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科海泛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认为这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关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作文课。
这节作文课是学生使用文字实行表达的训练课,同时也整合思想理顺思维的作文课。
教师要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传达科技信息的交际水平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科学的感情的表达水平。
《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
科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科学是宏大的,也是可感可及的,关键要看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从感性理解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的功利性,鼓励学生区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开掘积累中的科学的记忆,发挥想象构设一个宏远的科学世界。
教师精心设计激励与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理解科学,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想象、联想和构建。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水平,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的水平、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重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涉及到的科技内容必须准确详实,符合当今的科学理论实践。
2、说明性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严密的表达事物的特征和内涵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都是一些精华的科学节目,能激发人了解学习的欲望,能把人带进科学的情境里。
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说科学,写科学。
二、投放题目以“科学和我”为话题作文,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内容要有科学性。
2、材料真实,表达清楚。
3、题目自拟提示:怎样把科学的内容与“我”的联系起来呢?除了自己的亲历的事情外,关键是开头或者结尾的扣题性的句子的使用。
三、写前指导结合课文,以科学小品文为例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活动目标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心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与科学结缘的经历,模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课前准备①广泛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相关图片等资料.②如果生活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访科学家的事迹.③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每人一个档案袋,准备自评、互评。
④教师准备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以便引导学生仿写。
⑤学生推举出3~5人,组成班级评价小组。
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事情。
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第一阶段:小组内交流科学家的故事,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
每小组推荐1~2篇,班级交流,以便资源共享。
(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二阶段:小组内自由畅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以便相互启发。
也可以谈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提出口语表达的要求)第三阶段:教师提供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
学生范读、听读。
根据自己迷上科学的故事和同学的启发,思考自然之谜,仿写一篇探究科学的作文。
(从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小组交流作文,自评、互评,选择优秀作文在班级展示。
教学设计:优秀作文在班级交流,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按等级评价。
每个人的资料、作文放入档案袋。
活动小结通过“科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热爱学生的兴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科学的全面认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自主情感的体验,有合作讨论的收获。
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有机的结合,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有机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科学探索的文章《科海泛舟》。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群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在科海中泛舟的趣事。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1.2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科学家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探索意识。
第二章:泛舟文章内容2.1 快速阅读1. 文章讲述了哪些科学家在科海中泛舟?2. 他们在科海中遇到了哪些趣事?3. 文章通过这些趣事传达了什么主题?2.2 细读品味1. 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 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3. 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章:探索科学奥秘3.1 科学家访谈邀请一位科学家或有科学探究经验的嘉宾进行访谈,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经历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2 学生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成果,如科学实验、调研报告等。
第四章:科学素养的提升4.1 科普阅读推荐一些科普读物,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2 科学观影推荐一些科普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在课后观看,从视觉上感受科学的魅力。
4.3 科学写作5.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6.1 拓展阅读提供与《科海泛舟》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科学故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6.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拓展阅读中的收获,讨论文章中的科学原理和探索精神,以及这些文章对他们的启发。
第七章:科学实验与观察7.1 设计实验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科学实验或现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学生模仿,或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及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学生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畅谈。
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能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
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学生谈得有趣,谈出心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留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
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思考自然的启示”。
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下)综三:科海泛舟【入题导语】童年的眼中装满了好奇,于是打开了探求知识的窗户,发现这个世界真奇妙;童年的思维无拘无束,于是打破了万花筒拆了闹钟,总想发现其中的奥妙。
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的指向感到惊奇,爱迪生小时候竟然学孵小鸡,这些都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聪颖活泼的你是什么时候迷上科学的呢?是因为一个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以“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为题,讲述自己与科学的不解情缘。
【写作引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迷上科学的经历。
它应该是指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感到好奇,进而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而进行的探究过程。
这探究过程也许有人指点,也许只是自己在胡搞瞎闹;也许取得了成功,也许遭到了失败……但这次经历,一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一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启示,一定对我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审清题意。
