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摘要:腰痛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内科治疗腰痛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从腰痛的概述、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医内科医生提供治疗腰痛的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腰痛;临床治疗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病症,许多人都会经历。

它会导致不适感、活动受限和工作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对腰痛的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由于中医内科的独特性,对于一些临床医生来说,对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中医内科治疗腰痛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中医内科医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治疗腰痛的知识和技能。

一、腰痛概述腰痛是指发生在腰部的疼痛感觉,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也是导致健康问题和工作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上,腰痛是一种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等。

腰痛可分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两种。

急性腰痛是指腰痛症状发生在数小时或数天内,主要是由腰部受到损伤或过度劳累引起的,如腰扭伤、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是指腰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三个月,常常是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等。

腰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轻微的不适或酸痛,也可以是严重的剧烈疼痛、僵硬和痉挛等。

腰痛还可能会伴随其他症状,如下肢麻木、肌肉无力、尿失禁等。

对于腰痛患者来说,减轻疼痛和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腰痛的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腰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腰痛是由于机体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或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具体病因病机如下:(一)肝肾不足型肝肾为先天之本,若肝肾阴血不足,则不能养筋濡髓,筋骨失于滋养,引起腰痛。

主要表现为腰酸、腰软、乏力、膝弱、头晕、目眩等。

(二)气血瘀阻型气血瘀阻是导致腰痛的常见病因,常见于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劳累过度、感受寒湿等原因。

中医内科腰痛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内科腰痛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内科腰痛技术操作规范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出现的各种腰痛。

【辩证分型治疗】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
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加减。

组成:干姜、甘草、茯苓、白术。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

组成:黄柏、苍术、当归、牛膝、防己、革薜、龟版。

3.瘀血腰痛。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腰痛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腰痛,中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1. 病因病机在中医理论中,腰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内伤劳损、肾虚等。

外感风寒湿邪侵入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腰痛。

内伤劳损则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或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韧带受损,气血瘀滞而痛。

肾虚腰痛则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使腰府失养而痛。

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腰痛主要依据症状、舌象、脉象等。

主要症状包括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舌象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腻等。

脉象多表现为沉弦、沉细或滑数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等。

3. 疗效标准中医治疗腰痛的疗效标准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活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1) 疼痛缓解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

(2) 活动功能恢复:观察患者腰部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

显效:腰部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腰部活动范围部分恢复;无效:腰部活动范围无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显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4.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主要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强腰等法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腰部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5. 注意事项在治疗腰痛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部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腰痛复发。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腰痛分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

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治疗。

·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

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

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

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

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38g、川芎50g、透骨草50g、防风50g、铁屑10kg,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湿热腰痛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

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加强药效。

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

治疗腰酸的中药方

治疗腰酸的中药方

治疗腰酸的中药方
以下是几个治疗腰酸的中药方:
1. 巴戟天煮鸡蛋:将10克巴戟天煮沸水后,加入1个煮熟的
鸡蛋,再继续煮5分钟。

每天吃1至2个,可以缓解腰酸的症状。

2. 桂枝加芍药汤: 将桂枝10克、白芍药10克、炙甘草5克、
生姜片2片和大枣10枚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20分钟后喝汤。

每天喝1至2次,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腰酸的症状。

3. 熟地黄汤: 将熟地黄15克、生地黄10克、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茯苓15克、川芎10克、阿胶10克分别放入煮沸的
水中煮沸20分钟。

每天喝1次,可以滋养肝肾,改善腰酸症状。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使用合适的药材和剂量。

同时,个体差异较大,每个人对中药的反应可能各不相同,如果出现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腰痛中药方剂

腰痛中药方剂

1、风湿痹阻治法:祛风除湿,益痹止痛。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6g 牛膝15g 党参24g 当归12g 熟地黄24g 白芍
15g 川芎9g 桂枝15g 茯苓20g 细辛3g 防风10g 秦艽15 g 蜈蚣3条乌梢蛇20g
2、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真武汤加减;组成:熟附子15g 茯苓12g 白芍药l5g 生姜9g 白术15g 桂枝20g 杜仲20g 狗脊15g 乌梢蛇20g
3、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三仁汤加减;组成:杏仁15g 白寇仁12g 薏苡仁18g 竹叶6g 厚朴6g 白通草6g 滑石12g 半夏
10g 桃仁10g
4、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身痛逐淤
汤加减;组成:桃仁10g 红花15g 当归20g 川芎6g枳壳10g 乳香10g 没药10g 丹参20g 牛膝10g 甘草6g
5、肾阳虚衰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

