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最新范文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差距都在逐渐扩大。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的约20倍,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加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城乡之间的差距,到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差异,再到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巨大差距,都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
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需要从政府角色和社会参与两方面展开对策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2. 正文2.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都比农村居民更加优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
在不同行业之间,各种技术岗位和金融服务岗位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性别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男性在同等岗位上的收入往往比女性要高,甚至在相同岗位上女性的工资也比男性低。
中国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仍有不合理,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我国于1980年开征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制在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税制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对不同类别的11项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别计算征收。
该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别征收,有利于控制税源;缺点是容易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产生综合收入高、应税所得来源多的人税负轻,综合收入低、应税所得来源少的人税负重的现象,无法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方法。
这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表现在既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的因素,更没有考虑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不同情况。
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也存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的差异,这种税率制度增加了税制的复杂性,也损害了经济效率。
另外工薪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45%,在这种高边际税率、多档次的累进税率结构中某些级次的税率形同虚设,并无实际意义。
(二)现行消费税制度的调整力度不够,对热点消费的支持不够消费税自1994年正式开征以来,在调节消费结构,抑制超前消费需求,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十多年前经济社会基础之上的这一消费税制,与现今的社会发展水平相脱节,在征税范围、征收形式等方面的缺陷已越来越明显。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 问题及对策建议(1)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是基于分税制的运行模式,该制度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税收分配不均、地方财政压力加重等。
本文将分析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税收分配不均现状描述当前,我国税收分配主要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为主,中央政府负责统筹全国税收收入,并将一部分税收收入转给地方政府,以满足地方财政需求。
然而,由于地方发展不平衡及财政能力差异,导致税收分配不均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税收收入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却面临财政困难。
对策建议1.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地方税收征管水平,加大地方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地方税收收入。
2.调整税收分配比例。
对于财政困难地区,可以适当提高中央向地方的税收分配比例,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3.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需求,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能平衡税收分配。
问题二:地方财政压力加重现状描述现行税制下,地方政府在承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务的同时,还需要依靠税收收入来满足财政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加,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开支。
对策建议1.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通过增加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企业红利,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机制。
在现行分税制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划分财政责任,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通过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预算执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压力问题。
问题三: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税收收入现状描述由于我国现行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收入,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税收,缺乏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与对策
税收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与对策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城乡居民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税收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本文将探讨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1.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大,也相对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
而农村地区由于种植业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影响,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
2. 税收制度不完善当前的税收制度在征收方式和税负分配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大多数税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税负相对较轻,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 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
这使得城市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并提高了其经济收入。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1. 完善税收制度应进一步优化税收征收方式和税负分配,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税收支持力度。
通过减轻农村居民的税负,实现税收的公平合理分配。
2.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大对农村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优化公共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4.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和谈判能力。
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5.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素质。
三、结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税制结构在收入分配调控方面存在缺 陷 二、对收入分配调控的税种体系不完善 三、现有税收制度不完善导致收入差距调 控功能难以发挥
税制结构在收入分配调控方面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 税制结构 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占税 收总收入的比重过小 现行税制结构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 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却弱化了所得税 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比较滞后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改 善收入差距状况方面,具有其他政策手段 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为西方发达市场经 济国家发展实践所证实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税收制度的 建立与完善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实践,使 得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方面面临诸多 困境
西方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税制设计
西方国家在收入分配的调节方面是运用多 个税种来达到调节目的的。这些税种主要 包括: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遗产税 赠与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由于个人所得税 的自动稳定作用,对增加财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具有重要作用 以美国为例,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课征的模式,对个人在一年 内从各个渠道所得的收入,不论是劳动所得还是资本利得,均 汇总为当年的收入总额,再根据不同税率和扣除标准来纳税, 按照纳税人的申报身份还可以分为已婚联合申报者,已婚分别 申报者,户主申报者,单身申报者,采用六级累进税率,对不 同的申报主体,适用不同税率。个人所得税在美国联邦税中的 比重在40%以上,比重远高于中国,发挥出了重要的调节收入 的作用
社会保障税 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首创社会保障税 至1990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都相继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作为政府转移支付的主要资金 来源渠道,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得到了 较为充分的发挥
论我国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的缺陷
论我国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的缺陷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是指通过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调节和分配的方式。
然而,我国的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本文将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和讨论。
主体1. 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过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相对较低,导致高收入群体在税负方面享有较多的优惠。
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形成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公。
