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发展论析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选手词汇能力的培养策略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选手词汇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 近年来中文赛事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汉语词汇的使用在赛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对选手的培养上,教师要注重对选手词汇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策略,希冀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字:中文比赛汉语桥词汇培养策略“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中国国家汉办(现已改名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一系列大型国际汉语赛事,目前已经开展的比赛有“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三项比赛。
其中“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2002年开始举办第一届以来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9届。
随着一届一届赛事的举办,参赛国家和参赛人数在逐年增加,比赛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也说明了汉语及“汉语桥”比赛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以及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扩大。
近年来的比赛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变化,呈现出一种趋势,即比赛地点不局限于室内,比赛设计不断创新,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也越来越高。
词汇作为语言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石,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词汇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在中文比赛中亦是如此,从“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环节、内容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对参赛选手在词汇能力上的考察。
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有外景任务,在这一环节中要求选手与当地的居民和游客进行交流,还需得到他们的帮助才能完成比赛任务。
这一任务就需要选手在和中国人交流时得选择适当、得体的词汇,由此可见,在中文赛事中对选手在汉语词汇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
通过在线教研培训以及自身的汉教体验,本人在中文赛事中的选手词汇能力培养上深有体会,下面分析下在中文比赛中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主体的选手词汇能力培养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1.引言语言是人类使用的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汉语是我们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汉语桥”是在文化冲突和交融日益凸显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缩影,是文化发展的前景,更是我们打开中国文化发展大门的重要手段,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桥”节目,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外国人在学习?h语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教授汉语。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现状,让汉语更好的走进国际舞台,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统一协调部署对外汉语相关工作。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家汉办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知名品牌。
孔子学院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第一所孔子学院设立在韩国首尔,截至到2016年,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家孔子学院,学员的总数达到200万。
2.“汉语桥”节目浅析“汉语桥”是在孔子学院的支持下承办的比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三项具体内容。
2.1“汉语桥”节目形式“汉语桥”的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化主题的情景演讲、梦想职场以及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的演绎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展现选手的特长和个性,在充满趣味而又不失严肃的节目氛围中,选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这又使比赛的结果充满未知,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
在第十届汉语桥比赛决赛中,节目组设计了让选手轮番比赛争夺6个晋级宝座的比赛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两位选手分两轮进行比赛,按照分数的高低决定是否可以晋级。
这种比赛形式的设定使得节目更加具备紧张感和竞争性,同时提升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除此之外,节目组还设立了丰富多样的互动团体,如“大众评审团”、“家庭亲友团”、“明星帮帮团”等,这些形式大大增加了选手和场下观众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减少了比赛带来的紧张感。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一个旨在促进各国青年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中外友谊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自2002年举行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汉语教育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
在“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综合实力的考察能力成功的征战“汉语桥”中文比赛,不仅是语言水平的展示,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考察能力,包括汉语水平、文化素养、表现能力、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中文比赛的考察范围非常广泛,考查内容涉及汉字书写能力、口头表达、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等,因此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者,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实力。
二、中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参赛者的中文水平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不仅热爱中华文化,而且十分用功,这为他们在中文水平上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在比赛中,他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中文实力,从而得到诸多奖项和荣誉,而且还可以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普及中文及中国文化。