代表方剂:肾气丸加减;组成: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9g 茯苓9g 泽泻6g 牡丹皮9g 熟附子9g 桂枝
12g 黄芪30g 乌梢蛇20g
6、肝肾阴虚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9g 茯苓9g 泽泻6g 牡丹皮9g 牛膝15g 乌梢蛇20g 五灵脂15g
精美文档 1。

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方

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方

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方腰痛+论五更腰痛+腰痛——中医治疗腰痛 +肾虚腰痛名方腰痛陶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

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

若服饵,则宜蒸暴之。

按苏子由诗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此深得食栗之诀也。

(《本草纲目》。

)窦材治一老人,腰脚痛不能行步,令灸关元三百壮,更服金液丹,强健如前。

(按∶窦氏之法,惟沉寒痼冷者宜之,有此痼疾,即有此蛮治,亦未可尽废,时误用,则受祸最最烈矣。

)张仲文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冷痹脚筋牵急,不可屈伸。

灸曲两纹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至肉,初觉痛,便用二人两边齐吹至火灭。

午时着灸,至人定以来,脏腑自动一二行,或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

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纲目》)张子和治赵进道,病腰痛岁余不除。

诊其两手脉沉实有加,以通经散下五七行,次以杜仲去粗皮,细切炒断丝,为细末,每服三钱,猪腰子一枚,薄批五六片,先以椒、姜淹去腥水,掺药在内,裹以荷叶,外以湿纸数重封,以文武火烧熟,临卧细嚼,温酒送下。

每旦以无比山药丸一服,遂数日而愈。

(按∶此子和用补药法也,其精切简当,视后世之用补者何如。

)张子和女僮,冬间自途来,面赤如火,至HT阳病腰胯大痛,里急后重,痛则见鬼神。

张曰∶此少阳经也,在身侧为相火。

使服舟车丸、通经散,泻至数盆,病犹未瘥。

人皆怪之,以为有祟。

张大怒曰∶驴鬼也。

复令服调胃承气汤二两,加牵牛头末二两同煎,服之大下数十行,约一二缶,方舍其杖策。

但发渴,恣其饮水、西瓜、梨、柿等。

张曰∶凡治火,莫若冰水,天地之至阴也。

约饮水一二桶,犹觉微痛。

乃刺其阳陵穴,以伸其滞,足少阳胆经之穴也,自是方宁。

女僮自言,此病每一岁须泻五七次,今年不曾泻,故如是也。

常仲明悟其言,以身有湿病,故一岁亦泻十余行,病始已。

此可与智者言,难与愚者论也。

(凡泄泻症极多。

)一人六十余,病腰尻脊胯俱痛,数载不愈,昼静夜躁,大痛往来,痛作必令人以手捶击,至五更鸡鸣则渐减,向曙则痛止。

中医关于“腰痛”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腰痛”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腰痛”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腰痛的发生主要因外邪侵袭、跌仆闪挫引起经脉受阻,气血不畅,或年老体虚,肾气亏虚,腰府失养。

气血阻滞,瘀血留着,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亦可发为腰痛。

一、病因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等六淫之邪乘虚侵入,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2.年老体虚先天察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虚,无以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言:“腰痛,精气虚而即客病也。

”3.跌仆闪挫举重抬,屏气闪挫,暴力扭转,坠落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二、病机1.腰痛的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外感腰痛由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湿邪侵袭,其性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阳气不运,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痛;感受热邪,常与湿合,或湿蕴生热而滞于腰府,经脉不畅而生腰痛。

内伤腰痛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

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乘袭,痹阻经脉,发生腰痛。

2.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任脉、督脉、带脉等经脉密切相关。

腰为肾之府,赖肾之精气以濡养,故肾病可致腰痛。

若外感寒湿、湿热或瘀血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利,以及内伤及肾,均发生腰痛3.病理性质虚实不同,但以虚为多,或见本虚标实。

