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辩证治疗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腰痛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腰痛缓解后应重视康复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
由于肾虚为腰痛之本,故适量长服补肾壮腰中成药,如滋阴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以巩固疗效。
肾虚腰痛亦可用猪腰子1只,加青盐少许,冬虫夏草适量,煮烂喝汤吃腰子。
风湿、血瘀腰痛者亦可饮乌梢蛇酒等药酒。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坚持从事多种有益于腰部活动的体育锻炼。
1病因1.1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外感腰痛的致病因素。
但因湿性重浊、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或劳力汗出,湿衣裹身,或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当风受寒,或夏月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蕴久化热转成湿热,诸邪留于腰府经络,均可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劳累过度,跌仆损伤,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如《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或气郁化火,耗伤真阴,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此外,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及外伤、劳累等,均可在肾虚的基础上诱发或加重本病。
2病机2.1 发病外感腰痛和跌仆挫伤腰痛发病较急,内伤腰痛发病缓慢。
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肾及腰部经络。
大抵外感多在经络,内伤以肾为主,但涉及脾、肝等脏。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3)穴位注射法 取阿是穴,选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和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每穴注射0.5~1ml,2~3日1次。
足太阳
疼痛在腰脊两侧
辨兼症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或拘挛不可俯仰,有明显腰部受寒史
瘀血腰痛
腰部刺痛,痛有定处,腰部有明显损伤或陈伤史
肾虚腰痛
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反复发作
(二)腰痛的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三)腰痛的处方
主穴: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
方义:大肠俞、阿是穴疏通腰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膀胱之脉,夹脊抵腰络肾,“腰背委中求”,循经远取委中,以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
配穴:
督脉病证配后溪;
足太阳经证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
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
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
(四)腰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加灸法;瘀血腰痛阿是穴用刺络拔罐;痛势较急者委中点刺放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腰骶椎、肾、膀胱、神门,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施治过程中同时活动腰部。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
腰痛的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太过等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或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均可致腰痛。本病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证。
