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2009-04-18

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办主任李景宗发言

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在水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黄委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鉴于"数字黄河"工程的先进性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与《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分别获得200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前,"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使"数字黄河"工程得到全面巩固与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及应用取得新成绩

两年来,黄委坚持“管理、应用、共享”和“完善、提高、拓展”原则,着重完善了"数字黄河"工程已建系统,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1、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黄委编制完成了《黄河遥感应用技术规划》和《"数字黄河"工程程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两个专业规划。

2、六大应用系统取得新进展

"数字防汛"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新进展。两年来,"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大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完成黄河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之黄河防洪调度系统(一期)和黄河洪水预报系统、黄河流域三维电子江河系统、黄河水库运行信息平台、黄河防汛值班系统等的开发。

"数字水调"一期建设顺利完成,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数字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完成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初步设计》。

"数字水保"方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一期工程于2008年11月通过了验收;开展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及水沙动态监测工作;启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工作。

"数字建管"方面,建成了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和工程安全评估模型,使工程建设与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电子政务方面,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部分内容已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实现了与水利部的互联互通及黄委机关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同时,出台了电子政务方面的《黄委政务内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黄委政务内网管理办法(试行)》等7个管理与使用办法。

2、加强了制度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不断完善"数字黄河"工程的相关管理办法,搭建信息共享的技术平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黄委内部已实现了实时水情数据、防汛数据、水调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黄委新制定颁发了《黄河灌区基础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等10多个标准和管理办法。

3、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取得重大进展

在水利部信息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在其他流域机构的密切配合下,黄委承担编制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定额标准的贯彻实施将为"数字黄河"工程已建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黄委已组织编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标准,并研究了黄委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体制和机制。

4、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数学模拟系统研发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核心。以"首席专家+团队"为主要模式,确立了数学模拟系统的研发机制,成立了研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编制完成了《"数字黄河"工程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同时,研发完成了黄河下游河道二维水沙演进与灾情评估数学模型,河口数学模型、水土流失数学模型、水质模型等数学模型研发稳步推进。

5、已建系统在治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数字黄河"作为治黄的重要科技手段,显著提高了治黄现代化水平,有力支撑了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治黄业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8年冬至2009年春,黄河发生了特大旱情,利用黄委开发的基于卫星的水资源蒸散发监测系统,跟踪监测了黄河流域旱情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黄委利用已建的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和防汛减灾系统,对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在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的同时,进行水库防凌调度,不但极大缓解了引黄灌区的旱情,而且保障了内蒙河段的防凌安全。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在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对信息化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为"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带来勃勃生机,促进了"数字黄河"工程的快速发展。"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又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信息化在国家总体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陈雷部长在2008年全国水利厅局长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陈部长把信息化建设列入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工程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信息化的指示以及水利部党组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数字黄河"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对信息化的应用要求更加旺盛。2008年,黄委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

标,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重点工作的"四个转向",对"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相关项目的批复,为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初步设计》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2008年4月正式通过国家立项批复,两项批复建设的内容涉及到"数字黄河"工程的各个环节。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数字黄河"工程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4、《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为"数字黄河"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定额标准的实施将解决长期困扰"数字黄河"工程正常运行与维护面临的重大难题,为其健康运行和发展铺平道路。

我们认识到,正像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一样,当前,"数字黄河"工程正在向复杂的、高深阶段发展,前一阶段的次要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过去的部分问题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

1、数据采集体系、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现有的数据采集体系不能满足"四个转向"的需要。上中游,特别是宁蒙河段尚缺少完善的河道测验、冰情观测体系。河口镇-三门峡区间是黄河洪水、泥沙主要来源区,该区报汛雨量站网密度小、报汛时段长,时效性差,站网密度和报汛时段不能有效地控制暴雨的时空分布。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管理和为河流污染总量及排污总量控制提供依据的需要。黄河非汛期低水测验能力仍显不足,黄河上中游退水监测体系尚未建立,灌区墒情数据以及干支流引水数据不能准确掌握,制约着水量精确调度。"数字黄河"工程基础网络系统和重要应用系统仍存在安全隐患。

2、"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亟待加强。"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不同系统间相互联动、信息资源和应用的集成不够充分。"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亟待进一步完善加强,以加快"数字黄河"工程向更高层次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发展。

3、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核心业务相关的数学模型研发与应用依然滞后。尽管在国内外河流水沙演进、河势变化相关的数学模型其研发和应用已非常广泛,但现有的机理模型还不能较好满足黄河河情的实际需要,适合黄河河情的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学模型、水土流失数学模型及冰凌预报数学模型等的研发仍需相当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