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 厚植城市发展战略竞争优势 关于加快发展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专
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文字号】成人社发[2012]15号【发布部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日期】2012.06.15【实施日期】2012.06.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成人社发〔2012〕15号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根据《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精神,市人社局牵头编制了《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2年4月24日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二)机遇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二)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质量(三)调整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四、制度保障(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二)创新人才吸引制度(三)创新人才配置制度(四)创新人才评价制度(五)创新人才激励制度(六)创新人才资金投入机制五、重要人才计划(一)知识更新计划(工程)(二)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四)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计划(五)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六)专家服务基层计划(七)人才评价计划(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九)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十)天府新区人才集聚计划六、规划实施(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二)及时评估,加强反馈(三)夯实基础,完善规划(四)营造环境,大力宣传附录:名词解释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根据《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7.09.21•【字号】成人社发〔2017〕38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成人社发〔2017〕38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局、人才工作局,成都天府新区人力资源局、人才工作局,市级有关部门:《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9月21日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人才素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根据《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成委发〔2017〕23号)和《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成委办〔2017〕23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纳税关系在本市,属于《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成都市重点产业导则》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与都市现代农业的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申请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是指从本市行政区域外引进到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条件之一和符合《成都人才开发指引(白皮书)》中紧缺度3星的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签订3年以上工作协议、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A、B类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
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融合、协同、共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发展实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举措,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6•【字号】•【施行日期】2006.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人才事业的发展趋势,编制本规划。
一、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人才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的,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开发为动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以加大人才投入为支撑,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环境,大力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将人才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未来五年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区域性人才高地,为实现“三最”奋斗目标,整体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人才发展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8.23•【文号】国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8.2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8月23日“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引。
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创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控制在5.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劳动者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根本保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劳动力市场协同性增强,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上升,社会性流动更加顺畅,为促进就业夯实了人力资源支撑。
强化人才引进,厚植城市比较优势
强化人才引进,厚植城市比较优势作者:许诺来源:《产城》2020年第12期人才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助益不言而喻。
有了人才,企业得以壮大;有了人才,产业得以跃升;有了人才,经济得以提能;有了人才,城市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020年,成都在人才引进方面持续施为,取得明显成效。
聚力产业生态圈,培育领军人才今年7月,成都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 11个部门联合推出《成都市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提出,为持续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围绕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构建产业生态圈精准化、差异化的人才项目体系,推动创新要素资源集成共享,力争2020年到2025年,引进培育1500名左右产业生态圈领军人才。
《办法》的支持范围面向成都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企业在职人员,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每年遴选近300名产业生态圈领军人才。
