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贵州迪辰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目录 (3)第一章建设背景6第二章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9)2.1、什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9)2.2、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9)2.3、北斗卫星工作原理图 (10)2.3、北斗GPS卫星导航技术指标 (10)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12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133.1系统架构 (13)3.2 技术架构 (14)3.3 平台运行环境配置 (15)3.4 服务端程序平台 (15)3.5 GPS数据接入公安内网 (16)3.6 北斗GPS监控客户端功能设计 (16)3.7系统安全 (21)第四章项目实施234.1实施进度 (23)4.2实施和验收方法 (23)4.2.1项目的实施 (23)4.2.2项目的验收 (24)4.3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 (24)4.3.1项目责任制 (24)4.3.2项目质量控制 (25)第五章运行维护体系255.1系统的维护 (25)第六章经费预算266.1 硬件配置及费用预算 (26)6.2 软件系统费用预算 (27)第一章建设背景1. 概述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去,用于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

因此,从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应用受到限制。

北斗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

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

通过车载电台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便可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在大屏幕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目前,用于公安、交通系统的主要是车辆GPS定位与无线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指挥管理系统。

部队军用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部队军用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部队军用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解决方案一、系统总体设计部队军用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一套集车辆定位、梯队管理、信息收发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辆指挥管理控制系统,适用于车辆较多、缺乏远程实时指挥调度的部队。

(一)系统结构部队军用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由服务器软件平台、指挥员监控客户端和车载终端三部分组成。

服务器软件平台主要由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心数据库、GPRS收发服务器等软件组成,主要完成对车辆北斗卫星车载终端定位信息和报警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转发,对客户端软件的指令响应与处理,以及实现平台数据的管理,包括用户管理、编组管理、车辆基本信息管理和日志统计等功能。

指挥员监控客户端主要由笔记本电脑和监控客户端软件构成,完成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各类历史数据查询以及设置、接收和处理车辆报警等功能。

车载终端部分主要是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及信息接收屏等附属设备。

主要完成接收卫星信号、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故障数据的采集与转发,响应远程客户端的各种指令以实现对车辆的管理和控制。

车载终端可加装信息收发屏幕,实现指挥车之间的简单作战计划和指令的发送。

(二)系统工作原理车载终端通过主机内的定位芯片接收星群的信号,通过计算之后得到位置、时间、速度等信息。

信息加密后,通过主机内置的手机SIM卡模块,利用GSM移动网络把信息传输到移动通信公司的网络中心机房,再经过移动公司网络中心的网络出口,把信息经过固定IP传输到服务器。

指挥员监控客户端使用无线上网卡接入互联网访问服务器,经过授权和验证后,可以获取到车辆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等数据,并显示到笔记本电脑。

二、系统功能(一)车辆定位1.车辆定位所有单车可实时定位,指挥员监控客户端和车载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查询车辆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高斯坐标、最近地标地址)、车辆的速度、方向、发动机的状态、车牌、所属梯队、车辆编号、驾驶员、带车干部、用车单位、用途等。

2.车辆追踪可以任意选择一辆或多辆装备进行实时跟踪,并记录追踪车辆的行驶轨迹。

北斗智慧系统设计方案

北斗智慧系统设计方案

北斗智慧系统设计方案北斗智慧系统是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和技术开发而成的一套智能化系统。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环境保护、物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对北斗智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系统架构北斗智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终端用户组成。

前端设备包括北斗卫星接收器和传感器,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互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链路,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二、功能模块1. 位置定位与导航模块: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用户位置进行定位和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并通过系统提供的导航功能,实现精准的导航。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前端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数据,并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链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存储。

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4. 服务与应用模块:根据用户需求,系统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例如,交通领域可以提供交通状况查询、路线规划,农业领域可以提供气象预测、灾害预警等。

5. 用户管理与安全模块: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

系统采用多层次安全策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换。

通过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清洗过程用于去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北斗系统的智慧设计方案

北斗系统的智慧设计方案

北斗系统的智慧设计方案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度安全可靠、全天候全球定位、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等特点。

智慧设计方案是指将北斗系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导航和时钟服务,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一、交通领域智慧设计方案1. 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利用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通过导航服务,提供最佳路线规划,优化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时间;通过时间同步服务,确保交通信号灯的同步运行,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效果。

