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二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
本章内容主要是后者。
此外,免疫学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传染病中,而且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生殖免疫等中均广泛应用。
免疫学防治是指应用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
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而产生的免疫。
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过继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国内常将用细菌制作的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而将用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
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其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以及各种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约2~3周,临床上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主要有抗毒素、抗菌血清与抗病毒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过继免疫治疗是指给患者转输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
如给免疫缺陷病患者转输骨髓细胞;给肿瘤患者输入体外激活扩增的特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的LAK细胞等。
应用时应考虑供者与受者之间HLA型别是否相同,否则输注的细胞会被迅速清除,或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取患者自身或异体骨髓或脐血输入患者,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形成免疫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
免疫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免疫学的定义和作用三、免疫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四、免疫学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免疫学,一门研究生物体如何抵抗外来病原体,维护自身健康的科学,对于我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免疫学的定义、实际应用以及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免疫学的定义和作用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调控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生物体如何识别和消除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等有害物质。
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有着关键作用。
三、免疫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疫苗研究: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免疫学研究发现,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感染。
如今,各种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生物制品:免疫学在生物制品的研发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肿瘤细胞等,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3.免疫检测:免疫学原理被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抗体或抗原的水平,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肿瘤等异常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免疫学对健康的重要意义1.抵抗感染:免疫学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通过研究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
2.肿瘤免疫:肿瘤细胞有时可以逃避免疫监视,免疫学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逃逸的机制,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有望实现肿瘤的根治。
3.免疫调节:免疫学关注免疫系统内部的平衡与调节。
通过研究免疫调节机制,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五、结论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在我们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㈢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
1. IgG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 疫球蛋白,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 %一80%。 IgG是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 抗体,多以单体形式存在,IgG主要由 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大部分 (45%~50%)存在于血浆中,其余存在 于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⑴ 菌体抗原 (somatic antigen)又称O抗原,主 要指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其化学本质为 脂多糖(LPS)。
⑵鞭毛抗原 (flagllar antigen)又稍、H抗原。由 丝状体(filiform,filament)、钩状体(hook)和基 体(basal body)3部分组成,鞭毛抗原主要决定 于丝状体。因鞭毛抗原的特异甘较强,用其制 备抗鞭毛因子血清,可用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 菌的免疫诊断。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㈥ 体液免疫 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
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 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B细胞通过对抗 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 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来实现的,因此抗 体是介导体液免疫效应的免疫分子。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1. 抗体产生的动力学 ⑴初次应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㈣ 抗原的交叉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多的抗原物质,不同主抗原物质
之间、不同种属的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抗原物质 间,难免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可能存 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或类 属性。而这些共有的抗原组成或表位就称为共同抗原 (common antigen)或交叉反应抗原(cross reacting antigen)。种属相关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为“类 属抗原”。 抗原的交叉性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不同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个体对抗病原体、保持自身稳态的科学,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
