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
猪只引种管理制度
猪只引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猪只引种工作的管理,保障猪只品质和种畜安全,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引种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地的猪只引种工作,涉及公猪、母猪等各个环节。
三、引种管理机构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猪只引种工作,组织开展引种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
四、引种基地建设1. 引种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对基地环境、饲料水源等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引种要求。
2. 建立健全疾病防控措施,对猪只进行定期检疫、隔离,确保种畜健康。
3. 引种基地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种畜的家谱、生长情况等信息。
五、公猪管理1. 选择公猪应符合品种纯正、健康、生产性能优良的要求,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基因衰退。
2. 对公猪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公猪健康。
3. 对公猪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疾病检测、生殖能力检测等,筛选出生产性能优良的公猪。
六、母猪管理1. 选择母猪应符合品种优良、生产性能优异的要求,避免近亲交配,确保猪只品质。
2. 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消毒防疫工作,保证母猪健康。
3. 母猪的配种需计划合理,避免频繁配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
七、后续管理1. 对引种后的种畜进行定期检测、生长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做好种畜的繁殖管理工作,确保猪只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3. 培育出的种猪要定期进行检测,选出生产性能较好的优良品种,提升生产效益。
八、违规处理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猪只引种基地、公猪或母猪,将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引种资格。
以上就是猪只引种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各地有关部门认真执行,确保猪只引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5篇)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一、生猪养殖场种猪引进制度(一)猪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种猪来源于非疫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二)引进的种猪要求按照GB16567标准检疫合格,并隔离饲养30d,确认为健康者后合群饲养。
(三)引种时索取发票、系谱、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并签订质量和服务合同。
二、生猪销售运输管理制度(一)出栏生猪应按照GB16549检疫合格,方可出售;(二)在休药期内的生猪不应作为食用生猪销售;(三)禁止销售病、死猪。
(四)运输生猪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五)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六)在县境内应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出县境应凭《动物检疫合格证》和《出县境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运输生猪。
生猪养殖场饲养管理制度一、宜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二、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三是夏天降温、冬天保温,保持生猪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四、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使猪舍空气境质量符合NY/T388标准;五、猪饮用水质符合NY5027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七、经常清洗消毒饮水、饲喂料槽和工具。
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一、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免疫程序,抓好生猪免疫接种;二、严格猪场环境、猪舍和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出;三、制定疫病监测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四、发现疫情应及时立即向当地县(区)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或扑杀;五、病死猪、疫苗废弃瓶等废弃物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七、猪场禁止饲养其它畜禽。
生猪养殖场使用饲料管理制度一、使用的配合饲料、浓缩料应来源于具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预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批准文号;二、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要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制度
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制度一、种畜引进管理制度(一)引进源头选择种畜的引进源头选择十分重要,选择良种和品种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引进的种畜应当符合国家、地方或区域的畜禽养殖政策和标准,确保品种纯正,健康状况良好。
引进源头可以是正规的畜禽养殖场、种畜繁育基地或者经过审定的畜禽交易市场。
引进种畜的单位应当携带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如畜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卫生监督证等,证明其合法经营,符合引进条件。
(二)检疫检疫工作引进种畜到达目的地后,应当及时进行检疫检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检疫检验应当由当地农业部门或者动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对引进的畜禽进行健康状况、种类、数量等方面的检查,确保引进的种畜不携带传染病和寄生虫。
如果发现有畜禽携带传染病或寄生虫,应当及时进行隔离处理,直至康复或者消除病原体为止。
只有经过检疫合格的种畜才能进入养殖场进行养殖。
(三)畜禽引进登记引进种畜到达养殖场后,应当及时进行畜禽引进登记,明确种畜的来源、种类、数量、健康情况等信息,并进行质量抽检。
登记信息包括种畜的品种、年龄、性别、来源地、运输方式等,以便进行后续的管理和监管。
同时,还应当留存引进种畜的相关资料和检疫证明,作为后续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健康监测引进的种畜进入养殖场后,应当进行健康监测,定期检查种畜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健康监测包括体温、体重、食欲等方面的检查,确保种畜的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状态良好。
同时,还应当进行相关的疫病监测,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二、种畜出场管理制度(一)出场手续办理种畜出场是指将已经饲养一段时间的种畜从饲养场出售或者用于其他用途的过程。
出场手续办理是出售或者转移种畜的前提,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出场手续包括出售凭证、转移证明、动物卫生证书等,确保种畜的出场是合法的、合规的。
同时,还应当制定畜禽出栏登记表,明确种畜的品种、数量、出场日期、出售方等信息,加强畜禽出场管理。
养猪场引进种猪群进场操作与注意事项
养猪场引进种猪群进场操作与注意事项!
