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一、宪法的概念 • (一)中国的情况 • 古代典籍中“宪法”多指典籍、制度,而无根本法之意, 与现代宪法判然有别。 • 直到19世纪后期,才将“宪法”一词表述为国家根本法 • 所以如此,在于近代中国的法律模仿受日本影响较大之故。 • (二)西方的情况 • constitutio——constitute——constitution • 西方近代宪法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古代的制度与其有 一定的传承关系
• 本章思考题 • 1、名词解释: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 性宪法、柔性宪法、民定宪法、现代宪法、 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制宪、立宪机关、 宪法修改 • 2、宪法的特征 • 3、如何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基本形式? • 4、宪法的渊源 • 5、宪法解释的概念和原则 • 6、宪法修改的必要性及其限制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2、合宪解释、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 3、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 目的解释 •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顾后) •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瞻前) •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 三、宪法的修改
• •
• 2、制宪权 • 制宪权,是创制宪法的权力。 • 制宪权属于全体人民。(其根据是人民当家作主 的事实) • 制宪权属于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体 制外权力,是生成国家权力的权力。 • 制宪权高于修宪权 • (二)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 • 1、制宪机关 • 制宪机关,是接受制宪权主体特别委托,具体制 定宪法的机关。 • 制宪机关不是制宪权的主体。制宪权的主体是全 体人民,制宪机关是获得全民授权的非常设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 • • • • • • • • • •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二、宪法的本质 (一)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宪法规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温故知新】 • 线索一:这是宪法的一种类型 • 线索二: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这 种类型 • 线索三:是依据制定宪法主体的不同所做 的宪法分类 • 线索四: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全 民投票表决等方式制定的宪法。 • 答案:民定宪法
• • • • •
线索一:宪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线索二: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 线索三:以宪法修正案作为其组成部分 线索四:美国开启了此类宪法形式的先河 答案:宪法典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宪法判例是指法院在宪法争议案件中作出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判决。 (五)宪法解释 (六)国际条约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 • • • • 一、宪法的制定 (一)制宪与制宪权 1、制宪 是宪法制定主体(主权者)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 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1)制宪是宪法从无到有被创制的过程,通常发生在一 个国家社会形态根本性变革之际 (2)宪法作为民主事实的法律化产物,表明:全体人民 基于掌控政权、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而成为制宪主体 (3)制宪活动所依据的理念是自然法思想 制宪不同与修宪;制宪不同于立法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 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 施的宪法。 •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全民投 票表决等方式制定的宪法。
第四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 一、宪法的效力 • 宪法的效力是指宪法的法律约束力。宪法 的效力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 (一)空间效力 • (二)时间效力 • (三)对人效力 • (四)对事效力 • 二、宪法的作用
• (一)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 1、宪法自身具有正当性(“良宪”) • 固定民主事实,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立宪 技术成熟,利益博弈均衡 • 2、社会成员要具备宪法意识 • 认真对待权利 • 认真对待权力 • 3、法律体系的完备 • 部门法规则体的建构 • 合宪性审查
构。由制宪机关通过的宪法要经过全民百度文库 票方取得根本法效力。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 • • • • • • • 2、制宪程序 (1)设立制宪机关 (2)提出宪法草案 (3)通过宪法草案 (4)公布 (三)新中国宪法的制定 二、宪法的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 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说明。
• 7、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 8、宪法的作用
• 互动问题: • 请默写出三条上节课内容的信息。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一、宪法的分类 • (一)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 (二)其他分类 • 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 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 不成文宪法,是指既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 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 成的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三)宪法的定义 • 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 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 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 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 比关系——揭示宪法的实质 • 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的内容 • 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法律特征
• (二)宪法作用的具体表现 •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权力法定、权力分工与 制衡机制、权力程序化) • 2、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权利本位、国家义务) • 3、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确立宪法根本法地位;建 立违宪审查制度) • 4、确认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财产权保障; 确认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经济体制;确认基本分 配制度) • 5、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宪法的妥协性特征; 宪法对民主、法治、人权的普适性价值的推广)
•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 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 (二)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 1、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财 产) • 2、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漏(国歌) • (三)宪法修改的限制 • 一般来说,宪法的如下内容不得成为修改的对象: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国家的领土完整、 政体。 • (四)宪法修改的方式 • 宪法修改主要有两种方式: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 • (五)宪法修改的程序 • 宪法修改程序通常包括:提案、先决投票、公告、 决议、公布。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二)宪法解释的原因 • 1、制宪主体不得已的选择(词不达意、预见力有 限) • 2、有意为之(保持宪法的弹性) • (二)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 • 1、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 2、普通法院解释制 • 3、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 • (三)宪法解释的种类 • 1、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 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 4、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 二、宪法的渊源 • (一)宪法典 • (二)宪法性法律 • (三)宪法惯例 •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 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实 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 (四)宪法判例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一、宪法的概念 • (一)中国的情况 • 古代典籍中“宪法”多指典籍、制度,而无根本法之意, 与现代宪法判然有别。 • 直到19世纪后期,才将“宪法”一词表述为国家根本法 • 所以如此,在于近代中国的法律模仿受日本影响较大之故。 • (二)西方的情况 • constitutio——constitute——constitution • 西方近代宪法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古代的制度与其有 一定的传承关系