免疫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免疫调节以及免疫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阐述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并探讨免疫学在医学、生物技术、养殖业等领域的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入侵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免疫细胞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协调调节的功能。
免疫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等。
以上内容是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免疫反应的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是指由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行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体液免疫是指由血清中的抗体和补体等分子参与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原体感染。
免疫系统保持敏感性和耐受性两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平衡需要借助免疫调节进行协调。
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等都是免疫调节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免疫调节也与免疫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学的应用医学领域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疫苗疫苗是一种通过模拟机体免疫反应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利用疫苗可以预防各种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百日咳、流感等。
现代疫苗技术主要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多种类型。
2.诊断检测免疫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原体抗体、药物浓度等指标,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例如,利用巨噬细胞激活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学基础理论(药学)
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的诞生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种”Edward Jenner (1749-1822年) ,13岁在Sodbury学医8年,17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796年5月14日他从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而不生天花这一现象得到了启发,把牛痘的脓泡液接种于健康的男孩,待反应消退之后再用同样方法接种天花,男孩不再发病。
1798年他发表了开创新纪元的牛痘疫苗的报告。
这一发现当时被称为Jenner牛痘疫苗接种,是人们与天花奋斗长达200年之久的最重要的武器。
1980年5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上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在免疫科学真正确立之前,Jenner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人们通常把免疫学的起源归功于他。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Pasteur(法)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1880年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1882年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Louis Pasteur 巴斯德(1822-1895年)是一位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
1880年他发现鸡霍乱杆菌的陈旧培养物能预防鸡霍乱的感染,首先创造了减毒疫苗。
为了纪念一个世纪前Jenner的功勋,他将这种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并将这种制剂称之为疫苗(vaccine),相继他又创造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狂犬病的减毒疫苗,兴起了主动免疫的方法(active immunization)。
免疫进化理论PPT课件
免疫进化的机制
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自然环境中,具有较强免疫力的生物 个体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将免疫相 关基因传递给后代。
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微生物的进化促使生物免疫系统的不 断发展和优化。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免疫相关基因进化 的重要来源,它们可以产生新的免疫 相关蛋白或改变现有蛋白的功能。
疫苗组合策略
根据免疫进化理论,制定 合理的疫苗组合策略,以 提高免疫系统的全面保护 能力。
疾病治疗和预防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免疫 状态和疾病进程等信息, 制定基于免疫进化理论的 个体化治疗方案。
பைடு நூலகம்
预防策略优化
根据病原体的进化特点和 传播途径,优化现有的预 防策略,提高预防效果。
康复期管理
• 最后,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免疫系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 究表明,心理状态对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心理 状态来改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基于免疫进化理论的监测和预 警系统,及时发现病原体的变异和 传播趋势,采取应对措施。
05
结论
对免疫进化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免疫进化理论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揭示了生物体免疫系统如何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对免疫进化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 认识生物体的免疫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免疫进化理论ppt课件
• 引言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进化理论 • 免疫进化理论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免疫进化理论
第八章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电子教案: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第四节变态反应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人们在与传染病长期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免疫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mmunis”,亦是免除税役或免除奴役的意思,将之引用于医学上,以示免除瘟疫或免除感染,既是机体对病员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以往一直被局限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已证实,有很多免疫现象与微生物有关,如动物的血型、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可见免疫的概念实际上已大大超过了抵抗感染的范围。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和清除非己的复杂生理学机能的总和。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非己物质做斗争的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支持这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免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免疫理论体系的建立,又派分出很多学科,如基础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血清学、免疫化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等等.其中兽医免疫学的侧重点在于免疫血清学和抗感染免疫,尤其应重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一)抵抗感染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由于机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包围之中,时时刻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动物体内,其中也包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抵抗感染的具体表现。
