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8、幸: • 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词类活用
• 臣乃敢上璧
• (上:名词作动词 献上)
•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前曰:“……”
• 舍相如广成传舍
• (舍: 名词作动词 安置)
• 使其从者衣褐
• (衣:名词作动词,穿)
• 左右欲刃相如
• (刃:名词作动词 杀)
• 于是相如前进缶
• (前:名词作动词 上前)
• 怒发上冲冠
• (上:名词作状语 向上)
• 相如奉璧西入秦
• (西:名词作状语 向西)
• 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
• 卒廷见相如 • (廷: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
• 相如廷叱之 • (廷名词用状语 在朝廷 )
• 宁许以负秦曲 • (负: “使……承担”)
5、乃
• 今君乃亡赵走燕
• (副词
• 乃前曰,璧有瑕,请 • (副词 指示王
竟然) 就)
• 6、 负: • 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 ③背着(肉袒负荆) •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 7、引: • ①拉(欲引相如去) • ②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 ③掉转(引车避匿)
• (介词 趁机,由此)
•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 (介词 经由、通过)
• 因跪请秦王
• (介词 趁机)
4、于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君幸于赵王 • 故燕王欲结于君 • 归璧于赵 •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
大王乎
• (介词 • (介词 • ( 介词 • (介词 • (介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二必修三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字字对应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前298前266)。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别本多作晋阳,误。
晋阳在今山西省,原属赵国,非从齐国攻取得来。
拜:授官。
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以勇气:《后汉书》李贤注引《战国策》:“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
事见《韩非子·何氏》。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遗(wèi):送。
易:交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徒:白白地。
见欺:被欺。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使报:出使答复。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窃计:暗中打算。
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亡,逃。
走,跑。
止:劝阻。
·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
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将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廉颇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意气用事,口出恶言,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相如出身卑贱。
按照常理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
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既写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
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
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
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倒装句
何以:以何, 凭借什么" 1,君何以知燕王 . 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 宾语前置(介宾倒置) 宾语前置(介宾倒置) 2,何以知之. ,何以知之.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可使报秦的"人,定语后置 , 可使报秦的" 4,拜送书于庭 . , 5,会于西河外渑池. ,会于西河外渑池. 6,乃设九宾礼于廷. ,乃设九宾礼于廷. 7,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名词--介 名词--介 -- 宾短语(状语), ),应 宾短语(状语),应 在谓语动词前, 在谓语动词前,表时 地点, 间,地点,方式等 介宾短语后置
使动用法 ...完整 1,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完璧归赵- ..破碎 2,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秦王恐其破璧- ..承担 3,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宁许以负秦曲- 完毕; 完毕 4,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 ,毕礼而归之- ...回去 使...回去 意动用法 ..为羞耻 1,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且庸人尚羞之- 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后,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先 为先; 先 ..为后 以..为后
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3.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为缪贤叫好》,此文一反传统的 为缪贤叫好》 认识, 完璧归赵"" ""渑池 认识,把"完璧归赵""渑池 ""将相和 将相和" 会""将相和"的头功记在缪贤的头 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 上,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 根本原因在于缪贤善于推荐,善于用 根本原因在于缪贤善于推荐, 人. 你是如何看待的? 你是如何看待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
司马迁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 以博览皇家收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 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
司 的资料。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
马 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迁 (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
书,终于完成《史记》,人称其书为 《太史公书》。
相如的身份悬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下。然后记 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 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 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 予以表彰。课文节选的是第三个故事。
完 璧 归 赵
完璧归赵后,秦国攻打赵国,在赵国失利的
②廉颇扬言见到蔺相如“必让,“不肯与 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即使见到廉颇,蔺相如也“引车避匿”。
望
可以看到蔺相如
引
的大度和蔼量。
避
③蔺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的?蔺相如退让
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蔺相如采用比较法来说明道理。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比 秦王哪一个厉害?)蔺相如的启示提问,自然得 出廉颇不如秦王的结论。然后,从国家利益的高 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为 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这样做的 原因,是由于把国家的急切之事放在前头,而把 个人的仇怨之事放在后头呀!)由此可见,蔺相 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
④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提示:“肉袒负荆”,登门谢罪: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知错能改 坦白直率
⑤“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爱赵国
爱国精神