2. 智慧路灯管理系统:利用北斗系统的时钟服务和定位服务,对路灯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根据交通流量、天气状况等信息,智能调整路灯亮度,节约能源;通过定位服务,快速定位路灯故障,并进行维修和保养。

3. 智慧公交系统: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实时监控公交车辆位置,提供实时车辆到站时间和路线信息;利用导航服务,为乘客提供最佳公交线路规划,提高乘坐体验;通过时间同步服务,确保公交车辆准时运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二、农业领域智慧设计方案1. 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实时监控农田内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和土壤湿度等信息,智能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通过导航服务,提供精确的农业机械运行轨迹,减少重复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产品溯源系统: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实时追踪农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确保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通过导航服务,为农民提供最佳的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利用时间同步服务,提供农产品的有效期和保质期,帮助农民合理安排销售。

三、城市公共服务智慧设计方案1. 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实时监控停车场的停车位使用情况;利用导航服务,为车主提供最近的停车位信息,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通过时间同步服务,为车主提供准确的停车时长和计费信息,提高停车场运营效益。

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北斗定位系统设计1.1.系统设计原理北斗车辆管理调度系统依托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PRS)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实现对车辆位置(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的监控,以及通过车载终端与车辆原有或加装设备(如传感器等)相连接和数据采集,经过后台软件系统的分析处理,衍生出报警、远程控制、数据统计、视频采集、广告发布、语音呼叫、文字调度等功能,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全面监控、调度和管理。

1.2.系统构成整个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A车载终端、B通信网络、C数据交换中心、D监控中心。

(1)车载终端车载移动单元设备可以为指挥监控中心实时提供每一个移动目标的最新定位数据、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等,并自动记录这些信息以便事后查询分析,是用户终端。

车载移动单元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车载移动单元是由主控制器CPU、北斗接收机、GSM无线通信模块、功能控制单元等组成。

车载移动单元通过北斗接收天线接收北斗卫星发射的定位信号,经过CPU主控器处理,计算出车辆的日期、时间、经纬度、速度和行驶方向等定位数据。

(2)GSM/CDMA通信网络GSM/CDMA通信网络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的交换与传输。

主要包括GSM/CDMA通信网络、GIS终端、电子显示屏、监控终端、主控计算机。

指挥监控中心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电子地图,实时地显示出当前监控、指挥的车辆的地理位置。

(3)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双向交换和存储。

一方面,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存储并按要求下发到各个客户端,实现车辆状态信息(经度、纬度、速度、北斗时间、里程、ACC状态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另一方面,接收各个客户端提交的指令并通过无线网络转发到指定的车载终端,实现监控中心远程设置、更改、查询车载终端参数(IP、ID、上报周期、状态等)。

(4)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数据交换中心的车辆北斗定位数据信息,并对车辆的报警和调度信息进行处理,通过GIS地图匹配就能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车辆当前精确位置,从而方便的实现对车辆的调度、监控、指挥等功能;同时也可通过GSM无线通信网络向指定的车载台发送各种控制指令,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和信息查询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方案
系统的国家,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特色:短报文及位置报告,该项特
色在之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了延续。
北斗二号
2007年4月1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卫星,这颗 卫星采用与GPS相似的体制,即“无源定位”服务,也叫 RNSS(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 导航服务,理论上,采用该种体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用户 数量是无限制的。




竞相发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
俄罗斯GLONASS
中国北斗
欧盟伽利略
1、系统状态:四大系统卫星在轨数量变化情况
在轨运行卫星数量
35
30 GPS GLONASS
25
北斗 20 GALILEO
15
2020年 36颗 30颗 35颗 30颗
GPS GLONASS
10
5
0 1975
1980
1. 基本原则
开放性 自主性 兼容性 渐进性
2.系统基本描述
系统组成 定位原理 坐标系统 服务和性能
系统组成
空间段
5颗地球同步轨道( GBiblioteka O )卫星和30颗Non-GEO卫星
星座
GEO 卫星
MEO 卫星
10
系统组成
地面段
地面段由主控站、上行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11
系统组成
至2012年底北斗亚太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已为正式系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 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 (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导语: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精度定位需求,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一、设计原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的设计原理。

