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辨析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现象的反映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4.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D.重要作用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7.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8.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生产,D.是否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因为( )。

A.人口因素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D.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答案D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答案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答案C4.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认识事物的量C. 确定事物的质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D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案 C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答案C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答案 D.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答案ABCD.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观点是A.辫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案 ACE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答案 ABD)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答案 ADE5.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答案BDE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政策是()。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7.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毛概前七章辨析题整理

毛概前七章辨析题整理

第三章辨析题第四章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60年代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第一,“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新的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下,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政治经济学练习-辨析题(导论-第三章).(大全)

政治经济学练习-辨析题(导论-第三章).(大全)

政治经济学练习-辨析题(导论-第三章).(大全)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练习-辨析题(导论-第三章).(大全)政治经济学练习辨析题要求:先说明对错,再说明理由,如果是错误的请改正。

不说明对错判断,一律不得分。

1.商品供不应求,物价就上涨。

供过于求,物价就下降,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3.人们的生产活动从来就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4.提高部门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第三章辨析题第三章辨析题1、生产力可以超越发展。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菜,实现跨越。

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江泽民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正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特点的反思。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版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

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种矛盾。

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

上述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3、每个人都在历史发展中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错。

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 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答:错。

因为:首先,劳动的主体和客体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动离不开人的肉体组织的作用,而人的肉体组织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的客体即劳动对象来看,无论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都来自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其次,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离开自然界劳动便无从发生。

劳动不能创造物质自然界本身,它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且在改变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劳动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存在是劳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界是财富之母。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惟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界加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马原第三章习题

马原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辨析题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正确。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疑。

这是因为:第一,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是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第二,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三,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疑,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2、时势造英雄。

正确。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

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错误。

谋事在人,承认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正确。

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左一切。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岀政权的,被压迫阶级通常要经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5、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肯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按其作用的大小,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普通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小些,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包括无数普通个人的作用。

二、论述题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练习及答案)

2单1多1名1论=19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学习指导一、本章主要知识要点清末新政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学说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革命团体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张勋复辟及其失败护法战争军阀混战二、本章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科学补习所2.《革命军》的作者是: dA.陈天华B.章炳麟C.梁启超D.邹容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A.光复会B.国民党C.同盟会D.中华革命党4.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bA.成立时间最早B.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C.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D.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dA.公车上书、强学报B.新青年C.天朝天亩制度D.民报6.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列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在:b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中华革命党时期D.兴中会时期7.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是: aA.比较完备的B.不完备的C.彻底的D.比较彻底的8.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 c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裁撤军机处C.宣布"预备仿行宪政"D.设立责任内阁9.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人任摄政王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10. 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c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11.以下关于保路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有绅商参加的群众性运动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C.是收回利权运动的前奏D.为武昌起义作了组织准备12.辛亥革命最早爆发于: aA.武昌B.汉阳 C.汉口D.南京13.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c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 14.1911年10月10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是: cA.黄兴、朱教仁B.孙武、黄兴 C.熊秉坤、金兆龙D.黎元洪、黄兴15.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是: a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D.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16.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中袁世凯的真正目的是: dA.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 B.利用袁世凯公开阻止革命C.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 D.确保在华利益17.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dA.《定国是诏》B.同盟会章程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c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19. 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曾经: c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20.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b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C.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21.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A.全国各省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实权22.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2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24.下列不属于《临时约法》内容的选项是: c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临时大总统必须在南京就职 D.国民有居住、出版、集会等权利25.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d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26.我国最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在:cA.《资政新篇》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成立时27.《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是:cA.孙中山B.议会 C.参议院D.全体国民28.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于:cA.1911年10月10日B.1912年元旦 (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D.1912年3月29.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势力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30.从革命战争的角度来看,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巨变指的是:c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31.中国近代史上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 c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运动32.1937年"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国抗战,这一年应是中华民国多少年?:a(减去1911年)A.26年B.25年C.27年D.37年33.辛亥革命后,极力主张"政党政治",企图成立责任内阁,而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的革命党人是: dA..黄兴B.谭人凤C.廖仲恺D.宋仁教34.下列政党和团体按建立先后秩序排列,应是:aA.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3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多选题:1.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acd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2.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 bcd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B.有比较完整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3.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革命纲领不同B.革命路线不同C.革命方法不同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C.反帝反封建D.反官僚资本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A.资本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三民主义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A.资产阶级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农民民主专政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参考答案】1.A2.D3.A4.C5.D二、多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民族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封建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独立自主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根据地建设D.党的建设【参考答案】1.BCD2.ABCD3.ABC4.CD5.ABC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参考答案】(对)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不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B、C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上层建筑E、社会结构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C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超前性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包括( A、B、C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关系E、社会分工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E、人民群众5、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 )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E、民族关系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C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E、剧烈的武装斗争7、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A、C、D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作用的观点,属于( A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 A、E )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C、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E、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1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C、E )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E、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11、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B、D、E)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1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A、C、D、E)A、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B、是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的机关C、是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是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E、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1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说法正确的有(A、B、C、D、E )A、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B、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科学的指导C、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D、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对抗阶级与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E、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15、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E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16、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7、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A、B、C、D、E)A、劳动创造了人脑B、劳动创造了人手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18、社会形态更替有规律,但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马克思第三章

