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
当前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
/浙江经济·2019年第11期汽车制造业不仅是我国也是浙江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工业制造水平的高低。
2018年,浙江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达1163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9%,亦是全省第二大规上制造业类别。
然而,受全国车市景气度下降的影响,浙江与全国一样,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制造进入下行通道,增速逐渐回落并于年底滑落至负增长区间。
2019年1-4月,全省规上汽车制造增加值同比下降3.2%,同时调研发现,当前汽车制造企业普遍对行业发展环境信心不足,不少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纷纷下调生产规模,种种现象表明汽车行业仍处低迷状态,预计全年仍将承压。
分析原因,市场需求疲软、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政策调整较大是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疲软。
从需求端来看,2018年全国汽车类零售额较上年下降2.8%,是我国汽车销售近28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2019年前四个月则继续延续负增长态势,市场需求下降加快传导到生产企业,导致生产规模持续收缩。
影响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相对偏低,2018年占总人口60%的三组中收入群体(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仅分别为3.7%、3.1%和5.6%,明显低于全国8.7%的平均水平;二是住房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上升挤压包括汽车在内的其它方面消费,2016-2018年住房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的22%、22.4%和23.4%;三是汽车保有量基数高,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已达33辆;四是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陆续退出;五是各地限购限牌限迁政策趋严。
行业产能过剩。
2018年全国汽车市场总产量约为2800万辆,但是根据长江商报依据公开数据统计,国内汽车年产能(含在建产能)超过6000万辆,远远低于80%左右的产能利用盈亏平衡点。
目前,除本田、丰田、日产、奔驰、宝马和大众等部分日系、德系合资车企外,大多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奇瑞、比亚迪、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车企产能利用率均不足六成,而长安福特、神龙汽车等车企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三成。
[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讲座的学习,融合王董事长向我们提出的:“(1)你认为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是否重要?为什么?(2)创新对个人来说是否重要?为什么?(3)农机公司对于创新是否重视?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三个课题的思索,使我对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及与个人的命运前途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一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如今,我们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地向前推进?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
一、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
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刻板,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灵活;从过去的科技支持改变,到现在的科技推动改变,无处不透漏出一个“新”字。
而做为一个企业,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立足,发展?——创新是关键!而企业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企业领导素质的创新及员工的跟进,是包括多方面的:企业领导素质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工作创新。
(1)所谓观念创新,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比以前更好的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别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
观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先导。
没有观念创新,其他各项创新都无从谈起。
观念,尤其是领导者的观念,是直接制约和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与时俱进地向前推进,领导者观念超前或说观念创新至关紧要。
观念创新的第一步,就是领导者自己要树立正确的、超前的发展观和创新观。
也就是说,要能正确认识到创新的意义、价值、必要性、内容、方法等。
自觉带头破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树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新观念;破除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陈旧观念,树立真抓实干、敢为人先的新观念。
制约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三大因素
一
、
外部环境 因素
4 0 亿 元 , 中 Bt B市场交易额超过 4 0 亿元 , 80 其 o 70 Bt o
c市场交易额 仅为 5 0余亿元 , Ct C市场 交易额不 到 o 1中国整 体 的信 息 化水 平还 有待提 高 . 网上银行是在一个 国家信息化发展 到一定阶段且
客户。
调查 中显示 , 网民对 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列在前 3 的依 位 次是荷 兰(7 、 国(4 和丹麦( 3 , 7 %)德 7 %) 7%)并且 欧洲各 国的使用率普遍较高。 国以 3 %的使用率居第 1 位 , 美 8 0 日本 以 3%紧随其 后居第 1 位 。据不 完全统计 ,05 0 1 20 年美 国网上银行交易量 占银行交易总量 的一半左右 。 网上银行 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便利性 。 网上银行 的 特点 是只要 用户拥 有上 网条件 , 拥有账号 和密码 , 便能 在世界各地通过互联 网进行相关业务处理 , 方便地实现 资金周转 。 用户与网上银行之间可以通过电子 邮件等途 径, 实现在线沟通 , 打破了传统业务受地域和时 间条件
方 面 。美 国研 究 机 构 的 调查 显 示 , 互 联 网上完 成 一 笔 在
与此 同时 ,我 国各 大商业银行都加强 了对 网上银行 技 术、 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工商银行 、 建设银行和农 业银行等都成立 了电子银行部 , 专门负责与网上银行相
关 的业 务 。 虽 然 我 国 网上 银 行 在 几 年 的 时 间 内得 到 了 飞 速 发
维ee FO u
上银行发展的
三大因素
算 机 网络 与 信 息安 全 管 理 中 心 王 强
自世界首家 网上银行—— s N ( F B 安全第一 网上银
企业创新成功之关键三因素-2019年精选文档
企业创新成功之关键三因素一、创新与企业创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以至创新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和罗克?苏特在其《工业创新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学家最不能忽视的是创新,它是经济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及企业和民族、国家在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
” [1]那么,何谓创新?在英文中,“创新”( innovation )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oseph Alois Schumpeter)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是把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及其“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2] 。
而企业创新,则是指在企业知识资本的推动下,对企业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合乎本质特征的准确改进、改善和改造,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经济的更新与发展。
二、企业创新成功三大要素创新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而企业创新成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三大关键因素是:明确创新的目的、端正创新的态度和设定创新的路径。
(一)明确创新的目的: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新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Cities and Regions in the New LearningEconomy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 [3] 不难看出,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得“超额利润”,换句话说就是“创新要对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负责”。
“创新要对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负责”,这一点看起来容易理解,做起来并不容易。
开发人员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某项功能用新的技术实现能得到更好的性能,是否使用这个新技术呢?不少开发人员往往偏爱选择新的技术,而忽略了是否对市场、财务成功的判断。
解读无锡尚德破产的三大原因
解读无锡尚德破产的三大原因本文从无锡尚德破产说起,指出了民营企业短命现象的原因和保持基业长青的对策。
最近一段时间,无锡尚德破产风波越演越烈。
这个国内太阳能行业曾经的老大,无锡市的明星企业和城市名片,现在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生死危局之中。
这家2001年1月注册成立的光伏企业,经过短短几年跨越式,超常规的大发展,一跃成为国内太阳能行业龙头老大,其创始人^施正荣,也成为2006年的中国首富,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2013年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因无力偿还71亿元的到期巨额债务,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光环褪尽繁华成沙”,“一夜回到十年前”,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
无锡尚德破产倒闭的事件,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房地产,石油,航空, 批发零售业等,占据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年来,中国每年新诞生的民营企业15万家,但同时每年又死亡了 10万多家,6096的民营企业在5 年内倒闭,8596的企业在10年消亡。
小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3年,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年。
珠海巨人集团,北京南德集团,广东中山爱多集团,山东秦池集团,广东太阳神集团,因毒奶粉事件倒闭的三鹿集团,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辉煌地崛起, 然后又一个个地悲壮地倒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民营企业“短命”,“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领风骚三五年”呢?原因1----盲目扩张,片面追求规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是人类第一层需求,也是最底层的需求。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生存”,即“活着”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
同理,对一个企业来说,生存也是第一需求。
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往往忘记了这点,片面追求规模,忽视了风险,导致企业最终无法生存,只能破产或倒闭。
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成功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
企业只有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制定合适的产品或服务策略。
了解市场需求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特点、价格和推广等策略,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市场研究,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行为,预测市场趋势,并进行战略规划。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二、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创新可以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上,也可以体现在业务模式、营销策略或生产流程等方面。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概念,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士气,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
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创新能力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企业应该注重这些关键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以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能与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抗衡,实现长期的成功和繁荣。
