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EMS诱变的初步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EMS诱变的初步研究
本试验中以供试蝴蝶兰品种的花梗、叶片和根作为外植体,对其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EMS诱变的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蝴蝶兰不同品种的花梗节间切段的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率差异较大,其中“ys-82”品种在MS+TDZ 1mg/L培养基上的类原球茎和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可达46.5%。
2“ys-82”品种的叶片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可达75.0%。
而且叶片诱导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率均高于花梗节间段。
3蝴蝶兰花梗节间切段诱导产生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过程中,MS培养基比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的诱导,TDZ的诱导作用比6-BA效果明显,并且添加10%的椰子汁能有效提高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率。
4在所有EMS处理中,EMS浓度为0.75%、处理时间为1h时,“ys-82”品
种花梗节间段诱导出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而花梗节间段的褐化率最低。
当EMS浓度为0.25%,处理时间为3h时,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相对诱导率接近于50%。
5在EMS处理得到的再生苗中出现的形态变异大都是在叶尖部出现了锯齿。
6 EMS处理得到的再生小苗对短暂低温的抵抗能力较正常诱导苗弱,但对持续低温的抵抗能力却比正常诱导苗高。
并且EMS处理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增长都会使得再生苗可溶性蛋白的
含量升高。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本试验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对休眠芽萌发诱导、叶片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根诱导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花梗休眠芽的诱导在夏季、秋季、春季三个季节选取含休眠芽的花梗节段进行培养,对污染率、休眠芽萌发诱导率和芽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
试验表明秋季选取的花梗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休眠芽萌发诱导率最高。
MS+BA 5.0培养基较适合休眠芽的诱导。
2、无菌苗叶片的原球茎诱导本试验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产生,结果表明,BA浓度5.0mg·L<sup>-1</sup>最适合叶片原球茎诱导,添加15%(V/V)椰乳(CW)能提高原球茎的诱导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诱导叶片产生原球茎,诱导率最高达到38%。
3、原球茎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A和果汁能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另外,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0~200mg·L<sup>-1</sup>能有效控制培养基的酚污染、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原球茎的增殖。
J‘西大学祝眨d卜学位论文4、根的诱导在1/2 Ms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NAA(0 .1一0.5mg’L一’)和多效哇MET(0 .1<sup>0</sup>.5mg’L一‘)与BA配合,能诱导小苗生根。
用多效哇诱导生根,幼苗矮壮,叶片较绿,有利提高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添加0.39一’活性炭(AC)能大大提高生根苗的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
对根诱导较适合的培养基是:1/2 MS+B A 2.0+NAA 0.卜AC或1/ZMS+BA 2.0+MET 0.3。
5、组培苗移栽土上!苦篇乐左牙湘于丁石,卜Z戈寸汗吞目J 立伏禽己七心不破万县‘nl翻云六刁一谁才曰丢,卜Z人叹产1才曰日之习隆百冬观兀笠气1土刃尺水万万U圣a猫田联硒平葵啊权人。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蝴蝶兰各培养再生途径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为蝴蝶兰的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蝴蝶兰(Phalaenopsis)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和开发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方式,目前主要有3条途径:一是利用蝴蝶兰杂交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诱导发芽,获得再生植株[2];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Protocorm like-body,以下简称PLB),通过原球茎的增殖、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即原球茎再生途径[3,4];三是通过离体器官诱导产生丛生芽,通过培养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即器官再生途径[4-7]。
1无菌播种再生途径蝴蝶兰经人工授粉可获得种子,但种子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胚乳,只有1层极薄的种皮,通常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萌发,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
在蝴蝶兰开花时选择优良植株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生长4~6个月后尚未开裂的蒴果可用于试管无菌播种。
由于蒴果内种子数量达几千万之多,1个蒴果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8]。
通过无菌播种人工培养,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
种子无菌播种10d后胚明显膨大,呈鹅黄色,陆续变成绿色,约1个月的时间形成原球茎)。
随后,原球体拉长,同时原球体上伴随着长出白色根毛状物,接着在顶端生长点处长出芽鞘,芽鞘不断长大,形成第1片鞘叶。
至2个月时,于第1片鞘叶对面长出第2片鞘叶,随着鞘叶的生长,2~3个月的时间在2片鞘叶之间长出真叶。
最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再生植株[8-10]。
魏翠华等[9]研究发现,添加香蕉汁对蝴蝶兰种子发芽、原球体形成以及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水解乳蛋白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比较光照和黑暗2种培养条件,种子萌发无明显差异。
章玉平等[10]研究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天然物质如苹果汁、香蕉汁、胰蛋白胨和活性炭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属热带、亚热带气生兰。
原产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等地,其株型美观、花形奇特似蝶、枝叶繁茂,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花期持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欢迎。
