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

合集下载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6 中国的农业(原卷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6 中国的农业(原卷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考点26 中国的农业【考点梳理】考点1 农业概况及分布1. 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 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 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4.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水田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5)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考点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自然条件:①种植业——地形、土壤、水源。

②林业——地形陡峭,水土易。

③畜牧业——降水,但牧草生长良好。

④渔业——河湖众多,水域广阔。

(2)社会条件: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远近;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2. 走科技强农之路(1)科技强农的成就: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和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科技强农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重难突破】1. 农业的分类我国农业部门的划分: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旱作农业概述

旱作农业概述

旱作农业概述旱作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旱作农业形成和发展的中心之一,至今已有7 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旱作农业成就辉煌,所积累的经验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都把中国的古代农业科学成就作为他们学说的依据,美国著名农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布劳格说:“这是世界已知的最惊人的成果之一。

”R.布洛包姆说:“中国农业给其他地区农民有效利用有机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旱作农业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把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旱作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旱作农业的概念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遍及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除寒带外)的34.9%,约4 590万km2。

全球约14 亿hm2耕地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即所谓雨养农业(rainfed farming)。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加剧,水资源紧缺,旱作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研究工作异常活跃,旱作农业已成为面向未来农业的一种积极对策。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在200~250 mm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8%,年平均降水量在250~600mm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1.7%,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内蒙古包头以东的长城沿线和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7%,应属我国旱作农业区的范围。

旱作农业区在世界、我国面积之大显而易见,全面、正确理解旱作农业的概念对旱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旱作农业在国外称雨养农业或雨育农业。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

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第一节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一、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及其划分方法划分中国干湿地区的指标目前主要是干燥度指标和年降水量指标。

(一)干燥度指标采用这种指标划分的,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其划分的方法见表。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三级区划,第一级气候地区划分从北到南以气候带为依据,从东到西以干燥度划分。

第二级气候区划分,结合各区情况,甘蒙、甘新、华北三个地区重点考虑年、季干燥A度。

第二级划分视各地情况适当运用年、季干燥度,年降水量、降水日等因素。

这个区划以K≥4.00为干旱,K在1.50一4.00或1.20一4.00之间为半干旱,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从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张家口到榆林、兰州、阿坝、昌都、拉萨,由东北针贯西南,干旱与半干旱的界限大致是自内蒙古的海流图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柴旦、玉树、倾多、拉萨、日喀则至噶尔昆沙一线。

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在第二(气候大区)和三级(气候区划)中,分别采用年、季干燥度指标。

因干燥度标准与划分方法的不同,此区划划分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大致为:东自海拉尔、齐齐哈尔、锦州,向西南经承德、太行山、运城,再折向西北,经洛川、兰州、酒泉、敦煌、和田至喀什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原气候区域除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也属于这个范围。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按干湿情况,以干燥度为主要参考指标,划分出第一级(自然地区)范围大致自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十八盘梁、石家庄、阿坝、昌都、倾多一线的西北地区。

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包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折向大柴旦、格尔木经唐古拉山口转向黑河、鄯善一带。

(二)年降水量指标以这种指标进行大范围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及“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其划分的主要指标如表1-7。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

混合农业
基塘农业
(2012年高考海南卷)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 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 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 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B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坝子农业: ⑦立体农业 云贵高原 横断山区
⑥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坝子农业
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练习: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3、种植业的分布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大致 和4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 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条件 地价、农业技术
市场决定了农业的规模和类型
农业区热量、水 分、光照)
地形
土地 水源
社会
自然
经济
条件
农业
技术
农业区位
因素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迁移农业 地中海园艺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游牧业

山东产量第一
料 油菜: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

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

辽、黑及华南地区)
地 芝麻: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大豆: 主要在东北
• (3)糖料作物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第三章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直接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3.列举两种清洁能源: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4.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多地少5.我国土地资源特点:①类型齐全②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不合理,土地利用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草地;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后备耕地不足。