三、增强中外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汉语桥”中文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前来参赛,他们不仅汇聚着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中文学习者和汉语爱好者,更为难得的是,比赛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互动,一同交流中华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从而形成了友谊和理解,为促进中外人民的交流与互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汉语桥”中文比赛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汉语学习者的中文水平,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设立的。
比赛中的比赛内容、赛场氛围等旨在推广中华文化,激发参赛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推广中华文化。
在比赛中,参赛选手们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他们通过自己的表现,激励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行列当中。
综上,中文比赛的成比赛因素十分多样化,既有参赛者的综合实力,也有中文水平的全面提升,更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在相互交织中形成了“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带奋
生 t 义 比锯 旨 激 发 各 青 年 生 学 习 汉 语 的积 饭 性 ,增 强 世 界 对 _ I l … 。 ; - j l f 一 华义 化 的 解 f I 『 j i 『 , 比赛 已 成 为 各 大 学 学 习汉 语 、了解 中 同 的重 、 r ,
展 示 自 己的 成 果
t 【 i = 符_ l 4 年r …Ⅵ架 起 I 7 一 沟 通 心 灵 的 桥 梁 。
…I 4J
玩 陶 泥
启 动 仪 式 上 著 名 画 家 范 增 教 选 手 写 字
选 手 们 在 汉 办
屏 气 凝 神 练 习 书 法
茶 园里的 欢乐
三 宝 村 拜 师
不川于往年,今年的 “ 汉 桥 ” 比赛决 赛 走 f H 演 播 J ] ,将 赛 场 十 到厂 I 外 、3 0 选 手 奔 赴 两 安袁 家村 、大 父 蓉 同 和火 J I l } l , t i I 阿搜 索 荚 食 、表演 皮 彬戏 、销 售 I 艺品; 汀西 景德 镇 r 窑 、瑶 和 村 拜 师 学 艺 、制 作 瓷 器 J t 推 销瓷 器 ; 后 前 湖 『 轲安 化 的洞 市 老衔 和 风 岛 寻 找 I l 上 “ 茶 王 ” 、学 习制 茶 许 为黑 茶 代 言 经 过 四 场 紧 张 的 户外 挑战赛 . 大 洲 碰 : 埃 定
第十 三届 “ 汉 语 桥 " 世 界 大 学 生 中文 比赛
主 持 人 的 风 彩
评委 们认 真点评
紧 张 活 泼 的 比 赛 现 场
开 幕 式 现 场
才 艺 展 示
许 嘉 璐 先 生 和 选 手 们 在 开 幕 式 上 合 影
“ 汉 桥 ” ¨ t 界 火学 , I I 义 比赛 是 …孔 子 学 院总 部/ 闻 家 汉 办 主办 的 人 际 汝 比 赛 从 2 0 0 2 至 今 , 已举 办 了 1 3 J I l i ,来 n ¨ t 界9 0 多个同家的1 2 0 0 多 人 , 1 j 允 心邀 来 参 J ’ 复 锯 、决 赛 .各 参 J J I I 预 磷 活 动 的大 学 生 近 4 O 万人 . .“ 议 忻 ” l I 人 、 :
谈“汉语桥”比赛对文化教学的启示——以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汉
语文教学通讯
B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u n e . 2 O1 5
Vo 1 . 8 4 2 No . 6
◆对外 汉语
涵的理解。“ ‘ 天涯海角’ 是哪个省?” “ 红豆在中华传 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什么样 的情感?” “ 说说你对中 国龙的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 中, 牡丹象征什么?” 由 历届“ 汉语桥” 比赛试题内容及选手 的回答情况 , 我 们可 以找到对外汉语课 堂语言文化符号渗透 的方 向, 语言文化符号的渗透可以涵盖文学常识、 历史地 理文化 、 饮食文化 、 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 , 如: “ 红” 表
谈“ 汉语桥” 比赛对文化教学的启示
— —
以第十二届 、 第十三届 “ 汉语桥 ” 比赛 为例
王 伟 鑫
( 哈 尔滨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近年来 ,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 续高速发展和 综合 国力的不断提 升 , 全球掀起 了一场 “ 汉语热” 。由 孔子 学院总部/ 国家汉 办主 办的“ 汉语桥 ” 世界 大学生 中文比赛( 以下简称 “ 汉语桥” 比赛 ) 已成功举 办十三
届, 它已成为世界各 国大学生学习汉语 、 了解 中国的重要 平台。 选取 第十二届和 第十三届“ 汉语桥” 比赛 的复
赛和决赛( 共十四场 )为研 究内容 , 分析“ 汉语桥 ” 比赛所体 现的影响语 言文化传播的积极 因素, 探讨 “ 汉语
桥” 比赛对对外汉语文化教 学的启 示。
关键词 : “ 汉语桥” 文化教 学 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 : H 1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5) 0 6 — 0 0 6 1 — 0 3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
变量 重要性赋予不 同的权重 系数 , 最后 的评 价结果用 各变量 的权 重系数和级数相乘后 求和计算 出的结果表示。如中国广 播 电视 协 会 等 单 位 组 织 的 对 中 国 电 视 网 络 影 响 力研 究 使 用 了定性的评价 方法 。[ 2 1 定量评 价 方法 一般是基于 网络爬 虫 或搜 索 引擎采集 的 数据 , 通 过统计指标来对 网站影 响力进 行评 价分析 。定 量评 价方法还 可细 分为 : 可见度 分析法 , 链接 分析法和流 量 分析 法。杨伟杰 提出了一 个基于信息检 索技术统计新 闻的点击量 和转载次数 的网络 新闻影响力模型 , 该模 型主要反 映新 闻的 可见度。[ 3 1 P e t e r I n g we r s e n参考期刊影响 因子( J I F ) 提 出了网络影 响 因子的概念( W J F , We b I mp a c t F a c t o r o W I F用计算公式
法 和 措施 。
关键词 :汉语桥 网络传播 影响力 WI F Me x a网
站 排 名
“ 汉语桥 ”世界大学 生中文比赛 是 由孔子学 院总部和 中 国国家汉办主办、 每年一次 的大型国际 中文 比赛。自 2 0 0 2年 以来 已举办 了十二届 , 吸引 了 2 0多万名来 自 8 0多个国家的 大学生参赛 ,其 中 1 0 0 0多名预赛 中获胜选 手来华参加 了复 赛和决赛。因为“ 汉语桥” 是 旨在宣传 中国国家形象和提高汉 语 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竞赛活动 , 所 以研 究如何提高 “ 汉语桥 ” 的 海 外传 播 影 响 力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 意 义 , 这也是 国家汉办 向 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下达的任务。如何定义 网络传播影 响力、 宣传 “ 汉语桥 ” 的主 要 网 站和 其 它 相 关 网站 在 海 外 传 播 上有何差距 , 以 及 如何 提 高 “ 汉语 桥第 一部分介 绍 了国内外 已有 的关于 网络传 播影 响 力的研 究 , 在这些研 究中 , Al e x a网站排名虽然可 以粗 略地 反 映 网络传 播影 响力 , 但不够直观 精确 : 第二 部分提 出 了可 以 更精 细地度量 网络传播 影响力 的传 播 当量和传 播影 响 因子 的概 念和计 算 方法 ; 第 三部 分根据 “ 汉语 桥 ” 中文 比赛 的特 点, 选择 了多个相 关网站 为研 究对 象 , 通过 计算传播 当量 和 传播 影响 因子 分析 “ 汉语桥 ” 网站与其 它相 关 网站在 网络 传 播影 响力上 的差距 ; 第 四部 分给 出了本研究 的结论 , 并提 出 了加 强“ 汉语桥 ” 海外传 播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传播影响力相关的研 究 自从互联网成为传播资讯 的主要渠道后 , 如何度 量网络
汉语桥观后感
汉语桥观后感一、引言“汉语桥”活动作为一项国际汉语推广活动,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它不仅推动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增进了中外青少年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桥”活动的深度剖析,分享个人的观后感,以期引发对对外汉语教育及文化传播的思考。
