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一种复杂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

《文学理论教程》a 试题及答案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小说的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小说的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小说的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小说的人物塑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性格来丰富故事情节和展现人类世界的复杂性。

人格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核心,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则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诠释和探索。

在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不仅体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矛盾性,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本文将探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一、人物性格多维度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于其多维度的表现。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形象,而是由多种特征和心理构成的。

他们可能有多重身份,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倾向。

这种多重性格的塑造使得人物更加真实,更具有可信度,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特点。

宝玉既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又有敏感易怒的一面;黛玉既是聪明敏感的女子,又是忧郁寡欢的人物。

这些矛盾的性格塑造让读者对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二、人物性格的内外矛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在其内外矛盾的特点上。

在小说中,人物往往在表面上展示出与内心真实感受相悖的行为和情感。

这种内外矛盾的造型使得人物的性格显得更加有层次和深度。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表面上是傲慢自大的人物,对伊丽莎白的态度冷漠无情。

然而,当真相大白之后,我们发现他内心深处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的傲慢只不过是外界环境造成的一种保护性的自卫心态。

这种内外矛盾的人物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物,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冲突与戏剧性。

三、性格的变化与成长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正是通过人物性格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以《红与黑》中的朱丽安·索伦为例,她一开始是个出身卑微的乡村姑娘,努力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

然而,随着与尚·米斯特尔的婚姻解体和对社会贫富差距的认识,她逐渐放弃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一、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2,文学活动本质论,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殊本质。

3,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四、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三章一、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既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二、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1,世界(模仿论: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柏拉图“影子”说亚里士多德,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再现论:魔幻现实主义 2,作品 3,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空白”“召唤结构”)4,作家三、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四、为什么把劳动作为文学活动的起点: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五、文学活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代变化、非人力(黑格尔:世界本原的理念)、自然界的运行(弗莱:“循环”)他把文学史上的作品按照类型按照时代划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学。

文学发生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六、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体现: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六、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七、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感觉则可以突破这种束缚来进行自由创造,其中就包括文学创造。

第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第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八、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需要而设计的,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九、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十、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他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填空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

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4.我们大体将文学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15.马克思提出的“特征性原则”成为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文学与人性的解析

文学与人性的解析

文学与人性的解析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对人性深度剖析的一种方式。

文学作品通过描述人类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境遇,诠释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引起读者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

本文将从情感、人际关系、道德观与生命哲学等角度,对文学与人性的关系进行解析。

一、情感的表达文学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将情感状态转化为文字,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人类无法逃脱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焦虑,拉近了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对自我与他者的共性产生思考。

文学作品还能唤起读者的共情之情。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通过福尔摩斯的睿智、推理和人格魅力,使读者不禁为他的智慧和坚持点赞,同时也引发了对真相与正义的热切期待。

二、人际关系的探讨文学作品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凸显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小说《红楼梦》展现了权谋与利益之间的纷争,家族命运的起落,以及一系列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使读者深入思考人类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情感纠葛。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老渔民与大海的生死拉锯战,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与融合,以及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这种描写让人们深思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道德观与人性的冲突文学作为一面镜子,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变迁,也探讨了人性内在的道德冲突。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和对内心道德准则的争斗,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复杂性和人性中的道德冲突的深入思考。

同时,文学作品对道德观念的挑战和颠覆也是常见的。

《1984》揭示出了极权主义社会中个体权利被剥夺和对真理的操纵,让人们思考当社会道德观念被扭曲时个人应如何维护自我的内心坚守与世俗观念的抵触。

四、生命哲学的思考文学作品还能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例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描写青少年霍尔顿的内心矛盾和对社会荒谬的反叛,引发了对人生意义、成长与追求的思考。

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

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

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汉语1101班孙贺媛文学本质问题,自有文学思想开始就是人们思考与追问的对象;文学是什么,是过去所有文学理论专著和教材首先回答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外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思考、追问和回答文学是什么的历史。

要探讨文学的本质,我们首先要面对文学的事实,也就是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观存在的具体现象。