1.在种猪群运到之前,猪舍应清洗打扫干净和喷洒灭菌药液,空置3-7天后才运进种猪。
此种猪舍应与其他原有种猪猪舍分开。
2.检查饮水器和饲料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3.安排新进的种猪与猪场内原有的母猪至少接触30天,而后按新老母猪10:1的比例转入配种猪群。
4.配种前的种猪栏,按1.4平方米安排1头种猪,1个猪栏约养10头种猪。
5.猪入栏第一天,即供含有维生素电解质的饮水以减少应激。
6.种猪入栏后一星期,对猪舍内外进行灭虫处理。
7.让种猪吃育成种猪饲料597S#,每头每天2.2公斤,吃4个星期。
8.按免疫程序对种猪进行免疫注射。
9.后备种猪从准备配种猪舍转入配种栏后,先休息15天,发情后再进行配种。
10.适宜配种的种猪猪龄为:后备种母猪7个半月,体重130公斤以上;种公猪8个月。
11.发现种猪有病情时应立即医治,2、3天后如病情未好转,应从速向兽医或公司职员报告。
引进种猪实施方案
引进种猪实施方案引进优质的种猪,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实施种猪引进计划,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一、选定优质种猪供应商。
首先,我们需要对种猪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合作。
供应商应具备以下条件,种猪来源可靠,健康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和生长性能。
同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包括种猪运输、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检疫隔离制度。
引进种猪需要建立完善的检疫隔离制度,确保引进的种猪不会带入疾病,影响养猪场的健康状况。
在引进种猪之前,需要对种猪进行全面的检疫检测,排除疾病携带者。
同时,在引进后需要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确保种猪的健康状态。
三、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
引进种猪后,需要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比、饲养环境、生长监测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种猪的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益。
四、建立健全的遗传改良体系。
引进种猪不仅要求种猪本身具有优良的遗传背景,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遗传改良体系,对种猪的后代进行选育和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逐步提高养猪场的种猪品质和生产性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生产效益。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
为了有效实施种猪引进计划,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升养猪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和交流,可以使养猪员工更好地掌握种猪引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引进种猪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管理工作。
六、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
引进种猪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对引进种猪的生长情况、疾病防控情况、生产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种猪引进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引进种猪实施方案需要从供应商选择、检疫隔离、饲养管理、遗传改良、技术培训和监测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确保引进种猪的顺利实施和养猪业的长期发展。
养猪场引进种猪应注意的事项
养猪场引进种猪应注意的事项养猪品种是关键,猪场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适时引进高产猪种,既能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市竞争力,又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是促进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各地种猪场疫病多而复杂,养猪场如果盲目引种,不但会引进疫病,形成猪病传染、流行,生猪大批死亡,也会引进不纯正的种猪,给猪场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种猪在汽车长途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因素的刺激,导致猪生病理变化,如不注意预防,会发生死猪,因此,养猪场在引进猪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一、引种准备1.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养猪场在引种前,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引种猪的日龄,要做到有层次,以便于猪场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
2.做好技术咨询通过向畜牧部门及养猪协会进行咨询,调查引种地区的动物疫病发生及与疫病发生有影响的自然条件等,引种猪场所在地区应是国家畜牧兽医部门划定的非疫区,要尽量选择新建种猪场,建场时间最好不超过5年以上;供应种猪的场必须具有国家畜牧兽医等职能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许可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法定销售种源资格证照。
对猪群来源应要清晰、有档案可查,要做到心中有底。
3.准备种猪隔离舍隔离舍要单独设立,使之远离已有猪群,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若为封闭式隔离猪舍,最好采用熏蒸消毒的办法,消毒后杜绝人员进入,空舍7d后方可进猪。
同时做好种猪运输前后人员、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4.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引种前应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将引种地点、品种、数量等向本地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申报,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
二、种猪挑选1.查阅种猪系谱在引进种猪的始终,均要聘请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参谋指导,以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选种时,要通过查阅原种猪场的谱系,对该种猪的后代及种猪本身表现做出鉴定,,要以本品种的主要性能为挑选依据如了解该品种血统是否近亲,后代表现良好。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的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的一、总则猪育种是提高猪种质量,增加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规范猪育种工作,保障猪种质量,保障猪育种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分类管理(一)种猪管理:决策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管理、遗传管理。
(二)育种管理:选种、配种、繁殖管理、疫病防控。
三、种猪管理(一)决策管理1.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方向,确定猪种繁育目标。
