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 免疫原的选择:选择一个目标抗原,并将其注入到免疫宿主中,例如小鼠。
2. 免疫应答:免疫宿主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抗体来应对免疫原的存在。
3. 融合细胞的制备:从免疫宿主中取得抗体产生的细胞,并与癌细胞(如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采用适当的培养基,筛选出那些能够生存和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与原先抗体产生细胞相同的生长特性。
5.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将培养基中的每个细胞与免疫原进行反应,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筛选出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细胞。
6. 单克隆抗体的扩增:将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细胞分离并培养,使其增殖,形成一个与原始细胞相同的细胞群。
除了以上的制备原理,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例如基因工程方法、人源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改造的方式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满足特定需求。
抗体制备方法
第1章 抗体制备技术抗体(antibody,Ab)是机体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球蛋白,故亦称为免疫球蛋白。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激发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亲和力低、持续时间短;而当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后,则能产生高亲和力、高效价、持续时间长的抗体。
由于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此特异性抗体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不仅对于抗原的分析鉴定和定量检测极为重要,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
在免疫学检测中应用的主要抗体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常用免疫动物的方法获得,而单克隆抗体则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
本章主要介绍这两种抗体的制备方法。
实验一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不同表位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是用制备的纯化免疫原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给所选择的动物,在含有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下,该动物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这种抗原多种不同表位的抗体混合物。
含有这些特异性抗体的动物血清称为免疫血清或抗血清,而从免疫血清中纯化的免疫球蛋白则称为抗体。
一、抗体制备的流程优质免疫血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纯度和免疫原性,动物的应答能力以及免疫程序(如免疫途径、抗原剂量、注射次数、时间间隔、有无佐剂等因素)。
因此制备高质量的抗体必须具备理想的免疫原、适宜的动物和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免疫用的动物主要为哺乳动物和禽类,常选择家兔、绵羊、豚鼠及小鼠等。
选择动物要依据抗体制备的条件而定。
1.抗原与动物的种系 抗原的来源与免疫动物之间种系关系越远,其抗原免疫原性越强,越易产生免疫应答;反之,种系关系越近,则抗原免疫原性越弱。
如用鸡球蛋白免疫亲缘关系较近的鸭或鹅,则免疫原性较差。
2.动物的个体状况 动物的年龄与健康状况可影响产生抗体的效价,年龄太小者易产生免疫耐受,而年老体衰者免疫应答能力低下,不易产生高效价的抗体。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领域。
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动物免疫和体外选择性放大两种主要途径。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及其原理。
一、动物免疫法制备抗体动物免疫法是制备多种特异性抗体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动物包括小鼠、兔子、大鼠等。
制备抗体的主要步骤如下:1.抗原选择:首先需要选择目标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蛋白、核酸等。
抗原应具有免疫原性,能在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2.免疫原免疫:将抗原与适当的佐剂混合后注射到动物体内,佐剂可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如完全弗氏佐剂、佐科克佐剂等。
注射的剂量和时间间隔需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动物种类进行优化。
3.收集血清和分离抗体:免疫一定时间后,收集动物的全血或血清,离心分离血清,其中包含了目标抗体。
4.抗体纯化:通常使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将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纯化出来。
亲和层析是最常用的抗体纯化方法,利用特定配体或抗原结合柱将目标抗体捕获,再洗脱得到纯抗体。
二、体外选择性放大法制备抗体体外选择性放大法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放大和筛选特定抗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生成抗体文库:将来自多个个体免疫系统的B细胞或血浆细胞收集起来,提取RNA或DNA,然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或文库,得到抗体基因的cDNA文库。
2.构建抗体显示系统:将抗体基因文库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中,如噬菌体、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等。
3.筛选特异性抗体: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细胞表面展示、比对深度测序等,可通过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来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的抗原结合片段或全长抗体。
4.抗体表达和纯化:通过选择后的抗体基因进行表达,再经过蛋白纯化和检验等步骤,最终得到目标抗体。
抗体制备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机制。
当机体受到抗原的刺激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其中包括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经过抗原的结合和识别,B细胞会分泌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一、抗血清的制备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
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
