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要“先知先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与思考
活”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和 教 育 家 皮 亚 杰 的
…来 。 日的是通 过它们 的先行 表述或呈
现 帮 助 学 习 者 确 有 意 义学 习 的 心 向 . 所 以 义 被称 为 “ 先行组织者 ” . 设计恰 当 的l 先 行 组 织 者 有 以 下 作 用: 第一, 帮助学 生 注意 自己的认 知结
数学 教学通讯 ( 中等 教育 )
教 学研究 , 备课参 考
数学要“ 先知先觉’ ’
— —
先行 组织者教学策 略的运 用与思考
何 利娟 杨 敏 良
浙 江 湖 州市菱 湖 中学
糯 一 慨 一 蝴 啪 ~ 辨 啾 一 衙 掰 摊 一 ~ 帐 啪 一
3 1 3 0 1 8
。
关于 先行 组 织者
系, 像 是为新知 以的学 习提供了脚手架.
第 二 .有 了这 种 稳 定 的 清 晰 的 引 导 组
既可以 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 的重要性 , 有 助于学 生用 所学 的数 学 知识解 决实 际 问题 , 又能促进学生 创新思维 和能力 的
发 展.
织. 学 生 可 以避 免机 械 的学 习.
陈述性组织者 . 另一种是比较性组织者. ( 1 ) 陈述性组织者 当学生遇 到新 的学 习任务时 , 倘若
其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中 缺 乏 同 化 新 知 识 的 适 当的上位 观念 , 便 可 以设 计 一 个 概 括
据讲授 内容和学 生的情况 , 应用各种 先
行组织 者作为导入方 式 , 将学生 吸引到
虽 然 上 述 两 种 先 行 组 织 者 在 形 式
构 中已有 的那 可 以起 加 固新知 识作
用 的概念 .以便 使 新知识 与 之 发生联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介绍了“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概念,即在教学中提前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接着,探讨了这一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
然后,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实施这一策略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效果评估方法。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一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方法。
【关键词】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先行组织者策略、数学课堂教学、意义、具体应用案例、实施方法、效果评估、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在课堂上提前安排一些学生担任“先行组织者”,他们可以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和解释这些知识,从而帮助全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和核心特点。
接着我们将讨论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探究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具体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这一策略。
我们将探讨如何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究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
1.2 研究背景数要求等。
感谢配合!: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界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兴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特征 ,使抽象的理论 变得 通俗易接受. 第 i ,先行 组织 者作 为学生 的兴 趣导
人, 要 能 够 将 抽 象 难 懂 的知 识 进 行 生 动 形 象 化 的处 理 ,可 以 使用 任 何 形 式 , 利
施 ,以生动活 泼的方式 将学 生导入学
习状态 , 明确 课 堂 教 学 目标 , 了解要探 究的学 习内容 , 有 意识 、 有 目的 地 展 开 思维 进行 讨论 、 分析 、 归 纳 总结 , 在积 极 主动 的学 习 中增 加 自己的知 识 , 提
激情 ,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从学生 的认
知过程来说 , 学 生 能 够 通 过 先 行 组 织 者
种 思想等 各种各 样的 与教学 内容相关 的素材 都可 以作为先 行组织 者 .其 出 现 在初 中数学课 堂 中,影响学 生的认 识 结构 , 让学 生在情境 中领 悟 、 在故事 中体会 、在操作 中思考 、在思想 中升 华, 引导学生将 抽象 、 难 懂的 知识 具体 化、 形 象化 , 清晰 、 深 刻地 理解 数 学知
识. 建立科学 、 严谨 的知识 结构. 可见, 先 行 组 织 者 在 初 中 的联 系 , 促进 它们 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通过对先行组织
者进行分析 、 思考 、 讨论 , 从 中发 现 问题
先行 组织者 主要 具有 以下 三个特
教学研究 > 教学技巧
数学 教学通讯 ( 初等 教育 )
投稿邮箱- s x j k @v i p 1 6 3 c o n r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在初 中数学教学 中的实践
王 宏
江 苏 南通 市如 皋初 级 中学
2 2 6 5 0 0
[ 摘
要]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学 中所使用 的与课程相关 的、 广 性的、 清晰的和稳定 的引导材料 ,是 防止学生受到干扰和促进学生学 习的有效 手段之 一.本 文结合初 中数学教 学, 阐述先行组织者 的含义和教学模 式, 重点分析先行
浅议先行组织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先行组织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郭振国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2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和整体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
然而受小学生大脑发育阶段的限制,逻辑性强、学习材料枯燥的数学成为小学生的学习难点。
奥苏贝尔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力的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和旧知识建立内在的联系,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技巧的领悟。
教育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活动,其大脑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未能建立起知识层次与结构之间的内在图式,从而导致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正确表征出问题的实际意义。
比如,当学生遇到包含“多”“少”字眼的应用题,盲目的对应使用加、减法。
这一解题过程的失败就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引导,已有知识中的加减法和新题目的要求之间没有产生数学思维的联系,而仅仅是文字语义上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学习材料枯燥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生性活泼好动。
这进一步加剧了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矛盾。
因此,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应对这一激烈的冲突。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著名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它是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先行组织者”材料,首先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桥梁”,帮助学习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有意义的学习新知识。
“先行组织者”材料比一般学习更为简单、概括和贴近生活,但却与新旧知识都有紧密的联系。
它为学生提供意义层面的一种形象化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和层次,从而真正的掌握所学,解决问题。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春风来源:《中文信息》2017年第02期摘要:“先行组织者”策略作为一种引导性教学手段,先于学习任务呈现出来。