“第一次”限定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这在文中必须交代清楚。
“迷”明确了我们所写之事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选材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时,一定要围绕“迷”字行文。
为什么会着“迷”——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怎样入“迷”地探究——详细地描述这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没有解开这个“迷”——交代事情的结果;这次探究活动是否让你“迷”上了科学——写出这次经历对你产生的影响。
在作文时,应紧扣“迷”构思全文,突出重点,彰显个性。
【佳作展示】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筅张莹2020年10月24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
一颗小小的卫星能准确地飞到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亮身边,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不了的。
在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由衷地自豪的同时,我的心绪也随着“嫦娥一号”飞回到了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有趣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
在学习了串联电路后,老师将我们带进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电路的神奇。
八年级语文下册《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提问,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内化。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2.答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文章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本文的背景,包括作者、文章出处以及文章所涉及的科技领域。
2.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
-重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技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活动目标:(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二)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三)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搜集整理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与科学结缘的经历,模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活动难点: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学生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学生准备:(全班分四组准备)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至少5条)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准备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做一个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各小组竞赛:派出代表上台写出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
(每组至少写5条,每条1分)第二阶段: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讲得好的,加5分,一般的3分,简单的1分)第三阶段:各小组抢答: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讲得好的,加3分,一般的1分)第四阶段: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五阶段:各小组交流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第六阶段:学生写作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参考资料:(一)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人才。
——江泽民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科海泛舟学习目标1、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一、学生展示1、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什么时候?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关于莲花,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藉断丝连,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等等,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3、我知道的科学小故事:4、我积累的有关科学的名言:二、请你为本堂活动课设计导入语三、课堂提升 1、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猛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技术成果问世,都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在你的身边都有哪些科学技术的应用?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你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
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3、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四、拓展延伸:延伸阅读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
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出神。
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
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附近的山里去。
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产生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遐想。
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
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长久地看着。
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实验技能:教授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科学教材,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案例。
2. 实验室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展示科学领域的有趣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科学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科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四、科学思维方法训练: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4. 科学创新的过程和方法5. 科学实践的意义和途径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科学成果和创新产品,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共同探讨科学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4. 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成果以PPT、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分享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 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等。
2. 科普视频、动画、图片等。
3. 网络资源(科普网站、论坛等)。
4. 探究工具(实验器材、观察工具等)。
5.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 案例教学:分析典型科学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科学1.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2.科学家事迹介绍第二章:探索技术1.现代科技发展概述2.我国科技成果展示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1.科学生活方式举例2.科学饮食与健康第四章:科学方法与思维1.科学方法的基本内涵2.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第五章:科学实验与探究1.实验原理与方法2.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科学家事迹和我国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如科技作品、实验报告、探究论文等。
3.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的科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技知识。
2.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学知识。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技资讯,拓宽学生视野。