可以说,文学是通过文本的中介联系着作者、世界、读者等方面的感性的复杂存在。

是一个凝聚着审美经验的语言文本,这就是文学的事实。

在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文学事实表现出特殊的风貌,作者、文学作品、读者都呈现出具体的新形态,中国的文学事实不同于西方的文学事实,古希腊的文学事实也不同于18世纪、20世纪的文学事实。

人们面对文学,总是在面对具体可感的文学事实。

人们对文学的本质的认识就是立足于这些文学事实基础之上的。

这里,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文学的本质问题:一.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识)这一观点来源于生活本质论文学本质观,主要指从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以反映论为其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论,认为艺术是对自然地摹仿,并主张要摹仿生活中的好人,这可视为生活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源头。

从文艺复兴到十七、十八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了占压倒性优势的“镜子说”。

莎士比亚将“镜子”看成是文学自始至终的目的,他在《哈姆雷特》中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之口表达了他的这一文艺主张:“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①在莎士比亚那里,文学始终是人生的镜子,时代的镜子。

十八、十九世纪“再现说”开始流行,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真实地再现生活,“我们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象它原来的那样。

”②在别林斯基看来,只要再现了生活,反映了生活的原样,作家就已完成了他的使命,文学也就实现了它的目的。

文学理论-题库

文学理论-题库

文学理论-题库1、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答案:文学等艺术发展的动因是复杂而又多方面的。

黑格尔关于文学发展是理念运动的结果的理论,是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把文学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的影响,或者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来探求,亦或者像结构主义将之归结为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都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考察文学的发展。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却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没有揭示出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我们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和决定因素是物质生产,但物质生产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因素,上层建筑的其它意识形态,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等往往对文学往往有更直接的影响。

2、动物与客观对象能形成()关系。

A、实用B、伦理C、审美D、无答案:AB3、请说明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的区别?答案:文学产品的物化形态是语言,无论是故事,还是诗情画意,最后都必须落实为语言。

可以从功用、形式、表达三个方面来界定三者区别。

科学话语日常话语文学话语功用用于说理不注重表现个性,是说理的工具是表情达意工具是再现和表现的工具目的遵守逻辑和语法结构遵守日常话语规范语言创新也是目的表达追求明白准确规范明白为好,也讲究风趣突破语言规范,追求隐晦曲折通过对比界定,明确文学创造不止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

4、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的有()。

A、泰勒B、弗雷泽C、格罗塞D、柏拉图答案:AB5、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亚里斯多德的《诗学》B、刘勰的《文心雕龙》C、贺拉斯的《诗艺》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答案:A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钟嵘B、刘勰C、王国维D、王夫之答案:B7、《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勰B、王夫之C、王国维D、曹丕答案:C8、提出文学四要素著名观点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艾布拉姆斯D、亚里士多德答案:C9、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是()A、作家B、作品C、读者D、文学和文学活动的整体答案:D10、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是()A、哲学视角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A11、“知人论世”说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视角,是()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C12、“虚静”说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视角,是()A、哲学视角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D13、“诗缘情”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D14、“滋味”说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C15、“情者文之经”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B16、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把握。

文学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文学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三节文学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有关文学本质的不同观点1、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认为,从本质上说,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质;而为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审美的属性。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存在是由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决定的。

这种观念主要依据的是马克思有关社会结构划分的理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生产关系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显然,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特定上层建筑中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然受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一般关系的制约。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一般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同时,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也应该从这种基本关系去理解:一方面,文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另一方面,文学一经形成,又积极的给予经济基础以能动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如艺术、哲学、宗教等比起政治和法律制度来,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如恩格斯所说,它们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完整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2.艺术真实:3.文学性:4.叙述频率:5.文学消费: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①主体心灵②作家经历③个性气质④读者反应⑤艺术天才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文学概论:多项选择题

