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和免疫学基础理论
疫苗学基础知识题库
疫苗学基础知识题库1. 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诱导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免疫防御。
2. 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疫苗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使其产生特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当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产生抗体,从而阻止疾病的发展。
3. 疫苗的分类有哪些?疫苗可以根据制备方法、疫苗组成以及接种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亡生疫苗、次单位与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
4. 疫苗的接种方式有哪些?常见的疫苗接种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给药。
根据不同疫苗和接种对象的需求,接种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5. 疫苗的免疫程序是怎样的?一般而言,疫苗的免疫程序包括初次接种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
初次接种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而加强免疫则可以增加免疫效果的持久性。
6. 疫苗的安全性如何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试验、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系统等多种手段。
经过科学、严格和全面的评估后,才能确定疫苗的安全性。
7. 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疫苗接种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疲劳等。
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和暂时的,而且比起患上疾病本身带来的威胁要小得多。
8. 疫苗接种遗产记录有何意义?疫苗接种遗产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档案,它能够记录个人的疫苗接种情况,方便医疗保健人员评估个体的免疫状态,并为后续的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9. 疫苗接种的时机有何要求?不同的疫苗有着不同的接种时机要求,一般而言,疫苗接种应在儿童早期开始,并根据特定的时间表进行接种。
此外,成年人和老年人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
10. 疫苗的全球分布情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疫苗的分布情况存在着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苗供应充足,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着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推动疫苗的平等分配。
总结:疫苗学基础知识包含了关于疫苗的定义、作用机制、分类、接种方式、免疫程序、安全性评估、副作用、接种记录、时机要求和全球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审核报告
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审核报告一、前言健康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石,而预防接种作为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为家长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预防接种建议。
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1.1 预防接种的意义预防接种是指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不仅可以降低个人患病的风险,还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对于儿童来说,预防接种更是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育,是确保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1.2 预防接种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儿童得到了有效的免疫保护。
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地区和家庭,预防接种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疫苗接种率不高、疫苗种类不够齐全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儿童预防接种的理论基础2.1 免疫学原理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科学。
根据免疫学原理,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当人体接触到某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预防接种就是通过向人体注射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2 疫苗的作用机制疫苗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它含有一种或多种病原体的抗原成分。
当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抗原成分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在人体遇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起到防御作用,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
四、儿童预防接种的建议3.1 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家长是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家长还应该关注疫苗的种类和剂量,确保儿童得到正确的免疫保护。
3.2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为了满足儿童预防接种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研发新的疫苗品种,以覆盖更多的疾病类型。
超强总结免疫抑制剂和疫苗
疫苗和免疫制剂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类别。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生物制剂。
免疫学是应用疫苗和免疫制剂的理论基础。
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消灭外来物质的能力。
由于大多数微生物被免疫系统鉴别为外来物质(异物),因而这种识别能力为人体提供了针对传染病的保护作用。
对微生物的免疫通常由其相对应的抗体显示出来。
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生物体。