1. 信号接收与处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首先需要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

一般情况下,系统会选择多颗卫星进行信号接收,以提高定位精度。

接收到的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频率同步、码相对齐等操作,以便后续的数据计算与校正。

2. 数据计算与校正接收到的导航信号中包含了多种参数,如卫星位置、钟差等。

系统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正,以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数据计算与校正主要涉及导航星历解算、钟差修正等算法,采用高精度的数学模型来提高定位精度。

3. 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根据接收到的导航信号和经过计算与校正的参数,系统可以通过定位算法来估计用户的位置。

定位算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最小二乘法(LS)、卡尔曼滤波(KF)等。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系统还可以采用精度优化的方法,如差分定位、多智能体定位等技术。

二、实现方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算法以及系统架构等。

下面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

1. 硬件设备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

天线用于接收导航信号,接收机负责信号的放大和处理,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硬件设备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

2. 软件算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软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关键。

根据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系统功能。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
2.产品设计:
-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与性能;
-强化用户体验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
3.政策法规: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北斗应用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执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4.市场推广:
-制定针对性市场推广策略,提高北斗系统市场份额;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扩大国际市场。
2.产品创新与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研发多样化北斗终端产品;
-优化用户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特殊行业和用户需求。
3.政策法规与市场规范
-制定北斗系统应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4.市场推广与宣传
-开展北斗系统应用宣传活动,提高用户认知度;
(2)建立北斗系统应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3)加强对北斗系统应用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四、实施步骤
1.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北斗系统性能;
2.产品设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3.政策法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
北斗解决方案
第1篇
北斗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在各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提高北斗系统服务性能,确保北斗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合法合规使用,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北斗解决方案。
二、目标定位
1.提高北斗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5.服务保障: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导航、位置追踪、物联网等。

其中,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范围及重要性日益凸显。

S3C2410作为一种常用的微处理器,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基础,主要包含S3C2410微处理器、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

S3C2410微处理器负责数据处理和运算,北斗卫星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卫星信号,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和交互。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核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则负责实现具体的功能。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可靠性等因素。

三、实现过程1. 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和调试。

首先,将S3C2410微处理器与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进行连接,然后进行硬件调试,确保各个模块的正常工作。

2. 软件实现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要编写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包括初始化设备、读写设备等。

应用程序则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编写,实现定位、导航、数据传输等功能。

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

四、测试与优化在完成软硬件实现后,需要进行测试与优化。

首先,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个功能正常运行。

其次,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定位精度、响应时间等。

最后,进行优化,包括代码优化、参数调整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结论本文介绍了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北斗系统智慧管理设计方案,1200字

北斗系统智慧管理设计方案,1200字

北斗系统智慧管理设计方案北斗系统智慧管理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一种综合应用方案,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全方位监控和智能管理。

以下是一份北斗系统智慧管理设计方案。

一、方案目标和背景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资源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采用北斗系统智慧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内容和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实时定位和数据采集。

包括车辆、设备、人员等。

通过北斗终端设备和数据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

2. 数据分析和处理:在管理中心设置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包括资源位置分析、使用情况统计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等。

3. 智能调度和管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资源调度和管理方案。

通过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和高效利用。

包括车辆的路径规划、设备的维护计划等。

4. 实时监控和追踪: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

通过管理中心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了解资源的实时位置和状态,及时调度资源,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5. 远程控制和指挥:通过北斗终端设备和管理中心的指挥系统,实现对资源的远程控制和指挥。

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的启动和停止,设备的开关和调整等。

提高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6. 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管理中心和各级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

可以实时共享资源位置信息、使用情况等,方便协调工作和资源调配。

三、方案优势和价值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时定位和数据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和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实时监控和追踪,实现对资源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3. 加强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实时监控和追踪,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设计

北斗/BDS精确授时定位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子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8552014015 杨** 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提取北斗卫星系统发送出的经纬度/时间/日期/海拔/时速/航速信息。

方法:采用廉价并且满足要求的MCS-51单片机,通过电路转化成TTL电平供单片机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将接收的信息,利用MAX232转化成串行数据、通过串口连接到PC机,在PC机上通过Unicore Control & Display软件查看并显示出的信息。