这种现象违背了税收调节机制的初衷,应该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力度,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2. 营业税体制存在缺陷营业税是我国的间接税之一,但其征收方式存在一些缺陷。
营业税主要对企业的营业收入进行征税,而征收率低,且存在营业利润过分集中的问题,导致少数企业享受了较多的税收优惠,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
应该加强对高利润企业的税务监管,增加税收征收率,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
3. 土地增值税政策亟待改革土地增值税是影响财产收入分配的重要税种之一。
然而,我国土地增值税政策存在一些困扰,如税率过低、征收方式不科学等。
这导致土地所有者享受了较大的财产收入,并不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应该对土地增值税政策进行改革,提高税率和征收力度,遏制土地财产收益的过分集中。
4. 社保税收制度存在缺陷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社保税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保基金的征收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社会保障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保制度缺乏与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制度设计,导致高收入人群的社保水平相对较高,而低收入群体的社保待遇相对较低。
应该逐步提高社保征收率,同时建立与收入水平相匹配的社保缴费方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结论我国的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社保税收制度等方面。
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改革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第一篇: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一、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目标的选择,它指导并规范着具体的政策目标,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行动导向。
二、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公共性偏离的表现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一)政策的公平价值缺失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严重的国家逐渐成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的国家,具体来说,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1。
分配起点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起点不公平。
教育收益最多的是穷人,因为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使得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就业方面获得均等的竞争机会以及更高的收入,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
2。
分配过程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过程不公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这主要造成了人的发展机会不公、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公。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采用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3。
分配结果的不公平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和过程不公造成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1981年,我国基尼系数仅为0。
292,那时还属于收入分配高度平等的国家。
(二)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收入分配政策会因为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而有所侧重,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现象,也是政策不当倾斜和偏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
经济政策的不当倾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改变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2。
发展政策的偏向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了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过度倾斜。
分析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
分析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是国家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
深化改革是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分析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深化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主要由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构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满足了税收征管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税种过多、税率过高、税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容易给企业和纳税人带来不确定性和纳税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是税收征管存在漏洞。
我国的税收征管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纳税人逃避税收、虚假报税、偷漏税等问题,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损失,也不利于税收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
三是税收征缴不便。
目前,我国税收征缴主要采取的是线下办税方式,纳税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办理纳税手续,这给企业和纳税人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四是税收调节功能发挥不足。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税收的调节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也未能很好地实现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
以上这些问题表明,我国财政税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那么,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进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完善税收制度。
要推动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可以从减少税种、简化税率、完善税收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更加清晰、公平、透明的税收体系,降低企业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加强税收征管。
要加强税收征管,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和机制,提高征管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减少税收漏洞,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健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 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自2001年起,中国实施了现行的分税制度,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收入分成两个部分,中央政府负责征收的税项归中央政府所有,地方政府负责征收的税项归地方政府所有。
然而,多年来,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运行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税收分配不合理在现行分税制中,中央政府征收的税项包括消费税、关税等,而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项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由于不同税项的税率和收入规模存在差异,导致税收分配不合理。
一方面,中央政府征收的税项收入较少,难以满足其财政支出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项收入较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差距加大。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对税收分配进行调整。
中央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关税、消费税等税率,增加其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则可以减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率,降低其税收收入。
通过调整税收分配比例,可以实现税收的合理分配,满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问题二:税收管理不规范在现行分税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
然而,税收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税收的浪费和滥用现象频发。
一方面,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财政资源,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税收使用方面也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税收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税收管理的监督和制约。
一方面,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税收使用的监督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等方面的监督,遏制地方政府滥用财政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使用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税收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减少税收资金的滥用现象。
问题三:税收逃避现象严重在现行分税制下,由于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分散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导致税收逃避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方面,一些企业通过虚报、偷逃税款等手段,减少税负,增加了税收的逃避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征收的权限和责任不清晰,一些地方政府对税收征收缺乏有效的控制,增加了税收逃避的可能性。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分税制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为两部分,中央政府负责征收和管理直接税,地方政府则负责征收和管理间接税。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问题一:地方政府收入不稳定由于地方政府征收的间接税收入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因此其收入具有波动性。
另外,地方政府还面临着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稳定,难以有效规划和使用财政资源。
问题二:地方政府强调“税源保护”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所辖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政府在税收征收上往往过于强调“税源保护”,甚至出现了非法收费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影响经济发展。
