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_2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教案)失街亭-教学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失街亭-教学教案

失街亭-教学教案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地位及其价值,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生疏本课的语言特点,积累有关词汇。

力量目标1.观赏?失街亭?中的战斗描写技巧。

2.观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的形象。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明确办事要从实际动身,死搬教条必定失败的道理。

重点难点1.简单的战斗描写分析。

2.人物性格呈现的技巧。

第一课时一、导语中国明代为世界文化的富强做出过不朽的奉献,仅以消灭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和?牡丹亭?等杰出剧本而言,就足以令世人瞩目。

今日我们要观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借一斑而窥全豹。

现在,请大家沟通一下各自把握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状况。

老师在必要时补充以下几点:1.?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2.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高校图书馆。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

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宝。

3.?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格外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非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有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

二、整体感知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理情故事情节。

【明确】全文以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开展,以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

其间错综简单,多线交互,波澜曲折。

行文思路:细作急报〔引子〕——孔明调兵{开端:马谡争先〔咽喉〕——王平辅佐〔谨慎〕——高翔备救〔谨慎〕——魏延据要〔周密〕——赵邓疑兵〔周密〕——自出斜谷〔略提〕}——马谡拒谏〔开展〕——司马探营〔开展〕——双方激战〔高潮:司马探营,调遣军马;司马进兵,蜀兵丧胆;王平救援,张郃迎挡;马谡败逃,魏延救援;魏延被困,王平驰援;高翔救援,失去列柳;高魏劫寨,被困获救;败逃阳平关〕——挥泪执法〔结局〕。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4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4、了解诸葛亮深谋远略、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

教学重点:1、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教学难点:1、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2、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3、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3、分析马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进入新课)二、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三、与本文相关的内容简介四、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生速读全文,理清思路。

2、生简要复述情节。

3、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要求学生运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例: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研习课文1。

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

2。

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刚愎自用、拒不纳谏、违反军令、承担责任3。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主要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4。

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由学生自行讨论,要求讲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5.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把《失街亭》中的马谡与“纸上谈兵”(选自《史记》中的`赵括作对比。

可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马谡赵括理论学习的经过,对自我的评价空谈理论、死守教条的表现导致失败的最主要的做法结果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赏析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2)理解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斗争;(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和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阅读和赏析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理解;(2)对作品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把握;(3)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和背景;(2)引发学生对战争、忠诚、智慧等话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2)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赏析方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失街亭》进行赏析;(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练习作品。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3. 考试成绩:(1)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失街亭》原文及注释;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战争故事等;3. 工具书: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点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

以“马谡为什么被斩”的悬念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了解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展示自读提纲:1、了解作者及作品;2、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5、理解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6、准备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7、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四、理解课文内容(一)、双基练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马谡(shù)曹叡(ruì)寨栅(zhà)B、偏裨(bì)文几(jǐ)熟谙(yīn)C、张郃(hé)掎角(jǐ)城垣(yuán)D、垓心(gāi)长史(cháng)辎重(zī)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对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性格1.分析诸葛亮:智勇双全、严谨认真、善于用人。

2.分析马谡: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轻敌冒进。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认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描写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分析课文描写手法1.诸葛亮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2.马谡的人物描写:对比描写、讽刺手法。

三、分析课文表达技巧1.诸葛亮的语言表达:严谨、简练。

2.马谡的语言表达:狂妄、自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二、分析课文主题思想1.诸葛亮:忠诚、敬业、为国家利益着想。

2.马谡:狂妄、自大、不顾国家利益。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2.拓展练习:让学生以诸葛亮或马谡的视角,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课文的现实意义1.诸葛亮:敬业精神、忠诚为国家。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语文组张素婷【备课说明】《失街亭》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片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根据本文在本册书中地位(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水平,本文为自渎课文),我依据新课标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模式,以学生“改编-表演-反思”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地分析、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方面:了解街亭之失的过程及此事与各人物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文中抽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有效进行整合的概括能力。

3、情感熏陶方面:在鉴赏形象的过程中体会马谡刚愎自用之祸之烈,体会孔明用人之误之痛。

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能具体分析孔明、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街亭失守与二人性格的关系。

一、导入(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今天,我们就要抓住小说的第一要素,对《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这两位主角是谁呢?”二、课本剧欣赏(《马谡拒谏》,学生改编,自导自演)三、问题导学(一)分析马谡形象1、各位观众,他们改编得如何,表演得怎样?(请导演怀玲同学评价)2、请演员贤星同学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和把握马谡这个角色的?明确: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自负轻敌等。