结果:实现了以上信息的提取并显示并在PC机上显示数据,完成北斗定位模块的应用与研究。

结论:在室内和室外定位的时间长短不一,越空旷的地带,提取定位信息速度越快,并且精度越高。

【关键词】GPS、BDS/北斗、定位、授时、海拔1.前言1.1选题背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采用卫星对某地球表面物进行准确定位的技术。

到目前为止有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为技术成熟定位精度高,目前主导着定位系统行业);第二是俄罗斯的CLONSS(格洛纳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能力极强);第三是欧洲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最高比CPS高10倍),第四就是由我国的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自主研发并且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优点);统称为全球四大定位系统。

这些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的时间和空间,不受天气的影响同步观测到4颗卫星以及4颗以上,这样就可以在定位、导航、授时等方面得到很大的便捷。

现今广泛应用于航海作业、航空业、车辆定位、以及国家军事安全的引导等,为个人出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路线,同时被广泛的应用还有手机追踪等。

1.2选题目的正是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不受任何天气影响、高精度和无需人工测量等的特点。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设计,是当前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S3C2410处理器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配合北斗卫星定位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实现北斗卫星定位、数据传输、电源管理等功能。

S3C2410是一款基于ARM920T内核的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三、硬件设计1. 处理器选择:选用S3C2410处理器,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能够满足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需求。

2. 北斗卫星定位模块: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定位模块,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通信模块:包括GPS通信模块和无线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4. 电源模块:采用高效能电源管理芯片,确保终端的长时间稳定工作。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资源支持和良好的扩展性。

2. 定位算法: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算法,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定位。

3. 数据处理:对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4. 通信协议:制定合适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五、实现过程1. 硬件组装:将各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硬件系统。

2. 软件编写:编写操作系统、定位算法、数据处理等软件程序。

3. 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4. 优化与改进: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六、测试与结果分析1. 测试环境:在室内外不同环境下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定位功能,数据传输可靠,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定位监控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通过结合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实现了对目标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和监控。

本文将首先介绍该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背景与意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广覆盖等特点。

而嵌入式技术则是一种将计算机软硬件与特定应用相结合的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

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和监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系统在物流、安防、车辆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三、系统设计思路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定位监控系统的基础。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硬件平台,包括主控芯片、北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等。

主控芯片负责处理数据和执行指令,北斗定位模块负责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出目标的位置信息,通信模块则负责将位置信息传输到上位机或云端服务器。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定位监控系统的关键。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驱动程序负责驱动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则负责实现定位、监控、数据传输等功能。

此外,为了实现实时定位和监控,本系统还采用了数据融合、滤波等技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四、系统实现过程1. 硬件组装与调试根据硬件设计图,将主控芯片、北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等组装在一起,并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需要检查各模块的连接是否正确,以及各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2. 软件编程与开发根据软件设计需求,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驱动程序需要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以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应用程序则需要实现定位、监控、数据传输等功能。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一、引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全天候全天时服务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北斗解决方案的背景、目标、技术架构、应用领域以及具体案例等内容。

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导航定位需求的增加,传统的GPS系统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存在信号覆盖不足、精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满足国内外用户对导航定位的更高要求,我国启动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研发工作,并于2000年正式开始建设。

三、目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全球覆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为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位置和速度信息。

同时,北斗系统还致力于推动卫星导航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技术架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

1. 空间段:包括一系列运行在中地球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北斗卫星,通过卫星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实现导航定位功能。

2. 地面段:由控制中心、测控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负责卫星的监测、控制、数据处理和用户服务等任务。

3. 用户终端:包括各类接收机、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用于接收和处理北斗系统的导航信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五、应用领域北斗解决方案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可以提供车辆定位、导航、路径规划等服务,匡助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2. 海洋渔业:北斗系统可以实现船舶定位、渔场划定、渔船监控等功能,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精准农业:北斗系统可以提供农田测绘、作物生长监测、精细施肥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4. 公共安全:北斗系统可以用于应急救援、灾害监测、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升公共安全能力。

5. 物流管理:北斗系统可以实现货物追踪、配送路线优化、仓储管理等功能,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北斗解决方案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一个具体案例:某物流公司利用北斗系统提供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实现了货物追踪和配送路线优化。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方案汇总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方案汇总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方案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着力向民用化推广应用。