获得免疫有两种基本机制——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8.1疫苗疫苗和免疫制剂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类别。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生物制剂。
免疫学是应用疫苗和免疫制剂的理论基础。
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消灭外来物质的能力。
由于大多数微生物被免疫系统鉴别为外来物质(异物),因而这种识别能力为人体提供了针对传染病的保护作用。
对微生物的免疫通常由其相对应的抗体显示出来。
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生物体。
获得免疫有两种基本机制——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8.1.1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是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保护力。
18.1.1.1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来源于“野生”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菌或病毒的致病力通常在实验室通过传代培养而被削弱。
目前应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活疫苗、水痘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通常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是没有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持续时间长。
18.1.1.2 灭活疫苗全细菌和全病毒灭活疫苗全细菌和全病毒灭活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等病原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后制成,已丧失致病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如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百日咳菌苗、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等。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个体对抗病原体、保持自身稳态的科学,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
免疫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免疫调节以及免疫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阐述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并探讨免疫学在医学、生物技术、养殖业等领域的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入侵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免疫细胞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协调调节的功能。
免疫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等。
以上内容是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免疫反应的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是指由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行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体液免疫是指由血清中的抗体和补体等分子参与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原体感染。
免疫系统保持敏感性和耐受性两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平衡需要借助免疫调节进行协调。
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等都是免疫调节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免疫调节也与免疫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学的应用医学领域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疫苗疫苗是一种通过模拟机体免疫反应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利用疫苗可以预防各种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百日咳、流感等。
现代疫苗技术主要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多种类型。
2.诊断检测免疫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原体抗体、药物浓度等指标,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例如,利用巨噬细胞激活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公共基础知识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
《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抗原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寄生虫、花粉、药物等。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而抗原性是指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 抗体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抗原的毒性、阻止抗原的入侵或促进抗原的清除。
抗体主要分为五类,即 IgG、IgA、IgM、IgD 和 IgE,它们在体内的分布、功能和半衰期等方面有所不同。
3.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而 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的功能,粒细胞则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和定居的场所,主要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免疫功能的地方。
三、核心理论1. 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提出,该学说认为体内存在众多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个克隆的细胞表面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免疫学与疫苗研发的关系
免疫学与疫苗研发的关系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的一门学科,而疫苗研发则是通过免疫学原理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之一。
免疫学与疫苗研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详细探讨这种关系。
一、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研究的核心是深入理解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抗体等。
