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酶工程:过去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制备酶制剂。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酶制剂。

4、蛋白质工程:过去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对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改造目的基因的结构入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不同结构的蛋白质。

5、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7、CG岛:在整个基因组中存在一些成簇、稳定的非甲基化CG,这类CG称为CG岛。

8 、信使RNA:从DNA分子转录的RNA分子中,有一类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称为信使RNA。

9、顺反子: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10、帽子结构:5端第1个核苷酸是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键与第2个核苷酸的5端相连,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键。

11 、核酶:在没有任何蛋白质(酶)存在的条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RNA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即某些RNA具有酶样的催化活性,这类具有催化活力的RNA被命名为核酶。

12、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爱到物理化学因素(如加热、紫外线、高压、有机溶剂、酸、碱等)的影响时,可使维持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3、蛋白质的复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除去后,某些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天然构象,表现出天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14、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核酸分子杂交名词解释

核酸分子杂交名词解释

核酸分子杂交名词解释
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是指将两个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通常是DNA 或RNA)在一定条件下使其结合成为一个杂交分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核酸的碱基序列会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体。

以下是一些与核酸分子杂交相关的名词解释:
1.探针(Probe):探针是一段已知的DNA或RNA序列,它可以与目标DNA或RNA的互补序列结合,因此被用作检测特定序列的工具。

2.靶标(Target):靶标是待检测的DNA或RNA序列。

它可以是来自任何生物样品的核酸分子,例如细胞、组织或血液样品。

3.杂交化(Hybridization):杂交化是指将探针DNA或RNA与目标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结合的过程。

通常,在一定的温度和盐浓度下,两种核酸分子会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双链结构。

4.热变性(Denaturation):热变性是指在高温和低盐浓度条件下,DNA或RNA双链分子被解开为单链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使探针和目标分子分离,从而结束杂交化反应。

5.比较杂交(Comparative Hybridization):比较杂交是指将两个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分别标记为不同的颜色,然后同时与同一标本进行杂交,从而检测它们在目标DNA或RNA样品中的相对丰度。

6.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FISH是一种使用荧光标记的DNA或RNA探针对细胞核内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的技术。

该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病毒感染等细胞水平的问题。

名词解释汇总(带答案)

名词解释汇总(带答案)

名词解释汇总1.分子杂交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cDNA文库特异地反映某种组织或细胞中,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因此cDNA文库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

3.选择标记基因选择基因(又称选择标记基因),主要是一类编码可使抗生素或除草剂失活的蛋白酶基因,这种基因在执行其选择功能时,通常存在检测慢(蛋白酶作用需要时间)、依赖外界筛选压力(如抗生素、除草剂)等缺陷。

4.ORF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从起始密码子开始,是DNA序列中具有编码蛋白质潜能,一段无终止密码子打断的碱基序列。

5.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 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

6.转染专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7.转导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8.质粒不亲和性在没有选择压力下,两种不一样的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系中稳定共存的现象9.RACERACE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上由已知的一段cDNA片段,利用锚式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从而获得已知mRNA内一段小序列与3‘或5’的cDNA序列技术。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端粒主要有两大生理功能:A.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染色体被核酸酶降解及染色体间相互融合。B.防止染色体结构基因在复制时丢失,解决了末端复制的难题。)
61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
62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若因此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则可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
55原位PCR:以组织固定处理细胞内的DNA或RNA作为靶序列,进行PCR反应的过程。
56定量PCR:基因表达涉及的转录水平的研究常需要对mRNA进行定量测定,对此采用的PCR技术就叫定量PCR。
57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
23: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24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25基因敲除: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体外合成的无效基因或突变基因取代相应正常基因,再应用转基因方法孵育出转基因动物,即为基因敲除动物。
8分子克隆概念:是指一个细胞经过无性繁殖以后所形成的子代群体。纯化繁殖DNA就称DNA克隆(分子克隆);制备DNA片段,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个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重组体),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拷贝。