2.制订种猪产出计划,确定产种数量、种猪补充与淘汰计划。
(二)资源管理1.建立种猪档案,对种猪的血统、产量、疾病状况等进行记录。
2.建立规范的种猪场饲养、繁殖、生长环境,保证种猪生长状况良好。
(三)策略管理1.实行科学的选种繁育策略,根据需求确定选种对象。
2.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种猪种血系。
(四)遗传管理1.实施正确的配种,制定好配种方案。
2.对种猪进行定期的遗传评估,确保繁殖的质量。
四、育种管理(一)选种1.根据市场需求、繁殖特性、抗病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选种标准和方法。
2.对种猪进行遗传测定和疾病检测,确定选种对象。
(二)配种1.根据选种对象配种,制定具体的配种计划,保证配种的成功率。
2.严格控制配种的数量和时间,确保猪种质量。
(三)繁殖管理1.对妊娠期的种猪进行营养管理,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
2.对产后母猪进行产后护理,确保母猪及仔猪的健康。
(四)疫病防控1.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种猪健康。
2.对疫病流行区域的种猪进行隔离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五、管理措施(一)加强人员培训1.加强猪育种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
2.对相关员工进行定期考核,确保猪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1.建立监督机制,对种猪的品质、数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
2.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机构的正常秩序。
六、技术支持(一)建立科研机构1.建立专业的猪育种科研机构,对猪育种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2.积极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提高猪育种水平。
种猪厂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概述种猪厂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其生产出的种猪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
为了确保种猪厂的正常运作,提高种猪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1)成立种猪厂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管理种猪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2)设立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销售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生产管理制度(1)种猪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户需求,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种猪品种。
(2)种猪繁殖管理:建立健全种猪繁殖档案,包括种猪出生、生长、繁殖、死亡等情况。
(3)种猪防疫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做好种猪的免疫、驱虫、消毒等工作。
(4)饲料管理: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确保种猪健康生长。
(5)生产记录: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等。
3. 技术管理制度(1)技术人员培训: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2)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种猪质量。
(3)技术创新: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4. 财务管理制度(1)财务预算:制定年度财务预算,严格控制成本。
(2)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3)成本核算: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构成,优化成本结构。
5. 销售管理制度(1)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制定销售策略。
(2)销售渠道:拓宽销售渠道,确保产品销售。
(3)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流程1. 种猪采购流程(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户需求,选择优质种猪品种。
(2)供应商筛选: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确保种猪质量。
(3)采购谈判:与供应商进行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谈判。
(4)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验收:对采购的种猪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种猪繁殖流程(1)种猪选择:根据生产计划,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繁殖。
养猪场引进种猪细节管理
养猪场引进种猪细节管理在养猪业中,引进高质量的种猪对于提高猪群的产仔率和商品猪的质量至关重要。
种猪的质量不仅关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着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确保养猪场引进种猪的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管理方面。
一、种猪的选择种猪的选择是引进成功的关键。
首先,养猪场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明确引进种猪的品种。
其次,要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的种猪,避免携带遗传疾病和传染病。
最后,在选择种猪时还要考虑其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确保其适应本地气候和生产环境,并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
二、隔离检疫引进种猪后,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隔离检疫。
通过隔离检疫可以确保引进种猪不会传染给原有猪群,同时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隔离检疫的时间一般为30天,期间需要对种猪进行体检,并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测、糞便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
只有在隔离期结束后,并且确保种猪健康状况良好,才能将其引入到正式的养殖环境中。
三、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养猪场需要为种猪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其营养均衡和摄水量充足。
其次,应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种猪群体行为异常和疾病传播。
另外,养猪场还要定期对种猪进行体重测定和体况评估,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种猪保持在良好的生理状态。
四、疫病防控疫病的防控是养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重视的方面。