如果机体抗感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缺陷,就会引起反复感染;相反,如免疫异常亢进时,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二)自身稳定机体在正常条件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死亡,这些细胞如果积累在机体内,就会毒害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1. 免疫学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及原理
•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免疫学在疫苗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理: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进入人体的方式,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培养机体产生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2. 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原理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原理:肿瘤细胞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抗原,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可以分为:激活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和增强机体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
3.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原理
•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健康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替代不健康的器官的方法。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原理:器官移植后,由于移植物含有不同个体的抗原,机体免疫系统会将移植物识别为异物并进行攻击,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免疫学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减少移植物被排斥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进行机体免疫调节,提高移植物的生存率。
以上是免疫学在三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原理的简要介绍。
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免疫机制以及应用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免疫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兽用生物制品及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与使用一、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兽用生物制品指应用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制成的菌苗、疫苗、虫苗、类毒素、诊断制剂和抗血清等制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的疾病;我国现生产的品种已有近200个,最常用的有几十个品种,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一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虫苗和类毒素;1.疫苗疫苗是利用病毒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疫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活毒或弱毒疫苗;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毒力必须是减弱了的,没有致病能力,也不会使动物发生严重反应;如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等;另一类是死毒疫苗或灭活疫苗;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已被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杀死或灭活;如猪口蹄疫O型灭活油佐剂疫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灭活疫苗等;2.菌苗菌苗是利用病原细菌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菌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毒力减弱的细菌制成的活菌苗,如Ⅱ号炭疽芽胞苗、布鲁氏菌Ⅱ号活菌苗等;另一类是用化学方法或其他方法杀死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如猪丹毒灭活疫苗、鸡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等;3.虫苗虫苗是利用病原虫体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常将菌苗、疫苗、虫苗通称为疫苗;4.类毒素某些病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对动物有害的毒素,用甲醛等处理后除去它的有害作用,使动物注射后产生抵抗该细菌的能力,这类处理过的毒素,叫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二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和抗毒素;1.抗血清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某种病原微生物时,会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抵抗能力;采取这种动物的血液提出血清,经过处理即可制成抗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传染病,也可用于紧急预防,如抗猪瘟血清、抗炭疽血清等;2.抗毒素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细菌类毒素或毒素所得到的免疫血清经过处理即可制成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也可用于紧急预防传染病,如破伤风抗毒素;三诊断用生物制品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它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或利用某些动物机体中自然具有的或经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蛋白物质刺激而产生的一些物质制造出来的,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类制品,包括菌素、毒素、诊断血清、分群血清、分型血清、因子血清、诊断菌液、抗原、抗原或抗体致敏血清、免疫扩散板等,如用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马传染性贫血琼脂扩散试验抗原、炭疽沉淀素血清等二、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的注意事项一各种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保存;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活疫苗一般在-15℃条件下保存,灭活苗在2—8℃条件下保存;使用前,应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不符者严禁使用并及时与兽医站联系;明确装量、稀释液、稀释度、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以免影响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使用前,应了解药品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储运方法及时间,特别注意