但是,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枝,很难采用常规分株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其种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因此无法利用播种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的唯一途径。
蝴蝶兰快速繁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无菌播种和利用各种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用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而直接分化丛生芽。
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影响因素1.无菌播种途径蝴蝶兰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不易发芽,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促使种子无菌萌发,可以得到较高发芽率。
种子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有KC、MS、花宝等,其中改良KC 培养基是蝴蝶兰种胚萌发的理想培养基。
对不同无菌播种方法包括撒播法、涂布法、稀释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释法较好,种子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明显减少转接次数,且原球茎发育健壮整齐【1】。
果龄采收期也影响着无菌播种效果。
也可采用无菌播种途径快繁蝴蝶兰,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且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2】。
但由于蝴蝶兰种子苗是一种杂交品系,因此后代变异率高,除了少数自花系列较稳定以外,难以形成品质均一的大规模栽培品种。
因此,在采用无菌播种进行蝴蝶兰种苗生产时,要对父母本进行严格的选择,以确保后代性状的尽可能一致。
2.类原球茎途径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特有现象,通过离体器官诱导原球茎快繁法获得试管苗基本一致,增殖系数较高,变异性较少,适合大规模繁殖,是兰花组培快繁的一个主要形式。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Ab ta t Fo r eu ce f hle o s ma is L) ..lmeweec l rdt id c e l g nme im , e o tweec l rda src l d nls P aan pi a bl ( .CLBu r ut e u es di so du t ns os r ut e s we p o s i u on e n h h u
林 业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年第 2 01 3期
蝴蝶兰组织培 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 究
张雅 晨 姜亚博 周烽明 顾 季春 顾福 根
( 外f 学 医 学 部 . 苏苏 帅『2 5 2 ) 苏 大 江 1 13
摘 要 以残败 花梗 为 外植 体进 行组 织培 养 , 立 了蝴蝶 兰的 无 茵繁 殖体 系, 究 了培 养基 中不 同种 类植 物 生 长调 节物 质 及其 浓 度 比 建 研 例对休 眠芽 的萌发 、 生芽 的诱 导 以及 试管 苗生根 的影 响 , 筛选 出 了最佳培 养基 组成 ; 究 了活性 炭 、V 、 研 P P 温度 、 暗培 养对培 养基 褐化 的影 响 。 果表 明 : 1 M + - A3 m /+ A .m /+O 结 在 / s 6 B . g N A0 g l%香蕉汁+%蔗 糖+ 琼 脂的培养基 上休眠 芽的诱导 效果 最好 , 导率 可迭 8. : 2 0 L 2 L 3 0 诱 75 % 在 1 MS 6B 0 g + A .m /+ 0 , + 一 A6 m / N A0 g 1%香 蕉 汁+ %蔗 糖+ . 2 . L 1 L 3 0 %琼脂 的培 养基 上丛 生芽 的诱导 效果 最好 , 6 增殖 系数 可达 31 : 1 M + . 在 , S 5 2 N A05 g + A . m / 活性 炭 l 0 g + %蔗糖 + . L 0m / 3 0 L 0 %琼 脂的 培养 基 上生根 效 果最好 , 6 生根 率 可达 9 % , 均每 株生 根 31 条 左 右 . 5 平 . 1 炼苗 后移 植
蝴蝶兰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诱导的研究
蝴蝶兰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蝴蝶兰姿态婀娜,花色高雅,是一种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国内蝴蝶兰产业化的发展来说,建立和完善快繁技术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对三个蝴蝶兰品种的离体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以迷你系列蝴蝶兰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蝴蝶兰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蝴蝶兰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体系。
主要结果如下:1.蝴蝶兰丛生芽快繁途径研究以带腋芽花梗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对四种消毒灭菌处理、腋芽萌发诱导率、丛生芽增殖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先用70%的酒精处理30s,然后于0.1%HgCl<sub>2</sub>+若干滴Tween—20的混合液中处理12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91.67%;1/2MS+BA3.0mg/L+NAA0.2mg/L和1/2MS+BA6.0mg/L两种培养基的腋芽萌发诱导率均可达100%;将切割下来的花梗芽移接到1/2MS+BA3.0mg/L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约1个月后可诱导出丛生芽;经正交实验分析得知蝴蝶兰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2MS+BA5.0~10.0mg/L+NAA0.5~1.0mg/L+葡萄糖(白糖)。
2.蝴蝶兰原球茎快繁途径研究本部分探讨了暗培养、叶龄与取材部位、培养基配方几个方面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将叶块先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14天后,再转至光照培养更有利于原球茎的诱导。
幼嫩叶片更适合原球茎的诱导,而对于较大叶片则要进行切割才可诱导出原球茎,且以叶基部诱导率为最高。
经正交实验分析可知改良MS+BA10.0mg/L+NAA1.0mg/L最适合原球茎诱导,而在1/2MS+BA3.0mg/L+NAA0.5mg/L中原球茎增殖倍数为最大,可达7.40倍。
3.生根与壮苗生根培养过程中在1/2MS培养基中只需添加一定量的NAA就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原球茎增殖研究
原球茎繁殖 ( KLMNMOML? < )PQR SMTU ) 是兰花植物组 织培养的特有现象, 是其组培快繁的主要形式。通常 情况下从兰花成苗的叶片和根等成熟组织很难进行脱 分化形成原球茎, 而以兰花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 可以诱导原球茎。但因茎尖深埋于叶丛之中, 易被污 染, 成功率低, 而且会牺牲母株, 一般先取花梗侧芽, 经 常规消毒后接种于 /0 D 8 < => ( # 8?@ ; A 培养基上, 在较高温度 ( "7 # (’% ) 下待侧芽萌发成花梗苗, 再取 其组织诱导原球茎。这样既可以避免对母株造成损 失, 又可以免去消毒这一环节, 诱导分化的成功率高。 目前以蝴蝶兰的叶片、 根尖、 茎尖、 茎段等为外植体诱 导原球茎已获得成功, 但培养基及培养效果有差异。 # , !" 外植体的选择 #, !, !" 叶片诱导原球茎F " 早在 &V97 年日本的田中道
[ 9+ ] 度 ( 大于 +8 7 /0 1 2) 会出现褐化死亡。袁全国等 在
