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扎染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扎染,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是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扎染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实践教学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引言扎染,又称绞缬、绞染、扎花等,是我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的一种。
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扎染工艺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通过独特的扎结和染色方法,使织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纹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工艺的重视,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扎染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1. 历史背景扎染起源于古代的染色技术,最初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生活用品的装饰。
随着历史的演变,扎染工艺逐渐从实用转向艺术,成为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唐宋时期,扎染工艺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民间艺术的一大亮点。
2. 艺术特点(1)色彩丰富: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色彩自然、柔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图案独特:扎染图案多以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等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工艺复杂:扎染工艺流程繁琐,需要经过扎结、染色、晾晒等多个环节,体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
三、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2.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学习扎染工艺,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3. 增强动手能力:扎染工艺实践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增进团队协作:扎染工艺实践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1. 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布料:扎染工艺适用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
(2)准备染料:扎染染料可分为植物染料和化学染料,植物染料色彩自然,化学染料色彩鲜艳。
扎染
包豆子花:将扎染面料中包入豆子、硬币或小石子等不会被染
也不会被破坏的小物体,,再如同自由塔形一样把其扎紧。
包 扎 技 法 示 例
6) 折 叠
综合扎法:将捆扎,打结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
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三、多色扎染
在单色扎染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次以上的套染。由于受工艺 所限,染色时间不易过长,套色不易过多,多色扎染由于色彩交 错晕化,变化微妙,两三种颜色可以套染出多种色彩。
扎染
主讲人:沈加加
第一节
扎染的概述
(一) 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简介: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染成的图案纹样 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 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 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2、扎染发展历史: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始于秦汉, 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 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 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夹染用工具
• 夹具:图形夹板、几何夹板、文具夹、纽扣、 竹木制衣夹。
• 捆扎绳:棉、麻、丙纶绳等 • 局部染色用具:毛笔、注射器、滴管等用于局 部蘸染。
折线夹扎法:用屏风折折叠织物,用条状木板斜夹捆扎木板两头,
可做成连续图案。
•夹 染 技 法 示 例
•夹 染 技 法 示 例
4)包扎(内、外)
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一、扎染前期的处理
扎染知识简介
扎染知识简介
扎染古称绞缬、扎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属于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其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扎染制作技艺一共有四大类两百多种方法,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可以造成染色或防染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自然晕染的表现效果。
这种染色工艺可用于制作各种服装和饰品,如围巾、衣裙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扎染的主要材料为自然面料,如棉布、麻布、棉麻混纺、真丝、桑蚕丝等,染料则多来自天然植物,如寥蓝、板蓝根、艾蒿等。
扎染产品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扎染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出于新疆地区。
据载,早在东晋时期,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
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
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白族传统蓝底白花的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明清时期的寺庙,曾发现一些菩萨塑像身衣有扎染残片、扎染经书包帕等物。
扎染在中国云南、湖南、四川等地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手工艺术,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需更多关于扎染的知识,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非遗传承人。
民间工艺扎染期末总结
民间工艺扎染期末总结一、前言在经历了一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对民间工艺扎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本文将围绕扎染的历史渊源、技艺流程、材料工具、纹样设计、发展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
