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实施说明报告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生70%来自四面八方。
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运用统筹兼顾方法 做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
受父母 的教育 和家庭环境 的熏 陶有关 。因为家长是青少年 的
() 2 研究 网络教 育机制。现代“ 网络 ” 带给人们 的影 响是双
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对人 的影 响具 有初始性和持续性 的特 重性 的。抓住青少 年好 奇心 、求知欲强和接受新 事物快的特 点 , 就决定了家庭教育在人的思想品德 、 这 法制观念 的形成 中 点 , 充分发挥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课 的作 用 , 引导 学生共同建 起奠基作 用。一个 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 气氛, 能够培养 孩子正 设和维护学生 自己的“ 绿色网站” 健康上 网 , , 利用 网络 交流思 常健康的性格气质 、 人生 观和道德 观 , 能有 效地 预防和制止个 想 , 师生互 动 , 发学生 的创造欲望 , 激 用健 康的思想 占据青 少 人犯罪心理 和行为 的产生。特别是对于步入青春期 的青少年 年的心灵空间 , 使青少年减少对 网络游戏 的依赖。这样 便会一 家长要 配合学校进 行人 生观 、 道德观 的教育 , 常与孩子进行 方 面引导学生利用 网络共享资源进行有 效学习 ,另一方 而利 经
思想沟通 , 帮助 孩子克服 身上 的坏习惯 、 毛病 , 坏 使其安 全地 用网络发挥教育 的正面导 向作用。
度过人生 的“ 危险期 ” 。家庭 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 中接受的
后是期望孩子成才。
() 3 重视学校法制宣传工作 。从青少年维权 志愿 者 、 高校
初 始教育 , 每个 家庭 、 家长首先要 注重培养孩 子学会做 人 , 然 教 师及相 关部 门热心于青少年保护工作 的人员中选派部分人
自的优势作用 , 离不 开“ 统筹兼顾 ” 的科学方法 。
育的场所 , 学校承担 着青少年社会化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进步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老实、英勇、勤劳、节省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区分是非的才能,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现代化建立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底。
二、明确教育内容和根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方案、学校教学工作方案、少先队工作方案的安排,在对学生进展以“五爱”为根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粗浅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别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进步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有方案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效劳、学会创造。
教诲处、少先队有方案地对学生进展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____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实在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互相联络的有效机制,不断稳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浸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三结合教育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少年儿童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合教育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区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特色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络。
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执教工作,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级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重点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
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络体系。
特色二: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组和学习型社区。
随着农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益显著。
少先队员通过社区少先队组织找到自己在社区的新岗位,将文明新风尚带进社区,他们在社区的管理、安全、宣传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开展了道德实践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的连续性①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育辅导员岗前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
集中培训安排了《假日小队活动的指导》、《如何建立少先队文化》、《如何开展独具特色的暑期活动》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开放快乐书吧,组织“我与新区共成长”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全校260多名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
③组织“读书节”征文活动,共计征集稿件70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条件好的个别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络。
4.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
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2.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3.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
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4.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5.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024年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2024年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2024年,我们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进行了结合的教育工作。
在这一年里,我们致力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全面、健康、平衡的教育环境。
在学校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技巧。
我们推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艺术表演、体育比赛和社会实践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家庭方面,我们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
我们向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增强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度。
在社区方面,我们与社区机构和社区居民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和服务项目。
我们举办了社区教育讲座、亲子活动、义工活动等,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和眼界。
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总的来说,2024年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们在综合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更加密切,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然而,我
们也要认识到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家庭和社区间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各类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承担起培养子女良好品德和发展全面素质的责任。
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活动、与孩子共同做家务等方式,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各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类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同时,社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综合能力。
这种制度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第 1 页共 1 页。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模版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作用,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结并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的经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
第三条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条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应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第五条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管理规范,包含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六条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应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培养要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条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考核制度,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章家庭教育管理制度第九条家庭教育管理制度是指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内部规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条家庭教育管理制度应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特点,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家庭教育管理制度应提倡理性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第十二条家庭应加强与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章社会教育管理制度第十三条社会教育管理制度是指社会教育机构对教育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四条社会教育管理制度应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管理制度相衔接,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共同体。