其中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每年遴选30名,先进材料、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每年遴选20名,其他产业生态圈每年遴选10名;成都将在资金资助、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对入选者倾力服务,入选者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区县卡,享受落户、医疗、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
入选者还将纳入所在区(市)县高层次人才库,由区(市)县开展人才联系培养工作。
成都于今年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各功能集聚区有各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及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而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6+1”的计划也因此产生。
据10月底在成都举行的“2020中国人才指数发布会”显示,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近年成都对外省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增强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蓉贝计划,助力打造“程序员之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产业)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是助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演进的重要力量,对加快成都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9.12.05•【字号】川人社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20.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川人社发〔2019〕29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破除妨碍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弊端,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四川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的重要方面,是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7号),各地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流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
根据人社部的要求,为确保该文件落实,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培育职责,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监管规范,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统一市场运行规则,规范招人用人行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
创新和加强市场供求信息的监测、分析、发布、应用等工作机制。
对接四川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构建“5 1”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10 3”产业体系、“4 6”现代服务业体系等发展战略,完善区域、产业、项目与人才的市场化供求匹配机制,支持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续发展,建好泸州、绵阳、乐山文化旅游、南充、达州、资阳等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德阳装备制造、阿坝生态建设、泸州建筑业等专业性和攀枝花、宜宾等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2.27•【字号】川人社发[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川人社发〔2014〕7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18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管理,现就推进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以统一市场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服务标准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为重点,以整合、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目标,有效整合人社系统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二、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清理整合原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设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日常监管、诚信经营、违规处罚等管理制度,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制化。
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相关政策,切实消除人员流动障碍。
三、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根据建设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监管力量,健全监管体制,规范执法程序。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综合协调机制,做到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协调配合,提高办案水平和监管能力。
通过加强信息跟踪、市场巡查、受理投诉举报、进行专项清理整顿等等措施,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查办违法违规行为。
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专
稿
分 类 管 理 办 法 、 职 位 聘 任 制 度 .实 行 分 级 分 类 考 核 管 理 , 强
化 对 公 务 员 的 激 励 保 障 和 监 督 约 束 深 化 事 业 单 位 人 事 制 度 改 革 .全 面 推 行 聘 用 制 度 和 岗 位 管 理 制 度 .实 行 分 类 管 理 、 位 管 理 、 聘 上 岗 、 开 招 聘 和 绩 效 考 核 机 制 , 善 退 岗 竞 公 完 出 机 制 、 益 保 障 机 制 、 督 机 制 , 现 事 业 单 位 人 事 管 理 权 监 实
特 别 是 新 生 代 农 民工 更 加 注 重 自己 权 益 的 保 障 . 加 注 重 生 更
产 生 活 的 改 善 和职 业 发 展 空 间 。 另 一 方 面 . 分 企 业 对 职 工 部
缺 乏 人 文 关 怀 . 理 粗 放 。 产 生 活 环 境 差 , 注 重 职 工 职 业 管 生 不
化。
从 业 人 员 比 重 进 一 步 优 化 . 业 质 量 持 续 提 升 。 业 结 构 性 就 就 பைடு நூலகம் 盾 基 本 消 除 .全 市 达 到 并 保 持 国家 级 创 业 型 城 市 标 准 . 全 面 实 现 并 保 持 城 乡 充 分 就 业 。 全 市 二 三 产 业 年 均 新 增 就 业
维护 。
经 济 体 制 、 业 结 构 、 产 方 式 和 企 业 管 理 模 式 的 变 化 , 此 产 生 以
为 基 础 的 劳 动 关 系 也 必 然 发 生 巨 大 变 化 这 些 问 题 处 理 不 好
极 易 引 发 对 抗 性 矛 盾 。 我 们 要 加 大 劳 动 关 系 协 调 力 度 . 力 努 构 建 和 谐 稳 定 的 劳 动 关 系 . 护 劳 动 者 合 法 权 益 . 和 谐 社 维 为 会 建 设 奠 定 坚 实 基 础
成都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奋力推进
— —
的 《 业 失 业 登 记 证 》 全 市 城 乡失 业 人 员 再 就 业 66万 人 , 就 , . 动
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六是 岗位创造与拓展计划。 障重大产业 保
项 目用 工 需 求 ; 保 全 市 行 政 村 ( 农 社 区 ) 村 ( 区 ) 2 确 涉 每 社 有
关注・ 特稿
1 / 2  ̄ 第 3 9期 20 / 1
成都实施“ 五大兴市战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奋力推进
■ 王德 平
近 日 .成 都 市 人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局 印发 (0 2年 落 实 21
“ 大兴市战略 ” 进方案》从就业 、 保 、 才 、 五 推 , 社 人 人事 、 入 分 收 配, 动关 系 、 共 服 务 7个 方 面 , 力 推 进 成 都 “ 通 先 行 、 、 劳 公 奋 交 产 业 培 增 、 城 优 城 、 圈一 体 、 域 开 放 ” 立 三 全 五大 兴 市 战 略 的落 实。
集率达劐 5 9 %以上 : 被征地 农 民养老 、 医疗 、 失业保 险应保尽