二、历史渊源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染色的痕迹。
而扎染技艺的流传与发展,则与我国的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扎染被广泛应用于民间传统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是传统技艺中的珍稀瑰宝。
三、技艺流程扎染的技艺流程主要包括染鞋、勾线、绑扎、染色、烧毛、定型等多个环节。
其中,染鞋是最基本的步骤,也是其他环节的基础。
勾线则是根据设计图案,在织物上勾出轮廓线,为后续的绑扎与染色提供依据。
绑扎是扎染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通过将线绑扎在织物上,形成不同的图案。
染色是扎染的核心环节,通过将染料浸泡在溶液中,使织物吸收染料颜色。
烧毛是将织物表面的毛发烧掉,使颜色更加鲜艳。
最后一个环节是定型,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使染料在织物上固定。
四、材料工具扎染工艺所需要的材料工具有:染料、扎染织物、绑扎线、扎染刷、烧毛器、染色盘等。
染料是扎染的核心材料,扎染织物选择好的布料非常重要,一般选择纯棉或者麻布。
绑扎线主要用来绑扎织物,在染色过程中阻止染料渗透。
扎染刷主要用来染色,可以将染料均匀地刷在织物上。
烧毛器用来烧掉织物表面的毛发,使颜色更加鲜艳。
染色盘则是用来盛放染料溶液的容器。
五、纹样设计在扎染过程中,纹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纹样设计多源自自然界,如花鸟、山水等,也有一些以风格独特的抽象图案。
而现代的扎染纹样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充满了创意与个性。
在纹样设计中,要注意图案的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色彩搭配要和谐统一。
六、发展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扎染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扎染工艺在材料与工具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
使用环保、无毒的染料,采用新型的织物材料,更新和完善了工具设备,使扎染工艺更加环保、高效。
扎染
夹扎法:利用木条、木棍、筷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木板、竹片或其他物体将折叠后的布料夹住,然后用皮筋 或者绳子捆紧。
折线夹扎法:用屏风折法折叠布料,再用条状木板或竹片斜 夹住,然后用皮筋或者绳子捆扎木板或竹片两头。
打结扎法:将布料对角折叠或不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由 打结拉紧。
角打结
平针缝绞法 大针穿线后沿设计好的图案在布料上均匀平缝后拉紧。 卷针缝绞法 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点状纹样。 捆扎法
将布料揪起一点,顺成长条,然后用皮筋或者绳子捆扎 起来。
三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方形扎法
将布料用屏风折法折成长条,然后从一头同样用屏风折 法折叠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再用皮筋或者绳子捆扎 起来。
棍扎技法 用布料将木棍缠绕起来,然后用皮筋或者绳子扎紧。
泼染,把染料泼在布料上,自然形成图案。
混合扎法任意结合前面所有扎法用到一块布料上,伙伴 们可以发挥创造力,甚至石头,塑料,纽扣,夹子, 等各种材料,都可以和布料捆扎或者折叠在一起创造 出上万种甚至更多图案。
折叠扎法。先将白布料竖向折叠成如手风琴一 样的形状。横向再折一遍。然后将折好的布料 夹在两块矩形木板之间,用橡皮筋十字状将木 板和布料捆好,最后用棉绳经纬状的再捆一遍, 扎紧布料。布料越大橡皮筋和棉绳就使用越多。
• 效果如图
• 棍扎技法。先将布料在裹在木棍上。然后 用棉绳困住布料下端。
• 将棉绳有间隙的向上缠绕,缠十圈左右时,用手从下至上 将布料和棉绳一起向上推。以此类推,将所有布料紧紧的
扎好。
最后把布料的两端用 棉绳扎紧,防止窜 动。
节扎技法。先把布料折 叠成手风琴状。在布 料一面三等份的用皮 筋扎紧三个节(节数 根据布料大小变化)。
在另一侧做同样的步骤, 交错扎节。然后继续 用橡皮筋从每个节向 内不断捆扎布料。
中国民间工艺——扎染
中国民间工艺——扎染扎染简介扎染扎染简介一、印染简史▲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
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
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
▲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夹缬,秦汉时已有,盛唐极为流行。
它是用两块雕镂相同图案的花板,将布帛夹在中间,在镂花处染色,成为花纹。
其图案特点是花纹对称,具有均衡规律的美。
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首先掌握了用蜡防染的技术。
扎染简介▲春秋战国时还出现过凸版印花等工艺。
▲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
唐代的印染业相当发达,除缬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印染工艺,特别是在甘肃敦煌出土的唐代用凸版拓印的团窠对禽纹绢,这是自东汉以后隐没了的凸版印花技术的再现。
扎染简介▲到了宋代,我国的印染技术以经比较全面,色谱也较齐备。
▲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扎染简介二、关于染料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
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
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马蓝。
▲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
我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
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
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
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
扎染简介扎染简介▲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
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
扎染之美 欣赏非遗扎染的色彩
扎染之美欣赏非遗扎染的色彩扎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结合了织物的装饰和天然染料的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展示出非凡的美感。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了数千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扎染之美,欣赏非遗扎染的色彩魅力。
一、扎染的起源和发展扎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丝绸制作过程中,最早的扎染技术可追溯到汉代。
当时,扎染主要用于为皇家成员和贵族制作华丽的服饰,以彰显尊贵的地位和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扎染技艺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大众传承的手工艺品。
