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免疫学原理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基础

临床免疫学基础

免疫试剂常用术语
9、开瓶有效期
概念:某试剂在开瓶后,能用于正常检测的时间段。
例:某试剂开瓶后在30天内都能正常使用,那该试剂开 瓶有效期为30天。
校准常用术语
1、校准品
概念:通过参考方法或者参考物质而获得具体浓度值的物质。
用途: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正。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 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国际单位


一级参考物质
构 二级参考物质



工厂主校准品

试剂盒内校准




常规样本

验 科
结果
一级参考方法 二级参考方法
工厂选定的 检测方法 工厂标准检测法
医院常规检测法
不确定度
质控常用术语
1、靶值
概念:移除无关值后,参与的全部试剂反应的平均值。
2、标准差
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 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下边的动画有点长哦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抗原
抗体
Y
免疫分析是根据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反应核心: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等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其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原性) 和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反应的能力(抗原性)。常 见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粉尘、花 粉等。

免疫学基本原理

免疫学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固 定到固相,并保证其免疫活性。 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原 或抗体按照一定步骤与固相载体 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 合物和游离成分。然后加入底物 显示,根据颜色深浅进行定性或 定量测定。
三、免疫学临床应用
四、化学发光体系介绍
四、化学发光体系介绍
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期 (经典免疫学(补体、体液免疫、 疫苗)
二十世纪中叶-至今 (免疫克隆)
年代 1894 1896 1896 1897 1900 1900 1906 1935
学者 J. Bordet H. Durham, M. von Gruber G. Widal, A. Sicad R. Kraus J. Bordet, O. Gengou K. Landsteiner A. Wassermann M. Heidelberger, F. Kendall
乳胶标 记抗体
固定 抗体
支持板
三、免疫学临床应用
抗原抗体应用-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滤液、细胞或组织的浸出液、 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受 电解质影响出现的沉淀现象。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沉淀原,可以是类脂、多糖或蛋白质等;抗 体称为沉淀素。
Ab in gel
贡献 免疫荧光标记 凝胶内沉淀反应 双扩散沉淀反应 免疫电泳分析,Ig多样性 放射免疫标记 酶标免疫技术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极大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化学发光酶免疫实验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 吖啶酯标记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免疫-PCR技术 发光氧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一、免疫概括
主要内容
CONCENTS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免疫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涉及到免疫系统的组成、发育、功能、调控等多个方面。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研究方法对于深入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学的基本原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器官(如脾脏、淋巴结、骨髓等)以及各种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协同作用,构建起庞大而精密的免疫系统。

2. 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分化免疫系统的发育始于胚胎期,经历多个阶段的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经过多次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免疫细胞。

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调控因子的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使其具备不同的功能特性。

3. 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物的免疫反应。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细胞和分子会被激活,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

这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通过巨噬细胞、炎症细胞等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的清除。

获得性免疫则是机体在遭遇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有针对性的免疫应答。

4. 免疫的调节和平衡为了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免疫系统具备自我调控的机制。

这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方式。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或非致病微生物耐受而不产生免疫应答,以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以保持免疫平衡。

二、免疫学的研究方法1. 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学的研究离不开免疫分析方法。

其中,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用于对免疫细胞的表型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则广泛应用于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另外,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检测特定分子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免疫反应提供直观的证据。

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并抵御各种外来病原体。

在人体抵抗感染、维持健康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它们紧密合作,共同发挥抵御病原体的作用。

1.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滤除病原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协助免疫反应的进行。

2.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它们能够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同时分泌各种免疫分子来参与免疫应答。

3. 免疫分子: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依赖于血液中的抗体和其他溶解性免疫分子来抵御病原体。

这些免疫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从而中和它们并促进它们的清除。

二、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为免疫系统提供快速的、广泛的防线。

在这一阶段,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快速地吞噬和杀死病原体,而不需要事先识别它们。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记忆特定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依赖于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协同作用。

当病原体入侵时,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它们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直接杀死它们。

三、免疫系统的应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抵抗感染,还与身体各个系统的平衡和调节密切相关。

1. 抗感染功能: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并阻止感染病原体的扩散,减轻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能够在应对感染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在感染结束后对免疫应答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