当病原体入侵人体时,这些免疫细胞和分子会协同作用,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二、疫苗的定义和作用疫苗是指能够产生免疫保护作用的生物制品,可以预防特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会被引导产生免疫应答,形成特定的抗体和免疫记忆。
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应答,迅速消灭病原体,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三、免疫学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免疫学的发展为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疫苗研发的第一步是对疾病的免疫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病原体的识别机制、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了解,科学家可以选择合适的抗原,并优化其免疫原性,以提高疫苗的效果。
免疫学还可以指导疫苗的递送方式和接种方案。
例如,采用适当的佐剂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进免疫反应的发生。
此外,免疫学还可以帮助确定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和剂量,以保证其充分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四、疫苗研发在免疫学的推动下取得的突破免疫学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疫苗研发的创新。
通过对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开发了许多重要的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种传染性疾病。
例如,麻疹疫苗、白喉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都是免疫学研究在疫苗研发中的取得的重要成果。
同时,免疫学的研究还推动了新型疫苗的开发。
例如,在基因工程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家们成功开发了基因工程疫苗,如乙肝疫苗和HPV疫苗。
这些疫苗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并在提供免疫保护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免疫学为疫苗研发带来了巨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2024年疾控大学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答案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2024年疾控大学习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关于佐剂表述正确的是:()A.所有疫苗均有佐剂B.针对统一病原体的疫苗使用的佐剂是一样的C.以上都正确D.佐剂可分为无机佐剂、有机佐剂和复合佐剂等2.非特异性免疫是:()A.由于感染而不断加强的免疫力B.以上都不对C.胎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D.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免疫力E.感染后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力3.下列那个疫苗不属于减毒活疫苗?()A.麻腮风疫苗B.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C.伤寒疫苗D.卡介苗E.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和胸腺B.胸腺C.淋巴结和脾脏D.脾E.淋巴结5.对灭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A.需多次免疫B.免疫原性弱C.稳定性好D.用病原体灭活制成E.有毒性逆转风险6.免疫系统是指:()A.细胞因子B.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C.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D.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7.以下哪项是对免疫记忆的恰当的定义?()A.抑制或者清除病原的过程B.一种防止个体针对其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C.一种防止个体接触到微生物的机制D.个体在经过初次感染清除病原后,识别该病原的淋巴细胞,以及针对该病原的特异性抗体仍然持续存在,从而对二次感染起预防作用8.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包括:()A.免疫监视B.免疫防御C.免疫抑制D.免疫稳定9.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A.病原体B.疫苗种类、疫苗质量及免疫程序C.宿主的年龄及身体状态D.公众沟通及疫苗犹豫10.以下描述中,哪项属于疫苗接种的例子?()A.一个曾经感染水痘病毒的人,由于产生了对水痘病毒的免疫记忆不会再次发生水痘B.取白喉毒素致敏的动物的血清,注射给感染白喉毒素的患者,从而防止白喉毒素的有害影响C.给一个人接种牛痘预防天花D.细菌感染引起的补体激活和病原破坏11.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A.正确B.错误12.佐剂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学基础理论(药学)
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的诞生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种”Edward Jenner (1749-1822年) ,13岁在Sodbury学医8年,17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796年5月14日他从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而不生天花这一现象得到了启发,把牛痘的脓泡液接种于健康的男孩,待反应消退之后再用同样方法接种天花,男孩不再发病。
1798年他发表了开创新纪元的牛痘疫苗的报告。
这一发现当时被称为Jenner牛痘疫苗接种,是人们与天花奋斗长达200年之久的最重要的武器。
1980年5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上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在免疫科学真正确立之前,Jenner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人们通常把免疫学的起源归功于他。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Pasteur(法)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1880年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1882年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Louis Pasteur 巴斯德(1822-1895年)是一位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
1880年他发现鸡霍乱杆菌的陈旧培养物能预防鸡霍乱的感染,首先创造了减毒疫苗。
为了纪念一个世纪前Jenner的功勋,他将这种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并将这种制剂称之为疫苗(vaccine),相继他又创造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狂犬病的减毒疫苗,兴起了主动免疫的方法(active immunization)。