二、扎染的工艺过程扎染工艺需要经历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需要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漂白和熨烫等步骤,以确保染色效果。
接下来,将各种纹样和图案通过特殊的绑定技法扎在织物上,以防止染料渗透,形成独特的白色阴影。
最后,将绑定好的织物浸泡在天然染料中,经过反复浸染和干燥的过程,最终形成斑斓的色彩。
三、扎染的特色和风格扎染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纹理效果而备受瞩目。
通过不同的绑定方式和染色方法,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色彩变化。
扎染作品的特色在于其线条纹理的变化和自然的不对称感,使其具有一种朴实优雅的美感。
此外,扎染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工艺技巧,如绣花、刺绣等,以展现更为丰富多样的效果。
四、扎染的应用领域扎染作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艺术品等领域。
在时尚界,扎染被用于设计各种时装和配饰,为人们带来独特的时尚感。
家居用品中,扎染可用于装饰帷幕、靠垫、桌布等,为家居空间增添自然与艺术的氛围。
此外,扎染也被应用于艺术品创作中,以其绚丽多姿的色彩和独特的质感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
五、扎染的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扎染技艺在当代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非遗扎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在教育方面,应当加强对扎染技艺的培训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扎染工艺师和爱好者。
同时,通过组织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向公众传授扎染文化的知识和价值,增强对非遗扎染的认知和关注。
扎染技法
缝扎
弛 赵晓音
缝扎、鱼子缬 古钱币 龚建培
缝扎
苗女 龚建培
壁挂《韵》的制作
设 计 稿
使用材料:细帆布100cm×90cm
缝扎、捆扎
壁挂《韵》
壁挂《鱼》的制作
壁 挂 《鱼》 设 计 稿
壁 挂 《鱼》
该作品 由日本山口县 博物馆收藏
缝扎、 蝴蝶花
扑碟
缝扎、捆扎 翔
最 基 本 的 扎 法
常见的燃料有:天然植物染料和化工直接染料。
天然植物染料环保,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扎染工 艺中相对常见些,而且对人体也能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但是 加工提取的工艺比较复杂,产量少,价格贵。
化工直接染料,它的特点是价格低廉,颜色较多,但色 牢度较差。
3、扎染工具
扎染工具包括:各种线、绳、带、网袋等 不同大小的缝衣针 不同形状的薄板(竹、木板或能经受 100℃不变形的塑料板等) 各种夹具(包括各种夹子)
缝扎、蝴蝶花
传统扎染纹样
叠夹
冰花纹样
捆扎
满地远圆
缝扎、捆扎
老鼠纹
扎染用花板
• 传统花板
印刷图案
• 印刷图案
扎花
• 扎花
染色
• 染色
拆线前漂洗
• 拆线前漂洗
拆线
• 拆线
漂洗
• 漂洗
二、扎染成品应用与欣赏
三、扎染传承的意义: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 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 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 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 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 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 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扎染技法
4、扎染制作步骤:
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染前处理 捆扎染色 染后处理
• 扎染图案的设计
扎染从纹样形式上分为几何纹样(如散点、圆形、菱形、环形 等)、异形纹样(如叶纹、花纹、波浪纹等)和具象花纹等。
• 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 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染前处 理有:
• 用途:可以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用于构图。 也可以起点缀的作用,烘托气氛。
缝扎技法之三 叠缝扎法
• 此法是将折叠、缠绕、针法、打结等综合起 来的扎法。
• 经过适当的折叠,可以用简单的扎制过程, 得到较复杂的对称、连续、重复图案。
• 是建立在普通针法基础上的复杂变化针法。 种类较多,主要有:基本叠缝、多折串缝、 绕边缝、对称图案叠缝等。
2)缝扎
• 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一般用于具象 型图案(如:动物、花草)的扎制。
• 缝扎的基本过程为: 1。 预描图案(设计、可以用铅笔轻描) 2。 用适当的针法,按照图案缝好。 3。 抽紧、打结。 4。 过水、染色、拆线、水洗
缝扎技法之一 平针法
操作:上下穿针,针距可调,一般5-15mm;缝毕收拢、 抽紧、打结。 效果:状似“鱼子”;可以连接成线甚至图形。 特点:精、细。其它任何扎法不能比其扎的精细 用途:适宜表现精细的图案;点缀衬托表现图案中精细 的部分。
常见的燃料有:天然植物染料和化工直接染料。
天然植物染料环保,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扎染工 艺中相对常见些,而且对人体也能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但是 加工提取的工艺比较复杂,产量少,价格贵。
化工直接染料,它的特点是价格低廉,颜色较多,但色 牢度较差。
3、扎染工具
扎染工具包括:各种线、绳、带、网袋等 不同大小的缝衣针 不同形状的薄板(竹、木板或能经受 100℃不变形的塑料板等) 各种夹具(包括各种夹子)
非遗扎染知识点总结
非遗扎染知识点总结一、扎染的起源和发展扎染作为一种古老的纺织加工工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将染料通过各种手工艺技术直接输送至布面上的染色工艺。
扎染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唐代,至宋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经济文化繁荣时期的产物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扎染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品之一,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扎染最初是由农民手工制作而成的,是由麻、棉、丝织物为主要的染色材料。
而如今的扎染在材料和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麻、棉、丝,更多地运用了化纤、混纺等新型纺织材料。
二、扎染的工艺流程1. 设计扎染的设计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设计师需要根据布料的花型、颜色等特性进行精心设计,通过纸样或者图纸确定染色的部分和颜色的配比。
设计精美的图案能够让染出的布料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2. 捆扎捆扎是扎染的核心步骤,也是技艺高超的地方。
通过将制作好的纸样或图案打捆,用线条分隔不同颜色的染料区域,使布料在染料浴中染出不同的花色。
3. 染色染色是扎染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
扎染需要选择好质量的染料并确定好合适的染料浴,再将布料放入染料浴中进行染色,然后进行烘干和定型。
4. 整理染色完成后要进行整理,包括去线、洗涤、脱水等,使布料具有均匀一致的染色效果。
5. 完工经过整理后的布料要进行整烫,使其达到光滑挺括的效果,这样才能成为美观的成品。