1. 简要介绍“汉语桥”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汉语桥”活动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主办,旨在激发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一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更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2. 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观后感来源作为此次活动的观众,我被参赛选手的热情和对汉语的热爱深深打动。
我希望通过本文,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探讨“汉语桥”活动对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及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
3. 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概述“汉语桥”活动,接着从对外汉语教育和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总结观点,并对未来“汉语桥”活动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汉语桥活动概述1. 活动历程及主要环节“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活动主要环节包括:预赛、复赛、决赛以及总决赛。
预赛通常在各国设立分赛区,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复赛。
复赛和决赛阶段,选手们将通过演讲、知识问答、中华才艺展示等多个环节,展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总决赛则是整个比赛的最高潮,选手们在此环节中不仅要比拼语言能力,还要通过深度交流,展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
2. 参赛选手的特点与表现参赛选手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中既有汉语专业的学生,也有因兴趣自学汉语的非专业人士。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比赛中,选手们表现出极高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演讲中的流利表达,还是才艺展示中对传统元素的巧妙运用,都令人印象深刻。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摘要】“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一个致力于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性比赛。
本文从比赛组织与规划、选拔和培训优秀选手、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持续关注和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成功因素的论析,可以看出比赛的成功离不开严谨的组织规划、优秀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以及持续关注和支持的促进。
在展望未来发展方面,可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提高比赛水平和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改进,可以加强选手选拔和培训机制,不断优化比赛规则和流程。
“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关键词】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比赛组织与规划、选拔和培训优秀选手、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关注和支持、总结成功因素、展望未来发展、建议改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语桥”中文比赛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大型赛事。
自2002年举办以来,汉语桥比赛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汉语比赛之一。
比赛通过展示参赛选手的语言水平和中国文化素养,促进和加强了世界各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受海外汉语学习者和中国留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和汉语学习的普及化,汉语桥比赛的举办意义愈发重要。
比赛不仅仅是一场语言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通过参与比赛,选手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更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汉语桥比赛的背景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展示,更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随着比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参赛国家的逐渐增加,汉语桥比赛将继续为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因素,探讨比赛组织与规划、选拔和培训优秀选手、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持续关注和支持等方面的关键因素。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以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
方式以及节目设置等角度挖掘“汉语桥”中文比赛举
办成功的因素。 关键词:“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
0 引言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 / 国家汉办主办的大型国际赛事。自2002 年以来,已成 功举办了17 届,来自世界上110多个国家的3000 多名大 学生应邀来华参加了比赛,各国参与海外预赛活动的大 学生达80 万余人。该项目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 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青年间架起 了一座相互学习、传递友谊的桥梁。 1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概述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作为项 目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已趋近成熟与完 善。这一届比赛由孔子学院总部 / 中国国家汉办、湖南 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梦想点亮未来”,参赛者 为年龄 18 岁至 30 岁、具有外国国籍、在国外出生并成长、 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高校在校生。比赛分为预赛阶段、 复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其中预赛在国外进行,复赛和决 赛在中国进行。在华复赛、决赛的承办单位是湖南省教 育厅、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协办 单位是湖南卫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教 育电视台。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 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 经过全球初赛的层层选拔,来自五大洲108 个国家 的146名选手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们通过过桥、复赛、 决赛的激烈对抗,竞相角逐各大洲洲冠军的宝贵席位。 在长达一个月的鏖战后,亚洲洲冠军郑佳佳、非洲洲冠 军大伟、欧洲洲冠军曾子儒、美洲洲冠军安德烈、大洋洲 洲冠军胡晓5 名选手入围总决赛。最终加拿大赛区的安 德烈击败其他选手,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 赛的总冠军,并获得“汉语之星”的荣誉称号。 2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成 功因素分析 2.1 传统文化穿针引线 过桥比赛阶段,评委提问和才艺展示都蕴含着浓 浓的中国风。评审老师先后提出的问题涉及了“中国 茶”“中国诗词”“中国名楼”“中国菜系”“中国水墨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启示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启示摘要:“汉语桥”中文比赛作为一档语言类知识竞赛节目,不仅受到了大批国际友人的青睐,也吸引中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