思想基础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节选《廉颇思赵》意思是:廉将军虽然老年,还能多吃饭;然而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大便三次.廉颇思赵原文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译文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王任用.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的钱,叫他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来显示出自己能够任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年,还能多吃饭;然而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大便三次."赵王认为廉颇老年无用,就不再召见他.历史资料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
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
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
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
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
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
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
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具有同样的胆识,他就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恩怨发生冲突时选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
(板书课题)“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也出自这一课。
二、背景介绍: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1.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2.有关背景据课文内容,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灭六国前220年差63年。
此时,秦经百余年变法强国,已相当强大。
于前312年败楚军百万之众于重丘。
又于前299年拘囚楚怀王。
于战国期间,秦已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横”,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涓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秦孝公于前356和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内修法度务耕织,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国变法以后,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
仅以蚕食瓦解,本文写秦赵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斗争过程,赵国挫败秦国,只因有此背景。
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大的实力,兼以廉蔺以国为重,文武相济,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
三、简介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
【答案】 (1)“不”同“否” (2)“庭”同“廷”,朝堂 (3)“案”同
“按” (4)“详”同“佯”,假装 (5)“宾”同“傧” (6)“缪”同“穆”
(7)“孰”同“熟”,仔细 (8)“缻”同“缶” (9)“质”同“锧”,承斧的砧
板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史学巨子——司马迁
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文体] 《史 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 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 表 10 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 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 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专门的蚂蚁哺养后代。 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 凭借每一个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上一页
阶
阶
段
段
一
四
阶 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阶 段
二
五
学
阶 段
业 分 层
三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课话题 ——团结合作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 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
高一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检测试题及答案一、阅读课文3~6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谢:道歉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偷偷地D.臣请就汤镬就:接受【解析】选C。
间:抄小路。
【解析】选A。
因:趁机/借助;B.以:连词,表目的,来;C.也:表判断语气。
D.乃:于是。
3.下面句子能够表现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选B。
②③显示的是蔺相如的勇气。
⑥是结果,而不是表现。
4.下面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选用完璧归赵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形象。
【解析】选B。
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这)不应该。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题记: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高中课内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堂笔记
【高中课内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堂笔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难词释义】( 1 )一词多义类:负:① 依仗(负其强)② 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 背着(肉袒负荆)④ 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 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难词释义】(1)一词多义类:负:①依仗(负其强)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背着(肉袒负荆)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背弃(负约不偿城)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②拉(欲引相如去)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④掉转(引车避匿)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③宠幸(幸于赵王)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刃:杀(左右欲刃相如)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归:送回(毕礼而归之)破:把……弄破(恐其破璧)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层次结构】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廉蔺其人。
此部分第1层(第1自然段)写廉颇功大威勇,第2层(第2自然段)写蔺相如本宦者令舍人。
这部分是先交待廉蔺两人身份,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交恶--和欢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完璧归赵。
此部分第1层(第3-5自然段):相如出使。
写相如受重任,且非其莫属,长于谋略,勇于任事。
第2层(第6-9自然段):完璧归赵。
写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实现诺言。
第3层(第10-13自然段):全胜而归。
写相如不怕牺牲,维护国家尊严,立功为上大夫。
这部分通过"完璧归赵"之事(相如第一件事),描写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行,表现出他杰出的才能和胆识。
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渑池会。
此部分第1层(第14自然段):相如从赵王会渑池。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候。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遂行,蔺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闻,不肯与会。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代廉颇,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数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
赵封廉颜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位在廉颇之右右:朝见时以右为尊。
B.且相如素贱人素:素来,向来C.臣等不肖不肖:没有才德。
D.独畏廉将军哉?独:只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廉颇蔺相如列传
提问:第五段从蔺相如的对策中,你发现了他什么 特点?
