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温地质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描述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描述
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包括:
1. 低氧分压: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分压较低,导致氧气供应相对不足,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头晕、呼吸急促等。
2. 寒冷干燥:高原山地地区气温较低,日夜温差大,且相对湿度较低,气候干燥。
这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导致气候干燥。
3. 强风: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容易形成强烈的风。
这些风不仅带来寒冷,还可能对植被和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4. 日照强:由于高原山地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较弱,因此阳光直射地面的强度较大,紫外线辐射也较强,需要注意防晒。
5.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会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
6. 独特的生态系统:高原山地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如高山草甸、高寒灌丛、高山荒漠等。
这些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总之,高原山地气候具有低氧分压、寒冷干燥、强风、日照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该地区的生物、农业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下的热能来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能源战略,在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地球内部存在丰富的热能资源,主要表现为地热梯度和地温异常。
地热梯度是指地温随深度变化的速率,一般情况下,地热梯度约为2-4℃/100米。
地温异常是指地下特定区域出现高于或低于正常地温的现象。
地热能主要通过热储层传递和储存,地下的岩石层可以作为重要的热储层。
一般来说,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壳热流:地壳热流是指单位面积上地壳中的热能流出量,通常用热流密度表示。
地壳热流密度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岩石热导率和地壳深度等因素有关。
2. 热储层:热储层是地下的岩石层,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热导率,可以储存和传导地热能。
常见的热储层包括热水层、岩浆岩层和地热资源隐患等。
3. 热水系统:热水系统是由地下的热水体和渗透性岩石组成的。
热水体通常以水热喷泉、地下热水湖和地热水脉等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下热能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二、地热能的资源潜力地热能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热能利用方式,地热资源的潜力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类。
1. 直接利用潜力: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将地下的热能直接应用于供暖、温室种植、温泉疗养等领域。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靠的能源形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多种需求。
全球范围内,一些地区已经成功地利用地热能进行供热供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地热发电潜力:地热发电是指将地下的热能通过地热发电站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具有稳定、可持续的优势,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干蒸汽地热发电和二次回转地热发电两种形式,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地热发电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解析地温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断 层 分 布 的 影 响
在板块构造 的部位反 映了截然 不同的地温特征 , 在 我国板块
断裂发 生时 , 由于岩层 的错 断, 将产生大量 的能量 , 或在断裂
不同部位 , 也 明显 地可 以看到这种现象 。例如在稳定 的古 老地台 过程中 , 由于机械磨擦将产生部分能量 , 如果未能及时传递 出去 , 并 因温度 的 区具有 较低 的地温 , 而在中新生代裂谷 区则具有较 高的地温 。因 那 么地 温将 升高。这 时可能使两盘的岩石发生熔化 , 此, 大地构造性 质及 其所处构造部位是决定 区域地温场 特征 的基 升高而使孔 隙水 压力亦相应上升。同时 , 断裂的部位 又是 构造活 本 背景的最重要 的控 制因素。 地幔上 隆 , 地 区性 地壳拉张 、 裂陷 、 厚度减 薄 , 盖层受 到地幔更 为 强烈的烘烤 , 加上地幔 物质 的上 涌 、 侵人致使 盆地 内部地温增高 ,
一
种是在受冷水源补给的地下水强径流 区, 在水流动过程 中与围
岩进行交 换 , 不断地把热量带走 , 对围岩起着冷却作用 , 从 而使地
般来说 , 岩 石的热导 率随地质 年龄的增加 而加大 , 较 老的 温降低 , 地温场 出现负异 常 ; 另一种类型恰好相反 , 是从地壳较 深
致密岩石热导率高 , 热阻率小 ; 上覆 较新 的沉积层 , 特别是新 生界 的岩层 中排泄 出来 的热水对其 径流 区的周围岩石加热 ,自身 变
响 比较 明显 。 四、 盖层褶 皱的影响
区域的影响。其影 响程度取决于地貌特征 、 构造发育程度 、 含水层 分布及其水动力学特征 。 根据地下水运动 的热效应 ,可分为两种简单 的水运动类 型 :