三、扎染的特点和技艺1. 扎染的特点扎染的特点是颜色鲜亮、变化多端,图案丰富多彩且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是远古时期染色技艺的突破和提升,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其特点是在布上呈现出独具风格的各种图案和色彩,且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淡、褪色。
2. 扎染的技艺扎染是一种需要高超技艺的工艺,技艺的传承需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和传承。
其技艺要求将染料巧妙的输送到布上,使颜色分布均匀,效果自然,这需要染工有很高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想象力。
四、扎染的流派和代表作品扎染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我国三大传统染色技艺
传统的染色技艺一直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我们常能见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古朴雅致的传统印染艺术品。
以下是我国三大传统染色技艺介绍,供大家做个详细了解。
1、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
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
现在的扎染主要分为: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彝族扎染、现代扎染。
2、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
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3、蓝印(漏版刮浆)。
蓝印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加工流程为: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
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而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的蓝印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的痕迹,因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迫在眉睫!蓝印花布的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中国扎染文化简介
中国扎染文化简介
中国扎染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扎染技艺,可以说是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
其图案简洁、古朴、大方,在色彩上或朴素淡雅、或艳丽明快、或红中透绿、或绿中透蓝,丰富多彩,其变化丰富的图案花纹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扎染是用线将要印染的织物扎紧后进行染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传统扎染技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这种技术,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利用各种天然染料进行染色,而扎染就是使用各种天然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现代扎染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扎染工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
扎染是利用经纬线交叉扎结后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印染技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扎染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扎染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知名度。
—— 1 —1 —。
扎染工艺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古老的扎染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
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叫扎染为疙瘩花布、疙瘩花。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
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大理白族扎染以纯棉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种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
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中国蜡染扎染传统印花技艺
第一讲:中国蜡染扎染传统印花技艺第一课时:蜡染技艺的介绍蜡染的简介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xié](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起源传说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
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
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
扎染非遗课程简介
扎染非遗课程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扎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印染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扎染过程中,工匠们通过将绳索或橡皮筋等物品绑在布料上,然后将其浸泡在染料中,使得染料无法渗透到绑定的区域,从而形成独特的图案和图案。
扎染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扎染这一传统的非遗工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而精湛的工艺,许多机构和学校开始开设扎染非遗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艺的机会。
扎染非遗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扎染的历史和发展:课程会介绍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演变。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扎染的历史,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这一传统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二、扎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课程会讲解扎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布料的准备、染料的选择和使用、绑定工艺等。
学生们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扎染的基本技术,并能够制作出精美的扎染作品。