3. 免疫记忆功能: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免疫记忆,即当人体再次遭遇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使疾病进程更短,症状更轻。

简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简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简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入侵物的防御系统的科学,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识别和记忆、免疫效应机制等多个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分子主要由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组成,其中免疫球蛋白有抗原结合和免疫效应的功能,细胞因子调控和调节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免疫识别和记忆。

在免疫系统中,存在着对外界入侵物的高度识别能力。

这种识别能力主要由受体分子,即B细胞和T细胞受体,以及与受体分子配对的抗原分子所提供的信号来实现。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对入侵物的抗原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非自身和自身两类。

非自身抗原通常是病原体或其他外来物质,而自身抗原则是指机体自身细胞表面的分子,免疫系统需要避免对自身抗原的攻击。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非自身抗原,将会启动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是其另一个基本原理。

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入侵物抗原的应答,包括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与生俱来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主要通过机体的屏障和特殊细胞来实施防御,例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机体对遇到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产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获得性免疫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来实施,其中B细胞负责产生抗体,T细胞则参与细胞免疫和调节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效应机制是免疫系统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遇到其他抗原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来清除它们。

这个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抗原的摄取和处理、抗原的呈递和展示、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效应等。

其中,淋巴细胞和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关键要素。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免疫学是研究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基本科学,它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顺序、免疫记忆的形成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淋巴液和相关分子。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淋巴液是免疫细胞和分子的主要运输介质,它流经全身各个部位,促进免疫应答产生。

与此同时,免疫系统还包括一系列的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免疫应答的顺序当机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免疫系统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程序。

免疫应答通常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阶段。

先天免疫是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防御机制,它通过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等方式来清除入侵微生物。

获得性免疫是在先天免疫基础上形成的,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等免疫分子来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

免疫应答的顺序通常为:抗原识别、抗原处理和抗原呈递、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效应细胞杀伤以及免疫调节等步骤。

这一顺序确保了有效的免疫应答的产生。

三、免疫记忆的形成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特征,它使得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源于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淋巴细胞中的记忆细胞将被激活,并迅速增殖为效应细胞,产生丰富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等,从而实现对入侵微生物的清除。

与此同时,一部分记忆细胞将进入休眠状态,形成免疫记忆池。

当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免疫记忆池中的记忆细胞将迅速被激活,产生大量效应细胞,从而实现对入侵微生物的快速清除。

四、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控机制,它确保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和对自身组织的保护之间的平衡。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与机制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与机制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与机制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病原体侵袭的科学,它探索了一系列精密的机制和原理,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从免疫学的基础原理、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免疫反应的调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免疫学的基础原理免疫学的基础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机体内部的自身分子和外部的非自身分子(如病原体)。

这一原理是免疫系统正确运作的基础。

2.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记忆曾经接触过的病原体,当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应答。

这种记忆功能使得免疫系统对于病原体的清除更加快速和有效。

3. 免疫多样性:人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各种不同的病原体。

这种多样性使得免疫系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病原体入侵。

二、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组成,它们相互协作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袭。

以下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1.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并调节免疫反应的进行。

2. 免疫分子: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复合物等。

它们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中和病原体毒性,促进炎症反应等。

3. 免疫器官: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

它们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活化地点,对于免疫应答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三、免疫反应的调控免疫反应的调控是免疫系统维持内部平衡的重要机制。

以下是免疫反应调控的主要方式:1.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性T细胞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维持免疫耐受。

这一机制可以防止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 免疫效应:免疫效应是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在免疫效应中,免疫细胞和分子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以消灭病原体。

免疫效应的过程一般包括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清除等阶段。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

免疫学的基础原理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抵抗侵入其内部的外来物质(包括致病微生物和异种细胞等)的科学。

它涉及到机体对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维持健康状态所必需的各种分子、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1840年代,德国科学家Rudolf Virchow创立了现代医学免疫学理论的基础,并首次提出了“白血球反应”和“淋巴系统”这两个术语。

近一个世纪后,由于对人类免疫系统和其与传染性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认识,人们成立了许多重要领域协会,例如欧洲实验免疫学家委员会(EFIS)、美国微生物界联合会(ASM)以及美国过敏免疫协会(AAI),推动着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1. 免疫系统结构:免疫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系统是一种自然存在于机体内的先天性防御系统,由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组成;而获得性免疫系统则是针对感染或接种患者特定抗原后产生的并具有存留记忆的适应性防御系统。