论国有经济功能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论国有经济功能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邱㊀宇摘㊀要:历经40余年的努力ꎬ我国向时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ꎬ与国有经济的双重功能发挥密不可分ꎮ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ꎬ理应肩负起社会责任ꎮ但在具体实践中ꎬ有三大因素阻碍着社会责任的践行ꎬ于国于民都无益ꎮ为此ꎬ文章对阻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ꎬ并提出几点强化措施ꎬ旨在推动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ꎮ关键词:国有经济ꎻ国有企业ꎻ社会责任㊀㊀市场经济的放开ꎬ既扩大了发展空间ꎬ也加速了竞争ꎮ国有经济要想始终保持活力ꎬ要以如何引导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为切入点ꎮ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ꎬ但在工作落实中仍存在不到位之处ꎮ当前ꎬ阻碍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因素有三点ꎬ分别是实施动力不足㊁政府管制不力㊁社会监督乏力ꎮ唯有突破制约因素ꎬ方能确保国泰民安ꎮ一㊁国有经济的主要功能(一)经济功能俗话说: 天下攘攘ꎬ皆为利往ꎮ 国有企业也逃不出这条定律ꎮ国有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ꎬ必然会将目光聚焦在如何盈利上ꎮ很显然ꎬ国有企业在走一条民营化道路ꎮ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个后果ꎬ与国家建设初衷背道而驰ꎮ国有企业并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团体ꎬ而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ꎬ因此需要将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ꎮ在合法合规框架下ꎬ国有企业通过运筹管理将利润最大化ꎮ一部分资金用作企业发展ꎬ另一部分资金上缴国库ꎬ用于改善民生ꎮ(二)社会功能发达国家也好ꎬ发展中国家也罢ꎬ都会存在市场缺陷ꎮ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填补缺陷的角色ꎬ在消除外部性㊁打破垄断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ꎮ具体来说ꎬ国有企业会以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依据ꎬ对全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ꎬ以此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ꎮ国有企业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技术㊁产业结构等方面问题ꎬ不惜余力的推动高风险低收入的行业快速转型ꎮ无论是生活ꎬ还是生产ꎬ都会使用上基础设施ꎮ为了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设施环境ꎬ国有企业主动承接收益高㊁期限长的工程项目ꎬ待工程落成之日ꎬ人民生活水平必然会有所提升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ꎬ国有企业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ꎮ它们率先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ꎬ以此降低对环境的破坏ꎻ同时ꎬ给予兄弟企业最大帮助ꎬ加快绿色转型进程ꎮ总而言之ꎬ在社会的各个角落ꎬ都能看到国有企业奋进的身影ꎮ二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现状事情皆有两面性ꎬ既要看好的一面ꎬ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ꎮ从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ꎬ从重大事件积累教训ꎮ纵观历史事件ꎬ有几件让人记忆犹新ꎮ比如 通钢事件 ꎬ由于侵害职工权益ꎬ导致工人聚集闹事ꎬ导致一人身亡ꎮ事件起因是吉林省国资委主张通钢与建龙集团重组ꎬ由建龙集团领导工作ꎮ企业性质发生转变ꎬ工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ꎮ工人自发组建一个联盟ꎬ从最初的恶语相向ꎬ到最后的拳脚相加ꎬ想以此阻碍重组进程ꎮ当出现人员伤亡后ꎬ重组方案才被搁置ꎮ自2008年以来ꎬ房地产一直是热门行业ꎮ有些国有企业禁不住诱惑ꎬ参与到土地竞标中ꎮ这一举动遭到党和国家的坚决反对ꎬ这才没有让不良风气盛行ꎮ这些年ꎬ污染事件频发ꎬ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ꎮ例如ꎬ松花江污染事件ꎬ事件曝光后ꎬ引起不小的轰动ꎮ吉林石化公司是这次事件的主角ꎬ由于操作不当ꎬ致使车间发生爆炸ꎬ近100吨化学原料流入松花江ꎬ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ꎮ虽然事件影响较广ꎬ但人员伤亡不大ꎮ反观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ꎬ导致153名工人被困井下ꎮ在政府组织积极施救下ꎬ仍然有38名工人不幸遇难ꎮ三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困境(一)实施动力不足之所以会出现实施动力不足的情况ꎬ根源在于考核机制存在缺陷ꎮ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建立起考核制度体系ꎬ但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考核占比很小ꎬ并且重业绩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存在ꎮ例如ꎬ在某省考核体系中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考核只占整体考核的11%ꎮ正是由于这一特点ꎬ导致国有企业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ꎬ没有按要求履行社会责任ꎮ(二)政府管制不力社会责任践行不能完全靠自觉ꎬ政府理应肩负起管制之责ꎮ从实践角度来说ꎬ政府失灵现象普遍存在ꎮ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ꎬ管制意识薄弱ꎮ当前ꎬ有些政府人员不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ꎬ即便是想插手ꎬ也找不准切入点ꎮ有些政府人员完全忽视这一方面工作ꎬ只要国有企业能够为地方创收ꎬ他们就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ꎮ国有企业在摸准官员性格后ꎬ做事会毫无顾忌ꎮ(建议改委婉一些)其二ꎬ地方政府并未搭建诚信机制ꎮ如发现国有企业违规操作ꎬ也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罚ꎮ这样的做法不会伤及国有企业根本ꎬ自然不会被企业领导放在心上ꎮ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机制ꎬ以改善这样的局面ꎮ其三ꎬ由于政府不够重视ꎬ导致国有企业资金投入不足ꎮ统计局曾做过这样的调查ꎬ结果表明社会责任成本只占到整体支出的6.3%ꎮ可以看出ꎬ资金占比偏低ꎬ履行效果可想而知ꎮ(三)社会监督乏力政府需要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ꎬ无法时刻关注国有企业ꎮ为弥补这一短板ꎬ要引入社会力量ꎮ当前ꎬ社会监督较为乏力ꎮ并非社会各界人士不想参与ꎬ而是不清楚国有企业相关信息ꎬ无法给出合理建议ꎮ比方ꎬ在通钢事件中ꎬ省国资委就没有事先征求民意ꎬ一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ꎬ才会酿成惨剧ꎮ如果当时做好社会监督引导ꎬ这次事件就不会发生ꎮ四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措施(一)构建现代制度常言道: 理念决定行动ꎮ 只有拥有正确理念ꎬ才能做出有效行动ꎮ因此ꎬ首要任务就是转变企业理念ꎮ政府部门要定期召集企业负责人ꎬ普及国企性质㊁诚信经营㊁绿色发展等方面知识ꎮ待企业负责人接受知识后ꎬ就会改变利益第一的想法ꎬ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ꎮ待拥有科学理念后ꎬ就可着手进行制度建设工作ꎮ一套完整的制度应包括这三个方面:其一ꎬ设立社会责任董事ꎬ规定有关工作内容及担负的职责ꎻ其二ꎬ强化监事会职能ꎮ监事会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ꎬ如发现国有企业未按要求履行社会责任ꎬ要及时上报股东大会ꎮ倘若故意瞒报㊁漏报ꎬ监事会要负有赔偿的85财经论坛Һ㊀责任ꎻ其三ꎬ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ꎮ国有企业属于广大职工ꎬ他们理应了解企业的一举一动ꎮ在国有企业做决策时ꎬ要按照一定比例邀请职工参与ꎮ当职工一直反对时ꎬ国有企业要立刻终止决策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ꎮ(二)加强政府监管各地区要主动打造服务型政府ꎬ以此提升监管效力ꎮ具体来说ꎬ政府部门要摒弃人治理念ꎬ积极开展法治管理ꎮ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ꎬ手段是降低冗员数量ꎬ减少管理层级ꎮ将政府信息对外公开ꎬ接受各方的监督ꎮ建立科学指标体系是重中之重ꎬ提高社会责任的占比ꎮ该体系由36个指标组成ꎬ涉及社会责任的有八个ꎬ分别是社会贡献㊁社会责任落实㊁遵守法律政策㊁社会捐助㊁事故应急㊁整体表现ꎮ为弥补监督力量不足ꎬ需要引入现代技术设备ꎮ比如ꎬ建立数据库ꎬ将近几十年的事件录入其中ꎮ同时ꎬ搜集国有企业的信息资料ꎬ待录入数据库后ꎬ系统会自行对比ꎬ如发现不好的苗头ꎬ会第一时间进行预警ꎮ再如ꎬ为每一名成员配置一套监管设备ꎬ这样做能够显著提升管制质量ꎮ为进一步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ꎬ需要政府合理开展考核ꎬ并将结果与薪酬绩效挂钩ꎮ(三)加强社会监督国有企业唯有将信息公开ꎬ才能方便社会各界监督ꎮ政府部分要引导国有企业增加信息透明度ꎬ主要措施有:要求国有企业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社会责任报告ꎬ政府部门要对其质量进行评判ꎮ倘若质量不过关ꎬ要退回修改ꎮ待报告质量通过审查后ꎬ及时公之于众ꎮ方式应多样ꎬ除了在官网发布外ꎬ还要在各大主流媒体上公布ꎬ以此扩大覆盖面ꎮ在政府的牵头下ꎬ定期组织社会人士走进国企ꎬ以此加深他们对国企的了解程度ꎮ政府部门要与媒体保持紧密ꎬ对表现优异的国有企业进行宣传与表扬ꎬ对坚决不履行义务的国有企业进行曝光ꎬ利用舆论压力迫使国有企业妥协ꎮ倘若国有企业依然我行我素ꎬ那么政府部门就要利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预ꎮ当前ꎬ社会组织众多ꎬ是监督体系的中坚力量ꎮ在政府的帮助下ꎬ社会组织能够获得全面的企业信息ꎮ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ꎬ从中发现问题ꎮ将问题反馈后ꎬ政府要立刻展开行动ꎬ引导国有企业改正错误ꎮ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ꎬ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果ꎮ第三方机构要具备监督资质ꎬ并拥有一支高水平队伍ꎮ根据政府要求ꎬ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调查ꎬ最后出具评估报告ꎮ报告一式三份ꎬ一份给国有企业ꎬ一份给政府机关ꎬ一份给权威媒体ꎮ通过此举ꎬ能够调动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ꎮ随着新时代的到来ꎬ新问题也随之产生ꎬ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当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践行问题ꎮ为确保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ꎬ需要采取构建现代制度㊁加强政府监管㊁加强社会监督等手段纠正国有企业错误看法ꎬ认真履行社会职责ꎮ通过进一步补短板㊁强弱项㊁促提升ꎬ使国有企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ꎬ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ꎮ参考文献:[1]陈小洪.国有经济的功能和分类:理论㊁趋势和政策[J].产业经济评论ꎬ2015(1):11-25.[2]应佳琦.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ꎬ2020ꎬ28(5):238.[3]任雪松ꎬ吴尚轩.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践行路径[J].法人ꎬ2019(5):68-70.作者简介:邱宇ꎬ中移铁通苏州分公司ꎮ(上接第57页)快这些现象的主犯并不是会计人员ꎬ但都与会计人员违背原则有关系ꎮ而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规范ꎬ将极大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ꎬ有助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ꎮ五㊁会计审计职业道德整改对策(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环境对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ꎮ因此ꎬ要想会计㊁审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不受影响ꎬ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ꎮ社会要有 以诚信为荣ꎬ以失信为耻 的共识ꎬ要让诚信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基石ꎮ当然ꎬ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ꎬ需要所有人都参与其中ꎮ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ꎬ会计审计从业人员也将会对职业道德有更深刻的认识ꎮ(二)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推动文明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ꎮ会计审计人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对规范业务是一种决定性因素ꎮ我国市场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都有会计㊁审计工作的参与ꎬ因此会计㊁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ꎬ将促进国民道德教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发展ꎮ(三)加大奖罚力度以发挥激励作用会计㊁审计工作者之所以敢屡次三番违背原则ꎬ重要的原因就是犯错成本低ꎬ当前政策对犯错者甚至犯罪者的惩罚力度不够ꎮ为了降低会计㊁审计工作者犯错的 勇气 ꎬ需要制订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来以儆效尤ꎮ同时ꎬ也需要引进相应的奖励措施ꎬ对在职业道德上表现好的工作者给予奖励ꎬ引导更多的人自觉遵守职业道德ꎮ(四)加快完善我国会计审计职业道德相关法律制度当前ꎬ我国关于会计审计职业道德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ꎬ仅仅依赖现有规则制度和从业者自身的自律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ꎮ为了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ꎬ补充职业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已经迫在眉睫ꎮ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ꎬ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来指引会计㊁审计从业者做出正确的选择ꎮ六㊁结论商业伦理学是涉及了经济各方面原则性问题的行为指导准则ꎬ涵盖了个人与群体行为的价值规范ꎮ而会计㊁审计职业道德是将会计㊁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纳为社会经济与个人资产保护的规范准则ꎮ文章对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ꎬ以此探究会计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和问题ꎮ会计㊁审计从业人员应该时刻以商业伦理道德的要求ꎬ加强个人职业道德准则的塑造ꎬ为社会的良性经济发展和人文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与集体的道德影响ꎬ为构建完善会计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贡献一份力量ꎮ参考文献:[1]金荣安.加强我国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ꎬ2016(S1):62-65.[2]方祺.会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J].市场研究ꎬ2015(5):67.作者简介:李鹿苹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ꎮ95。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章节练习题