他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并将两者有效的联系起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十分困难,提不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难以提升,而积极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策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56-0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概念,阐述了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并呈现一个引导性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一段文字说明或者一段影像材料,是将旧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连接起来,这种具有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概念、定理和命题揭示了某一种科学的数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十分困难,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一、利用故事先行组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寓意深刻、轻松活泼或者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闻乐见。
浅谈“先行组织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先行组织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继超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5期[摘要]本文主要对“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及其分类作了阐述,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数学教学应用一、“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行组织者” (Advance Organizer)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新的学习任务本身而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要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并以学习者熟悉易懂的形式呈现。
数学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则故事、一个模型、一个游戏、一段数学史料、一次数学实验、一组图形(图表)、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道历史数学名题,还可以是一段动画影像,等等。
二、“先行组织者”的分类根据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以及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的熟悉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expositive organizer),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comparative organizer)。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对学习材料不是很熟悉,较为陌生,与原有知识关联不大,不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这时适宜设计一个陈述性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在学生认知结构中预先嵌入一个上位观念,以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为学生提供认知的“路线图”,从而帮助学生调整原有认知结构,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
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例如,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可以将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入教学,帮助学生对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
再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重温下面的儿歌:1只青蛙,l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学生很自然地发现其中的规律: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中学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与应用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5 年9 月 中旬 刊
教学 . 信息
中学数 学教 学 中“ 先行组 织者" 的设计 与应 用
柳 晶娜 朴成 日
( 1 . 湖 南省长沙市岳麓 区湖南师范大学 2 . 湖南师范大学 育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 先行组织者” 旨在提 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促进 学生有 意义 学习 这项策略 自2 0 世纪末传入我 国后 。 广受数学教育工作者们 的关注 A. 4 q 1 对于在数学教学 中运用这项策略进行 了大量探 索, 取得 了很好的成效 其优点也显而易见: 恰 当的“ 组织者” 使学生 更清楚地认识到新、 旧知识之 间的联 系, 帮助学生在 已有知识和 新学知识间架设起一座桥梁: 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 强烈欲望 。 既提高 了学生学 * - 7的效率 , 也 可以为教 师在教 学进程 中提供导向 目标。 2 . “ 先行组织者” 策略及其理论依据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6
1 . 引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5 ) 0 9 — 0 1 4 7 — 0 2
体 的数 学概 念 前 . 设 计相 关 的“ 先行 组 织 者 ” 。 不 仅 能增 强 学生 的 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使 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所 具有 的积极的心理准备在 学习过程 中得到认 同与强化. 从 而进一 步优化其认知结构. 促使其学习与保持的效果得到提 高
【 摘要 】 ‘ ‘ 先行组织者” 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 苏贝尔提 出的旨在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 它是新 旧知识发生联 系的桥
例谈“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教学研究例谈“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戚嘉伟(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江苏 苏州 215300)摘要: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学生主体地位丢失的课堂。
而在数学课堂上引入“先行组织者”,能够改善这一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其对新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初中数学;教学“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是一种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引导性材料,将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同新内容相联系,包括一些概括程度较高的上位概念,以及一些图片、模型等。
在学习新知识前,若能提供“先行组织者”,将有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吸收和固定的作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并且,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
该如何有效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便成了教师在备课时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就“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若干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简要探讨。
一、以数学史作为先行组织者数学课程标中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
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数学亦然。