按照国家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的战略部署,北斗应用技术支持中心和佛山市南海区科技信息局组织佛山市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广州广嘉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海分公司、北京博科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等致力于卫星应用开发的企业,以南海作为试验区,研究和推广北斗卫星系统民用化应用,验证和完善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结构。

为此,特制定如下试点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简介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5日发射了3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又称为“北斗1代”卫星定位系统)。

该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NSS广域差分功能。

2007年02月03日凌晨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并已在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基础上,开始着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又称为“北斗2代”)。

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12颗卫星上天,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2010年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并逐步发展为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自主研制建立卫星定位系统的国家。

(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现状2008年,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表现最为抢眼。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北斗一号”全力保障了救灾部队行动;奥运会期间,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共同承担相关保障任务;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首次参加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任务,成为“神七”返回舱着陆场系统空中指挥平台的一大亮点。

目前,“北斗一号”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水电、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气象测报、国土测绘、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

全国北斗gps方案

全国北斗gps方案

全国北斗GPS方案1.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系列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导航卫星、地面控制和用户终端设备。

全国北斗GPS方案旨在提供全国范围内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时钟同步服务。

本文档将介绍全国北斗GPS方案的架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架构全国北斗GPS方案的架构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如下:2.1 导航卫星全国北斗GPS方案采用一系列导航卫星来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

导航卫星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轨道,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近地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

这些卫星通过广域覆盖和多星联合方式,确保用户在全国范围内都能获得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2.2 地面控制地面控制系统是全国北斗GPS方案的关键部分,负责监控和管理导航卫星的运行状态,提供精确的星历和时钟信息,以及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地面控制系统通过卫星地面测量站、卫星轨道测量系统和控制与管理系统组成。

2.3 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全国北斗GPS方案的使用者,包括车载终端、手持终端、船舶终端等。

这些终端设备内置北斗芯片,可以接收和解码导航卫星发送的信号,从而实现定位、导航等功能。

用户终端设备还可以与地面控制系统进行通信,以获取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3. 技术特点全国北斗GPS方案具有以下技术特点:3.1 高精度定位全国北斗GPS方案采用差分定位技术,通过多基站观测同一卫星的信号,消除大气延迟和钟差误差等因素,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该方案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几米甚至更高的水平,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3.2 高可靠性全国北斗GPS方案采用多星联合和广域覆盖的方式,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收到至少4颗导航卫星的信号。

即使有个别卫星发生故障,系统仍然能够提供高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同时,地面控制系统通过监控导航卫星的状态,及时调整和修复故障卫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开放接口全国北斗GPS方案提供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基于该方案开发各种应用。

北斗导航方案

北斗导航方案

北斗导航方案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旨在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成为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突破。

本文将对北斗导航方案进行全面介绍,包括系统架构、技术特点、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北斗导航系统架构北斗导航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组成。

1. 空间段空间段由一组运行在离地球地面上轨道的卫星组成,主要负责发送导航信号和广播系统状态信息。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部署了一系列的卫星,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以提供全球覆盖的服务。

2. 地面段地面段由一系列的控制站和监测站组成,主要负责卫星的控制和维护。

同时,地面段还负责与用户段的通信,并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适当的卫星。

3. 用户段用户段包括一系列的终端设备,如北斗导航芯片、导航仪等,以及与之配对的应用软件。

用户通过这些设备和软件,可以接收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进行定位导航等操作。

二、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1. 高精度定位北斗导航系统采用多星定位技术,通过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在城市峡谷等信号衰减环境下,北斗导航系统还采用了多路径抗干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2. 全天候使用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发送携带有导航、授时等信息的信号,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白天还是黑夜,用户都可以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准确获取位置信息。

3. 快速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具备快速启动的能力,用户只需在开启设备后,通过搜索卫星信号,就可以在数十秒内获取定位信息。

这种快速启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应急场景和紧急情况下的导航需求。

4. 多功能应用北斗导航系统不仅提供基础的定位导航功能,还可以支持多种增值服务。

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用于农业、渔业等农村产业的精准作业,还可以用于车辆管理、航空航天等领域。