第十五条社会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十六条社会教育机构应建立学生档案,定期进行教育评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好“三结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好“三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科教学各个方面的教学环节。
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建设,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要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到:1、以教材为依据,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2、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实现德育途径网络化;3、以活动为载体,德育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现德育工作兴趣化。
总之,学校德育无小事,每一件工作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标签:教材;网络;结合;兴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德育工作,这是无可非议的。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明确指出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
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进、加强德育建设,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笔者认为务必做好以下“三个结合”:1以教材为依据,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教材是培养目标的物质手段,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各学科教师务必以“德育为先,诸育并举”为教学原则,按照各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中心、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规范文件)
《教育中心、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
动实施方案(规范文件)
教育中心、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目标
通过教育中心、家庭和社会三方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活动安排
阶段一:教育中心活动
- 内容:主题讲座、学术竞赛、实践体验等
- 时间:每学期至少一次
- 负责方:教育中心
阶段二:家庭活动
- 内容:家庭访问、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议等
- 时间:每学期至少一次
- 负责方:班主任、家委会
阶段三:社会活动
- 内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
- 时间:每学期至少一次
- 负责方: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
实施步骤
1. 学校成立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活动内容、时间、方式等。
2. 各方按照分工合作,组织和推进各项活动。
3. 活动结束后,组织评估和总结,优化工作方案和效果。
注意事项
1. 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学科研究相结合,注重实践和探究,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活动时间要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研究。
3. 活动组织要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旨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三结合教育中,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社会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技能。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施,如实习、社区服务、参观实践等。
在三结合教育中,社会应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如与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社区教育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在实施三结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对接,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家庭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
社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养。
通过学校的加强教育,家庭的有力辅导,社会的广泛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作者: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2期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75.21%的学生来自新市民家庭。
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总体要求,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与实施模式,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联动的德育共同体,以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化管理网络体系围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我们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三个层级的管理网络:学校教育层级,构建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学科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科任教师队伍组成的管理体系;家庭教育层级,构建由“雀之灵”家长委员会主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全体家长组成的管理体系;社会教育层级,构建由街道一把手书记、教育主任、社区书记、教育专干、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团体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管理体系(如表1)。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层级实施模式围绕“五项主要内容”“六大实施途径”,学校充分整合创建多层级实施模式,充分利用区科技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校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平台,同时开发学校四大特色:课堂教学主阵地、学雷锋常态化活动、广树进步小榜样活动、剪纸特色活动;成立校外五大活动基地——砬子山村学雷锋活动基地、清流坊社区学雷锋活动基地、由家村孝亲实践基地、喜家德校外实践基地、“袁厚山”校外德育基地;开辟家庭教育四大途径——榜样家庭(家长)评选、学生家长讲进步故事、家庭教育联盟、家长参教议教。
多层级实施模式有效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教育职责,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家庭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实现家校教育的共赢(如表2)。
(一)小手拉大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1. 开设校本课程,涵养道德品质学校开设《中国家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对历代中国家规家训的解读与講解,学生得以充分了解家规家训对人的重要影响,汲取优秀家规的道德养料,涵养良好的道德修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学到了优秀文化,充实了头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卫贤镇中心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三结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开展“三结合教育”,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家长教育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规划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共建工程,紧密围绕“改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促进三方面教育”这一主线,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一)学校教育——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进一步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与协作。
学校教育的方向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家长,为了优化广大学生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统一,而不应该出现教育空白,更不允许相互抵消。
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社会单位的人才、设施和热心学校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以充实学校教育工作力量,社会应视青少年的教育为己任。
当前,在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外活动中,更应凸现社会的功能,以优化社会环境,推动学校教育,达到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社会化大教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从而以显著的成效、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更大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2009--2010学生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广阔的社会。
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1小时的反教育。
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