问题三: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度高由于地方政府收入不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导致其财政依赖度过高,难以降低财政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完善措施:措施一: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机制应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机制的建设,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措施二:完善税收征收机制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征收的监管,减少税收征收中的不当行为,并加强税收征收信息的公开透明,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强调“税源保护”。
措施三:降低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度应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并鼓励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经济实力,降低其财政依赖度。
总之,我国现行分税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和加强监管,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效率。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结构不断变迁,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尤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全面审视,并深入探讨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实际作用与效果,为优化税制、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
文章将系统梳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演变趋势。
基于最新的统计数据与研究文献,我们将详细描绘不同群体间(如城乡、行业、职业、地域等)以及整体社会的收入差距状况,通过各类指标(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五等分收入比等)量化分析其程度、特点及动态变化。
同时,结合经济社会背景,剖析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教育与人力资本差异、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聚焦于个人所得税在我国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我们将回顾个人所得税法的历史沿革与现行规定,剖析其累进税率、税收优惠、专项扣除等关键设计在理论上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预期效应。
还将考察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征收情况,包括纳税人群体分布、税负水平、税源集中度等,以揭示税制执行层面的现实挑战与不足。
核心部分,本研究将运用严谨的统计方法与经济学模型,开展对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定量评估个人所得税改革措施(如起征点调整、税率结构调整、专项附加扣除引入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地区间的异质性表现。
同时,对比分析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强化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再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助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这些建议可能涵盖税制设计改进、征管效率提升、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个层面,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调节居民收入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调节居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现状,研究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知识,剖析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我国进一步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研究对策,指明了未来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税收居民收入调节分配1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的现状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高速的发展必然带来诸多问题,其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日趋严重。
据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达到0.473,超过国际警戒线。
此现象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1.1区域间收入差异较大因区域间地理、经济基础、文化的不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2》统计,2011年,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上海最高为36230.48元,北京为32900元;而西部地区甘肃为14988元,黑龙江为15696元。
相对差距达到2.5倍以上,绝对差距达到15000元以上。
1.2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两者之比为3.03:1。
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不一致,城市的改革程度要远远高于农村,这就使得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不平衡,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由此形成,并逐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此外,城乡二元结构也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1.3行业间收入差距严重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为严重。
收入较高的行业有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其次,通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也造成了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税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税收收入分配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 财富集中: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财富被少数人集中拥有,这导致了巨额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税收制度可能没有足够的调节措施来确保财富的公平分配。
2. 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引起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行业的高收入群体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方式避税,或者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政策,而低收入群体则往往面临重税负担。
3. 影响因素: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政府往往没有建立合理的税收政策,没有适当的监管机制来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二、改善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对策1. 改进税收制度:政府应该加强税收制度的改革,对高收入群体加重税负,减少低收入群体的税负,以实现税收收入的公平分配。
2.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应该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这可以通过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创业精神以及吸引外国投资来实现。
3. 加强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加强对税收制度的监管,打击各种逃税行为,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同时,应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查力度,防止其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税收。
4. 提高社会福利:政府应该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福利投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5. 加强国际合作:税收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来解决。
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应加强对税收制度的研究和交流,共同努力解决全球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结论:税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加强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监管,改善就业环境,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查力度。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寻求解决税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办法。
运用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运用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所得税一直是我国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高收入的调节始终不到位,这是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未能有效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很多弊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我國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一直是工薪阶层,这就使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不仅不能有效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
要想实现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就必须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在这方面,目前我国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标志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实施。
此次税法修改主要涉及两项内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二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
把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的改革结果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进,将大大减少工薪收入者的纳税人数比例。
据估算,如果按照原来的每月800元的扣除标准,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60%;而按照1600元的标准,工薪阶层纳税比例将降至26%左右,也就是说,逾七成的工薪收入者不用纳税了。
另外,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又一重大变化就是明确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额扣缴申报。
”该规定有利于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堵塞税收征管的漏洞,最终有利于强化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但是,此次调整只是“微调”,是“渐进式”的改革,并没有触动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乃至整个个人所得税体制的根基,因此旧的个人所得税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比如,此次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只是提高了起征点以及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而对之前公众普遍关注的税率、调节收入分配等问题并没有触动,也就是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普通工薪阶层仍然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