北斗定位终端开发技术方案

北斗定位终端开发技术方案

组合高精定位模块差分惯导蓝牙通信电源管理高精度天线1234蓝牙通信3G/4G 通信SDK差分数据播发平台终端手机平台位置APP差分数据高精位置终端系统组成组合高精定位模块北斗+GPS+GLONASS三系统卫星定位采用北斗+ GPS+ GLONASS三系统卫星智能融合定位方案,参与定位解算的卫星数量更多,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亚米级差分定位精度自动获取北斗地基增强网的差分数据,实现大部分场景下的亚米级定位;在树荫遮挡和城市楼宇间依然可以获取可靠的高精度定位结果。

组合导航算法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相融合,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定位由GNSS决定,在惯性导航的辅助下给出可靠的定位定姿结果;在卫星信号弱的情况下,则由惯性导航主导,持续提供可用的定位结果。

集成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向计及里程计(可选)等器件,与卫星导航配合可提供连续可靠的三维定位、定姿结果。

惯性导航算法、三维定姿模块介绍产品规格尺寸40mm x 40mm x 6.5mm供电电压 3.0V~3.3V天线输入接口MMCX差分输入接口UART差分输入格式RTCM2.3, RTCM3.0, RTCM3.2GNSS定位输出格式NMEA0183惯导定位输出格式NMEA0183(含扩展语句)输出频率1Hz/5Hz功耗600mW(典型值)工作温度-40℃ ~ 85℃存储温度-40℃ ~ 85℃GNSS性能惯导性能(有里程计时)惯导性能(无里程计时)管脚定义管脚位置说明(底视图)参考电路设计参考电路设计参考电路设计高精度天线内置天线性能指标频率范围BDS B1; GPS L1; GLONASS G1输入阻抗50欧姆极化方式右旋圆极化天线轴比≤3dB 水平面覆盖角度360°相位中心误差<3mm天线单元增益≥4.5dBi外置天线规格外形尺寸Φ68.5*27mm频率范围BDS B1; GPS L1; GLONASS G1工作电流≤30mALNA增益35dB ±2dBLNA噪声系数≤2dB输出驻波≤2;接头类型MCX母头SDKSDK工作原理SDK自动获取千寻卫星校准服务的登录信息、实现Ntrip服务的连接、完成与北斗终端的数据交互与基本控制,这些功能都封装于SDK中,开发者可以通过SDK进行实时高精度位置的获取,实现高精度定位应用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定位系统设计1.1.系统设计原理北斗车辆管理调度系统依托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PRS)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实现对车辆位置(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的监控,以及通过车载终端与车辆原有或加装设备(如传感器等)相连接和数据采集,经过后台软件系统的分析处理,衍生出报警、远程控制、数据统计、视频采集、广告发布、语音呼叫、文字调度等功能,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全面监控、调度和管理。

1.2.系统构成整个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A车载终端、B通信网络、C数据交换中心、D监控中心。

(1)车载终端车载移动单元设备可以为指挥监控中心实时提供每一个移动目标的最新定位数据、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等,并自动记录这些信息以便事后查询分析,是用户终端。

车载移动单元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车载移动单元是由主控制器CPU、北斗接收机、GSM无线通信模块、功能控制单元等组成。

车载移动单元通过北斗接收天线接收北斗卫星发射的定位信号,经过CPU主控器处理,计算出车辆的日期、时间、经纬度、速度和行驶方向等定位数据。

(2)GSM/CDMA通信网络GSM/CDMA通信网络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的交换与传输。

主要包括GSM/CDMA通信网络、GIS终端、电子显示屏、监控终端、主控计算机。

指挥监控中心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电子地图,实时地显示出当前监控、指挥的车辆的地理位置。

(3)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双向交换和存储。

一方面,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存储并按要求下发到各个客户端,实现车辆状态信息(经度、纬度、速度、北斗时间、里程、ACC状态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另一方面,接收各个客户端提交的指令并通过无线网络转发到指定的车载终端,实现监控中心远程设置、更改、查询车载终端参数(IP、ID、上报周期、状态等)。