该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语言之外的文化价值,它对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给予了文化建设者在此过程中的诸多启示。
关键词:“汉语桥”中外文化交流启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汉语推广。
“汉语桥”便是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世界性中文比赛,主要包括汉语桥一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一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一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一商务汉语大赛等等,旨在增加各国对中国乃至中华文化的了解。
一、“汉语桥”中文比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以汉语应用为基础、同时展现中国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魅力的汉语盛会,正如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所言:“‘汉语桥’已不单单是一场世界中文比赛,它已然成为一场全世界热爱汉语和中华青年们的‘嘉年华’和‘奥利匹克’,它拉近了世界各国年轻人的心灵,也拉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例,该赛每年举办的主题各异,涉及中国文化、风俗、地理情况各方面。
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环节,参赛选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汉语水平,更是展示了自己的汉语综合能力和中华文化素养,同时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所以说,“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一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的新兴势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一)“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参赛选手通过才艺展示等环节,将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包装后重新表现出来。
太极拳、中国戏曲、民歌、中国陶艺、相声等具有“中国味儿”的节目经过异文化背景的选手重新演绎,不仅使参赛者亲临其境感受中华文化氛围、了解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国人重拾经典,加深了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箴言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汉语桥”中文比赛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青年的中文比赛,旨在促进世界各国青年学习和交流汉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理解。
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汉语桥”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中文比赛,吸引了众多热爱汉语的外国人参与。
在这样一个极富竞争力的中文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需要具备许多因素的支持和追求。
首先是参赛者个人的努力与才华,其次是参赛者所在国家的中文教育水平和政策支持,还有比赛组织者的专业素养和严谨规范。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一、参赛者个人努力与才华参与“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学生大多来自各国中文教育体系中的优秀学子,他们可能是对汉语情有独钟,并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外国留学生,也有可能是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国外小学生和中学生。
这些参赛者为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中文语言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这离不开他们平时对汉语的努力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
成功的参赛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第一,语言功底扎实。
在语音、语法、词汇以及表达能力上要有一定的水准,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二,中国文化素养。
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民风民俗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掌握;个人魅力和思维活跃。
能够在表达观点和沟通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丰富的联想能力。
这些都需要参赛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这也是成功参与“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基础。
而在比赛中,他们需要通过各项技能和才艺展示来展现自己的水平和魅力,这对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参赛者所在国家的中文教育水平和政策支持“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成功举办,与各国中文教育的繁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列入了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推动中文教育的开展。
“汉语桥”以及汉语推广的国际经验
“汉语桥”以及汉语推广的国际经验摘要:“汉语热”的兴起,让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
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汉语推广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所以作者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谈谈有关的国际经验――以英国英语推广为例。
来从中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来完善汉语推广这一事业。
关键词:汉语推广;英语推广;“汉语桥”“汉语桥”全称是:电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该比赛最初始于2001年,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办的,邀请世界各个国家的学生报名参加比赛的形式的活动。
其创建的宗旨是展示汉语学习水平、激发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对中国的了解,为交流与合作搭建友谊之桥。
“汉语桥”项目的第一个活动始于2002年,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桥”的活动日渐丰富、多元,已经成为“中国汉办”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文化交流的一个知名品牌。
其具体包括,“汉语桥――中文比赛”、“汉语桥――夏令营”、“汉语桥――外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等三项主题活动。
截止目前,大学生中文比赛继中央四套后由湖南卫视给予电视呈现;中学生中文比赛已成功举办七届,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中学生受邀来到中国,分享自己学习汉语的快乐心情和丰富成果;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在华留学生。