文学概论: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第一章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AB )A.文学理论的实践性B.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C.文学理论的抽象性D.文学理论的系统性E.文学理论的指导性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ABD )A.文学史B.文学批评C.文学批评史D.文学理论E.文学理论史以下概念中属于中国文论概念的是(ACE )A.虚静B.净化C.物感D.移情E.神韵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BCE )A.神思B.净化C.原型D.意境E.移情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BCE )A.文学价值学B.文学心理学C.文学符号学D.文学文化学E.文学哲学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过程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ADE )A.文学社会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D.文学文化学E.文学价值学第二章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BCE )A.文学实践B.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D.理论性E.当代性第三章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ACE )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E.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表现论与再现论比较,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BDE )A.强调文学是世界的反映B.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C.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D.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E.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以下文论观点属于“文学本体论”理论流派的是(BCD )A.“文以载道”说B.俄国形式主义C.英美新批评D.法国结构主义E.接受美学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BD )A.什克洛夫斯基B.姚斯C.兰瑟姆D.伊瑟尔E.艾布拉姆斯在西方,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学说有(BCDE )A.文以载道说B.巫术发生说C.宗教发生说D.游戏发生说E.劳动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研究巫术与文学关系时提出的两条巫术原理是(CE )A.必然律B.可然律C.相似律D.偶然律E.接触律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AC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第四章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是(ABE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政治文化D.饮食文化E.精神文化文学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B D )A.不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支配B.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C.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直接的D.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E.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关系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ABC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C.情感与认识的相互渗透D.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渗透E.物质性与精神的相互渗透话语蕴藉特点常常具体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修辞形态中,它们是(BC)A.典雅B.含蓄C.含混D.自然E.清新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BD )A.单一性B.多重性C.确定性D.不确定性E.完整性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BD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C.为政治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E.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第六章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其特殊性表现在(BCD )A.精神生产现实地创造对象世界B.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C.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D.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E.精神生产按客观规律进行创造活动作为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表现在(ABC )A.它是整体的社会生活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D.作家经历过的社会生活E.曾经出现过的社会生活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AC )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B.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逻辑推理为心理特征C.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D.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逻辑思维为思维特征E.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扬弃客体个别性为思维特征第七章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BCDE )A.对创作素材的分析推理B.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C.外在机缘与作家内心体验的契合D.把透过读到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对象中E.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下列与艺术构思有关的常见和重要的心理现象为(ABCDE )A.回忆与沉思B.想象与联想C.灵感与直觉D.理智与感情E.意识与无意识与直觉比较,灵感表现为(ACD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B.得到推测性的洞察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D.获取成熟的答案E.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与灵感比较,直觉表现为(BDE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B.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D.往往发生在第一碰头之时E.得到推测性的洞察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的途径:(BD )A.省略笔墨B.浓涂重抹C.夸张变形D.淡化背景E.强化背景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综合具有(BCD )A.多元性B.定向性C.选择性D.刷新性E.发散性在艺术创造中,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这是因为(BD )A.无意识是一种潜伏于心灵深处的力量B.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C.对于意识来说无意识是一种异在的力量D.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E.无意识是作家没有明显觉察到的心理能力第八章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是(BCDE )A.客观的真实B.主观的真实C.内蕴的真实D.假定的真实E.诗意的真实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应该具有(BC )A.客观真理性B.高尚的品格C.功利取向D.科学的理智E.历史的理性第九章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BCE )A.现实型B.象征型C.浪漫型D.模仿型E.古典型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可分为(ABC )A.现实型B.象征型C.理想型D.模仿型E.古典型现实型文学突出地体现了再现性特点,主要表现为(CDE )A.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B.物质表现形式压倒了精神的内容C.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情感表现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之中现实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CD )A.表现性B.虚幻性C.再现性D.逼真性E.暗示性理想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CD )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D.虚幻性E.暗示性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CD )A.再现性B.逼真性C.暗示性D.朦胧性E.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主要表现为(CE )A.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B.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C.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诗歌的基本特征是(ACD )A.凝练性B.结构灵活性C.结构跳跃性D.节奏韵律性E.反映生活的及时性散文的基本特征是(BCE )A.故事情节的完整复杂性B.题材的广泛性C.结构的灵活性D.环境描写的细致性E.抒发感受的真挚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ACD )A.及时性B.抒情性C.纪实性D.文学性E.凝练性第十章文学言语除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外,还具有三个特点是(ACE )A.内指性B.确定性C.心理蕴含性D.哲理性E.阻拒性文学作品的意蕴层一般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是(BCE )A.现实生活层B.历史内容层C.哲学意味层D.哲理抽象层E.审美意蕴层在中西文中,意象一词归纳起来的几个意思是(ABCD )A.心理意象B.内心意象C.泛化意象D.审美意象E.意造之象审美意象的特征可以归结为(ABCDE )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求解性和多义性E.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文学叙事的两个基本特征是(BD )A.叙事就是叙述作者身边的现实B.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C.叙事就是实用记事D.叙事是话语的虚构E.叙事就是把握省事件的情感意义在叙事性作品中,叙事的构成包括了(BCE )A.叙述者B.叙述内容C.叙述话语D.叙述时间E.叙述动作第十二章抒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主要表现在(ADE )A.抒情反映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B.抒情反映是反映对象的客观属性C.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功利关系D.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E.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抒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是(BCE )A.文字B.声音C.画面D.语言E.情感第十三章文学风格中国古代风格类型划分的简分法一般把风格划分为(AB )A.刚B.柔C.虚D.实E.奇F.正从风格是文化的关系看,风格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BCD )A.时代B.民族C.地域D.流派E.政权下列观点中强调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的是(BDE )A.辞尚体要B.文以气为主C.文本同而末异D.言,心声也E.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所谓“文学消费规定着文学生产”主要表现在(ACE )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B.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C.文学生产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E.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DE )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B.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C.文学生产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E.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主要在于它是(BCE )A.具有商品性质B.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C.其产品往往是独创而不可重复的D.会有价值的损耗E.具有超时代性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来说,它是一种(BCDE )A.生产活动B.审美活动C.认识活动D.阐释活动E.交流活动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期待视野主要表现为()A.文体期待B.形象期待C.意蕴期待D.结构期待E.求知期待第十六章文学批评下列属于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的是(ACE )A.社会历史批评B.语言批评C.伦理道德批评D.心理学批评E.审美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主要考察文学作品的(ACE )A.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B.文学形象的典型性C.作家思想感情的倾向性D.积极健康的情感性E.意蕴表现的深刻性下列批评模式中属于现代批评模式的是(BCD )A.社会历史批评B.语言批评C.文化批评D.心理学批评E.审美批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一编导论【名师点拨】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复杂性,加之初学者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储备有限,从而对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等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理解文学理论研究名家的相关经典论述,以增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以下问题对学习本编内容很有帮助:1.文学有哪些基本要素?2.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3.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者不可分离?4.为什么说文学鉴赏不是文学研究?5.作品鉴赏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6.如何理解文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相对性?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和优越性?8.马克思是如何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1复习笔记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1)文艺学的系统性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