(4)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数据交换中心的车辆北斗定位数据信息,并对车辆的报警和调度信息进行处理,通过GIS地图匹配就能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车辆当前精确位置,从而方便的实现对车辆的调度、监控、指挥等功能;同时也可通过GSM无线通信网络向指定的车载台发送各种控制指令,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和信息查询服务。

1.3.系统运行结构图1.4.北斗数据接入公安网说明针对目前项目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处理方式1.可在巡防管理服务器中增加转发工具软件,由工具软件接收设备上报的北斗数据,而后推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库或网络端口上以实现在PGIS系统上的呈现。

此种方式下由我公司完成数据接入,服务器开放数据库字段或网络端口即可。

2.我公司提供终端设备的接口协议,接口协议包含时间、经纬度、速度、方位、信号质量、电量、报警等数据,服务器软件可根据协议进行数据解析并呈现在PGIS地图上。

1.5.系统主要应用●建立警务指挥中心以指挥中心调度台为基础,通过SOS和定位功能与指挥中心有线接警系统、网络报警、地理信息系统的配合,形成交警系统调度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可随时掌握执勤人员的位置信息,接到报警后及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报警目标的所在位置,通过对讲系统调度附近执勤警力处置各类警情。

指挥中心也可通过软件对各种警情进行分析和研判,并进行预警信息发布、执勤路线设定和督查等工作。

●指挥中心对执勤人员的定位、通话和指挥在手持对讲机上配备北斗定位终端,即可实现单兵定位监控,指挥中心可通过定时上报的定位点及时知晓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执勤人员遇有紧急情况需要警力支援时也可以触动对讲机上的SOS键求助并上报位置点,这样指挥中心就可以对执勤人员实行有效的全程监护,有助于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能力。

●指挥中心对执勤人员的勤务管理通过本系统也可对执勤人员的路线和执勤时间进行督查,执勤人员通过触动终端报道按键,将日常上岗、日常脱岗、110报警出勤的到位信息上传至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进一步监督执勤人员履行职责,做好执勤工作,进一步完善指挥中心的勤务管理职能。

1.6.系统功能实时定位用户通过客户端监控软件可实时定位、监控本单位的车辆。

系统内车辆状态信息实时更新,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系统内所有车辆的实时动态全天候监控。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车辆精准定位(误差≤5米)。

本地地图和在线地图可自由切换。

※车辆状态显示。

不同颜色代表车辆不通状态,所有车辆可在同一监控界面内同时监控,每个车的状态根据不同颜色一目了然;※车辆状态查询。

车辆所在位置的经纬度、车辆行驶速度和方向、ACC (点火开关)状态、北斗定位时间、报警状态、终端设备状态可实时查询;车辆追踪用户通过客户端监控软件可对系统内任意车辆进行单独追踪监控。

被追踪的车辆在新创建的独立的地图窗口中显示。

在地图上自动标注形行驶轨迹,系统自动滚屏,车辆用永远处在地图可视范围之内。

追踪车辆地图窗口和全部车辆地图窗口可自由切换。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特殊情况下车辆的单独追踪定位;※行驶轨迹自动标注,无需轨迹回放直接查看行驶记录;※独立的地图监控窗口和自动滚屏设置,使得车辆状态查看更为直观。

历史轨迹回放北斗车辆定位管理系统自安装调试完毕之时起全天候不间断运行,车辆的所有定位数据均自动存储到数据交换中心。

用户通过客户端监控软件可随时从数据交换中心获取定位数据,对车辆进行3年之内任意时间段的历史轨迹回放。

轨迹回放模式、回放时间、回放速度均可随意设置。

回放的轨迹可以通过图片或Excel表格形式直接导出(打印)。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监控人员无需整天在电脑旁盯着,随时可调取所需历史轨迹;※查看车辆是否按最有利于完成公司既定任务的路线(用时最短、距离最近或规定的路线)行驶;※查看中途停车地点和停车时间;※查看车辆是否有长时间怠速停车情况;※查看车辆是否有绕路、非正常停车等“公车私用现象“;定时回报车载终端设备以固定频率向数据交换中心上传定位数据。