“汉语桥”这样的涉及各方面的文化活动项目在世界上世界而言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没有出现过较全面的此类文化推广活动。
所以作者只能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谈谈有关的国际经验――以英国英语推广为例。
来从中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来完善汉语推广这一事业。
一、设置专门的语言推广机构英国的英国文化协会,成立于1934年,主要致力于向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教育机会,加强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
早在1943年,英国文化协会便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为中国青年提供留学咨询和教育机会。
目前,中国办公室是英国文化协会最大的分支机构。
著名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英伦风情是世界各国青年奔赴英国接受教育的最大吸引力。
汉语桥比赛
汉语桥比赛引言汉语桥比赛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世界性汉语比赛,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汉语桥比赛旨在促进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竞技,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汉语水平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汉语桥比赛的历史背景、比赛形式以及对参赛者和汉语推广的影响。
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和加强国际间的汉语交流,中国国家汉办于2002年首次举办了汉语桥比赛。
比赛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中文比赛之一。
如今,汉语桥比赛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之间交流的平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赛形式汉语桥比赛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比赛分为语言比赛和文化表演两个部分。
语言比赛部分主要考察参赛者的汉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选手需要通过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写汉字等项目,展示他们的汉语水平。
比赛内容涵盖了词汇、语法、句型、综合运用等各个方面。
文化表演部分则鼓励参赛者展示中国文化的特色,包括歌曲、舞蹈、乐器演奏、诗歌朗诵等。
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表演形式,通过舞台表演展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对参赛者的影响参加汉语桥比赛对于参赛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比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汉语水平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参赛者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互动,相互学习,增进友谊。
其次,参赛者可以通过比赛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
比赛的紧张氛围和与其他选手的竞争,会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提高自己的技能。
最后,汉语桥比赛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赴华学习、交流的机会。
获奖者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赴中国学习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对汉语推广的影响汉语桥比赛不仅对参赛者本身有重要意义,也对汉语推广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比赛的举办促进了世界各地汉语教学的发展。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话题分析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话题分析“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举办的一项影响力广泛的大型赛事,截止到2014年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比赛。
因此本文选择十三届比赛中的演讲话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图表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其演讲话题方面的特征,由此得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此基础上为口语教材的话题选编提供借鉴。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依据,即“汉语桥”演讲环节的重要价值,研究演讲话题的重要意义和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择研究的不足,印证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选定研究对象并对“话题”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文献综述,从“汉语桥”比赛研究和话题研究两大方面进行述评。
话题研究又包括话题分类和教材话题研究。
最后说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演讲稿中的话题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共分为7类大话题58类小话题。
对每届比赛搜集到的演讲稿内容进行分析,将演讲稿按内容的不同归入不同的话题类型,再综合十三届比赛的数据结果,分析7类大话题在所有的演讲稿中所占的比重和每类大话题所涵盖的小话题的比重,最后统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小话题的分类。
第三章对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现状进行分析。
选择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口语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话题进行分类。
然后对比“汉语桥”比赛演讲环节中学生表现出的话题偏好,找到教材在话题选编上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第四章结语,整理、分析演讲稿共726篇,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参赛者选择最多的话题为个人信息,占整体的37.19%。
其他话题选择依次为中国社会33.33%、中国文化11.71%、语言文字9.92%、中外差异5.51%、世界话题1.93%、关于本国0.28%。
2.增强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的时效性。
本文对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口语教材进行了话题选编方面的分析发现,多数话题反复使用,话题选编应把握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3.增加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的实用性。
现存教材中话题重复率较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单一。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传播现象分析的开题报告
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团课报告及动员讲话×为共青团赢得新的光荣×——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团课报告及动员讲话各位团干部、团员青年、同志们:×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年月至年月,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机延伸,是共青团加强基层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共青团加强思想、队伍建设有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把分散学习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
