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美】劳伦·B.阿洛伊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一.变态心理学定义:马厄指出,有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2现实适应不良——例如,深信别人没有的信仰,感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

→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

→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二.摘要(1)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变态行为的定义是不同的。

普遍接受的定义是:违反社会准则或违背正常行为的准则,这些行为从统计上来看是偏离正常范围的行为,并让自我感觉不好或不适应,这样的行为称为变态行为。

(2)对于不同文化、种族、性别和年龄来说,心理变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人群对不同障碍的发病率是不同的,他们体验和表达疾病的方式也有区别。

他们也可能采取会影响诊断的不同标准。

(3)就像变态行为有很多定义一样,对他的解释也各种各样。

从医学角度来看,变态行为就像生病:即使生理器官病变不是精神障碍的必然条件,但精神障碍仍然被作为疾病来诊断和治疗。

神经科学对医学模式进行了修正,力图寻找出精神病人在生理上与正常人不同之处,但否认生物起因的唯一性。

(4)心理学理论认为变态行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著名的心理理论有心理动力学,强调童年期潜意识的冲突;行为主义,关注不恰当的条件刺激;认知理论,聚焦于对自身和环境不良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理论,认为行为变态是人际关系混乱导致的;社会文化观理论,则偏重于社会对行为和诊断的影响。

(5)社会决定了变态行为的治疗方法,以及诊断变态行为的标准和社会对变态行为理解。

(6)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预防,或如何避免导致变态的最初环境变化,包括家庭和个人。

这些因素包含在一级预防里,一级预防试图影响整个群体。

二级预防是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领会: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异常活动及其原因。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即研究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区别:精神疾病的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疾病分为功能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属于精神病学讨论的范畴;心理障碍只有功能性心理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章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Ⅰ■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是行为)进行取样和描述,进而综合各种信息所做出的系统评定和判断。

■评估心理障碍的常用方法:1.会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每种测评工具的使用范围要弄清楚)5.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心理障碍的评估流程:当前主要问题—>初步的评定方案—>会谈、测量、行为观察、其他检查—>归类、评价—>干预、治疗—>反馈Ⅱ■心理障碍的分类方法:一是按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一是从病因和症状的角度来分,属于医学的分类方法,以以下几个诊断分类系统为代表。

■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1.ICD-10 国际疾病分类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共分10类,诊断顺序如下:1)确定有无异常2)躯体与异常有无关系3)异常情况分类(大类)4)在类别下诊断名称(具体到病名)3.DSM-4 美国精神病学会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其主要内容为:这些分类又分为五个轴,按轴的顺序进行诊断:它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诊断处理和预后*轴1、2为症状诊断,轴3、4为病因诊断。

*CCMD-3和DSM-4的区别:前者没有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后者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那个病人在患有某种精神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患有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个体心理评估(看正常还是异常)—>对照CCMD-3—>个体归类■心理障碍的界定: 1.统计上罕见2.违背社会规范(没有明确目的动机,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事)3.个人感觉不适4.行为反应不良5.医学及症状学标准必须综合使用上述5条标准,否则是片面的。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1、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di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3、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①心理健康(健康心理);②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③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4、判定建议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注意判断这的不同角度,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4)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4)

第⼗⼀章⼉童少年期⼼理障碍 ⼀、进⾷障碍 1.神经性厌⾷:本病常见于12岁⾄18岁的青少年,95%的患者为⼥性。

病⼈对发胖或体形改变发⽣担忧或恐惧⽽⾃动拒⾷,以⾄引起体重明显减轻和妇⼥停经为特点。

这种厌⾷并⾮由于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病前性格⼤多具有拘谨、刻板和强迫性特征,也有部分属癔病性或分裂性性格。

2.神经性呕吐:这是⼀种由早年的精神因素及教育不当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突然起病也可突然终⽌的反复性呕吐,⽽查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症状。