6.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7.我国耕地分布在:①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地区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②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西南的边远山区(横断山脉);东南山区(东南丘陵)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③草地8.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①耕地面积日益减少②林地乱砍滥伐现象严重③超载放牧9.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0.我国草地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非季风区11.华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耕地类型?旱地农业类型?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12.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田为主耕地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耕地水资源+海洋资源1.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建水库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3.南水北调是把哪个流域的水引到哪两个地区:将长江流域的水引至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4.中线方案引用是从长江哪个水库的水:丹江口水库东线借助哪个运河引水:京杭运河5.华北地区缺水【自然原因】:①降水少;②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用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合理开采地下水6.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墨鱼)7.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①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充足;②有长江水汇入,带来了大量养分;③寒暖流在此交汇,水流搅动,养分上浮;8.我国最大盐场是?(长芦盐场)形成盐场有利条件?①晴天多,蒸发旺盛②地形平坦9.保护海洋的措施?防治海洋污染;实施定期休渔制度。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旱农

旱农

旱农:是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而言,为旱地农业的类型之一。

旱农学:就是形容和阐述此类旱地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学。

旱农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1、研究国内处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主要问题及经验、教训;2、研究世界干旱的类型、成因、旱区的划分及其地理分布;3研究旱农业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和特点;4、研究旱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技术及其体系;5、研究旱农地共开发的方向和途径。

旱农的定义则与国际通用的定义略有不同:1、地区范围由半干旱地区扩大到半湿润偏旱地区。

2、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但在特殊干旱条件下还要应用补墒措施。

3、为了创造最佳的旱农生态经济系统,现代综合经营的旱地农业,农作物的生产必须与畜牧业的发展及保护性的林业密切相结合,在种好农作物的同时,适地适草,适地适树地种好草、种好树,才能形成完善的旱农生态经济体系。

我国旱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重水地轻旱地。

水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有水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区,当然应该大力开发、充分利用。

2、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

3、投入少、经营粗放。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旱农地区,其严重程度也和所不同。

4、人口问题。

在旱农地区人口问题更显得非常突出,可以说旱农地区的贫穷落后,对土地掠夺式的经营,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等等,莫不与人口过度的增长有关国际上一般将世界干旱地区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热带季节干旱类型;二是热带干旱类型;三是亚热带干旱类型;四是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

干旱气候的成因有:大气环流(不同环流形势下的气候不同:1、主压控制下气候干燥,低压控制下气候湿润;2、风从高纬或大陆吹向低纬或海洋,使气候干燥,反之使气候湿润;3、随季节变化,在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气候的变化则更复杂。

)、海陆位置、地形与地势。

干旱地区的划分结果为:1、湿润指数(K)<0.03属于极端干旱地带。

旱农学复习要点[1]1

旱农学复习要点[1]1

旱农学复习要点1.旱农的概念:是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而言,为旱地农业的类型之一。

2. 简述考虑我国旱农的特点,本书所用的旱农的定义与国际通用的定义有何不同:①地区范围由半干旱扩大到半湿润偏旱地区②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但在特殊干旱条件下还要应用补墒措施③为了创造最佳的旱农生态经济系统,现代综合经营的旱地农业,农作物的生产必须与畜牧业的发展及保护型的林业紧密相结合,在种好农作物的同时,适地适草,适地适树地种好草、种好树,才能形成完善的旱农生态经济体系。

3.选择:旱农的范围既不包括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完全有保证的正规灌溉农业,也不包括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的绿洲农业和不受干旱威胁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偏湿地区的旱地农业。

4.干旱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4.9%,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2.5%。

5.黄河中游是我国原始旱农形成和发展的中心地区。

6.各国旱农发展的情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发展水平较高,如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二类政府比较重视旱农生产,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旱地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提供的农牧产品可以基本满足本国或本地区的需求,如印度、埃及和中国等国家;三类是社会经济不发达,旱地农业很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农牧业产量低,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如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

7、我国旱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存在问题:①重水地轻旱地②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③投入少、经营粗放④人口过度增长问题;发展对策:旱农生产和整个农业生产一样,决不能仅仅看作是技术问题,更不能局限于旱作耕地之中,需要全面地、系统地看问题,从各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制定出有利于旱农生产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合理地利用旱农资源,建设最佳的旱农生态环境;再次要积极采用符合旱农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措施,增加必要的投入,建立集约的综合的旱农生态经济体系;同时还必须控制好旱农地区人口的增长,以减轻过重的人口压力。