2010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章节练习题第1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必须要明确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这说明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的()。
A.定位B。
类型C。
形象 D.关系2。
()的决策问题是在选定的业务范围内或在选定的市场——产品区域内如何进行竞争。
A。
企业总体战略B。
职能部门战略 C.市场营销战略 D.业务单位战略3.针对企业整体的、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纲领的企业战略是()。
A.竞争战略B。
公司战略C.职能战略D。
业务单位战略4。
战略建议应以可信和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清晰且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属于战略测试中的()。
A。
一致性检验B。
目标性检验C.逻辑一致性检验D。
竞争优势检验5.()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
A.战略目标B。
内部控制C.风险管理D。
战略分析二、多项选择题1。
进行企业外部因素分析时主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A.宏观环境分析B.企业能力分析C。
产业环境分析D.经营环境分析2。
()属于战略管理循环的三个核心领域。
A。
战略决策B.战略分析C。
战略制定D.战略实施3。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每个战略目标都应有明确的实现时间表B.战略计划是指帮助企业取得短期竞争的胜利C.如果一个企业有多个业务单位,则这些业务单位面对的应是不同的市场D.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动态而是静态的管理,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4.以下属于明茨伯格对理性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六个质疑的有()。
A.还没有证据表明正式的计划过程有助于取得成功B.管理层能够单方面控制企业中人员的个体行为的能力有限;计划可能会被下属忽视,或者显得太过天真C.“客观性"假设忽略了不同管理人员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政治斗争D。
只基于目标、预算、战略和方案的层级结构,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5.以下属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管理变革的有()。
公司企业“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发言交流材料2篇
某公司“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议题。
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每一位国有企业的员工都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国企担当:以人民福祉为己任,共筑发展大局强化使命担当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根本要求。
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更是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国有企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担当,是我们永恒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共筑发展大局,是我们国企的使命所在。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保国企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我们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团结奋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国企蝶变:供给侧改革驱动下的质量、效率与动力三重变革其次,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核心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它体现了企业的独特性和优势。
本文将探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第一要素: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
通过不断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同时,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提升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机制。
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机制包括创新研发团队、创新项目管理和创新激励机制等,可以提供创新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第二要素: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价值体现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认可度,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
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要提升品牌价值,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
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等方面。
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确定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并通过广告、宣传和推广等手段来塑造品牌形象。
品牌管理包括品牌维护和品牌保护。
企业需要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避免品牌形象受损。
第三要素: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建立起强大的团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要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企业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在招聘时,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寻找与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
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阻碍因素分析
专稿摘要: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容包括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这几方面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分析了几次经济转型都不完全成功的阻碍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当前经济转型阻碍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转型;阻碍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 ing up,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tarted.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cludes three parts.First is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the second is the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hird is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re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nalysis the obstacles of China's success-fu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nd on this basis,the measures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points.Keywords:China;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Obstacl es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一次是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另一次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司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
公司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
公司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可能有多种,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可能是导致公司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
如果行
业竞争激烈,公司可能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导致发展受阻。
其次,管理层决策不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影响着
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如果决策不当,就会导致公司发展停滞不前。
另外,技术落后也是导致公司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
的迅速发展,公司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技术,就会被市场淘汰,无法
实现持续发展。
此外,人才流失也可能导致公司发展停滞。
员工流
失会导致公司的稳定性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人才管理至关重要。
另外,经济形势不利也是导致公司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
经济不景
气会影响市场需求,导致公司业绩不佳,发展受阻。
最后,公司内
部文化和氛围不利于发展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如果公司内部存在不
良文化和氛围,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公司发展止步不前的问题,需要从市场竞争、管
理决策、技术更新、人才管理、经济形势和公司内部文化等多个方
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改进。
试论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三要素
来。
丰 富品牌 内涵应 从 以下几 个方面人 手 : 首先 , 如 今是一 个 “ 靠 实力说 话 ” 的
时代 , 要想 得 到别 人 的尊 重 , 就要 具备 让别 人尊 重 的资本 , 产 品质量 如 果不 过
硬, 就 别怪 人家 不把你 和你 的产 品当盘 菜。 其次 , 产 品还要 以诚 信创 品牌 。 知 名 度 和公信力 是互为 补充 的两个方 面 , 二 者相辅 相成 、 缺一不 可 。 特别是 在知名 度 大 幅提升 后 , 企业 的公 信力 则显得 尤为重 要 。 因此 , 要努力 强化 的 “ 品牌 意识 ” , 充 分认识 品牌 价值 和社会 地位 , 把 品牌 的平 台优势和 资源 优势 发挥 到极 致 , 让 企业 的每一个 员工 的辛勤付 出都得 到充分尊 重 , 共 享品牌 效应带 来的喜 悦和成
果。
企业 的人和 就 是文化 ( 精神) 产 品再好 终归是 人造的 , 人正则 物端 , 管 好人心 是出好产 品 的根 本和 前提 。 如果能在 企业 内部创 造出和谐 向上 的气氛 , 那么好 的产 品 自然相 应而生 。 因此 ,
树立企 业 文化 就成 为重 中之 重 , 成 为企业 成功 之“ 道” 。
商 场如 战场 , 表面 上貌 似 风平 浪静 , 表 层之 下实 则 暗流涌 动 , 甚 至波 涛汹 涌、 深不 可测 。 是 竞争趋 于 白热化 的没有 硝烟 战场 。 谁 想踏入 这块 领地 , 倘 若不 做 出精 心地研 究 , 不作 出正确地判 断 , 不作 出周密地部 署 , 谁就会在 竞争 中一败 涂地 。 那如何 能才 能让一 个企业在 竞争 中立于不 败之地 , 并实 现科学 发展 、 和谐 发展 、 可持 续发展 呢? 兵法上讲 制约一 场战争 胜败 的三 个 因素天时 、 地利 、 人和。 作 为市 场 主体之 一 的企业 也 是如此 。 企 业的 天时 就是 取势 势是 社会 发展 的客观 规律 , 势 不可挡 。 善 谋者 谋其势 , 势成则 事成 。 识 势就 是 对潮 流 的认识 , 对趋 势 的研判 , 对 方 向的把握 识势要 求企业 家思 想深邃 、 视 野开 阔 , 要求企 业家 高屋建瓴 、 大 处着 眼, 要 求企业 家胆略过 人 , 信 念坚 定 识势 要 求企业 家 为企业 谋划 未来 , 预先 研判 “ 气 候” 可能 出现 的变化 , 提 前布 局 占据 先机 , 等 待条件成 熟使企 业发展 顺风顺 水 、 势不可挡 , 识 势要 求企业家 为企业 指 明航 向 , 在 复杂 的情 况下不致迷 失 , 集 中资 源达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 识 势要求企 业 家勇敢 担 当 , 想人所 不 敢想 , 做 人所 不敢 做 , 纵有 千难 万 险也决 不 回头 。