回答:出场便不同凡响,见事深刻、决断明 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 在胸。“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一心为国,勇于担当
进献
传给…看
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
左右的人,侍从
补偿 走上前,名作动
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平民之间的交往
6.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
拂逆,触怒
古人祭祀和行大礼之前沐浴 更衣,节制衣食,表示虔诚
叩拜行礼 通“廷”,朝堂
之故逆强秦之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
尊重,敬畏,形作动
就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
用
5.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通“否”
答应
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
怎么办
如果,表假设
理亏
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权衡、比较 来,表目的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代词,这
使动,使…背负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典 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渴望能够为国立功, 同时面对现实又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的句子是: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 西南)人。 A、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廉颇蔺相如列传拼音版课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拼音版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liánpōlìnxiàngrúlièzhuàn(jiéxu )廉lián 颇pō者zhě,赵zhào 之zhī良liáng 将jiàng 也yě。
赵zhào 惠huì文wén 王wáng 十shí六liù年nián ,廉lián 颇pō为wéi 赵zhào 将jiāng ,伐fá齐qí,大dà破pò之zhī,取qǔ阳yáng 晋jìn ,拜bài 为wèi 上shàng 卿qīng ,以yǐ勇yǒng 气qì闻wén 于yú诸zhū侯hóu 。
蔺lìn 相xiàng 如rú者zhě,赵zhào 人rén 也yě,为wèi 赵zhào 宦huàn 者zhě令lìng 缪móu 贤xián 舍shè人rén 。
zhào 惠huì文wén 王wáng 时shí,得dé楚chǔ和hé氏shì璧bì。
秦qín 昭zhāo 王wáng 闻wén 之zhī,使shǐ人rén 遗yí赵zhào 王wáng 书shū,愿yuàn 以yǐ十shí五wǔ城chéng 请qǐng 易yì璧bì。
赵zhào 王wáng 与yǔ大dà将jiàng 军jūn 廉lián 颇pō诸zhū大dà臣chén 谋móu :欲yù予yǔ秦qín ,秦qín 城chéng 恐kǒng 不bù可kě得dé,徒tú见jiàn 欺qī;欲yù勿wù予yǔ,即jí患huàn 秦qín 兵bīng 之zhī来lái 。
第2.3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时练(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
3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提示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除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外,还记述了赵奢、赵括、李牧等的事迹。
这里节选的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课文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三个故事,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对外不辱使命,对内以国事为重而不计个人恩怨的贤士形象,也刻画了廉颇老成持重、英勇威武、敢于改过的一代名将形象。
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课文选材典型,层次分明。
节选部分写蔺相如,主要选取了三个代表他主要功绩和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予以集中叙写,选材精当,剪裁贴切,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
所选三个事件,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以时间先后为序,以秦赵矛盾与廉蔺地位的变化及其冲突的发生、解决为线索,以廉蔺成为刎颈之交为落脚点,依次写来,环环相套,组合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大故事。
课文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世说新语·品藻》中说:“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整个故事被放置在强国争雄的大背景下,首要的是秦赵矛盾,其次是廉蔺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
开始是秦赵之间的外部矛盾为主导,是明线,其后廉蔺矛盾逐渐凸显,内部矛盾由暗变明,由次变主,最后廉颇负荆将相和好后,内部矛盾得到解决。
而课文正是通过记述人物自身在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中的言行,戏剧性地表现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点。
课文的细节描写与语言描写也富有个性化。
以“完璧归赵”为例,“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视”这一细节,刻画出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及从容应对的神色,表现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