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作为先行组织者,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是每个数学教师的使命。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以《九章算术》中的“引葭赴岸”(图1)和“折竹抵地”(图2)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进行一个著名的定理的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以1955年希腊为纪念毕达哥拉斯学派而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入手,引导学生探究邮票上图案之间的面积关系,进而得出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
先前的提出的两个难题,如今运用勾股定理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已知概念作为先行组织者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数学学科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活动,而数学概念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及层次性。
浅议_先行组织者_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作函数图像时应该突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像,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2x和y=(1/2)x自变量的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从而引出翻折作图的思想,实现了a>1和0<a<1的和谐统一.3.3 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是否充分,信息交流是否及时、全面、流畅新教材、新课标强调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两个字“动”与“活”.“动”除了引导、创建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外,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创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平台.其实每节数学课生生、师生互动的机会很多,如通过实例引入y=2x和y=0.84x后问:它们是函数吗?是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吗?如果不是,那肯定是一个新函数,有什么新特点?试着给它命名.为了研究这类函数的普遍性,应对新函数作哪些方面的研究?(从三要素出发)大家思考,分别研究,举例验证,延拓推扩,这实质是个例分析、猜想、验证、应用的一种科学探索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其中分析、比较、判别、研究、验证、推扩是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大好时机,也是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最好体现;老师要想方设法创建宽松、和谐互动氛围,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活”指教师教学方法活,传授知识、技能活,教学思路清晰而充满活力,学生课内、课外敢想、敢说、敢问、敢操作(实践),课堂学习思维活跃,学习、讨论、交流、研究氛围浓厚,让课堂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设疑激趣,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实质上是提供“活”的重要平台之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发现、验证、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大纲和考纲,才能正确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也只有精读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才能创新地使用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功能和作用;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浅议“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黄加卫(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 31300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认为:“假如必须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部原理,我就要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习者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总之,原有的适用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并且他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利用适当相关的、清晰的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因为它通常是在正式的学习材料出现之前呈现的,所以这些组织者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通常比要学习的新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内的原有知识联系密切,所以它们不但具有“整合”或重组新知识的作用,而且还充当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起着沟通作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数学史料、一个游戏、一次数学实验、一个实际问题或一种类比对象,也可以是一个历史数学名题等等.尽管设计的先行组织者形式可以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易于同化新材料.1 以故事为“先行组织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或寓意深刻、或轻松幽默、或鲜为人知、或扣人心弦的故事,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不但对下面的知识学习起着桥梁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案例1 有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商人谈生意,数学家对商人说:“我准备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十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回扣,并且第一天你要回扣我1元,第二天回扣我2元,即后一天回扣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如你愿意,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合同公证手续”.商人满口答应.请大家替商人和数学家算一下(一个月以30天计),谁能得利?于是乎学生排出下列等比数列:1,2,4,8, 16,…,229.很清楚,要知道谁获利,只需知道上述这个等比数列的前三十项和与30×100000的大小就清楚了.显然这个数列一项项求和很费时间,有个别学生提问:“能否先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呢?”于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推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 以数学史料为“先行组织者”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逻辑化、形式化的学科.正因为此,在许多人的心中,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在数学史上有许多“火热的思考”,正是经过这些思考,将数学打造成一门逻辑性极强、高度抽象的学科,也正是这些思考将数学的本质完完整整的呈现出来.教师如果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将在概念的引入、学生思维的建构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案例2 初中时的函数概念是建立在连续变量的基础上的,还停留在十八世纪人们的认识程度上,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十八世纪时数学家们对函数概念的大讨论,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现在公认的函数概念定义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给出的,这可能与他第一个引入“函数”一词有关.1673年,他在一篇手稿里首先引入“函数”一词,并用它来表示曲线上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切线的长度、垂线的长度等,即所有与曲线上的点有关的量.也就是说,莱布尼茨把函数看作是随着曲线上点的变动而变动的几何量.