保 。 是适 度 稳 步 提 高 社 会 保 险 待 遇计 划 。 究 制 定 城 乡 居 民 三 研 养 老 保 险 待 遇 正 常增 长 机 制 .建 立 健 全 失 业 保 险金 正 常 调 整 机 制 。 索 提 高 重 大 疾 病 医疗 保 障 水 平 的政 策 措 施 , 市 企 业 探 全 退 休 人 员 基 本 养 老金 稳 定 增 长 。0岁 以 上 城 乡居 民 享 受 基 础 6 养 老金 待 遇 、 乡居 民养 老 保 险 待 遇 水 平 逐 步 提 高 。 乡 医疗 城 城 保 险政 策 范 围 内 住 院 医 疗 费 用 支 付 比例 稳 步 提 高 。四 是 基 金 监 管 专 项 行 动 计 划 。 加 大 社 会 保 险 基 金 政 策 法 规 贯 彻 执 行 情 况等监督检查力度 . 对社 会 保 险 经办 机 构 的现 场 监督 、 现 场 非
成都市人事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累 .大力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培 训。 四是坚持人 才结构优先调
整 . 力 破 解 城 乡人 才 二 元 分 割 , 人 才 进 入 企 业 、 务 产 业 着 为 服
市人事工作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 实现了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与确
保社会和谐稳定“ 两手抓” “ 、双促进” 的目标 。 公务员规范津贴 补
和深入农村 、 务基层创 造条件。 服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 服务和保 障民生改善 。将
促 进 高 校 毕 业 生 创业 就 业 摆 在 就 业 工 作 的 首 要 位 置 ,全 市 共
贴工作 全面完成 . 务教育学校绩效工 资顺 利实施 . 义 事业单位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进一步深化 . 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管理工作平 稳推进 , 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日趋完善 。
劳 动 关 系 保 持 和谐 稳 定 通 过
定 和扩大就业 .有力地巩 固和发展 了全 市城乡 比较充 分就业
局 势 。通 过 全 面 实 施 就 业 优 先 战略 , 建 “ 创 业 ” “ 就 业 ” 构 大 、大 格 局 , 大 失 业 保 险 基 金 使 用 范 围 . 全 完 善 职 业 教 育 和 职 业 扩 健
9 6 。 7.%
技能培训体系等举措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 . 39万人 . 失地农 民
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 1 . 28万人 .动态
消除零就 业家庭 . 镇登记失业 率降 至 3 农 民集 中居住 区 城 %. 就业率达 9 %. 7 流动人 口就业 率达 8 % 9 城乡一体社保格局基本形成 紧紧围绕保 障全 民“ 老有所 养 、 有所 医” 病 目标 , 积极深化统筹城 乡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 . 通 过着力消除城 乡居民养老保 险制度 “ 碎片化” 全面实施城 乡居 . 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 .探索建立新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 . 全 面提高城 乡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 . 实现了全市基本 养老保险体
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会 议部署 . 回顾 总 结 2 0 1 2年 和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厅 组
建 三年 来 的 工 作 , 研究部署 2 0 1 3年 工 作 。 省 政 府 副 省 长 曲 木
史 哈 出 席 会 议 并 作 重要 讲 话 , 省委组织部副部 长、 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厅 厅 长 、省 公 务 员 局 局 长 叶壮 宣读 表 彰 全 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系 统 先 进 集 体 和 先 进 个 人 的决 定 并 作 工 作 报 告 和 总结讲话 。 曲木 史 哈 指 出 . 三年来 , 全 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系统 坚 持
全 国行 政 机 关 公 务 员 管 理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全 面 落 实 省 委 经 济
济 发 展 高 地 建 设 和 全 面 小 康 建 设 为 主线 , 认真 落实民生为本 、 人才优 先两项 根本要求 。 切实增 强大局意识 、 责任意识 、 纪 律 意识 。 不断强化班子建设 、 效能建设 、 制度建设 、 平 台建 设 四个 保障 , 突出抓好就业促进 、 社会保障 、 人才队伍建设 、 干 部 人 事 制度改 革 、 收入分 配制度 改革 、 构 建 和 谐 劳 动关 系 六 大 工 作 , 与 全 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系 统 一 道 . 圆满 完 成 了 各 项 目标 任 务。 为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 维 护 四川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大 局 作 出 了 积
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 突 出抓 好 重 点 群 体 就 业 帮 扶 . 推 动 实 现 更
八 大精神 , 以邓 小平理论 、 “ 三个 代表 ” 重要 思想 、 科学 发展观
19752976_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
市就业创业培训公共服务标准化(省级)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服务、培训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组织开展服务平台业务运用专题培训。
对300余名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三个区街道、社区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和“微就业”招工平台的运用与管理专题培训。
三是完善线上客户咨询服务功能。
实现在线答疑、发布最新政策,同时还提供直达公共招聘网的端口,方便百姓快速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
特殊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深化与监狱系统合作,持续开展刑释人员回归教育。
以提高刑释人员社会适应力为工作目标,与四川省锦江监狱合作开展调训学员回归教育系列活动。
今年先后组织363调训人员开展普惠培训、精准提升、狱外实训、政策讲座等系列就业创业活动。
此外为合作建立监狱系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体系,将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与监狱系统线上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实现狱内线上招聘,提高刑释人员就业率。
二是推动实施返乡农民工的服务保障工作。
为确保返乡农民工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大培训全程指导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及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要点,在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上取得显著成绩。
全市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完善。
一是持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为全面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全体城乡劳动者,并根据职业培训服务需求,对平台的职业测评系统、微信小程序、直播课堂及就业服务等功能进行深化开发,以数字化手段将人才测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闭环。
二是加大平台的推广力度。
采用“三进一请”的推广策略,通过进在蓉高校、进工业园区、进街道社区和按行业邀请企业座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上半年共组织各类推广活动25场,参与了“蓉归锦·乡约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在京农民工政策项目宣传推介会,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项目专题推广。
牢记嘱托_勇担使命_奋力书写“端牢能源饭碗”新答卷