【学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 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 类农业
澳大利亚
阿根廷
3.经营方式
多数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 根 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西北 (国营)
.
4.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春小麦
玉米带
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北为春小. 麦,南是冬小麦
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主要
机械 生产 化与
生产 商品 经营
气候
作物 目的 科技 规模 率 方式 条件
水平
季风水 田农业
自给—
水稻 商品农




小农 季风气 经营 候区
商品谷 小麦 商品 物农业 玉米 农业 高
家庭经 温带大
主要 集中在平原、丘陵、盆地地区,以沿海平原、河流 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便于水田管 理
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地区
中国南方平原地区
日本沿海平原
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 东南亚的平原地区
.
2.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
的热带、亚热带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 。热 量充足,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 好暖喜湿的特性。
.
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 图”,回答下列问题。 1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 要分布在_中__部__平__原_。 12.图中A、B、C三区属于 小麦区的是_A__,属于玉米带 的是_C_。 B 13.这里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势 _平__坦__开__阔_,土壤_肥__沃__深__厚_,水源充__足__,气候_温__和_,降水丰__富__;②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加上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提供了 便__利__的__交__通__;③市__场__广阔;④地广人稀;⑤_机__械__化_水平高;⑥ __农__业__科__技先进。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

类型齐全 利
总量丰富 比例构成不合理 弊 分布不均
人均占有量小
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活动二 :
思考:中国土地利 用类型分布有何特 点?
读图: 图3-1-2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图3-1-2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
1、找出我国耕地、林地的集中分布区,比较它们在地形方面有什么不同?
2、找出我国东部旱地,水田集中分布的界线,说说这条界线两边的干湿状 况有什么不同.
耕地 林地
400毫米
俄罗斯、美国人均耕地面积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小
2.比较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的差异。
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最大,美国次之中国最小
3.说说我国耕地的基本特点。
耕地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发难 度较大。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特点三: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 量小。 特点四:我国耕地总体质量较差,另外耕地后 备资源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较大。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 理解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
3 、培养自己利用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 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思考: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 地分为哪些不同类型?
2、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林地、难 利用土地比重大,耕地比重小。 ②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③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 。 ④我国耕地总体质量较差,另外耕地后备资
源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较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小结: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

我国⼲旱半⼲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我国⼲旱半⼲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1.旱地农业是泛指半⼲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然降⽔的旱作农业,也包括⼲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统称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集中分别于年降⽔250-600mm的半⼲旱、半湿润地区;年降⽔量少于250mm的地区属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旱地区。

我国北⽅旱农地区范围很⼤,约占国⼟陆地⾯积的56%,主要分部在沿昆仑⼭-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包括17个省、⾃治区、直辖市的966个县。

耕地⾯积约5045.1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积的55.4%;本区旱区⾯积占全国旱地⾯积的73%,旱地灌溉⾯积不⾜20%。

2.我国⼲旱半⼲旱地区分布与类型划分为了合理利⽤和保护农业⾃然资源,发展旱地农业⽣产,彻底改变旱农地区的贫困⾯貌。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北⽅旱地农业类型分区及其评价”研究,按照北⽅旱农区域性分异规律和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级区和67个⼆级区。

即:⼲旱区本区包括内蒙古⾃治区的西北部、宁夏⾃治区北部、⽢肃省黄⼟⾼原西部、河西⾛廊、青海省柴达⽊盆地以及新疆维吾尔⾃治区除伊犁盆地外的全部。

本区共分12个⼆级区。

半⼲旱偏旱区本区东起呼伦贝尔⾼原,向西南延伸,经鄂尔多斯⾼原,过陇西黄⼟丘陵沟壑、祁连⼭北麓到柴达⽊盆地外围,属内蒙古、⽢肃、青海等省(区)的⼀部分。

全区分为7个⼆级区。

半⼲旱区本区⾃东向西为⼤兴安岭西麓、东北西部丘陵—平原、冀北晋北⾼原⼭地、河北平原中部、晋陕黄⼟⾼原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原东部、陇西黄⼟丘陵区、祁连⼭地、青海湖环湖地带、湟⽔⾕地上游、海南⾼原⼭地、青海⾼原北部和新疆伊犁盆地。