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 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
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多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多个不同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多个抗原表位。
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免疫原的选择:选择目标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表面蛋白等。
2. 免疫动物的选择:根据抗原的物种来源,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山羊等。
3. 免疫动物的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
通常采用多次免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
4. 细胞融合:从免疫动物体内提取免疫细胞,通常采用脾细胞或骨髓细胞。
与骨髓或脾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5. 杂交瘤细胞筛选:采用筛选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一般是通过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限稀稀释培养,进行单克隆细胞的筛选。
6. 克隆抗体的生产:将单克隆细胞进行扩增,并进行细胞培养,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
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是利用免疫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多个克隆的抗体。
当免疫
原进入免疫动物体内时,会激发免疫细胞产生对应的免疫反应,形成多个不同的克隆细胞。
这些克隆细胞会产生具有不同的抗体结构的抗体分子。
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的步骤,可以筛选出产生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细胞,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这样就获得了能够结合多个抗原表位的多克隆抗体。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同一种抗体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杂交瘤技术。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免疫动物
首先需要选取与目标抗原相关的免疫原来免疫动物,一般常用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糖类、细胞表面分子等。
免疫动物可以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
2. 分离B细胞
将免疫动物的脾脏取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离心、梯度离心等方法分离出B细胞。
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3. 杂交瘤的制备
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白血病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不产生抗体。
通过融合,可以将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与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两种细胞的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4. 筛选单克隆抗体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筛选出产生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鉴定和筛选出单克隆抗体。
5. 大规模制备和纯化
通过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以得到足够数量的单克隆抗体,然后通过柱层析、电泳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总的来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免疫动物、分离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筛选单克隆抗体和大规模制备和纯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技术,以确保制备出高质量的单克隆抗体。
植物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抗体制备的原理是通过将目标抗原引入植物细胞或植物体内,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使其表达出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植物抗体制备的方法如下:
1. Agrobacterium介导的转化: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将目标抗原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从而使植物细胞能够合成目标抗原。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2. 基因枪法:利用基因枪将外源抗原的DNA或RNA颗粒直接导入植物组织或细胞中,从而使植物细胞能够合成目标抗原。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组织和细胞。
3. 病毒介导的表达:利用病毒作为携带抗原基因的载体,通过感染植物细胞,使其表达目标抗原。
例如,利用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来显示目标抗原。
4. 核转录翻译:利用人工改造的植物病毒基因组或质粒DNA,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内直接合成目标抗原。
这种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抗原产物。
5.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将目标抗原基因导入悬浮培养细胞中,通过培养和增殖,
使细胞合成目标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易扩展等优点。
以上方法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基因枪法是最常用的植物抗体制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免疫诊断等领域。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1. 引言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和生产单个B细胞中特定抗体的方法。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同时,还将讨论该技术在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2. 原理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基于单细胞测序和重组DNA技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2.1 单细胞分离首先,从免疫系统中获得目标B细胞,可以通过活体或死体组织获得。