养猪场应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计划,包括定期对种猪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定期进行疫病监测等。
此外,在引进种猪前,最好进行疫病筛查,确保种猪的健康状况。
对于已经引进的种猪,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疫病的扩散。
五、遗传改良种猪的遗传改良是养猪场引进种猪的长远目标之一。
通过选择性繁殖和基因筛查等手段,可以逐步改良种猪的遗传特性,提高产仔率和肉质品质。
养猪场可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开展遗传改良的研究工作,以提升种猪的繁殖能力和经济效益。
种猪引进实施方案
种猪引进实施方案一、引言。
种猪是养猪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种猪能够有效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合理地引进种猪,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培育,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种猪引进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引进种猪的选择。
在引进种猪之前,首先需要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选择。
种猪的选择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种猪的品种、生长速度、肉质、抗病能力等。
在选择种猪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种猪。
三、引进种猪的程序。
引进种猪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引进的种猪品种和数量、与种猪供应商进行洽谈、签订引进合同、运输种猪等。
在引进种猪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种猪的健康状况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引进的种猪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到达养殖场。
四、引进种猪的管理。
引进种猪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繁殖管理等方面。
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根据种猪的生长阶段合理配饲料,保证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在疫病防控方面,需要加强对种猪的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确保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繁殖管理方面,需要科学地进行配种和妊娠期的管理,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
五、引进种猪的效益分析。
引进种猪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在引进种猪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效益分析,包括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产效益主要包括种猪的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种猪的市场价值和养殖成本等方面。
通过效益分析,可以及时调整种猪的管理策略,提高种猪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结语。
种猪引进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引进种猪,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培育,才能够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种猪引进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生猪养殖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猪养殖管理,确保生猪养殖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养殖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场所有生猪养殖活动,包括生猪的饲养、防疫、销售、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本养殖场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科学养殖,保障生猪生长环境,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第二章生猪引进与饲养第四条生猪引进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引进种猪应从非疫区引进,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引进种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经检疫合格。
(三)引进种猪时应索取发票、系谱、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等证明材料。
第五条生猪饲养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
(二)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确保生猪生长空间。
(三)夏季采取降温措施,冬季采取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四)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符合NY/T 388标准。
(五)猪饮用水质应符合NY 5027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第三章生猪防疫与消毒第六条生猪防疫应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率达到100%。
(二)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防止交叉感染。
(三)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诊治,对病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等环境进行消毒。
第七条生猪运输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运输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
(二)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三)运输生猪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
第四章生猪销售与运输第八条生猪销售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出栏生猪应按照GB 16549标准检疫合格,方可出售。
(二)在休药期内的生猪不应作为食用生猪销售。
(三)禁止销售病、死猪。
(四)销售生猪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生猪运输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运输生猪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
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制度范文
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制度范文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牧业发展,科学引进种畜,规范管理种畜出场,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种畜引进及出场管理工作。