3.异⾷症:这是⼀种⾮寄⽣⾍的长期摄⼊不可⾷物质的⾷欲倒错现象,患者强烈地喜⾷不可⾷⾷物。

⼆、语⾔障碍 1.⼝吃。

⼝吃涉及正常的⾔语节律受阻断,表现为频繁发⽣不⾃主的⾔语重复,发⾳的延长或停⽌,同时伴有跺脚、摇头、拍腿、挤眼、歪嘴、上⾝摇晃或嘴唇颤动等。

2.选择性缄默症:指⾔语器官⽆器质性疾病,智⼒发育也⽆障碍⽽表现的缄默不语。

本症⼀般较为少见,⼤多数起病于3-7岁⼉童,⼥性多于男性。

起病原因常由于受惊、恐惧、⽣⽓等精神因素所引起。

这类⼉童平时往往受到⽗母的过分宠爱或过分保护,致使患⼉过分依赖于⼤⼈,独⽴⽣活能⼒较差。

3.⾔语发育迟缓:是指⼩⼉⾔语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组⼉童的⾔语发育⽔平,表现为⾔语发育与其年龄不相称,虽到该讲话的年龄尚不能以⾔语表达。

三、睡眠障碍 1.梦游症。

⼜称“夜游症”、“睡⾏症”或“梦⾏症”。

本症以屡次在睡眠中突然起床⾏⾛和作出⼀系列复杂动作,⽽当时患者的意识不完全清醒和发作后记忆不起为主要特征。

2.夜惊:本症以屡次从睡眠中突然觉醒,并伴有惊恐样尖叫为主要特征。

3.梦魇:也是睡眠时的⼀种惊恐反应,特征与夜惊不同,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来或得不到帮助的⼀种令⼈惊恐的梦。

四、功能性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童仍缺乏控制排尿的能⼒,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地昼夜经常不⾃主排尿,⽽且这种遗尿并⾮由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原因:⼤部分⼉童的遗尿症是由于受惊,环境的突然改变,缺乏亲⼈照管、过度疲劳或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理社会因素引起的。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1)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1)

第⼀章什么是变态⼼理学 1.◎变态⼼理学:⼜称病理⼼理学,是⼼理学的⼀个分⽀学科。

它主要研究⼈类各种⼼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意志活动及⼈格特征等⽅⾯的异常表现及其原。

变态⼼理学是研究异常的⼼理现象与⾏为活动发⽣、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变态⼼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理的原因、机制和⼼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理异常的⼼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格的观点为基础。

3.变态⼼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理学偏重于对异常⼼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种有益的促进,⽽精神病学则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理学的基础之⼀,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4.严重⼼理异常与轻度⼼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理异常 轻度⼼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 重 轻 社会适应 丧失 部分丧失 ⼈格改变 明显 部分 ⾃知⼒ 没有 有 主动求治 不会 会  5.⼼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理异常。

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以及意志⾏为障碍等。

②社会适应能⼒丧失,从专门的⼯作、技能到⼀般的⼈际交往和饮⾷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③明显的⼈格改变。

④没有⾃知⼒。

(2)轻度⼼理异常。

①轻精神症状。

②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

③部分的⼈格改变。

④有⾃知⼒。

(3)⼼⾝疾病。

⼜称⼼理⽣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理因素明显有关的⼀类躯体疾病。

(4)⼼⾝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组疾病,但不包括⼼⾝疾病。

(5)⼤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理异常。

(6)⾏为偏离和⼈格障碍。

(7)药物依赖及⼉童青少年障碍,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童精神障碍,⽼年期障碍等。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章)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章)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章)第十章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90 按照所滥用药物作用的特点,物质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亦称生理依赖性,它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

身体依赖性最主要的特征是耐受性和戒断反应。

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它使用药者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产生一种要继续或周期性用药的欲望,以图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精神依赖性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91 中枢神经按捺剂:酒类巴比妥类?阿片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类烟草(尼古丁)致幻剂:大麻92 药物摄入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产生精神、行为效应,这种精神效应又可反馈影响药物摄入行为。

这种效应的产生与否与产生程度取决于个体自身状态,即神经内分泌系统。

有些人摄入药物可能产生一种良性精神、情绪反应,即“正强化效应”起了作用;有些人则可能产生不良的精神、情绪反应,即“负强化效应” 起了作用。

93 酒精中毒具有遗传倾向,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较不嗜酒者子女高4-5倍。

酒精中毒症状并不是单一遗传基因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与其它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94 关于药物依赖遗传性机制的两种假说。