辨经络Leabharlann 督脉疼痛在腰脊中部
腰痛的辨证施护
·临床研究·腰痛的辨证施护邓颖平关键词:腰痛;辨证施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65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C-0570-01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也可能与背腿等部位疼痛合并出现为特征的疾病。
其发生主要是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以寒湿多见,内伤则劳伤肾气为多,闪挫坠堕也有所见。
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1 辨证施护1.1 寒湿型 以寒邪为主,症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
施护:①保持室内干燥清洁,以防潮湿;②注意保暖避风寒,忌贪凉喜水,及时更换衣服、被褥;③忌食生冷食物;④腰局部冷痛甚着隔姜片灸3次~5次,艾条熏灸10min~20min,也可以熏床熏蒸,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等;⑤汤药宜热服,可饮少许药酒以散寒,温经通络。
1.2 湿热型 以湿热之邪为主,症见腰部驰痛、重坠,痛处伴有热感,久坐、热天、雨天疼痛加剧,活动后可减轻。
施护:①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勤换内衣;②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酒、辛辣、厚腻之品;③汤药宜温服。
1.3 淤血型 以气滞血瘀为主,症见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施护:①局部按摩,勤洗澡,用热水洗擦;②以胡桃肉3个、桃仁7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1.4 肾虚型 以酸软为主,症见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施护:①节制房事,劳役适度;②以肉桂30g、吴茱萸90g、生姜120g、葱头30g、花椒60g,捣均炒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共20min~30min;③以狗脊、川杜种,水煎服;④针刺肾俞、命门、委中,针用补法。
2 讨论 在《养生方》中提到腰痛的护理方法有:①进食之后,不能立刻平卧,需作散步:因为胃的腐熟,需要肾的温煦,适当活动,可使肾气通畅,不会腰痛。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1、寒湿证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
辩证:寒湿之邪留着,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因寒性收引,湿邪重着,两邪相合,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阴雨寒冷天气或感寒后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痛处喜温。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其痛不减。
寒湿停滞,脾阳不振,健运失司,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寒湿留滞之象。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方剂:独活寄生汤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2、血瘀证主症: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舌象:舌质青紫,或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辩证: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瘀阻部位固定,则痛处固定。
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疼痛日轻夜重。
因外伤而突然发病者,若伤及于肾,血络受损,则可伴有血尿。
面晦唇暗,舌质青紫或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治法:活血祛瘀。
方剂:复原活血汤方药: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3、湿热证主症:腰部弛痛,把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减轻,遇冷痛减。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或弦数。