疫苗和免疫学基础理论
✓ 卡介苗在注射部位局部和远端淋巴结中都会复制,不仅在注射部 位产生迟发炎症反应,也能引起远处局部引流淋巴结反应。
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强
10
精选课件
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疫苗、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灭活疫 苗主要在接种位点激活固有免疫,不能复制,疫苗引起的免疫激活有限, 故需要多次接种。
苗效果 剂量:一般来说高剂量效果好,但剂量过大出现免疫耐受 受种者基因:免疫逃逸现象 灭活疫苗很少能接种1次就可以产生理想效果,所以需要
间隔3-4周重复接种(至少2次以上),不断刺激产生生发 中心反应。
23
精选课件
体液免疫持久性影响因素
抗原的性质:活疫苗持久性好,如果再有抗原暴露或免疫 记忆在激活,就可以维持终身。
✓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 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
异性结合 ✓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半抗原特性应用-结合疫苗
免疫耐受:某些情况下(身体虚弱,感染)机体对抗原无 应答。
抗体: 致敏B细胞在收到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 的一类蛋白质,包括IgG、 IgM 、 IgA 、 IgD 、 IgE。
生发中心反应
✓ 在循环中被致敏的B细胞有些发育为B细胞淋巴滤泡,这种活性的 淋巴滤泡被成为“生发中心”[一般需要几周时间],每个生发中心 都由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子代组成。
✓ 通过吸引DC细胞,诱发生发中心反应,即生发中心的特异性B细 胞开始大量克隆增值,通过抗体亲和力测试和凋亡等过程,导致 抗体种类和亲和力改变。
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再次遇到原来接触过的抗原后产生的强大反应能 力-免疫记忆
三基考试-医技三基-基础理论-微生物与免疫学(第4部分)
4名词解释题1.VacA答案:( 即空泡毒素,是幽门螺杆菌分泌的一种蛋白毒素,可导致黏膜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是幽门螺杆菌主要致病物质之一。
)名词解释题2.Prion答案:( 朊粒(prion)是一种由正常宿主细胞自身基因编码的错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传染性,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
)名词解释题3.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答案:( 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或有害的成分,但保留能有效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菌免疫原成分而制备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名词解释题4.地方流行性真菌答案:( 地方流行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地方流行特点,包括荚膜组织胞质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
)名词解释题5.赫氏反应答案:( 部分钩端螺旋体病病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寒战、高热、低血压,有的甚至出现抽搐、休克、呼吸和心跳暂停,称之赫氏反应,该反应可能与钩端螺旋体被青霉素杀灭后所释放的大量毒性物质有关。
)简答题6.什么是免疫球蛋白?什么是抗体?答案:(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 ,所以免疫球蛋白是一个结构化学的概念。
(2)抗体:抗体(Ab)是功能与生物学概念,它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虽然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简答题7.简述新生隐球菌所致疾病。
答案:( 新生隐球菌为机会致病菌,多数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该菌由呼吸道吸入,初始感染灶多为肺部。
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但该菌可从肺部播散至全身,引起皮肤、黏膜、淋巴结、骨、内脏等各部位感染,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
)简答题8.什么是干扰素?有何作用?答案:(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第八章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电子教案: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第四节变态反应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人们在与传染病长期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免疫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mmunis”,亦是免除税役或免除奴役的意思,将之引用于医学上,以示免除瘟疫或免除感染,既是机体对病员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以往一直被局限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已证实,有很多免疫现象与微生物有关,如动物的血型、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可见免疫的概念实际上已大大超过了抵抗感染的范围。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和清除非己的复杂生理学机能的总和。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非己物质做斗争的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支持这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免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免疫理论体系的建立,又派分出很多学科,如基础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血清学、免疫化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等等.其中兽医免疫学的侧重点在于免疫血清学和抗感染免疫,尤其应重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一)抵抗感染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由于机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包围之中,时时刻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动物体内,其中也包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抵抗感染的具体表现。
如果机体抗感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缺陷,就会引起反复感染;相反,如免疫异常亢进时,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二)自身稳定机体在正常条件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死亡,这些细胞如果积累在机体内,就会毒害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基础理论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17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致敏淋巴细胞与其相应抗原作用