(1)代谢假说,认为药物依赖是某些个体的一种为了补偿体内缺乏制造某种“营养”物质,而生物体在代谢和生理功能上需要这种物质,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2)受体假说,认为某些个体具有相对多的对于某种物质(如海洛因)敏感的受体,或是这些个体体内的这种受体较一般人敏感,具有一种超敏性。

95 (尼古丁)被认为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最遍及的化学成瘾物质。

(酒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药物”。

(毒品问题)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于全球性的瘟疫。

96 药物滥用所引起的机体毒性反应,急性和慢性毒性过程的不同:前者主要是由于所滥用的药物剂量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后者是长期持续用药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慢性毒性反应。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病程实验病程的治疗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三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四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六):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五变态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一)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我国心理学倡导人丁瓒曾提出这一学科的任务:是以心理学特征基本规律的知识来帮助医学阐明疾病的发生和痊愈等问题,更全面地揭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科学原则。

(二)变态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六、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一)中国古代的记载1我国古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2.我国古医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成书的《素问》和《灵枢》,合称《内经》(二)西方变态心理学研究历史简述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而另一位医生格伦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现代变态心理学经历了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心理活动一方面受人体,特别是大脑生理,生化机制所制约,另一方面受其社会实践环境所制约,这是心理现象赖以产生和变化的物质根源。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五章)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五章)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五章)第五章情感障碍与自杀39 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是指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示的精神疾病,一般被描述为燥狂症或抑郁症。

燥狂症的患者以其活动过多,说话过多和对本身的成功和幸福的夸大不雅念为特征;抑郁症则表示为自感无价值,反应迟钝,动作费力,过度悲不雅和不快乐。

40 克雷佩林创造了燥狂症抑郁性精神病这一术语,并作为情感障碍的同义词被沿用至今。

41 情感性精神病的显著特点是:大部分病人会复发。

另一个特点是:不治自愈率很高。

几乎所有抑郁症的病人甚至某些燥狂症病人,都有发生自杀的可能。

42 情感性精神病也是一样,是许多病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合体。

每一种病都有可能是(个体易感性)、(外界压力)和(环境因素)以不同比例相结合的结果。

人本主义理论用(依赖)和(独立)来解释情感障碍。

精神分析理论:把抑郁看做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

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症是正常行为强化的减少,相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

社会学解释:(1)高度的成就感需要。

据报告,智力水安然平静社会抱负高的人较容易发生情感障碍。

(2)母子分离。

43 燥狂症的典型症状:(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和(言语动作增多)。

重度的燥狂兴奋称为(谵妄性燥狂)44 各类型抑郁症,都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不易认出的心理障碍,城市人口重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某些抑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45 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

46 抑郁症最常见的诱因包罗:(1)婚姻上的不和谐、分居或离婚。

(2)严重的躯体疾病。

(3)失业、破产或丧失社会地位。

(4)重要人员的死亡。

(5)担负不了本身的责任。

47 抑郁症的症状有昼重夜清的特点,情绪消沉以早晨最重。

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

睡眠障碍中以早醒最具特征性,亦可出现入睡困难。

48 燥郁性精神病既有情绪高涨,又有情绪低沉,可以表示抑郁和燥狂交替出现,两组症状间没有“正常”的间歇,没有正常情感的间歇期。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有时也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对象:对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

三、区别: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

(机制)精神病学: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

(治疗)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二)、行为主义的解释(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2)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推演出的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必多”(2)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自我与心理健康最为密切)(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依据假定,人的异常心理的缘由:(1)固着(2)焦虑(3)压抑(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1、研究技术路线动物实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例生理机制观察临床病人用类比的方法来结合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2、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第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第二: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3、神经衰弱的特征: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癔症的特征: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三)人本主义的解释(1)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目录第一章正常与异常重性精神病 (4)一、正常异常的界定及标准 (4)(一)概念 (4)(二)变态心理的界定。