, )’ 附加浓度为 - . * /0 1 2 时诱导的原球茎最多、 速 度最快, 而 &’’ 对叶片诱导原球茎无明显作用, 低浓度 3, 4 ,5 ( 6 78 * /0 1 2) 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但抑制原
[ 97] 球茎分化。杨美纯等 研究认为 + , )’ 是决定叶片原
但因无菌播种方法为有性繁殖其获得的植株与母株基因型不同分离现象严重有可能出现大量劣质种苗而造成损失所以在选择母本进行杂交时应特别注意尽量了解亲本的遗传规律增加无菌播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减少市场风险
广东农业科学! *%%& 年第 , 期!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蝴蝶兰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蝴蝶兰的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并对我国未来蝴蝶兰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培养蝴蝶兰是兰科蝶属植物,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一般2~3个月,最长可达半年,适于家庭摆设或作切花用于花篮、花束等。
但蝴蝶兰很难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芽,且种子极难萌发,对其进行常规性的繁殖,增殖速度很慢,故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快速繁殖。
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特有现象。
原球茎的发生途径可以由花梗节段、幼叶、根段、茎尖等部位直接产生,也可以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再从愈伤组织诱导原球茎产生。
不同外植体原球茎的诱导,其特点及培养基的选择也不同。
本文就蝴蝶兰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来源是决定外植体能否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化程度和能力存在差别,因此,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外植体进行无菌操作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常用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有茎尖、根、叶片和花梗芽。
1.1 茎尖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较容易诱导培养,是成功率较高的部位。
利用蝴蝶兰的茎尖诱导出类原球茎,再由类原球茎分化成苗。
这种培养的突出问题在于蝴蝶兰为单茎性植株,剥取茎尖就损坏了母株本身,而蝴蝶兰茎极短,操作困难,易污染。
但茎尖培养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获取类原球茎或愈伤组织,因为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生理年龄小,易于脱分化和分化,同时,操作细致还能达到脱毒效果,获得无病毒苗。
1.2 根尖蝴蝶兰根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的诱导率相对较低。
以蝴蝶兰新发生的根尖段切成0.5~0.8 cm接种到培养基上,遮光处理4~5 d,14d后可形成愈伤组织。
将蝴蝶兰根平放在培养基上经过约50 d的培养后,根尖顶端可长出原球茎,其诱导率在75%左右,而根尖分生区以外的根段上却诱导不出原球茎。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主要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而诱 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用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而直接分
化丛生芽。近年来也有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进行蝴
蝶兰植株再生IH以及花葶培养、试管苗分株等方法进 行繁殖。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繁 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其 他添加物的选择.外植体褐变的防治措施以及生根壮 苗培养方法等,以期为蝴蝶兰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2外植体褐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褐变死亡, 褐化问题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因素。褐化是由于植 物组织中含有的PPO作用于酚类物质形成醌而引起 的。培养基的pH值、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培养期间的光 照、温度等都能影响植物组织的PPO活性,从而对植 物组织的褐变产生重要影响。印芳等[231研究了蝴蝶兰 外植体初代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Fe、K、ca、zn、cu等 矿质元素对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Fe、Cu 浓度越高.褐变情况越严重;培养基中K、Ca、Zn浓度 越高.褐化越轻。赵伶俐等[2a-20研究表明,对外植体进 行遮光处理町减缓植物组织中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 抑制褐变的发生,且不同光照强度对褐化的影响不同, 其中1 000lx和3 000lx光强培养可降低褐化率;培 养前的黑暗预处理能减轻外植体的褐化,其中以黑暗 预处理10 d的褐化程度最轻:此外.当培养基pH值为 6.5或培养温度为20℃时外植体的褐化率最低。 有关研究表明,活性炭对蝴蝶兰原球茎和幼苗的 生长均具有积极作用,在每升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活性 炭1—2 g.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并及时更换新 鲜培养基,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变死亡嘞。
万方数据
蝶兰小苗的生根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的6一BA能 促进生根;NAA对生根有促进作用;添加苹果汁、香蕉 汁、椰子汁和活性炭等也可明显促进壮苗的培养和生 根,提高移栽成活率。鲁雪华等”研究认为.GA,0.1
蝴蝶兰组培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培研究进展张丹桂201310010125集贤创新实验131班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花形态优美似蝶,枝叶繁茂,花期持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
蝴蝶兰是目前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的种类之一,同时也是室内绿化美化的新型观赏花卉,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枝,很难采用常规分株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其种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因此无法利用播种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的唯一途径。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外植体繁殖途径糊蝶兰组培的过程一般分为外植体的诱导、继代增殖、壮苗、生根、健化移栽5个阶段。
目前,国内外蝴蝶兰组培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选择、植物激素种类和配比浓度、褐变防治措施等方面。
1.外植体选择及培养方法关于糊蝶兰组培外植体选择方面的报道较多,不同外植体各有优缺点。