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②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

(3)文艺学的分支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华侨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5-01—20(按照知识点和问题点的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导言基本概念与内容要点★1.文学理论(简要了解):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是有关文学的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概述和简论。

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是对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简要的概括与说明。

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课本P2,简要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1)文学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的评论。

B.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C.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此处依据马克思的学说: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3。

文学理论的性质(课本P2~4,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实践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践活动.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人文"(humanities,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科知识。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深远的历史变革和政治动荡,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复杂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成分是复杂多样的。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具有其他重要意义。

例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现代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时的反应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自由、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并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视角。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简答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简答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答复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文学做为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种理论视角〕:作者〔主体〕、世界〔基础〕、作品〔中介〕、读者〔最终完成〕关系:对话性结构,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交往结构,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渠道,更是反映社会现象、折射人类思想的重要媒介。

社会现象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多维度。

本文将探讨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首先,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会发生变化。

社会现象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它们反映和揭示了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矛盾冲突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科幻作品的涌现。

科技进步的社会现象激发了作家们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的作品,如《三体》、《黑镜》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科幻元素的吸引力,更是通过对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利弊进行探讨,引起了社会对科技伦理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其次,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社会现象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的基石,不同的社会现象将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

例如,20世纪初的现代都市化浪潮,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流派交织、主题多元等特点,形成了一种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的创作方式。

