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教授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提供一份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2. 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的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

3. 机械制造工程的创新和发展:- 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性。

-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2.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机械制造工程的过程和技巧。

-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经验。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 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其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 评估学生在机械加工实验中的表现和成果,看是否能熟练使用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3. 小组讨论评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看是否能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思路。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机械原理是一门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结构化的学习指导。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1.2 课程代码:MEP1011.3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1.4 先修课程: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工程力学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理论,了解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理解刚体和弹性体的力学行为,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 熟悉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力学计算、力学模型建立和实验数据处理等。

- 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

2.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极探索和应用机械原理知识。

-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教学:- 刚体力学:刚体的平衡条件、转动定律、角动量和动能等。

- 弹性体力学:胡克定律、弹性形变、应力应变关系和材料破坏等。

- 静力学:平面定位问题、静摩擦力和斜面问题等。

- 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动量、碰撞和转动惯量等。

3.2 实验教学:- 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 开展机械原理实验,如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胡克定律的验证和静力学问题的实验验证等。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 采用教师讲授、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实验教学:-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绪论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程原理2、课程内容:3、学习目的:培养专业人材4、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二、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快,要求高,专业人员缺乏现代制造的目标: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自动化第一章工件的定位夹紧与夹具设计本章内容: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第二节夹具概念第三节定位原理第四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第五节夹具举例第一节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一、安装概念定位:把工件安放在机床工作台上或夹具中,使它和刀具之间有相对正确的位置.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工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

二、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的三种安装方式1、直接找正安装2、划线找正安装3、夹具安装夹具安装指直接由夹具来保证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并在夹具上直接夹紧工件.第二节夹具概念一、夹具的概念机床夹具是将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将刀具进行导向或对刀,以保证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的附加装置,简称夹具。

二、夹具的基本构成夹具构成:1、定位元件;2、夹紧装置;; 3、导向元件和对刀装置;4、连接元件;5、夹具体;6、其它元件及装置。

三、夹具的分类1、通用夹具2、专用夹具3、成组夹具4、组合夹具5、随行夹具第三节定位原理一、六点定位原理长方体六点定位三、定位方法1、平面定位⑴支承钉固定支承钉可调支承钉自定位支承辅助支承辅助支承和可调支承的区别: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支承的元件,其高度是由工件确定的,因此它不起定位作用,但辅助支承锁紧后就成为固定支承,能承受切削力。

辅助支承主要用来在加工过程中加强被加工部位的刚度和提高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增加一些接触点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变形,但又不影响原来的定位。

⑵支承板支承板2、圆孔定位⑴圆柱定位销圆柱定位销菱形销⑵圆锥销圆锥销⑶心轴刚性心轴3、外圆柱面定位⑴V形块⑵定位套工件外圆以套筒和锥套定位4、圆锥孔定位工件在锥度心轴上定位三、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实例一:如何对下图所示工件定位?解:方案一: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 个自由度:X、Z方案二:不完全定位球体上通铣平面限制2 个自由度:X、Y、Z实例二:不完全定位实例三:完全定位四、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限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学时:60学时•学分:3•授课对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机械基础2. 课程简介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和设备,提升机械制造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本课程将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

3. 课程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熟悉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4.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概述1.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机械制造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机械加工基础2.1 机械加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2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2.3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加工工具和测量工具的使用第三章:数控机床技术3.1 数控机床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3.2 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3 数控编程和操作技术第四章:CNC加工工艺4.1 CNC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2 CNC加工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4.3 CNC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第五章:控制系统及其应用5.1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控制系统 5.2 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3 控制系统的维护和调试技术5.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实践:利用实验设备和工具,进行机械加工实验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设计机械制造项目,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6.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101140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负责人:职称:从事专业: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冷加工工艺过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理解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方法及措施;3、熟悉机床夹的工作原理及常用典型夹具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及发展;4、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本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非理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对象是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只需要支撑一级毕业要求(学习成果),不需要列出分解后的毕业要求(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应根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或学习成果合理分解。