常见的用作组培的外植体有种子(曾宋君,彭晓明,张京丽,等.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344- 346. 章玉平,刘成运,胡鸿钧,等.蝴蝶兰无菌萌发技术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1):82- 86.)、叶片(李成慧,蔡斌,单丽丽,等.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的诱导[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5(2):76- 78.)、花梗节间(鲁雪华,郭文杰,徐立晖,等.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2,29(5):491- 492. 刘福林,李淑萍.蝴蝶兰花梗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7(6):98- 99.)、根尖(曾宋君,彭晓明,张京丽,等.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344- 346.)、花梗腋芽(刘林,李淑兰.温度、节位和BA 对蝴蝶兰花茎腋芽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3(5):50- 51.)等。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
玻璃瓶中, 然后放置于黑暗处 5 、0 、5 。每瓶 2 d 1d 1d 个
外植 体 , 个处理 1 每 0瓶 , 重复 3次 。 由表 1 以看 出 , 可
随 着时 间的推移 , 同处 理均 有褐化 现象 , 不 褐化 发生 的 时 间 明显 晚于对 照 。试 验说 明 暗处 理对 褐化现 象有 抑
冲洗 2 。在 超净工 作 台上 , 花 梗 剪成 0 5 1 0的 h 将 .~ . 小段 , 每段 上 留一个 腋芽 。先 将 花梗 用 7 乙醇 消毒 5
1 s无 菌 水 冲 洗 3 4次 后 ,再 用 0 1 H C。浸 泡 5, ~ . 1 7 i 无菌水 冲洗 5 a r n, ~6次 。
2O
25
33 .3
41 .7
2 1 2 不 同无机 盐 浓 度 对花 梗 腋 芽 萌发 的影 响 。基 . -
6 4
本 培养 基 分 别 设 置 为 MS 1 2 、 / MS ( : 机 、 / MS 1 4 , 注 无
《 西藏科技)02 4 ( ) 1 年 期 总第 29 ) 2 2期
大量 蝴蝶 兰幼小 植 株 , 具有 增 殖 快 、 不受 季节 限制 、 可
1 2 3 培 养 基 : 代 培 养 基 为 MS 1 2 、 / MS . . 初 、 / MS 1 4 , 蔗糖 3 0 。生 根 时 培 养 基 为 1 4 、 / MS 蔗 糖 . / MS 1 2 , 1 5 。以上培养基 加入 琼脂 粉 0 7 , . . 活性 碳 0 3 / .g L。调 p 值 为 5 5 5 6 H . ~ . 。培 养基 用 lO 的广 口 O mI 瓶分装 , 瓶 2 mL 每 5 。 12 培 养 条 件 : 养 温 度 2 . .4 培 6± 1 , 照 度 ℃ 光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一、实验目的1.能够正确选取外植体,并最其进行前处理2.能够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
3.能够正确进行继代培养与壮苗正根培养。
4.能够利用无菌播种方式进行种子繁殖。
5.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繁上的应用,近年来,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用胚、幼叶、茎尖和根尖、花梗腋芽等多种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由于所选外植体材料各异,难度也有高低,虽然有些技术已经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根据目前蝴蝶兰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以花梗侧芽、茎尖、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快繁技术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花梗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 2MS +BA2. 5 mg/L + NAA0. 2 mg/L 增殖培养基为1/ 2 MS + BA3. 5 mg/L + KT1.0 mg/L + NAA0.5 mg/L + 椰乳10 %。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BA1. 5 mg/L +NAA0.3 mg/L + 80 g/L 香蕉泥诱导培养基为1/3MS+NAA0.5~1.0毫克/升+6-BA3.0~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或KC+NAA1.0毫克/升+6-BA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20克/升+琼脂6克/升柠檬酸300毫克/升以上培养基p H 均为5.6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一)花梗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蝴蝶兰为总状花序,通常由花梗基部算起在第4或至第7节才会分化花朵。
除最基部一节外,剥开位于该节位以上各节的苞片都可看到腋芽,近顶端的节含有未完全分化的花原始体,花轴基部的芽往往为休眠芽,常具有苞片覆盖,连同花序的顶端,都是花梗腋芽组织培养的好材料。
1.花梗腋芽的培养途径对花梗腋芽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切取带腋芽的花梗茎段培养;二是不带花梗组织剥取茎尖生长点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分析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分析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应用摘要:蝴蝶兰作为美丽的花卉植物,极具市场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外植体的选择、常见的三种培养方式(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丛生芽的诱导、无菌播种)等方面概述了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蝴蝶兰的研究与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蝴蝶兰是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长久而享有“洋兰皇后”的美誉。
蝴蝶兰原产于缅甸、菲律宾、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亚洲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是国际上最具商业价值的四大观赏热带兰之一。
蝴蝶兰属单茎性附生兰,再生能力强,很难进行分株繁殖,且种子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增殖系数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增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获得大量成株,并可保持优良性状,维护种质资源,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1949年Rotor利用无菌技术成功在试管中培养出蝴蝶兰的花梗苗,此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对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
1974年,Intuwong等利用蝴蝶兰茎间诱导产生了原球茎状体,再由原球茎分化得到完整的蝴蝶兰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1]。
原球茎是一类呈珠粒状的幼嫩器官,在兰科植物中多以之中器官发育、增殖和分化。
目前,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方式只要有3种:1、利用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通过原球茎增殖,得到大量蝴蝶兰幼苗;2、利用各种外植体直接诱导出丛生芽3、利用种子无菌播种得到实生苗[2]。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程序一般为:选取外植体(叶片、根尖、茎尖、花梗等)—诱导形成原球茎(PLB)—原球茎大量增殖—分化出小植株—生根壮苗培养—温室移栽[3]。
笔者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进行繁殖1.1原球茎的诱导(1)外植体的选择常见外植体外植体优缺点叶片对母株伤害小,不受季节所限。