这种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多元化和混乱性,使得作品更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

另外,社会现象还对文学创作的受众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现象的改变导致了群体价值观和文化兴趣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读者群体。

例如,在数字化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阅读作品,这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网络文学由于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作家们更加关注网络平台上的创作与传播,努力适应当下读者的需求。

最后,社会现象还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素材和创作灵感。

社会现象的多样性使得作家们能够深入社会、观察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间的纷繁复杂、人类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文学作品中。

比如,在反腐败运动兴起的时代,一些作家选择以腐败现象为背景,展开探讨社会现象的作品,使得文学作品更具现实关怀和社会意义。

文学如何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文学如何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文学如何塑造人物的复杂性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来创造人物形象,使之变得更加丰满、复杂而真实。

它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描绘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

首先,文学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来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通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的描写,如面容、身材、服装等,读者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

同时,文学也会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描写来展现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地位、家族情况等都会对他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文学通过描写这些方面来使人物形象更加复杂。

其次,文学通过描述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一个人物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文学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情感冲突和各种情绪变化,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例如,一个人物可能在某个场景中表面上看起来坚强自信,但内心却可能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又或者一个人物可能在外表上看起来冷漠无情,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某个特定人物的热爱和敬仰。

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复杂。

另外,文学还通过反映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来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道德观念、社会压力、个人利益等。

文学通过展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选择,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其背后的复杂动机和内外部冲突。

一个人物可能在同一时间面临多种选择,并且在影响间徘徊不定,这种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此外,文学还通过对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互动进行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复杂性。

人物之间的互动是复杂的,不同人物之间可能存在着各种情感纠葛、利益冲突和心理斗争。

文学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如友谊、爱情、亲情、仇恨等关系,来构建复杂的人物形象。

这种人物关系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文学作品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人们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它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社会现实相互关联。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了社会的形态和文化的特质。

一、文学作品承载社会现实文学作品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常常借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手段,传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展现人物命运的起伏,文学作品能够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现给读者。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自以为是的当权者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则通过对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探讨了崇尚物质与追求内心真实的冲突。

二、文学作品引导社会变革文学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还能够通过批判和引导的方式,影响读者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度,进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们的情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方面具有独特的力量。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通过对社会不公的揭示与批判,引起了普遍的社会关注和同情,推动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改革运动;中国作家丁玲的《三八年华》通过对妇女命运的描写,唤起了广大妇女争取平等权益的意识。

三、文学作品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丰富了社会人群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

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都能够给读者带来共鸣与启示。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美的追求,还能够启迪思维,拓宽视野。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发;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则透过对寻找自我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文学作品推动社会进步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引导社会变革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揭示,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求变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例如,奥威尔的《1984》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述,警示人们对权力滥用的警惕,促使人们更加珍惜民主与自由的社会制度;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通过对人类命运与宇宙的探索,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科技发展、人文关怀的思考。

文学与情感的关系

文学与情感的关系

文学与情感的关系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体验,引发读者共鸣,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文学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滋养,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阅读一本优秀的小说,或是欣赏一幅美丽的诗歌,其中所描绘的情感场景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

比如,当我们读到一位主人公经历了巨大的困境后最终获得幸福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喜悦和鼓舞;而当我们读到一位主人公面临挫折和痛苦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同情。

文学作品通过情感的共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但有时我们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文学作品则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的平台,让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诉说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

无论是写一首诗、一篇散文,还是创作一部小说,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文学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获得共鸣和理解。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很难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而文学作品则能够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当我们读到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散文时,我们可能会被描绘出的美丽景色所感动,重新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当我们读到一本描写人性的小说时,我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善良和勇敢产生敬佩和思考。

文学作品通过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最后,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忙碌的生活而疏远了彼此,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文学作品则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让人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来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为一种复杂、广延性极强的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都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什么是文学理论,应该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等三个方面解答。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家,世界,作品,读者四个方面组成。

文学理论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而发展,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

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有何规律?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二、文学在性质上有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三、文学如何反映社会生活,提炼社会生活,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四、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有风格,题材,形象等,这就形成了文学作品构成论。