(4)二、重性精神病界定 (4)第二章焦虑障碍→集病群 (4)一、焦虑分类、特征。

(4)(一)弗洛伊德:焦虑是危险引起的一种主管情感状态。

(4)(二)焦虑的特征: (5)(三)焦虑的作用。

(5)(四)补充知识。

(5)第三章恐怖症 (5)一、恐怖症(恐惧症) (5)(一)概念: (5)(二)特征 (5)(三)集病群: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单纯恐怖。

(5)二、强迫症 (6)三、惊恐障碍(惊恐症) (7)(一)概念: (7)(二)临床表现: (7)(三)病因: (7)(四)治疗: (7)四、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8)(一)概念 (8)(二)病因 (8)(三)治疗 (8)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8)(一)概念:对创伤经历的延期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8)第三章心境障碍(情感障碍) (9)一、概念: (9)(一)包括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 (9)二、单项情感障碍 (9)(一)重性抑郁障碍:majior depressive disorder (9)(二)心境恶劣障碍:DSM-5诊断 (9)(三)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 (9)(四)病因 (9)三、双相情感障碍:Ⅰ型、Ⅱ型 (9)(一)以躁狂症交替发作为特点,一般持续数周到数月。

(9)(二)完全的躁狂发作:情绪高涨超过一周,社会功能受损。

(9)(三)双相Ⅰ型 (10)(四)双相Ⅱ型障碍: (10)四、环性心境障碍: (10)五、心境障碍治疗 (10)六、心理治疗:自知力仍存在的患者。

(10)第四章进食障碍 (10)一、厌食症和贪食症 (10)(一)特征 (10)(二)贪食症、神经性贪食 (10)(三)厌食症、神经性厌食 (10)四、病因 (11)五、治疗 (11)(一)生物医学治疗 (11)(二)心理治疗与干预 (11)第五章人格障碍 (11)一、定义 (11)二、诊断要素 (11)三、分类: (11)(一)类型A:行为古怪和反常、独处 (11)(二)类型B:行为戏剧化,情绪化或怪癖,喜欢被关注。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概论概述: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工作重点: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几个概念的区分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病(psychoses)神经症(neurses)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s)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下面那些行为是异常的?一位男性与另一位男性在街上见面时互相亲吻。

(正常)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

(可能正常)一个年轻人在奋力砸碎一座文物雕像。

一位年轻女性连续多日拒绝进食。

一位中年男性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地对天大声呼喊。

以经验为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以统计个测量结果为标准;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变态心理学在古代历史早期的解释:埃及、早期的希伯菜人和希腊人的观点;Hippocrates(希伯克拉底)的观点;Galen(盖伦)的观点。

中世纪的情况:巫术(witchcraft);对于女巫的迫害。

治疗:驱魔;冒险式治疗;其他治疗。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评估方法观察法:实验观察、自然观察;会谈法:结构式、非结构式;心理测量:各种临床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科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几项内容:1、明确研究问题;2、提出研究假设;3、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4、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5、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对假设的结论(徐淑莲,1989)。

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实验是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通过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得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的改变。

实验法研究例子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作的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的现象。

研究的假设为:1、与正常被试不同(正常被试在200--300毫秒出现返回抑制现象)。

精神分裂症被试返回抑制现象消失或延迟;2、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效应不同。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自学考试名师授课《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变态的七项标准1. 痛苦或功能不良:个体经历痛苦或功能不良进而造成身体或心理衰退的危险或丧失行动的自由。

2. 不适应症: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无利于个人的幸福,或者严重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3. 非理性:个体的行为或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个体若对事实上不存在的声音有反应就是非理性行为。

4. 不可预测性:个体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行为都是不可预测的和无规律的,好像有一种不能控制行为的体验。

5. 非惯常性和统计极端性: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统计学上处于极端位置且违反了社会认可或赞许的标准。

6. 令观察者不适:个体通过令他人感到威胁或遭受痛苦而造成对他人的不适。

7. 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个体违反了社会规范对其行为的期望。

二、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1.文化相对性标准:某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何为正常行为有所规定,异常行为则是对这些规定的背离。