最新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代写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
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
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
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
其二,大面积的超常征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
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
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
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
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
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
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 -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
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
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
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
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
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1. 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将税收权力分配给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政府,以实现财政权力和责任的分散。
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税收收入不稳定、地方政府间竞争加剧、税收资源分配不均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完善措施。
2. 税收收入不稳定我国现行分税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负责一部分税收征收。
然而,由于税收来源和税收规模的不同,导致税收收入的不稳定性。
一方面,中央政府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而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地方税种和转移支付等方式获得税收收入。
这种分税制的设置导致中央政府税收收入相对较稳定,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较为不稳定,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
为解决税收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收入调节机制,通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对地方政府开展税收征收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规模,确保其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3. 地方政府间竞争加剧由于分税制的存在,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税收征收权,这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为吸引企业和投资,地方政府往往降低税收负担或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导致资源投入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
为应对地方政府间竞争加剧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并建立相应的制度,防止地方政府滥用税收权力。
•通过加大地方政府间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减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压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4. 税收资源分配不均我国现行分税制中,税收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中央政府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获得较大的税收收入,而地方政府主要依赖地方税种和转移支付等方式,税收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地区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为主题,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一、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较为明显,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行业差距等方面。
在城乡方面,城市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在区域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在行业方面,高技能、高产值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较高,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
二、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原因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市场机制因素外,还包括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市场机制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政策因素主要是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制度因素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健康、家庭背景等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三、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对策研究为了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我国需要综合施策,从政策、制度和市场等方面入手。
在政策方面,应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政策,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在制度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在市场方面,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更多市场机会。
四、总结和回顾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在政策、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施策的也需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写手,我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而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府需要大力支持相关政策的实施,市场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速度远远高于农村人均收入,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7元,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
而9892元,前者是后者的2.9倍,加上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购买生产工具、子种、化肥、农药等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可能更大。
2.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出明显“东高西低”的现象,东部省区市中上海、北京、浙江、深圳超过4万元,高于全国水平,最高上海是47710元,北京是43910元,深圳是40948元,浙江40393,后4位的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分别是22307元、22160元、22026元、20804元,最低的甘肃是20804元,两者差距达到2.6万余元。
3.行业收入差距明显。
从行业来看,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调查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
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2倍。
调查数据显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09760元,专业技术人员66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748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40669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2914元。
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1%。
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7倍。
最高的金融行业年平均工资为108273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仅为28356元,绝对工资差距达到79917元。
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8∶1。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非常不合理,收入分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一)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一)一、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改善收入差距状况方面,具有其他政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已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实践所证实,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实践,使得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一)税制结构缺陷导致调控收入差距力不从心所谓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收体系中,不同税系、税类之间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其中主辅税系的确定是税制结构选择的核心,也是税制结构模式的主要标志。
我国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在这一税制结构下,流转税的财政收入职能和资源配置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但是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规模上的微不足道,使得我国现行税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税收调控体系不健全形不成多税种协同调控合力通常而言,税收调控收入分配是通过对居民收入的分配、使用、积累等多个环节的税种予以作用和实施的。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税收调控已成为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并相应建立了完备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各国家普遍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以遗产税、赠与税、财产税、消费税和社会保险税为辅的税收调控体系。
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其中个别税种尚未建立,但大多数国家都至少有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财产税等三四个税种搭配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收入分配调控作用。
而我国现行税制对收入分配调控的税种体系极不完善。
现行税制的收入分配调控主要靠个人所得税,存在严重的税种体系不健全问题,最严重的是社会保险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缺失。
使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分配难以形成合力,进而使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功能因受到极大限制而调控效应弱化。
