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反思电子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一个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
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即加减混合、带小括号。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竞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闪光点。
例如:教学例1,有一个学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而是学生在心中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得数直接应用到了算式中,这时,其他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没有表示出来,这样解答不行……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这名学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再如: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1处理加减混合,例2处理连减和小括号。
但今天,学生在解决木偶戏的过程中就想出了带小括号的解答方法,这在试讲的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于是例1、例2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全部在例1中通过自学自悟理解、掌握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单元《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教材第20页例5.【课标要求】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几退位减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是在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余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找出有用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从而求出另一个加数。
【学情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已经比较熟悉,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解决一个问题会多出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数学信息,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目标【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上课——作业检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教学策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练习本【课的类型】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导入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1)计算11-2 15-7 15-913-4 13-7 13-612-3 14-5 16-8(2)解决问题动物王国里有14只鸭子,走了8只。
还剩几只?(3)举一个吃早餐需要东西:碗、勺子、面包、粥、足球,让学生找出吃早餐用不上的物品。
1)学生通过开火车来完成口算,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
2)问学生这个题目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3)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完成计算,并请学生说一说。
4)学生通过吃早餐这种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吃早餐不需要物品是足球。
通过复习计算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
具体章节包括:1. 比较物体的大小;2. 认识数字4、5;3. 数的组成和分解;4.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认识数字4、5,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认识数字4、5,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主要是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
2. 例题讲解:我会以数字卡片为例,向学生讲解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以及如何进行数字的组成和分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加减法实际应用: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物体,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 数字4、5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数字卡片进行练习,加深对数字4、5的认识。
3. 数的组成和分解: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
4.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进行反思,看学生对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数字4、5的认识、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解决问题(2)》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学。
这节课,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时,特别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同桌交流的学习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美好友谊。
一、闯关答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设置了两道题让学生画一画。
第1题是画圆形和三角形的数量同样多;第2题画圆形和正方形,使正方形的数量比圆形的数量少3个。
这两道题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一一对应”数学原则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激并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解决问题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最好体现。
图中,小雪和小华在玩套圈游戏。
根据已知信息: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一边画、一边想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扎根。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总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方法,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就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4 解决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20~21页例5、例6)二、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1.能从已知条件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2.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5=10+10=13-4=15-7-7=12-8=11-6=13-13=16+4-9=13+6=15-7=17-9=4+13-8=13-6=5+7=16+3=-5+5=(2)在里填上“>”“<”或“=”。
1613 2019717 1619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喜欢)师:好!下面是小小和他的朋友们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够帮他们解决吗?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20页例5。
(课件出示第20页例5情境图)(1)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①有16人来踢球。
②现在来了9人。
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根据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汇报: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师: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①用学具探究。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解决问题例5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看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怎么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线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由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将条件和问题制成的纸条。
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刚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难,再加上还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例5学习的是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还剩余的2个人也要坐船,如果这两个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数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这2个人要再坐一条船,要用5+1=6(条)。
我带领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进一法,用做了相应的练习,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去尾法”,这种题目也不难理解,剩余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还剩余1元钱。
我给学生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要先认真读题,正确列除法算式并正确解答,然后根据题意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最后写上简单的答。
学生对于这两种题型能熟练正确的区分,只是个别学生加单位名称时经常写错,他们还是不理解题意。
例6是解决有规律的排列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目有点难度,做了两道题以后,他们就已经很熟练了。
我们还一起总结了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先找规律,看看是几个为一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并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总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小,还要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并且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讲了一遍,又讲一遍,遗憾挺多,算理说的不到位,着急,无论是动手操作,还是画图,训练不够。
教具准备不充分。
本节课主要是完成一个“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就是画图,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题意,不仅对关键词进行了解,还采用动手操作的手段,重点突出用画图的方法把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亲手画图,亲身体验的直观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97“20以内进位加法”例5(解决问题)。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例5中所求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去寻找信息,也可以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去寻找信息,寻找信息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
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基于以上,本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围绕目标,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三点:一、培养学生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唤起与生成”环节,通过“考眼力”,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然后通过情境图,让学生从位置和性别两个方面找相关信息,从而体会同一幅图,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列出的算式也是不同的。
从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突出了重点,难点也得以很好的突破。
二、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继续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两个信息,一个问题),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一般步骤。
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也就是“知道了什么”。
——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之,也就是“怎样解答”。
——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也就是“解答正确吗”。
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三、针对低年级学生,及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有效的组织教学。
对于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的习惯还没真正养成,教学时要注意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随时提醒学生专心听课、完整的表达(例如,能够结合图形,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认真书学等,及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
例5一方面保持了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色,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