2.少见标准:异常就是那些少有人表现的、或自己以前也很少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3.不舒服标准:某人极力想摆脱自己正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带来了不适感。

4.精神疾病标准:由于罹患了精神病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5.适应不良标准:该行为使人遭受生理或精神的不适,影响了日常的功能,使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无法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效接触。

三、心理异常理论模型1. 生物医学模型(2018已考)遗传、神经递质、生物病原体、脑损伤。

2. 心理动力学模型像生物学取向一样,心理动力学模型认为心理病理的原因位于个体内部。

行为通常是由人们意识不到的那些驱力和愿望所驱动的,心理病理症状的根源在于无意识冲突和观念之中,如果无意识中有冲突而且充满紧张,一个人就会被焦虑或其它障碍折磨。

这些精神冲突大多数是由于本我那种非理性的寻求快乐的冲动与超我强加给人的内化的社会限制的争斗所造成的。

自我通常是这场争斗的仲裁者。

但是它执行此功能的能力可能由于童年期的异常发展而被削弱,个体尝试用压抑和否认等防御机制,逃避由于动机冲突引起的痛苦和焦虑。

变态心理学备考笔记

变态心理学备考笔记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一.概述二.工作重点三.概念的区分四.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五.历史六.诊断与评估方法七.研究方法一.概述: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二.工作重点: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三概念的区分:神经病,精神障碍,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包括: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英文:psychological disordersmental disordermental illnessinsanity四.正常与异常的界定以经验为标准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医学模式常用标准评价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常用诊断标准:CCMD-3 DSM-ⅣICD-10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2001包括: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I(1994,2000Axis I Clinical disordersAxis II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Axis III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Axis IV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xis V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ICD-10(1992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神障碍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五.历史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1.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早期的解释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的观点Galen(盖伦的观点中世纪的情况巫术(witchcraft对于―女巫‖的迫害医学、生物学的解释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克雷丕林,1855-1926的工作其他人的观点和工作心理学的解释催眠术(hypnotism的发展与争论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治疗―驱魔‖ (exorism冒险式治疗(heroic medicine其他治疗医学的治疗对于精神病人的管理囚禁收容解放精神病人的运动心理卫生运动2.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超自然的解释中医的解释与医学的治疗中医中的心理治疗思想诊断和评估方法观察法会谈法心理测验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性研究第二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一.生物学模型二. 心理学模型一.生物学模型:遗传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1.遗传的影响: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响行为。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耿文秀博士华东师大心理系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目录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第三章临床评估、诊断及心理治疗第四章焦虑障碍第五章心境障碍第六章精神分裂症第七章与发展相关的障碍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九章人格障碍第十章老化与认知障碍第十一章化学物质成瘾障碍第十二章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行为异常第十三章生活应激与应付第十四章抗精神疾病药物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一节对“异常”行为的界定1、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1、《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

在屈原时代,与世人太不合拍,当时人们可以把他看作怪人2、“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矣,长余佩之陆离”3、庄子:妻死鼓盆而歌4、“竹林七贤”:阮籍,大醉于嫂伴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跨文化/跨时空差异“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对于不同文化对于不同行为有不同的认定,是一个动态,有时空的差异。

2、统计学标准:(相对客观)(1)心理测量/标准量如:人格,智商,有量化标准第1页共66页(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发作频率(关注)(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如各方面都有郁闷,应考虑是否是障碍,困惑3、理想模式标准:(1)官方提倡(2)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3)绝大多数的人接受/模仿(4)自我认同/遵从4、功能标准:(1)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2)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3)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第二节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1、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魔鬼附身”通灵——沟通上天/人世间/地府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变态行为的定义⏹违反社会标准(norm violation)准则(norm):告诉我们何为对错、何时何地应与谁在一起的规则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行为,其分界线在哪里什么样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才被认为是“失调(disorder)”准则是十分可变的,但在定义变态中又相当重要⏹统计标准(statistical rarity)正态分布曲线,处于“黄金平均数”(大多数人)之外的就是变态;E.g. 精神发育迟滞缺陷:没甚价值。