第二章引进管理第三条畜牧部门根据本地区畜牧发展需要,制定畜牧发展规划,确定引进品种和数量。
第四条引进种畜应符合国家畜种引进政策和畜种质量标准,确保引进的种畜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第五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提供种畜图片、基本信息、健康检疫证明等资料,提交给畜牧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审核。
第六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出具引进种畜合同,明确引进种畜的品种、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内容,并签字盖章。
第七条引进种畜应经过隔离检疫,确保没有传染病和寄生虫,防止引进种畜给本地区畜牧业带来风险。
第八条引进种畜应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品种、数量、用途等进行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
第九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设置种畜养殖档案,记录引进种畜的饲养管理、生产性能等情况。
第十条引进种畜应经过技术指导,提供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确保引进种畜的良好生长发育。
第十一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定期报告引进种畜的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畜牧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根据畜牧部门要求,定期进行种畜繁殖,提供优良的种畜后代。
第十三条引进种畜的生产者应定期进行种畜定期检疫,确保引进种畜的健康状况。
第三章出场管理第十四条种畜出场应根据本地区畜牧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调度计划,确保出场种畜的合理利用和安全运输。
第十五条种畜出场应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品种、性别、用途等进行分组出场。
第十六条种畜出场应经过畜牧部门的审核,确保出场种畜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十七条种畜出场应提供出场合同,明确出场种畜的品种、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内容,并签字盖章。
第十八条种畜出场应进行隔离检疫,确保出场种畜没有传染病和寄生虫,防止给接收单位带来风险。
第十九条种畜出场时应提供种畜的健康检疫证明、屠宰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证件。
养殖场畜禽引进管理制度
养殖场畜禽引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养殖场畜禽引进管理工作,规范引进程序,提高畜禽品种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引进畜禽品种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养殖场应当依法合规引进畜禽品种,不得引进有害的疫病或对环境有害的畜禽品种。
第四条养殖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履行引进畜禽品种的手续和程序,办理相应的证照和登记手续。
第二章畜禽引进条件与程序第五条引进畜禽品种的条件:1.符合国家相关畜禽品种引进条件;2.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和寄生虫;3.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4.符合本养殖场生产实际需求。
第六条引进畜禽品种的程序:1.养殖场提出引进申请;2.经本地畜牧部门审核同意;3.对引进的畜禽进行检疫和检测;4.办理相关证照和登记手续。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与合格的种畜供应单位签订引进协议,明确引进品种、数量、价格及配送条件等内容。
第三章畜禽引进管理第八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畜禽引进档案,包括引进申请、审核批准文件、身份证明、检疫证明、种畜合同等资料。
第九条引进畜禽品种一经确定,不得私自更改品种或数量,如确需更改,需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和手续。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畜禽检疫监测制度,每批次引进的畜禽品种应当接受检疫部门的审核和监测,确保无疫病和寄生虫。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定期对引进的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确保畜禽健康。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配备专业的饲养和养殖人员,加强对引进畜禽的饲养和管理,做好日常的饲喂、清洁和疫病防控工作。
第四章畜禽引进风险管控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畜禽疫病防控制度,加强疫病监测和报告,确保引进的畜禽不携带疫病。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对引进的畜禽进行隔离观察和适应期管理,确保引进的畜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畜禽舍和粪便,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畜禽品种的安全防护制度,避免发生畜禽的逃逸或丢失情况。
引种制度
引种制度
一、引种的理由
当种群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引入新的种群:
1、群体近交系数超出育种要求引起种群退化;
2、种群血统少于六个;
3、种群某些性状需要改善。
二、引种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法的法人资格;
2、引种场必须处于非疫区同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3、同属原种场;
4、经实验室血样检测无特定传染病;
5、具有符合引种要求的猪种。
三、引种的程序
1、确定引种目的并上报公司批准;
2、审查引种场的条件;
3、选种;
4、办理相关手续,包括《产地检疫证明》、《消毒证明》、《种猪合格证》、《种猪系谱卡》;
5、办理托运;
6、种猪入场前向本地防疫监督机构报验。
四、引入种猪的隔离和适应
1、报验合格种猪转入隔离舍饲养,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2、引入猪群在隔离期间出现应激,须延长隔离期,如果发生疫情,即按《重大疫情上报制度》执行,经过隔离期间健康确认,方可进行混群适应;
3、混群适应期间,可选取本场淘汰母猪进行交叉感染,同时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
4、经过一个月的适应可将引入猪只拼入生产群。
此时仍需密切注意猪群的健康状况;
5、隔离期和适应期都须加强隔离猪群和生产群的消毒。
五、后续工作
1、引入的种猪进入生产群后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密切注意其后裔表现;
2、如在隔离和适应期间发现引入种猪存在不健康病症,或者其后裔发生遗传性缺陷,应及时报告公司,由公司与供种方进行交涉。
种猪厂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种猪厂的正常运营,提高种猪质量,保障养殖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种猪厂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
第三条种猪厂应遵循科学养殖、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种猪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种猪厂设立以下部门:1. 生产部:负责种猪的繁殖、饲养、疫病防治等工作。
2. 技术部:负责种猪选育、遗传改良、新技术引进等工作。
