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学会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以情感为主线,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
1.2 简介诗人苏轼及其作品《水调歌头》。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究3.1 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怎样的情感?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亲情的珍视。
4.2 分享自己与亲人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2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学会生字词。
6. 课后反思6.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准备。
6.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总结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诗歌和学会生字词的情况。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
2. 参考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引导学生回顾《登鹳雀楼》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但愿人长久》,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味。
(2)学生通过参考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聆听古诗《但愿人长久》,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5. 欣赏与提高:(1)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体会诗词的美感。
(2)学生尝试创作小诗,锻炼语文素养。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对照教学目标,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可以是描述一次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或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学校语文《但愿人长期》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要求同学:留意倾听,听准字音,留意停顿。
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留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竞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同学简单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在同学读的时候,留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品尝欣赏眼睁睁心绪不宁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留意依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教学措施预设: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依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利用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受诗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但愿人长久》。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节奏和韵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重点练习。
4.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文,解释难点词语。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文大意。
5. 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古诗《但愿人长久》,加强字词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背诵古诗,提高背诵能力。
3. 家长引导孩子讲述诗文大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4. 孩子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古诗的意义。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观念。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但愿人长久》。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苏轼的生平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但愿人长久》,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经历,体会诗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和珍惜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但愿人长久》,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2 教学难点: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但愿人长久》,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3 词语解释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4 意境分析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为何要表达这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章: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将古诗《但愿人长久》背给家长,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可以参考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但愿人长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2但愿人长久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写了北宋人文家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盘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踽:头》改编成了浅显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
本文构思奇妙,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条淸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名篇的心理背景。
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衣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
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vv水调歌头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v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vv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6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岀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学生捉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吟诵等皓月埋怨婵娟(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名代农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选出•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讹vv水调歌头>>,并描红。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想象和体验诗歌描绘的场景。
(3)学会通过诗歌结构、韵律等来欣赏和评价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通过诗歌结构、韵律等来欣赏和评价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
(2)准备生字词的教学材料。
(3)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3. 理解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结构、韵律等来欣赏诗歌。
(2)学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诗歌,加强记忆。
2. 利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诗歌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但愿人长久》,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并熟练朗读、背诵《但愿人长久》。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意象。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诗文内容、生僻词汇解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苏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其他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
2. 教师解释诗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诗文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包括诗句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以及诗句的修辞手法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熟练朗读、背诵《但愿人长久》。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体会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四年级语文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
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
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
(阙,琼,绮)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
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
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
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
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领会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亲情观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体会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领悟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思念。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但愿人长久》的图片和文字。
2. 学生准备课本,提前预习古诗《但愿人长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古诗《但愿人长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画面,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学习古诗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2 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3 教师讲解古诗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探讨意境3.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古诗的意境美。
4. 欣赏古诗4.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2 学生谈自己的欣赏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课堂5.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 作业布置6.1 熟读并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6.2 写一篇关于古诗《但愿人长久》的观后感。
7. 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板书内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但愿人长久》的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一:《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并领悟诗词的含义和艺术之美。
2.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朗读、理解、仿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 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3.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但愿人长久》的内涵和人情味。
2. 在欣赏和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妙,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或手写《但愿人长久》的诗歌内容,并放一段古筝伴奏的音乐,创设温馨的氛围。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课文:通过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渐入诗意。
然后教师解释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欣赏和朗读:学生再次跟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表达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美。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对读,以增强对诗歌韵律和语调的把握。
4.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关于美好愿望的小短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提示,如“我愿……”、“我的美好愿望是……”,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和分享。
5. 展示和点评: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同学可以给予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将学生的小短文集结成册,发放给家长,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来写作。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延伸拓展:1. 课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诗歌的美妙之处。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例文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例文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1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
(3)能熟读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对相关诗词进行积累。
2.感悟文本主题: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转变,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1)通过删词删句等开展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转变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语言文字的准确而丰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并学习苏轼“转念想问题”的不错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时间四.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反复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组成词语。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屈指埋怨宽慰4.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在课上明确提出并交流。
5.上网查查关于苏轼的资料,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体验苏轼对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1.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题,尽量读出文字中蕴藏的情感。
(师白: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你在朗读时要感受得到。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苏轼)这篇文章写了苏轼的什么事情?(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在家中望着月亮,思念自身的弟弟苏辙。
)板书:思念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它重点不是写苏轼怎么样去欣赏月亮,而是写苏轼的内心活动。
(板书:内心活动)因此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体会苏轼的内心活动。
2.请你找出“思念”这个词语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年级(上)第2课《但愿人长久》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读课文)
2.课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学程单1:
1、学生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苏轼感情变化的词。
2、把文中苏轼的情感变化词用“------”划出。
四年级(上)第2课《但愿人长久》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重点理解:“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你和亲人分别过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分别七年呢?
算算七个年头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触景生情,倍加思念呢!难怪这会儿别人是欢欢喜喜的,而苏轼呢?他却是——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理解诗歌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生词和短语: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3 分析与讨论: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进行创意写作。
4.2 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5.1 回顾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5.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提供与《但愿人长久》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古诗或现代诗。
让学生选择一首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6.2 文化背景: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环境。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7.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八章:家庭作业与评价8.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意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规范»倡议先生运用〝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倡议先生多读书、少做题。
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先生在读书的进程中对阅读资料停止过度的探求、想象、感悟,是培育先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方法。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课文用词丰厚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显露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宽广胸襟。
这是一篇对先生停止朗诵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为此,我运用自主探求与朗诵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先生采用联络写作背景了解重点句段,引导先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诵,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主要教学进程:〔一〕师生说话,引入课题:1、同窗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离开了,中秋节早晨的月亮特别圆。
现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2、明天,我们要一同窗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持久〕〔二〕联络课题,鼓舞提问: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2、教员归结:〔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作了什么变化?〔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索题〕:1、先生自读圈画〔读的方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员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3、引导先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意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的〕〔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化探求课文:〔先生扮演苏轼,教员充任四年级的小先生〕1、学习1—3自然段:〔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味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2〕先生读书预备。
〔3〕指名回答,要求:留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压服力,使人信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
2.教师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中一定有人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吧!(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书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和中秋节有关的呢有月饼啊。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3.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出自哪位文学家的哪篇词中吧!(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苏轼:苏轼,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4.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苏轼又怎么写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1.老师读课文要求:找出生字、词,划出难读的地方,听懂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师,您好!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欢喜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隐藏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1、对“屈、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2、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四、总结下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思考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主动地带入文本中去。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难点
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