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操作来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并将其置于96孔板或其他适当的容器中。
2.2 RNA提取和转录本测序接下来,对每个单个B细胞进行RNA提取,并使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
随后,进行转录本测序,获取每个单个B细胞的抗体基因序列信息。
2.3 抗体基因克隆和表达根据测序结果,选择目标抗体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
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将抗体基因插入适当的载体中,并转染到表达宿主细胞中。
最终得到重组抗体。
3. 步骤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从免疫系统中获得目标B细胞样品。
2.单细胞分离:使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操作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
3.RNA提取:对每个单个B细胞进行RNA提取。
4.逆转录和cDNA合成:使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
5.转录本测序:对每个单个B细胞的cDNA进行测序。
6.数据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抗体基因序列信息。
7.引物设计和PCR扩增: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扩增目标抗体基因。
8.克隆和表达:将目标抗体基因插入适当的载体中,并转染到表达宿主细胞中。
9.重组抗体纯化:从表达宿主细胞中提取、纯化重组抗体。
4. 应用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4.1 药物开发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鉴定和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如特异性结合靶标、中和病原体等。
抗体制备
二、免疫动物
为获取高质量的抗体,除了需制备高纯度 的抗原外,还需选择适宜的动物和设计有 效可行的免疫方案,如抗原的剂量、剂型、 注射途径、注射次数、注射间隔和接种动 物的年龄均与免疫效果密切的关系。
1.免疫动物的选择
选择动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抗原来源与动物种属的关系。抗原的来源与免疫动物 种属差异越远,其免疫源性越强,免疫效果越好,而 同种系或亲缘关系越近,免疫效果越差。 ②动物个体的选择。适龄、健康、体重符合要求的正常 动物(以雄性为佳);抗体需要量少时,选用家兔、 豚鼠和鸡等小动物;抗体需要量大时,可选用绵羊、 山羊、马、驴等大动物。 ③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
第十一章 抗体制备
抗体的制备技术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抗体是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即利用抗原免 疫动物后获得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第二代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抗原中 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第三代抗体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而来,称为 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本 章主要介绍三种类型抗体的制备方法。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1. 主要材料
2. 细胞融合前准备
3. 细胞融合
4. 抗体的初筛和克隆化
5. 杂交瘤细胞冻存与复苏
6. 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
7.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一)主要材料:
RPMI1640培养液 FCS 10% 谷氨酰胺 2mmol/L 青霉素 100IU/ml 链霉素 100Ug/ml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克隆B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一、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扩增和保存。
首先,通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诱导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从免疫动物体内获得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接着,通过细胞培养和筛选,筛选出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最后,对所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保存,以备进一步的实验和应用。
二、制备方法。
1. 抗原免疫。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根据抗原的特性和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包括抗原的种类、免疫的途径和次数等。
2. 细胞融合。
将获得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筛选条件包括杂交瘤细胞的生长条件、培养基的成分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等。
3. 筛选和鉴定。
通过特异性抗原的筛选和鉴定,筛选出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鉴定的方法包括ELISA、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
4. 扩增和保存。
对所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保存,以备进一步的实验和应用。
扩增的方法包括体外培养、动物体内生长等。
三、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抗原的制备和纯化、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和保存等。
四、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制剂,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综上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验操作中严格把关,以确保所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
抗体药物是一种以抗体为基础的生物制剂,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抗原免疫:在制备抗体药物之前,需要免疫动物或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免疫过程一般包括抗原选择、免疫方案设计、免疫动物或人体的选择等步骤。
抗体筛选:在抗原免疫后,需要对产生的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沉淀等方法,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对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评价和鉴定。
抗体制备:制备抗体药物的关键在于大量制备抗体。
通常采用葡萄糖酸钠钙共沉淀、离子交换层析、蛋白A亲和层析、蛋白G亲和层析等方法,可以纯化和制备出目的抗体。
抗体修饰:为了提高抗体药物的稳定性、特异性、药效等性质,常常需要对抗体进行修饰。