322024.01勇担使命奋力书写“端牢能源饭碗”新答卷2023年,在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实施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牵引,以着力提升战略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精神感召力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发展行动,充分体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国内上游作为中国石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助力端牢能源饭碗、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担当重任,坚决回答好“如何把能源饭碗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重大政治命题,以良好状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奋力增储上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基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在视察胜利油田时提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2023年10月在视察九江石化时再次强调“粮食、能源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国内上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聚焦高质量勘探开发,千方百计多找油气、多产油气。
2023年,国内上游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深地工程”捷报频传,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推进,竞标获取新疆、黑龙江等7个新区块,油气储量产量保持箭头向上,油气产量当量连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保供任务,更好发挥了战略支撑保障作用。
我们深刻认识到,厚植资源根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必须以高质量勘探开发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新成效,才能在新征程上继续扛好旗帜、当好栋梁。
以战略眼光保矿权拓矿权。
坚持科学布局、保拓并重、统筹推进,以矿权价值最大化为引领,加强政策学习运用,强化矿权与储量联动管理,抓好矿权评价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最大程度保留存量优质矿权、获取规模优质矿权。
郭洪金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总经理国内上游作为中国石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助力端牢能源饭碗、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担当重任,坚决回答好“如何把能源饭碗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重大政治命题,以良好状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SPOTLIGHTS 2024.0133以创新引领推进勘探大突破。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成办发〔2020〕34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成办发〔2020〕3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3月30日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围绕“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以场景组织新经济工作,进一步夯实场景突破的基础,创新场景供给的方式,厚植场景培育的土壤,持续巩固成都新经济先发优势,提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制定本措施。
一、支持硬核技术攻关催生新场景支持企业独立或牵头组建“创新应用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生物技术、区块链等硬核技术和接口标准,开展市场化应用攻关,为场景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对承担“创新应用实验室”项目的牵头企业,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可予首投;对已获得A轮融资的,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和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可予跟投。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新经济委,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成都产业集团、成都交子金控集团(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新场景适度超前建设智能感知、边缘计算、通信网络等硬件设施,探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土地供应制度,为构建应用场景提供感知、传输、运算等基础支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受投资规模限制,优先纳入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给予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27128609_强化“人才赋能”助推金堂建设
26强化“人才赋能” 助推金堂建设文 /周健成都市金堂县人社局通过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激发人才活力潜力,全面提升人才资源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环境、提高人才效能,为服务金堂县“十四五”规划和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贡献人社力量。
今年以来,成都市金堂县人社局紧紧围绕成都市人社局制定的“1663工作部署”,确保人才赋能工作导向,贯彻落实一系列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措施。
人才资源情况分析专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截至2022年,全县纳入统计的专技人才总量约1.5万人,较2016年增加0.3万人,其中事业单位1.11万人(在编0.85万人,编外0.26万人),企业及其他组织0.39万人。
整体来看,全县基础性专业技术人才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少。
从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0.63万人,占42%;36—45岁0.41万人,占27.33%;46—54岁0.34万人,占22.67%;55岁以上0.12万人,占8%。
35岁以下年龄占比从2016年的36%增加到42%,人才引进数量增长较快,年龄结构得到优化。
从学历结构分析,研究生以上学历0.03万人,占2%;本科学历0.73万人,占48.67%。
本科以上占比从2016年的44%增长到50.7%,高层次人才占比明显增加。
从职称结构分析,高级职称0.2万人,高级专技人才人数占专技人才总量约13%;中级职称0.38万人,中级专技人才人数占专技人才总量约25.33%。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从2016年的9%增长到13%,专技人才职称结构得到优化。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技能人才总量为13.34万人,其中初级3.43万人,占25.71%;中级6.53万人,占48.95%;高级3.03万人,占22.71%;技师及以上0.35万人,占2.62%。
整体来看,技能人才结构存在总量不足、高级及以上技能人才存量较少、人才层次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从学历结构分析,专科学历技能人才占比从2016年的32.9%增长到2020年的42.28%,本科及以上学历技能人才占比从2016年的18.4%增长到2020年的24.81%,技能人才的学历呈现快速提高态势。
新津:着力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助推产业功能区建设
新津:着力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助推产业功能区建设杨梅;陈阳【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1页(P50)【作者】杨梅;陈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为全面助推“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建设,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都市新津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敢于“求变”,着力为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支撑。