由此可见,函数概念引入初期,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为了适应和推动数学的发展,人们对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展,使函数概念逐渐地完整起来.特别地,可以向学生介绍下面两个函数:(1)y=π4,2kπ<x<2kπ+π, 0,x=kπ, -π4,2kπ+π<x<2kπ+2π.(2)y=1,x为有理数,0<x<1,0,x为无理数,0<x<1.(1)可以画出函数图像,(2)根本就画不出图像,是不是函数呢?从当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就得出不是函数的结论.但这两个函数在数学史上是两个“有名”的函数,参与了“真函数”与“假函数”的讨论:当时人们将只有一个解析式的称为“真函数”,反之则称为“假函数”,其实已经看到“假函数”也是函数的一种,只是从当时的函数定义来看,还不是“函数”.很快地随着函数定义的扩充,这一类“假函数”也成为函数中的一员,没有人再对它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了.(2)将“对应”引入了函数的定义中,它根本就画不出函数图像,只能从对应的角度考虑,并由此形成了现在高中的函数的概念.这样引入使初高中函数知识浑然一体.3 以游戏为“先行组织者”好动是人的天性,在教学中如果能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将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真理和解题思路,则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建构知识.案例3 在选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设计如下游戏情节: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让他从离门3米远处笔直地走向门边,并要求他第一步走1米,第二步走1/2米,第三步走1/4米,依次类推,即后一步是前一步的一半.问全班同学他能否走到门边?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能”,教师却说不能,否定了大家的观点,学生感到很奇怪,带着疑问,让那个同学一步步地走,他却始终不能走到门边,只能望门兴叹.像这样从游戏入手导入新课,在愉悦宽松的教学活动中,传输着营养丰富的知识信息.4 以数学实验为“先行组织者”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由此可见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显然数学实验在概念引入教学中是一种诠释未知、启迪知识的有力武器.案例4 离心率的定义是学生不好理解的,为什么用c/a来定义离心率?离心率又反映了圆锥曲线的什么性质?在学生首次接触离心率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验:用《几何画板》设计两个动态模拟:第一个动态模拟是2a和2c同时增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c与2a的比值保持不变,椭圆的大小不断发生改变,但扁平程度不变;第二个动态模拟是2a保持不变,而改变2c的值,椭圆的扁平程度随着c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当学生观察了大屏幕投影仪演示的第一个动态模拟实验后,自己可以很快得出:2c与2a 比值相同的两个椭圆虽大小不等,但形状相似;当学生观察了第二个动态模拟实验时,结合第一个动态模拟的结论就能立即分析出2c与2a的比值越大,椭圆越扁平,2c与2a的比值越小,椭圆越近于圆,当2c变为0时,椭圆变为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离心率定义、离心率的大小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及椭圆与圆的关系,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从理论上证明离心率的大小与椭圆形状的关系.以上的两个动态模拟实验充分体现出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使得原来难于理解的离心率概念和离心率的大小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几分种内就在学生脑海中迅速而准确地建构起来,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 以新颖别致的实际问题为“先行组织者”由于数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来自于实践,与日常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为所学数学知识学习作铺垫,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规律.案例5 学习方差的概念,可这样设计导入,首先提出以下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浙江省湖州市农科所培育了“晚霞1号”和“晚霞2号”两个苹果新品种,对试种的两种苹果树各抽10株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千克/株):晚霞1号51475053484952474950晚霞2号50504850495250505149 (1)试求这两个新品种每株苹果的平均产量;(2)从高产、稳产考虑,上述两个品种哪个优良?学生起初无法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作散点图进行拟合、观察后,发现两个品种产量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说明只用平均产量不能判定哪种品种好,还需了解产量的稳定性,有必要引入方差的概念.6 以类比对象为“先行组织者”当要学习的新材料与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某些习得内容有相似之处时,即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时,这时如果将这些习得的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加以呈现,并与要学习的新材料加以比较或类比,则学习的方式不仅显得自然、和谐,并且往往这种学习还带有一定的深刻性.案例6 在引入立体几何新知识时.可在教学中通过正反例教学达到以下目的:(1)概括地向学生介绍立体几何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运用价值;(2)阐明它与平面几何的联系;(3)指出学生平面几何知识的局限性;(4)揭示由平面拓广到空间而产生的新矛盾;(5)加强起指导作用的观点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即把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化新知识的有关平面几何知识和一些图形的初级观念复习和整理一下.通过这些做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结构顺利地变成学生的认知结构.7 以历史数学名题为“先行组织者”历史数学名题体现和谐之美,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一样,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不因国籍、种族、肤色、语言而异,它们代代相传,又琢磨提炼,跨洲越洋,交融传播,口碑载道.利用历史数学名题为先行者组织者,可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中的问题.并且这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案例7 在立体几何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课前可提出下面的历史数学名题让同学们事先加以思考.如图,在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12,12英尺的长方体房间里,一只蜘蛛在一面墙的中间离天花板1英尺的A处,苍蝇则在对面墙的中间离地面1英尺的B处,苍蝇是如此地害怕,以至于无法动弹.试问,蜘蛛为了捉住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提示:它少于42英尺)“蜘蛛与苍蝇”问题最早出现在1903年的英国报纸上,它是H・E・杜登尼最有名的谜题之一.杜登尼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谜题创作者,它对全世界难题爱好者的挑战,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一谜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争鸣,学生会在课前初步体验到展开与折叠这一思想方法的妙用,并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名题的源远流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来达到认知结构的渐进分化与融会贯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并非人们所批评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讲解式教学.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省时又有助于近迁移,但在远迁移方面不如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师本身具有的素质,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或重新组合,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 施良方.学习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鲁献蓉.