3、那么,你是依据文中的哪些描写来透视马谡这些性格特点呢?明确:马谡的“三笑”集体品味:回归文本3、4段,品味“三笑”暴露的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反思:马谡真的一无是处吗?(辨证思考,拓展知识)提示:马谡是个良谋,曾以攻心计和反间计助蜀汉平南、北伐。

(二)分析诸葛亮形象1、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明确:神机妙算、用兵谨慎------2、这些人物性格特点在《失街亭》中有哪些体现?3、诸葛亮虽用兵如神,但毕竟不是神,也有人之七情,甚至脆弱之时,在文中哪个地方有体现呢?明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真情“三哭”。

4、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的“三哭”分别为何而哭?从中让我们看到怎样一个诸葛亮?5、诸葛亮尽管如此优秀,可街亭还是失守了。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难点:1.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作品中的复杂情感。

2. 运用文中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交流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收集与《失街亭》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拓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影视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失街亭》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旨。

2.教学难点:诸葛亮与马谡的性格对比,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马谡的了解,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3.分析人物形象(1)诸葛亮:智慧、谨慎、忠诚、敬业、悲壮1.分析诸葛亮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派马谡守街亭、临别时的叮嘱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马谡:轻敌、自大、狂妄、悲剧1.分析马谡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拒绝王平的建议、轻敌冒进等。

2.引导学生思考马谡悲剧的原因,如:性格缺陷、诸葛亮用人不当等。

4.分析课文主旨(1)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中,理解课文主旨: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诸葛亮或马谡的人物分析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思考人生价值和品质追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诸葛亮在《失街亭》中体现了哪些品质?请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谈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的相关知识。

o掌握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及文言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o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o鉴赏文中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刻画等方法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概和智谋较量,增强对智慧和勇气的向往。

o感受人物在复杂局势中的选择和命运,培养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难点:鉴赏文中的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原著节选、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o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有哪些经典事迹?2.作者及作品介绍o介绍罗贯中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o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初读课文o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

o教师纠正发音,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成语。

4.情节梳理o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包括诸葛亮派兵镇守街亭、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

5.人物分析(诸葛亮、马谡)o诸葛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智谋和决策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o马谡▪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马谡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军事才能和决策失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马谡失守街亭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o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诸葛亮和马谡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何?2.战争描写分析o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战争的语句,分析战争的规模、战术和结果。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失街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失街亭》情节的把握。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古文语言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1. 古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文中典故、意象的解读。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2. 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

2. 教师辅导: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字词、语句进行讲解,解析文本。

环节三:合作学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2.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环节四:课堂讲解1. 分析情节:讲解《失街亭》的基本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人物剖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语言欣赏:讲解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

环节五: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2. 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六: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失街亭》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失街亭》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失街亭》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 作品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3. 作品人物内心活动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马谡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谡会失街亭?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对比分析其他历史背景下的小说作品,探讨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 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如何?4.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失街亭》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攻打街亭,因用错了将才导致战败的故事。

本章节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概括《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主要特点。

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正确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失街亭》故事情节的概括与理解。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复杂的性格特点分析。

故事情节中隐含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及《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相关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梁山好汉的故事。

3. 思考《失街亭》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量、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失街亭》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失街亭》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街亭失守的描写,反映出的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解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失街亭》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课文中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的领会。

3. 课文中的句子、段落的分析、解读。

4. 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句子、段落的深入分析、解读。

3. 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战争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失街亭》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失街亭》,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对课文《失街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古代军事术语,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领会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四、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继续对课文《失街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领会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失街亭》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通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失街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和解读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4.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通过阅读《失街亭》并进行问题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讲解《失街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2.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教授诗歌韵律和格律的基本知识。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体会其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1.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启示。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阅读一篇与《失街亭》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感悟的文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小组讨论和分享对彼此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和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记录课堂笔记。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写的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失街亭》教学教案

《失街亭》教学教案

《失街亭》教学教案《失街亭》教学教案《失街亭》教学教案1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冬,蜀军北伐,曹魏情势危急,司马懿得以重掌兵权率军来援,双方主帅都把街亭一地当作一决胜负之关键,最后结局是司马懿以夺取街亭而宣告诸葛亮北伐失败。

作为进攻方的蜀军他的首要目的是攻入敌内腑夺取凉州而非防范司马懿的援军,街亭则是他的粮道,是保证蜀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地。