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理论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1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一.免疫定义
免疫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 特异识别、 清除体内抗原的生理功能。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 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 –变态(超敏)反应
– 防止肿瘤发生
–自身免疫病
– 自身稳定
–免疫耐受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 Pasteur(法) 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
人
1880年 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 1882年 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 疫苗免疫机理研究
——细胞免疫学说与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6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7
巴 斯 德 给 男 童 接 种 狂 犬 疫 苗
2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作 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免疫学与医学微生 物学、兽医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组
3
免疫实践、免疫学形成阶段 (16世纪—18世纪末)
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 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
疫苗的原理免疫学
疫苗的原理免疫学
疫苗的工作原理与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包括:
1. 疫苗通过接种弱毒或死毒的病原体,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2. 主要依靠免疫系统辅助型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应答。
3.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清除,细胞免疫可以杀死感染细胞。
4. 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会形成免疫记忆,再遇病原体时能快速响应。
5. 不同类型的疫苗(活疫苗、灭活疫苗等)能刺激不同的免疫反应。
6. 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7. 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产生群体免疫,控制疾病传播。
8. 疫苗设计需要考虑人群的免疫反应特点,定期接种维持免疫记忆。
9. 新型疫苗的研发需要深入理解病原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规律。
10. 免疫学为设计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疫苗与免疫学理论和应用息息相关,是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实践。
免疫学的重要发现
免疫学的重要发现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学科,它的发展与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免疫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以期能够对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探寻和发现新的重要知识。
下面将介绍免疫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1. 抗体的发现抗体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分子,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并发起免疫反应。
1890年,德国微生物学家Paul Ehrlich 首次提出了抗体假说,他认为人体能够产生各种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不同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消灭病原体。
这一发现奠定了免疫学的基础,并带动了抗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 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20世纪60年代,Rolf Zinkernagel和Peter Doherty发现,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可以通过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抗体的产生和效力。
T 细胞能够通过识别和选择性地活化特定的B细胞,从而促进更有效的免疫反应。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免疫系统中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为研发针对特定疾病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
3. 细胞毒性T细胞的发现20世纪70年代,Zinkernagel和Doherty又发现了另一类具有细胞毒性的T细胞,这些细胞能够直接杀死感染细胞或异常细胞。
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的发现,人们认识到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还有通过细胞免疫来清除受损细胞的机制。
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免疫学的研究领域,也为免疫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免疫记忆的实质20世纪80年代,Rafi Ahmed和Michael Bevan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感染后,机体能够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
具有免疫记忆的机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应对之前曾接触过的病原体,这是由于免疫系统能够记住并识别之前接触过的病原体,从而迅速启动免疫反应。
这一发现揭示了免疫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特性,也为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二生物免疫学应用知识点