分子检验检测技术名词解释

分子检验检测技术名词解释
包被:即将抗原或抗体连接到固相载体上的过程。
Western印迹:是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相支持体,并以针对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试剂作为探针检测之;其使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支持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作用是对非放射性标记蛋白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中的某些特异蛋白进行鉴别和鉴定。。
佐剂:为了促进抗体产生,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一种辅助剂,这种辅助剂称为佐剂。
转化:在基因克隆技术中,是特指经将外源DNA 分子(质粒DNA 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
Plasmid:质粒,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Nucleic Acids Hybridization: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不同来源的两条核酸单链,由于具有一定同源序列,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核酸分子杂交和核酸复性的机理是一致,它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HA:血凝素,是由3 条糖基化多肽分子以非共价形式聚合而成的三聚体,其C末端有一疏水区插入病毒囊膜的双层脂质膜中,是与病毒囊膜的结合部位。
Gene Chip: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在一张固相支持介质上同时固定成百上千个核酸片段,再将扩增的核酸样品与之杂交,反应结果用同位素法、化学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或酶标法显示,然后用精密的扫描仪或CCD摄像技术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综合成可读的总信息,是集成化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是1985年由Mullis等人创立的一种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克隆或基因组DNA序列进行的体外扩增反应。

探针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探针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探针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嘿,你知道探针吗?这玩意儿在生物化学里可有着超级重要的地位呢!就好比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生物化学领域的秘密大门。

探针啊,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专门用来探测特定分子或者生物结
构的工具。

比如说吧,就像你在一个大迷宫里找出口,而探针就是那
个能帮你准确找到出口的指引物。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大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
分子在忙碌地工作着。

那探针呢,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侦探,能精
准地找到它要找的目标分子。

比如有一种核酸探针,它就能和特定的
核酸序列结合,这不就像是一个聪明的猎人一下子就瞄准了自己的猎
物嘛!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探针的作用可太大啦!它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
和分析各种生物分子。

难道你不想知道我们身体里的那些小秘密是怎
么被发现的吗?就是靠这些厉害的探针呀!
再比如说,在疾病诊断方面,探针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可以检测
出某些与疾病相关的分子变化,哎呀,这就像是医生有了一双能看穿
疾病的眼睛一样神奇!
我觉得啊,探针就是生物化学领域的秘密武器,没有它,好多研究
和应用都没法开展呢!它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小英雄,虽然不那么起
眼,但却超级重要!你说是不是呢?总之,探针真的是太神奇、太重要啦!。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1.基因工程: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或基因组提取出来,或者人工合成的基因,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加工重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受体)的细胞内,使之能在受体细胞遗传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2.复制子:DNA复制时从一个DNA复制起点开始最终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成的片段。

DNA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称为复制子。

3.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4.一个单位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合适的温度和缓冲液中,在50ul反应体系中,1h完全降解1ug底物DNA所需要的酶量。

5.星号活性:指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测定时,当改变测定条件时,有些酶的识别位点也随之改变,可能切割一些与特异识别序列相类似序列的现象。

6.一个韦氏单位:指在37度,20分钟内催化1nmol 32P从磷酸根置换到y,B-32P-ATP所需要的酶量。

7.载体:指基因工程中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

8.质粒的不亲和性:也称不相容性,是指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不同质粒不能够在同一个宿主细胞系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

9.多克隆位点(MCS):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性和酸内切酶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10.阅读框架:指RNA或DNA中,一组连续且不重复的3核苷酸密码子11.T-DNA:能转移到植物细胞内的DNA片段质粒拷贝数:是指生长在标准的培养基下每个细菌细胞中所含有的质粒DNA分子的数目。

12.探针:是指经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等物质标记的已知或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13.DNA的变性:通过加热或变性作用可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

14.DNA复性:解除变性条件之后,变性的单链可以重新结合起来,形成双链。

15.平台效应:是指PCR循环的后期,合成的产物到达0.3~1pmol的水平,由于产物积累,使原来以指数增加的速率变成平坦曲线,扩曾产物不在循环次数而明显上升。

分子诊断学 名词解释

分子诊断学 名词解释

基因(分子)诊断: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一个单倍体生物所含有的全部DNA。

结构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转录单位:从启动子到转录终止子之间的DNA节段。

基因表达:是指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指对基因组中某一基因或一些功能相近的基因表达的开启、关闭和表达强度的直接调节。

开放阅读框(ORF):始于起始密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内含子:DNA或RNA中的非编码序列。

外显子:DNA或RNA中的编码序列。

启动子: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DNA序列。

SD序列:mRNA 5′-端在起始密码子AUG 上游3~11bP处,含A-G 短序列,容易与16S r RNA 3′-端含U-C 序列互补配对的序列称为SD 序列。