辩证:湿热壅阻腰部经络,经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热增湿多,故腰痛转重。
热为阳邪,遇寒热邪得以缓解,故疼痛减轻。
因于热,则口渴;因于湿,则不欲饮。
湿热蕴中,故口苦烦热。
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中医论文范文_腰痛总结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痛;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方药一、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府失养,导致腰痛。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二、辨证论治1. 肾虚腰痛肾虚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腰膝酸软,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2)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 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多因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
3. 湿热腰痛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体内湿蕴化热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活动后可减轻,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三妙散、龙胆泻肝汤等。
4. 瘀血腰痛瘀血腰痛多因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
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总结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1、寒湿腰痛:患者腰部冷痛着重侧转不利,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遇寒湿加重,舌质淡,舌白腻,脉沉而迟缓。
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桂枝10.0川牛膝15.0生甘草9.0干姜6.0茯苓15.0白术10.0炒杜仲15.0川断15.0桑寄生30.0独活15.0炒薏仁30.0炒白芍30.0川木瓜30.0陈皮10.0砂仁10.0五加皮10.0狗脊15.0菟丝子30.0白芷10.0全蝎6.0蜈蚣2条方解:干姜、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祛寒行湿,温阳健脾;木瓜、白芷、独活祛寒湿止疼;炒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菟丝子、五加皮、炒白芍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砂仁理气健胃;蜈蚣、全蝎、川牛膝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疼;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腰痛:腰髋驰痛,牵制拘紧,遇湿热后剧痛,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加味:黄柏10.0苍术15.0防已10.0萆薢20.0当归15.0川牛膝15.0龟板20.0薏仁30.白术10.0木瓜30.0海桐皮13.0忍冬藤20.0蜈蚣2条延胡索12.0全蝎5.0方解: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萆薢、木瓜、白术清热除湿健脾;龟板滋补肾阴;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化瘀;海桐皮、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蜈蚣、全蝎、延胡索通经活络止痛。
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胀痛不适,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涩,病程迁延,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当归15.0川芎10.0桃仁9.0红花6.0没药6.0灵脂10.0地龙15.0香附15.0川牛膝15.0丹参15.0全蝎5.0蜈蚣2条土蟞虫10.0水蛭6.0通草10.0青皮10.0方解: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没药、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地龙、土鳖虫、蜈蚣、全蝎、水蛭通经活络,逐瘀止痛;通草利湿通经;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助活血化瘀之力。
