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全程生态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鳖作为淡水名贵水产品,其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因此深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较好[1-2]。目前,中华鳖天然资源数量锐减,使得其人工养殖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但在生产实践中,中华鳖养殖技术上仍存在养殖密度过高、配合饵料投喂量过大、养殖病害发生频繁等问题,造成其产品品质下降、口感变差,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大幅降低,养殖效益下降,现将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养殖设施建设
生态养殖以土池为主,最好进行分类建池,一般按照投
资规模和面积,建成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和稚鳖池4类养殖池。鳖具有喜阳、喜静、喜洁和怕风、怕惊、怕脏的特点,而且其相互间好斗性强,又胆小贪食,攀爬本领比较强。因此,在鳖池选择上,要求将其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土质较佳、池底平坦、水源充裕且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同时还要求该地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为5000~5
500m 2,平均水深达到1.5m ,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5cm 。为防
逃防偷,要求鳖池处于封闭状态,池与池之间不串水,进出水严格分开,特别是在进出水口要做好防逃工作,以50cm 高的水泥板作为防逃墙,将其设置在池塘四周离岸1.5m 处。无论是哪一种鳖池,都要求为鳖提供足够的晒背场和投饵场。合理设置投料台,一般参照池塘面积和鳖数量进行设置,1hm 2水面至少设置45个,材料以规格为50cm ×
150cm 的石棉瓦为主,使其1/2在水面上,1/2在水面下,可
以参照养殖期间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当地调整。合理设置晒背栖息台,面积以5m 2左右为宜,数量控制在每个池塘
4个,一般为圆弧形的浮式晒背栖息台,材料为竹帘,使其2/3在水面上,1/3在水面下。同时配备增氧机1台,规格为3kW 叶轮式。2
放养前准备
1月中旬晒塘,以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将池塘中过
量的淤泥清除,控制池底淤泥厚度在50cm 左右即可。为彻底改善池塘的底质,应配合多次进排水法进行晒池消毒,即充分曝晒养殖池塘15d 左右,进水50cm 深,于3d 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连续重复进行3次。3月中旬对池塘中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生石灰
1500kg/hm 2化浆后全池泼洒。为满足套养品种如青虾等对
浮游生物饵料的需求,在消毒7d 后,进水至50cm 深,可以施用腐熟发酵有机肥2250kg/hm 2,以利于培养水质。合理种植水草,一般总面积不超过池塘养殖水面积的1/3。可在施肥3d 后,将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移植在池塘沿岸的四周,并用草绳或网绳在水体中央圈1个水花生生长带。4月10日前投放活螺狮等贝类2250kg/hm 2,为鳖提供饵料来源。但水草和螺蛳投放前需经5~10mg/L 漂白粉或100mg/L 高锰酸钾消毒后再入池[3-4]。
3苗种放养
苗种一般有2个来源:一是自繁自育的苗种。中华鳖生
态养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种苗为主,要求苗种规格一致、活力强、个体健康、没有损伤、没有寄生虫附着。在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使用3%食盐水浸泡5min ,然后再下池。二是外购种苗,要求选择近期培育的体质健壮、外表没有伤口、规格一致而且没有病史的种苗,这样有利于降低运输途中机械损伤和病源传播扩散的风险;同时,如果是越冬前购进的稚鳖,要求其规格超过5g/只,尤其是从外引进的稚鳖最好选择当年的头批苗或第2批苗,因为在越冬前其仍有一段时间可以摄食生长,一般规格超过10g/只,越冬成活率超过95%;如果引进的稚鳖规格小于5g/只,其进入越冬期的时间比较短,导致其越冬成活率低。另外,外购幼鳖养成商品鳖最好引进池塘自然养殖的无病无伤的幼鳖,避免引进温室养成的幼鳖。如果引进的是温室养成的幼鳖,则必须注意购进时间,一般要求池塘水温稳定,且不低于25℃,生产上引进时间为6月中旬以后;否则若转入池塘时间过早,易因环境差异大,诱发各种鳖病。放养鳖种时,将其直接放在池塘的岸边,待其自行爬入水中。放养其他套养的苗种时,将其在池塘的上风位置缓缓倒入水中。
4日常管理
苗种放养后,前7d 保持池塘水位不变,7d 后加水,且
以后每隔7d 加1次水,每次加20cm ,直至水深为1.5m 。换水采取先排后灌的方式,前期(6月前)、中期(6—9月)、后期(9月后)换水间隔期分别为15、7、15d ,每次换水量分别为20、30、20cm 。养殖期间,每天开启增氧机2次,分别在
14:00、21:00开启1h ;每隔10d 用生石灰150kg/hm 2化浆
后全池泼洒1次;每隔15d 交替泼洒光合细菌、EM 菌等微生物制剂1次。投喂以“二看、四定”为原则,即看天气、看水温、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每天的早、晚各投喂1次,其比例为3∶7,每次控制在1.5h 内吃完为准。饵料种类
(下转第343页)
中华鳖全程生态养殖技术
曹全民
(安徽省南陵县渔业渔政管理中心,安徽南陵241300)
摘要从养殖设施建设、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中华鳖的全程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中华鳖的经济、生态、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鳖;生态养殖;养殖设施建设;苗种放养;日常管理中图分类号S96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5-0335-01
作者简介曹全民(1968-),男,安徽南陵人,水产工程师,从事龟鳖良
种繁育、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2-17
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5期
!!!!!!!!!!!!!!!!!!!!!!!!!!!!!!!!!!!!!!!!!!!!!!!
!!!!!!!!!!!!!!!!!!!!!!!!!!!!!!!!!!!!!!!!!!!!!!!