3. 财务部:负责种猪厂财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筹措等工作。
4. 行政部:负责种猪厂的日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生产部:(1)制定种猪繁殖计划,确保种猪数量和质量;(2)负责种猪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饲养环境;(3)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治;(4)负责种猪的健康检查和繁殖记录。
2. 技术部:(1)进行种猪选育和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生产性能;(2)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3)负责技术培训和交流。
3. 财务部:(1)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2)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3)负责资金筹措和财务报告。
4. 行政部:(1)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2)负责日常行政管理,确保厂区秩序;(3)负责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的沟通协调。
三、种猪饲养管理第六条种猪饲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饲养: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适宜的饲料、温度、湿度等条件;2. 严格防疫:严格执行疫病防治措施,确保种猪健康;3. 定期检查: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4.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种猪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等各项数据。
第七条种猪饲养管理具体要求:1. 饲料管理:(1)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2)饲料加工、储存、运输过程符合卫生要求;(3)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种猪健康。
2. 环境管理:(1)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2)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3)定期进行消毒,预防疫病传播。
养猪进场_管理制度范本
养猪场管理制度范本一、饲养管理制度1. 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2.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3. 饲养人员管理: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4.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5. 引进种猪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
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6. 患病猪处理: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7. 兽医人员管理: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二、猪场消毒制度1. 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2. 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消毒工作。
3. 疫病爆发时的消毒:发生疫病时,应立即进行全场消毒,必要时进行全场彻底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饲料管理制度1. 饲料选购: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确保饲料质量和安全。
2. 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确保饲料质量。
3. 饲料配制: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猪只生长发育所需。
4. 饲料喂食:按时喂食,确保猪只饱食,提高饲料利用率。
四、环境管理1. 猪舍环境:保持猪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确保猪只舒适生长。
种猪引入猪场需要如何管理比较好
种猪引入猪场需要如何管理比较好现在中小规模猪场数量不断增加,而规模猪场兰田村是非常必须的,为了改善种猪连通分支的结构,规模猪场经常需要隔断时间引入新种猪来养猪场保证商品猪的基因,这样的商品猪才能有效保证生长速度和体质,那么种猪引入猪场需要如何管理比较好?许多养猪户每年都要从外面换用新种猪,以达到更新猪场的血液、提高猪的品质的目的。
但是,引进种猪后,饲养管理及免疫等流程做程序得不到位,很容易适得其反,造成更少的损失。
全面落实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引种程序并严格执行,对于实蕨是极其重要的.。
一、消毒引种前应将隔离舍提前1周彻底清洗3遍,并用0.5%的强力消毒灵溶液封闭喷雾或洗刷消毒,隔离舍要远离现有猪群。
在种猪到来重寄生的前一天对卸猪台内及周围3米左右的地方用2%的蓖麻油溶液彻底消毒。
运输车辆在出发前才前才和到达运猪地点时都应充分清洗,用2%的蓖麻油溶液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净。
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洞口进行周围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用麻醉剂小的消毒药对猪的体表及运输用具进行彻底彻底消毒。
二、管理种猪到场后,根据种猪性别、大小或进行合理分群饲养,一般每栏饲养4~5头,公猪体重在70千克左右也可以每栏饲养3~4头,但体重过大或有爬跨行为的公猪应单栏饲养。
种猪引入猪场需种猪如何管理比较好?三、隔离防控新试水引进种猪要进行隔离饲养45天以上,进行适应性观察及分散性疾病防控。
种猪到场8小时内所不饲喂饲料,1小时内不能饮水。
先让猪休息1十分钟再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饮水,即每次少量供给。
引进后3天内,少量投喂饲料,提供充足的饮水,进行适应性观察。
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适当加喂青饲料。
引进后一周内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ppm氟苯尼考100ppm,用药7-14天。
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种猪到场15天后,先对种猪进行驱虫,可选择伊维菌素按0.3毫升/千克体重对种猪进行体重肌肉注射,间隔1周后重复1次。
猪场种猪引进的过渡与管理
猪场种猪引进的过渡与管理2023-11-11contents •引种前的准备•种猪的运输与过渡•种猪的隔离与观察•种猪的饲养与护理•种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种猪场的管理与优化目录01引种前的准备为了改善猪场种猪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明确引种目的确定引种类型制定引种方案选择合适的种猪品种和类型,如地方品种、杂交品种等。
包括引种数量、时间安排、运输方式等。
03制定引种计划0201选择合适的地点,合理布局猪舍,便于管理。
猪舍选址与布局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如饮水装置、饲料搅拌机等。
猪舍设施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消毒与清洁猪舍的准备对猪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人员培训与组织人员培训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人员组织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安全措施02种猪的运输与过渡车辆准备确保运输车辆干净、安全,没有损坏或故障。