数学概念学习与“先行组织者”[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浅谈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火热的思考与兴趣石志达(浙江省奉化市职教中心学校 315500)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求知的内部动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和激起火热的思考,欣赏到美丽而冰冷的数学,这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必要基础.本文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火热思考,调动学习数学积极性问题,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供参考.1 相信学生,感悟成功要相信学生能力,确信“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懂,老师不讲学生不一定不懂”的观念,相信学生自己内部存在着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只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这种能力就能发挥出来.因而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不代替学生去做他们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工作.老师要像导演培养演员那样,把剧本或角色的基本要求、基本技能交给演员,让演员自己去进入角色,创造角色.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复习中,老师提出问题:(2005年全国卷Ⅰ,湖南卷)O是△A B 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OA・OB=OB・OC=OC・OA,则O 是△A B C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学生有多种解法,下面解法颇有创意.生1:如图设O E是OC在OB方向上的投影,O E′是OA在OB方向上的投影,由OA・OB=OB・OC]|OA|cos∠A OB=|OC|∠B OC]O E=O E′.又O E与O E′同向,故E和E′重合,所以∠A EC =180°,即E在A C上,∴OB⊥A C.同理OC⊥A B, OA⊥CB,故O是△A B C的垂心.师:O E与O E′为什么同方向?生2:∵OA・OB=OB・OC=OC・OA,∴|OA||OB|cos∠A OB=|OB||OC|cos∠BOC=|OC|| OA|cos∠AOC,故cos∠AOB、cos∠BOC、cos∠AOC符号相同,∠AOB、∠BOC、∠AOC要么都是钝角,要么都是锐角.当角是钝角时,点O在△AB C内部.师:当角是锐角时呢?生3:点O在△A B C外部,同样成立.这种证法是老师未想到的,用式来转化形,可谓创举,又复习了投影概念,一举两得.但求解过程显然不够严谨,老师不应在学生对某个问题稍有迟疑或出现错误时,便迫不及待地给予讲解,这样不利于。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先行展示某种学科、主题或技能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该策略的教学应用举例:
1. 数学教学:在教学区间和函数的概念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几何意义,然后再引入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科学教学: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和各种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
3. 艺术教育:在教学绘画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不同画种的基础概念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素描和色彩运用等具体技巧。
4. 语文教学:在教学写作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写作的基础框架和思路,如设定主题、构思结构、罗列论据、运用列联句等,为学生后续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通过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浅议“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变量 的取 值 互 为 相 反 数 时 , 数 值 相 等 . 说 明 了 什 函 这
么 ?说 明 两个 函 数 的 图 像 关 于 Y轴 对 称 , 而 引 出 从 翻折 作 图 的 思 想 , 现 了 口>1和 0<口<1的和 谐 统 实
吗 ? 如 果 不 是 , 肯 定 是 一 个 新 函 数 , 什 么 新 特 那 有
点 ? 试 着 给 它 命 名 . 了 研 究 这 类 函数 的 普 遍 性 , 为 应
浅 议“ 先行组织者" 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
黄 加 卫
( 江 省 湖 州 市 第 一 中学 浙 3 30 ) 10 0
美 国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奥 苏 伯 尔 ( ai P A sb1 D v . uu e) d
认为 :假 如必须 把教育 心理 学还 原为一 部原理 。 “ 我 就 要 说 影 响 学 习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因素 是学 习 者 已经 知 道 了 什 么 , 清 楚 学 习 者 知 道 了 什 么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弄 进行教学. 总之 , 有 的适 用 观 念 是 学 习新 知 识 的关 原 键 . 并 且 他 认 为 . 进 学 习 和 防 止 干 扰 最 有 效 的策 ” 促
对 新 函 数 作 哪 些 方 面 的研 究 ? ( 三 要 素 出发 ) 家 从 大 思 考 , 别 研 究 , 例 验 证 , 拓 推 扩 , 实 质 是 个 例 分 举 延 这
分 析 、 想 、 证 、 用 的 一 种 科 学 探 索 的 常 用 方 法 猜 验 应
和 步 骤 , 中 分 析 、 较 、 别 、 究 、 证 、 扩 是 体 其 比 判 研 验 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硏究2020年03期曰帀砂IBH fillTe T£*CHER S0H L I H E I“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陈晓铃(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福建南平353000)扌商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从多个角度来灵活地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教学的实施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措施和方法,其能够让学生在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过程中,按照正确的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效率。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概念;先行组织者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0)03-0053-02引言所谓“先行组织者”策略,指在讲授新知识前,基于学生现有知识引入新课,从而将一座桥梁在已知与未知间建立起来"°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过于就概念论概念,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勉强地清楚某个概念的内在意义,却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应用,而且与前面所学习的概念知识也容易分离。
而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可实现前后概念知识的有效衔接,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所学的新知识融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障碍(-)教学方案不健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但是部分学校在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重要性,没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培训,没有结合本校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探讨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实施方案,使很多知识的安排都没有选用正确的模式来展现,部分教师还是依赖自身的经验,没有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来积极学习,使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局限性问题,难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概念理解的深度。