凡因寒湿、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痹阻腰部,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者属实;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经脉失养者属虚。

但腰痛以肾虚为主,因肾藏精,主封藏,若肾之精气亏虚,最易发生腰痛。

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

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

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
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常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疼痛范围主要是在腰部和腿部。

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有以下几点:
1. 理气止痛
中医认为,腰腿痛多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

气不畅通,往往会导致气滞血瘀,引起身
体疼痛。

因此,理气止痛是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一种重要方法。

常用的理气止痛中药包
括延胡索、川芎、香附等。

这些中药可通经活血、舒筋活络,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疼
痛部位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腰腿痛的症状。

2. 活血化瘀
3. 温通经络
4. 益肾健腰
中医认为,腰腿痛多与肾虚有关。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如果肾亏虚,就会导致
身体疲劳、腰腿无力、腰腿痛等症状。

益肾健腰是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常用的益肾健腰中药包括枸杞、山药、肉桂等。

这些中药可以补肾益气,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缓解腰腿痛的症状。

总之,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温通
经络和益肾健腰等。

中医中药可帮助改善身体内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
缓解腰腿痛的症状。

当选择中医中药治疗腰腿痛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和中药,避免过度治疗或不适当的药物。

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偏方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第一篇:中药调理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所致的。

因此,中药的调理可以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1. 当归鸡骨草汤材料:当归10克,鸡骨草30克,适量的姜和红枣。

做法:将当归、鸡骨草、姜和红枣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服用方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连续服用1个月。

作用机理: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缓解腰部疼痛。

鸡骨草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加强肾脏的功能。

2. 桂附地黄丸材料:桂枝10克,附子10克,生地黄20克。

做法:将桂枝、附子、生地黄研成细粉,每次服用3克,每天3次。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3克。

连续服用1个月。

作用机理:桂枝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寒气引起的疼痛。

附子有温阳的作用,可以加强肾脏功能。

生地黄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以改善肾脏阴虚引起的疼痛。

这两种中药方剂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选择中药方剂时应该因人而异。

如果症状严重或病情复杂,建议就医后使用中药,以免延误病情。

第二篇:中药外敷治疗腰间盘突出除了内服中药,外敷中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气血不通、寒湿阻滞所致的。

因此,外敷中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祛寒驱湿的作用。

1. 川芎炙草甘草煎敷材料:川芎10克,炙草10克,甘草10克。

做法:将川芎、炙草、甘草煮沸,捣烂后敷在腰部。

敷用方法:每天敷一次,每次敷用10分钟。

连续敷用1个月。

作用机理:川芎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腰背疼痛。

炙草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寒湿引起的疼痛。

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症

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症

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症腰痛由于不同因素造成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引发的临床表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核心表现,是一种患者自觉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严重状况下连带腰背和双下肢都感疼痛。

当前腰痛为常见病症,腰关节为机体枢纽,主要将上下两部分连接,活动量及范围较大,未有肋骨及髋骨保护易损伤。

中医治疗腰痛方式较多,其中以针灸法最为常用而有效,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

1.中医谈腰痛病因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且足少阴肾经、督脉的经脉均经过腰部,所以患者产生腰痛与两者关系密切相关。

内伤、外感对上述两者经脉运行具有一定影响,从而诱发腰痛,内伤主要指肾虚,外感主要指风寒湿热侵袭,通常因感受外邪所致腰痛,多属表、属实,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肾精亏损诱发腰痛,多属里虚,治疗应补肾益气为主。

中医理论认为,腰痛主要病机为风寒湿对经脉运行造成阻滞,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引发肾气不足,经脉失养所致。

古人对腰痛具有深层次的阐述,其中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二曰风痹,风寒着腰;三曰肾虚,役用伤肾;四曰暨腰,坠堕伤腰;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

痛不止引牵腰脊皆痛”1.腰痛辩证分型及针灸治疗中医依照临床症状,腰痛可划分为多个类型,不仅包含风湿腰痛、寒湿腰痛,而且涉及湿热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实际患有腰痛群体,多以虚实夹杂为主,特别为寒湿、淤血夹杂腰痛较多。

现阶段,治疗腰痛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其中患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一,但相较而言行之有效的方式仍为针灸疗法。