三、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部分简单文字性叙述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实验设备及部分视频材料,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自学以及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理论知识更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总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总学分: 3.5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责任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二、课程简介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绪论、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平衡、机械系统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有正确识别和表达常用机构并能正确选择常用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利用基本知识、原理、特性分析比较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3.具有运用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拟定、设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4.能够按着实验要求,正确构建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5.能够选择并熟练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仪器,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6.能够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五、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机械原理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1)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4、5、6)(1)主要教学内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的运动简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进一步讲述),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知识点:掌握机器、机构的概念及组成;了解高副低代方法和杆组划分及机构的级别;理解机器、机构、零件、构件、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计算注意事项。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案《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一门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以下是《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掌握机械工程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程概述1.1机械制造工程概念及发展历程1.2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第二章:机械工程材料与材料性能2.1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特性2.2材料测试方法及材料性能的评价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与加工方法3.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3.2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原理第四章:数控机床及编程4.1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4.2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五章:数值控制与自动化5.1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5.2数控系统的编程和调试技术第六章:刀具与切削技术6.1常见刀具的类型和材质6.2切削力分析和切削力计算第七章:零件装配与质量控制7.1机械零件的装配与调试7.2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梳理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程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

2.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三版教材;2.相关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资料;3.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每周两次授课,一次实验操作。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熟悉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熟悉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懂得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构成原理与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

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熟悉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与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熟悉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力角与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要紧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含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熟悉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与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要紧工作特性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熟悉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熟悉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含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熟悉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熟悉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熟悉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与齿廓工作段。

熟悉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与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机械制造工程基本知识》教学活动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基本知识》教学活动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70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总学时数:85 学分:4 讲课:77 实验:8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机械制造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加工设备及其工艺装备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以及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了解常用普通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学科的发展趋势。

2.了解和掌握常用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和使用范围。

3.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理论。

二、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和基本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原理的基本概念。

包括: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刀具角度;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

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磨削加工类型和磨削运动。

砂轮的特性及其选择。

磨削力和磨削温度。

2.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包括:金属切削机床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金属切削通用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

典型机床的运动分析。

各类典型通用机床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组合机床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3.掌握和理解机床夹具的定义、作用、组成及其分类。

机床夹具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原理。

掌握和理解工件的安装;工件定位基本原理。

工件以平面、圆柱孔、圆锥孔和外圆柱面的定位方式及其所用定位元件的结构形式。

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了解和掌握工件在夹具上夹紧的作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其基本要求。

夹紧力的确定。

《机械制造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401 课院系: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课内总学时:36 学分:4实验学时:6 课内上机学时:先修课程: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执笔:刘北英审阅:刘江、唐英一、课程教学目的《机械制造工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以及其灵活的应用上,具体体现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以及加工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等。

2.课程难点:本课程实践性强,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尺寸链分析与计算等是本课程的难点。

3.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课堂教学(30学时)1.绪论(2学时)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8学时)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工艺过程,以及基准与装夹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好定位原理的应用。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10学时)使学生学会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与方法,并能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学会计算工艺尺寸链,了解数控加工工艺。

4.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6学时)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知道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手段,掌握机床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与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学会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机器的装配(4学时)使学生掌握机器的装配精度概念,学会保证精度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及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后从事专业机械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本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1。

了解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工程材料、成形过程及现代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2.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初步掌握其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3. 掌握主要毛坯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4。

掌握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生产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加工成形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基本原理,了解零件的工艺过程,并具备选择零件成形方法的能力,能制定制造工艺规程;5. 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6.了解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金工实习》的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只有在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继续完成学业。

2。

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课程,为了较好地完成专业学习,需要学好本门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重点:1.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的概念及意义2.拉伸曲线的意义3.硬度测量方法及主要应用难点:各力学性能表示符号、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弹性和刚性(二)强度和塑性(三)硬度(四)冲击韧度(五)疲劳和断裂韧度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一)材料的物理性能(二)材料的化学性能(三)材料的工艺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合金相的结构重点:晶体结构类型及基本组织难点:合金的相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与晶胞(三)常见晶体结构第三节实际晶体的结构(一)晶体结构(二)晶体缺陷第四节合金相结构(一)固溶体(二)金属化合物第三章金属的相变和相图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组织,能够正确的进行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及结晶过程,了解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应用。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案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工程系飞行器制造教研室一.采用教材与参考书①冯之敬主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②程序,吴国梁主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1998年;③陈日耀主编.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④乐兑谦主编.金属切削刀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⑤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二.课程教案:绪论1、.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0.5学时)(1)机械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2)制造业的发展简介;(3)目前形势和任务;(4)强调几点要求。