2. 免疫系统功能:- 抗原识别:通过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子与外来物质结合,实现对各类抗原(如微生物、癌细胞等)的辨识。

- 免疫应答:当抗原被识别后,机体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包括分泌细胞因子、引发发炎反应,并调控T和B淋巴细胞等参与进一步消灭抗原和保护宿主。

- 免疫记忆:获得性免疫系统在初次抵抗侵入物后,可以形成长期记忆,以便下次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更快速地做出有效应答。

三、免疫系统的细胞组成和功能1.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T细胞(CD4+)和细胞毒性T细胞(CD8+)。

辅助T细胞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来调控和协调免疫应答,而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负责直接杀灭感染或突变的宿主细胞。

-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抗体产生的主要来源,能够识别病原体表面上特异性抗原,并分化为浆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 NK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可选择性地消灭靶标物,尤其对于受到病毒感染或癌变发展的宿主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损害。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免疫学在临床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反应,主要由皮肤、粘膜、巨噬细胞等非抗体介导的防御机制组成。

获得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依赖于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免疫记忆。

其中,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核心。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排除外来的抗原,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信号分子,招募其他免疫细胞来参与免疫反应。

这些免疫细胞会通过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或产生抗体来消除病原体。

与此同时,免疫系统还会形成免疫记忆,以便在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反应。

二、免疫学的应用1. 免疫学在临床领域的应用(1)疫苗接种:通过免疫接种,引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疫苗接种已成功控制了许多人类疾病,如麻疹、水痘和流感等。

(2)免疫诊断:通过检测特定抗体或免疫细胞,对感染病原体进行诊断和鉴定。

例如,检测HIV抗体可以判断感染者的HIV感染状况。

(3)免疫治疗:利用免疫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治疗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 免疫学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1)抗体工程: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特定抗体,用于治疗疾病。

抗体药物如帕珠单抗已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2)细胞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疗法和T细胞重编程等技术,通过改变患者的自身免疫应答,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3)基因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抗原的基因导入机体细胞,使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进,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在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过程中的防御机制的学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但是我们并不总是生病。

这得益于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一、免疫学的基本原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主要包括皮肤、黏膜、炎症反应等,能够快速地抵抗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介入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2. 免疫系统的识别机制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特定结构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其中,主要的识别机制包括:- 抗原识别: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从而触发免疫应答。

- 识别自身:免疫系统具有一套机制来识别自身细胞和非自身细胞,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二、免疫系统的机制解析1. 免疫应答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来对抗病原体。

免疫应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抗原呈递和抗原识别:病原体的抗原会被呈递给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抗原来触发免疫应答。

- 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是淋巴细胞的活化。

当淋巴细胞识别到抗原后,它们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

- 效应细胞的杀伤作用:效应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

它们能够杀伤感染细胞和产生抗体,从而消灭病原体。

- 免疫记忆: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细胞会发展为记忆细胞,它们可以长时间存活,并在再次遭遇同一种病原体时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性和平衡性。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具有一定的免疫耐受性,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 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 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
1
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
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 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
特点:较抽象、系统性强、循序渐进。 实验:目前最常用的6项实验(分4次做) 目的:为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治
疗打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11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一.免疫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
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 反应.
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26
吞噬过程
27
3 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 被完全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2)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 (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虽可被吞噬,但 却不能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这种吞噬对微 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 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
2 作用机制
本身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细胞使 其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这种蛋白可干扰病毒 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了新病毒的合成。
3 应用
34
(四)炎症反应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皮下或黏膜下层时,局 部经常出现炎症反应。炎症过程能减缓和阻止病 原微生物向机体其他部位的扩散。因为各种类型 的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使体液防御因素大 量聚积,其他组织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出各种 白细胞素、吞噬素、溶菌酶等,所有这些物质, 对机体抵御传染都是有益的。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生物学科学,主要探究人体如何通过识别、攻击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以及其他外来物质。

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免疫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涵盖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等诸多方面。

功能及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组织、细胞、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元素。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