(上接第335页)
主要有鲜活螺狮、花白鲍、玉米,其中套养的花白鲍用拉网捕捞后剁成小块,与饵料一起捏成长团状,投放在食台没入水面处。前期(4—5月)主要投喂鲜活螺狮等贝类,配合投喂一些套养的花白鲍;中期(6—8月)主要投喂玉米、小麦等植物饵料,经煮熟后与鲜活花白鲍打成的鱼浆混合制成配合饵料,植物性饵料与花白鲍的配比为1∶2;后期(9月以后)主要投喂花白鲍,前、中、后期日投喂量分别约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15%~20%、10%~15%。饵料投喂2h 后及时检查食台,以便于调整投喂量。投饵3h 后,将食台上的残饵清除掉,每隔3d 将食台拉出水面,对其进行清洗消毒1次,可用100mg/L 高锰酸钾溶液。水温低于15℃时不再投喂饵料。
5病害防治
中华鳖在自然养殖条件下细菌性疾病多发生在6—9
月,防治上应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于3—4月鳖冬眠复苏前即开始进行水体消毒,尽量降低池水中细菌
的数量;从6月起,使用1.5mg/L 漂白粉或20mg/L 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d 泼洒1次,以达到消毒灭菌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同时,可以选择1‰~20‰的维生素C 、免疫多糖及超碘季铵盐等添加在饲料中,要轮换使用,以提高中华鳖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加强管理,坚持投喂药饵,如大黄和板蓝根按1∶1比例,以饵料量的2%掺入饵料中进行投喂,每隔30d 投喂1次,连续投喂3次。晒背也是预防鳖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杀灭皮肤的病菌和寄生虫,增加皮肤的厚度,提高皮肤的抗病性。
6参考文献
[1]苏国平.鱼种塘套养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1(11):
47-49.
[2]玉文森.藤县外荡网箱养殖中华鳖的优势及其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11(14):350.
[3]柳富荣.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9(5):84-86.
[4]时勤,赵敏芳.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5):
83-84.
(上接第341页)
禁与宠物亲密接触,强化卫生意识。
5.3建立健康畜禽繁殖场,加强动物保健
通过建立健康畜禽繁殖场,实现控制或消灭某种或数
种动物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为养殖业主提供优良的健康畜禽,从源头保障动物健康。各养殖业主应积极主动地防控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定期驱除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发现人畜共患疾病及时按照“早、快、严、小”的处置原则,积极采取隔离健康畜禽、紧急预防接种、封锁发病地区、扑杀患病畜禽、诊治患病病人,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染条件的形成,实现控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病,确保人畜健康[6]。
5.4
建立动物溯源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动物卫生监督
将动物养殖地、动物健康、疾病防制、投入品质量监管、
业主诚信、加工流程等生产行为,建立详细的标识档案信息
系统,通过标识和网络等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动物溯源体系,搭建明白消费平台,保障消费安全。加强消费市场的监管,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入监管台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6参考文献
[1]马玉臣.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综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
157-159.
[2]马玉臣,宋永春,李长海,等.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毒病综述[J].畜牧
与饲料科学,2010(5):139-141.
[3]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等.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J].畜牧
与饲料科学,2009(10):88-89.[4]褚耀诚,王斌,冯继宗.中药防治人畜共患病[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67-169.
[5]钱建伟,李蕴华,钱宏光.集约化养殖业综合性防疫措施[J].畜牧与饲
料科学,2008(2):109.
[6]王伟忠,杨莉萍,杨晓芳,等.奶牛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的防制[J].畜
牧与饲料科学,2008(3):88-90.
疗:可用胶管灌服硫酸镁溶液以缓泻毒素,每只鸭用硫酸镁
2~3g 加20~30mL 的水溶解后灌服,然后再喂适量的4%~5%的糖水(或绿豆汤)。用胶管投药时要注意将鸭头仰高,少
量多次,防止液体进入气管而发生异物性肺炎,1d 喂2次,连用3d 。也可对发病鸭腹腔注射多价抗毒素或抗C 型肉毒梭菌抗毒素,1只鸭子2mL ,有一定疗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维生素C 以及微量元素,以增强鸭子的抵抗力[4]。
6体会
肉毒梭菌毒素是迄今所知的几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
一。禽鸟类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C 型引起,而C 型菌毒素对禽鸟类有致病性,是神经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属于无蛋白质分解性肉毒梭菌。当外界气温在22~37℃时,温暖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肉毒梭菌产生毒素,因此该病经常发生在温暖天气。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土壤中常在菌,其芽孢可长期存活,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也有肉毒梭菌存在。该菌在有机质中,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毒素有较强的耐热性,煮沸30min 其毒力才被破坏,对人、畜、
家禽有高度的致死性,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会引起中毒。家禽及水禽均可发生该病,其中以鸭最多,其次是鸡、鹅等比较常见,且该病的发生不受地区限制。在稻鸭共生技术中,由于鸭子承担田间工作的主体,一天24h 都在稻田里,相当于散养,而稻鸭共生技术执行日期是每年的6—9月,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温度约为28℃,正好适合肉毒梭菌的生长。预防肉毒梭菌中毒病的关键是清除环境中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来源,及时清除深埋死鸭,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更好推广稻鸭共生技术保驾护航。
7参考文献
[1]董明进.大白鸭鸭肉毒梭菌中毒症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
68.[2]
史旭升,孙国庆,施亚琴.稻田养鸭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4):120.
[3]冯光,吴艳.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85,190.
[4]郝金华,曹立法,童来保.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中毒综合防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85,89.
方纯翠: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