成熟叶片对诱导反应弱,多选用试管苗生长旺盛的肥厚幼叶基部,切取0.5-1.0cm叶片作为外植体,平放于培养基上诱导最佳。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摘要】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艺术追求。
花卉等具有“美”的特质的植物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养殖、欣赏的对象。
在几十年以前,我国人民尚徘徊在生存的边缘,无暇追求美丽事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的美。
花卉作为人们欣赏美的载体,不论是各类庆典、宴会,还是环境绿化建设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蝴蝶兰的花形奇特,类似蝴蝶,色彩艳丽鲜明,花期持久,是最适合作为观赏植物的花种之一。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培育材料培育方法激素配方蝴蝶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当今国际上商业价值最大的热带兰花之一。
但因为蝴蝶兰属于单茎性气生兰,其再生能力不强,因此要进行分株繁殖显得异常困难。
蝴蝶兰的种子十分细小,在一般的自然条件下很难发芽,这也导致其增殖系数极低。
虽然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因为不易养殖,所以在市场上的蝴蝶兰显得极为珍贵。
为了提高蝴蝶兰的繁殖力,相关的专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并取得了成功。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程序为:选取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增殖不定芽――分化小植株――生根壮苗培养――温室移栽。
这整个程序都是根据蝴蝶兰的生长习性而设计的,对蝴蝶兰的培育有着显著效果,解决了以前在蝴蝶兰工厂化快速繁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增加了蝴蝶兰的成活率。
本文就蝴蝶兰的组培方案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必须要准备的材料,然后阐述了蝴蝶兰组织培育的方法。
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蝴蝶兰的组培方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必须要准备的材料在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可以作为外植体的有蝴蝶兰的嫩茎、花梗、叶片、茎段、茎尖等。
必须要确保所取外植体的原蝴蝶兰没有虫害、没有病害,生长状态要极好。
本文所选蝴蝶兰是白瓣红唇蝴蝶兰。
若取花梗作为材料,则要剪去上端无须的花梗,剪成长度为五至十厘米的小段。
若取叶片为材料,则要先取花梗进行诱导,当获得蝴蝶兰无菌苗后,待其成长为2叶苗时,再取其叶片或是茎尖作为培育材料。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综述_郑玉忠
2006,35(1):71-74.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郑玉忠,张振霞,陈泽华(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广东潮州 521041)摘要:本文从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及添加物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防治以及生根壮苗方法等,概述蝴蝶兰组培快繁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中图分类号:Q943.1;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6)01-0071-04Progress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spp.ZHENG Yu-zhong, ZHANG Zhen-xia, CHEN Ze-hua(Department of Biology,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explants sources, culture mediums, hormones and nutrition compositions on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otocorm-like body, the inhibition on browning of explants and methods of rooting and seedling strengthening before transplanting, are reviewed. Some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also provided for further study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Key words:Phalaenopsis spp.; tissue culture; protocorm-like body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其花形奇特,姿态优雅,色彩鲜艳,花期长久,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蝴蝶兰(满天红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T R O PI C A L F O R E ST R Y V O L.41N0.1M甜.2018蝴蝶兰(.满天红品和)硇组织培荠技市研夯符洁,何书奋,陈运雷,麦志通(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23)摘要:对蝴蝶兰(满天红品种)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
主要方法以蝴蝶兰(满天红品种)的嫩叶、茎尖、花梗侧芽为外植体,进行蝴蝶兰原球茎诱导、增殖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
M S+6.0m g/L6-BA+0.1m g/L N A A+100m g/L椰乳是诱导蝴蝶兰原球茎形成的最佳培养基,茎尖诱导率达82.5%;M S+I.0m g/L N A A+2.0m g/L6-B A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达5.34。
在生产上,可采用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满天红的快速繁殖。
关键词:满天红;外植体;组织培养中图分类号:$682.31文献标识码:B dd:10.3969/j.i ss n.1672-0938.2013.01.013St udy on t i ss ue cul t ur e t echni que i n phalaenopsi s(r ed sky vari e t i es)Fu Ji e l H e Shuf en',,Che n Y unl ei2,M ai Z hi t on92For e st r y I ns t i t ut e of Sanya C i t y,Sanya,H a i na n572023)ham m er:s t udy on t he t e chnol ogy of t i ss ue cul t ur e and r a pi d pr opa gat i on of P hal ae nopsi s r r ed s ky vari et i es).111e m ai n m et hods i S t ake or chi d(r e d s ky var i et i es)l eaves,st em t i p and pedi cel buds as expl ant s,f or Phal a enopsi sPLB s。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刘亮;易自力;蒋建雄;彭筱娜;黄丽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27
【摘要】从蝴蝶兰(phalaenopsis)的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当前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原球茎增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化学诱变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讨论.