高二生物免疫学应用知识点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防御外来侵害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免疫学不仅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联系实际应用的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高二生物免疫学的应用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免疫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们共同协作以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等,为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先天具有的防御机制,它包括物理屏障如皮肤和粘膜、化学屏障如胃酸以及细胞屏障如巨噬细胞等。
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或者在病原体侵入后迅速反应,将其消灭。
特异性免疫则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它们能够直接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则主要由B淋巴细胞负责,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其产生的毒素。
三、疫苗与免疫预防疫苗是特异性免疫的典型应用之一,它通过引入病原体的弱化或灭活形式,刺激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接种疫苗后,人体能够产生记忆细胞,当真正的病原体侵入时,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四、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它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治疗疾病。
在某些疾病如癌症的治疗中,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此外,免疫治疗也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疾病症状。
五、免疫学的实验技术在免疫学研究和应用中,有许多实验技术被广泛使用。
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以用来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流式细胞术则可以分析细胞表面的标志物,从而鉴定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也被用于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探讨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清除抗原的规律,并致力于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机体通过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三个部分。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功能,如清除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等。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自身稳定自身稳定是指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性和分子与细胞机制。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参与到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形成立体调控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
• • 主动免疫: 通过主动免疫接种,机体获得了针对某种抗原的免疫能力的过程, 一旦获得,会持久存在-疫苗接种 被动免疫:把具备针对某种抗原免疫能力的个体的特异性抗体输给未免疫 个体,使后者被动获得了针对这种抗原的免疫能力-注射免疫球蛋白
– 继承性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被动免疫-母传抗体,母乳中的sIgA
• 体液免疫:指存在于血液中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值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 作用的三个过程:识别期(抗原和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活化期 (数量增值+功能分化)-效应期(发动免疫应答,清除抗原)
特异性免疫过程
疫苗
• 将减毒活病原微生物或其主要抗原作为免疫原接种健康人 体后,诱导激活机体的主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 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效应物质,形成机体主动防御
固有免疫系统的作用
固有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关系
• 抗原呈递:
– 固有免疫在吞噬、杀伤、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抗原微生物同时,启动了 抗原加工和呈递过程-将抗原降解成小分子肽段
• 决定类型:
– 固有免疫通过分泌细胞因素,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即诱导体液 免疫还是细胞免疫
• 协助清除:
– 固有免疫应答协助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如抗体在固有免疫 细胞和免疫分子(补体)下清楚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接种 1 剂后便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 口服 除外) 除注射接种(通常为皮下注射)外,还可 优点 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如口服、喷雾等) 进行免疫 免疫效果持久牢固 易受光和热影响,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 运输 体内循环抗体以及其他干扰病原微生物在 体内繁殖的因素,都可引起疫苗免疫减弱 缺点 或失败 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 ,免疫缺陷患者 (如HIV感染)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病人 可能会引起严重反应
间隔3-4周重复接种(至少2次以上),不断刺激产生生发 中心反应。
体液免疫持久性影响因素
• 抗原的性质:活疫苗持久性好,如果再有抗原暴露或免疫 记忆在激活,就可以维持终身。 • 疫苗接种程序:灭活疫苗短间隔接种可能很快产生了抗体, 但和长间隔程序相比,持久性较差。 • 年龄:老人和幼儿持续时间短。
不同种类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特点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 卡介苗,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
• 减毒活疫苗是由毒力减弱的病原体构成,模拟了人在感染 痊愈后诱发的保护性免疫
由于减毒活疫苗能在淋巴结中复制,故接种剂量小; 疫苗能被APC吞噬,迁移到多个淋巴组织,引起是多部位T或B细 胞活化增值,故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并不重要,如肌肉和皮下注 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相同; 卡介苗在注射部位局部和远端淋巴结中都会复制,不仅在注射部 位产生迟发炎症反应,也能引起远处局部引流淋巴结反应。
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强
