分)4、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2分)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doc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doc

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 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 — (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 所欲有其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患: _______________ )(辟: ________________ )%1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_________________ ) ■%1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_________________ ) ■%1 此之谓失其木心。

(木心: _________________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如使人Z 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 . 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屋舍俨然 ■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课时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2)贫贱不能移.(3)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出则无敌.国外患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B.必先苦.其心志C.与民由.之D.生.于忧患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时训练答案1.(1)准则,标准(2)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3)财资缺乏(4)奋起,指有所作为(5)匹敌、相当2.B3.B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2)拿起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原文】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孟子二章中考题

孟子二章中考题

《孟子》二章中考阅读真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 10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凭借)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4分)3、翻译下面句子。

( 3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

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4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1.北京市(09)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十三、《孟子》二章一、重点实词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_ 同 _________ ,意思: 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惑乱,迷惑,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原意:改变,动摇,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原意:屈服,句中意: _______________3. 其他重点实词(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岂:_ 诚:_ 得: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丈夫之冠.也冠:_(4)父命.之命:_(5)戒.之曰戒:_(6)往.之女家往:_(7)必敬必戒.戒:_(8)无违夫.子.夫子:顺:_ (9)以顺.为正.者正:_ (10)妾妇之道.也道:_居:_ (11)居.天下之广居.居:_(12)行天下之大道.道:_(13)得.志得:_(14)与民由.之由:_行:_ (15)独行.其道.道:_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1. 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⑥此之.谓大丈夫⑦往之.女家2. 以.顺为正者3. 一怒而.诸侯惧4. 独行其.道三、句子翻译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9 云南曲靖)4. 得志,与民由之。

5. 不得志,独行其道。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9 湖北荆州)四、内容探究◎理解概括1.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2.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后“思考探究” )(统编课4. 孟子举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5.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6.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xx文言文专项练习:《xx二章》xx二章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2、重点字词注音:域民〔yù〕畎亩〔quǎn〕拂士〔bì〕3、重点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xx:xx。

xx:外城。

环:围。

xx: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寡助之至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通〝叛〞,背叛。

顺:xx,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得道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拂:违背。

乱:扰乱。

曾益:增加。

〝曾〞通〝增〞。

xx过:经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表现。

xx:了解。

入:在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4、重点语句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孟子二章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2、重点字词注音:域民〔yù〕畎亩〔quǎn〕拂士〔bì〕3、重点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城:内城。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寡助之至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得道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拂:违背。

乱:扰乱。

曾益:增加。

〝曾〞通〝增〞。

恒过:经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表现。

喻:了解。

入:在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4、重点语句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则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孟子》二章 复习精选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孟子》二章 复习精选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复习精选题及答案1. 给加横线字注音1.体恤( )2.域( )民3.寡( )助4.忧患( )5.畎( )亩6.拂( )士2.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E.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3. 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成语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5.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6.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7.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佚。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横线的词。

(1)故(2)是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

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是,他是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野芳发而幽香3.下列各句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中考真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中考真题

中考真题-《孟子》二章一、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6分)1.(2020·湖南长沙中考)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______(2)【成话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

(只填序号)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______(3)【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7分)1.(2020·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悬,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注】①支:通“肢”。

②使:假使。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八上19《孟子》二章测试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八上19《孟子》二章测试

19《孟子》二章八年级(上)19《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素养提升(1)查找资料,知人论世。

对本文的理解,需要了解孟子所处的战国纷争、策士纵横的时代,以及孟子的生平经历和基本观念。

(2)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3) 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长于修辞,气势磅礴的特点。

课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读这样的句子要注意节奏鲜明,如“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 / 天下 / 之大道”等。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 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 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F ____________.②得志 F __ __________.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醉翁亭记》 ) ____________.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鱼我所欲也》 ) ____________⑤吾穿井得.一人 ( 《穿井得一人》 ) ____________⑥便得一山 ( 《桃花源记》 ) ____________.(2) 戒:①戒之曰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____________(3) 居:①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②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 __③居无何 ( 《周亚夫军细柳》 ) ____________.④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 ____________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诚: ____________.(2) 安居而天下熄.熄: ____________(3) 丈夫之冠也冠: ____________.(4) 父命之命: ____________.(5) 无违夫子夫子: __________..(6) 以顺为正者正: ____________.(7) 与民由之由: ____________.(8) 独行其道独: ____________...行: ____________道: ____________ (9) 此之谓大丈夫谓F: 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1) 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3)为②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4) 乎②子未学礼乎.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5) 之②父命之.____________③往送之门.④妾妇之道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6)也②妾妇之道也.____________(7) 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8) 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9) 与民由之.____________(10) 独行其道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部编版2020届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复习练习(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届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复习练习(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孟子二章复习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重点解词故患.有所不辟.也()()乞人不屑..()乡.为身死而不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劳.()其筋骨人恒过.()而后作.()2、重点句子翻译(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乡为身死而不受(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思考练习:(1)《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孟子〉二章》试题

〈孟子〉二章》试题

〈孟子〉二章》中考试题精选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 题。

(共10分)(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答案1. (1)奋起,指有所作为(1 分)(2)经常(1分)(共2 分)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重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 分,“苦”字解释正确1 分。

共2分)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 分。

共2分)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 分。

共2 分)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 _____________ 。

(用原文语句回答)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答案: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8、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24北京市〔09〕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0.讲明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讲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躯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5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9.讲明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那么( )(3)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答:二、(16分)(一)9.(1)明白(了解、明白) (2)假如(假假设) (3)如此10.(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打搅,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能。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益〞字翻译正确即可)11.受困难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26衡阳市(09湖南省)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以下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20.选出以下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讲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本文第一、二段要紧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差不多上在逆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担忧〞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警告人们要有担忧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要紧是从〝生于担忧〞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要紧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困难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2分〕19.B20.B21.D22.例如:〝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讲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7济宁市(09山东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咨询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模样。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讲明以下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以下句子。

〔4分〕①生于担忧,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专门的地点?那个故事讲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担忧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表达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小孩。

讲明了做任何情况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咨询1分,第二咨询2分,意思对即可〕28辽阳市(09辽宁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

〔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因此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因此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能够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①舍:住屋。

②市:市场。

③贾人:商人。

④炫卖:边喊边卖。

⑤学宫:学校。

⑥俎豆:古代祭奠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奠仪式。

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讲明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2〕.⎧⎪⎨⎪⎩此可以处吾子也()处江湖之远()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能够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讲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讲明了孟母具有担忧意识。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担忧,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1〕违抗;通〝弼〞,辅佐〔2〕安排;处在〔每空1分〕9.〔2分〕〔1〕如此,人们才会明白,因有担忧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那个地点能够安排我亲小孩了。

〔意对即可,每句1分〕10.〔2分〕围绕〝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来答即可。

11.〔2分〕围绕〝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依旧国家都要增强担忧意识〞来答即可。

29临沂市〔09山东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 子贡咨询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6.讲明文中加点的字。

〔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7.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7.①因此君子不战那么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