【总页数】2页(P8451-8452)
【作者】刘亮;易自力;蒋建雄;彭筱娜;黄丽芳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1
【相关文献】
1.蝴蝶兰丛生芽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黄丹;陈和明;吕复兵
2.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J], 陈玲;徐信;李苇洁
3.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李正民;王安石;王健
4.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J], 杨善云
5.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J], 杨善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体胚发生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体胚发生技术研究以人工授粉方式获得了蝴蝶兰种胚,研究了种胚发育程度及培养基类型对蝴蝶兰种胚无菌播种成苗的影响,摸索出一条有效的蝴蝶兰种胚无菌成苗技术;以蝴蝶兰花梗腋芽为外植体,通过对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褐化控制等的系列研究,建立了一套通过诱导丛生芽进行蝴蝶兰快繁的有效途径;以蝴蝶兰无菌苗茎段为材料,对蝴蝶兰体胚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成功诱导出体胚并诱导其发育成完整植株,完成了通过体胚诱导植株再生的过程,并对蝴蝶兰体胚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
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蝴蝶兰种胚无菌苗培养种荚最佳采集时间为授粉后110~120d。
无菌萌发最适培养基:1/2MS++AC1.0 g.L<sup>-1</sup>。
壮苗生根培养基:1/2MS+AC1.0g·L<sup>-1</sup>+香蕉泥60ml·L<sup>-1</sup>。
2.丛生芽快繁技术花梗切为2-3cm带腋芽段,预处理后用0.1%升汞灭菌15min,灭菌成功率达90%;花梗腋芽最适诱导培养基:MS或1/2MS+6-BA3.0mg·L<sup>-1</sup>;丛生芽诱导最适培养基:1/2MS+6-BA7.5mg·L<sup>-1</sup>+NAA1.0mg·L<sup>-1</sup>;生根最适培养基:1/2MS+NAA1.0mg·L<sup>-1</sup>+AC1.0g·L<sup>-1</sup>+香蕉泥60ml·L<sup>-1</sup>。
炼苗7d移栽,成活率达90%。
3.体细胞胚胎发生以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使用TDZ或6-BA与NAA的组合能直接或间接诱导出体胚,以间接发生方式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刘亮,易自力3,蒋建雄,彭筱娜,黄丽芳 (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摘要 从蝴蝶兰(phalaenopsis)的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就当前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原球茎增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化学诱变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蝴蝶兰;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中图分类号 Q9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7-08451-02R esearch P rogres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Mutation B reeding of Phalaenopsis spp.LIU Liang et al (Cell Engineer Lab of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Abstract T 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mutation breeding of Phalaenopsis,including the effect of ex plants,m edium,multiplication of protocorm2like b ody,m eth od of rooting and seedling strengthening,transplantation and chem om orph osis and s o on,was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in for2 m ation for this field.K ey w ords Phalaenopsis spp.;T issue culture;Mutation breeding 蝴蝶兰(phalaenop sis)为兰科蝴蝶兰属兰花,原产于我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1]。
蝴蝶兰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长久,素有“洋兰皇后”的美誉。
笔者就近年来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及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兰花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但蝴蝶兰为单茎气生兰,很少有侧芽萌发,很难进行无性繁殖;蝴蝶兰也可通过种子繁殖,但发芽率低。
因此,一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一是利用种子无菌发芽;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通过原球茎增殖,得到大量蝴蝶兰幼苗。
为了减少变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有不通过原球茎途径而直接诱导“丛生芽”繁殖蝴蝶兰的研究报道。
1.1 利用原球茎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概况1.1.1 外植体的选择。
蝴蝶兰组织培养诱导原球茎的外植体有茎尖、茎段、叶片、根尖、根段、花梗腋芽、花梗节间切段、幼胚、种子等。
茎尖是较容易诱导培养、成功率较高的部位,它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