• 本章思考题 • 1、名词解释: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 性宪法、柔性宪法、民定宪法、现代宪法、 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制宪、立宪机关、 宪法修改 • 2、宪法的特征 • 3、如何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基本形式? • 4、宪法的渊源 • 5、宪法解释的概念和原则 • 6、宪法修改的必要性及其限制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2、合宪解释、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 3、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 目的解释 •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顾后) •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瞻前) •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 三、宪法的修改
• •
• 2、制宪权 • 制宪权,是创制宪法的权力。 • 制宪权属于全体人民。(其根据是人民当家作主 的事实) • 制宪权属于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体 制外权力,是生成国家权力的权力。 • 制宪权高于修宪权 • (二)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 • 1、制宪机关 • 制宪机关,是接受制宪权主体特别委托,具体制 定宪法的机关。 • 制宪机关不是制宪权的主体。制宪权的主体是全 体人民,制宪机关是获得全民授权的非常设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 • • • • • • • • • •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二、宪法的本质 (一)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宪法规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温故知新】 • 线索一:这是宪法的一种类型 • 线索二: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这 种类型 • 线索三:是依据制定宪法主体的不同所做 的宪法分类 • 线索四: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全 民投票表决等方式制定的宪法。 • 答案:民定宪法
• • • • •
线索一:宪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线索二: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 线索三:以宪法修正案作为其组成部分 线索四:美国开启了此类宪法形式的先河 答案:宪法典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宪法判例是指法院在宪法争议案件中作出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判决。 (五)宪法解释 (六)国际条约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 • • • • 一、宪法的制定 (一)制宪与制宪权 1、制宪 是宪法制定主体(主权者)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 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1)制宪是宪法从无到有被创制的过程,通常发生在一 个国家社会形态根本性变革之际 (2)宪法作为民主事实的法律化产物,表明:全体人民 基于掌控政权、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而成为制宪主体 (3)制宪活动所依据的理念是自然法思想 制宪不同与修宪;制宪不同于立法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 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 施的宪法。 •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全民投 票表决等方式制定的宪法。
第四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 一、宪法的效力 • 宪法的效力是指宪法的法律约束力。宪法 的效力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 (一)空间效力 • (二)时间效力 • (三)对人效力 • (四)对事效力 • 二、宪法的作用
• (一)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 1、宪法自身具有正当性(“良宪”) • 固定民主事实,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立宪 技术成熟,利益博弈均衡 • 2、社会成员要具备宪法意识 • 认真对待权利 • 认真对待权力 • 3、法律体系的完备 • 部门法规则体的建构 • 合宪性审查
构。由制宪机关通过的宪法要经过全民百度文库 票方取得根本法效力。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 • • • • • • • 2、制宪程序 (1)设立制宪机关 (2)提出宪法草案 (3)通过宪法草案 (4)公布 (三)新中国宪法的制定 二、宪法的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 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说明。
• 7、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 8、宪法的作用
• 互动问题: • 请默写出三条上节课内容的信息。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一、宪法的分类 • (一)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 (二)其他分类 • 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 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 不成文宪法,是指既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 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 成的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 (三)宪法的定义 • 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 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 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 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 比关系——揭示宪法的实质 • 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的内容 • 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法律特征
• (二)宪法作用的具体表现 •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权力法定、权力分工与 制衡机制、权力程序化) • 2、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权利本位、国家义务) • 3、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确立宪法根本法地位;建 立违宪审查制度) • 4、确认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财产权保障; 确认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经济体制;确认基本分 配制度) • 5、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宪法的妥协性特征; 宪法对民主、法治、人权的普适性价值的推广)
•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 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 (二)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 1、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财 产) • 2、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漏(国歌) • (三)宪法修改的限制 • 一般来说,宪法的如下内容不得成为修改的对象: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国家的领土完整、 政体。 • (四)宪法修改的方式 • 宪法修改主要有两种方式: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 • (五)宪法修改的程序 • 宪法修改程序通常包括:提案、先决投票、公告、 决议、公布。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 (二)宪法解释的原因 • 1、制宪主体不得已的选择(词不达意、预见力有 限) • 2、有意为之(保持宪法的弹性) • (二)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 • 1、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 2、普通法院解释制 • 3、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 • (三)宪法解释的种类 • 1、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 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 4、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 二、宪法的渊源 • (一)宪法典 • (二)宪法性法律 • (三)宪法惯例 •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 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实 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 (四)宪法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