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弟子规》解读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一、总叙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三、出则弟5.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睦团结,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6.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不因财物与家人或外人产生怨恨;讲话时忍让和气,就会消除愤怒和不满。
四、谨7.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些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8. 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
【解释】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保持身体正直平衡;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9.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做事都要讲信用、诚实不欺、没有欺骗妄语行为。
说了就要做到。
10.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或传播消息;对于自己没有确切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散播传言。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1)《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中分为五个部分,总共360句,每句三个字,共1080个字。
弟子规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到学习、工作、结婚、做父母乃至离世,都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学习和实践,并且要终生遵守。
下面举例说明学习《弟子规》的益处:弟子规初入社会或职场,如果能坚持学习《弟子规》,就能避免常犯的十种毛病。
比如,打碎碗碟时不觉得可惜,踩坏了花草也不觉得痛惜;一不留神碰伤了人,还心安理得地说“对不起”;不小心把同事的杯子摔碎了,非但不道歉,反而指责别人的过失;因为自己喝醉了酒就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等。
这些都是缺乏对他人、对环境的基本尊重之举。
古语有云:“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弟子规中的孝悌礼义也好,忠信廉耻也罢,首先要建立在懂得敬畏天地鬼神的基础上,这样才算是真正领悟了圣贤的教诲,才能落实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抱怨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事实上,古人讲“一日之计在于晨”,太阳刚刚升起,正是勤学的最好时光。
可惜现代社会节奏快,许多人只知道向昨天讨回失去的时光,却忘记了今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太阳初升,鸟儿欢叫,鱼儿游动,大地开始苏醒,空气开始清新,万物也都充满了生机,它们似乎也在催促我们赶快起床。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今天起认真努力吧,让梦想不再遥远。
弟子规言语信实,辞气温和,通篇如春风拂面,柔和地浸润你的心田。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视为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教材。
全文共有360条规则,涵盖了对孩子们的行为要求以及对师长的尊重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并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教导。
第一章:弟子规总则第一节:弟子行规弟子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如遵守规矩、尊敬长辈、尊重师长等。
第二节:弟子心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心态,如谦虚、诚实、正直等。
第三节:弟子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言语方式,如说话文明、不谩骂他人、不讲粗话等。
第四节:弟子色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仪容和服饰,如穿戴整洁、不穿太暴露的衣物等。
第五节:弟子财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财物的态度,如妥善管理个人财物、不贪婪等。
第六节:弟子戒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食宿的态度,如不挑食、不挑剔住宿条件等。
第七节:弟子敬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师长的态度,如尊敬师长、不违背师长的要求等。
第八节:弟子友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朋友的态度,如友善、互相帮助等。
第九节:弟子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如恭敬、礼貌等。
第十节:弟子廉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处理权力和财务的态度,如廉洁奉公、不贪污等。
第十一节:弟子耻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品行和道德标准,如不偷盗、不说谎等。
第十二节:弟子勤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勤奋学习、不偷懒等。
第十三节:弟子忠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如忠诚、爱国等。
这些规则的宗旨是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弟子能够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弟子规的教导不仅仅在古代适用,而且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教导,成为一个真正的弟子。
结语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践行其中的教导,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道德启蒙读物。
本文将为您呈现弟子规的全文,并提供相关解释。
第一章: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首先教导弟子要尊敬父母,孝顺慈爱;其次要谨慎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让弟子明白,只有修身齐家,才能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奠定基础。
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宗庙社稷,言必信,行必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强调了在祭祀王室神社和国家神社时,一定要言行一致,兑现承诺。
再次重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章:父母的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当父母吩咐时要立即行动,父母的教诲要虚心听取,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
第四章:友与己朋友远,兄弟少,明以修身,愿以养德。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朋友要慎选,人生真正能相信的朋友寥寥无几,因此要注重修身养德,让自己成为值得交往的人。
第五章:言行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这一章提醒弟子,对于不礼貌的行为不要看、听、说和做。
第六章:节制饮食饮食有度,饱而避饥。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饭要吃得饱,但不要贪婪,避免饥饿肚子。
第七章:守身有节孝则顺,友则信,守身有节,言语有序。
解释:这一章强调,孝顺要顺从父母,友谊要忠诚守信,守身要有节制,言语要有秩序。
第八章:心灵修养衣貌足恭,所以动容。
容止端正,所以动容。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端庄恭敬地穿着,以此来调整内心,展现大方得体的容貌和姿态。
第九章:读书学习凡让之道,得众之道。