中学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与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作者:刘海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06期摘要:“先行组织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旨在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它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是学习成功迁移的纽带。
结合实例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几种“先行组织者”,发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提高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机械型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形式。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学习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清晰的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指导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含性,并能够清晰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关联。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的内容去合并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初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设计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将“适当的原有观念”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中介条件,一个概念,一段概括性的说明文字,一个题目或是几个过渡步骤,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形象化模型,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一、设计“先行组织者”为一个实例实例一:《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进行引入: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时你们是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根据电影票上的排数和座位号。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把电影院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
这样引入,能够让学生把实际的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抽象出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新知识的建构。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柳晶晶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9期一、引言“先行组织者”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这项策略自20世纪末传入我国后,广受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
人们对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这项策略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其优点也显而易见:恰当的“组织者”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强烈欲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提供导向目标。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探析中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既不能抹去具体的活动或操作,也不能放弃对数学“抽象”之美的追求. 但大量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经不起“抽象”的考验——不会运用数学思维,导致“抽象”阶段思维停滞或迷失前进的方向。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先行组织者”来提高数学学习的学习效能,且其对促进学生在“抽象”阶段“互动生成”有积极的作用。
其实,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所以教师最好在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要使学生有效地接纳新知识,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原有观念。
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当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了全面而又细致的认识之后,可以设计合适的“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将“适当的原有观念”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1.“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在对“先行组织者”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不同形式,例如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游戏、师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亦可以是一个具体形象化的模型等,尽管“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形式可以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易于同化新材料。
其中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两类:(1)导入类“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课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先行者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行者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作者:任晓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20期摘要:在高职考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生数学课堂的复习效率,本文基于先行者组织者教学理论,在复习课中引入“先行组织者”,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拓宽了教学思路。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中职数学;教学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升学热逐渐升温。
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职高考中地位举足轻重。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复习课一直是一块艰难的领地。
“先行组织者”在新课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颇多,在复习课教学中的研究非常值得探索。
本文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相切问题”复习课为例,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阐述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并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遵循认知同化理论,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新学习内容有固定与吸收的作用。
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不难发现,先行组织者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或者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的与当前所学的相关内容。
它是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并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一段说明文字或一段影像资料等等,在新旧知识中间构建一座桥梁,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师生间的碰撞,促使课堂学习高效开展。