包括12个省、市、区。

本区共分25个⼆级区。

半湿润偏旱区本区包括⼤⼩兴安岭、松嫩平原东部、吉林中部平原、辽西的中北部、燕⼭北部⼭地、华北滨海低平原、豫北—豫西、太⾏⼭、太岳⼭地、关中平原、临运盆地、延隰黄⼟丘陵、陇中黄⼟⾼原南部和海北门源滩地等14个省、市、区,311个县旗。

【高一天地】中国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天地】中国农业地域类型

【⾼⼀天地】中国农业地域类型我国农业类型区的分布(1)河⾕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原地区,以青海的湟⽔⾕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地最典型。

青藏⾼原⽓候⾼寒,但河⾕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温较⾼,⽆霜期长,降⽔条件较好,⾕地⼟壤由于有森林分布腐殖质较丰富,⼟壤肥沃,热量不易散失,⼜有河⽔作为灌溉⽔源,是⼭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地带的农业发达,因此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农业。

(2)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旱半⼲旱地区,因为降⽔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河流⽔等⽔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廊,主要农作物为春⼩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

河西⾛廊依靠⼭地降⽔和⾼⼭冰雪融⽔。

灌溉农业通过各种⽔利灌溉设施,满⾜农作物对⽔分的需要以实现稳产⾼产,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和冲洗盐碱。

⼀般来说,在⼲旱时以⼤⽔灌溉的⽅式保证农业⽣产的模式。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常常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是泛指以⽔浇⽥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植物对⽔分的需要,调节⼟地的温度和⼟壤的养分,提⾼⼟地⽣产能⼒,以提⾼⼟地⽣产率。

由于灌溉农业是⼀种稳产⾼产的农业,所以在世界分布较⼴,特别是在⼤江⼤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中国的灌溉农业,如都江堰⽔利⼯程,使成都平原的⼤⽚农⽥得到灌溉。

⼆是特指在降⾬量极少的⼲旱、半⼲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地理的农业类型中多指这⼀项)。

 (3)绿洲农业:⼜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旱荒漠地区有⽔源灌溉的地⽅的农业。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肃河西⾛廊等地。

在⼲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出露的地⽅,因有灌溉⽔源⽽成为荒漠地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

绿洲农业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在我国西北⼲旱地区分布较普遍。

有新⽼之分,⽼绿洲农业⼀般分布于⼲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出露的地⽅。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耕地包括水田、旱地、水浇地,其中,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即年降水量㎜等值线以南广大南方丰水地区。

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北,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约占60%左右,其次是黄土高原、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山前平原,约占25%,其余15%的旱地分布在江南丘陵与山坡地地区。

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1、粮食作物:
(1)水稻:性状凉爽,水质条件好,光照和热量的平原条件,如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
(2)小麦:耐旱情,耐旱,耐盐,耐碱,适应性弱。

它分成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原产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小麦原产在东北地区。

2、糖料作物:
(1)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原产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
(2)甜菜: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分布在东北,宁夏和新疆北部。

3、棉麻作物:
(1)棉花版: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为分布于中,下游和平原,四川盆地和华北地区(新疆最好的长绒棉质地);
(2)黄麻:高温,水量充裕,土壤富饶,地势平缓的三角洲地带。

典型的原产区域就是恒河三角洲。

4、油料作物:
(1)花生:对热量权建议较低,原产于华北平原,分散在山东丘陵地区;
(2)油菜:中,下,下平原,土壤肥,光热好的亚热带地区。

5、茶叶:喜温好湿,喜酸不好阴.适合我国江南丘陵酸性红壤生长。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区域地理 P170页 考点二 不利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 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总量丰富,河川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三、中国的农业类型
(三)畜牧业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城郊农业)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南疆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 山东、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也称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或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地势较为低平;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较丰富;⑤旱、涝灾害频繁。

2.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存在问题:①小农经营(或生产规模小);②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土地资源退化(或土地肥力下降)。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④兴修水利;⑤培育良种;⑥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②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③生物资源丰富;④水资源丰富;⑤红壤分布面积广。

2.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③封山育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④改良土壤;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⑥兴修水利。

三、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较好;②地势较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不足;⑤旱、涝灾害频繁;⑥多风沙和盐碱地。