是否因高温、日晒、冻结、长霉、过期等造成药品失效的各种有关因素;见玻璃瓶裂纹,瓶塞松动,以及药品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药品不得使用;三各种生物药品储运温度均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严防日晒及高温,特别是冻干苗,要求低温保存,稀释后更易失效,用冷水降温,亦应在四小时内用完;氢氧化铝及油乳剂苗不能结冻,否则,降低或失去效力;四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应洗净,煮沸,针头应逐头更换,更不得一只注射器混用多种疫苗;吸药时,绝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花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吸药前,先除去封口的胶蜡;并用70%的酒精棉花擦净消毒;注射部位应剪毛消毒,否则将引起事故,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天内不得使用抗菌素及磺胺类等抗菌抑菌药物;五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冻干疫苗稀释后,充分振摇,必须全部溶解,方可使用;吸苗前亦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效力或发生不安全事故;六牛、羊弱毒口蹄疫疫苗严禁给猪使用;否则将引起猪只死亡造成损失;疫苗只能防病,不能治病,抗病血清用于病初治疗或紧急预防;每种生物药品只对相应的疫病有效,而对其它传染病无效;七使用时请登记疫苗批号、注射地点,日期和畜禽数;并保存同批样品两瓶,留样期不少于免疫后2个月兽医站;如有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以及对产品的意见,请告知中心,以便及时处理或改进;如发生严重反应或死亡,并怀疑药品有问题时,除速将详细情况通知中心外,并以冷藏包装寄原封同批制品两瓶到中心,以便送厂方检查原因;八兽医检测和防疫人员在使用疫苗的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防护,特别是使用人畜共患病疫苗及活疫苗时,尤应谨慎小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时做好自身的消毒、清洗工作;废弃的针管、针头、生物制品容器都应作无害化处理;九接种的途径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皮下、肌肉、饮水、气雾,每种疫苗均有其最佳的接种途径;十总的原则:弱毒苗应尽量模仿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灭活苗均应注射皮下、肌肉;1.肌肉注射操作要点选择肌肉发达的部位,如颈侧、臀部等;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拿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肌肉内,然后用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将针芯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将药慢慢注入,若发现回血,应变更位置;若动物不安或皮厚不易刺,可将针头取下,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针尾,对准注射部位迅速刺入肌肉,然后接上注射器,注入药液;2.皮下注射鸡:左手拇指与食指捏取鸡颈部皮肤,形成褶皱,右手持注射针管,在褶皱底部倾斜、快速刺入,缓缓推入药液,注射完毕,药棉揉擦;羊:左手拇指与食指捏取羊颈侧下或肩胛骨的后方皮肤,使其产生褶皱,右手持注射器针管在褶皱底部倾斜、快速刺入,缓缓推药,注射完毕,将针拨出,立即以药棉揉擦,使药液散开;一般活苗在免后1周抗体开始上升,2周时到达峰值,可以维持2个月;灭活苗在免后2周抗体开始上升,4周时到达峰值,可以维持3-4个月;二○○八年三月三日。
兽药市场营销
1、兽药:是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物质总称。
2、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动物或人的血液、组织等生物材料为原料,通过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制品。
3、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接种机体后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4、市场细分:是根据整体市场上客户需求的差异性,以影响客户需求和欲望的某些因素为依据,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户群体,每一个需求特点相类似的客户群就构成一个细分市场(或子市场),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客户群之间则有明显的需求差别。
5、市场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市场调查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推断未来一定时间市场上各种变量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计划目标和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产品市场生命周期: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和阶段。
7、销售渠道:是产品从生产者到客户的所有权转移(或协助所有权转移)所经过的组织和个人体系。
8、促销:又叫“销售促进”,是指通过人员或非人员的方法传播产品信息,帮助客户认识,熟悉某种产品,并促进其产生购买意愿的活动的总称。
9、市场营销:企业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求和欲望,选择和决定企业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通过适当产品、劳务、计划为目标市场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10、市场环境:与企业有潜在关系的内部、外部力量或机构所构成的体系。
11、市场定位:指设计一定的营销组合,以影响潜在客户对一个品牌、产品线或一个组织的全面认识和感知。
12、市场调查: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记录、整体分析及传递有关市场方面的各种信息和情报资料的复杂运动过程。
13、取脂定价策略:指企业为新产品制定相当高的最初价,并采集高价上市策略,然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价的策略。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探讨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清除抗原的规律,并致力于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机体通过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三个部分。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功能,如清除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等。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自身稳定自身稳定是指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性和分子与细胞机制。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参与到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形成立体调控网络。
生物制品学
生物制品学1. 引言生物制品学是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备、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学科,包括生物制品的生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生物制品指的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制品在医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生物制品的分类根据生物制品的来源和制备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1 蛋白质制品蛋白质制品是指由基因工程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蛋白质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生长因子、抗体药物、重组血因子等。
蛋白质制品具有高效、高纯度、低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基因工程研究领域。
2.2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它包含病原体或其部分,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的制备过程包括病原体培养、灭活或减毒、纯化等步骤。
疫苗的应用广泛,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流感等。