腰痛患者的辨证论治
腰痛患者的辨证论治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因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1病因病机1.1 病因1.1.1 感受外邪六淫之中,以湿邪致病者多,但有寒湿、湿热的不同。
湿性阴凝,阻碍气血流通。
居处卑湿、寝卧湿地;或者水中作业,衣着冷湿,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发生腰痛。
长夏湿热交蒸,或寒湿郁而化热,湿热内蕴,阻遏经脉,亦可发生腰痛。
1.1.2 闪挫跌仆举重抬物,用力不当,屏气闪挫,暴力扭转,或因跌仆损伤,致气血瘀阻,发生腰痛。
1.1.3 年老久病高年肾气衰微,精血亏耗,房室不节,劳作伤肾,或久病伤肾,肾虚精亏腰府失养,而发生腰痛。
1.2 病机1.2.1 基本病机肾虚腰府失养和寒湿、湿热、瘀血痹阻经脉,气血不畅,是腰痛的病机所在。
内伤不外乎肾虚,外感总不离湿邪。
肾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
1.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督、带等经脉密切相关。
腰为肾之府,赖肾之精气以濡养,故肾虚可致腰痛。
因足少阴肾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太阳之脉,夹背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督脉贯脊上行;带脉起于季肋,绕腰一周。
故腰痛与上述经络病变亦有关。
2辨证论治2.1治疗原则属实证者,以祛邪通络为主,寒湿者宜温化;湿热者宜清利;血瘀者当活血。
属虚证者,治以补。
肾益精,或温阳益气,或滋肾养血。
2.2分型论治2.2.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静卧痛势不减。
舌象舌淡或淡红,苔白腻。
脉象脉沉迟或缓。
证候分析寒湿痹阻腰部,故腰部冷痛重着;寒、湿俱为阴邪,得阳运始化,阴雨寒冷天气,寒湿更甚,故疼痛加剧;静卧更易使湿邪凝聚,故静卧痛势不减;苔白腻,脉迟或缓本为寒湿之象。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丁香温中散寒,苍术、白术、茯苓、橘红健脾祛湿,甘草补中益气。
中医辨证分型用药治疗腰腿痛
中医辨证分型用药治疗腰腿痛
中药药:可用于治疗腰腿痛的中成药也很多,既有偏于一种用途的单方,又有多种用途的复方。
剂型有丸散膏丹油酒等各种类型,有的适合内服,有的适合外用,有的二者兼可,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选用。
下面以其作用特点分类介绍一下。
理气活血药:跌打丸、七厘散、九分散、大红膏、万应
膏、跌打膏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腿痛急性发作、跌打损伤所致的腰腿疼痛肿痛。
祛风除湿药:疏风定痛丸、木瓜丸、稀桐丸、狗皮膏、虎骨膏、损伤风湿膏、伤湿止痛膏。
适用于慢性腰腿痛感受风寒所致腰腿关节酸楚疼痛。
温经散寒药:桂麝散、丁桂散、四温丹、活络油膏、红花油、跌打万花油。
补骨肾强筋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腰痛的辨证讼治
等。
1 病 因病 机
C 诸扁源候 论》 认为“ 腰痛有五”在 肾虚基 础上, , 将直接致 病因素归纳为风寒着腰 、 役用伤 肾、 坠堕伤腰 、 寝卧湿 地等, 实
已得 其 要 领 。陈 言 、 士 藏 倡 用 三 因 分证 . 见 周 详 。 特 别 在 杨 乃
… ・
是外在经络 , 内属 肾 脏 。 经 气 闭 涩 是 标 , 肾气 内 伤 是 本 在经络中 , 太阳为诸阳之首 , 身之 背 , 诸经之藩篱 , 足 行 为 地 位 十 分 重要 。< 岳 全 书 ・ 景 腰痛 》 “ 为 肾之 府 . 与 膀 胱 为 :腰 肾 表 里 , 经属 太 阳 , 在 在脏 属 少 阴 。 此 外 , 贷 肾气 . 子 同 系 ; 之 精 气 , 出 于 脾 。 内伤 忧 肝 母 肾 源 怒、 痰饮 流注 之痛 , 与肝 碑亦 有关 系 。 大 凡 新 感 客 邪 , 郁 太 阳 ; 伤 久 痛 , 在 肾 脏 ; 挫 瘀 先 内 伤 闪 血 , 随 证治 , 亦 以 膀 胱 、 脉 为 枢 要 。 各 但 督 2 辨证 论治
在压 痛 点 重 压 1分 钟 , “ 定 法 ” 为 镇 。经 此 处 理 后 疼 痛 即 能 缓 解 一 半 。 如 仍 无 教 , 用 2 利 多 卡 因 5 l 酷 酸 强 的 松 龙 可 % m加 2mg局部 痛点 封 闭 。反 复 发 生 的 慢 性 “ 枕 ” 为 劳 损所 致 , 5 落 多 可 用热 教或 用超 短 波 理 疗 。
之本 , 则州都之地 , 真气布护 . 虽六气苛 毒, 弗之 能害 . 以欲 惟 竭其真则肾脏虚 伤, 膀胱之府安能独足 , 于是六气乘虚侵犯 太