早在1974年,Intu2 w ong等[2]就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产生了原球茎状体,再由原球茎分化成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袁全国等[3-6]用蝴蝶兰的茎尖诱导出了原球茎。
但蝴蝶兰是单茎气生性兰,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会散失母株,因此在蝴蝶兰组培中用茎尖诱导原球茎不太合适。
叶片作为外植体既可减少对母株的伤害,且取材不受季节限制。
叶片诱导原球茎的因素很多,除了培养基、激素、天然复合物等,还与叶龄、叶片接种方式和接种部位等有关。
田中道男(1975)和张秀清等[6]指出幼叶比成熟叶片诱导率高,且以整片直接插入培养基中较好;成熟叶片则叶基部诱导率较高。
总之,叶片成功诱导出原球茎的报道较少。
根尖、根段培养成功的报道都很少,古川仁郎、长谷川等曾报道根尖诱导率低,不适宜蝴蝶兰快繁。
中国台湾的林瑞松(1981)、曾宋君(2000)等报道了蝴蝶兰根尖培养的实验结果。
1.1.2 培养基的选择。
不同品种的蝴蝶兰组培采用的培养作者简介 刘亮(198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花卉组织培养。
3通讯作者,E2m ail:yizili889@。
收稿日期 2007204229基不同。
周俊辉等[7]以红花品种为试材,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2BA和1mg/L NAA到3种基本培养基中,发现改良K C的效果最好,1/3MS次之,MS最差。
李向英等[8]以日本国旗红蝴蝶兰为试材,采用改良VW培养基并加入活性炭和土豆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邹金环等[9]以大红袍和红唇美人为材料,结论是MS+花宝(N2P2K=6.526219)效果最好。
张元国等[10]用试管苗茎尖在附加5.0mg/L62BA和0.5mg/L NAA 的MS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状体,诱导率可达100%。
不同外植体对最适培养基的选择也不同。
曾宋君等[4]取杂交胚、花梗、幼叶、茎尖、根尖等不同外植体接入到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2BA、NAA和2,42D的几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其4个月的杂交胚选用G3培养基附加0.2mg/L 62BA和0.5mg/LNAA的最好;花梗、茎尖和根尖则在MS附加5.0~10.0mg/L的62BA培养基上效果最好;而叶片以B5附加3.0~5.0mg/L62BA的效果最佳。
1.1.3 原球茎继代增殖。
在蝴蝶兰继代增殖中最常用的激素仍然是BA和NAA,偶尔使用K T和2,42D。
周俊辉等[7]的试验中随着BA浓度增加,原球茎增殖倍数均有下降趋势,且低浓度的NAA对原球茎增殖和出苗均有促进作用。
王静等[11]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62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1.2 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减少蝴蝶兰组培中产生的变异,王怀宇(1989)、刘荣维等[12]人提出了利用丛生芽途径来实现蝴蝶兰的快速繁殖。
潘学峰等[13]采用满天红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取得了好的成果。
1.3 生根壮苗培养 生根阶段以较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根的发生和生长,激素比例以较低分裂素和生长素为宜,同时添加一些天然提取物,如香蕉汁、椰乳等也可促进生根。
另外适宜浓度的活性炭有利于蝴蝶兰生根培养。
张启香等[14]研究表明,低盐培养基1/4MS较适合生根培养,且当62BA与NAA的比值适宜时,根长势较好,土豆汁作为复合添加物对生根较为有利。
陈之林等[15]将芽接种到附加香蕉汁的H y2 ponex1号培养基上壮苗生根,植株可迅速生长。
曾宋君等[4]发现K y oto和G3培养基均具有较好的生根效果,激素浓度以0.1mg/L62BA和0.5mg/L NAA组合效果最佳,且在培养基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35(27):8451-8452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中加入10%香蕉、2%苹果、2%胡萝卜混合汁能明显促进试管苗根系生成,加入0.2%的活性炭也有利于根系的形成。
1.4 炼苗与移栽 当试管苗具3~4片叶,2~3条根时即可出瓶移栽。
通常蝴蝶兰的移栽基质选用水苔、椰糠、碎砖块、碎木炭等。
马子骏等[16]比较了珍珠岩、松树皮和水苔3种基质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水苔是蝴蝶兰最佳的栽培基质。
潘学峰等[13]分别以水苔、椰糠、砖块和木炭的混合体为基质,发现水苔是最好的移栽基质。
2 诱变育种2.1 物理诱变 物理诱变剂主要是各种射线(如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紫外线等)、微波、激光等。
章宁等[17]报导了3个蝴蝶兰品种利用60C oγ射线诱变育种的实验,获得了一系列诱变苗。
物理诱变结合化学诱变对兰科植物诱导突变体非常有效。
有研究以春兰种子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形成原球茎后,用紫外光和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变,得到了变异植株。
M axumde和Bh owm ik用γ射线和E MS对紫花苞舌兰的原球茎进行处理获得了8个叶绿素的突变体。
2.2 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剂引起的突变频率较高,大多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化学诱变剂比辐射诱变更有效。
另外,化学诱变剂有特异性,遗传变异定位的程度比辐射高,诱发的突变性状有明显专一性[18],便于定向培育新品种。
Hsien等[19]用125mg/L秋水仙素处理Dortis pulcherrima的原球茎,再生植株中46%为四倍体。
K im等[20]用0.01%和0.05%秋水仙素处理寒兰根状茎,在再生植株中,0.01%浓度处理2周、0.05%和0.1%浓度处理1周的多倍体诱导率分别为4.5%、5.2%、6.7%。
陈超等[21]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 MS)和叠氮化钠(NaN3)对蝴蝶兰类圆球茎进行化学诱变试验,结果E MS比NaN3的诱变处理效果好,且创造蝴蝶兰P LB突变体的参考浓度为0.5%。