2、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4、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整合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和特种加工等大课的基本内容。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部分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求:(1)掌握基本理论;(2)掌握基本知识;(3)具有基本技能;(4)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方面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能初步进行试验研究,主动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方法:(1)为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启发与激励的教学方法。

如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打好基础;用辩证法作指导,抓主要矛盾;综合分析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提倡创新和发表论文;用美国和日本对制造业的看法及我国差距启发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2)达到“热爱”的目的:除讲国内外制造业的发展外,要突出我校切削加工技术的新成就,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目的。

同时也有启发与激励的作用。

(3)注意幽默: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器”可讲好多有趣的、幽默的例子(鐾刀的例子—为切屑变形、消除积屑瘤和提高表面质量打基础;斜角切削切猪皮不太恰当的例子—为讲刃倾角功用打基础;磨刀加水或油的例子—为μ、冷却、T打基础;大刀王怀女┈)。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械类相关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二、机械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2.材料力学:学习材料的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机理等,并能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3.热学:学习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内容,并能分析机械系统中的热工问题。

4.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性质和流动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流体有关的问题。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1.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和优化。

2.机械制造工艺:学习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制造工艺,熟悉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装夹具的设计。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能够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工作。

四、控制与自动化技术1.控制理论: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能够进行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2.自动控制: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3.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电气和机械的基本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五、实验与实践能力1.机械实验:进行常见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实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2.项目实践:参与机械相关的项目实践,掌握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工程伦理与安全1.工程伦理:学习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了解知识产权和科研诚信等问题。

2.安全知识:学习机械工程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方法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机械类知识和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48总学时:64学时(讲课56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为适应教学改革而重新构建的一门课程,将原四门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本课程以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制造方法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在各种生产条件下,如何以最低成本、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工艺规程及专用刀、夹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2.实行参与式、互动的教学方式。

3.安排必要的实验。

4.在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三、大纲的使用说明:1.教学大纲适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了解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特性,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特点,理解生产、制造、制造技术的含义。

本章讲授要点:1。

生产、制造、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简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点:1.生产、制造、制造技术的概念第一节制造与制造系统第二节制造系统第三节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四节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习题:1题第二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学时:14学时(讲课12学时,实验2学时)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组成,了解结构工艺性的概念,理解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的含义,掌握切削用量、刀具坐标系、刀具标注角度的含义,掌握常见表面(外圆、孔、平面、螺纹、齿面)的机械加工方法,掌握定位原理及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本章讲授要点: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的含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学时/学分:64/4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4
授课时间:周二/1-2节、周四/1-2节授课地点:7B411
任课教师姓名:韩立发职称:副教授
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7B411, 课堂、课后答疑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活动的组织;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与趋势,使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使学生能根据生产情况正确地选择刀具、机床与夹具、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实施”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了解,培养适合本地区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能力目标:具备查阅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的基本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制订与实施能力;现场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了解各类刀具的特点;了解机床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和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了解工件在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先进制造技术概论、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黄健求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
2、参考书:(1)刘英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于骏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对理论部分采用课堂教学,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方式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

对刀具的刃磨和角度测量、夹具的分析与拆装、加工精度的测量与分析等知识点采用实验教学。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如何学好本课程?学习态度、方法是关键。

正确的学习态度应是勤字当头,善于思考,知难而上。

由于课程内容的前
后关联性较强,故从学习一开始就要弄清每个知识点,不留学习死角。

巧用教育资源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可从图书馆借阅有关的辅学材料,扩展学习内容;可登录众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浏览感兴趣的素材;可参观生产实习中心,培育工程意识。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化解学习难度、顺利掌握本课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1)刘英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根据教学规律测算,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内外应花费的时间比大致为1:1.5~1:2 。

具体地,每周课内4学时,课外约为5~6学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上课要求:专心听讲,无需做笔记。

答疑讨论:课内视情况定;
作业安排:讲授完重点章节内容后视掌握程度布置适量作业。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密封评卷。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评教活动。

评教是每位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积极参与,认真回答调查问卷,客观公正地评价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评教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