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六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案新人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能辨别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4.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投影仪、图片、地图。
教学素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并结合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深入解释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了解,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4.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提问。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拓展(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深入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处差异,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保护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收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以展示形式呈现。
参考答案:1.山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比如在海拔不同的山区,气温、雨量和植被类型都会有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山地地理环境的高度和陡峭造成的,高处气温低,陡峭的山坡容易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聚焦考纲】1.了解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熟记自然带名称,能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你的知识框架】【考点梳理】一、自然要素与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进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大气中的的形成与生物生命活动有关;改造水圈:改变陆地水的和陆地的;改造岩石圈:参与形成岩,加快岩石,促进土壤形成。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各要素通过、、等方式,进行着迁移和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和相互的整体。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
2. 整体性的表现主要表现举例说明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变是统一的(一要素演化伴随其他各要素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西北地区过度樵采对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北半球分布模式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自然带更替形成影响显著景观变化气候陆地自然带植被和土壤分异规律基础因素地区以大陆西岸为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垂直带谱与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基带与一致。
拓展:雪线高度雪线,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气温:一般背阴坡气温低,雪线低;纬度越高,山脉雪线越低;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降水量: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主要是因为南坡降水多。
地形: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____________山系)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典型例题1】读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案(第1课时).doc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全面正确认识这个特征,不仅有利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分异,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三是进行解题方法归纳解和解题训练。
旨在引领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讲、专心地练,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复习任务。
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二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三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部分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的讨论,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理解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根据模式图和区域图掌握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陆地地域差异的表现——自然带。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北山坡差异的原因。
能过联系和运用地理感性知识,逐渐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1、复习重点:理解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和分步规律。
根据图形完整的掌握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陆地地域差异的表现。
2、复习难点:理解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和分步规律。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要点名师讲解】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注意: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
其表现如下:【例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I、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答案】: D A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应时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例题】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3~5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 M 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1月份M 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4.M 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 M 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 M 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 M 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 M 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洋流C. 海陆分布D.降水 【答案】C D A三、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① 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学习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实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A.宇宙演化C.生物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2·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B.水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C.稳定性答案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B.差异性D.脆弱性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二是整体性的表现;三是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部分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图1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的讨论,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通过举例说明或运用示意图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理解。
1、复习重点: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2、复习难点:通过案例来说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问题的切入点和分析角度。
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的难易程度,理解完成试题所必须的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网络构建
核心点拨
结合单元知识网络,在复习时应注意其中的“一一二二”:
一个概念:自然带概念。
一个关系:自然带和气候分布的关系。
两个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两个应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应用。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一般步骤
典例展示
图1为“非洲部分区域图”,图2为“瓦德地区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断层的总体走向,并归纳其北侧地形特征。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读图分析气候在瓦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思维过程
标准答案
(1)断层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山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2)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相一致。
瓦德地区总体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致使该地区盐沼、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河流较少,植被稀疏,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方法总结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其中准确把握试题中的“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和“内容词”等关键词是顺利答题的保证。
二是分析所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无论显性材料还是隐含信息都是答题的必须条件。
三是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这是答题的关键。
四是思考答题内容,组织答案要点,这是答题的最终归宿。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新人教版: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素养导读体系构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地形等。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各要素形成相互、相互和相互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考向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深化整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如下表所示。
续表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力能地理实践力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后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20全国Ⅰ卷,9~1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长白山岳桦林分布及生长状况等材料为载体,通过考查岳桦林分布、气候变化对岳桦林生长的影响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专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专题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尤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上,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以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构成整体性;通过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理解地理环境所呈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基础知识填充]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学考真题对练](5年未考)自然地理要素在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大气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最新模拟快练](2018·某某市学考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答案:A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答案:D(2019·某某省某某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4.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亚马孙平原D.西欧平原3.A[第3题,读图可知沿X方向植被依次由森林变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故该方向表示干燥程度的增加,沿Y方向植被由针叶林变为温带阔叶林、再到热带雨林,显然Y方向表示热量条件的变化,但它表示的并不是纬度方向的增加,而是纬度方向的降低,也不是海拔方向的增加,可知BCD错误,因此A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导学案(4页)
乐东思源高中导学案
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第周第课时主备人:陈光丹第页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
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
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四、课后练习
(2019·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 教案设计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用具的选择与准备课件、动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任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整体性活动一:下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有何关系?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活动二:图中CO2在各要素间如何转换?活动三:若毁林开垦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带来什么影响?回顾:地球4大圈层物质循环结论:考点一、(1)自然地理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结论:考点一、(2)地理要素产生新功能以柑橘为例,将整体性要掌握知识点统一用一个案例说明,让学生思维有连贯性,并节约时间。
小结: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结论:考点一、(3)地理要素具有同一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练习差异性活动四:柑橘适合A、B、C、D、E地生长吗?请将景观图与实地一一对应。
通过分析柑橘生长习性得出结论还是以柑橘为例,使课堂案例连贯。
通过分析作物生长习性,初步判断生长地理位置。
活动五:请尝试为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命名,并练习。
将其他区域景观图给学生匹配。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成因逻辑分析。
理解自然带命名规则。
配合板书感受自然带分布及对应的景观图,加深印象。
以中国为例——纬度地带性引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中国40°N纬线为例——经度地带性结合我们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温度带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带分布规律及成因。
有以上案例做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
结合我们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温度带图,分析我国沿40°N纬线自然带分布规律及成因。
引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引申:世界自然带考点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垂直地带性练习: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认识阳坡、迎风坡分析主导因素是水热组合。
认识基带。
活动六:判断带谱数量更多的是?用不同的山对比,得出结论。
考点四、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非带性练习总结水平测原题反思小结以柑橘为例,统一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让学生思维连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六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
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
多媒体素材库:图片,
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
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阅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
(提问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
(板书)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①阅读教材中图片“热带雨林”和“苔原”)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了解可知,两个地区的某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整个地区的自
然环境特点就会有较大的差异,读图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是什么?为什
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两个地区植被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中的热量差异产生的。
(出示多面体素材库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图”)复习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
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②,阅读教材中图片“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
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以水分为主导影响
因素的地区差异在中纬度大陆由沿海到内陆最为显著。
(观察“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说明为什么在中纬度大陆这种差异最为显著。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③,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通过读图验证由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别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④和③,阅读教材中“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
意图)结合图例观察示意图,说明珠穆朗玛峰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这种
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分布在哪些地区的山脉这种变化较为显著?