免疫系统通过抗原识别、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体液免疫等多种机制来实现免疫防御。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指的是对入侵病原体的迅速反应,包括炎症反应、溶菌作用和细胞吞噬作用等。

获得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经过初次暴露后释放免疫球蛋白,为再次接触该抗原产生免疫记忆。

应用1. 疾病预防免疫学为人类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广泛的途径。

现代疫苗技术通过引入不活性病原体、透明质酸、蛋白质等成分,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定抗体,从而使人群产生免疫力,最终保护人们免受疾病侵害。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儿童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疫苗,以确保免疫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足够的保护。

2. 诊断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是通过检测体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和种类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关疾病和其程度,常用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电泳等。

应用免疫学技术还可以准确检测到某些传染病病原体的存在,比如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3. 治疗免疫学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治疗特定疾病。

在过去几十年中,免疫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方面的有效方法。

同样,抗体治疗也被广泛应用来对抗包括肿瘤细胞和病毒在内的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基于对特定抗原进行靶向治疗的原理,例如使用CD20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

总结免疫学是一个涵盖面广、深入人心的生命科学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中的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中的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中的免疫学原理及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免疫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确保了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分子生物学在免疫学领域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本质和原理。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免疫学的原理和应用。

一、免疫学基本原理1. 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细胞,分子和组织组成的。

免疫系统是分为两部分的,分别是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免疫细胞和其他免疫分子,提供了对普通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的非特异性防御。

后天性免疫系统包括刺激性T细胞和B细胞、抗体、免疫记忆细胞等,在免疫系统的攻击下,特定的抗体和细胞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反应。

2. 免疫联络分子免疫联络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是关键成分,通过它们不断协调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从而完成复杂而精确的免疫应答。

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粘附分子进行直接联系不同,这些分子与某些确定细胞类型特异性相应,递介导致相关细胞表观现象。

例如,在T 细胞受体(TCR)与MHCII分子相对的时候MHCII分子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适时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

3.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击感染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免疫记忆快速地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这使得人体在接触同一种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反应。

这就是注射疫苗的原理,利用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的相互作用,使人体产生免疫记忆来应对病原体。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原体能够改变其表面的抗原性,从而避免免疫系统的识别,从而持续感染人体。

二、分子生物学在免疫学中的应用1. 序列信息分析序列信息分析从基因水平分析开始,目标是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序列信息分析在免疫学中的应用依赖于免疫分子序列的识别,预测和编辑。

分子生物学家可以使用一些基于算法和计算机模型的在线工具对免疫大分子数据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免疫分子序列的变异,判断免疫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发现新的陌生抗原优势和潜在的PAMPs、MAMPs或某种有用的模式•结构•活动的关系。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是研究身体抵御病原体以及对患病的抵抗力的科学。

在生物学中,免疫学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体液和免疫细胞在抵抗病原体的时候所采用的基本原则。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基本原理。

身体内部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肌肉抽搐和刺激、身体流体的流动、酸性的颜色、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和吞噬细胞。

肌肉抽搐和刺激是我们身体内部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一部分。

当我们感受到疼痛或者触摸到某些物体时,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地抽搐并产生反应,以保护我们避免伤害。

身体流体的流动也是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部分机制指的是在人体内流动的血液、淋巴和其他身体流体,它们能够有效地将病原体和毒素从身体内部排出。

酸性颜色是我们身体内部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另一部分。

由于病原体无法在较低的pH环境下生存,身体会在感到危险时,通过产生更多的酸性体积以使身体环境变得对病原体不利。

皮肤表面的微生物也是我们身体内部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一部分。

人体的表皮表面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种微生物,它们能够与外界的病原体竞争,并阻止它们在人体内部生长。

第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特异性免疫是在人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者免疫细胞,以应对特定的病原体而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抗原是一种能够诱导人体产生抗体或者特异性免疫细胞反应的病原体分子。

抗体是一种在人体内产生的,可以和抗原相结合以中和病原体或者激活免疫细胞的分子。

免疫系统中有两种主要的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

当身体产生抗原时,B细胞会产生特定的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T细胞则可以控制病原体感染和解除感染,以及其他的免疫调节反应。

第三,免疫记忆的基本原理。

当人体接触到某些病原体后,免疫系统就会学会如何抵抗这种病原体。

以后,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可以快速地产生抗体或者免疫细胞,以便快速地抵御这种病原体。