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宦.官(fàn)避匿.(nì)缪.贤(miù)礼节甚倨.(jù)B.袒.露(tǎn)赦.免(shè)睥睨.(nì)白璧微瑕.(xiá)C. 不肖.(xiāo)驽.钝(nú)不怿.(yì)望风披靡.(mí)D.列观.(guān)渑.池(miǎn)衣.褐(yī)刎.颈之交(wě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前居后恭B. 完壁归赵亡赵走燕艰明约束C. 相视而嬉不肖之人刎颈之交D. 萎靡不振势不俱生怒发冲冠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访)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D.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复)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6.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使不辱于诸侯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 (“”同“”, )2.可予不 (“”同“”)3.拜送书于庭 (“”同“”, )4.召有司案图 (“”同“”)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同“”, )6.设九宾于廷 (“”同“”)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同“”)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同“”, )9.请奏盆缻秦王 (“”同“”)二、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 今义:布衣服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 今义:宣告;声明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三、一词多义1.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2.顾⎧⎪⎪⎪⎪⎨⎪⎪⎪⎪⎩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吾念之()顾野有麦场(《狼》)()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3.因⎧⎪⎪⎪⎨⎪⎪⎪⎩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4.舍 ()()⎧⎪⎨⎪⎩舍相如广成传()便舍船《桃花源记》()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5.孰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6.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质胜文则野(《论语》)()7.就⎧⎪⎪⎪⎪⎨⎪⎪⎪⎪⎩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金就砺则利(《劝学》)()然嬴欲就公子之名(《魏公子列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辞不就职(《陈情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 ( ) (2)左右欲刃.相如 ( ) (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 (4)蔺相如前.曰 ( )(5)赵王鼓.瑟 ( )(6)臣乃敢上.璧 ( ) 2.名词作状语(1)而相如廷.叱之 (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3)相如奉璧西.入秦 (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归.璧于赵 ( )(2)秦王恐其破.璧 ( )(3)宁许以负.秦曲 ( )(4)毕.礼而归.之 (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 ( )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且庸人尚羞.之 (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赵将。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君幸于赵王。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以知之?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乃设九宾礼于廷。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求人可使报秦者。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句翻译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一、答案:1.质承斧的砧板 2.不否 3.庭廷朝堂 4.案按5.详佯假装6.宾傧7.缪穆8.孰熟仔细9.缻缶二、答案:1.指给……看 2.平民 3.信约 4.第二年 5.上前进献 6.扬言7.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三、答案:1.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使……承担/动词,背着/动词,失败/动词,承担2.动词,回头/副词,只不过/动词,转头看,看见/动词,顾念/动词,看望,拜访/动词,考虑,顾虑3.副词,于是,就/介词,由此,趁此/介词,通过/介词,依据/连词,因此4.动词,安置/动词,舍弃/名词,房屋5.副词,同“熟”,仔细/疑问代词,谁,哪一个/疑问代词,什么6.名词,同“”,承斧的砧板/名词,质地,底子/动词,询问/名词,同“贽”,见面礼/副词,正,刚刚/形容词,朴实,缺乏文采,与“文”相对7.动词,接受/动词,接近,靠近/动词,成就,完成/动词,踏上,登上(车、路)/动词,就职,赴任/动词,欣赏四、答案:(一)1.(1)安置(2)杀(3)穿着;怀里藏着(4)上前(5)弹奏(6)献上 2.(1)在朝廷上(2)抄小路(3)向西(二)(1)使……归(2)使……破碎(3)使……承担(4)使……完毕;使……回去(三)1.尊重,敬畏 2.使……完整 3.(1)以……为羞耻(2)以……为先;以……为后五、答案: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判断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3.判断句我是赵国的大将。
4.被动句而您被赵王宠幸。
5.被动句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被欺骗。
6.宾语前置句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7.状语后置句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
8.定语后置句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9.省略句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10.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六、答案:1.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采分点:“遗”“易”)2.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抄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
(采分点:“见”“负”“间”)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采分点:“所以”“亲戚”“徒”)4.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采分点:“所以”“先……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