2.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土地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④发展喷灌,滴灌技术;⑤加强水资源管理(或合理开采地下水);⑥退耕还林还草;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灌溉农业(也属于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成分的积累;③地势较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有黄河水(或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⑥气候干旱,降水不足;⑦多风沙和盐碱地。

旱地属于什么土地性质,种植什么农作物好

旱地属于什么土地性质,种植什么农作物好

旱地属于什么土地性质,种植什么农作物好回答旱地属于农用地,旱地一般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靠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在旱地种植要进行合理轮作,这样可以提高地力,旱地种植消耗的肥力比较大,实行轮作可以互补一些不足的元素,而且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旱地育苗要把握好时机抢墒播种,这样才可以保全苗、促壮苗。

一、旱地属于什么土地性质
1、旱地属于农用地,旱地一般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靠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只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2、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然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3、在旱地种植的时候要合理轮作,这样可以提高地力,旱地种植消耗肥力比较大,实行轮作可以互补一些不足的元素,并且还可以减少病虫害。

可以实行树种和农作物、树种和牧草等轮作。

4、在旱地育苗要把握好时机抢墒播种,这样才可以保全苗促壮苗,一般在春分到清明的时候播种中小型种子,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播种大粒而且比较硬种子。

二、旱地种植什么农作物好
1、旱地一般种植玉米、红薯、棉花、向日葵等耐旱作物比较好,旱地一般是指种植旱地作物、一般不需要季节性灌溉的耕地。

2、旱地可以分为平地旱地和坡地旱地,包括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和无灌溉条件的一般旱地。

3、耐早作物是指具有比较强的耐早抗逆性,在干早缺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并且保持或者接近正常产量的作物。

4、耐旱作物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叶子窄小,有的作物叶子遇到干早可以卷成筒状,把气孔卷在里面;而有的作物叶片上气孔又少又小,在干早的时候气孔可以自动闭合。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A.秦岭一淮河...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A.秦岭一淮河...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A.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B.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C.青藏⾼原地区
D.西北内陆⼲旱地区
A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线是以北的年降⽔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作物既有冬⼩麦,也有春⼩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类型的分布。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难度⼀般。

学⽣熟练掌握我国⼟地利⽤类型及分布即可。

同时也兼顾考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我国⼟地利⽤类型、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的⼟地(沙漠、⼽壁、⾼寒荒漠、⽯⼭等):新疆、内蒙古、青藏⾼原等。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降⽔量等值线和⼀⽉份0 °C等温线⼤致经过的地⽅。

该线以北的年降⽔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作物既有冬⼩麦,也有春⼩麦。

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华北为落叶阔叶林。

该线以南的年降⽔量⼤于800 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第一节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一、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及其划分方法划分中国干湿地区的指标目前主要是干燥度指标和年降水量指标。

(一)干燥度指标采用这种指标划分的,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其划分的方法见表。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三级区划,第一级气候地区划分从北到南以气候带为依据,从东到西以干燥度划分。

第二级气候区划分,结合各区情况,甘蒙、甘新、华北三个地区重点考虑年、季干燥A度。

第二级划分视各地情况适当运用年、季干燥度,年降水量、降水日等因素。

这个区划以K≥4.00为干旱,K在1.50一4.00或1.20一4.00之间为半干旱,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从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张家口到榆林、兰州、阿坝、昌都、拉萨,由东北针贯西南,干旱与半干旱的界限大致是自内蒙古的海流图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柴旦、玉树、倾多、拉萨、日喀则至噶尔昆沙一线。

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在第二(气候大区)和三级(气候区划)中,分别采用年、季干燥度指标。

因干燥度标准与划分方法的不同,此区划划分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大致为:东自海拉尔、齐齐哈尔、锦州,向西南经承德、太行山、运城,再折向西北,经洛川、兰州、酒泉、敦煌、和田至喀什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原气候区域除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也属于这个范围。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按干湿情况,以干燥度为主要参考指标,划分出第一级(自然地区)范围大致自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十八盘梁、石家庄、阿坝、昌都、倾多一线的西北地区。

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包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折向大柴旦、格尔木经唐古拉山口转向黑河、鄯善一带。