一
基底之 上盖层 中深积岩 的褶皱构 造对地温 场具有 明显 的影 响。 地温和地温梯度由背斜 两翼 向其轴部或核部增高 的情况 已为 大量测温资料所证实。
地热能利用的工作原理与地质条件分析
地热能利用的工作原理与地质条件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
它利用地球深部的热能来供热和发电,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热能的工作原理以及利用地热能的地质条件分析。
一、地热能的工作原理地热能的工作原理基于地球内部热能的存在。
地球内部有一个称为地热储能层的热源,它主要由热岩、熔岩、地热水等组成。
地热能的利用主要分为地热供热和地热发电两种形式。
1. 地热供热地热供热是利用地下储能层的热能为建筑提供供暖和生活热水。
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钻探井将热能层的地热水或蒸汽抽取到地上;第二步,将地热水或蒸汽通过热交换器传热给供热系统;第三步,供热系统将热能传递给建筑内部,实现供暖和生活热水的需求。
2. 地热发电地热发电是将地下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钻探井将地热水或蒸汽抽取到地上;第二步,将地热水或蒸汽通过热交换器传热给工作介质,使其蒸发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第三步,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产生机械能;第四步,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力系统使用。
二、地热能的地质条件分析地热能的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能储存层热能储存层是指地球深部能够储存大量地热能的地层。
它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较高的地温梯度,也就是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是具备高渗透性和高储层容量,能够储存大量的地热水或蒸汽。
2. 热能传导性热能传导性是指地层传导热量的能力。
地热能的利用需要热能能够有效地传导到地表或地下水中。
因此,地层应具备较高的热导率和较低的热阻,以保证热能的传导效率。
3. 地热水资源地热水是地热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热发电和供热的关键要素之一。
地下是否存在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对地热能的利用至关重要。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系统的分布、渗漏性和储量等因素。
4.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地热能的利用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高地温表现与对策
2 0 1 3年 8月 Leabharlann 资 源环 境 与 工 程
V 0 l _ 2 7. N o . 4
Au g . , 2 01 3
齐热 哈塔 尔水 电站 引水 隧洞 高 地温 表 现 与对 策
赵 国斌 ,程 向 民 ,孙 旭 宁
( 1 . 中水 北 方 勘 测设 计 研 究有 限 责任 公 司 勘 察 院 , 天津 3 0 0 2 2 2;2 . 武 警 水 电部 队 第 七 支 队 , 江西 南昌 3 3 0 1 0 3)
1 2 0 0 i n , 采用 钻爆 法 施 工 , 全 洞 有 温 泉 涌 出 的地 段 长
隧洞 高地温 问题非 常突 出。
2 引水隧洞高地 温特征
文献 中描述 了引水 隧洞施 工过程 中的高地 温 出 露情 况 , 主要 表现 为 :
约1 k m, 工 作面气温一般 为 2 6~3 2  ̄ C, 地温为 2 9— 3 5 ℃ 。针对 高地温 问题 , 隧洞 施 工 方 在 可能 存 在 高 地
般 为 2~2 . 5  ̄ C / 1 0 0 m, Q Z K 1 4孔 、 Q z K 4 5孔 地 温 梯 度 显 著 异常 , 分 别达 1 1 ℃/ 1 0 0 n l 和8 . 1 o C/ 1 0 0 1 T I 。另外 , 在 隧洞 附近发 现有 温 泉 活动 , 水 温达 6 2 ℃ 。 中水北 方
一
本文 介绍 了齐热 哈塔 尔水 电站引 水 隧洞施 工 过程 中出现 的高地 温 现象 , 并 简 要 介 绍 了施 工过 程 中采 取
的措施 。
1 引 水 隧 洞 工程 概 况 - l j
齐热 哈塔 尔水 电站 位 于 中 国新 疆 喀 什地 区 , 地处 喀 喇一 昆仑 山区 , 构造运动强烈, 距工程 3 0 0 k m 范 围
高地温
(4)合理安排高温作业时间 ) (5)加强健康管理 )
熔岩引起的高地温地段:
安全保证措施:
•1.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 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 爆破材料的运输 •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联线、 联线 起爆及瞎炮处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2.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安全距离之外。 进行爆破时, 进行爆破时 人员应撤至安全距离之外。 3.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经过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每道工序施工完成, 每道工序施工完成 经过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定期进行围岩变形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定期进行围岩变形观测, 定期进行围岩变形观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5.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开挖程序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开挖程序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开挖程序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6.设专职的安全监察员,定期检查施工现场。 设专职的安全监察员, 设专职的安全监察员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