这次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一次覆盖全体团员的集中学习和实践活动,这样大规模的学习教育活动是全团近十年来第一次,是各级团组织抓基础、抓队伍的重大契机。
××共有共青团员万人,有基层团支部达万个,加上一部分未统计到的流动团员和“两新”组织中的团员,数量之大、涉及面之广、任务之艰巨,是显而易见的,但把这样一项工作抓好了,对团的基层建设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巩固和促进。
×今天,团市委把大家请到有光荣传统、作为××团干部摇篮的团校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就是要首先在广大团干部中增强责任意识、组织意识,深化对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认识,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下半年团的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从今天开始,××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了。
团市委在研究教育活动时也决定,团市委书记班子要给团干部、团员青年讲团课,在座的各位团干部也都要到基层去讲团课。
今天由我作第一讲,既是与大家学习交流,也是对全市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动员。
下面。
我就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三点意见。
×一、历史铸就了共青团的光荣,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列,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斗×共青团走过的年历史,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历史,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历史,是青年英才辈出的历史,是带领一代一代青年茁壮成长的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光荣啊,中国共青团!ד五四”播下的火种,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渔阳里”走来的足迹,铭记着共青团年的光辉历程。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
“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因素论析“汉语桥”是国际中文比赛的一个重要平台,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汉语桥”比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那么,“汉语桥”比赛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比赛的组织和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汉语桥”比赛每年都在中国举办,由中国教育部主办,大学和教育机构承办。
这些机构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经验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组织者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包括提供参赛材料、提供培训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确保每个参赛选手都能得到充分的准备和机会。
比赛的评选和奖励机制是“汉语桥”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
比赛分为预选赛、决赛和总决赛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评选和奖励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预选赛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决赛则注重学生的演讲和表演能力,总决赛则会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考察。
比赛还设有各种奖项,包括个人奖、团体奖、最佳演讲奖、最佳创意奖等,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才华。
“汉语桥”比赛的成功还离不开广大志愿者和媒体的支持。
志愿者们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包括协助组织者筹备比赛、翻译、接待外国参赛选手等。
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也是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媒体的力量,比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汉语桥”比赛的成功离不开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比赛的主题和目标、组织和管理、评选和奖励机制以及志愿者和媒体的支持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为比赛的成功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相信随着“汉语桥”比赛的不断发展,它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学生,推动中文的普及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现状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现状作者:王春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通过综述近几年与“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相关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三大类,即试题类、启示类和与结合传播学的研究,表明“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顺利举办是有研究价值的,并且在研究对象、比赛内容和比赛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国际推广中国不断加深的国际化进程促使我国的语言生活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语言作为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汉语国际推广得到了国家新政策的全力支持,这些政策的提出与实践使得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强。
“汉语桥”这个口号遍布世界五大洲,这就是机遇。
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的国际传播路径更加广阔,“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该比赛为汉语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有利于汉语言文字发展、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等。
一.“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介绍2002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为了激发各国青年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进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开始举办“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其中“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影响是很大的。
自2008年起落户湖南,跨越五大洲,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参赛选手。
该赛事考察参赛选手的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文化技能和综合能力,由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组成。