(二)年降水量指标以这种指标进行大范围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及“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其划分的主要指标如表1-7。

表1-7不同干湿划分的年降水量标准/mm“中国自然区划”以400mm年降水等值线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和湿润两部分,在划分三大自然区域时,划出了西北干旱区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9.8%。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100mm等降水量线为指标,划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和“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分别都以400mm和250mm降水量线作为划分干湿区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指标,其中干旱、半干旱面积分别占30.8%、19.2%,合计占国土面积的50%。

从以上不同的划分可以看出:①因划分指标的不同,或同一指标具体标准的不同,或因再分级中运用的方法不同,划出的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也就不同;②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尽管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划分,但是从大的范围看,还是比较一致的。

即无论以干燥度K=l.5还是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划分,中国干旱地区的面积都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

如果加上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的交错地带,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更大。

二、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

即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干湿气候的分界线。

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第二节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区域和旱地农业类型分区一、中国旱农地区分布中国旱农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带。

地理坐标位置大致是东经73°50′-135°05′,北纬33°20′-53°30′之间。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部或部分范围,供966个县(市)。

土地总面积为54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6%,耕地面积0.51亿hm2,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该地区耕地总面积的65%,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2%。

分布广,类型多。

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旱农生产,将北方旱地农业类型进行分区,分为4个一级区和57个二级区。

二、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指标(一)一级类型区的分类指标和命名一级类型区以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作为区划的主导指标。

以干燥度为辅助指标。

水分分布规律是形成不同旱农生产的基本因素。

采用年平均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只能说明该地区年降水总量,而多于或少于这个数量的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各有一半,即保证率为50%。

在受季风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变幅较大的旱区,为了稳产高产,就需要年降水量有较大的保证程度,所以采用以80%的保证率作为主导指标。

此外,由于降水指标只是考虑到水分平衡中的收入部分,而没有考虑到水分的支出部分,只能定性地反映气候的干湿,不能定量地说明水分的盈亏。

因此,采用干燥度作为一级类型分区的辅助指标。

我国北方地区按80%的保证率,将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区,200—25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偏旱区,250—4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400—500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偏旱区,500—600mm 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区。

在此五个类型中,干旱区因降水量过少而不能实行旱农,半湿润区因降水量较多而不需要实行旱农。

因此,旱农的一级类型区实际为三个,即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

此外,由于降水指标只是考虑到水分平衡中的收入部分,而没有考虑到水分的支出部分,只能定性地反映气候的干湿,不能定量地说明水分的盈亏。

因此,采用干燥度作为一级类型分区的辅助指标。

干燥度大于3.5为干旱区,3.0—3.49为半干旱偏旱区,1.6—2.99为半干旱区,1.3—1.59为半湿润偏旱区,1.0—1.29为半湿润区。

表1—9 北方旱地农业类型一级区的指标和特征(二)二级类型区的划分指标和命名二级类型区的划分主要是综合考虑地貌、热量及形成农业干旱的特殊因素(如水土流失、风沙区)和农、林、牧业结构的比例。

地貌是形成农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在旱农地区更为突出。

地形起伏直接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直接影响旱地农业的产业结构,作物、畜禽和林木的品种结构,从而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

地貌分类指标见表1—10。

热量因子对农作物有效利用水分的影响也很明显,相同的降水量,凉温地区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要高于暖温地区。

从而在降水量有限的旱农地区对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的结构、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草地类型、林木分布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在中国北方地区中暖温、中温、凉温和寒温地带的分布也十分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旱农类型的分异性。

在研究中采取≥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热量的指标(表1-11)。

形成农业干旱的障碍因素(特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干旱类型的特点,成为区分旱农类型的主要指标之一。

从中国北方旱区看,主要障碍因素是水土流失和风沙。

其区分指标见表1—12。

水土流失区保水性能差,坡耕地多,多旱作,在风沙区则作物易受风旱威胁,需借助农田防护林保护或发展牧业。

社会经济活动更影响农、林、牧产业结构的分异,使自然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区形成相异的农、林、牧结构。

农林牧结构既可以它们用地结构的比例作分类指标,也可用它们产值的结构比例作为指标。

两者互相联系,但表现不一样。

用地结构主要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特征,产值结构则主要表现生产活动的最终经济效果,二者共同构成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这里采用了产值结构比例做为分类指标(表1—13)。