各类型腰痛选取的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2.1寒湿腰痛患者核心特征为:腰部寒冷疼痛,身体较为沉重,腰部处于温暖环境中便有缓解,遇冷腰部疼痛加剧,脉沉缓,苔白腻。

该类型腰痛成因主要为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入侵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

治疗原则为: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治疗应选取: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委中、大肠俞。

经方治疗腰痛(14则经典方)

经方治疗腰痛(14则经典方)

经方治疗腰痛(14则经典方)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康复理疗科等临床科室中有大量的腰痛病人,腰痛既是一个独立证候,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腰痛在基层是一个极其常见的重要病种,根据不同原发疾病、人群体质倾向和腰痛发作特点,可选择以下经方治疗。

葛根汤推荐处方生葛根30~60 g,生麻黄10 g,桂枝10 g,生白芍或赤芍10 g,生甘草5 g,生姜15 g或干姜5 g,红枣20 g。

水煎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体格壮实,易疲劳困倦、易受凉感冒,皮肤干燥、咽部不红的腰痛患者。

常用加减素有大便干结者,宜加大黄5~10 g或制大黄10~15 g。

五积散推荐处方生麻黄10 g,肉桂10 g,白芍10 g,制半夏10 g,陈皮15 g,枳壳15 g,苍术40 g,白芷10 g,川芎10 g,炙甘草10 g,当归10 g,茯苓10 g,桔梗15 g,厚朴10 g,干姜10 g,生姜15 g。

水煎分2次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腰痛伴见恶寒无汗、头晕疲乏、身困疼重、腹胀恶心、大便失调,舌苔白腻者。

越婢加术附汤推荐处方生麻黄10~15 g,生石膏30~50 g,炙甘草5 g,生姜10 g,大枣15 g,炒白术10 g,制附片10 g。

水煎分2次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腰痛伴腿脚疼痛或膝关节肿痛,口渴汗出,脉浮而二便无异常者。

常用加减兼见下肢水肿、脉沉,加茯苓、防己。

桂枝芍药知母汤推荐处方桂枝20 g,白芍15 g,生甘草10 g,麻黄10 g,生姜20 g,白术15 g,知母15 g,防风15 g,制附片20 g。

制附片先煎30~40分钟,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提要腰痛见其人身体偏弱怕冷,伴见头晕乏力、关节肿痛或腿脚疼痛者。

注意事项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柴胡桂枝汤推荐处方柴胡15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5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10 g,大枣15 g。

水煎温服。

方证提要腰背疼痛伴见到表证与肠胃症状者,如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或往来寒热,恶风自汗,身体或关节疼痛,胸胁满闷,心下不适,恶心或嗳气或有纳食无味、腹中气串等诸多不适,且其人常愁眉苦脸。

中医腰痛的治疗原则

中医腰痛的治疗原则

中医腰痛的治疗原则
腰痛是指腰部疼痛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属于“腰痹”范畴,多由腰部筋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腰痛的原则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通经活络
中医认为,腰痛主要是因为腰部经络阻滞不通所致。

因此,通经活络是治疗腰痛的首要原则。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推拿按摩、针灸、艾灸等。

推拿按摩能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消除疼痛。

针灸和艾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腰部痛症。

二、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瘀血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腰痛的重要原则。

常用的方法有拔罐和外用艾叶、川芎等中药材。

拔罐能够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皮下血液循环,消散淤血。

外用艾叶、川芎等中药材,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

三、补益肝肾
中医认为,肝肾是腰部的重要脏器,肝肾虚弱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
因之一。

因此,补益肝肾是治疗腰痛的重要原则。

常用的中药材有枸杞、淫羊藿、巴戟天等。

这些中药材能够滋补肝肾,调养腰部经络,增强腰部的抵抗力,预防腰部病变。

中医治疗腰痛的原则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中医治疗腰痛还要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如果您有腰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中医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1、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
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补骨脂
处方:肾虚腰痛,为末酒服,或同杜仲、胡桃丸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2、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1),每次l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水煎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3、肾虚型
临床常见类型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
【成份】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

肾阴虚采用左归丸。

肾气虚要结合具体辨证。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
丹皮、泽泻各lO克。

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壮腰补肾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

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