阳 。故 分 别施 治 有 寒 湿 、 风 热 、 挫 闪 、 瘀 血 、 滞 气 、 有 有 有 有 有 痰积 , 皆标 也 。肾 虚 其 本也 。 若 肾不 虚 , 染 外 邪 , 步 腰 痛 。若 其 经 气 足 以 驱 邪 流 纵 亦 通 , 痛亦 易解 除 。 虽 肾虚 则 易 为 邪气 所 侵 , 寒 湿 邪 停 积 肾 经 . 血 气 相击 不 风 与 敢 . 以外 感腰 痛 证 , 虚 中挟 实 为 多 。至 于 闶 挫 坠 堕 , 起 所 以 扁
腰痛辨证分型
腰痛辨证分型前人多论腰痛有五种类型,我略作解析,填补相干理法方药,以充实其分类.对于各型腰痛,其有用的处方有很多.且就我临床所喜用的处方供给几则,以便利患者对症用方,省去腰痛牵延之苦.一则少阴肾衰,阳虚腰痛.此类腰痛,本于肾虚,而阳气不收,其脉必大,其痛必反复难愈,须要温补肾阳才行.一般我经常运用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杜仲.枸杞.五味子.补骨脂.核桃仁之类药物,临床有用.凡遇右尺脉紧,且有腰痛患者,我经常运用乌附麻辛姜桂汤,其方:制川乌20克,制附片20克,麻黄30克,细辛2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日一剂,须要久煎两小时.且脉有一分紧,就多用一分附子.这是阳虚而寒盛之证,离不开附子的温通少阴功能.且其方重用诸温药,祛寒之功极好,若是辨证准确,可一剂见效.唯不成滥用温补,以防升阳太甚,病反有变.二则风痹风寒,湿著腰痛.此类腰痛乃外邪所客,正虚而邪客,气血不畅而发生发火为痛苦悲伤.其法,莫如开太阳而扶少阴.麻附细恰是其大法.又当分风寒,风湿,寒湿而各论之.1.风寒当解表祛风,如元胡,肉桂,杜仲,羌活,赤芍各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六克,黄酒调下.此方从元胡止痛散(由当归.元胡.肉桂三药构成)化出,去当归之活血,加羌活之温开,更合营杜仲入肾补肾顽强筋骨,赤芍活血化瘀,助肉桂成桂枝汤以化气调阴阳,解表和营卫,为治本之道.此方亦治闪挫气滞,血瘀亦良.又有橘核合营木喷鼻,黄酒调下,亦是理气之治腰痛法.古方有又一养肾散,治肾经衰弱,风寒伤肾,膀胱虚寒,以至腰脚痛苦悲伤,不克不及行为,效验异常.其方:苍术30克,天麻6克,制草乌6克,制附片6克,上药共为极细末,三克每次,黄酒调下,麻木少时,随愈.此方审用得宜,殊有神效,但妊妇忌之.此天麻祛风,苍术利湿而二乌通阳也.又余读《奇效良方》亦有养肾散,主治腰脚筋骨痛苦悲伤,不克不及行为,共效如神.其方加天麻为9克,加倍全蝎15克.且研细末后,每服3克,用黑豆酒调下.药气所至,麻木少时,转瞬疾随药气顿愈,知是骨髓中痛,用核桃酒调.此方去积累症瘕,伤寒中风皆治.2.风湿腰痛,则当祛风利湿.羌活或者独活在所必用.我爱好用此方:白术60克,薏苡仁45克,加羌活15克,或者亦加独活15克,用黄酒和清水参半煎服,后果极佳.别的,古方有神应丸,治疗肾经缺少,风冷乘之,腰痛如折,痛引背膂俯仰,或劳役伤于肾,或寝湿地,或坠堕伤损,风寒客搏,皆令腰痛.其方:威灵仙,肉桂,当归各6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用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小,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或者用小茴喷鼻10克煎汤送下,妇人用肉桂10克煎汤送下.3.寒湿腰痛,即仲景之肾着汤证.其方名为肾着汤,治身重腰痛,如水洗状,不渴而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挂重物.用茯苓.干姜.白术.炙甘草成方,大剂温运中焦以运轴行轮.此极妙之法,不治腰而治腰,要在辨证论治之准确.临床上我亦用此方:制附片30克,白术30克,杜仲15克,共研极细末,每用12克,生姜五片煎水送服,这亦是治疗寒湿腰痛之妙法.其症见肿重冷痛,小便自利,或手足逆冷.对于腰痛因于湿著者,当祛湿,我常喜用萆解.共法起源于前人的金刚丸,此方治肾虚骨痿,不克不及起床,服之可以益精祛湿.其方:萆解30克,杜仲30克(姜炒去丝),肉苁蓉30克,菟丝子30克(黄酒煮熟).上药各自按法备好,晒干并研为极细末,再用黄酒煮熟一只猪肾,与上药共捣为丸子,如花生米大,每服6克,温水冲服.三则肾虚劳役,伤肾而惫.此类腰痛,必是隐痛不止,多中断数年,反复未愈.其法扶肾在先,不止痛而痛可自去.我临床爱好核桃仁.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黑豆.菟丝子.黑芝麻之类中药,可单独或者成对运用,久则肾虚得补而腰痛自掉.前人治肾虚腰痛法极多,比方,有一方用杜仲30克(姜炒断丝),花椒15克(炒干),食盐少许,上三味一路研成细末.每取9克药末放入一块猪肾之中,包以荷叶,灰火煨熟,空肚食之,酒下,等于补肾止腰痛之妙法.且此方亦可加小茴喷鼻(盐酒同炒),更具温肾之功.剖析此类方剂,杜仲,川椒,小茴喷鼻,都是扶肾而温通之药,且配以猪肾,以血肉有情之品引入腰肾之中,自能收功.别的青娥丸补肾极妙,我临床极喜用之.此类腰痛,每见前人重用补骨脂.核桃仁.杜仲之类,或者合营吃猪肾,皆是青娥丸之变方.举一有用古方如下:加味青娥丸,治肾虚腰痛或风寒血气搏痛.其方:杜仲30克(生姜炒),补骨脂30克(芝麻炒变色,去芝麻),核桃仁15克,没药15克,乳喷鼻15克.