运营管理的三大因素包括
运营管理的三大因素包括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成功的运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而运营管理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运营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的运营过程涉及到各种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
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并且有助于降低成本。
流程优化的关键在于识别并消除瓶颈和无效的环节。
通过深入了解运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找到优化的机会。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自动化系统来加速流程,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瓶颈并进行改进。
同时,流程优化还需要注意灵活性和适应性。
企业应该随时调整流程,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的需求。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运营管理始终保持高效和竞争力。
2.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影响运营管理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财务资源等,合理管理这些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需要确保拥有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员工。
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计划,企业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
此外,高效的团队管理和良好的沟通也是实现优秀运营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物料资源方面,企业需要确保有足够的供应,并且及时管理好库存。
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缺货和库存积压的风险。
财务资源管理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确保资金充裕,并灵活运用资金来支持运营活动。
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预算和成本控制,以确保运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3. 市场导向市场导向是成功的运营管理的核心。
企业应该始终关注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运营策略。
市场导向要求企业进行定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
通过了解客户需求,企业可以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期望。
此外,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反馈,并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迁移研究进展
企业迁移研究进展蔡春萍;韦素琼【摘要】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3(008)002【总页数】9页(P80-88)【关键词】企业迁移;三大学派;影响因素;迁移绩效;决策过程【作者】蔡春萍;韦素琼【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0 引言企业迁移是企业出于新产品开发或为原产品寻求新发展空间的目的,将原企业整体或部分经济活动搬到新工厂[1],即企业从初建立时选定的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是一种具有空间维度的企业区位再选择.企业迁移是产业转移的微观载体[2],其实质在于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科学技术和环境管制等方面的变化[3].企业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引起学者关注的是当时美国制造业从东北部向东南部的迁移现象,经研究后初步认为区域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是推动企业迁移的主要原因[4].此后,企业迁移现象越来越常见,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日益丰富.对企业本身来说,区位优势是其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而企业迁移能够使企业得到新的地域空间,对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迁移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由于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企业迁移对迁出区与迁入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等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活跃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企业迁移现象及其规律,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1 企业迁移的类型企业迁移是企业对原先区位的拓展延伸或者重选重建.传统的企业迁移一般在一定的区位范围内进行.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现代企业迁移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迁移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从迁移的范围来看,根据企业迁移的距离,可以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又可分为区域内迁移和跨区域迁移.区域内迁移是指企业迁移的距离相对较近,没有超过一定的区域界限,如在当地县市内短距离的迁移.跨区域迁移则多指跨越一定行政界限的迁移,包括跨越市区县范围的迁移和省际迁移等,比如东风汽车公司将企业从汽车城十堰搬到了省会中心城市武汉.而国际迁移指的是跨越国界线的企业迁移,多指跨国公司的国际迁移,以日本为例,索尼、松下等电子制造业巨头从2004年以来纷纷采取国际迁移战略,不断扩大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建立其迁移后的制造基地.目前,企业的国际迁移现象已经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一种战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并且实施了该种战略,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企业迁移按照迁移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企业整体迁移即原企业整体经济活动全部搬迁到新区域;原企业经济活动中仅部分经营活动迁出,其余仍留在原区位中则称为部分迁移[5],是目前多数大企业迁移的主要形式,如迁移总部、搬迁生产基地、迁移营销中心和研发部门等[6],如浙江宁波的雅戈尔集团将总部迁往上海,上海联合利华集团将生产基地迁往安徽,浪潮集团将其信息营销中心迁往北京等.不论企业进行空间迁移是为了市场、劳动力、生产成本还是为了享受迁入地的优惠政策等,对企业来说,它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改变企业所在的区位,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2 企业迁移三大基础理论的比较企业迁移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迁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三大主要的研究学派[7],这三大理论学派各有利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2.1 新古典区位理论学派新古典区位理论学派的最早起源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理论学派中还包括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理论的立足点是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试图构建一种寻找企业最优区位的标准化解释模型,以企业区位的获益区和非获益区来判定以运费和劳动力为主的成本因素及空间边际收益[8].当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为平衡或获利时,其区位相对固定,且边际收益表现为正值,无需迁移.随着周边环境变化及企业发展,企业的空间边际收益会发生变化,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设定的阀值,企业区位处于非获益区,这时就需要进行企业区位的调整[9]即搬迁到可能有利润回报的新区位,因此,对企业的生存来说,利润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针对现实中的企业迁移,新古典区位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理论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具备理性的思考和拥有完全的信息,但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决策者受限于高昂的市场信息收集成本,且不完全的“理性”影响,其企业搬迁通常选取次优区位,而非最优区位.另一方面,新古典区位理论学派侧重关注市场状况等外在区位因素对企业最优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考虑市场距离和市场前景等相关要素,忽视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迁移并非是企业外在区位因素单一驱动,其目的在于适应内部因素的动态变化.因此,新古典区位理论是对企业行为分析的一种理想化模式,而行为理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2.2 行为理论学派行为理论学派完善了新古典区位理论的不现实假设,从外部区位因素出发,重点关注影响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特别是企业能收集的信息量和决策者的决断能力,利润的最大化不再成为企业迁移的最终目标.以Pred为代表人物的行为理论学派强调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过程,认为区域决策的合理性与否在于决策时所拥有的信息量以及决策者本身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他用“行为矩阵”将企业沿着这2个维度进行归类,拥有较多信息量和较强信息使用能力的企业接近于最优点附近区位.反之,信息量少且利用能力较差的企业则布局在盈利少或非盈利区位,该区位中多数企业面临倒闭[10].与Pred持相似观点的还有Hayter、Pellenbarg和Simon等学者[2,11-12],他们均认为决策者由于受个人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掌握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其主观因素会对企业迁移产生影响,因此选择的区位往往是次优区位,而不是最优区位.行为理论学派对企业迁移决策过程的研究认为,企业进行空间迁移的主要原因与企业的成长有关,如企业的规模和年龄等.Brouwer[13]以荷兰的企业迁移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企业的规模、年龄、位置与企业迁移的关系,认为企业的“区位粘性”与企业规模和年龄相关,即企业的规模越大、在同一区位的时间越长,迁移的动机越弱.同时发现,企业迁移在经济部门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Van Steen[14]等学者研究发现,具有区位粘性的企业主要是农业、零售业及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而建筑业、交通业和批发业等迁移动机相对强烈.尽管行为理论学者试图通过问卷调研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来解释迁移过程中企业决策者的思维过程,但并没有建立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模型.相对于新古典区位理论而言,其考虑了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但过多强调决策者的心理和能力等软变量,弱化对经济因素的分析,是该理论的弱点.2.3 制度理论学派前2种理论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将企业当作战略环境的决策主体且认为企业决策行为是静态环境的产物,这使它们遭到了制度理论学派的强烈批评.企业的经济活动嵌于社会制度的网络中,深受文化制度和价值系统影响,其区位所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及其在环境中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区位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15],将企业迁移的决策置于动态环境中,除了考虑企业的行为,更要考虑植入决策行为中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换而言之,不仅要关注企业本身行为,还要关注社会和文化等外部制度环境.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制度理论学派指出,企业的区位行为是一种谈判的结果,包括与供应商、运输者、相关政府组织和机构等进行关于工资、税收等重要因素的谈判[7].Martin[16]指出企业区位外部的制度因素如收购、兼并、合作等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制度理论学派强调,政府政策对企业迁移的影响作用相对显著.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对企业的区位决策具有正向作用;而区域环境管制等政策的制定,对某些企业的迁移决策行为起到反向作用[1].Raymond和Pierre[17]认为公共支持和企业迁移并不是零和博弈 (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他们从搬迁成本和社会成本出发,采用时间序列来研究公共政策与企业迁移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公共政策只在短期与企业迁移成本最小化相关.