所以,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还能使学生意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来有的某一部分认知有实质性联系,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相切问题”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借鉴了奥苏贝尔有关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作为本节复习课的理论指导。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先行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或幼儿园中的一位成年人,在活动中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提供示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提供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幼儿明确目标和活动规则,并展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数的认知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数数,并在示范中表达出正确的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
通过示范,幼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律,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其次,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对于数学活动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态度和行为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在数的排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规则,例如“谁能把这些玩具从小到大排列好,速度最快的同学将得到奖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刺激幼儿的参与欲望,增加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幼儿思考。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自己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数的比较活动中,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盒糖和那盒糖哪个多?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幼儿从比较的角度思考,并激发他们对于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通过思考,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提供示范、激发兴趣和引导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先行组织者还能够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中,教师或幼儿园中的成年人应当充当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幼儿的数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浅议“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0-05T12:38:08.18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9月作者:刘程燕[导读] “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只使用单纯的教学理念是不可取的,教师如果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了解和清楚学生知道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可以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递给学生。
并且他认为,促进教学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恰当的和清晰的引导性教材。
一直以来,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教材,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任务和内容,而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与教材同等重要的作用。
刘程燕宁夏育才中学 750021【摘要】“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只使用单纯的教学理念是不可取的,教师如果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了解和清楚学生知道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可以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递给学生。
并且他认为,促进教学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恰当的和清晰的引导性教材。
一直以来,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教材,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任务和内容,而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与教材同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高中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9-183-01引言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民生大计,我国政府针对教育领域设置的计划和措施数不胜数,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而教育领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需要跟随新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如果一成不变,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发布时间:2023-07-07T08:01:52.31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01期作者:王淑霞[导读] 巧妙利用故事。
学生都爱听故事,把故事作为先行组织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138000摘要: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即在交代概念、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时要以先行组织者做“引入”、以先行组织者促“探求”。
除此之外,为了强化理解,还要运用后置组织者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巩固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先行组织者数学概念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是认知心理学的实践应用策略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习有效起来的策略,就是要利用引导型材料,即组织者。
组织者由于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呢?一、以先行组织者做“引入”1.巧妙利用故事。
学生都爱听故事,把故事作为先行组织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初次接触三视图概念,这时候可以用一个可画杨桃的故事作为先行组织者: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拿了一个杨桃,把杨桃放在前面让大家照着画,但是,都画好后,有一位同学的作品却招来了一阵大笑,原来,这位同学画的根本就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当老师走到这位同学所坐的位置时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从他这个位置看前面的杨桃,还真就是一颗五角星。
这个有故事一下子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明白,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由于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这样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何体中的三视图。
这个故事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还可以为下位组织者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合理使用游戏。