2.3 血液制品血液制品是通过对血液进行处理,制备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品。
血液制品主要包括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等。
这些制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对于救治重症患者起着重要作用。
3. 生物制品的生产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3.1 生物材料的选择生物制品的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的生物材料作为原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细胞、组织、微生物等。
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对于制备高质量的生物制品非常重要。
3.2 培养与发酵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培养和发酵是关键的步骤之一。
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使生物材料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和繁殖。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生物制品的活性成分,如蛋白质、酶等。
3.3 提纯与纯化生物制品的提纯与纯化是保证生物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的分离、纯化技术,如层析、电泳、过滤等,可以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纯度。
3.4 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2
第二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免疫系统 (immunesystem)是动物机体产 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主要由免疫器 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
13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4
㈡构成免疫原的条件 抗原物质要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需具备以下条件: 异源性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立体构象的 复杂性 物理状态 (颗粒)
5
㈢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 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抗原决定基,由于抗原决定 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因而又称为抗 原表位(epitope)。 抗原表位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即决定着 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分子母体表面连有不同的抗原表位亦 即具有不同的特性,而同一化学基团的不 同异构体均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
7
㈤ 主要的微生物抗原 1. 细菌抗原(bacterial antigen) 细 菌的 抗原结构却比较复杂,应把细 菌看成是多种抗原成分组成的复合 体。根据细菌各部分构造和组成成 分的不同,可将细菌抗原(bacterial antigen)分为鞭毛抗原、菌体抗原、 荚膜抗原和菌毛抗原。
8
9
⑷菌毛抗原 (pili antigen)为许多革兰氏阴性菌
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如某些链球菌)所具有。
⑸毒素抗原 (toxin antigen)很多为细菌,能产
生物科学中的免疫学理论
生物科学中的免疫学理论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机制、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原和抗原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免疫学的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生物科学中的免疫学理论。
免疫反应机制免疫反应是一种生物体自我防御的生理过程,主要由抗原处理、T细胞免疫、B细胞免疫等多个步骤组成。
免疫反应的本质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它们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T细胞通过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递,可以分化成各种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等。
这些T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可以调节或直接消灭感染细胞。
B细胞则通过分泌抗体来防御潜在的感染。
免疫原和抗原免疫原是指能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或物质,通常来自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移植物等。
免疫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触发免疫反应,从而诱导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抗原则是指能够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分子(如抗体、T细胞受体)相结合的分子或物质。
抗原通常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原和抗原通常是同一物质的不同概念,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疫苗中的病毒蛋白质是免疫原,而与之结合的抗体则是抗原。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指的是当免疫系统第一次接触到某种免疫原时,会生成一定的抗体和T细胞。
这些抗体和T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但却能在未来的再次遇到相同免疫原时产生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反应,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
免疫记忆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赖于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这些细胞在接触到免疫原后会进行生长、分化,并不断积累抗原特异性,形成免疫记忆。
当再次遇到相同免疫原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分泌大量的抗体,而记忆T细胞则可以迅速分化成效应T细胞,协同发挥更强的免疫作用。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引言免疫学是研究身体对外来物质的防御和调节反应的科学,它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了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1 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的复杂的防御系统。
身体免疫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指身体中存在的天生的防御机制,如;皮肤和黏膜屏障、病原体透过异己营养素的限制、多种酸和酶等对细菌的消灭作用、巨噬细胞等等。
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主要通过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保护机体。
1.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反应过程,其表现为发炎反应、细胞杀伤、抗体生成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1.3 免疫系统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保持对外来抗原的正常防御,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会被抑制或过度刺激。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在免疫反应过程中长期作用的调节因子的研究,来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第二章免疫学的实验方法2.1 免疫化学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技术。
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定量,以及分析细胞和分子的免疫学特性。