例如,在抗体的Fc区域引入多糖、PEG等修饰剂,可以提高其循环寿命和稳定性;在抗体的Fab区域进行亲和力改变、CDR区域突变等操作,可以增强其特异性和药效。
抗体药物制剂:抗体药物的制剂是将制备好的抗体药物以一定的配方制成制剂,便于临床使用。
常见的制剂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局部用药剂等。
综上所述,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包括抗原免疫、抗体筛选、抗体制备、抗体修饰和抗体药物制剂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仪器设备的支持,以保证抗体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抗体制备原理
抗体制备原理
抗体制备原理: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的抗原分子,并参与免疫反应。
抗体制备是通过免疫原与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等)的免疫系统进行相互作用,使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抗体制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免疫原选择:选择与目标抗原相关的合适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蛋白等。
免疫原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纯度和完整性。
2. 免疫动物免疫:将选择的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通常会进行多次免疫,以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免疫原的特异性抗体。
3. 抗体检测:在免疫动物免疫一段时间后,通过抗体检测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等)检查免疫动物体内是否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可选用已知抗原的标准抗体对比,以确定产生的抗体特异性。
4. 免疫细胞融合: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或淋巴细胞提取出来,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骨髓瘤细胞是一种恶性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融合后能够长期保存抗体合成所需的基因。
5. 杂交瘤筛选:将融合细胞进行限稀稀释,使其单个细胞分散
于培养基中,便于各个细胞独立地生长。
然后通过对培养基中的细胞进行筛选,选择出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6. 单克隆抗体培养: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使其形成单克隆细胞株。
每个单克隆细胞株都来自于同一个B 细胞,因此能够产生具有相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7. 抗体纯化:将培养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得到高纯度的抗体样品。
以上是一般的抗体制备原理,不同实验室和具体实验会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微调或改进。
抗体的制备
单抗:过程: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一种免疫学技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骨髓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
是仅由一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抗体,对应于多克隆抗体、多株抗体——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一种抗体。
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
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
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
(1)抗原制备。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3)免疫程序的确定。
(免疫途径常用体内免疫法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或静脉注射,也采用足垫、皮内、滴鼻或点眼。
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多采用腹腔或静脉注射,目前尤其推崇后者,因为可使抗原对脾细胞作用更迅速而充分。
在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第3天取脾融合为好,许多实验室的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应答反应中,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特异性杂交瘤的形成高峰分别为第4天和第22天,在初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杂交瘤主要分泌IgM抗体,再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杂交瘤主要分泌IgG抗体。
)2、细胞融合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选择性培养基。
在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
未融合的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
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嘿,你知道单克隆抗体不?那可是超厉害的东西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
先说说制备原理吧。
想象一下,免疫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工厂,里面有各种不同的“工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是要找到那个能专门对付特定“坏蛋”的“超级工人”。
通过把特定的抗原注入动物体内,让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们开始行动起来,其中有一种叫B 淋巴细胞的,它们能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
这就好比是一群勇敢的战士,找到了攻击的目标。
那制备方法呢?首先,把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让动物产生免疫反应。
然后把动物的脾脏取出来,这里面有很多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接下来,把这些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
这就像是让两个不同的超级英雄合体,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融合后的细胞既有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又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
然后通过筛选,找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这就像是在一堆宝石中找到那颗最闪亮的钻石。
在这个过程中有啥注意事项呢?哎呀,那可不少呢!比如注射抗原的剂量要合适,不然可能效果不好。
融合细胞的时候,条件要控制好,不然成功率就低啦。
筛选的时候要仔细,可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细胞混进来。