①为了防止高温时的强度降低,应选定合适的水灰比, 为了防止高温时的强度降低,应选定合适的水灰比, 并考虑到对温泉水的耐久性, 并考虑到对温泉水的耐久性,宜采用高炉矿渣水泥 分离粉碎型水泥)。 )。混凝土配合比和掺合剂应作 (分离粉碎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和掺合剂应作 试验优选。 试验优选。 在防水板和混凝土衬砌之间设置隔热材料, ②在防水板和混凝土衬砌之间设置隔热材料, 可隔断从岩体传播来的热量,使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降低。 可隔断从岩体传播来的热量,使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降低。 把一般衬砌混凝土的浇筑长度适当缩短。 ③把一般衬砌混凝土的浇筑长度适当缩短。 用防水板和无纺布组合成缓冲材料, ④用防水板和无纺布组合成缓冲材料,由于与喷混凝土 隔离,因此,混凝土衬砌的收可不受到约束。 隔离,因此,混凝土衬砌的收缩可不受到约束。 适当设置裂缝诱发缝,一般在两拱角延长方向设置。 ⑤适当设置裂缝诱发缝,一般在两拱角延长方向设置。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与对策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与对策肖广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100844)摘要:结合既有铁路隧道工程经验,针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岩爆、活动断裂带、高地温、高压富水断层等典型复杂地质条件,分析其特点并提出修建技术对策。
高地应力软岩的特点是围岩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主要对策为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机械化施工、优化工艺工法、快速封闭成环等;岩爆的特点是预测难度大、对施工安全和工效影响大,主要对策为微震监测、释放地应力、加强支护、设备和人员防护等;高地温的特点是恶化作业环境、降低工效,主要对策为按照温度分级采取洒水、加强通风、冰块或机械制冷等降温措施;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是地质破碎、断裂带错动直接破坏结构,主要对策为大刚度环形衬砌、预留变形及补强空间、组合宽变形缝等;高压富水断层的特点是施工易产生突泥突水,主要对策为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泄水、加固地层、加强支护等。
相关修建技术对策可为川藏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川藏铁路;高地应力;软岩;岩爆;高地温;活动断裂带;高压富水断层;修建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12-0035-08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12.0350引言近年来,随着铁路隧道建设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也在逐步提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和隧道强国[1]。
赵勇等[2-3]通过工程试验和现场实践研究提出软岩大变形铁路隧道的变形机制和处治措施,在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得到成功应用;韩侃等[4]依托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分析岩爆典型特点,确定防治岩爆的动态施工技术;雷俊峰[5]从拉日铁路吉沃希嘎典型地热隧道产生高地温的原因与特征着手,从多个方面制定工程对策;耿萍等[6-7]通过数值计算和工程试验,研究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响应特性和设防措施;张金夫等[8]在大瑞铁路大柱山隧作者简介:肖广智(1964—),男,正高级工程师。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地层塔甸矿区含煤地层为三迭一平浪煤系。
地层从老到新为前震旦系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三迭系上统普家村组(T3p)、三迭系上统干资组(T3p)、三迭系上统舍资组(T3sh)、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第四系。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以三迭系上统碎屑岩类为主;前震旦系昆阳群灰岩、板岩分布于矿区的东部边缘;侏罗系下统为一套陆相红层分布于矿区的西南部外围。
主要含煤段为三迭系上统一平浪群干海资组第二段(T3g2),含1、2、3、号煤层。
其次xx村组第二段(T3p2),含4、5号煤层。
干海资组为黄灰~深灰色页岩、砾岩;普家村组为灰、黄色粉砂岩、页岩、砂砾岩。
(二)构造矿区位于滇中断拗盆地复式向斜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310°~340°,倾向南西,地层倾角20°~40°,一般20°~30°,2线以北教陡,一般30°~40°,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褶皱出现于普家村组地层中,构造线的展布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其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分述如下:(一)褶曲:主要位于普家村组地层中,其轴向大多与地层走向一致,延伸长120~1500米,两翼倾角20°~30°,这些褶曲大部分位于矿区东部边缘的普家村组接近大龙口组附近,对煤层无甚影响;此外,1#煤层有小的波状起伏。
(二)断层:区内勘探时共发现对煤层有影响的断层20条,在开采过程中新揭露较大的断层2条,即塔甸井F5-8和科拉池井揭露的f205。
断层密度为2.65条/km2,其中F1和F18可为矿区南、北边界断层。
区内断层的规律性,可分为两组:1、第一组:北西~南东向及南北的断层共12条,为走向断层。
其中,9条为正断层,3条为逆断层(F3、F5、F12),为先期断裂,多被后期断层所切割,错开。
2、第二组:北北东~南南西向煤层,共8条,除F18为平推逆断层外,其余为平推正断层。
海南省温泉分布地质特征及对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的启示