五、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再有文学理论的概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我们评价一种文学现象,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对于以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采取批判地继承态度。

综合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我们的文学理论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民主的,就是指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趣味,不能只考虑少数人的趣味。

科学的,就是指要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不能只迎合政治。

现代的,是指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虽然文学理论研究的只是文学活动一个客体,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反映论,还有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从文字的角度来说的),文学信息学(文学作品是一种信息),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具有审美价值),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艺术交往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文学活动论(人类学)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人的活动和动物不同,人是自由自觉的,自由: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自觉: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劳动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

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哲学)文学反映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三、艺术生产论(现代经济学)文学也是一种商品,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最终的解释。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文学是具有审美性的意识形态。

五、文学交往论(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作家在和读者进行交往。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解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和当代性等三个问题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作出唯物的、历史的和辩证的解释。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二、中国特色第一,必须联系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的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当代性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20世纪出现了很多新学科,可以作为理论转化为方法,用以研究文学现象。

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活动一方面要使得人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改造环境和自然以适应人的要求。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总称。

生活活动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可以从发生学和认识论两个层面上加以阐明。

发生学层面: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

劳动改变自然,改变人本身。

认识论层面:应该从生活活动来认识人的特性。

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物质决定意识,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

(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改造自然,改变人本身,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可以喜欢一种事物,或讨厌一种事物。

人的感觉对事物有多种选择,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不仅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关系,还可以发展为一种诗意情感关系。

审美创造意义。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产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

合规律性:人懂得按照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人虽不能飞行,但可以制造飞机。

人的感觉作为感性活动,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自己的感觉。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文学是审美精神活动,属于意识范畴。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和作者文学活动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中国有诗言志,西方有模仿论与表现论。

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而不是遵循客观规律。

二、作品作品显示与现实的差异,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观照事物、观察人生方式。

这就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即作品与形式的关系。

“文学性”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

形式不是表现内容,而是决定和创造内容。

陌生化: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文学本体论:本体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结构主义:强调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

三、读者读者的再创造问题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

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在文学活动中,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过去的几种观点:(一)巫术发生说巫术原理有两条,一是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二是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

由此认为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结果,可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

操纵某物可对原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予影响。

这段出自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代表作《金枝》。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原著。

我看不大懂这段。

(二)宗教发生说欧洲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文学,都合并到神学中。

艺术活动追求情感的表达,没有实用目的,就像是教徒虔信宗教一样。

(三)游戏发生说康德认为人的创作是一种过剩精力的释放,是想象力的游戏,是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谷鲁斯说游戏有实用目的,是模仿现实生活。

比如男孩玩枪是练习打仗。

(四)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语言。

劳动中产生的感情的宣泄就是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劳动号子就是诗。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

但是文学是精神生产,有时同经济发展不同步。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分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国魏晋以前,文学最初泛指一切文章。

在西方,韦勒克认为文学研究就是文明史研究。

但是现在已经被独立出来。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

在中国大致从魏晋时期开始(3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至18世纪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多方面因素造成:第一,人类活动在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丰富与发展,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第二,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学科分类的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四、文学与非文学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有些文学作品中杂着非文学,比如红楼里开的药方。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包括: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

文学不是简单地为政治服务。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一)无功利与功利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观察事物的角度是美。

但文学的无功利背后存在某些功利。

表现在:第一:审美地掌握世界,理解人生意蕴。

第二:文学把审美的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可以唤醒社会、鼓舞革命等。

有些无功利的个人失意会被提升到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精神的高度。

(二)形象与理性文学是一种艺术形象,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理性。

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思写作修改,都需要理性。

还有一些诗表达理性意图,有哲理,但是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去实现的。

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

(三)情感与认识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巴黎圣母院》表达:丑就在美的旁边,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认识。

总结:审美属性是直接和突出的,社会属性是间接和隐蔽的。

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

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一、文学与话语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

普通话是指语言系统;说话指个人言语;有力量的话是指与社会权力密切关联的、具有控制力的话语;让人回味再三的指文本。

文学是第三种:话语。

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