而对于司马懿来说,一味抗击蜀军锋锐显非上策,能夺取街亭则不但使蜀军粮尽而退军,并能从侧翼困住蜀军,从而达到消灭蜀军主力的目的,因此双方主帅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街亭一地,只不过是蜀军要守而魏军要夺。

事后许多评论家在评论街亭一役时往往指责诸葛亮用人失当,在如此显要之地,却让一个从无实战经验的马谡上阵,而非蜀军精华赵云、魏廷等人。

其实这有些偏概而全,蜀军作为进攻方,其主要战斗部队都肩负着更为重要的攻击使命,再对蜀军来说街亭之地只要有一军依附地形死守住,以保证其进攻主力的攻击时间就以足可,如让赵云、魏廷等来守街亭则显得大材小用,难道要让马谡进入攻击序列吗?古之大臣能得统治者信任的只有两种,一是重臣;二是近臣。

作为国家重臣他不一定要跟统治者的关系有多亲密,他只要忠诚有能力就能得到统治者的信任,而作为近臣来说,他可以无甚么能力和才气,但他却和统治者的关系相当亲密,甚至还是一种家人、朋友关系,因此他也能作为自已人而深受统治者的信任。

马谡他恰恰却又是诸葛亮的近臣,在刘备时代有才的马谡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只好凭借自已的多闻博知成为了诸葛亮的近臣,可以说从三国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把马谡当朋友看待的。

以诸葛亮的高位和高能要想找个知心朋友是很困难的,马谡能进入这样的圈子除了人与人的缘份外还有一点就是马谡懂得够多知得够深,且还能爱好广泛,在各个方面都能有和诸葛亮交流之才,因此马谡以其近臣身份可谓是深受诸葛亮的'宠爱,几乎夜夜都要与其深谈,这有参军谋划的作用,但同样也有以解诸葛亮寂寞之心的作用。

失街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2

失街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2

失街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失街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能力目标1.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

4.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德育目标学习《失街亭》,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1.品读法。

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2.分析、讨论法。

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3.欣赏——比较——研习法。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4.研究性学习法。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来写一篇《失街亭》读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国演义》电视剧VCD光盘、《三国演义》主题歌录音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雄浑、苍凉的气势。

2.以提问——回忆的方式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国演义》主题歌)以前我们学过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文章吗?(同学们回答:学过三国人物诸葛亮的《出师表》)好,我们共同回忆其中的一段话:“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简单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失街亭》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学生提出与《失街亭》相关的问题。

1.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失街亭》的背景和作者。

使学生认识到《失街亭》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失街亭》的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冲突。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

2.2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情节内容。

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情节中的关键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失街亭》的基本情节。

使学生能够分析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师活动:对《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3.2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人物信息和关系。

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失街亭》所探讨的主题,如忠诚、背叛、权力等。

教师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4.2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对主题的看法。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思考《失街亭》中的主题。

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5.2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失街亭》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活动:分析《失街亭》中的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文学技巧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学习《智取生辰纲》,我们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风云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1330年至140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

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

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

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

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

详细见教师用书)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马谡(shu)曹叡(rui)寨栅(zha)B偏裨(bi)文几(ji)咽喉(yin)C张郃(he)犄角(ji)城垣(yuan)D垓心(gai)长史(chang)辎重(zi)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B)A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男亲自哨见(探见) B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D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四.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失街亭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失街亭★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继续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继续研习课文1.提问: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结合课前的思考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节选部分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诸葛亮、马谡、司马懿,而事实上马谡和司马懿都是作为陪衬来烘托诸葛亮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分明而又严于自责的诸葛亮形象。

(1)课文开头写诸葛亮分析敌情,调兵遣将把守街亭,集中表现了他的精细谨慎和深谋远虑。

他根据探细提供的情报,洞察“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于是决定派人把守街亭。

他在分派军务时,再三强调指出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防守困难的条件,他说:“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马谡一再请缨,诸葛亮虽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他深恐马谡不能战胜司马懿、张郃,深知魏军主将的厉害,所以他派出平时谨慎的上将王平为辅佐,嘱咐“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通过”,又嘱咐“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这些都说明他处理军务精明仔细过人。

尽管后来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而失守街亭,也不能苛责诸葛亮。

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敌方了如指掌。

他深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了解张郃的勇猛善战,估计到战争总是有胜有败的,主帅不仅应有取胜的安排,还应有应付失败的准备。

