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差分GPS定位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 + (Y − Y0 ) + ( Z − Z 0 ) ]
j j 2 j 2 j 2
1
2
设伪距观测值为 ρ 0j,则伪距改正数为:
∆ρ j = R j − ρ 0j
其在参考时刻到观测时刻变化率为:
dρ j = ∆ρ j / ∆t
基准站将 ∆ρ j和 dρ j发送给用户,用户在测出的伪距上加以改正:
δt ,V1 分别为接收机种差和噪音
3、载波相位差分 、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即实时相位差分 技术),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它能实时提供观 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 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前者与伪距差分相 同,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用户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 坐标。后者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基准站坐标等发送给用户台进行求差 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思考题
1、相对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及其线形组合有哪些? 2、相对定位通过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各种线形组合分 别能够消除哪些误差,为什么? 3、分析PPS和SPS的区别?
差分GPS定位原理 §5.7 差分 定位原理
1、差分定位的定义 2、差分定位的分类 3、差分定位的原理
一、差分定位的定义
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GPS DGPS),是相对定位技术中的一 GPS—DGPS DGPS), 种,是指将一台接收机(基准站)安置在已知点上进行观 测,根据基准站的精密坐标,求出某一个改正数,并由基 准站实时将这一个改正数发送给安置于未知点的接收机 (用户站/流动站),用户站在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 发来的改正数,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与相对定位一样,差分定位的依据是——在一个不大的范 围内,各种误差具有相关性。
基准站 电台 数据链 通讯天线 用户站 基 准 站 数 据 链 流 动 站 P
差分定位设备的 组成
二、差分定位的分类
根据改正数的不同,可以分作:
位置差分(坐标改正数) 伪距差分(伪距改正数) 载波相位差分(载波相位改正数)
根据基准站的多少和工作区域范围的大小分作: 单基站差分(SRDGPS) 局部区域差分(LADGPS) 广域差分(WADGPS)
0 0 0
∆X = X 0 − X ∆Y = Y0 − Y ∆Z = Z − Z 0
基准站利用数据链将坐标改正数发送 给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在解算时 加入以上改正数: 基 准 站
流 动 站 P
' X P = X P + ∆X ' YP = YP + ∆Y ' Z P = Z P + ∆Z
三、差分定位的原理
1、位置差分 、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GPS接收机均可改装和组成这 种差分系统。 设基准站的精密坐标已知(X ,Y , Z),在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出 的坐标为(X ,Y , Z)(根据伪距和卫星坐标计算得到,包括轨道误差、 钟差、大气影响、多路径效应等),则坐标改正数为:
' ( X P' , YP' , Z P ) 为流动站坐标测
量值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基准站和用户站共同的误差。包括轨道误 差、钟差、大气影响、多路径效应等。 优点:计算简单,适用广泛; 缺点:基准站和用户必须观测同一组卫星,远距离很难保证, 因此此方法适用于100km内。
2、伪距差分 、
伪距差分是目前用途最广的一种技术。几乎所有的商用差分GPS接收机 均采用这种技术。 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卫星 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的已知精密坐标( X ,Y , Z), 所有卫星 和测出的各卫星的地心坐标( X ,Y , Z ),按下式求出每颗卫星某一时 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 R j
ρ pj = ρ j (t ) + ∆ρ j (t ) + dρ j (t − t0 )
并按照下式计算流动站坐标:
ρp = [(X − XP ) + (Y −Y P) + (Z − ZP ) ] + C ×δt +V1
j j 2 j 2 j 2 1 2
优点: 1、基准站提供所有卫星的改正数,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4个卫星,即可 完成定位。 2、应用广泛 缺点:差分精度随着基准站到用户接收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j j 2 j 2 j 2
1
2
设伪距观测值为 ρ 0j,则伪距改正数为:
∆ρ j = R j − ρ 0j
其在参考时刻到观测时刻变化率为:
dρ j = ∆ρ j / ∆t
基准站将 ∆ρ j和 dρ j发送给用户,用户在测出的伪距上加以改正:
δt ,V1 分别为接收机种差和噪音
3、载波相位差分 、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即实时相位差分 技术),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它能实时提供观 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 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前者与伪距差分相 同,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用户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 坐标。后者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基准站坐标等发送给用户台进行求差 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思考题
1、相对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及其线形组合有哪些? 2、相对定位通过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各种线形组合分 别能够消除哪些误差,为什么? 3、分析PPS和SPS的区别?
差分GPS定位原理 §5.7 差分 定位原理
1、差分定位的定义 2、差分定位的分类 3、差分定位的原理
一、差分定位的定义
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GPS DGPS),是相对定位技术中的一 GPS—DGPS DGPS), 种,是指将一台接收机(基准站)安置在已知点上进行观 测,根据基准站的精密坐标,求出某一个改正数,并由基 准站实时将这一个改正数发送给安置于未知点的接收机 (用户站/流动站),用户站在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 发来的改正数,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与相对定位一样,差分定位的依据是——在一个不大的范 围内,各种误差具有相关性。
基准站 电台 数据链 通讯天线 用户站 基 准 站 数 据 链 流 动 站 P
差分定位设备的 组成
二、差分定位的分类
根据改正数的不同,可以分作:
位置差分(坐标改正数) 伪距差分(伪距改正数) 载波相位差分(载波相位改正数)
根据基准站的多少和工作区域范围的大小分作: 单基站差分(SRDGPS) 局部区域差分(LADGPS) 广域差分(WADGPS)
0 0 0
∆X = X 0 − X ∆Y = Y0 − Y ∆Z = Z − Z 0
基准站利用数据链将坐标改正数发送 给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在解算时 加入以上改正数: 基 准 站
流 动 站 P
' X P = X P + ∆X ' YP = YP + ∆Y ' Z P = Z P + ∆Z
三、差分定位的原理
1、位置差分 、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GPS接收机均可改装和组成这 种差分系统。 设基准站的精密坐标已知(X ,Y , Z),在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出 的坐标为(X ,Y , Z)(根据伪距和卫星坐标计算得到,包括轨道误差、 钟差、大气影响、多路径效应等),则坐标改正数为:
' ( X P' , YP' , Z P ) 为流动站坐标测
量值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基准站和用户站共同的误差。包括轨道误 差、钟差、大气影响、多路径效应等。 优点:计算简单,适用广泛; 缺点:基准站和用户必须观测同一组卫星,远距离很难保证, 因此此方法适用于100km内。
2、伪距差分 、
伪距差分是目前用途最广的一种技术。几乎所有的商用差分GPS接收机 均采用这种技术。 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卫星 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的已知精密坐标( X ,Y , Z), 所有卫星 和测出的各卫星的地心坐标( X ,Y , Z ),按下式求出每颗卫星某一时 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 R j
ρ pj = ρ j (t ) + ∆ρ j (t ) + dρ j (t − t0 )
并按照下式计算流动站坐标:
ρp = [(X − XP ) + (Y −Y P) + (Z − ZP ) ] + C ×δt +V1
j j 2 j 2 j 2 1 2
优点: 1、基准站提供所有卫星的改正数,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4个卫星,即可 完成定位。 2、应用广泛 缺点:差分精度随着基准站到用户接收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