无法区分优劣,分数论本身也是危险的,不应以分数完全评判一个人⏹个体不舒适感(这条标准应用最广泛)E.g. 判断青年吸毒成瘾者个体会被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所折磨,故可以让人们自己判断是否变态缺陷:评估行为时没有标准⏹行为适应不良一个人能否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与违反社会标准有所重叠关注实际中的行为,故很有效,但应适用范围广就意味着价值不高⏹综合标准(要全面考虑)注重价值(value):norm violation & 个体不舒适感注重事实(facts):统计标准、行为适应不良与群体有关的变态行为不同群体间1)失调的分布不同;2)对心理失调的经历和表达方式不同;3)参照的准则不同会影响诊断⏹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美国的抑郁率是台湾农村的4倍,是新西兰的三分之一⏹性别差异抑郁的男性—远离人群;抑郁的女性—依赖人女性:抑郁、饮食障碍、焦虑更普遍;男性:滥用药物、反社会、偏执狂变态行为的解释⏹医学模式(治疗变态行为最好由医生来进行;要住院、服药,而且所有术语都是医学的)变态行为是一种病,每种行为都有具体的病因和一系列症状变态行为是生物原因的,由身体功能损害而造成批判:1)大多数变态行为仍未找出生物原因;2)医学模式助长了严重的恶习发展成神经科学⏹心理学的方法把异常归于个人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的心理过程起因:忽视教育、创伤经历、社会知觉偏差、太多压力等1.心理动力学:变态行为来源于童年的潜意识心理冲突2.行为主义:来源于不良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行为得到强化,适应良好的行为却没被强化3.认知理论:变态行为是对自己和环境的知觉和想法不适应所导致的4.人际关系理论:是人际关系混乱的结果5.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关注影响到诊断的歧视变态行为的治疗:最好是综合治疗影响因素:1)社会的性质(大v.小);2)如何解释这样的行为(不同解释引向不同治疗模式)变态行为的预防:许多精神障碍(disorder)一旦发生,几乎不可能治好一级预防:面对所有人群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加强个人自身的力量来避免心理疾病,教给人们应对危险因素的技巧二级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减少某一特定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性⏹预防的目标:1)防止发生;2)减轻程度;3)延缓发生变态行为(abnormal behavior, AB)概念简史⏹古代社会:AB是异常和超自然的产物⏹古希腊及科学兴起时期:Hippocrates: 观察并记录了精神失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异常和流血有关⏹18世纪及其后:精神病院的出现与改革、与医院的关系,并最终脱离医院预防运动的兴起:为了控制治疗变态行为的费用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基础⏹对变态行为的实验研究(Kraepelin)⏹生物起源理论:心理疾病可以分类,各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综合征来识别⏹Mesmer和催眠⏹Nancy学派:与Paris学派展开对癔症的辩论,导致人们对情绪状态更注意⏹Breuer和Freud:谈话疗法,自由联想,心理分析变态心理学领域的法律、伦理问题⏹变态行为和法律如果变态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那么其可能是违法的刑法的职责就是惩罚道德、社会层面不被容许的行为Insanity defense: 实际犯法,但精神层面却不愧疚,是否应该赦免罪责?对精神病的法律诊断:Naghten rule(1943): 针对一方面:自我控制及认知对Naghten test的批判:人脑是一个整体,不可以仅根据认知能力(还有情绪什么的)对insanity defense的批判:辩护者的精神状态不一定良好;通过精神病辩护的人可能犯下更严重的罪⏹民事关禁55%的精神病院患者都不是自愿的关禁的判断标准:1970年之前[有心理疾病即住院],之后[还要有危险性才住院]关禁相关的问题:门诊病人可能被迫被关禁⏹病人的权利得到治疗的权利[以下为法律进程,个性化的治疗、非限制性的住院条件]Wyatt v. Stickney, 1972; O’Connor*大法官之一!] v. Donaldson, 1975; Youngberg v. Romeo, 1982拒绝被治疗的权利: Washington v. Harper, 1990隐私权、尊严、宗教信仰、充足营养、私人寝所、独立卫生间、收发信件…太杂了没意义背不知什么意思→行为治疗、操作、违背自由意志⏹伦理及精神健康职业规范心理学家的伦理守则及行为法典(APA, 2002)BJ-FIR, Beneficence, Justice, Fidelity & responsibility, Integrity[正直+, Respect for