解释:这一章告诉弟子,学习时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守约守时执约以信,亲戚所序,勿解以己,亲戚所亲。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信守承诺,按照与亲戚朋友所定的规定行事,不要凭个人意愿去解释、违背他人的要求。
第十一章:整洁自律若内信谦,外敬问让。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是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撰写的一本教养子弟的书籍。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教育原则。
第一章:弟子规的概念与意义《弟子规》是孩子们最早学习的一本书,它以启蒙儿童的方式,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合格的人。
通过遵守规矩,尊重师长和长辈,与人为善,努力学习等内容,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第二章:规则的重要性与遵守《弟子规》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正如书中提到的:“有规矩,方能成方圆。
未学先德,道德成仁”。
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弟子规》中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师长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是他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榜样。
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尊师重道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第四章:待人接物的准则《弟子规》在待人接物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准则。
通过教导孩子们待人友善、真诚待人、不卑不亢等行为,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同时,弟子规中还着重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教导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五章:勤学修身的教育原则《弟子规》要求孩子们勤学修身。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孩子们养成勤学好问、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
第六章:总结与启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所体现的传统教育价值观。
弟子规以规则为基础,注重尊师重道,培养孩子们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时强调了勤学修身的原则。
这些教育原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更加明白了这本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是一本启蒙儿童的读物,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并将其中的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阅读同时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及释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解释义【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
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请看课文:【总叙】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
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
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
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请看第一条:【弟子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
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地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欢迎借鉴!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弟子规》深度解析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起源于宋朝,
《弟子规》的内容 2 由李时中所著,主要教导儿童如何为人处世。
《弟子规》内容涵盖个人品德、家庭关系、学习 态度等各个方面,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
,易于记忆。 3 《弟子规》的影响
《弟子规》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 教诲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推崇,被誉为“做人的 准则”。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为 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深化对《弟子规》的理解, 并将其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 生活中,是我们学习《弟子 规》的最终目标。
谢谢大家
2
等道德规范,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重要指导意义。
,增强道德修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个人成
长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3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尽管《弟子规》成书于古代,但其核心价值观念
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如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诚实守信等,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
02 阅读《弟子规》的感 悟
阅读《弟子规》的感悟
《弟子规》的教诲
《弟子规》以简明扼要的语 言,阐述了孝道、友爱、诚 实等基本道德规范,为我们 提供了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
《弟子规》的价值观
《弟子规》强调的是人的内 在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倡诚 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 乐等美好品质,这些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影 响。
《弟子规》读后感悟
以传统文化为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xx 汇报时间: 2024/01/22
目录
01 《弟子规》简介 03 《弟子规》中的主要观点 05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引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是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而编写的。
本文将全文为您梳理,并为每一段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
概述:《弟子规》共分十二篇,在整个篇章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行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更是培养儿童正确价值观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教材之一。
正文内容:第一篇:弟子规1.孝顺父母2.兄则友,弟则恭3.敬爱师长4.对待长辈要恭敬尊重5.得罪人要及时道歉第二篇:弟子的言行1.言谈要文质2.不乱言3.不说不义之言4.不说恶言5.不诽谤他人第三篇:弟子的学习1.温故而知新2.小学课文要读熟3.上学要专心听讲4.作业要认真完成5.上学要遵守纪律第四篇:弟子的作息1.每日必讲习2.每日必读书3.每日必做功课4.每日必说笑语5.每日必闻问候第五篇:弟子的饮食1.餐饭要懂规矩2.不馋食3.不挑食4.不挟咀泄饥5.食不过量第六篇:弟子的起居1.起床勤洗脸2.睡眠要规律3.衣冠整齐4.遇见长辈要行礼5.安静有次序第七篇:弟子的修身1.力行节制2.身心要调养3.走路要文雅4.习武要行规5.身体要健康第八篇:弟子的戒赌1.不习赌2.切不纵欲3.不乐酒色耽于眠4.不好大声喧哗第九篇:弟子的敬神1.有信心2.每日必祭3.诚心礼拜4.必知教义5.心存敬虔第十篇:弟子的仁心1.不欺负弱小2.不排斥异己3.乐于助人4.宽容待人5.爱护小动物第十一篇:弟子的友爱1.守朋友的秘密2.朋友有困难要帮助3.对待朋友要真诚4.不与坏人交往5.不谄媚与人第十二篇:弟子的谦卑1.不自夸2.不自大3.不自私4.不坏朋友的名声5.谦虚谨慎总结:《弟子规》是培养儿童正确品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经典,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中的每一条行为准则,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总结和传承。