4.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5.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六、教学安排1. 走进科学:2课时2. 探索技术:2课时3. 生活中的科学:2课时4. 科学方法与思维:2课时5. 科学实验与探究: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提高学生对科技主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分析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重要性。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科技发展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相关文章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科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科技文章,理解相关概念和信息。
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科技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利弊。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小组讨论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
4.2 反馈与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改进和学习方法的调整。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科技企业,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
邀请科技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
5.2 拓展学习学生进行科技主题的研究项目,深入探究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科技发展相关的文章、书籍、研究报告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以“科学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可以写自己探求科学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对科学的认识;3、不少于600字。
参考资料: 名人名言——科学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德·马克思
我们在儿时准没有听过几个科学家的传奇故事。阿基米德在浴盆里发现了福利定律后,大喊大叫着跑到街道,赤身裸体地告诉每一个人他终于发现了;伽利略为了证明落体定律,把一个木球和同样大小地一个铁球从比萨斜塔上扔下,结果球同时着地,于是反驳了亚里士多德派哲学家认为的重者先落地理论;牛顿在一个炎热地夏天躺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的规律,结果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下来打中了他,使他茅塞顿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在外祖母家度假,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烧水壶被正在沸腾的开水所掀开,结果发明了蒸汽机……
三、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科技成果问世,都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生活中来。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关注科学进步,投身于科学创造。在下边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展开。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1、在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或者相关网络上,查阅、搜集最新的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向大家作介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任何时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俄·巴甫洛科
板书设计:
讲述你的故事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科学技术两面观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科海泛舟》,感受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科海泛舟》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科学知识。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分享自己的观点。
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操作,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2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项目。
展示与评价: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相互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科海泛舟》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科海泛舟》的阅读与理解。
2. 科学家生平事迹的了解。
3. 科学实验方法的探讨。
4. 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科海泛舟》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科学家事迹分享:学生分组查找有关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实验方法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思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单元测试:通过对课文内容和科学知识点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科海泛舟》及相关资料。
2. 科学家事迹的资料。
3. 科学实验方法的介绍。
4. 批判性思维训练资料。
六、教学时间本章教学内容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精神。
2. 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2. 邀请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
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科海泛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普文章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科海泛舟》。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科普文章的基本特点。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科海泛舟》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魅力。
3. 分享收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探讨科普文章的基本特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编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维品质。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海泛舟》。
2. 辅助材料:科普文章、相关视频、图片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步骤:1.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科海泛舟》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 科普文章特点讨论: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科普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科普写作技巧讲解:讲解如何选题、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运用比喻和例子等写作技巧。
4.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科学话题,尝试编写一篇科普短文。
5. 互评互议:学生之间相互交换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给出改进建议。
七、拓展活动:1. 参观科学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附近的科学博物馆,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写作指导说课稿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写作指导说课稿【一】选题及选题的差不多思路1、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的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材,教科书第四册一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其中编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写作,形成一个系统。
这六次是:①献给母亲的歌;②寻觅春天的足迹;③科海泛舟;④到民间采风;⑤古诗苑漫步;⑥背起行囊走四方。
其中①③⑤为小综合性学习,②④⑥为大综合性学习,但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始终是一样的。
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生活化、情景化。
2、选题的动身点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应该与更广阔的课外生活结合,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用全新的视觉去观看社会,理解自然,理解生活。
科技在社会进展的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应该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注科学的进展,关注自然的和谐,应该有维护自然平衡的责任意识,应该坚决为科学进展努力的决心。