那安全性和稳定性咋样呢?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还是挺高的呢!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且稳定性也不错,就像一个可靠的小伙伴,在需要的时候总能发挥作用。
单克隆抗体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那可多了去了!在医学领域,可以用来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比如检测癌症标志物,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快速找到疾病的线索。
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就像一个精准的导弹,直接攻击病变细胞,副作用还小。
在科研领域,也是个得力助手,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实际案例也不少呢!比如治疗某些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让很多患者看到了希望。
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一、引言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是指来源于同一个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单一免疫反应性。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基于科学家科尔和米尔斯于1975年提出的杂交瘤技术。
该技术的发明是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之后,对于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融合细胞的制备、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抗体纯化及鉴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指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免疫原通常是具有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或从天然来源提取免疫原。
为了提高免疫原的免疫原性,通常会将其与适当的载体结合。
2. 小鼠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通常需要多次免疫,以增强免疫反应。
免疫后,可以通过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抗体的初步筛选。
3. 融合细胞的制备将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小鼠的脾细胞负责产生特异性抗体,而骨髓瘤细胞则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融合细胞的制备通常使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等化合物来促进细胞融合。
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将融合细胞悬浮液培养在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是具有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能够稳定地产生特异性抗体。
为了获得单克隆抗体,需要进行单克隆化培养,即每个杂交瘤细胞分离为一个克隆。
5. 抗体纯化及鉴定通过培养杂交瘤克隆细胞,可以得到大量的抗体。
接下来需要对抗体进行纯化和鉴定。
通常使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对抗体进行纯化。
鉴定抗体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
三、应用前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单克隆抗体是指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单一的抗原特异性。
它是一种高度纯化、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首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基于B细胞的克隆扩增。
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B细胞会产生多种抗体,其中具有特异性的B 细胞将被筛选出来,然后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具有B细胞的分泌抗体能力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单一种类的抗体。
其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鉴定和大规模培养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然后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接着,收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和癌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随后,通过细胞培养和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最后,对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和鉴定,确保其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
在实际操作中,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包括抗原的选择和纯化、免疫动物的免疫程序、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和特定要求,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抗体,而在治疗中则需要稳定性和低免疫原性的抗体。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基于B细胞的克隆扩增,通过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鉴定和大规模培养等步骤,最终得到具有单一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并考虑其应用领域和特定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同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单一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首先,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通过免疫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免疫原注射、混合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等。
其中,免疫原注射是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混合细胞培养是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促使它们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是通过聚乙二醇等化合物促使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筛选和克隆是通过限稀稀释法或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将其进行克隆扩增,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其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和克