海南省温泉分布地质特征及对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的启示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海南省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出露的自涌温泉就有三十多处。
本文通过现有地热资源调查研究成果和资料,将可查到的21处温泉位置及地质情况在地图上标出并列表,对海南岛温泉的成因及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为海南岛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海南岛,温泉,地质特征,地热资源一、海南岛温泉分布特点1、以北东向主断裂为界分布加里东造山运动使雷琼地区上升成陆,形成以北东方向为主的一系列断裂褶皱带;印支运动又促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海南岛以花岗岩体为主、呈穹隆山地形的山地;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这个花岗岩穹窿发生强烈的断裂,形成几条大的东西向断裂带,使断裂以南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隆起,最后形成了现在海南岛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的地貌特征。
总的地貌特征是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构造、其两侧五指山与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的环形层状梯级结构。
海南岛温泉的分布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大多数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相对而言分布在五指山隆起山脉一侧区域内的温泉较多,在表中所列21个温泉中就占有14个。
图一海南岛主要温泉分布图2、温泉位置多在山前带地壳表层充满着大大小小的裂缝,地表水通过裂隙和孔隙渗入地下,通过裂隙向深部渗透、并向断裂中心汇集。
一方面,地表水会通过这种张性断裂构造不断向深部渗透,深层温度较高、密度较少的水会与上层密度较大的水产生对流,深层温度较高的水向上运移,在断裂构造中形成对流增温机制,使构造内赋水温度明显高于同层岩层的温度,地表水沿断裂构造向地下渗透的越深、深部地温对其增热后的温度就越高;另一方面,断裂构造内的诸多含水层会在同一地层沿断裂带形成流动性较好的含水通道,当地形地貌变化使地下同一地层随之高低不同时,同一地层断裂带含水通道内的水会因相对高差造成静水压力,一旦在断裂带的低处水在较大压力作用下沿裂缝经线上涌至地表,就会不断的向外排泄形成温泉。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导读:四川盆地地热资源禀赋好,不同构造单元均有地热资源存在。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带地热资源赋存的构造层往往不相同,存在着地热条件和成热模式差异,增加了地热勘探开发选区难度。
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四川盆地的地热储层、地热流体、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比研究了四川盆地不同类型盆山结构区的地热储盖层组合和地热条件的异同性,指出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有利勘探靶区。
研究建议以中~下三叠统和中二叠统岩溶型热储为重点层系,尤其在川东和川西地区二者勘探潜力较大,其次优选其他海相层系岩溶型热储进行勘探,而陆相碎屑岩热储层盖层、地下水补给和热源等条件较差,勘探潜力一般,开发风险高且需谨慎。
研究成果提高了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认识,为四川盆地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勘探靶区选择指明了方向。
另外,本文插图十分清晰精美,资料丰富、值得学习和借鉴。
0引言地热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化石燃料碳替代的主要能源之一。
我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年热值可达3.06×1018kWh,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分带性。
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提升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比,进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受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等影响,四川盆地风能和光能的应用前景不乐观,地热成为可再生能源中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基地,勘探程度较高,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非常丰富,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川盆地为典型的多旋回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较好,但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热储构造复杂,新生代地表差异隆升剥蚀,导致盆地不同构造带的地热条件差异较大,地热成因模式不清,制约着四川盆地的地热勘探开发利用。
本文初步梳理了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不同盆山结构区地热条件和勘查潜力,提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带的有利勘查区和重点目的层,可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热勘查、选区、选靶提供依据,提高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王仁梅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王仁梅摘要:区域地质特征的论证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其中地层的发育情况决定地热开发的产能。