数据交换中心及时向客户端下发车辆最新数据,使得车辆状态定时更新。

系统默认车辆状态更新频率(数据回传频率)为:30秒/次。

车辆状态更新频率可通过客户端监控软件调整可调范围为5秒/次----120秒/次。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车辆状态实时自动更新;※应急时,可调高数据回传频率,使车辆状态更新速度加快;※闲置时(节假日),可调低数据回传频率,以便节省SIM流量和电瓶电量;C/S(客户端版)、B/S(网络版)、手机查车用户可通过C/S、B/C、手机等多种方式对车辆进行监控查询。

目前,系统软件支持标准Mapinfor地图、Google Map卫星地形图、Google Map平面标注地图、Google Map混合标注地图四种查询方式,查询方式可随意切换。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监控车辆;※弥补单一平面地图或卫星地图的功能缺陷;※满足不同用户对地图的使用习惯;GIS信息添加客户管理软件具有GIS再编辑功能。

用户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所需兴趣点(如公司总部、分公司、库房、既定客户、加油站、停车场、固定修理厂等)和兴趣线路,并可随时对兴趣点和兴趣路线进行修改和删除。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方便用户对客户地理位置分部情况的整体把握;※方便查询车辆是否在客户位置停放或停留。

※可对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严格限制,并根据既定线路设置偏航报警;GSM盲区信息补报如果车辆处于GSM信号盲区或出现短暂的网络阻塞时,终端设备会根据数据回传频率自动存储位置数据,最多可连续存储800条数据。

当车辆行驶到GSM信号覆盖范围以后,终端设备会自动把盲区时所存储的数据信息补发到数据交换中心。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确保车辆定位数据的连续性;※确保历史轨迹回放时车辆定位的连续性;在线测距客户端监控软件具有在线测距功能。

可以用鼠标在电子电子地图上测量任意两点间的大致距离(曲线或直线距离),从而可以估算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大致时间和费用。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估算车辆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和费用;※测量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的直线或曲线距离;区域查车客户端监控软件具有区域查车功能。

可以用鼠标在电子电子地图上任选区域(矩形或圆形)查找在线车辆。

被查到的车辆信息(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以表格窗口形式弹出。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方便调度人员在特定区域查找所需车辆;※方便调度人员对某一区域车辆的整体调配,调高车辆的使用率,避免压车;系统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要求,不同的管理部门可以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对系统内的车辆进行监控管理。

不用的用户名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管理权限主要体现在系统能够监控车辆的数量和系统功能的使用。

主管部门可以监管全部车辆,同时拥有全部权限(所有功能均可使用);分管部门只能监管本部门车辆,同时管理权限受限(只能使用主管部门分配的权限)。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权限分级制,有利于定位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分组管理客户管理软件可以对不同部门或不同用途的车辆实行分组管理,车队管理部门或监控中心可以整体掌控所有车辆,各个部门也可以分别监控管理本部门的车辆。

该功能使得车辆管理会更有针对性,体现了车辆统一管理和分散调度相结合的车辆管理方式。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车辆的监控和调度;远程终端自检、复位终端设备支持远程自检和复位功能。

监控中心可以远程检测终端设备状态参数,从而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必要时可以远程设备复位操作,排除故障。

该功能大大提高了因终端设备故障导致的售后服务效率。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终端自检和复位,有利于设备出现参数错误或死机时的自动检测和复位。

远程升级和扩展接口预留终端设备支持远程升级功能,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终端设备可以远程升级实现更新换代。

终端设备预留扩展接口,方便未来系统功能扩展。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保证了系统更新换代时产品不被淘汰和避免了系统功能扩展时的重复性投资。

超速报警(分段限速报警)监控中心可对单台或者多台车俩下发指令设定超速报警速度值。

可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等分段设置不同限速值,分段限速报警功能优于传统的单一限速(只能设置一个速度值)。

当车辆速度超过设定值时,终端设备会立即发出超速报警数据,将当前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报告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在监控界面上会弹出报警窗口(包含报警车辆、报警状态、报警时间、报警地点等信息),同时有语音提示。

该功能的现实意义在于:※防止司机超速行驶,确保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用于考核司机的驾驶习惯。

驶入或驶出(电子围栏)报警中心可以设定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区域(矩形、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和报警进出属性,当车辆驶入或者驶出设定的区域范围时,终端设备将提示进入报警区域,同时触发超越设定区域报警,监控中心收到报警信息以后可确认并取消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