马克思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语言和思维B.生产劳动C.人的直立行走D.环境的变化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

A.人有语言B.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有手脚分工D.人能在大脑支配下进行活动3、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4、地理环境是()。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5、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

A.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口总和B.世界所有人口的总和C.某一时期的人口的总和D.我们中国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6、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B.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C.上层建筑D.客观物质世界8、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该从()。

A.上层建筑中去寻找B.生产方式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中去寻找D.意识形态中去寻找9、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10、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1、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消灭的结果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12、国体与政体之间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13、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党B.国家政权C.生产关系D.军队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和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 投资的边际效率与投资函数;2. IS曲线;3. 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的决定;4. LM曲线;5. 两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单项选择1.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a. 将变得很小;b. 将变得很大;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 不变。

2. 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a. 交易需求量增加;b. 投机需求量增加;c. 投机需求量减少;d. 交易需求量减少。

3.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4.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5.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6.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7.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 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8.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9.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等其它因素不变,利率的上升将使投资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0.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I>S,L<M;b. I>S,L>M;c. I<S,L<M;d. I<S,L>M。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参考答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参考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D5、D6、D7、B8、B9、C10、D11、D12、B二、多项选择题1、ABC2、CD3、BCD4、ABCD5、AB6、ABCD7、ABCD8、ABC三、辨析题1、答: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答: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力量,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四、简答题1、答:(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答:一化三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答:(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五、论述题1、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⑴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⑵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⑶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⑷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⑴超额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剩余价值。

4、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⑴商品二因素原理;⑵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⑶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⑷劳动二重性原理。

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⑵劳动和劳动力;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⑴具体劳动而增殖;⑵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⑶抽象劳动而增殖;⑷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⑴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⑵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⑷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⑴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⑵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⑶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⑷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0、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价值部分属于()⑴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超额剩余价值。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2.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4.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8.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9.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10.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1.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12.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13.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14. 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1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16.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A.张謇B.周学熙C.荣宗敬D.荣德生二、多项选择题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2019-08-29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错。

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答:错。

因为:首先,劳动的主体和客体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动离不开人的肉体组织的作用,而人的肉体组织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的客体即劳动对象来看,无论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都来自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其次,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离开自然界劳动便无从发生。

劳动不能创造物质自然界本身,它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且在改变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劳动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存在是劳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界是财富之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试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试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试题)一、辨析题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密切的结合着并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论述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1)我党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4联合第三国际。

……――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译稿》(1921年7月)材料:(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

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家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国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评述材料1的主要内容?(2)比较材料1和材料2,分别说明中共二大对于一大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分析原因。

2、材料: (1)伟大的湖南农民暴动,不但惊吓了资产阶级、地主军阀,甚至惊吓了共产党的指挥者,那时正是各地共产党员群众力争这个运动的发展,……然而中央受着国民党领导的恐吓犹豫的影响,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摘自《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材料: (2)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二、辨析题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因此是有功。

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确给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但这只是在侵略过程中附带的并不是也绝不是帝国主义的主观愿望。

因此决不能因为这些侵虐过程中附带的好处就忽略了更为根本的给中国带来的惨重的损失和灾难。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义革命阶段。

错误,五四运动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新民主义革命的对象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民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这种说法不正确。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斗争形式。

错误,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2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并不是说可以排斥或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

相反,毛泽东主张武装斗争要同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斗争等等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

5、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党的建设。

这种说法不正确,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7、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掩护革命时 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此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和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它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由于它的双重性所以我们采取的即斗争又联合的方针。

8、新民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此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