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现状“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作为由国家汉办发起举办的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知名品牌活动,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节目定位、试题内容和形式、比赛环节设置等。
为世界各国青年学习汉语创造了一个公平公开的平台,并能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汉语热”的背景下,关于该比赛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类。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的培训与指导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的培训与指导摘要:已举办了十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当地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和文化盛事。
但是,关于汉语桥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却很少。
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
从培训选手的朗读、答题、演讲、表演、包装、互动、自信、跟踪指导、心理引导、无私奉献等十个方面进行强化培训与指导,使“汉语桥”成为全球汉语学习者交流经验、促进友谊的桥梁。
关键词:汉语桥;辅导每年八月桂花飘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师生就都把目光聚焦到“汉语桥”比赛。
十年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70多个国家的10多万名大学生踊跃参赛。
各国学习汉语的学生都以能够代表所在国到中国参加比赛为荣。
一年一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影响和辐射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仅第十届“汉语桥”比赛就有2.5万多人参加了预赛。
2008年,又设立了“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比赛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展,影响力不断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通过电视媒体的录、直播,收视人次已经达到2亿多;海外预赛参赛国家从48个增加到65个;海外参赛人数从4万人到现在的10万余人。
“汉语桥”比赛,已经成为各国汉语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成为当地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和文化盛事,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每年都把辅导“汉语桥”选手作为重中之重。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搭起了交流经验、促进友谊的桥梁,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创造了崭新的平台。
然而,关于“汉语桥”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却很少,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孔院的做法是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择教师,一个教师辅导一个选手。
执教两年里,第一年,笔者辅导的选手获得了远东与滨海赛区第三名,2010年,辅导的选手保尔(米沙)荣获第一名,获得赴中国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发展论析通过汇总2002年至2013年十二届由国家汉办主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所有视频材料,对其在这十二年间的发展作分析和评论。
使用统计的方法,把十二届“汉语桥”中文比赛的主题、参赛国家、参赛人数等要素进行汇总并分析,总结十二年来比赛在规模、赛制以及比赛环节上的发展。
通过对比赛视频的分析,结合自身观看比赛的感受,探讨十二年来外国大学生通过“汉语桥”对中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方面的发展变化。
标签:“汉语桥” 国家汉办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华文化汉语学习一、引言“我常想,是什么把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呢?那不就是一座座桥吗!而汉语,就是把我们21个不同国家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桥。
”这是第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选手涂笛音在自拟演讲题目《心灵之桥》中的话,也是比赛中最能体现汉语作为沟通桥梁的表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在欧、美、亚洲等不少国家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据国家汉办严美华主任在“中国将举办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2年,全世界有84个国家2027所大学的2000~2500万人在学习汉语。
汉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在世人瞩目的各类经济活动中,汉语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作与沟通的语言之一。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更多的人学习汉语,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于2002年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埃及等21个国家举办第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下文简称国家汉办)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的承办单位。
比赛由中国有关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中国派往有关国家任教的中文教师与国外大学合作进行。
各国比赛中产生的优秀学生将由国家汉办邀请,到中国参加复赛和决赛。
此次活动是中国在汉语教育领域首次举办的世界范围的学生比赛,极大激发了各国青年学习汉语的热情,对进一步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此项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汉语桥”中文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
选手们首先在各自国家参加预赛阶段比赛,优胜者应邀来华参加复、决赛阶段的比赛。
优胜者还将获得相应的来华留学奖学金等奖励。
比赛之余,选手们还将参加不同主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汉语桥”十二年间比赛数据回顾“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举办十二年来,吸引了70多个国家的10多万名大学生踊跃参赛。
各国青年朋友相聚在“汉语桥”,提高了汉语水平,体验了中华文化,结下了深厚友谊。
“汉语桥”已成为各国青年展示汉语水平的重要舞台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特色品牌,成为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十二年间,“汉语桥”经历了如下变化:(一)选手数量持续增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规模扩大,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国家在十二年间从21个增加到77个,参加在华复赛和决赛的人数从49人增加至123人,在世界各地参加预选赛的选手更是不计其数。
(二)主题逐年深化2002年,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主题为“心灵之桥”,重点突出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在世界人民心灵沟通中的桥梁作用。
2003年,第二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新世纪的中国”,目的是让世界全面地了解中国在21世纪的面貌。