隆等步骤。
动物免疫是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细胞融合是通过将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筛选是通过限稀稀释法或限稀稀释法筛选出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克隆是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扩增,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通过免疫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
细胞系。
其制备方法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和克隆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的选择都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有所帮助。
抗体的制备(一)
抗体的制备(一)抗体是动物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熟的浆细胞合成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球蛋白,亦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高等哺乳动物体内普通有4种免疫球蛋白,即IgM、IgG、IgA、IgE,在免疫分析中常用的是IgG。
IgG的分子量为150~160kD,在动物血清中的含量约为6~16mg·mL-1,占血清蛋白总量的75%。
IgG的基本结构类似英文大写的“Y”形,8-1所示。
IgG由两条轻链(图中浅色部分)和两条重链(图中深色部分)组成,轻链和重链及重链和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衔接。
重链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4区域和轻链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2区域内的组合成抗原结合部位。
由图8-1可以看出,一个IgG分子可以有两个抗原结合部位。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以得到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
同种生物的IgG,Fc 片段基本保持不变,称为稳定区,该区域有与金色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的位点;Fab片段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2区域,对不同的抗原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称为可变区,该区域是抗原识别部位。
因为IgG分子的抗原识别部位在“Y”,形结构的最顶端,这对于抗体的固定化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与Fc片段的特异性结合而把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
同时使抗原结合部位充分裸露,以保持抗体的活性。
图8-1 抗体基本结构暗示图凡能刺激肌体产生抗体,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物质刺激肌体产生抗体的特性称为免疫原性,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的特性称为反应原性。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多糖来说,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因此可以挺直用来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这些物质又称为彻低抗原。
而对于环境分析中的大多数目标化合物来说,因为分子量较小,所以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挺直刺激肌体产生抗体。
但是。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目标化合物或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结构结合到载体蛋白上,使之获得免疫原性,然后免疫动物,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或特征结构的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
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1.动物的选择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
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 至关重要。
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
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2~3周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
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
(2)颗粒抗原免疫性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以细胞性抗原为例,免疫时要求抗原量为1~2×107个细胞。
初次免疫1×107/0.5ml ip↓2~3周后第二次免疫1×107/0.5ml ip↓3周后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107/0.5ml ip或iv↓取脾融合(二)细胞融合1.细胞融合前准备(1)骨髓瘤细胞系的选择:骨髓瘤细胞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产生大量McAb。
常用的骨髓瘤细胞系见表2-4。
表2-4用于融合试验的主要骨髓瘤细胞系骨髓瘤细胞的培养可用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DMEM培养基。
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浓度以104~5×105/ml为宜,最大浓度不得超过106/ml。
当细胞处于对数生长的中期时,可按1:3~1:10的比例传代。
每3~5天传代一次。
细胞在传代过程中,部分细胞可能有返祖现象,应定期用8-氮鸟嘌呤进行处理,使生存的细胞对HAT 呈均一的敏感性。
(2)饲养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单个或少数分散的细胞不易生长繁殖,若加入其它活细胞,则可促进这些细胞生长繁殖,所加入的这种细胞数被称为饲养细胞。
在制备McAb的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加入饲养细胞是十分必要的。
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为常用)、小鼠脾脏细胞或胸腺细胞。
也有人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经放射线照射后作为饲养细胞。
饲养细胞的量为一般为2×104或105细胞/孔。
2.细胞融合的步骤(1)制备饲养细胞层:一般选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与免疫小鼠相同品系的小鼠,常用BALB/C小鼠,6~10周↓拉颈处死,浸泡在75%酒精内,3~5min↓用无菌剪刀剪开皮肤,暴露腹膜↓用无菌注射器注入5~6ml预冷的培养液(严禁刺破肠管)↓反复冲洗,吸出冲洗液↓冲洗液放入10ml离心管,1200rpm/分离5~6min↓用20%小牛血清(NCS)或胎牛血清(FCS)的培养液混悬,调整细胞数至1×105/ml ↓加入96孔板,100μl/孔↓放入37。