(板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
为基础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南北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什么安第斯山脉
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显著?
(板书)4.非地带性分布——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
作业:填充图册P23、24
二、地理环境的演化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地球演化的简史,如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五个阶段及其主要的地壳运
动、海陆变迁、生物演化的特点、主要矿产形成的时代。
2. 通过对地球演化史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历史只是地球漫长历史中的一瞬间,万物
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阅读自学能力。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难点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特点及地质年代中主要的成煤与石油生成时期
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1)组成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
(气候、地貌、陆地水、植物、动物、土壤)
(2)其中最直观的、最能体现环境特点的是什么?
(植物、动物)
2 创设问题情境:
放映影片《侏罗纪公园》(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地理环境特点)
片中典型动物为恐龙,植物生长茂盛,说明当时环境温暖湿润,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从恐龙联系到侏罗纪,说明侏罗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阶段,由此导入新课,进入地球发展简史的学习
3 新知识学习用多媒体课件放映
1、地球的年龄
(1)人们常说" 上下五千年",说的是什么呢?(是中国的文明史。
)
(2)那么地球的年龄多大呢?人们又是怎样知道呢进入学生网页,由学生上台讲解怎样推算地球的年龄。
2、地质年代
中国作为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不过几千年,因而相对于地球46 亿年的历史而言,人类历史是相当短暂的,那在人类历史以前地球是如何演化的呢?
为了清楚地讲解中国历史,人们划分了一个个朝代,同样,为了清楚地讲解地球发展历史,
人们把它划分成五个地质年代在此之下,又划分了纪。
历史朝代以政权更替为划分依据,那么地质年代是以地理环境特点为划分依据,地球发展史就是地理环境的演化史。
再次进入学生网页,由学生分个简介五个地质年代的环境特点,学生教师幻灯片展示每一个地质年代的各种图片,并且和后面的总结表格做超级链接。
串联词:地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那么,我们就追寻生命的足迹,去探询地理环境的变化。
(1)、太古代
等了漫长的几十亿年,才有生命的迹象,原始生命体终于出现了, 没有一项工程能和塑造地球和人类相比,东方天空出现了一丝曙光,我们耐心等待生命的发展。
2)元古代
真正的植物终于出现,光合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大气圈,一切正向着更适合生命发展的方向发展。
(3)古生代
这时候的地球变得生气勃勃,早期局限于海洋,直至晚期,生命才在陆地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了。
(4)中生代
地球从未像现在这样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把地球点缀得格外妖娆,恐龙作为此
时的霸主在地球上真可谓傲视一切、独霸天下。
(5)新生代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来临怎么会如此姗姗来迟,不见踪影,他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世界因此而改变模样,那就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真正的植物终于出现,光合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大气圈,一切正向着更适合生命发展的方向发展。
(3)古生代
这时候的地球变得生气勃勃,早期局限于海洋,直至晚期,生命才在陆地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了。
(4)中生代
地球从未像现在这样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把地球点缀得格外妖娆,恐龙作为此时的霸主在地球上真可谓傲视一切、独霸天下。
(5)新生代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来临怎么会如此姗姗来迟,不见踪影,他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世界因此而改变模样,那就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3、总结表格
元古代
25
地壳运动剧
烈
海洋占绝对优
势,晚期出现 孕育、萌芽 发
展的初 级阶段
海生藻类
时代(海
绵)
了若干大片陆 地
太古代
46
岩浆活动剧
烈、火山喷 发频繁
没有宽广大 陆,只有一些 火山岛
最低等原
始生命体
铁
由表格分析环境演化的趋势 、由表格分析环境演化的趋势
生物演化:简单T 复杂;低级T 高级 环境演化:简单T 复杂;低级T 高级 (四) 小组讨论
(1) 为什么我国北方多煤炭,从地理环境演化的角度来说明? (2) 学习了地理环境的不可逆性,你有何感想?
(五)
复习总结:(禾U 用 24 小时比例图)
各地质年代在24小时中的比例
如果把生物发展史浓缩在一天 24小时以内,那么人类的出现就是在这一天的
0.42 1.14 8.22
12
□太古代 ■元古代
I 丨古生代
厂I 中生
代 □新生
2.2 -
最后一小时的最后一分钟的最后几秒钟。
(六)课后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