因此,我校向家长提了几点建议: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2、家长应充分支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3、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4、学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我校还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如定期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件、新现象传达给家长。
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活动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们也学习了不少科学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针对农村公共教育场所极度缺乏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首先要把群众动员起来。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研究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
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
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2、主导性原则。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简报
社会教育机构:社区学院、培 训机构等
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协会、 慈善组织等
网络教育资源:在线课程、学 习网站等
家庭教育:父母是 孩子的第一任教育 者,对孩子的性格、 价值观等方面有着 深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学校是 孩子成长的重要场 所,通过课程、活 动等多种形式对学 生进行全面培养。
社会实践:通过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 如志愿服务、社会 调查等,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实 践能力。
社会教育:利用 社会资源,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三结合实践成果: 通过学校、家庭、 社会三方共同努 力,实现学生全 面发展的目标。
政策支持:政府将 加大对学校家庭社 会三结合教育的支 持力度,推动教育 改革深入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 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提 高教育质量。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Part Two
学校课程种类丰富,包括必修 课和选修课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思维
学校课程设置与国家课程标准 相符合
学校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 和调整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对孩子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远 的影响。
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
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教育 事业发展
学校:提供教育资 源,制定教育计划, 组织教学活动
家庭:关注孩子成 长,培养家庭责任 感,促进亲子沟通
社会:参与社会实 践,拓宽视野,增 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提供 全面的知识和技 能教育,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说明报告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说明报告一、统筹安排为深入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搞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XXX的部署,XXX认真开展了家校社共育工作。
现将工作情况说明报告如下:二、工作开展1.班主任、任教老师经常开展家访活动,用各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信息,及时提出有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021年上半年组织家访1521人次,征询了74条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改进了工作。
2.发挥家庭基础作用。
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发挥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家长委员会七年级70人,八年级50人,九年级30人。
家长同学校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老师一起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知,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和学生一起参加校内校外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学校还及时建立和更新家长联系簿,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给家长上课,增长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水平,使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更科学、规范、有效。
3.根据疫情防控的需求,2021年3月份以来我们的家长学校实施网上家长培训,职员3080人次,截至目前网上家长学校共开展家庭教育课程13课时,志愿服务出勤率百分百,每周上下学30人值班,本学期召开了一次线上家长会。
极大的施展了家庭、家长的基础性作用。
4.3月29日学校要求各班约请两名家长,共约请32名家长代表参与“市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5.自4月10号起,每周校级家委会主任编辑关于家庭教育的“东城寄语”,逐级下发到班级群,利用语言的魅力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和蔼理念。
6.4月份,15名初三家长志愿者和12名党员教师辅佐派出所为初二初三的学生办理身份证。
1-2 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情况的说明报告
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情况的说明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我校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需要,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发挥社区作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动互促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
一、工作部署1、建立健全制度。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每周利用升旗仪式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每学期聘请社区相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家长开放日,班主任每学期都要进行家访。
2、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组员:全体老师家委会成员代表社区代表三、具体措施1、发挥学校主体教育,加强学生品行培养。
利用向雷锋同志学习、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节日活动,开展各项针对性活动。
2、举办家长开放日。
学校每年以社团展演活动为契机,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通过听、看、思去感悟学校教育,去观察、体验孩子的校园生活,拉近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情感。
3、精心组织召开家长会及定期家访。
通过交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另外,充分发挥各级家委会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监督功能。
使家校联系工作落在实处。
4、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发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心理学专家和消防战士、公安干警等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取得实效通过学校与社区、家庭相结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不仅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还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形成教育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实施
说明报告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我校积极开展三结合教育, 2017年以来,主要狠抓落实以下工作:
一、学校建立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副书记、副校长长任副组长,所有中层领导和级部主任为成员。
二、具体实施
(一)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坚持德育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校园、教室、办公室变成宣传的阵地。
结合学雷锋活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志愿者活动、升旗仪式等,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行为上。
2、开展“清明节”网上纪英烈、歌唱祖国歌咏比赛。
3、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开放日”活动等。
(二)强化家庭教育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2、每学期召开二次家长会(家委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的建议。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举办开放日活动,建立了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家访制度。
(三)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1、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杜绝了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2、加强社区与学校间的联系。
邀请社会贤达到学校讲公益课,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愿者活动。
3、与辖区派出所实行警校挂钩,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
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了三结合教育的优势,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优质课、能手课、课例评选、文明单位评选、教坛新秀评选等走在全县前列;学生的思想素质、文明习惯极大提升;校园遵规守纪成风,不文明现象显著减少,本学期学校没出现一起治安案件;我校连续3年全县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三结合教育还促进了我校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讲文明、讲奉献蔚然成风,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