三、扎染的图案设计和创作:课程还会介绍扎染的图案设计和创作方法,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图案和色彩搭配,如何将设计灵感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学生们将通过实践和创作,提升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能力。
四、扎染的应用和展示:课程还会介绍扎染的应用领域和展示方式,包括扎染作品的展览、销售以及在时装设计、家居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们将能够了解扎染作品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参加扎染非遗课程,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扎染这一古老而精湛的工艺,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增添色彩。
扎染非遗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传扬和保护这一传统工艺,也为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扎染提供了机会。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学习扎染非遗课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扎染非遗课程简介】第二篇示例:扎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民间艺术---扎染
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制作时, 将人们喜欢的花样纹式,用线将白布缚着,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浸入染缸里 浸染如此反复,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浸染到一定承担后,取出 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这些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图 形以及其他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 白族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 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 姿百态。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的扎染布制作衣裙、围腰、床单、窗帘、桌椅罩等 生活用品。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 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 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 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 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 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大理白族扎染以纯棉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 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种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 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 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 染矣,其色斑斓。”
中国民间艺术---扎染
概述: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 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 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 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 染成花纹的工艺。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扎染在中国约有 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 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
扎染技法介绍ppt课件
扎染的历史
起源:古代中国,秦汉时期 发展:唐代流行,工艺成熟 传播:明代传入欧洲,受到欢迎 现代:多种技法创新,应用广泛
扎染的分类
绞扎法:将织物折迭成一定 形状,再用线扎紧,然后染 色
捆扎法:用线将织物捆扎成 一定形状,然后再染色
缝扎法:用针和线将织物缝 扎,然后再染色
夹扎法:用两块夹板将织物 夹紧,然后再染色
扎染的基本技 法
扎法
折扎法:将布料折叠后用 线固定,形成图案
夹扎法:用木板等工具夹 住布料,用线固定
打结法:将布料打结后形 成图案
综合法:结合多种扎法, 形成复杂的图案
染法
绞缬染法:用线扎绑布料, 形成图案,再染色
夹缬染法:用木板夹住布料, 形成图案,再染色
蜡缬染法:用蜡涂抹布料, 形成图案,再染色
案例分享
传统扎染图案设计案例
云南大理扎染 四川蜀绣扎染 贵州苗族扎染 藏族扎染
现代扎染服饰设计案例
设计师:张肇达
设计理念:将传统 扎染技法与现代服 饰设计相结合
作品展示:展示设 计师的扎染服饰作 品,分析其独特之 处和设计思路
案例总结:总结现 代扎染服饰设计的 优势和发展趋势
扎染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家纺设计
扎染元素:传统扎染图案和色彩 风格融合:将传统与现代设计风格相融合 创新设计:在设计中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流行趋势:将扎染元素与流行趋势相结合
工艺礼品
扎染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和艺术价值,可以作为收藏 品收藏。
扎染工艺制作出的产品可以 作为工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 友。
扎染工艺品可以作为文化交 流的载体,促进不同地区和
案例名称:某餐厅 的扎染装饰
案例描述:利用扎 染技术制作出独特 的装饰品,为餐厅 增添民族风情和艺 术气息
扎染
3、扎染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自然清新的 风格。作为一种对现代化的逆反心态,也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上反映出来。 扎染这种古老的方式和纹样,作为一种时尚,又翻新流行起来。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间 特色开始退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营滋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 求,植物染料板兰根供不应求。在此情势下,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扎染
• 扎染、蜡染、蓝印花布都是传 统纺织品染色手工艺品种。 • 扎染又称为绞缬或绞染,是用 绳、线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 系、捆、绑、缝、扎,然后放 在染液中煮染。 • 蜡染是利用蜡的拒水性能,在 织物上先用蜡画出装饰图案, 然后浸入染液中。 • 蓝印花布又称灰染、靛蓝花布, 采用镂空刻版刮浆防染技术反 复浸染,形成简洁朴素的蓝白 花纹之美。
面练习
1、自由塔形扎
2、满针缝
3、包豆子花
将扎染面料中包入豆子、硬币或小石子等不会被染也不会被破坏的 小物体,,再如同自由塔形一样把其扎紧。
4、打结法
柳条式
将织物按径向折叠后捆扎源自、折叠扎染6、折叠器具扎染(夹染)