(三)具体税收制度不完善制约收入差距调控功能发挥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居民收入产生调控效应的具体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而这三种税收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完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
一、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差距的困境分析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改善收入差距状况方面,具有其他政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已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实践所证实,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实践,使得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一)税制结构缺陷导致调控收入差距力不从心
所谓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收体系中,不同税系、税类之间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其中主辅税系的确定是税制结构选择的核心,也是税制结构模式的主要标志。
我国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在这一税制结构下,流转税的财政收入职能和资源配置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但是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规模上的微不足道,使得我国现行税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税收调控体系不健全形不成多税种协同调控合力
通常而言,税收调控收入分配是通过对居民收入的分配、使用、积累等多个环节的税种予以作用和实施的。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税收调控已成为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并相应建立了完备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各国家普遍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以遗
产税、赠与税、财产税、消费税和社会保险税为辅的税收调控体系。
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其中个别税种尚未建立,但大多数国家都至少有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财产税等三四个税种搭配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收入分配调控作用。
而我国现行税制对收入分配调控的税种体系极不完善。
现行税制的收入分配调控主要靠个人所得税,存在严重的税种体系不健全问题,最严重的是社会保险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缺失。
使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分配难以形成合力,进而使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功能因受到极大限制而调控效应弱化。
(三)具体税收制度不完善制约收入差距调控功能发挥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居民收入产生调控效应的具体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而这三种税收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完善问题。
1.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控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税模式不合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分类分项征收,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方法、适用不同的税率,这样,对于收入水平相同的个人之间,由于收入来源不同,承担的税收负担就不同,这不利于收入公平分配。
其次,税基确定不科学。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标准,只考虑了个人的生计需要,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自然状况,如婚否、赡养家庭人口的多少、子女教育费用等,这不能充分体现量能原则。
再次,税率设计不合理。
对工薪所得采用九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为45%,而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则采取20%的比例税率,不利于税收对收入
差距调控公平作用的发挥。
2.消费税调控收入分配作用甚微。
首先从征税范围来看,我国1994年的消费税税目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初消费品分类进行设置的。
多年来,消费税税目调整严重滞后,使消费税的调控目标已偏离其征收初衷,也难以发挥消费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甚至起到逆向调节,在生产环节向生产经营者征收消费税,只有存在税负转嫁时,消费税对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收入状况产生影响,进而发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面临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欲望不强,消费税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大。
3.财产税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居民财产总量不断增多,结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财产拥有差异已逐渐成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所以,财产税应成为税收调控的重要方面,但我国现行财产税,征税范围狭窄,计税以房产原值作为计税依据,影响财产税的收入调控效应发挥,
(四)税收征管能力与水平落后抑制收入差距调控作用发挥
税收征管水平是税收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再完善的税收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征管手段相匹配,也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的税收征管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税收征管制度本身尚不完善,一些必要的税收征管工作尚未形成法规,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水平和力度仍比较弱,税收征管工作难以保障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差距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差距的对策选择
(一)重视公平效应,科学定位税收调控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税收调控作为国家经济调控手段与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两者的调控目标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在我国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中,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崛起、为非国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税收在促进公平方面却相对乏力。
为此,应注重税收调控的社会性效应和公平职能,特别是税收调控收入差距方面,应强调其公平效应,保持其政策目标的相对独立性,以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二)完善现行税收制度,强化税收调控收入差距职能
1.切实凸显双主体税制,优化税制结构。
在税收体系中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功能最为直接和适用。
在西方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从而为西方国家税收制度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所以,在我国应改革现行税制,增加个人所得税比重,降低流转税比重,构建我国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税制,为强化我国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调控功能奠定基础。
2.完善税收调控体系,提高收入分配调控效率。
税制中的各个税种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调控环节和调控重点各有不同。
建立健全税收体系,在多个方面、多个环节和多个角度协同对居民收入分配予以调控,能使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产生合力并提高调控效率。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着相应严重的税种缺失,因此,应结合我国具体
国情,及时开征缺失税种(如遗产赠与税),并确立各相关税种的主辅地位,形成多税种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税收调控体系,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重点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强化收入分配调控功能。
首先,逐渐调整征收模式。
从我国居民的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经济的核算水平和资料的可获得程度出发,目前比较可行的是部分分类征收与部分综合征收模式。
其次,合理界定税基。
应及时地通过补充法律法规或对法律法规的补充解释,拓展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对一些已免税的项目,也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予以修改;个人所得税的生计费扣除先采取分档次定额扣除的办法,按赡养人口、主要扣除项目情况分成几种类型定额扣除。
再次改革和完善税率体系。
应本着劳动收入不高于非劳动收入税负的原则,结合分类征收方式改革加以改进,但应尽可能采用累进税率,以维护社会公平。
(三)强化外部环境建设与配套措施实施
加强税收调控作用发挥,不仅需要税收制度的完善,而且需要外部环境的建设和配套措施的配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外部环境的建设状况和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税收调控作用的实现程度。
1.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税收调控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三个方面:
首先,应加强税收调控的经济环境建设,即通过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为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其
次,加强税收调控的社会环境建设,其核心是居民纳税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状况。
应加强税收宣传,提高纳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税收调控收入分配效应提高。
再次,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即强化法制,严格执法营造税收的法律氛围。
税务机关要在依法纳税,违法严惩上强化对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法制教育或者说惩罚性教育,使纳税人懂得违法的后果,避免纳税人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营造严肃有序的税收法制环境。
2.完善税收调控配套措施。
税收作用发挥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促进税收制度的顺利实施。
目前而言,需要完善的税收征收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个人收入的确认和登记制度;银行个人存款实名制度;税收中介代理体系等。
首先,建立个人收入的确认制度和登记制度。
建立个人的确认制度,使纳税人的所有各种收入都纳入所得税范畴,并计入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信息库,形成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全面、综合监控体系而防止税源流失,使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作用充分发挥。
其次,全面实施银行个人存款实名制。
我国现在已开始实施银行存款实名制度,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银行存款实名制,其范围仅限于个人新增的银行存款部分,并未能覆盖全部个人银行存款。
这种不完全的个人存款实名制难以对个人收入实施全面的税收调控。
另外,发展税务代理中介机构,也是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收调控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