2.3 诱变的结果 花卉诱变育种特别适宜改良花卉的某些单一性状,使其在品质、抗性等方面得到改善。
章宁等[17]研究得到的一系列变异株在株高、生长势、叶形等方面存在差异,强继业等[22]研究发现经60C oγ射线辐射后的蝴蝶兰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
化学诱变育种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产生,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常会造成蝴蝶兰植株各部分变大,其颜色、品质以及抗病性等性状也会发生变化。
陈玉水[23]介绍了台湾糖业研究所对不容易通过杂交而获得后代的三倍体纯黄色花系Phal.G olden E m peror“S weet”经过10×10-5的秋水仙碱处理叶片诱导出拟原球体,从中获得2个六倍体植株;中国台湾高雄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陈文辉成功将兰花染色体从“二倍体”提高到“四倍体”,让兰花花形大一倍,且味更香,色更艳,抗病性更强。
可见染色体加倍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改良蝴蝶兰品种的途径。
3 问题与展望尽管国内外在蝴蝶兰组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繁殖系数偏低,增殖难,继代所需周期偏长等问题;并且对有些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激素的种类与配比以及培养方式;蝴蝶兰品种繁多,现有的研究多就某些品种进行,还有许多品种未涉及,且各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试管苗的移栽技术是快繁的关键,应尽量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苗往往生长得很慢,需要提高其生长速度,促其开花,以产生经济价值。
仍需加强蝴蝶兰离体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探索通过组培加快育种和提高种苗的繁殖速度。
诱变技术在改良蝴蝶兰品种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lNT UW O NGO.C lonal propag tion o f Phalaenop sis by sh oot2tip culture[J].Am erOrchid S oc Bull,1975,93:893-895.[3]袁全国,庞冉琦.蝴蝶兰的组培快繁技术[J].北方园艺,2002(4):61.[4]曾宋君,彭晓明,张京丽,等.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344-346.[5]鲁雪华,郭文杰,徐立晖,等.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2,29(5):491-492.[6]张秀清,王志武,刘玉敬,等.蝴蝶兰实生苗不同器官的离体培养[J].植物学通报,1996,13(1):50.[7]周俊辉,叶超宏,陈旭高.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13-17.[8]李向英,尹同萍,牛蕴华,等.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及栽培管理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4):13-14.[9]邹金环,赵大勇,刘艳梅,等.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5(6):86-87.[10]张元国,刁家连,刘玉娥,等.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得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4(6):3-5.[11]王静.大量元素、有机添加物、激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4(3):21-23.[12]刘荣维,梅庆超,崔元方.丛生芽———蝴蝶兰无性快速繁殖的新途径[J].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105-107.[13]潘学峰,王安石,李海珠.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47-52.[14]张启香,方炎明,张晓平.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3):38-40.[15]陈之林,叶秀 ,梁承邺.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J].园艺学报,2003,30(2):242-244.[16]马子骏,王鲁彤,卢宇广,等.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2):192-196.[17]章宁,苏明华,刘福平,等.蝴蝶兰60C oγ射线诱变育种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2):63.[18]徐冠仁.植物诱变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3-74.[19]HSIE N R M,CHE N W H,W U C C,et al.Artificial induction o f poly ploidy inD oritis Pulcherrim a[J].Report o f the T aiwan Sugar Research Institute,1991(132):13-18.[20]K I M MISE O N,W O NJ E Y A NG,S O NGCH A NG H O O N,et al.P oly ploidy induc2tion o f C ym bidium kanran by treatm ent o f colchicine in v itro[J].Journal o fH orticulture S cience,1997,39(1):73-76.[21]陈超,王桂兰,乔永旭,等.蝴蝶兰类圆球茎的化学诱变试验[J].核农学报,2006,20(2):99-102.[22]强继业,陈宗瑜,郭世昌.60C o2γ射线处理花卉后M2代生理特性变化[J].核农学报,2004,18(2):107-109.[23]陈玉水.台湾蝴蝶兰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概述[J].西南园艺,2005,33(5):26-29. 本刊提示 文稿题名下写清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名称、邮政编码;第一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称或职务,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