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 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 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
第四章
扎染作品欣赏
• 蜡染的材料: • (1)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 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 (2)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 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 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染剂。 • (3)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 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 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 染的。 • (4)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 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 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 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 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 三角形、斧形等。
扎染非遗课程简介
扎染非遗课程简介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古称“绞缬”,民间叫“印花布”、“扎白布”或“疙瘩染”。
它是用纱、线、绳等工具将织物扎结成不同形状的“疙瘩”,然后放入颜料中进行染色。
由于扎结部分不能染色,所以拆掉工具后,织物上会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
在中国,扎染技术已有数千年历史。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云南省大理市)开始开设扎染非遗课程,旨在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并培养新一代的扎染工匠。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文化和地区的意义和
用途。
2.基本技巧和步骤:教授如何准备布料、选择和制作扎结工具、扎结方法、染料制备、
染色过程、固色和清洗等。
3.设计和创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扎染图案和作品。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基本的单色扎染到复杂的多色扎染,逐步掌握技艺。
5.市场与应用:介绍扎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家居装饰等,并探讨其市场前
景。
6.环境和健康:强调使用天然染料和环境友好的材料,确保染色过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
无害。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扎染技艺,还可以深入了解其文化和历史意义,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白族扎染品种多样,图案多为自然形的小纹样,分布均匀,题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大理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间特色开始退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营滋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植物染料板兰根供不应求。
在此情势下,白族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大理传统白族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一、简介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
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浸染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二、溯源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
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十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三、主要工艺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白族扎染品种多样,图案多为自然形的小纹样,分布均匀,题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
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
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1、扎花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
先由民间美术设计人员根据民间传统和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创作,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设计好的图案,再由村里的妇女将布领去,用细致的手工按图案缝上,再送到扎染厂或各家染坊。
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2、浸染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
"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白族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
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
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近年来,大理喜洲白族妇女在图案艺术、古代结扎技法和现代印染工艺相结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了彩色扎染这种新的手工印染技术。
彩色扎染突破了传统单色扎染色调的局限,强调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统一。
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区,一种称为"反朴法仿扎染"的工艺制品正应运而生。
反朴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泼画而非泼画,图案花纹兼有扎染与泼画之风格的新工艺。
其特点是在扎染工艺上省去了扎结这一工序,图案花纹色晕层次更为丰富,呈现出错杂融浑、斑斓厚重的色彩效果。
彩色扎染和反朴法仿扎染具有同曲异工之妙,能产生朦胧流动的风格和回归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现物像,增添艺术魅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大理扎染的图案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起码有数百种之多,而且各种尺寸大小都有,衍生出扎染包、扎染帽、扎染衣裙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四、传承意义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