本文就某市地热资源进行简单论证,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遏制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和谐、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在当今环境污染突显和化石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地热资源更具现实意义,地热资源也因此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1、地质背景某市地貌类型主要为渭河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
河漫滩与一级阶地,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多以可沿河流方向追踪的小坎相接。
其间高差0.5-1.5m不等。
此区域位于渭河北岸二级阶地内。
渭河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河谷呈阶梯状倾斜,阶面较平坦。
二级阶地阶面略倾向东南,高程384-399m,由上更新世风积物组成。
渭河盆地在构造成因上,是喜山期构造运动裂陷、伸展形成发展而来的新生代断陷-断坳盆地,具有凹陷深、地层新、形成晚的特点。
沉积盖层在南部最厚约7000m,呈南深北浅、南陡北缓的不对称箕状断陷。
渭河盆地构造单元按照地热盆地成因可划分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十四个三级构造单元。
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主体是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而凹陷南北的斜坡带是凹陷的两翼,北部是缓斜坡带、南部是陡斜坡带。
2、地层发育特征根据盆地区域沉积特征综合研究成果和已成地热井成井资料,在论证区地层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基础上,该区域地层埋深及岩、电性特征自上而下依次综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秦川群(Q2-4qc)埋深0~600m,地层厚度600m。
①岩性特征: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与中、细、粗砂、砂砾卵石等不等厚互层。
粘土性软、吸水易造浆;砂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沙量暗色矿物,砾径一般1-3mm,最大10mm,分选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松散、未胶结。
地热地质特征与地温场分布分析
地热地质特征与地温场分布分析地热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通过地下储存的热能来供暖、发电或工业用途。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友好,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但是地热能的利用受到地质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的限制。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与地温场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对地热能利用的影响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地质特征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热能的利用需要地下热源,而这些热源与地质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火山地区是地热能利用的理想选择。
火山地区存在着地下熔岩和火山岩,这些物质中蕴含着丰富的热能。
例如,冰岛就位于大洋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交汇的火山带,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利用火山地区地热能的方法主要有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
冰岛已经大规模地利用地热能来供应整个国家的能源需求,这使得冰岛成为世界上使用地热能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其次,地热能的利用还受到地下水体的影响。
地下水体不仅滋养着地球上的水资源,还是地热能的重要储存介质。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通过渗透和渗流作用相互联系。
地下水蕴含着丰富的热能,热泉和温泉就是由地下水中的热能所形成的。
例如,中国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就是以温泉资源闻名的地方,乳源县温泉的温度高达50℃以上,被广泛用于疗养和旅游。
地下水的温度分布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下水的流动状况和温度分布对地热能的利用至关重要。
二、地温场分布对地热能利用的影响地热能的利用还受到地表地温分布的影响。
地温场的分布对于决定地热能开发的可行性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表温度随着纬度的不同而变化。
随着纬度向北或向南增加,地表温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能量垂直入射的程度越小,所以能量转化为热量的效率也越低。
因此,地热能在高纬度地区更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世界上一些北欧国家如挪威和芬兰就利用地热能来供暖,满足寒冷气候下的能源需求。
其次,地表温度还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
相对于陆地,海洋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能量,并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
地温梯度分级标准
地温梯度分级标准地温梯度是指地壳中温度随深度变化的速率。