免疫记忆是指当人体接触到某个抗原后,免疫系统会留下一个更快、更有效的印记,以便在下一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能够快速地抵抗。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疾病的治疗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疾病的治疗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疾病的治疗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它主要探究机体在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时的防御反应及其调节机理。

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中,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识别和消除外来的病原体,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将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1. 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诱导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区分自身和非自身来保护机体。

其中,免疫系统中的抗原递呈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其抗原片段展示给其他免疫细胞,激活免疫反应。

2. 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免疫系统中的不同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

其中,T细胞和B细胞起着核心作用。

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而B细胞则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这些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因子的信号传递实现协同作用,形成高效的免疫应答。

第二部分:免疫疾病的治疗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

治疗免疫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为了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皮质类固醇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疾病症状。

2. 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平衡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异常的免疫应答。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改善疾病的发展。

例如,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 免疫细胞治疗近年来,免疫细胞治疗成为免疫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这种治疗方法利用修饰后的免疫细胞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或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

例如,CAR-T细胞疗法已经取得了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巨大成功。

4. 疫苗预防疫苗是免疫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免疫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免疫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免疫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学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免疫学在治疗疾病和研究疾病机制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是由许多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细胞是白细胞,这些细胞分为两类:B细胞和T细胞。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而T细胞可以直接杀死病原体。

除了白细胞,免疫系统还包括其他细胞和分子,如补体系统、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当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反应。

这个反应有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免疫系统会尽可能快地识别和杀死病原体。

在这个过程中,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分子信号和细胞因子。

宿主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吸引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

这些免疫细胞会摧毁病原体并清除它们。

第二阶段则包括免疫系统的记忆部分。

当我们感染同样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快速产生反应,并尽可能快地清除病原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免疫力,能够抵御疾病的再次侵袭。

二、免疫学研究的方法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将免疫细胞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培养皿中,使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继续生长和繁殖。

这些细胞还可以用作基因工程和其他免疫学研究。

2.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单个细胞的方法。

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的分化状态和功能等。

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标记的抗体让细胞变得可辨识,并利用激光束扫描和信号记录来获取单个细胞的信息。

3.ELISA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ELISA实验通常用于检测疾病的诊断和疫苗开发等方面。

该方法涉及将抗体添加到试液中,并将任何与之结合的抗原分子杂交至试剂板上。

通过测量这种结合而得出的结果,可以确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4.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标记的抗体识别蛋白质,并通过电泳和其他手段将其分离。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学界中,免疫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它不仅关注人类身体对疾病的应对,还研究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病毒和细菌。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身体的免疫系统如何反应和对抗病原体。

例如,当身体暴露在某些病菌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抗体,抵抗感染并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

在医学中,免疫学还应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例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及其作用免疫系统包括许多不同的细胞,例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体内相互作用,以对抗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它们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并且在防御病原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身体感染病原体时,T细胞和B细胞都会被激活。

T细胞分为助记型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攻击病原体。

B细胞分泌抗体,这是一种能够与病原体结合的蛋白质,从而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侵入。

当身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调节细胞会产生自身抗原,称为炎症介质,使身体发热和发炎以抗击病原体。

在免疫系统的发挥中,病原体被识别为不同种类。

例如,细菌和病毒的侵染都会被识别,而且生成的免疫细胞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人们可以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疫苗是一种能够产生抗体来帮助身体对抗病原体的有效和有效的方式。

应用免疫学治疗疾病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在于其抗肿瘤和抗炎症作用的发现。

在治疗癌症的领域,我们使用免疫疗法来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使得身体可以更有效地对抗癌细胞。

例如,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被称为“PD-1/PD-L1抑制剂”,它通过影响T细胞的功能来提高免疫系统的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这种药物已经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免疫调节剂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就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异常。

用免疫调节剂可以控制身体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和其他炎性成分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病原体以及维持身体健康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基础。

本文将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免疫学基本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身免疫和特异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而特异免疫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等外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的结果,使其攻击和破坏正常的组织。

这种免疫反应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特异免疫是通过免疫细胞和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它们能够摄取和分解病原体,并将其抗原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是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感染的细胞,而B淋巴细胞则能够产生抗体,并通过抗体中和病原体。