c CO2孵箱培养(2)制备免疫脾细胞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后小鼠拉颈处死↓无菌取脾脏,培养液洗一次↓脾脏研碎,过不锈钢筛网↓离心,细胞用培养液洗2次↓计数↓取108脾淋巴细胞悬液备用(3)制备骨髓瘤细胞取对数生长骨髓瘤细胞离心↓用无血清培养液洗2次↓计数,取得×107细胞备用(4)融合①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或1: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50ml离心管中用无血清不完全培养液洗1次,离心,1200rpm,8min;弃上清,用吸管吸净残留液体,以免影响聚乙二醇(PEG)浓度。
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使细胞沉淀略松动。
②90s内加入37℃预温的1ml 45%PEG(分子量4000)溶液,边加边轻微摇动。
37℃水浴作用90s。
③加37。
C预温的不完全培养液以终止PEG作用,每隔2min分别加入1ml、2ml、3ml、4ml、5ml和6ml。
④离心,800rpm, 6min。
⑤充上清,用含20%小牛血清HAT选择培养液重悬。
⑥将上述细胞,加到已有饲养细胞层的96孔板内,每孔加100μl。
一般一个免疫脾脏可接种4块96孔板。
⑦将培养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三)选择杂交瘤细胞及抗体检测1.HAT选择杂交瘤细胞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经PEG处理后,形成多种细胞的混合体,只有脾细胞与骨髓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才有意义。
在HAT选择培养液中培养时,由于骨髓瘤细胞缺乏胸苷激酶或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移酶,故不能生长繁殖,而杂交瘤细胞具有上述两种酶,在HAT选择培养液可以生长繁殖。
在用HAT选择培养1~2天内,将有大量瘤细胞死亡,3~4天后瘤细胞消失,杂交细胞形成小集落,HAT选择培养液维持7~10天后应换用HT培养液,再维持2周,改用一般培养液。
在上述选择培养期间,杂交瘤细胞布满孔底1/10面积时,即可开始检测特异性抗体,筛选出所需要的杂交瘤细胞系。
在选择培养期间,一般每2~3天换一半培养液。
2.抗体的检测检测抗体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抗体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筛选方法,一般以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方法为原则。
常用的方法有:(1)放射免疫测定(RIA)可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McAb的检测。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和病毒等McAb的检测。
(3)免疫荧光试验适合于细胞表面抗原的McAb的检测。
(4)其它如间接血凝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旋转粘附双层吸附试验等。
(四)杂交瘤的克隆化杂交瘤克隆化一般是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
因为经过HAT筛选后的杂交瘤克隆不能保证一个孔内只有一个克隆。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数个甚至更多的克隆,可能包括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所需要的抗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
要想将这些细胞彼此分开就需要克隆化。
克隆化的原则是,对于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克隆尽早进行克隆化,否则抗体分泌的细胞会被抗体非分泌的细胞所抑制,因为抗体非分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抗体分泌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二者竞争的结果会使抗体分泌的细胞丢失。
即使克隆化过的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定期的再克隆,以防止杂交瘤细胞的突变或染色体丢失,从而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
克隆化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平板法。
1.有限稀释法克隆(1)克隆前1天制备饲养细胞层(同细胞融合)。
2)将要克隆的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孔内轻轻吹干,计数。
(3)调整细胞为3~10个细胞/ml。
(4)取头天准备的饲养细胞层的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稀释细胞100μl。
孵育于37℃、5%CO2孵箱中。
(5)在第7天换液,以后每2~3天换液1次。
(6)8~9天可见细胞克隆形成,及时检测抗体活性。
(7)将阳性孔的细胞移至24孔板中扩大培养。
(8)每个克隆应尽快冻存。
2.软琼脂培养法克隆(1)软琼脂的配制:含有20%NCS(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
①1%琼脂水溶液:高压灭菌,42℃预热。
②0.5%琼脂:由1份1%琼脂加1份含20%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配制而成。
置42℃保温。
(2)用上述0.5%琼脂液(含有饲养细胞)15ml倾注于直径为9cm的平皿中,在室温中待凝固后作为基底层备用。
(3)按100/ml,500/ml或5000/ml等浓度配制需克隆的细胞悬液。
(4)1ml 0.5%琼脂液(42℃预热)在室温中分别与1ml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相混合。
(5)混匀后立倾注于琼脂基底层上,在室温中10min,使其凝固,孵育于37℃、5%CO2孵箱中。
(6)4~5天后即可见针尖大小白色克隆,7~10天后,直接移种至含饲养细胞的24孔中进行培养。
(7)检测抗体,扩大培养,必要是地再克隆化。
(五)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及时冻存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每次克隆化得到的亚克隆细胞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没有建立一个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系的时候,细胞的培养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细胞的污染、分泌抗体能力的丧失等等。
如果没有原始细胞的冻存,则可因上述意外而前功尽弃。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方法同其他细胞系的冻存方法一样,原则上细胞应在每支安瓿含1×106以上,但对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可以因培养环境不同而改变,在24孔培养板中培养,当长满孔底时,一孔就可以装一支安瓿冻存。
细胞冻存液:50%小牛血清;40%不完全培养液;10%DMSO(二甲基亚砜)。
冻存液最好预冷,操作动作轻柔、迅速。
冻存时从室温可立即降至0℃后放入-70℃超低温冰箱,次日转入液氮中。
也可用细胞冻存装置进行冻存。
冻存细胞要定期复苏,检查细胞的活性和分泌抗体的稳定性,在液氮中细胞可保存数年或更长时间。
2.细胞复苏方法将玻璃安瓿自液氮中小心取出,放37℃水浴中,在1min内使冻存的细胞解冻,将细胞用完全培养液洗涤两次,然后移入头天已制备好的饲养层细胞的培养瓶内,置37℃、5%CO2孵箱中培养,当细胞形成集落时,检测抗体活性。
(六)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体外使用旋转培养管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一清液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但此方法产量低,一般培养液内抗体含量为10~60μg/ml,如果大量生产,费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