3、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我认为这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关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作文课。
这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同时也整合思想理顺思维的作文课。
教师要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传达科技信息的交际能力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科学的感情的表达能力。
4、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
科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科学是宏大的,也是可感可及的,关键要看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动身,从感性认识动身,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的功利性,鼓舞学生区发明生活中的科学,开掘积存中的科学的经历,发挥想象构设一个宏远的科学世界。
教师精心设计激励与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理解科学,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想象、联想和构建。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1、教学目标的确定〔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的能力、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综三:科海泛舟
【入题导语】
童年的眼中装满了好奇,于是打开了探求知识的窗户,发现这个世界真奇妙;童年的思维无拘无束,于是打破了万花筒拆了闹钟,总想发现其中的奥妙。
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的指向感到惊奇,爱迪生小时候竟然学孵小鸡,这些都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聪颖活泼的你是什么时候迷上科学的呢?是因为一个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以“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为题,讲述自己与科学的不解情缘。
【写作引路】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迷上科学的经历。
它应该是指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感到好奇,进而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而进行的探究过程。
这探究过程也许有人指点,也许只是自己在胡搞瞎闹;也许取得了成功,也许遭到了失败……但这次经历,一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一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启示,一定对我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审清题意。
“第一次”限定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这在文中必须交代清楚。
“迷”明确了我们所写之事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选材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时,一定要围绕“迷”字行文。
为什么会着“迷”——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怎样入“迷”地探究——详细地描述这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没有解开这个“迷”——交代事情的结果;这次探究活动是否让你“迷”上了科学——写出这次经历对你产生的影响。
在作文时,应紧扣“迷”构思全文,突出重点,彰显个性。
【佳作展示】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筅张莹
2007年10月24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
一颗小小的卫星能准确地飞到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亮身边,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不了的。
在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由衷地自豪的同时,我的心绪也随着“嫦娥一号”飞回到了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有趣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
在学习了串联电路后,老师将我们带进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电路的神奇。
老师首先给我们做演示。
他将电路接好后,轻轻地按下开关,五颜六色的彩灯立刻闪烁起来。
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请你们看清楚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一定要注意告诉你们的那些细节,知道了吗?”老师郑重地嘱咐道。
“知道了!”同学们早就急不可耐了,纷纷动手操作起来。
看着实验桌上的电流表、电池、彩灯、开关和导线,我不由得露出轻蔑的神色:“哼,不就是连线头吗?有什么难的。
”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元件全部连接好了。
当其他同学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线头时,我已经开始检测电流表,准备欣赏自己的成果了。
我猛地合上开关,不仅彩灯没有亮,而且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急剧地向左边偏转。
“不好!”我暗叫一声,赶紧断开了电源,指针立刻回归原位。
“好险啊!要不是我反应快,这块电流表可就毁在我手上了。
”我一边暗暗庆幸,一边开始寻找原因。
“指针怎么会向左偏转呢?向右偏转才对呀。
莫不是我将导线接反了?”我仔细地察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哈哈,果真如此,我怎么如此马虎呢。
将导线调换过来后,我又迫不及待地合上了开关。
这次电流表的指针虽然听话地偏向了右边,可彩灯依然没有发亮。
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我百思不解时,老师走了过来,鼓励道:“做实验,学科学,要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才能取得成功。
”
对,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电流表已经发生了偏转,说明开关、电源、电流表的连接都没有问题,问题一定出在彩灯上,因为这几个彩灯是串联在一起的,只要一个彩灯没有连接好,就会导致整个电路不通电。
我仔细地检查每一个彩灯的连接线,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
原来是一个彩灯的一根导线还暴露在外面,根本就没有连接上。
哎,都是粗心惹的祸。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小心谨慎地将各个连接点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无疑后,才闭合了开关。
啊,成功了!看着五颜六色的彩灯闪烁出迷人的灯光,我激动不已。
在“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鼓舞下,科学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大脑中生根、萌芽。
(作者系湖南省临澧县杨板中学学生)
【教师评点】
这篇文章以“嫦娥一号”为切入点引入“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切合题意,显得别具匠心。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电路测试,可作者依然写得生动精彩、情趣盎然,关键是抓住了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地展露在读者面前,细致入微、富有个性的心理描写功不可没。
科学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精段示例】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动物们发现。
(《大雁归来》)
【阅读提示】
和一般说明文不同,文艺性说明文讲究用生动的文笔表达科学的内容。
上面这个语段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拟人手法,让大雁春回的欢乐鸣叫和寻找食物的情景,洋溢着可爱的灵性和可贵的人性,流露出融入自然、呵护自然的真挚情感。
【语段仿写】
片段一:在温暖的阳光底下,我们的“森林医生”扇动着翅膀,在天地间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唱着愉快的歌儿扑进了森林的怀抱。
她虽然没有仙鹤的身姿和百灵的亮嗓,但却具有可以抗击巨大冲击力的得天独厚的头部。
她用坚硬的尖嘴,锲而不舍地飞快地敲击着无数的树木,把它们保养得健康蓬勃,也为人类除虫灭害。
所以,树们和人们都很爱她,把她视为值得尊敬的功臣。
(席昕《啄木鸟》)
片段二:我的奥运屏风上设计了一幅“福娃竞技”的雕刻。
漂亮的鱼儿贝贝全神贯注正要跳水,神气的熊猫晶晶严阵以待准备摔跤,兴奋的羚羊迎迎志在远方即将起跑,而轻盈的燕子妮妮跃跃欲试即刻就要起跳。
整个雕刻既表现了人类的体育精神,又巧妙地传达出“北京欢迎您”的真挚热情。
(莫安《北京奥运的迎宾屏风》)
片段三:夏伴随着春的离去悄然来临。
当你漫步于田埂荷塘时,会看见一丝娇嫩的绿,再过几日,又会发现些许动人的粉红。
初生的荷叶如一个羞涩的女孩,胆怯地伫立在天地之间,又新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日出月落,风吹雨淋,芳菲尽逝,绿肥红瘦,她终于亭亭净于水之一方,成为笑傲尘世的圣洁风景。
(陶亮《荷花》)
【技法点拨】
1.内容要保证科学性。
啄木鸟之所以特别善于敲击树木,是因为其头部结构使其耐于抗
震;奥运福娃之所以分别参加不同的竞技项目,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习性适合于不同的运动要求;荷花的姿态之所以前后判若两人,也是自然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科学的才是本质的,而本质的才是作者提供给读者的正确的和准确的印象。
2.笔法要追求生动性。
啄木鸟啄木的形象、福娃比赛的神态、荷花圣洁的姿态之所以表现得生动传神,一方面得力于细致的描写,一方面又得力于拟人手法的运用。
我们既然能够让说明的内容是科学的,为什么不能让科学的面貌是生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