people’s rights and dignity 保密原则:保护私人的、敏感的信息;例外(HIV阳性、自杀、虐待儿童者)知情同意,不要发展处多重关系(一定要保持只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第二章诊断和评估心理评估心理健康专家的首要任务:观察人们所说所做,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数据收集、组织、解释信息,把人们分入不同类别为什么要评估1)描述:对人格、认知、行为、情绪进行准确描述2)预测:现实应用,病人应该被再次评估,检查治疗效果精神障碍的诊断⏹变态行为的分类Kreapelin系统、DSM-IV-TR、ICD(10th edition)⏹诊断的应用决定哪个疾病可能性最大,找出相应诊断标准,看病人符合哪些标准,如果符合某个具体疾病的某些标准,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小,那么病人就确诊为该病⏹对诊断的批判1.歪曲了事实,暗示变态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本质区别2.不同疾病之间不好区分3.提供了错误的解释,所谓疾病的术语都不是对疾病提供的解释4.诊断标签可能伤害个人解决方案:用因此分类(dimensional classification)代替绝对分类,更关注量而不仅质,将不同群体、不同信息来源具体化,诊断过程复杂化⏹维护诊断DSM-IV-TR的特点1.具体的诊断标准:疾病的基本特点以定义疾病、相关特点、罗列症状以作为诊断标准、不同诊断标准的信息以区分不同疾病和类似疾病2.诊断的五个轴:临床症状、人格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通常的药物问题、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全面的功能评估3.避免暗示任何病因,除非原因明确对评估标准的评估:信度和效度⏹信度:代表这个结果可以重复测量的程度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效度:测量工具在不同的环境下测量的一致性描述效度(保证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不会出现在其他疾病中)、预测效度评估中的问题⏹评估员1)个人态度和表现会影响被试;2)对证据的解释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3)其他实际情况的干扰⏹改进办法诊断标准具体化、每个疾病建立强制的要求、更多依靠统计方法或事实判断而非临床判断评估方法⏹面谈法面谈人员对某一具体群体或职业的偏见结构化面谈:限制面谈人员的反应和直觉(SADS, SCID)MSE(mental status exam):对病人外表、语言、情绪、感知觉、思考内容、认知加工定等级⏹心理测验结构性更强,可以勾画潜在的稳定的特征或特质IQ测验、投射测验、人格自陈问卷、检查神经心理损坏的心理测验⏹实验室测验EEG、MRI、GSR(galvanic skin response, 皮肤电反应)、EMG(肌肉电波图)⏹自然环境观察法关注情景变量而非个人变量缺点:耗时、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评估中的文化歧视⏹黑人更容易被贴上精神病或酒精中毒的标签看,白人的诊断则是抑郁症之类较轻的诊断病人在诊断中使用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会戏剧性地导致不同的诊断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怀疑的态度:行为是复杂的,由许多因素引起⏹科学研究的客观态度: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步骤⏹科学的过程:假设、操作性定义、控制的方法(自变量因变量,操作/平衡,减少期望效应,统计推断)⏹伦理问题:被试必须是自愿参与、知情同意(解释目的、解惑、随时可退出、数据机密性)⏹相关研究:包括个案对照设计、纵向研究、前瞻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应随机抽样):研究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研究精神障碍发生的频率和分布发生率:在一段时间内(如1年)新发生的疾病个案数患病率:某一时间点,群体中精神障碍人数的百分率⏹实验设计模拟实验:创造一个类似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情境——相对于人工环境设置,更符合伦理⏹个案研究:基线阶段—治疗阶段;ABAB(Baseline Stage-Treatment Stage-BS-TS)设计,多基线设计(不同行为样本的基线);——外部效度太弱Oct. 17th, 2011, 情绪与行为障碍✍焦虑障碍⏹焦虑:一种可怕的、令人痛苦的担忧感,它的对象是模糊的、未被认识的威胁和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北大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15 幻觉:即不真实的知觉,常常伴发于妄想。