成都市新津县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察实情、出实招,在持续提质人力资源服务上频频出击,奋勇争先,力推企业扶持方式从比硬件条件、税收优惠向比发展机会、服务质效转变。
站位大人才格局,构建精准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新津县立足“两园一区”产业发展格局,围绕“智能制造”“农业博览”“全域旅游”,常态化开展双进双送。
全年“两园一区”重点企业入企服务全覆盖不低于2轮,定期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协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入实施“宝墩英才”计划、“新津工匠”“雏凤创业”“津诚寻匠”行动,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服务全链条机制。
推出民营经济“十八条”“宝墩英才”计划等产业促进措施办法,形成“1+9”人才政策体系,促进“人产城”“产学研”无缝衔接,提高建设产业功能区能力。
截至目前,走访企业115户,收集社保、医保、工伤、就业、仲裁、劳动监察等11类371个问题,集中汇总分类,建立台账,全部逐一销账。
活动开展以来,帮助企业解决社保、医保问题2000余人次;组织312家次企业参与招聘,吸引劳动者6424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82人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566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500余份。
此外,县人社局除举办就业、社保、医保、人才等专场业务培训会外,还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人社政策宣传队”“阳光热线问答平台”,加强与企业双向互动,定期沟通交流,提高人社服务水平。
突出要素保障,创新服务思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新型人才工作站和人力资源协同信息库,力争新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性技术人才;支持高校院所与功能区共建创新平台、技术中心等功能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引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打造校企地协同创新共同体;组织企业赴北京、西安等地招贤纳才,加强与西安交大等高校合作,积极引进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高效精准的人才服务。
成都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
成都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本文“成都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跟着公务员考试网来了解一下吧。
欢迎您阅读。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济环:“本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的目标,令我们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昨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济环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坚持深化理念更新、贴近产业发展、发挥市场作用、释放改革红利,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使成都成为海内外人才高度聚焦、聚集的高地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乐土。
优势全市人才443万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张济环介绍,近些年来,成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截至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了443万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最近发布的《2017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中,成都表现也极为抢眼,成都发布职位数量排名第六,简历投递数量位居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城市竞争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他表示,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强化不唯身份、不唯资历、重业绩、重能力、重贡献的人才引进、选拔、评价、使用的导向和社会风气,逐步建立导向鲜明、科学规范、体现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人才开发认识体系和制度体系。
成都将突出“高精尖缺”,加大海外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
张济环表示,成都将抓住自贸区建设的重大契机,深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两证合一、一窗式办理”改革,畅通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中国(成都)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创新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创业项目择优资助机制,助力人才国际化。
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成都将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张济环介绍,下一步,成都将充分利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三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成都市成华区打造人才服务金字招牌
成都市成华区打造人才服务金字招牌高红;文华;张青艳【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年(卷),期】2018(0)6【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
各地就“人力资源”对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达成了共识,纷纷出台招才引智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布了历史最强人才吸引政策,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以“人力资源协同”打造出了人才服务的金字招牌。
着力转变观念政策发力打造人才聚集智慧高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以往“产城人”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人产城”的价值取向,更加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中心地位。
成华区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践行“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新人才观,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系列政策,与北京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总页数】2页(P25-26)【作者】高红;文华;张青艳【作者单位】[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人社局;;[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人社局;;[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人社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9.22【相关文献】1.成都市成华区打造人才服务金字招牌 [J], 高红;文华;张青艳2.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努力打造公交行业优质服务“金字招牌”——邯郸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杜海潮访谈录 [J], 吴同起3.简阳:“风筝行动”打造农民工服务保障金字招牌 [J], 周先勇4.做实功用真情打造窗口服务"金字招牌"——敦化市就业服务局工作侧记 [J], 刘洋5.真情服务打造“金字招牌”——大庆油田万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十五周年礼记[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厚植城市发展战略竞争优势关于加快发展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当前,成都正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度和与现代金融的黏合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厚植面向未来的战略竞争优势,有必要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