相比较而言,制度理论更适于谈判力较高、对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大型企业,小企业只能被动承担环境限制的后果,但目前关于环境如何对小企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制度理论学派对中小企业迁移现象的解释是不够的.2.4 三大理论学派对比从研究初期关注“硬”要素到后来行为理论、制度理论重点关注的“软”要素,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层层深入,三大理论学派也在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三大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表1 三大理论学派的对比Table1 Comparing the three schools about enterprise migrationimages/BZ_364_283_462_2196_521.png新古典区位理论学派假设行为理论学派普莱德决策者的行为过程内部因素——信息和企业能力杜能、韦伯、廖什等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区位因素——市场的状况距离、市场前景、区位引力强调企业区位选择的“最优行为”对理性和完全信息的没有建立解释性模型,缺乏对经济要素的考量制度理论学派克鲁格曼企业置身于社会制度文化环境体系中企业本身规模、年龄等从现实的理性和信息考虑,强调企业区位选择的“满意行为”外部因素——社会制度制度、文化、网络强调动态网络环境缺乏实证研究3 国内外企业迁移的实证研究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对企业迁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和迁移绩效两方面.3.1.1 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企业迁移是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推力、拉力和阻力3种类型.推力因素是指迫使企业想当前区位的因素;拉力因素则指新区位对企业的吸引因素;阻力因素为阻碍企业离开当前区位的因素.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三大理论学派的关键决定因子分别为区位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这3种类型的因素恰好与影响企业迁移的拉力、推力和阻力3种因素一一对应起来[9].区位因素是指企业所选取迁入地的发展环境与特点,如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完备条件、市场、土地扩张空间等[18],即迁入地对企业的吸引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组织的硬指标,如企业的利润、营业额、经营管理质量等,也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行为偏好、人际脉络等软变量,即推力因素.企业的性质也会影响企业的迁移[19].Hanna Maoh和Pavlos Kanamglou[20]根据企业迁移多阶段决策理论框架调查加拿大汉密尔顿的中小企业空间迁移实例,采取随机效用理论对迁移企业的行为效用模式进行相应分析,认为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因素,且研究表明集聚不经济是促使企业迁移的重要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主要包括目标区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地区经济条件、市场规模、竞争对手、技术进步、地方政府政策等[9],即阻力因素.税收和国际汇率对企业迁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企业的国际迁移,Wataru Johdo等[21]假定2个国家的公司税税率和国际汇率,采用Dixit和Stigliz的消费指数分析其对企业国际迁移的影响.胡济飞[22]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视角对迁移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要素价格、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特性、资本壁垒的限制以及企业家才能是制约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企业所处环境中自然因素对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已经开始引起国外部分学者的关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等会对企业迁移的战略、路径产生影响[23-25].其中较为突出的是Martina K等人[26],他们通过对澳大利亚的配电公司及农牧业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将会对企业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现象,同时,他们构建了一个框架,将企业迁移纳入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反应中.3种因素的不断变化,使企业的区位处于调整的动态平衡体系中,根据不同时期因素变化的情况来决定企业是否进行迁移,Wuyang Hu等[27]通过对美国个体工商业的调查,认为影响企业迁移最大因素分别是企业的内部特征、位置和周围经济网络,得出的结论与“松脚假说”(即过去发生迁移的企业在未来可能再次发生迁移)一致.影响企业迁移的主导因素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在研究早期,迁入地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推动过去企业迁移的重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交通因素、高科技的支持等才是促进企业未来迁移的最关键因素[27].迈克尔·德维洛克等[28]利用英国的RSA计划,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地区优惠政策和集聚效应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成为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力,地区优惠政策不再是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即当一个地区某一产业内只有少数企业存在时,投资者对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反映不积极,随着该地区产业内企业数的增加,投资者对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积极性会随之增加.3.1.2 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企业迁移导致企业地理位置的改变及其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区域经济环境中地位的改变,进而使两地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本身的绩效以及区域发展绩效,包括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Tirtiroglu等[29]指出企业迁移绩效与其迁移距离有密切关系,但区位变化对绩效的显著性影响仅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体现,且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越大,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加大,成本上升,再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因此对企业绩效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大.吴波和肖迪[30]研究了合肥的企业迁移之后,认为企业迁移的绩效会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衰落,进而影响区域“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国内外对企业迁移究竟是通过何种路径影响企业绩效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甚至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迁移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也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不存在相关性.我国学者试图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释,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袁金宇和任娟[31]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分析企业迁移与迁入地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来研究企业迁移对绩效的影响,但收效甚微.陈伟鸿[32]认识到企业迁移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运用社会网络中介调节模型,引入相关变量作为研究突破口,基于邻近理论领域研究的基础上,以浙江的民营企业迁移为背景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空间迁移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且社会网络在两者间起到中介作用.3.1.3 国内外研究内容差异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凸显,国内外相应的重点研究内容也不同,国外重视对企业迁移决策过程的研究,而国内则强调制度文化环境对企业迁移的影响.3.1.3.1 国外——重视迁移的决策过程研究目前,国外关于企业迁移的研究集中在迁移的决策过程,包括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者的行为过程等,突出了在企业迁移过程中决策者的重要作用,以及决策过程的复杂性.Louw[33]以荷兰企业迁移为例,构建了以定位阶段、选择阶段和谈判阶段为主的企业迁移决策三阶段模型,且认为在定位与选择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有公共设施完备度、区位可接近性、服务便利性等因素;在谈判阶段的目的在于达成实际谈判结果,由财务和契约安排发挥主导作用.Paul Greenhalgh[34]采用线性的三阶段模型,结合实地访谈,以英国东北部的28家不同规模公司的企业迁移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同规模企业的决策者在是否迁移的决策过程中思考的差异,小企业的迁移范围和形式通常基于信息的约束,而大企业的迁移则采取更为复杂的方法进行决策,但同样的,企业中的关键人物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3.1.3.2 国内——强调制度文化环境的影响研究目前中国企业迁移活跃的地区,多位于民营企业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因此,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东南一带的企业迁移研究较多,其中制度文化环境的影响更是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Haifeng Felix Liao和Roger C.K.Chan[35]基于4个深度研究案例和2008年底对近20家企业的访谈,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制造业企业面对动态的商业环境变化所采取的企业迁移模式及策略,指出香港制造业企业迁移很大程度是对政府关于促进区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引导的主动响应.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经济起步早,发展相对良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等优惠政策,民营企业众多且不断壮大,出于企业本身追求利润的本性,多数企业开始在空间上进行扩张和迁移,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沿海一带的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传统文化中的出海拼搏精神等也对该区域企业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衣长军[36]通过对福建省融资环境的分析,认为福建省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所需的社会软环境不完善,影响了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效益,从而导致了闽东南地区的民营企业的大量外迁.3.2 主要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关于企业迁移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国外以问卷调查、文献参考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居多.国内则更多结合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利用相应的计量统计软件包括SPSS、SAS、MATLAB等进行研究.3.2.1 文献分析研究法文献分析研究法是指根据相应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查阅、参考和总结,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进而较为全面的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比较和归纳2种主要模式.比较模式是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对不同时空企业迁移行为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当前,企业迁移研究广泛使用归纳模式,即在分析企业迁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进行一定的定性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呈现的成果多为研究综述或评述类.杜德斌等学者[37]通过检索1998—2008年战略管理领域的期刊,从中甄选了174篇研究企业迁移绩效的文章,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样本选择与规模、问卷回收率以及相关的时间分布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归类和排序,分析了绩效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趋势.3.2.2 跨学科交叉研究法在我国企业迁移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运用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对企业迁移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张新芝和陈斐[38]从企业迁移视角出发,借助系统动力学科的系统基模方法,运用正负反馈环等对企业迁移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产业转移中影响企业迁移的各种因素;杨菊萍和贾生华[39]基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来识别中国企业迁移的动因;吕筱萍等[40]以浙江五金产业为研究对象,借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在对五金集群企业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迁移对合作营销的影响模型.3.2.3 构建模型解释法构建模型解释法是企业迁移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企业迁移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变量,构建相应的模型,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要素,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良好的结构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梁世翔和严新平[41]在总结物流园区特征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园区企业迁移的心理需求指标,利用D-S 证据理论进行协同处理,将不同企业对园区的心理需求作为识别框架,建立一个关于企业迁移的评价模型,以推动企业入驻物流园区,保持物流园区的稳定与繁荣;高桂明[42]以Hotel ling线性城市模型和Salop环形城市模型为线索对影响企业迁移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3.2.4 数据统计分析法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迁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问卷调查收集的微观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得出相对精确的结论.