此外,免疫系统中还有多种浸润细胞、间质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它们共同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过程,起到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保障作用。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过程。

免疫应答从病原体的侵入开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对各类病原体的共同反应。

在病原体侵入后,机体的炎症反应被激活,导致病变组织的充血和水肿。

此外,吞噬细胞也会被吸引至侵入部位,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目的是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侵入。

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病原体的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T淋巴细胞通过其受体与抗原结合,同时被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激活。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它起到识别、定位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而免疫学则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科学,旨在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来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和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它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识别和记忆: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即能够识别出病原体。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病原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去攻击和消灭它。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功能,一旦免疫系统接触到某个病原体后,就会对其进行记忆,以便下次再次遇到时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攻击。

2. 免疫应答:当人体受到感染或侵袭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包括两种类型: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就具备的一种免疫防御机制,它能够迅速、非特异性地对抗大多数病原体。

获得免疫是指个体在经历过一次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能够自我调节,以控制和平衡免疫反应的程度。

这种调节能力很重要,它可以在防止病原体入侵的同时,避免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的组织损伤。

二、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组织以及正常共生微生物产生攻击,这种免疫忍耐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 免疫应答调控: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主要方式,但是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炎症等损伤。

因此,免疫应答的调节非常重要,免疫学致力于寻找调节机制,以实现免疫应答的平衡。

3. 免疫治疗: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阅卷人免疫学原理
三、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细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抗体亲和力成熟: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

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PRR:模式识别受体。

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主要包括MR,SR, TLR。

、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10、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
髓和胸腺。

四、问答题(25分)
1、简述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过程(6分)
答: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⑴识别阶段:抗原与抗体(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
活C1。

C1是由C1q、C1r、C1s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

当两个以上的C1q 头部被抗体结合固定后,其构象发生改变,依次激活C1r、C1s,并裂解为大小片段。

⑵激活阶段: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C复合物,即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即C5转化酶。

⑶效应阶段: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并被裂解成C5a和C5b,前者释放入液相,后者仍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
与C6、C7、C8、C9结合,形成C5b-9,即MAC。

MAC可胞膜上形成小孔,使得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以及水分子可自由透过胞膜,但蛋白质之类的大分子却难以从胞浆中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6分)。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 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 T 细胞识别。

3、体液免疫应答中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的不同之处是什么?(6分)答: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不同之处为:
⑴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时间的一半;
⑵抗体浓度增加快;
⑶到达平台期快,平台高,时间长;
⑷下降期持久;
⑸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二次应答;
⑹二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IgM;
⑺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4、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简述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7分)
答: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发病机制为: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可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的复合物可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名词解释(共9题,每题3分,共27分)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
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或者:免疫系统在某种抗原刺激下,表现出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抗体亲和力成熟现象: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

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PRR:模式识别受体。

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主要包括MR,SR, TLR。

、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三、简答题(3题,共22分)
1、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7分)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 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 T 细胞识别。

2、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8分)
答:第一是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

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
性越强。

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

3、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7分)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

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C4b、 iC3b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C3a C5a C567具有趋化作用四、论述题(12分)
列举4种具有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比较其特点(膜分子、分布、杀伤特点等)。

答:1、CD8+ CTL 是一种效应性T细胞,以CD8为主,分布在外周血,能特异性直接破坏靶细胞。

2、NK 自然杀伤细胞,以CD16 CD56为特征性分子,不需要抗原致敏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无特异性,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布在外周血和外周淋巴器官。

3、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在各组织中,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调理性受体,非特异,可以通过吞噬、ADCC或者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

抗感染,抗肿瘤。

4、NKT:具有NK1.1分子和 TCR-CD3复合物,主要分布在骨髓、肝和胸腺。

多数为DN细胞。

TCR 缺乏多样性,主要识别不同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共有脂类和糖脂类抗原,属于固有免疫细胞。

通过凋亡和坏死破坏靶细胞。

五、扩展题(4分)
试举出免疫学发展史上四位科学家的名字(英文名,或约定俗成的中文译名)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答: Jenner,发明牛痘苗;Burnet, 提出克隆选择学说;Tonegawa, 阐明抗体多样性的分子机制;Owen 发现了天然耐受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