操纵子: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调控序列共同构成一个转录单位。

重叠基因:一段DNA序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ORF,可以编码两种或两种以上多肽链。

质粒: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断裂基因:基因组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间隔组成。

重复序列:多拷贝的相同或近似DNA片段。

分段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由数条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多见于RNA 病毒。

正链病毒:基因组序列与mRNA相同,称为正链DNA(+DNA)或正链RNA(+RNA)病毒。

负链病毒:基因组序列与mRNA互补,则称为负链DNA(-DNA)或负链RNA(-RNA)病毒。

重组DNA:不同来源的DNA,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重新组合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重组DNA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DNA在体外重组于能自我复制的载体DNA分子上,然后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增生,以获得大量的DNA片段或得到相应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操纵子(operon):就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她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就是真核基因表达就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她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与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就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就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与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筛选与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与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11、DNA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与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与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生物技术题_25

生物技术题_25

名词解释:(每题3分)1、背景着色2、一抗和二抗3、探针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答案:名词解释:1、是指免疫组化过程中产生的非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着色,又称非特异性着色,往往造成假阳性。

可干扰显色结果的判断,因此染色时,应尽量减小或消除背景着色。

2、第一抗体,简称一抗(Ab1):是针对待测抗原的抗体。

第二抗体,简称二抗(Ab2):是用一抗作为抗原免疫另一种动物制备的抗体3、探针是指已知碱基序列的、用标记物标记了的一段核苷酸片断,用来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某一特定DNA片段或RNA片段。

4、是应用抗原、抗体间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理,用标记物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多肽等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选择题[A型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A.标本处理B.抗体的处理与保存C.免疫染色D.设立对照试验E.结果判断2.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A.抗原B.抗体C.标记物D.固定剂E.洗涤液3.酶免疫组化技术中,关于标本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B.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C.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5%H2O2和90%甲醇处理20~30min。

D.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E.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4.PAP法是Sterberger等于哪一年建立的A.1950B.1960C.1970D.1980E.19905.P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辣根过氧化物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胃蛋白酶E.胶原酶6.PAP的特点是几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复合物,结构非常稳定A.1B.2C.3D.4E.67.双桥PAP法建立于哪一年A.1955B.1965C.1970D.1975E.19858.PAP法中的“桥”是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9.ABC技术由美籍华人Hsu于哪一年建立,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技术A.1961B.1975C.1981D.1985E.199010.ABC法中的“桥”是指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链霉素亲和素11.LSAB法的操作时间仅为ABC法的多少,具有实用价值。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Or 通过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或人类自身,并且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

Or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或基因组提取出来,或者人工合成基因,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加工重组,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受体)的细胞内,使之能在受体细胞遗传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2.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

3.下游技术: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4.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供体、受体、载体。

5.载体:指基因工程中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它的本质是DNA复制子。

6.质粒载体: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主要是以细菌质粒的各种元件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它必须包含有3种共同的组成部分:复制必需区、选择标记基因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克隆位点)。

7.表达质粒载体:指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质的质粒载体。

8.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

质粒常见于原核细菌和真菌中;绝大多数的质粒是DNA型的。

绝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A。

质粒DNA的分子量范围:1 - 200 kb。

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并切割双链DNA特意位点的酶。

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帮助细菌限制外来DNA的入侵细菌的限制与修饰作用。

10. Star activity现象: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1. C值及C值反常反应:所谓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真核细胞基因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C值反常现象。

2.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分为两股单链,各自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DNA,一股从亲本完全接受过来,另一股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的DNA碱基序列一致。

3. 复制叉:复制中的DNA分子,末复制的部分是秦代双螺旋,而复制好的部分是分开的,由两个子代双螺旋组成,复制正在进行的部分呈丫状叫做复制叉。

4.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后滞链的合成先按5’-3’合成若干不连续的小片段,然后再连接成完整的链。

这些小片段最早由冈崎发现。

5. 单链DNA结合蛋白:结合单链DNA的蛋白,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完整。

6. 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7. 引发体:复制的起始含有解螺旋酶.DNA 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8. DNA损伤: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体称为DNA损伤。

9. AP位点: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B 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的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0.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11. 端粒酶:在真核生物复制终止后,催化染色体端粒延伸的酶。