袁金宇和任娟[31]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采用E-VIEWS软件分析企业迁移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迁移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Lianxi Zhou和Weiping Wu等[43]选取浙江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小企业迁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网络对于这一关系的作用.3.2.5 个案研究法前面的几种方法大多数注重于企业迁移的整体性研究,而企业迁移中的个案研究法主要指对某一地区的某一企业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企业迁移的特点及其迁移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作的研究.个案研究法可以针对各个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一般通过解剖典型案例,详细描述案例现象,分析其背景原因并从中发现客观事实进而探求事物的一般规律性.Arto Ojala[44]以跨国迁移到日本的8个芬兰软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与企业的管理者的访谈,同时借助多渠道文本信息和关键事件法等,发现知识密集型企业决定进行远距离的跨国迁移更多是出于战略考虑,而非基于现有的制度网络,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也不受现有网络影响.近年来,民营企业扩展迅速,跨地区的迁移行为逐渐成为企业扩张的主流.李王鸣等[45]通过调查浙江省乐清市民营企业的迁移行为,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其迁移形式、迁入与投资区域选取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民营企业的迁移存在必然性,其扩张方式存在多样性.4 结论与展望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迁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起步早,构。
阻碍企业发展的是什么
阻碍企业发展的是什么一个企业是依靠地理位置、市场定位、产品质量这三个基本条件而生成;餐饮企业则有所不同,它的生成与发展却需要五大因素来支撑,它们是地理位置、市场定位、出品质量、环境卫生及服务质量;地理位置及市场定位是企业生成之初,通过严密的最基本的市场调查与测算而最终确定下来的决策;那么餐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依靠的正是出品质量、环境卫生与服务质量,阻碍企业发展与生存的也恰恰是这三大连带关系,那为什么说这三大因素是阻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呢?因为这三大因素都是要靠“人”,这个生活在地球上的特殊物种,那么也可以这样讲,其实阻碍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正是我们“人”自己本身。
人做任何事情的成与败,好与坏,最终取决于人的态度,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与人交往的态度,判断事物的态度等一切,那么“人”这个独立体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最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只有生活与工作在一个团队当中才能显示出他(她)的重要性,但人往往又经常失去对自身的自控能力,或者说惰性在随时随意地驱使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经常听到或看到类似于这样的抱怨与说法“天天上这么长时间班”“唉……头儿不在,歇会儿吧!”“你真傻!干嘛那么玩命”或者“他(她)的命怎么那么好”“不是我不想啊!我没有机会呀!”等等……这样那样的声音,这些人他(她)们不懂得“机会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机会只会留给随时准备好的人,“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也从没有去想过,“你”这个“个体”又为这个团队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不懂得或没有意识到“一个人想得到多少,在于他(她)付出了多少”,如果我们都没有能力把眼前的这一点本职工作做好,那么又有谁会将更加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做!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兢兢业业的做事,本本份份的做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把最简单的事情再重复做,维持信念,坚持下去,“你”就会创造你个人的人生奇迹,去真正实现你的个人理想、人生价值。
反安全生产三大敌人靠人人参战
反安全生产三大敌人靠人人参战工业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甚至出现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
安全生产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必须面对三大敌人,只有人人参战,才能有效地加强安全生产。
敌人一:忽视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人们缺乏安全意识。
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很少发生,忽视了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企业中,一些员工对于安全规定的理解不够,忽视了危险源、安全隐患,甚至觉得安全生产规定是大费周折的无用功。
这种心态,助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以珍视生命的态度对待安全生产。
珍爱生命,注重安全珍爱生命,注重安全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体现了对自己、家人、同事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的责任。
只有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中,才能真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坚守安全规程,严格安全标准在企业中,员工应当注重安全知识,熟悉安全规程和工作标准。
同时,企业应当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如何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敌人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安全规定是企业和社会为保障安全而制定的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但实际情况是,有一些员工存在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
有的企业随意改动工艺流程、过程设备,甚至隐藏安全隐患,有的员工违规操作,不按照标准操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这样的行为,不仅危及个人生命安全,也会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遵守安全规范,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工作环境、工艺流程等存在安全隐患。
员工应该明白,遵守安全规范才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环境。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才能赢得市场安全规定不仅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也是企业规范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的制度。
企业必须牢记质量是赢得市场和客户信赖的根本,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企业发展环境分析对于近代学而言,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发展的百年.虽然迄今为止仍有学者不承认独立的“”的存在,但无法否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20世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在新的世纪中,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如何顺应企业的发展趋势,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一、21世纪企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全面分析21世纪企业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至少可以根据学自身发展的轨迹和环境发展变化的预测,对企业发展的若干趋势进行判断.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产生巨大影响,那么,首当其冲,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的和基本的经济活动,自然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工资计算开创电子计算机辅助新纪元始,至今世界上80%的计算机是用于领域,尤其是现在企业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多是以现代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显然信息社会给企业带来的变革一定是革命性的.而且这种革命性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涉及20世纪学所关注的所有主题:与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创新与组织变革、大公司组织结构和全球化等.莫顿Morton M. S.Scott的研究表明,这种变革至少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1信息社会给企业生产、活动的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2信息技术将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种经营职能、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3信息社会的到来会改变许多方面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态势;4信息社会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的机遇,促使企业对其使命和活动进行反思;5为了成功地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的变革;6 企业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改造企业,使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以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为核心,创新各类理论和实践.丰富“人本”的思想.“人本”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可分为五个层次,情感、民主、自主、人才和文化,具体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可以预见,在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解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将会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具体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上述“人本”的内容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纵观二十年来的改革历史,为了达到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放权让利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创建股份制,逐步使企业从政府的襁褓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充满活力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使得企业经营者的内在动力得以进一步的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人本”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改革也是的改革,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与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为改革创造条件,改革就有利于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路,其核心就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经营者同心同德去奋斗.这就需要企业者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天时、地利、人和是前人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因素.“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毛泽东同志对“人本”重要性的精辟论断.在当今五彩缤纷的商品经济社会里,竞争如战争,市场如战场.一个企业如何形成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造就优良的企业精神,形成具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离不开既科学又严格的,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严格应该是双向.即:不仅是上级下级,而且在一定场合,下级也可以监督上级.因为者在不同场合中的当事人是不同的.在行政场合,上级、干部是者;在民主场合,下级职工成了者.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高度集中统一,必须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同时必须实行严格的.科学是严格的前提,严格是落实科学的保证.要做到科学与严格,必须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企业主人翁的身份去认识,关心,同时服从.