地温梯度的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对各个地区的地温梯度进行分类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地温梯度的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深部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而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在地温梯度的分级标准中,通常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球物理特征、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等。
根据地温梯度的不同数值,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下面将从浅入深地探讨地温梯度的分级标准。
1. 低温区:地温梯度较低的地区通常处于地球表面附近,地温梯度值一般在10摄氏度/千米以下。
这些地区地下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可以用于天然冷却系统的设计和利用。
地下蓄能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低温储能来实现建筑物空调降温的技术,可以在这些低温区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2. 中温区:地温梯度较中等的地区通常处于地球表面以下几百米至一千米的范围内,地温梯度值一般在10摄氏度/千米至30摄氏度/千米之间。
这些地区的地下温度变化适中,可以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利用。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来进行供暖和制冷的技术,可以在这些中温区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3. 高温区:地温梯度较高的地区通常处于较深的地球表面以下,地温梯度值一般在30摄氏度/千米以上。
这些地区的地下温度变化较大,可以用于地热采暖和发电等领域的利用。
地热采暖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来进行供暖的技术,地热发电则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这两种技术在高温区域具有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分级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温梯度的特点和利用潜力。
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水平差异较大,这也使得地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均衡分布。
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我们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进行评估和分类,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地下热能资源。
总结回顾一下,地温梯度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对地温梯度进行分类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地温梯度的分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深部温度变化的规律,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层温度与压力
⑵ 主要开发原因
① 开发方式,即选择消耗性开发方式(天然能量),还是 选择注水、注气、干气回注等哪一种补充能量方式;
② 布井方式,即采用何种布井方式和井网密度旳大小;
边沿注水--水井位于油水边界附近; 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布
置于整个开发区--四点、五点……等面积注水。 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为若干区(独立开发)
热流传导具各向异性:顺层面比垂直层面更易传播。 背斜使热流聚敛,向斜使热流分散。
地温和地温梯度由背斜两翼向其轴部或核部增高: --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地温梯度小。 --两翼倾角越陡,背斜顶部与两翼旳温差就更大。
平行于层理方向较 垂直层面方向旳导热 性好,热量轻易向岩 层上倾方向集中。
背斜与向斜区热流分布示意图
⑹ 烃类汇集--油气分布
烃类汇集(油气田)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地温梯度高); 而且,气田区高于油田区。 ▲ 地温异常很薄弱,一般为0.2~4.5℃左右; ▲ 相当普遍地分布在油气田上方旳浅部和地面。
100m深处温 度曲线在油藏 正上方显示出 升高趋势。
前苏联旳什罗卡盆地内油田上地温剖面图
★ 造成烃类汇集上方地温异常旳主要原因:
⑴ 主要地质原因
① 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不同,所能到达旳最终 采收率会有很大差别。
② 油气藏储层性质:即储层旳构造特征、润湿性、
连通性、非均质程度,及φ、K、So大小。
③ 油气藏旳天然能量类型:如有无边水、底水、气顶,
以及能量旳大小和可利用程度等。
④ 原油和天然气旳性质:如构成成份、原油粘度,气油 比;气田旳天然气中含其他气体水化物情况等。
四川隆昌某气田构造剖面及地温剖面
4、影响地温场分布旳主要原因
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 55 卷 第 3 2009 年 5期 月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Vol.55 No.3 May 2009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何争光,刘池洋,赵俊峰,刘永涛大 陆 动 力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西 北 大 学 ),西 北 大 学 含 油 气 盆 地 研 究 所 ,西 安 ,710069内容提要:在系统分析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进行 了 系 统 的 研 究,对其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该区现今 地 温 梯 度 平 均 为 2.69℃/100 m,大 地 热 流 平 均 为 56.54 mW/m2,地温场特征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与中国东部 热 盆、西 部 冷 盆 相 比,华 北 克 拉 通 南 部 地 区 属 于 一 种 过 渡类型。