上药共为极细末,用肉苁蓉30克,酒浸成膏,和上药末一路捣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天天空肚时用黄酒或盐汤服二十丸,日两次.再有煨肾丸,治疗肝肾虚损之腰痛不起甚效.其方我稍作变更,加核桃仁.鹿角霜.鸡内金.金钱草,以之治疗肾结石极效.亦用于扶直腰肾,为诸大病治本之法.亦治不育之因于脾肾双虚者.其方:怀牛膝.萆解.杜仲.白蒺藜.防风.菟丝子.肉苁蓉.葫芦巴.补骨脂各30克,肉桂15克,水煎服,日一剂.四则坠堕险地,伤腰而痛.我曾读古代医案,见其用肉桂.当归.元胡三味药为散,治疗筋骨痛苦悲伤,极是有用.是以细思其配方,觉妙义无限,于是名之为元胡止痛散,临床反复实验之,后果极是令人满足.之后再读明清诸家方书,发明前人亦颇看重此方,且见多家方书有此方之记录,并颇有变更.其方治闪挫腰痛,并治风寒体痛,四肢拘挛,亦治妇人下腹痛苦悲伤,产后服之更妙.当归15克.元胡15克.肉桂15克,黄酒煎服,或者研末黄酒冲服亦可.此方亦可加杜仲,或桃仁,或牛膝,或续断,或小茴喷鼻,或去当归,总之其加减方极多.又有变方,行气血,止腰痛,赤芍15.杜仲45克.木喷鼻15克.肉桂15克,共为极细末,每服6克,空肚温酒调下.治疗瘀血腰痛的效方很多,比方用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赤芍各10克,水煎,空肚热服以化瘀血,治闪挫腰痛者,亦效.再如:生大黄15克(炒),生姜15克,水煎滚,浸一宿,五更时去渣温服,治疗坠堕闪挫腰痛,不克不及屈伸者.其方用法极妙,大黄煮开久泡之,以增强其化瘀之功而减其通阳明之效,加生姜合营大黄以其温而行大黄之活血化瘀之力.尚有腰背气动而痛者,用枳壳15克,炙甘草3克,葱白一根,水煎服,服后即稍卧一会.此即通阳理气之妙法也.再有阉闾丸,治坠堕闪挫,血气呆滞之腰痛.阉闾子.当归.威灵仙.补骨脂.杜仲炒.肉桂各15克,乳喷鼻.没药各8克.上药共为极细末,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大,每服三十丸,空肚用淡盐汤送下.别的,治挫闪腰痛,不克不及转侧亦可用妙用普饵.用久年普饵茶一大块,在柴火上烧至通红,立时放入老酒之中,趁热喝酒,仰卧片时,不效再服.因凡发酵之物则入肾,酒以通血脉,故可取效.五则,寝卧湿地,湿著腰痛.对于此类腰痛必运轴行轮,健运中焦认为治腰痛之本.其方非用肾着汤加减不成.灸法亦良,我常灸肾俞.命门.脾虚诸穴治此类腰痛颇效.但凡湿气腰痛,多伴随腰部沉重,似痛非痛,似不痛而行步难移,温灸以化湿气,合营中药疗养,极是有用.化湿之法,要在健脾,而重用白术极为症结.有人苦腰痛,数年不愈,用白术一味,大剂服之,不三月而痊.此用大剂白术健运中土,则土可燥湿而复肾气之灵转,天然腰痛得去.我常喜重用白术至60克,合营他药以增强燥湿之功,临床极是好用.六.腰痛止痛方临床时有未见显著病因,但患腰痛者,则当直止其痛.腰痛立安散可立止腰痛:杜仲30克(姜炒断丝),橘核30克(炒),食盐少许,共研极细末,六克每次,日两次,空肚时温酒冲服.或用此方,杜仲120克(姜炒去丝),木喷鼻120克,肉桂30克,上药共为极细末,每服六克,空肚温酒送下,治腰痛如神.此二方但止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外候,一身之所恃,其或外感或内伤虽有所不合,大约肾虚尔后痛.如有病人反复腰痛,则止痛之余,当徐徐以丸药固本.再者,凡治腰痛,都可用黄酒煎服,因为酒性通利,有行血止痛之功.我认为所有肾虚或者不虚之腰痛,或者寒湿,或者瘀血之腰痛,皆可用酒煎服.比方,治疗闪挫腰痛即用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核桃仁15克,黄酒煎服,必效.且古方颇看重酒煎活血定痛之功,可为临床试用.不克不及喝酒者可酒水参半煎服,亦有用.别的,近贤张大昌师长教师有一方名曰枝仁汤,用核桃仁.薏苡仁.葡萄藤三味各30克,水煎服,治疗各类腰腿痛苦悲伤.我临床试用后果极好.七.艾灸固本治腰痛有些腰痛反复发生发火,且病人腰酸肾弱.畏寒肢冷.受寒则腰痛加重.这是肾虚或者虚寒性腰痛,要用温补的办法,艾灸最良.治疗此类腰痛,我最爱好用的一个穴位就是肾俞穴,并且是用重灸法.可以艾条灸15分钟,天天一至两次.或者用小艾柱灸30至50壮.病人会感到到艾灸的热气自肾俞穴进入体内,十分舒畅.且陪同着这种舒畅,痛苦悲伤也静静地消掉了.艾灸有温阳补虚之功,对于肾弱以及虚寒性疾病都有后果,而不但仅限于腰痛.且如今世人多不知保暖而过多耗散其阳,偏于阳虚之人多见.是以,灸法在当前也就有了伟大的医疗价值,值得引起看重.对于日常平凡腰部隐约作痛,伴随肢冷畏寒.面色惨白.精力不振之人,都可以经常灸肾俞.命门.关元.神阙诸穴,有不错的温阳固本之效.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阳虚证.建议大家可以对比《选择中医》一书中关于“何为阳虚”一节,看看本身是不是有所阳虚.不管是虚寒性腰痛照样消失其他症状,只有是阳虚,都可以艾灸.可以说艾灸对于扶阳补虚极有殊功,对于通俗人改良阳虚体质,对于慢性病患促进康复,对于我们的摄生保健都有极大的意义.我曾整顿明清诸家有关治疗腰痛的各类秘方验方,用诸临床,颇有收成.以上枚举多个经验方,颇是显得反复,冀有利于读者如碰到各类不合的腰痛时,有更为清楚的施治方药.且此篇所选诸方,不过是供给一个活法,读者当临证思辨,自出杼机,其理明而法天然通.当然,也不必必定要执着这些方剂,临证变更,在于己心.并且,治疗腰痛也不但限于以上所讲,罕有的还包含药物外敷.活动.气功.按摩.瑜伽.打针等疗法,此篇不再赘述.。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多是中老年人,一些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人群也容易腰腿痛,很多患者认为这不是病,不需要特别注意,只要休息好、日常做下按摩就可以。