16 习得得无助感:指完全无望的感觉和谁也无法改变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意识。

17 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病人的压力,其目的是使任务更简单些,以便病人能完全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

18 自杀行为: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地行为称为自杀行为。

19 心身疾病:那些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地疾病称心身疾病。

有时这些疾病地起因仍然可能是纯生理的,但这些疾病更常见的是由于生理和心理(情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 原发性病态人格: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者人格结构的破坏,从而出现对正常人格的偏爱。

21 继发性人格异常:也称类病态人格,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或病变后而出现的人格的缺损,以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引起的人格变态。

22 病态人格:又称精神病态或者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绪下出现的情况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23 性变态:又称性倒错,包括性心理方面的变态与性行为方面的异常,凡是与生殖没有直接了联系或替代了引起生殖的性活动,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法上与常人不同,并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都成为性变态。

24 施虐狂:指通过在他人(异性)身上造成痛楚与屈辱,来满足性欲的一种性心理异常。

25 受虐狂:表现与施虐狂相反,指通过受到他人(异性)施予的痛楚和屈辱而发泄其情欲并得到性欲满足的一种性心理异常。

26 性功能障碍:缺乏满意的性生活能力,对性生活缺乏兴趣,对性快感的体现感到无能为力,相互间的**所带来的兴奋满意和快感被焦虑和抑郁所代替。

27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指脑部有明显组织形态学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28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29 智力迟滞: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

30 痴呆: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痴呆。

31 药物依赖性: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32 药物的耐受:连续多次用某一种精神药物后机体反应减弱,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的现象。

33 戒断反应:机体在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基础上,突然中断或减少用药剂量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程度不同,并具有严重致命危险的不适反应。

34 毒性作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35 酒精中毒:指已对酒产生依赖性的长期过渡饮酒的酒徒醉酒时产生的各种神经精神障碍,除对个人的影响外,还包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及其工作能力的损害或干扰。

36 抑制作用解除:在短期内消除自我控制能力,消除通常的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和自我约束,使精神亢奋,并可发生怪诞或荒谬行为,易激惹,语无伦次,有时会发生粗暴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

37 抽动症:又称习惯性痉挛,指一种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常重复或交替出现的,且仅限于一组机群的不随意运动。

38 多动综合症:儿童表现与其实际年龄心理生理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任性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MBD)和注意缺陷障碍(ADD).39 应激: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机体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40 心理治疗:专指心理治疗家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它涉及某种特殊的学说,各有不同的原则和技巧。

41 折衷主义心理治疗:针对具体病人的具体情况,从所有心理治疗中选择有效或有目的理论方法和惯例的心理治疗。

42 集体心理治疗: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患者结合在一起,以集体形式为治疗方法的一种心理治疗。

43 系统脱敏法:亦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基本的行为治疗技术,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地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44 厌恶疗法:亦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45 暴露疗法:亦称暴露冲击疗法,是前述系统脱敏疗法的极端形式,也就是一次性脱敏。

其做法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情境,或置身于严重的恐怖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2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3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心理异常(2)轻度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

(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4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5 变态心理学的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

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6 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

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

(2)在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第三,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

第四,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

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

7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2)社会适应性标准(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即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和工具以及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

8 人口特性抽样设计的优点可以对某一特殊经验或特点的所有可能后果都进行评估,另外,这种设计还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如有某种特殊经验的人以后出现某种特殊心理异常的概率,等等。

人口特性抽样也可以用于对某种心理异常的前北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评估,这时选择被试的标准可以是单纯的实用标准,又称“高危设计”。

9 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直接方法。

临床法(1)个案研究法,即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收集和分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研究方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2)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10 病程实验的目的病程实验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病理心理过程的现状与演变的特点,并从性质和数量上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与估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程实验只是对病人某一心理过程特点的研究,而不能代表整个心理素质。

11 病人的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烟具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