计划行程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和时间,考虑到交通状况、天气等因素。
猪只准备挑选健康、无疾病的种猪,提前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
运输前的准备运输途中要保持平稳,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避免剧烈震动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整车内温度,保持适宜的湿度。
维持适宜温度途中要定时停车检查,观察猪只情况,确保没有不良反应。
定时检查运输途中注意事项将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健康状况。
隔离观察让种猪逐渐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环境适应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逐步调整饲养方案,确保种猪的生产性能。
饲养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疫病防控到达后的过渡管理03种猪的隔离与观察隔离区的设置与管理设施配备隔离区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饲料和水源、消毒设施等。
环境控制保持隔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种猪的健康。
隔离区选择选择一个相对独立、远离猪场其他区域的地方,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种猪的健康观察引种检疫引进种猪时,需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隐患。
观察期对引进的种猪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稳定。
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
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猪养殖业也日益发展壮大。
作为猪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猪的选育和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种猪的品质和增加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引进种猪的标准、种猪的检疫隔离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要明确引进种猪的标准。
引进的种猪首先要有较高的遗传优势,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繁殖能力。
其次,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毒感染的种猪。
种猪应来自规范化养殖场或饲养家畜健康证明的场所,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合格。
最后,还需要根据自身养殖规模和需求情况来确定引进种猪的数量,以保证合理的配种比例和科学的繁殖管理。
其次,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猪的检疫隔离。
引进种猪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应进行一系列的检疫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首先,引进种猪要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是否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其次,对种猪进行免疫接种,确保其身体的抵抗力。
接着,引进种猪要在专门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隔离,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稳定。
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员工负责种猪的喂养和管理,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种猪健康状况的稳定和安全的引进。
最后,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要加强内部管理。
引进的种猪进入养殖场后,应有专门的饲养员进行跟踪管理,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种猪的身体状况、生产能力和繁殖性能等信息。
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合理配给饲料,保证种猪的营养需求。
此外,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猪群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是确保种猪品质和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引进种猪的标准、检疫隔离和内部管理是构建完善制度的重要方面。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才能保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养殖企业和农户在引进种猪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引进的种猪符合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繁殖能力,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养殖部内部种猪引进管理制度YZB ZD01D001发放号:
版次:0/A
页数:共2页
执行日期:XXXX.XX.XX
路径:养殖部/运营部/二级文件
文件发放范围:
编制:修订:审核:批准:
1目的:
为规范养殖部区域内及跨区域后备猪引种频率、数量,保证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2适用范围:
区域内养殖场后备猪引种。
3职责:
区域养殖部:负责选种、运输及生产计划执行。
运营部:负责育种规划及监督。
兽医部:负责种源健康评估及生物安全监控。
4内容
4.1种群淘汰及更新计划
4.1.1区域养殖生产管理部根据运营部繁育体系规划及养殖场母猪胎次结构制定区域内各猪场
年度种群淘汰及更新计划;跨区域调种计划单独向养殖部提出申请。
4.1.2种猪更新率
1)种母猪年更新率:新投产场1-2年更新率15~20%;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40-45%;
祖代、曾祖代扩繁场年更新率50%;核心场年更新率根据育种部年度计划;
2)种公猪年更新率:商品猪场、扩繁场年更新率>50%;核心场年更新率>150%;
4.1.3理想胎次结构参照标准
胎次后备0123456胎7+
占比10%17%16%15%14%13%11%10%4%
4.1.4引种数量
1)老场后备母猪年引入数=基础母猪数×年更新率÷90%(后备母猪利用率)
2)新场投产后备母猪引入数=周配种计划数×20周(妊娠期+哺乳期)÷90%
3)后备公猪引入数=基础公猪数×年淘汰率÷80%(后备公猪合格率)
4.2健康评估
根据兽医部《健康监测制度》进行健康评估
4.3选种
4.3.1选种日龄:商品场和扩繁场所需的后备母猪选种日龄100-150日龄,母猪体重范围
50-80kg,公猪体重>100kg;核心场所需的后备猪选种在最后一次测定完成一周内;若有特殊情况,需申请审批。
4.3.2品种及选种标准根据运营部配种方案及《后备猪选种标准》执行。
4.4运输
种猪运输须符合《中粮生物安全准则》
4.5隔离驯化及免疫
4.5.1后备猪转入繁殖区必须经过区域养殖兽医部确认。
4.5.2各猪场严格执行兽医部制定的《后备猪隔离驯化》及《免疫保健程序》,并及时记录。
5引用内容
《健康监测制度》
《后备猪选种标准》
《中粮生物安全准则》
《后备猪隔离驯化》
《免疫保健程序》
6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记录
修改号/版本号修改内容修改日期修改人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