这又是他的谋略高人一等之处。

因此,他分派高翔到街亭东北的列柳城去屯兵扎寨,准备引兵援救街亭。

又派魏延屯扎军队于街亭之后,总守汉中咽喉,又派赵云、邓芝出疑兵,惊扰魏兵军心。

准备自统大军去取郿城,命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以打开进攻长安之路。

这个计划比较周严,战争形势顺利,则可进兵长安;形势不利,万一街亭失守,陷于被动,仍可保存实力,退回汉中。

通过作者所写的诸葛亮调兵遣将的场面,足以初见他的深谋远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连生
《失街亭》【一】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解析
教学过程
一、点拨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

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

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

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

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
中编次。

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二、结构图解
一、情节的开端再叮咛孔明遣将
(1-2) 立誓言马谡领命
二、情节的发展套兵书屯军山顶
(3) 拒谏言留下隐患
三、情节的高潮探虚实司马布阵
(4-6) 被围困街亭尽失
四、情节的结局想补救为时已晚
(7) 回汉中前功尽弃
五、情节的尾声明军纪泪斩马谡
(8-9) 思先帝孔明责己
《失街亭》【二】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解析
教学过程
人物形象分析
明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之一。

作者把这个人物作为理想中的“贤相”而加以尽情地美化和颂扬。

《失街亭》中,作者没有像其他章回那样神化他,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文中通过街亭争夺战,双方统帅反复较量,优势、劣势的互相转换,突出地刻画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

他的突出特点是谨慎、大胆果断、知彼知己、料事如神、严以律己、赏罚分明。

谨慎,在街亭防守问题上表现得极为充分,一再指出街亭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司马懿、张之能以引起马谡的警惕,当马谡接受任务后,不仅调了精锐部队,而且特选老成持重的王平去作马谡的助手,对防守作了具体交代,惟恐两人有失,又继
派高翔;当考虑到张翔非张邰对手,又再派魏延到街亭,加固防线,将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胆果断,集中表现在“空城计”这一场面里。

当时西城空虚,重兵压境,众官失色,实力悬殊,打、守、退都势在必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镇定自若,当机立断,大开四门,登楼焚香操琴,吓退司马懿,化险为夷。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敢于出奇制胜,一方面固然由于他的知彼,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胆识过人,从而取得成功。

文章一开头,他就断定司马懿必取街亭,街亭失守后,又保证了蜀兵安全后撒。

空城计时,不仅预计对方会错断,而且料定敌人必走山北小路,事先让关兴和张苞在武功山埋伏疑兵,同时估计中计后的司马氏必再来西城。

这都有力地表明了诸葛亮知彼知己,料事如神。

文章第七节当孔明接到街亭、列柳城失守的战报时,跌足长叹“此吾之过”,在斩马谡这一情节中,对全师而还的赵云,亲引诸将出迎,并厚加赏赐。

对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的马谡,并不因为义同兄弟而徇情,照样明正军法,并深恨已之不明,用人不当,请自贬丞相之职。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诸葛亮称许他为“非等闲之辈”,能分析敌情,调度有方,老谋深算。

但他知人深而不透,只知诸葛亮“谨慎,多计”,而不了解诸葛亮在特殊情况下会行险,设空城计来出奇制胜,这正是他不及诸葛亮的地方。

马谡,是守街亭的主将,他骄傲轻敌,麻痹自满,甚至狂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只知死背兵书,主观地布置和命令,拒不接受王平的正确意见,辜负了孔明的期望和重托,破坏了全局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十足的军事教条主义者,给蜀兵造成极大的威胁,“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失街亭》【三】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

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盂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中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
杀。

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

”孔明大惊曰:“孟达作事不密,死固当然。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谡曰:“休道司马懿、张●,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孔明曰:“军中无戏言。

”谡曰:“愿立军令状。

”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

孔明日:“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

”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

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

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

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

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

”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懿乃命张●引一军,挡住王平来路。

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

当夜调度已定。

次日天明,张●引兵先往背后去了。

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

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

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

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

谡大怒,自杀二将。

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

魏兵端然不动。

蜀兵又退上山去。

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1.选文中表现了马谡怎样的性格特征?
2.简要概括选文中能够表现诸葛亮做事精细、用兵如神的做法。

答案
1.急于事功,不请战事,不会带兵。

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能与人合作。

遇事急躁,乱了方寸。

2.情急之下接受马谡请命,心有所虑,立下军令状——派王平相佐,再三告诫——孔明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列柳城屯兵扎寨,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邰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
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

——乃唤赵云、邓芝分付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

——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