希望通过文中的解释和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所著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典籍。
全书分为十九节,共一百一十条,内容涵盖了人生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义和教诲。
第一节:弟子规首先,《弟子规》的第一节旨在教导子弟做一个好学守规的学生。
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子弟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勤于思考,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同时,它还强调了要遵循学校的校规、班规,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节:父母呼第二节主要强调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它告诉子弟要尊重父母的命令和要求,听从父母的吩咐,时刻以父母的期望为准则。
父母是子女成长的重要支持者,而孝敬父母则是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
第三节:父母教第三节进一步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它提醒子弟要虚心听取父母的教诲,不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言语上,都要谦虚虚心、虚怀若谷。
通过这种方式,子弟们可以不断接收父母们传授的生活智慧和道德道义。
第四节:晨起第四节让子弟们明白了一个良好的起床习惯对于健康和精神上的发展是有益的。
它鼓励子弟们要早起、整理床铺、洗漱梳妆,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也展现了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心。
第五节:洗脸第五节则强调了保持良好仪表的重要性。
它要求子弟们每日洁面,保持精神焕发和身心健康。
通过这样的个人卫生习惯,子弟们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强自信心。
第六节:刮目第六节教导子弟们要多用眼睛读书、看周围的事物,并作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同时,它也提醒子弟们要避免浅尝辄止、浮躁心态,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思考,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第七节:行路第七节教导子弟们在走路时要保持庄重和安静。
它强调了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要有秩序和礼貌,不要携带玩具游戏或吵闹。
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律和公共意识。
第八节:坐车第八节则教导子弟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不要占用他人的座位,让座给有需要的人。
弟子规全文剖析

弟子规全文剖析弟子规是古代儿童幼教的重要经典教材,分为十章及附录,共计一百五十余条规矩。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剖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第一章弟子规的重要性弟子规的内容分为十章,旨在教育儿童从小懂得礼仪、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章父慈母爱本章强调尊敬、孝顺和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第三章亲戚有亲本章主要介绍了对待亲戚的态度和行为,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儿童与亲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第四章姐姐弟弟本章是教导儿童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强调互帮互助、友爱亲密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第五章上学本章是关于学习的规范,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六章看书本章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书籍,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第七章为人本章是关于待人接物的规范,强调友善、宽容、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第八章衣着本章教导儿童穿着整齐、整洁、得体,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仪表和自我形象意识。
第九章饮食本章着重强调饮食的合理和健康,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第十章起居本章是关于日常生活起居习惯的规范,教导儿童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附录敬爱幼稚园教师及全体工作人员本附录提示儿童尊敬教师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通过对弟子规的全面剖析,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此经典教材所要传达的教育理念。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尊敬、孝顺、友爱、诚实等美德。
它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良好人格和健全的人生观。
弟子规全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亲情、友情、学习、品行、生活等方面的规范,全面教育儿童各个方面的行为和品质。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有恒。
【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为父母扇凉床枕。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所及。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弟子规全文理解

弟子规全文理解《弟子规》,又称《士农工商兵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流传至今。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的指导。
下面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进宫、拜师、入学、出门和知礼。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儿童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下面将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理解。
第一章《进宫》主要介绍了孩子们作为礼仪学生进入宫殿开始学习的过程。
这一章指出了要端正自己的身体和心态,要学会对长辈恭敬有礼,要与同学友善相处。
通过进宫这个象征着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第二章《拜师》强调了学生对师长的尊敬和敬意。
学生应当恭敬地向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并且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拜师的过程不仅仅是师徒关系的建立,更是培养学生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第三章《入学》详细描述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包括课堂秩序、学业要求、与同学相处等。
这些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听从指导、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章《出门》主要涵盖了学生在外面与人交往和处世的规范。