由端粒酶RNA端粒酶协同蛋白,端粒酶逆转录酶等几部分组成。

12. 基因突变: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来看,突变就是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13. 错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另外一种氨基酸密码子的突变。

14. 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操纵子(oper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真核基因表达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和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器和分子级别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分子生物学中,探针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标记和测量分子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探针通常由一个光源、一个接收器和一个转换器组成。

光源用于发出光线,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的光线,转换器用于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

在分子生物学中,探针通常用于标记特定的分子,例如荧光分子、放射性同位素或抗体。

探针的种类繁多,用于不同的标记分子和测量方法。

例如,荧光探针用于标记DNA、蛋白质和RNA,放射性同位素探针用于标记核糖体、蛋白质激酶和离子通道,抗体探针用于标记抗原和抗体。

探针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和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

通过使用探针,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器和分子级别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机制。

分子生物学中的探针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探针的应用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器和分子级别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机制。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1.工具酶: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依赖一些酶作为工具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所以把这些酶称之为“工具酶”。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3.平头末端:两条链断开的位置在识别序列的对称中心产生平末端4.粘性末端:两条链上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产生粘性末端5.同裂酶:来源不同,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6.同序同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置都相同7.同序异切酶: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不同8.同尾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9.II型限制性内切酶由于反应条件的改变,其限制酶的特异性发生松动,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改变,这一特性称为星号活性。

10.DNA连接酶:可使一段DNA的3` 羟基末端和5`磷酸末端形成3`,5`- 磷酸二酯键,把两个DNA 片段连在一起,封闭DNA双链上切口的酶。

11. DNA聚合酶:在引物和模板存在下,把脱氧核糖单核苷酸连续的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

12.∆G 值: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该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G值越大,则双链越稳定。

13.平台期:PCR反应过程中,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 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

14.绝对定量:测定目的基因在样本中的拷贝数(必须使用已知拷贝数的绝对标准品,必须做标准曲线)15.相对定量:测定目的基因在样本中的含量的相对比例,不需要知道其拷贝数16.Ct值: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17.分子杂交: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适宜的温度和离子浓度等条件下,通过碱基互补退火形成稳定的双链分子的过程。

18. 探针: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涉及许多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和术语,包括探针( Primer)、探针分子( Primer-DNA)、引物( Primer ),以及DNA聚合酶(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探针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用于PCR扩增的DNA片段,由两个部分组成:引物和探针分子。

引物是一段特定的DNA序列,与目标DNA序列互补,并在PCR反应中被结合到目标DNA上。

探针分子则是一段与引物互补的DNA序列,能够在PCR反应中被DNA聚合酶结合并扩增。

在PCR反应中,DNA聚合酶会结合到引物分子上,然后沿着模板链进行扩增,生成更多的目标DNA序列。

这种扩增过程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组序列、以及研究DNA分子的功能和结构等。

除了PCR反应外,探针还有其他广泛的应用。

例如,探针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合成,通过将特定的探针分子与目标分子进行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单克隆抗体。

探针还可以用于DNA指纹分析,通过将探针分子与目标DNA序列进行结合,可以分析目标DNA的结构和完整性。

探针是分子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使用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针名词解释
探针是一种用于收集信息或获取数据的工具或设备。

在不同的领域中,探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探针通常是指一种用于测量、观测或采样的工具。

例如,在地球科学中,地震探针被用于测量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从而帮助科学家了解地壳的结构和地震活动。

在天文学中,太空探针被用于对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进行观测和探索。

而在生物学中,探针通常是一种可以识别和定位分子的工具,例如DNA探针用于检测DNA序列的特定区域。

在网络技术中,探针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测试网络性能的工具。

网络探针可以检测网络链路的延迟、丢包率和带宽等性能指标,并帮助网络管理员诊断和解决网络故障。

同时,网络探针还可以用于网络安全监测,例如检测和分析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攻击和异常行为。

在军事和情报领域中,探针通常是指一种用于侦查和收集情报的装置。

例如,无人侦察机和间谍卫星可以被视为一种探针,它们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和摄像设备,对目标进行远程监视和情报收集。

同时,军事探针还可以用于扫雷和水下勘探等任务。

总的来说,探针是一种用于获取信息和数据的多功能工具或设备,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网络技术、军事侦察和其他领域。

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个领域中帮助人们探索和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