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既要站在者的地位,忠于职守,以铁的纪律,按章执法,又要站在被者的地位以身作则,自觉带头遵纪守法,并自觉接受下级,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激励必须是适度有效的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人们既有对物质需要的追求,也有对精神享受的渴望.由于文化水平、思想素质、家庭经济基础、个人性格爱好各有不同,需要的层次也各有不同.形成了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和对事业追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因此,在实施激励中要掌握四个原则:一是以职工为主体;二是有具体明确的目的;三是依靠工会进行民主;四是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适度有效的激励去调动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事业心.领导者自身形象是“人本”的向导.这里是注意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正确引导个人追求;二是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关心群众生活.以稳定职工思想为前提,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其中领导的自身形象对群众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干部的言传身教,说明哪些追求是高尚的、正确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错误的;抓紧干部思想作风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是实现正确引导的关键.我们每个干部时时处处心中要有群众,把群众的利益,职工的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根据职工的思想状况,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教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而使干群距离缩小,心心相印,真正成为一家人.要实现双向和有效激励,这不仅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而且是领导素质问题,包括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辨证的分析头脑和现代化水平,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需要我们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和实践,加速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得以人本为重点的现代化思想在改革的实践中开花结果,更加符合客观科学规律.三无形资产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20世纪初期,企业的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因此,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一直是者关注的主要问题.20世纪后期,产品日益丰富,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卖得出去成了企业经营的主要问题,由此营销地位日渐突出.但是,这种变化,仍然是将有形资产作为对象,所以,对原材料采购、储存、使用的,在制品的、产成品的、产品销售的,以及对机器设备的等一直是20世纪企业的一些主要内容.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这使得每个国家都把加快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无形资产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致胜的关键己不再仅取决于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更多的是依靠知识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现代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也就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围绕无形资产进行创新也就成为现代企业创新的一种必然趋势.四方法的创新更倾向于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决策问题和综合问题的方法将不断增多.一般地说,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已经且正在加速地改变我们这个世界.手段是服务于目的的,但有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手段,人们就不可能去设想某种目的.对于企业手段而言,可以划分为人工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手段.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手段已经更多的是计算机了.计算机手段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创新了大量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没有计算机时者想象不到的目标.由于现代企业中方法的创新几乎都是与计算机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的,而且两者关系是如此之密切,以至于我们难以完全说清这种创新是方法还是技术或手段.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方法创新将与计算机技术手段密不可分.由于决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企业生产的因素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强,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难预见,使得决策日益复杂和困难.这就对决策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将适应这种要求,不断进行决策方法创新.在新的方法中,决策将占了很大的比重.另外,在信息社会,由于强调知识的“整合”、“集成”,所以,许多新的方法的出现,都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或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方法创新将增多.五组织将呈现出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组织环境一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为组织对付这种趋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工具.这使得组织创新将呈现出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企业都是按照职能设立部门,按照幅度划分层,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减少层次和职能部门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结果是组织结构正在变“扁”变“瘦”,综合性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扁平化、网络性的组织结构将发展起来.组织结构的柔性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例如,可以把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一些经常性任务而建立的组织结构,这部分组织结构比较稳定,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个部分是为了完成一些临时性的任务而成立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补充部分,如各种项目小组、临时工和咨询专家等.又如,一些大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结构弹性,在组织结构上把核算单位划小,让基层组织有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通过划小经营单位,提高了组织结构的弹性,这也是组织结构柔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提高我国企业水平,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建国以来,虽然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我国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两方面特点:一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变相适应,呈现出市场化导向趋势,这表现在树立市场开拓的经营理念、制定市场导向的战略、经营机制的转换、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专业等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上;二是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创新和现代化的进程同样呈现信息化的趋势,这既表现为计算机手段在国有企业中被日趋广泛地使用,又表现为许多方法的创新都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虽然总体上我国国有企业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新世纪,要提高我国企业水平,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把握21世纪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国有企业经过20 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重视改革、忽视,重视制度创新、忽视创新的问题,出现了某些方面“滑坡”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我国企业水平与国外现代化水平的差距扩大,而且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和宏观经济变动引起的亏损约各占10%,而因经营不善引起的亏损占80%左右,因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握世界范围的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企业模式,提高我国企业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二处理好提高企业水平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企业创新与企业改革是互相依存的,必须协调推进.一方面,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只能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供前提条件.是否能建立起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还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继续努力,加强企业,进行创新,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还必须提高水平,创新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和结构,这既包括建立起科学的高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包括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化的各类专业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改革能为推进企业创新和现代化提供良好的企业制度基础,增加推动力.要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处理好提高水平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为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而企业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方面的保证,形成了相应的组织能力保障机制.企业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就需要多高的水平,而高水平的,又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进行创新、推进现代化必须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统筹考虑.过去,有的企业只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不注意掌握创新现代化的方法,结果影响了先进技术设备性能的发挥,造成损失和浪费.这种教训应该吸取.四加强企业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水平,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要求.任何新的思想的贯彻、方法和手段的采用,都要求有良好的基础工作来支撑.在新的世纪,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更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工作.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对基础工作有所忽视,造成我国企业基础工作出现滑坡,机械工业部199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机械工业有55%的企业的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出现滑坡.上海市前几年对1771个工业企业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被调查的企业中,有比较健全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只占61%;有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有比较完整的原始纪录的企业占37%;有比较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的企业仅占%;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更是稀少,仅占到17.6%.辽宁省和北京市的调查同样反映出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基础工作的关系就更为必要.五要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化思想、方法的关系.对于国外出现的新的思想、方法我们应该进行了解,开展研究,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这一方面因为我们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国企业正处在转换机制,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的时候,而国外的企业是完全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和发展;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中的一项发明,一个定理都可以通用,而本身具有二重性,既涉及生产力的,又涉及生产关系的.