但实际上还是会产生一些影响,如果严重可导致运动能力减退,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不管如何,腰腿痛都应当引起重视。
腰腿痛的具体表现可以分多种,如有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具体造成腰腿痛的原因多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等有关,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注意。
若要治疗,腰腿痛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严重的要进行手术治疗。
若从中医出发,中医的治疗往往要进行辨证施治。
在中医当中,腰腿痛被认为与肾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即“腰为肾之府”,如果肾脏出问题,腰部会最先反映出来。
中医当中对腰腿痛有实证和虚症两种常见的分型,在治疗腰腿痛病人的时候,先判断病人具体是什么证型之后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里先讲一讲,从中医出发腰腿痛的不同证型情况。
腰腿痛的实证中,比较常见有血瘀气滞型、寒凉淤血型两种。
前者通常是腰腿部位有局部的疼痛,并且感到刺痛,痛的位置相对固定,这种很可能或是因为外伤,或者长期久坐等造成的。
后者也会感到疼痛,同时也有怕冷畏寒的症状,这种一般是因为受凉导致的。
肾阳亏虚和肝肾亏虚型是腰腿痛的两种常见的虚症,如果是肾阳亏虚,一般会有腰部怕冷的感觉,夜晚起床小便的次数会比较多,还可能会有性功能障碍的症状。
如果是肝肾亏虚,一般就是腰部、膝盖有酸痛感,日常会感到乏力。
针对这些不同证型,下面来讲讲中医辨证施治的常见方法。
患者为血瘀气滞型,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具体可采用腰痛逐淤汤治疗。
这一汤剂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丹参、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牛膝、地龙等,经水煎煮服用,在此汤剂中,桃仁、红花、川芎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牛膝等可有效止痛。
如果患者伴有其他症状可加减用药,如感到胀痛可加降香、橘核。
若是寒凉淤血型,中医治疗则以祛风止痛、滋补肝肾为原则,患者可服用风寒腰痛汤。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一种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且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不仅会给患者躯体带来一定的痛苦,同时还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出现腰痛症状后,需及时行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腰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主要采用辩证论治法治疗腰痛,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1.寒湿型寒湿型腰痛主要因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所致,可引发患者出现腰部冷痛重着,静卧不减,转则不利,腰部感寒或遇阴雨天后疼痛加重,痛处喜温,遇温稍减,脉沉,舌苔白腻,治疗的关键在于温通经络、散寒祛温,可采用渗湿汤加减方治疗,基本组方为白术、苍术、橘红、丁香、干姜、茯苓、甘草,肢冷面白者加肉桂、附子、白芷,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腰身重滞者加五加皮、独活。
也可在痛处贴强腰散,强腰散的制法为取中药肉桂30g、川乌30g、干姜30g、樟脑30g、赤芍20g、白芷20g、胆南星20g研磨成细粉,用开水冲调成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敷贴在患处,隔日换药一次。
2.湿热型湿热型腰痛主要是运肝经湿热侵及带脉,导致带脉气结不通所致,可导致腰髋弛痛,痛处伴有热感,腰部着热后或夏季疼痛加重,痛处喜冷,遇冷痛减,出汗、午后身热、口渴不欲饮,脉濡数或弦数,舌红苔黄腻,尿色黄赤,治法为舒筋通络、清热利湿,可采用主方四妙散治疗,组方为薏苡仁30g、萆薢20g、忍冬藤20g、海桐皮15g、防己15g、牛膝15g、木瓜15g、黄柏12g、苍术12g、甘草6g,用水煎服。