现今地温场主要受岩石圈厚度、构 造 特 征 和 地 下 水 活 动 的 影 响。
华 北 克 拉 通 南 部 不 同 地 区 热 演 化 过 程 及 其结果不同,开封坳陷、周口坳陷中部局部凹陷带现今地温场代表了 该 区 最 高 的 热 演 化 状 态 并 影 响 着 古 生 界 烃 源 岩 成 烃 。
其 他 地 区 现 今 地 温 则 小 于 古 地 温 ,古 地 温 决 定 了 这 些 区 域 古 生 界 烃 源 岩 成 烃 。
关 键 词 :华 北 克 拉 通 南 部 地 区 ;周 口 坳 陷 ;开 封 坳 陷 ;现 今 地 温 场 ;地 温 梯 度 ;大 地 热 流 ;热 演 化 现今 地 温 场 是 盆 地 古 地 温 场 热 演 化 的 最 终 结 果 ,是 研 究 盆 地 热 演 化 史 、生 烃 史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含 油 气 盆 地 的 地 温 场 与 盆 地 内 油 气 的 生 成 、运 移 、聚 散 以及定位有着紧密 的 关 系,是 油 气 成 藏 最 重 要 的 控 制 因 素 之 一 (汪 缉 安 等 ,1985;邱 楠 生 等 ,2004)。
李粮店煤矿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粮店煤矿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长保;杨玉琦;梁海丽;梁海峰【摘要】李粮店煤矿位于河南省新密煤田的东南部,探明优质贫煤、无烟煤资源储量3.4亿t,为一大型在建矿井.因该区煤层埋藏较深、地温较高,地热成为影响该区煤炭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测温资料的整理,确定了恒温带、孔底温度、地温梯度和煤层底板温度等重要地温参数,并总结出矿区二1煤层地温变化规律、地温热害分区、地温梯度及地温异常分区、地温梯度变化规律、矿山地温类型等地温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矿山建设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8(040)008【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李粮店煤矿;资料整理;地温特征;影响因素【作者】杨长保;杨玉琦;梁海丽;梁海峰【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河南郑州 450052;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101601;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河南郑州 450052;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50 引言李粮店煤矿位于河南省中部新郑市、长葛市和尉氏县交界处,属新密煤田的东南部,探明资源储量3.4亿t,其中无烟煤1.5亿t,贫煤1.9亿t,现正处于建井阶段。
该区煤层埋藏较深(350~1 250 m)。
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加,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开采难度均会相应增大,地温也将逐渐增高,其成为影响该区煤炭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查明矿区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矿井设计、建设、开采及热害防治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1 矿区地质概况1.1 地层李粮店煤矿位于新密煤田东南部,为平原区,北高南低,地势平坦,地面标高87.3~124.6 m,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地层小区。
为新近系、第四系全掩盖区[1]。
据钻孔揭露,矿区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长山组,最大揭露厚度为88.55 m,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54.70 m,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平均厚度8.01 m,太原组平均厚度69.28 m,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平均厚度81.75 m,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288.25 m,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228.30 m,石千峰组保留平均厚度81.29 m,新生界平均厚度510.59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地段属于高温高热地区,火山地区修建 隧道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围岩温度比较 高 • 热源分三类:地球的地幔对流;火山岩浆 集中处的地热;放射性元素的裂变热。
由火山灰供给的热使地下岩浆附近的地下 水成为热水,这种热水(泉水)成为热源 又将供给周围的岩层。当隧道穿过时,就 会发生高温高热现象。放射性元素裂变热 的热源。由于地壳内岩石中含有放射性物 质,其裂变产生地温,地下温度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加。如果覆盖层很厚,即使没有 火山热源供给,也会形成高温高热。
地质对施工的影响
当隧道通过这种地区岩层时,会发生高温高热现象, 在高温隧道中施工时易发生工作人员被地层中喷出 的热水或硫化氢等等有害气体烫伤或中毒,从而恶 化工作环境,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影响 施工材料的选取,需要选取耐高温的材料。产生附 加温度应力,可能引起衬砌开裂,影响结构的耐久 性,导致机械设备工作条件恶化,效率降低故障增 多,进而影响整个隧道的施工进度。整个施工与普 通隧道相比,技术难度、安全隐患都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