合理利用游戏情境可以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先行组织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作为一种引导性教学手段,先于学习任务呈现出来。
他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并将两者有效的联系起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十分困难,提不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难以提升,而积极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的启发。
标签:“先行组织者”策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概念,阐述了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并呈现一个引导性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一段文字说明或者一段影像材料,是将旧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连接起来,这种具有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概念、定理和命题揭示了某一种科学的数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十分困难,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一、利用故事先行组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寓意深刻、轻松活泼或者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闻乐见。
例如有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商人在谈生意,数学家对这位商人说,我打算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块,但是在这个月里你要给我回扣,第一天给我1元钱,第二天给2元钱,第三天给我4元钱,后一天的给我的回扣是第一天的2倍,请你慎重考虑一下,如果觉得合适,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合同。
商人见此立马答应。
然后让学生计算在这种方式下谁将获得利益,于是学生结合现阶段的学习内容,采用等比例数列开展计算,列出了等比例数列,1,2,4,8……229,想知道最终谁获利,只需要计算等比数列前30项和与30*10万元的大小即可明了。
教师在举例这个故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上述问题该如何计算,如果一项一项的求和计算量十分大,这时有学生指出可以先列出等比例求和公式再计算,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推导等比例求和公式。
二、利用中間条件为先行组织
高中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逻辑化和形式化的科学,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其实在数学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很多激烈的思考和讨论,正是经过这些思考和讨论,数学才逐渐成为一门逻辑性强、高度抽象的学科,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中间条件为先行组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将对数学概念的引入,学生思维构建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折叠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给出数学名题让学生事先进行思考。
在一个长方体房间中,长宽高分别为30m、12m 和12m,一条蜥蜴沿着一面墙的中间,距天花板1cm的位置A处开始爬行,对面墙相同位置有一只蚊子,蚊子见到蜥蜴十分害怕不敢动,让学生尝试解决蜥蜴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
教师可以给出学生最终结果为42m。
这道题其实是上世纪初期一道有名的谜题的变形,全世界挑战者全面参与其中。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师事实给出答案的前提下,通过讨论和探究,在课前使用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概括说明为先行组织
有些数据知识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内容进行概括说明,应用对比的手段引导学生们。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内容和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概括的向学生介绍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过去平面几何知识进行复习,并将新知识引入其中,这样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设置如下说明:(1)概括的向学生介绍立体结合所研究内容、方法。
(2)介绍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关系。
(3)揭示平面几何从平面拓展到空间的新矛盾。
通过上述概括说明,把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化新知识的有关平面几何知识和一些图形知识初级理念进行整理,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四、利用实践活动为先行组织
数学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数学概念、定理、推论和公式都是来自于实践中,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生活常见到的案例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够保证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方差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如下案例,某两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二的四个学期中期中与期末成绩如表所示。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中成绩尝试求两名学生平均成绩,从稳定性角度分析哪个学生成绩最为优异。
学生面对这种问题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散状图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学生成绩稳定性是不一样的,从平均产量考虑是不全面的,因此为了了解两名学生成绩的稳定性,教师可以引入方差概念。
五、以问题情境为先行组织
好动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高中生也如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
够很好的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就需要我们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好地学习,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解等比例数列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3个等比例数列,让学生在课堂下填空,数列(1)1,2,4,,16,32。
数列(2)1,1/2,1/4,1/8,,1/32,……。
数列(3)2/3,1/2,3/8,9/32,,81/512,……。
让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
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并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语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深化贯通新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合理设计定向引导——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与思考[J]. 何利娟,杨敏良.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4(08)
[2]先行组织者:一项指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J]. 周建秋.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5)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姜雪平.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1)
[4]先行组织者模式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以俄语为例[J]. 高国翠.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5]浅议“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黄加卫.数学教学研究.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