作用与意义——“三个有利于”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状况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数量又可以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基于这几个维度,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成都市自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大力实施“人才新政12条”,积极开展“蓉漂计划”,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35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占比79.43%,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获评“2019全国最佳引才城市”荣誉。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率21.07%,而深圳不到7%。
与此同时,成都市人力资源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77%,低于深圳(83%);人力资源年龄中位数为39岁,高于深圳(33岁)。
预计未来10年,成都市劳动力缺口将扩大至100万人左右。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助于成都市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灵活用工,提高人力资
源流动性、共享性,缓解企业“用工荒”,尤其是结构性、临时性“用工荒”。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样离不开高
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随着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力资
源服务业逐渐显示出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成长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强
等特点,规模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高端人才寻访、技能人
才培训、人岗精准匹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与挑战——“四个不相适应”
成都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态势与建设世界城市宏伟目标相比,还存在“四个不相适应”。
成都作为超大城市,2019年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100万,但每十万人拥
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3.23家,远低于广州(6.92家)、上海(5.33家)、
杭州(5.50家),也低于深圳(3.96家);2019年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
收入占GDP比重为1.85%,远低于上海(10.67%),也低于广州(4.23%)、杭州(3.0%)、深圳(2.35%)。
当前,成都市正处于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势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能否顺利实现,既要看人
力资源总量,也要看人力资源结构。
目前,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业态仍以人员招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传统业态为主,业
务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高
端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明显不足,综合
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成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要集聚在“一园三区”(中国成都人力资
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经开园区、青羊园区),其他区域人力资源服务
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且布局分散。
这表明,市域范围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
布不平衡,与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协同发展不够,
难以有效服务“5+5+1”的现代产业发展。
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扶持、推动行
业做大做强的紧迫性也越来越突出。
但实事求是地讲,相比上海、广州、杭州、苏州等城市,成都市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扶持力度
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策与建议——“五个强化”
为增强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力、竞争力和供给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高度重视,及早谋划,扎实推进。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加快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尽早制定并出台符合成都实际的实施意见,
重点突出“五个强化”。
两手抓。
一手抓引进,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
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手抓培育,实施成都优质人力
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培育行动,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兼并、收购、
参股、联盟等市场化方式做强实力,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评价,开展
行业领军企业认定工作,探索发放“人才开发券”等购买人力资源服务新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坚持产业园区建在哪,人力资源服务就跟到哪,推动成都市人力资源服
务“一园三区”后续建设。
同时,结合成都市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和东部新
区等重点区域,新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
服务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主导产业发展
和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紧扣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紧扣企业发展需求,推进“人才+
资本+技术+服务”的跨界融合,加快培育高端人才寻访(猎头)、人力资源
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业态和人力资源法律顾问、大数据监测分析、职业征信等新兴业态,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优质品牌创塑行动、“互联网+人力
资源服务”行动,创新服务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
做大做强成都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分期举办以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人力
资源机构高管为主的高级研修班和一般从业人员市级培训,支持人力资源服
务机构与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行业专业人才,明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高级管理
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层次人才可享受高层次人才相关的奖励、资助等优
惠政策。
进一步丰富《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成都人才蓝皮书)和《成都
市人才开发指引》(成都人才白皮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系统,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深化全市主导产业及重点行业人才供需、人才地图、人才流动分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