后者受体制、文化的影响很大,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因此,必须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把国外的新思想、方法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方法.三.企业为什么要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国外有关专家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你有三种选择: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创新的特点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大卫.史密斯发明了"邮包炸弹"梅利莎病毒,到案发时已使100万台电脑瘫痪,造成8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价值大破坏.创新的分类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下面逐一介绍.思维创新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西方有人召开头脑风暴会,就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注意,定的目标是1小时内想出100个.原来以为至多能想出50个,结果却是103个.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97年麦肯锡帮助平安进行改革时震动很大.当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思维方面的.下面的案例对我们颇有启发.谁接董事长的班董事长年事已高,想找人接班,可又拿不定是让位给大儿子还是二儿子.董事长突然有了主意,他告诉两个儿子:前边有两匹马,黑的是大儿子的,白的是二儿子的,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就由谁来接班.大儿子听后在考虑如何比慢,而二儿子却飞身跨上黑马,迅速赶往终点.结果是二儿子最终接了班.产品服务创新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金融服务而言,主要服务创新.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模拟机→数字机→可视数字机→可以上网的手机.手机的更新演变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级.英国70年代首创传统型分红保单.平安保险在大陆率先推出"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产品"unit- link.现在平安正在着手筹建call center,这在大陆也是创新.麦考密克Cyrus McCormick的收割机和Intel的微处理器是创新的典范.技术创新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人们把军事上核技术转移到核电站建造上;平安保险总精算师Stephen Meldrum制定的标准被采纳为英国行业标准等等皆是创新,举不胜举.不过,我们在此很想介绍一下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 的技术创新.沃尔玛1985年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碍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摘要: 人才机制体系十年前规模同样大小的几家企业,十年后境况迥异:有的做大做强了,有的原地不动,有的却倒闭了。
为什么?仔细分析,人才、机制和体系这三个因素是导致不同结局的关键所在。
1、人才机制体系:十年前规模同样大小的几家企业,十年后境况迥异:有的做大做强了,有的原地不动,有的却倒闭了。
为什么?仔细分析,人才、机制和体系这三个因素是导致不同结局的关键所在。
有个叫千年冷冻的设备厂,近几年发展得很好。
老板是个八零后,我对其发展的速度和思路很是佩服,更佩服的是其对人才的重视。
举个例子。
为了找到负责技术的人才,这位老板就到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工厂挖人,用几倍于其原来的工资挖过来,结果可想而知,千年冷冻公司的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现在基本上处于该行业的顶尖水平,赢得了速冻食品行业很多大厂家的大订单。
为了挖另外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老板先在郑州买了一套近百万元的房子和一辆几十万元的车,再去和那个人谈待遇问题。
结果依然可想而知,人家直接就过来工作了。
如果我也算个小人才的话,这里给大家讲讲我的两个故事。
1).N年前,我和另外几个人成为公司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
刚进入公司、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要钱,可自己又没有钱,老板已经考虑到我们的难处,每人先发200元生活费。
这和那些怀疑业务员的人品,出差都要业务员垫资的老板相比,高出来的可不是一点点。
2).有一年,被小虫子咬了,没法上班,老板听说后亲自开车到宿舍楼下接我去看病,此情此景,哪个人不会被感动?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其他同事也有类似的经历。
而这家公司能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行业翘楚,人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拥有人才的背后,来自于老板对人才的重视。
当然,也有很多老板并不重视人才,或者是害怕使用人才,更有甚者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人才。
在这里讲两个反面例子。
某位老板认为别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他眼里不过是浮云。
人都说十个人才九个怪,这样的老板,没有人才会吃他这一套的,只能自己辛苦干活了。
另一位老板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有悟性的,就亲自管理这个部门。
我问他,你们公司哪个部门你最不满意?最需要提高?他说就是他管的这个部门。
我回答他:这个部门做不好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老板亲自管了。
这个老板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但我就是这么想的。
曾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现在立刻离开微软,你还能东山再起吗?比尔·盖茨肯定地回答:能!只要给我100个微软员工,我就能再造一个微软。
比尔·盖茨的话说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人才!人才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引进人才的力度,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如果一个老板总是觉得自己的属下都是一帮笨蛋,那这个企业肯定做得很差,当然也很难发展起来。
如果一个老板觉得自己的属下个个都是精英,或者希望把他们都培养成精英,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不会做得很差,未来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好似石家庄汉普的董事长就是这个观念。
2、一招鲜不再吃遍天过去,一招鲜吃遍天不仅仅是一种说法,更是一种事实。
但市场竞争到今天,想再靠一招鲜吃遍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现在的竞争,是全价值链的竞争,是企业运营各个环节、各个链条与竞争对手的全面竞争,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很难在最后的较量中取胜。
这里逐个进行分析。
供应商管理的竞争:你有没有稳定的供应商队伍?如果供应商不稳定,就会带来质量的隐患、价格的波动,还可能因为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而随时停产。
市场规划的竞争:目标消费者找准确了吗?产品口感有多少目标消费者喜欢?产品定价有多少目标消费者能接受?产品推广方案是否可行?广告投放如何才能更有效?有没有针对竞争对手的良好方案?先拿出这样的报告才能做好市场规划,可很多公司连这样的部门都没有,更多的是靠老板自己的市场调研,靠老板自己拍脑袋进行决策。
过去,这样的决策体现的是老板的英明;现在,这样的决策带来的更多是苦果。
研发环节的竞争:市场规划出来很好的产品,研发能不能做出来?口味能做出来,成本能不能控制好?能不能很好地工业化?有没有核心的技术?比如能不能让饺子的馅更有颗粒感?能不能让丸子很弹且性价比很高?生产环节的竞争:产品定型后能不能稳定生产出来?是不是三天两头地质量走形?工人队伍是否稳定(工人不稳定就很难有质量的稳定)?机器设备使用效率高不高(很多厂用最先进的设备做的产品还不如那些管理比较好但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能不能有效控制制造费用?生产环节在产量、质量和成本上能不能和专业的OEM厂比?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价格,人家OEM厂能赚钱,你能吗?销售环节的竞争:销售队伍的积极性高吗?销售渠道的拓展能力比对手如何?销售费用的管理能力和对手相比呢?产品的推广能力和对手相比呢?销售人员的数据观念和分析能力和对手相比呢?财务环节的竞争:财务的分析能力如何?现在的竞争是数字化的竞争,有了数据分析,就能更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甚至通过数据分析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资金的运作能力如何?很多盈利能力很不错的企业,都是因为现金流出问题而垮台的。
人力资源环节的竞争:你的人力资源是不是还停留在算工资、过三八节发个卫生纸的阶段?理解公司的战略吗?能为之配套建立人才队伍吗?能给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吗?速冻行业里成功的企业,虽然都会在某些环节上特别强,这也是很多人都看到的地方,但在其他环节上,他们也同样会比竞争对手强。
虽然很多人误认为那些成功的企业就是靠一两个环节成功的。
有些企业生产管理很好,但战略不清晰,营销能力欠缺,发展不起来;有些企业市场规划能力很强,臭狗屎都能说成香的,但生产质量很差。
老百姓又不是傻瓜。
有些企业生产、销售都没问题,就是物流有问题也会影响企业发展,导致经常发生发错货、发货不及时、发到货解冻了等问题。
我曾经聆听过宝洁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运营管理,他们在各个环节的严密配合及每个环节的专业程度,只能用让人震惊来形容。
在给其他人形容我的感受时,我说,听了他们的具体操作,如同看到几万辆、几十万辆、几百万辆坦克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你根本就是螳螂挡车,浪费工夫。
在中国市场上,看饮料行业谁和可口可乐匹敌?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哪里去了?看洗化行业谁和宝洁匹敌?中国企业要想成功,王老吉就是榜样,中国的概念,可口可乐的运营模式。
不过,中小企业也不要慌,中国的市场无限纵深,还给大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借助中国的概念、西方的技术,以空间换时间,会用中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的宝洁称雄世界的。
3、发展源于机制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
我们这里说的是最关键的用人机制。
还是先举几个例子。
海尔的用人机制:基于“人人是人才”的理念,海尔营建了一个“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你能翻多大的跟头,企业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人人都有公平感,人人都有成就感。
一个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就此营造而成,除此之外,海尔还给职工设立了“海尔奖”和“海尔希望奖”,用员工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小发明”,如“云燕镜子”、“晓铃扳手”、“启明焊枪”等,鼓励职工“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制造”。
仅1998年一年时间里,员工便提出3.7万条合理化建议,其中被采纳了1.9万条,创经济效益1.13亿元。
青岛啤酒的用人机制:。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而“合适”永远是动态的。
昨天合适未必今天合适,今天合适未必明天合适。
既有严格的业绩考核,又有体贴的人性化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员工成功。
只有帮助员工做到成功,CEO才会成功,企业才会成功。
青啤文化中“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的人才观确定了青啤的“用人”哲学。
公司用人不求全责备,不求完人,只用能人,只要有所长就是公司所需人才。
创新型、管理型、忠诚型的人才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都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实际上,没有一项工作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决定于它能否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
就像一位跨国公司总裁说的那样:“最高水平的服务只有发自内心。
”因此,青啤公司总裁金志国始终相信“人为先,策为后”,他说:“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
”“在青啤,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或许,正是这样一个“人本青啤”和“完美团队”的存在,才使这个“百年老店”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高高屹立在东方的青岛。
那些目前还做得不好的企业,问一问自己在岗位设置、人员管理上是不是能够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想一想自己的用人机制是不是存在改善的空间?我们是否任人唯亲?核心岗位、重要岗位用自己的亲戚、同学、派系?财务、采购你用自己人也就算了,市场、销售、生产等部门为什么也要用自己人呢?自己人比其他人有水平?还是让你更放心?企业是因为你放心而发展,还是因为你用人才而发展?我们有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匹配我们的用人机制?业绩超额很多,奖金超额很多,老板是不是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发放?还是想尽办法少发点?有个老板定的超额奖是超额部分公司拿30%,员工拿70%,你说这样的激励机制,员工能不好好干活吗?有些领导或者老板经常说自己的员工笨,纳闷于员工为什么不能和自己一样去想问题。
这其实就是领导自己的问题,员工本来就是某个岗位的员工,他怎么可能站在你的角度和你一样去想问题呢?老是这样求全责备,只能是员工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越来越不操心。
同样的中国土地,现在的耕地比过去还少了,因为一个包产到户,解决了农民饿肚子的问题,这就是机制的魅力,这就是机制的价值。
没有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老板再操心,半夜不睡觉,鸡叫就起床,天天骂人,企业也不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