这一章教导学生要表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礼貌,要尊敬长辈、爱护小弟和其他人。
同时也教导学生要避免与坏人为伍,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勇气。
出门是一个学生独立面对社交环境的过程,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五章《知礼》对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各种礼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包括了学生与长辈、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等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礼仪。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养成恭敬、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弟子规》是一本以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题的教育书籍。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和礼仪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学习这本书,儿童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社交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经典解读

弟子规全文经典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编。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经典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篇首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题目之“篇首语”,正式引导读者进入全文的主题——弟子规,并明确了弟子的修养内容:首先是孝悌,然后是谨慎和诚信;在此基础上,培养齐整的精神态度和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一、父母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部分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和听从,无论是在父母呼唤时,还是在遵循父母的命令和接受父母的教诲时,都应该以敬畏心态服从顺从,不应懈怠或抗拒。
【二、家道忧】家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不学礼,无所归。
本部分强调保持家庭的稳定和事业的持续发展,不可随意改变。
即使面对一些看似微小的事务,也不要随意妄为主张。
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导致道德修养和学习礼仪的退步。
【三、友于兄】先友友,后敬友,友过侵,不怨反。
反躬自省,问自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一部分强调了与兄长的友善相处。
应先主动友好待人,然后要对待朋友保持敬意。
如果朋友犯错侵害自己,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应责怪。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反躬自省,自我反省,慎重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过错,并积极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
君子要展现出高尚的品质,而不是走上邪路。
【四、慎言谨行】过则勿惮,改则得善。
凡是人,皆须忍。
忍人所不能忍,言不可不慎。
这一部分强调了对自己的言行要保持谨慎和审慎。
遇到错误或过失,不要怕困难,要勇于改正,从而获得善果。
凡是人都需要忍耐,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同时,自己的言辞也需要慎重选择,言行不可草率从事。
【五、因材施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朝与暮,每日改。
可则让,否则坚,温故而知新。
本部分强调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情况进行教育。
如果有错误,及时改正;如果没有错误,就要加强努力。
弟子规全文诵读与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弟子规》全文和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

弟子规概述:《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虽小
亲心伤 ”
(3)心理的却导------以正其心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二 教材特点
1、先总后分的结构体系 2、三字成句的韵文形式 A 三字为句,两句成韵 12字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B节奏明快,音韵流畅-------朗朗上口, 便于吟诵
一、教学建议(中年级如何落实《弟子规》的学习) 1、学习《弟子规》的目标定位:
2、中年级怎么教《弟子规》 当然,小学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不一样,选择的 策略也不一样。我想,中年级诵读弟子规要落实 好四个字:读、解、背、讲。 (1)读——多形式诵读:唱诵、打节奏诵读、拍 手诵读、接龙诵读、对读等形式开展 (2)解——抓重点字词解释:诵读《弟子规》是 为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如果纯粹让孩子背诵就 不能起到导行的作用。《弟子规》有的地方通俗 易懂,但有的地方较难理解,但只要抓住重点字 词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材解读
贺存鑫
《弟子规》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
一、《弟子规》的教育思想
(一)以儒家思想为根源
(1)以儒家“礼治、德治、人治”为 立人思想
(2)编写体例以《论语》“学而篇” 为总纲
(3)《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是《论语》 的思想载体
(二)《弟子规》的教育价值
(1)开蒙养正的立人导向
全文360句 共90行,1080字
“勿”字反复出现41次-------行为的却阻,心里的
却导,心灵的却勉
“人”字反复出现31次-------事父母以孝,待兄弟
以悌,敬长辈以尊,处他人以宽,于自己以严,与
《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克己复
礼,天下为仁”的儒家教育观。
(2)行为的却阻-------以约其行
谢谢大家!
(3)循序渐进背诵:我们可以让孩子一周背一课, 不能一天布置背诵一课,这样孩子肯定会怕《弟子 规》、烦《弟子规》。
4)讲——趣味故事: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现阶段所 存在的问题,背诵、理解相关的内容,再讲一些 古人的故事。可以去购买一本钱文忠解读《弟子 规》,钱文忠在解读相关内容时穿插了许多古人 传说故事,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我想,老师们 在和学生诵读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
的弟子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中讲到:学 习《弟子规》,文化落地为文明。可想而知,我们学习 《弟子规》的目的就在于将文化落地为文明,提升孩子 的道德素养。诵读《弟子规》我们不期待孩子的道德素 养立马得到提升,而是让他们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教 育。而且这里讲的诵读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诵读。这样 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做的。
现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正面临着 严峻的道德问题:自私、固执、霸道……当我们面对孩子 在文明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无计可 施、束手无策,或者说市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时,那么, 我们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 更好的办法或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 回到先民的智慧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中去。就是看看 我们的老祖宗,他们是怎么做的。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