另一方面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在三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的条件,需要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出示图片: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2、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3、怎样计算还有几只小鸡?4、汇报,说说是怎样做的。
(二)揭题明标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2、看到这个热闹而又激动的场面,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观察、思考,说了解到的信息列式计算说算法观察,并说一说回答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
⼀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为⼀名⼈民⽼师,我们的⼯作之⼀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1、学⽣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开始,学⽣就以⼀种轻松的⼼情进⼊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感兴趣的画⾯中学⽣的思维⽕花开始点燃了。
接着的“看⽊偶戏”和“买⾯包”学⽣的兴趣有增⽆减,尤其在买⾯包中,学⽣想到 “⾯包师傅的⾯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朋友。
”“⾯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
”“⾯包师傅⼀共做了多少⾯包?”“⼀个⾯包要多少钱?”“王⽼师,看到这些⾯包,我⼝⽔都要流出来了。
”这些都是学⽣⽣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听来可爱,似乎在进⾏想象训练。
当师⽼师提到“跷跷板那⾥⼜会发⽣些什么呢?”孩⼦们的想象⼜⼀次打开了“闸门”,在⾃主遍题中孩⼦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数学”⽅⾯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本课从学⽣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编题,使整堂课融为⼀体,学⽣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中。
问题的产⽣、提出、解决这⼀系列过程都是孩⼦们⾃⾏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1:我想知道原来有⼏个⼩朋友在看⽊偶戏,现在有⼏个⼩朋友在看⽊偶戏?”顺理成章地把画⾯“切换”到了“看⽊偶戏”的“镜头”。
人教版小学体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体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目标本课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动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例5》为背景的体育游戏。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问题1.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2. 启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让他们展示创造性思维。
第二步:介绍游戏规则1. 通过展示游戏规则的图片或口头说明,向学生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和任务要求。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组织游戏活动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多的成员。
2. 让每个小组依照规则开始游戏,观察并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反思与总结1.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体反思游戏的过程,引导他们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合作的经验。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对优秀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表达思考的能力。
- 语言评价:对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进行评价。
-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拓展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其他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 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适当调整游戏难度和规则。
- 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参与活动。
以上是《解决问题例5》的教学设计,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电化手段多媒体教学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一、温故复查。
1.口算。
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设问导读。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三、合作探究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想一想,摆一摆,读一读.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四、自我检测。
1.完成“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五第4题.师:观察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起来几个人?”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5:有16人来踢,已经来了9人,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在出示了题目后,大局部同学能够算出得数,但都是运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手指算法来完成的,这样的算法让他们的速度很难提高。
但我并不着急,调整课上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算几道题,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谁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始充满信心,想要比式。
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然后选出组内高手在班里比赛,最后让同学们来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进展小结,引出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等,最后,让同学们自选方法展开学习,并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放在一起进展切磋练习,从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教学设计十几减9 (2)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 9+( )=15 (2) 9+( )=18 15-9=( ) 18-9=( ) (3) 9+( )=14 (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表达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例5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本课是教学多余条件的应用题。
多余条件的应用题容易干扰学生解题,因而我应引导学生,如“这道应用题的**条件为什么说是多余的?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已知条件中,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开展讨论。
让学生各抒已见,以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从这堂课中,我明白了: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很重要。
如果教师指令不明确,学生就答不上老师的问题。
因为解决问题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文字多,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分析问题有难度。
教师应做到抽丝剥茧,让学生抓住主干,排除次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几减9(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反思
《解决问题》反思
五一中心小学王超
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与以往的解决问题不同的是,例5含有多余条件,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到学生解决问题。
在找一找(找多余条件)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多余的条件,可是学生似乎不知道什么是多余的条件,虽然我已经在黑板上帖好了“有16个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三个条件。
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把三个条件制成小纸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把多余的条件摆在一边,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在课前我反复思考如何能让这群好动的小朋友跟着我的节奏走。
我采用了有节奏的拍掌声鼓励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让其他学生都想得到表扬而认真听讲。
在小组讨论的这一环节,我也采用了老师说上句诗,学生接下句诗的方法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来。
事实证明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一年级下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反思
《解决含有多余信息问题》教学反思张亚昆解决问题(含多余信息)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题5,这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在3个已知信息(有16人来踢足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 个球)中出现了1个多余信息,这多余信息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自己尝试解决,再指名上台板演。
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好像没有几个学生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信息,更没有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你们都没用上“4”啊?再次引导学生对题中三个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哪个信息是有用的,哪个是多余的。
在这样被动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学只理解了要找到和问题的单位名称一样的信息。
课堂上,做一做练习还不错,可课堂作业本的完成情况就不容乐观,有很多同学没有分析题中的有用信息与多余信息,特别是单位名称都一样的情况下,导致分析问题思路不清,解题错误。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刚开始就没有突出本课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含有多余信息,所以学生对多余信息认识不深刻。
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还没有掌握取舍信息的方法,所以对这类问题理解不透彻,导致不能“活学活用”,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在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找出解题所要的信息,加强学生对多余信息的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对每节课进行精心地设计,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及时改进,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的教学心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本节课主要涉及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时,内容是关于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章节内容有: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学生我有15颗糖果,然后我又拿出5颗糖果,问学生我还剩下多少颗糖果。
2. 例题讲解:我给学生展示了一道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我引导学生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解决方案的提出:我让学生思考,除了用加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引导学生发现,我们也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答案:小明现在有13个橘子。
答案:我还剩下9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呢?
(1)先想一想,能够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您的想法。
方法1:从总数16中一个一个地圈,一共圈去9个,还剩7个,因此16—9=7。
方法2:把16分成10和6,10-9=1,1+6=7
……
(2)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您喜爱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在解决这类题时,首先要依照题目中所给信息,发现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条件,把有用的留下,最后列式解答。
4、问题解决了, 您们如何都没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呢?要想求“还有几人没来”就得明白什么?谁能再说说 ?
5。
解答得正确不?您是如何明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谈话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情境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并体现了层次性。
不足之处: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记学生: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再设计: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