也可取7只土鳖虫,焙干研成粗末,用30mL白酒将药粉,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
3.瘀血型瘀血型腰痛主要因气滞血瘀所致,可导致患者腰痛如锥刺,痛处拒按,持续不解,夜重日轻,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脉多弦涩或细数,舌质隐青或有瘀斑,治法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组方为当归9g、红花9g、牛膝9g、桃仁9g、甘草6g、川芎6g、地龙6g、没药6g、灵脂6g(炒)、羌活3g、香附3g、秦艽3g,水煎服,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功效。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一、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顿过分,或久病体虚,或大哥体衰,或房室不节,致使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产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正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景岳全书·腰痛》也以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辩证治疗
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概述
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年老体衰、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本病可见于西医的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风湿、腰椎及椎间盘病变等,肾脏病变及女性盆腔疾患等也可引起腰痛。
二、辩证
(一)主症
腰部疼痛。
(二)兼症(脏腑辨证)
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
或拘挛不
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苔白腻,脉沉。
瘀血腰痛:腰部有扭挫或外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
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
(二)兼症(脏腑辨证)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腰部伴无力感,时有下肢无力,
乏力易倦,脉细。
(三)兼症(经脉辨证)
督脉:腰脊正中疼痛。
足太阳经:腰部两侧肌肉疼痛。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
配穴(辨证):
寒湿腰痛:腰阳关(艾灸)
瘀血腰痛:膈俞委中(刺络拔罐)
肾虚腰痛:太溪志室(艾灸)
配穴(辨经):
督脉:命门后溪
足太阳经:昆仑
配穴(随症):
腰骶疼痛:腰俞次髎
腰眼疼痛:腰眼
(二)其他疗法
1、耳穴法
应用:所有腰痛患者
选穴:腰骶椎臀髋肾
操作:耳穴压豆或耳穴埋针疗法。
频率:每周2次。
注意:耳穴埋针时间通常为24小时,埋针期间注意避水,局部如有痒痛感及时处理。
2、皮针法
应用:寒湿腰痛、瘀血腰痛患者
选穴:阿是穴腰部经穴
操作:局部叩刺至微微出血,加拔火罐。
频率:每周2次。
四、提示
1、针灸疗效与腰痛病因有关,对腰肌劳损、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及椎间盘疾病疗效较好,韧带损伤疗效较差。
2、肾脏疾病、盆腔疾病引起的腰痛应当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结核、肿瘤等导致骨质破坏而引起的疼痛则非针灸治疗范围。
五、附:急性腰扭伤
(一)概述
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导致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表现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剧烈运动、用力不当、跌扑损伤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腰部经络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二)治疗
主穴:阿是委中后溪腰痛点
配穴:督脉:水沟
足太阳经:昆仑
操作:后溪、腰痛点强刺激手法1~3分钟,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患者俯卧,在腰骶部寻找压痛点(阿是),行毫针泻法,加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