2.2 免疫细胞分离和分析技术单个细胞的免疫分析已成为分析免疫功能、肿瘤学、病毒学和免疫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
流式细胞术、细胞磁分选和显微镜技术等技术都是免疫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2.3 免疫基因工程技术免疫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免疫蛋白,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抗体、重组蛋白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
第三章免疫学的应用3.1 免疫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免疫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包括卫生教育、疫苗接种和免疫学监测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成功地控制了许多传染病如麻疹、小儿麻痹症和流行性脑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抗体
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免疫球蛋白 (imunoglobulin,简称Is)是指
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女缸 异芬钮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过去曾称为了球蛋白,在1968年和1972年 两次国际会议上决定以Ig表示。依据化学结 构和抗原性差异,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G, 18M,IgA,IgE和ISD。 2.抗体 (antibody,简称Ab)动物机体受到抗 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 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的免疫球蛋白。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根据抗原物质的抗原性,可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与
不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也可称为免疫原
(immunogen)。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 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 (hapten),亦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分子质量小于1 ku), 单独作用时无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质或多聚赖氨酸 等载体(carrier)结合后可具有免疫原性。大多数的多 糖、类脂、某些药物等属于半抗原。半抗原又有简 单半抗原和复合半抗原之分。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㈤ 主要的微生物抗原 1. 细菌抗原(bacterial antigen) 细
菌的 抗原结构却比较复杂,应把细 菌看成是多种抗原成分组成的复合 体。根据细菌各部分构造和组成成 分的不同,可将细菌抗原(bacterial antigen)分为鞭毛抗原、菌体抗原、 荚膜抗原和菌毛抗原。
⑸毒素抗原 (toxin antigen)很多为细菌, 能产生外毒素。其成分为糖蛋白或蛋白 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 生抗体(即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或 其他方法处理后,独立减弱或完全丧失, 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2. 病毒抗原 各种病毒结构不一,因而其抗原成分也很复杂,每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㈣ 抗原的交叉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多的抗原物质,不同主抗原物质
之间、不同种属的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抗原物质 间,难免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可能存 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或类 属性。而这些共有的抗原组成或表位就称为共同抗原 (common antigen)或交叉反应抗原(cross reacting antigen)。种属相关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为“类 属抗原”。 抗原的交叉性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不同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㈡构成免疫原的条件 抗原物质要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需具备以下条件: 异源性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立体构象的
复杂性 物理状态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㈢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
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抗原决定基,由于抗原决定 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因而又称为抗 原表位(epitope)。抗原表位决定着抗原的 特异性,即决定着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能力。抗原分子母体表面连有不同 的抗原表位亦即具有不同的特性,而同一 化学基团的不同异构体均可影响抗原的特 异性。
种病毒都有相应的抗原结构。一般有V抗原、 VC抗 原、S抗原、NP抗原(核蛋白抗原)等。 ⑴V抗原也称为囊膜抗原(envelope antigen)。V抗原 具有型和亚型的特异性。 ⑵VC抗原又称衣壳抗原(Viralcapsidantigen) 。无囊 膜的病毒,其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病毒颗粒表面的衣 壳结构蛋白 。 ⑶保护性抗原 (protective antigen) 微生物具有多种 抗原成分,但其中只有一两种抗原成分刺激机体产 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将这些抗原称为 保护性抗原或功能抗原(functional antigen)。 ⑷原 (somatic antigen)又称O抗原,主 要指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其化学本质为 脂多糖(LPS)。
⑵鞭毛抗原 (flagllar antigen)又稍、H抗原。由 丝状体(filiform,filament)、钩状体(hook)和基 体(basal body)3部分组成,鞭毛抗原主要决定 于丝状体。因鞭毛抗原的特异甘较强,用其制 备抗鞭毛因子血清,可用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 菌的免疫诊断。
⑶荚膜抗原 (capsular antigen)又称K抗原。荚 膜由细菌菌体外的黏液物质组成,电镜下呈致 密丝状网络。细菌荚膜构成有荚膜细菌有机体 的主要外表面,是细菌主要的表面免疫原。细 菌的荚膜大多与细菌的毒力和抗原性有关。带 荚膜的细菌一般是有毒力的 。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⑷菌毛抗原 (pili antigen)为许多革兰氏阴 性菌(如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沙门氏杆 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和少数革兰 氏阳性菌(如某些链球菌)所具有。
第二章 生物制品的 免疫学理论
生物制品的免疫学理论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㈠ 抗原的概念 1. 抗原与抗原性 抗原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
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antigen)。 抗原性 抗原分子具有抗原性(antigenicity),其包括免 疫原性与反应原性两个方面的含义。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 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反应原性 (reactinogenicity)又称为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性 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这种结合反应的特异 性可能是生物学中已知的最特异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