2004年,第三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文化灿烂的中国”,突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所孕育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灿烂文明,这些文化特色让世界为之着迷。
2005年,第四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山川秀丽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土及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2006年,第五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多民族的中国”,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如此多民族的国家之一,因此多民族之间不同的风俗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也是绚烂多彩的,该届比赛向选手们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2007年,第六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迎奥运的中国”,展示中国自申奥成功以来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的前一年,整个中国沉浸在奥运氛围里的特色。
2008年,第七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激情奥运成就希望”,以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展示汉语的魅力。
2009年,第八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快乐汉语成就希望”,重点在各国选手因汉语而形成的新的生活方向。
2010年,第九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魅力汉语精彩世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一次把世界的目光汇集在中国,在世博会中各个国家的展馆也多采用汉语作为交流工具,这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汉语在世界的传播。
2011年,第十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友谊桥梁心灵交响”。
作为第十届比赛,本届的主题和内容都反映出了对“汉语桥”十年发展的总结和回顾,反映了“汉语桥”十年的变化和发展。
2012年,第十一届“汉语桥”中文比赛主题为“我的中国梦”,将选手们对汉语和中国的“小梦”与中国发展的“大梦”相结合。
(三)比赛性质变化前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国家汉办主办,复赛和决赛地点都在北京。
所以前五届“汉语桥”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是以国家的姿态向世界推广汉语的行为,比赛在可视性、娱乐性上都有所局限。
从2007年开始,“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始由国家汉办主办,由省广电局承办。
2008年开始由湖南广电总局承办,进行商业运作,用商业化的运营手段筹划比赛,比赛在娱乐性、丰富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引起世界大学生的重视。
(四)复赛时间延长前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复赛决赛时间分别是8日、12日、4日、3日、4日、3日。
这是由复赛阶段比赛形式、环节单一造成的。
前六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比赛环节都是套用“演讲、答题、才艺表演”的套路,比赛节奏快。
后六届“汉语桥”中文比赛进入商业运营之后,引入了文化体验环节,比赛时间拉长至23日左右,让参赛选手们可以利用比赛的多个环节充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加深对中国的多方了解,同时在比赛中通过汉语建立与世界其他国家大学生的友谊。
三、“汉语桥”十二年间不断发展自2002年第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办至2013年,已经有十二届“汉语桥”比赛成功举办,今年,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地区预选赛正在世界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发展,笔者通过统计作了分析。
(一)规模的扩大第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只有来自21个国家的45名选手参加,参赛选手集中在欧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至2013年第十二届“汉语桥”中文比赛,参赛国家从21个扩展为77个,赛区扩展为96个,进入复赛的选手更是从45人增加到123人。
这不仅仅是比赛规模扩大带来的需求扩大,更是“汉语桥”中文比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增强的见证,也是世界各国学生希望通过“汉语桥”了解中国,更好地学习汉语的渴望的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年的变化之中,2004年参赛国家由2003年的28个一跃而至2004年的44个,直至2013年第十二届的77个国家。
我们认为这一规模的飞跃得益于“孔子学院”2004年开始在全球设立的铺垫。
2004年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国家汉办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并在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为参与“汉语桥”中文比赛的选手提供了更加正规、更加方便、更加优良的汉语学习环境和参赛途径,这是促进“汉语桥”中文比赛规模扩大、选手中文水平提高的推动力之一,也见证了世界范围内汉语传播事业的成功。
(二)赛制的丰富12年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的扩大上,也体现在赛制的多样化上。
自2002年第一届“汉语桥”中文比赛成功举办以来,其面向的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里中文系的在校大学生,参赛人群不能全面地覆盖各类对汉语充满热爱的外国友人。
为了打破对参赛人群的限制,同时保证各汉语水平的人群能够公平竞争,2008年,国家汉办为“汉语桥”中文比赛新增了“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
近年,更是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为各国学习汉语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汉语能力的舞台,并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激励其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增加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增进各国青少年学生的友谊。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华文化才艺、综合学习能力四个环节。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即CCTV“汉语之星”大赛,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参赛对象为非中国籍、母语为非汉语的在华留学生,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大赛已于2008年~2013年连续成功举办六届。
(三)环节的发展从首届“汉语桥”中文比赛开始,之后的几年承办单位都在沿用第一届的成功经验,比赛环节设置为自拟题目演讲、抽题即兴演讲、现场回答问题、才艺表演几大部分,虽然在小的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框架并没有改变。
1.历届比赛中出现的瓶颈问题:(1)纯语言比赛本身就具有门槛高、层次高、趣味不足等特点。
而观众需要有一定的汉语水平并且具备耐心,普及难度大,不利于推广。
(2)来华参加决赛的外国大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差异化明显:欧美选手重才艺轻演讲;亚洲选手字正腔圆,“背”功一流,但表现力和才艺较弱。
如此一来,比赛评判标准的设定非常困难。
(3)历届比赛把比赛重点都放在选手来华的复赛和决赛部分,海外部分通常“一笔带过”。
这可能会错失许多海外优秀选手。
(4)历届比赛周期短,往往两周以内就结束赛事,难以形成热点、亮点;选手选拔过程不够精细,表现空间狭小。
(5)历届比赛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模式:即演讲、答题和才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