• 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疫苗、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灭活疫 苗主要在接种位点激活固有免疫,不能复制,疫苗引起的免疫激活有限, 故需要多次接种。 • 接种部位和途径对灭活疫苗的效果非常重要。
皮内注射可使真皮层内DC聚集,所需抗原剂量少,但皮内接种诱导的抗体 反应较低; 肌肉内有丰富的血管存在循环DC,故肌肉内接种是首选的部位; 脂肪组织中DC很少,接种疫苗后很难诱导有效地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HK,DC
在外来微生物或抗原刺激时,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就能发挥作用
•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等
体液免疫-B细胞,Th细胞和抗体参与 细胞免疫—T细胞参与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高度特异性和免疫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 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 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初次和再次免疫血清抗体差异
儿童免疫特点
•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表现为单核细胞、中性粒细 胞等趋化、黏附、吞噬、氧化杀菌、产生细胞因子和抗原 呈递功能较成人弱; • 新生儿的T细胞自身发育完善,证据是新生儿在接种卡介 苗数周后,PPD试验呈阳性; • B细胞功能虽成熟,但Th细胞功能不足,而且只有生成 IgM的B细胞,没有生成IgG的B细胞; • 10-12月龄儿童自身产生IgG,8-10岁达到成人水平; • 2岁以下儿童对大部分荚膜多糖抗原不会引起抗体反应; • IgG在妊娠后期通过胎盘转运至新生儿,在3-5月后衰减至 最低水平。
固有免疫系统抗原呈递作用
• 疫苗抗原介导的B细胞和T细胞的反应需要特异的抗原呈递 细胞(APC)激活: 树突状细胞(DC) 巨噬细胞 B细胞 • DC被抗原激活后,迁移至引流淋巴结,对灭活疫苗初始 反应一般是单侧或局部的,因此我们在不同部位同时注射 不同疫苗一般不发生干扰,因为不同部位的疫苗抗原被引 流到不同的淋巴结。 • 在局部淋巴结,DC将抗原呈递给原始CD4+T细胞,后者 分化成Th1和Th2细胞,也可以直接激发CD8+T细胞和B细 胞分化成熟。
(阻断、减少或清除)相同病原微生物再感染的抗原物质。
• 用疫苗诱导适应性免疫,预防疾病的核心是诱导机体形成
持久的、有免疫记忆的特异性和保护性免疫,以防御相同
病原微生物的再次感染。
抗原和抗体
• 抗原:能与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特异性结 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 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 小结区间反应 原始B细胞从骨髓产生后在循环中被抗原致敏并暴露与DC 和Th细பைடு நூலகம்,使特异性的B细胞迅速分化成短命浆细胞,产生 低亲和力的IgM抗体。 • 生发中心反应
在循环中被致敏的B细胞有些发育为B细胞淋巴滤泡,这种活性的 淋巴滤泡被成为“生发中心”[一般需要几周时间],每个生发中心 都由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子代组成。 通过吸引DC细胞,诱发生发中心反应,即生发中心的特异性B细 胞开始大量克隆增值,通过抗体亲和力测试和凋亡等过程,导致 抗体种类和亲和力改变。 成熟后的B细胞变成浆细胞离开生发中心:分泌高亲和力的IgG, 记忆B细胞,长寿浆细胞。
• 佐剂: 灭活疫苗为了提高免疫原性常加入佐剂。
递药系统类佐剂: 如铝佐剂Al(OH)3, Al(PO)4, MF59。延长抗原滞留时间, 吸引DC聚集并参与反应,提高抗原吞噬;
免疫调节性佐剂: 可以为巨噬细胞和DC提供附加激活信号,提高AP效率。
项目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抗原 用减毒或无毒的细菌或病毒作为疫苗抗原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死制备疫苗抗原 接种后需在机体内进行复制增殖,类似自 疫苗抗原不具有毒力,但保持免疫原性,接种 后产生特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机制 然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 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毒素或病原体结合发挥作用
– 阻止扩散 – 中和病毒复制 – 调理吞噬
• B细胞分化:职业类型,抗体类型,亲和力成熟 • 按照抗原特点和作用过程不同,分为T细胞依赖体液免疫应答和
非T细胞依赖体液免疫应答2类。
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TD抗原疫苗
• APC(Mφ\DC)经吞噬,处理微生物抗原信息后,随局部淋巴循环到达引 流淋巴结,在淋巴结内激活T-B淋巴细胞,诱导形成体液免疫应答。
疫苗和免疫学基础理论
内容提要
• 疫苗相关的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不同种类疫苗免疫应答特点 • 固有免疫系统激活 • 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 疫苗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 • 免疫记忆 • 儿童免疫特点 • 群体性免疫
疫苗相关的免疫学基础知识
• 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固有免疫
皮肤,黏膜,屏障结构等 细胞因子,干扰素,c-反应蛋白,补体等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 异性结合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半抗原特性应用-结合疫苗
• 免疫耐受:某些情况下(身体虚弱,感染)机体对抗原无 应答。 • 抗体: 致敏B细胞在收到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 的一类蛋白质,包括IgG、 IgM 、 IgA 、 IgD 、 IgE。
基本传染数(R0)
• 指在易感人群中由于单个病例传染导致继发感染病例的平 均人数或期望人数。
群体免疫阈值(H):只要免疫者的比例保持在阈值之上,发 病率就会下降,最终该传染病会从人群中消失 。
常见VPDs的R0和H
如果人群中存在免疫的个体,感染的个体接触这些抗原的,就不能造成 传染。因此,每个病例的平均传染数量低于基本再生数量,成为有效再 生数量Rn。 Rn =R0×S (S为易感者个体的比例)
群体性免疫
• 群体免疫:某人群中免疫的普及率或比例,也经常表示由 于免疫人群的存在而使未免疫的人群受到间接保护。
群体性免疫的意义
• • • • • • • 对未免疫人群的间接保护 儿童,年龄太小而不能进行接种 免疫功能低下者,无法承受接种反应 有接种禁忌证的人群 低/无应答人群 抗体消失人群 由于可及性差等原因而未接种的人群
疫苗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
• 如减毒活疫苗接种(BCG)后,经Mφ或DC吞噬、处理 抗原信息,经淋巴循环到达引流淋巴结,激活T细胞,诱 导细胞免疫。
免疫记忆
• 免疫系统再次遇到原来接触过的抗原后产生的强大反应能 力-免疫记忆 • 由Tm和Bm完成-抗原特异性原始细胞分化增值后的产物 • 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区别
较稳定,对光和热影响耐受较高,易于保存和 运输 不受体内循环抗体 ( 血液制品、母传抗体等 )影 响 安全性好,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因子
首剂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 疫,需多次接种,并要进行加强免疫 一般只能通过注射方式(通常为肌内注射)接 种 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通常不产生细胞免 疫
TI抗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