总之,二级类型区的分区指标较多,其命名采用三段复合命名法,即自然地理区域,干旱特征和农业类型,如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风沙半干旱农区,陇中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半湿润偏旱农牧区等等。

三、中国北方旱农类型区划及名称(一)半干旱偏旱区本区东起呼伦贝尔高原,向西南延伸,经鄂尔多斯高原,过陇西黄土丘陵沟壑,祁连山北麓到柴达木盆地外围,属内蒙古、甘肃、青海的一部分。

本区共分7个二级区,即:1、内蒙古东北部高平原半干旱偏旱牧区2、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3、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风沙半干旱偏旱牧区4、陇中黄土高原西北部半干旱偏旱农牧区5、青海东部低山丘陵半干旱偏旱农林牧区6、祁连山北麓高寒半干旱偏旱农、牧、水源林区7、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半干旱偏旱牧区(二)半干旱区本区自东向西为大兴安岭西麓、东北西部丘陵-平原、冀北晋北高原山地、河北平原中部,晋陕黄土高原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东部、陇西黄土丘陵区、祁连山地、青海湖环湖地带、湟水谷地上游、海南高原山地,青南高原北部和新疆伊犁盆地。

包括12个省、市、区。

本区共分25个二级区,即:1、大兴安岭西麓高平原半干旱牧区2、松嫩平原东北水土流失半干旱农业区3、松嫩平原中西部半干旱农牧区4、吉林西部平原风沙半干旱农(牧)区5、大兴安岭东南麓科尔沁低山丘陵半干旱牧农区6、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农牧区7、西辽河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8、辽宁西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风沙半干旱农业区9、燕山北部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半干旱农林牧区10、晋北、冀西北山地半干旱农林牧区11、河北黑龙港半干旱农业区12、太行山东麓半干旱灌溉农业区13、阴山南麓丘陵山地半干旱农牧林区14、太原、忻定盆地半干旱灌溉农业区15、土默特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16、吕梁北段黄土丘陵半干旱农业区17、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半干旱牧林农区18、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半干旱牧林农区19、陕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农牧区20、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21、海东黄土丘陵半干旱农牧区22、青海湖环湖半干旱牧农林区23、黄河源头半干旱牧林区24、可可西里内陆寒漠区2、伊犁河谷半干旱农牧区(三)半湿润偏旱区本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东部、吉林中部平原、辽西的中北部、燕山北部山地、华北滨海低平原、豫北-豫西、太行山、太岳山地、关中平原、临运盆地、延隰黄土丘陵、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和北门源山谷滩地等14个省市、区311个县旗。

本区共分13个二级区。

即:1、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半湿润偏旱农林区2、松嫩平原东部半湿润偏旱农业区3、吉林中部平原半湿润偏旱农业区4、辽宁西南-中北部半湿润偏旱农业区5、燕山北部山地半湿润偏旱林牧农区6、华北滨海半湿润偏旱农牧区7、华北低平原区半湿润偏旱农业区8、豫北、豫西半湿润偏旱农业区9、太行太岳山地半湿润偏旱农业区10、关中平原、临运盆地半湿润偏旱农业区11、延,显黄土丘陵半湿润偏旱农牧区12、陇中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半湿润偏旱农牧区13、门源半湿润偏旱农牧区四、内蒙古旱地农业类型分区(一)干旱区1、阴山北麓高平原干旱牧区2、河套平原干旱灌溉牧区3、内蒙古西部高平原风沙干旱牧区(二)半干旱偏旱区1、内蒙古东北部高平原半干旱偏旱牧区·2、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3、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风沙半干旱偏旱牧区(三)半干旱区1、大兴安岭西麓高平原半干旱牧区2、.大兴安岭东南麓科尔沁低山丘陵半干旱牧农区3、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农牧区4、西辽河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5、燕山北部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半干旱农林牧区6、阴山南麓丘陵山地半干旱农牧林区7、土默特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8、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半干旱牧林农区9、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半干旱牧林农区(四)半湿润偏旱区1、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半湿润偏旱农林区五、旱农地区不同类型分区的战略发展方向(一)干旱区本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