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利之最
中国历史大洪水-黄河流域
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21 1662年9、10月间(清康熙元年八月)黄河及邻近流域洪水22 1761年8月(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3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洪水24 1875年7月(清光绪元年六月)晋西洪水25 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26 1904年7月(清光绪三十年五月)黄河上游及川西北洪水27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28 1958年7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9 1977年7月延河、北洛河、泾河洪水30 1981年9月黄河上游洪水31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山西省水文总站:宁秀英本章概述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晋东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异常大洪水,沁河九女台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达14000m3/s,为近50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
与此同时丹河卫河以及河南省境内的伊、洛河也普遍发生了大洪水。
该年气候极为反常,大汛期间降雨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农历六、七、八3个月,连续多次出现灾害性大洪水。
沁河、伊、洛河下游地区灾情极为惨重,淹死了万余人。
然而在山西省其它地区及陕西省却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由此可见该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很特殊,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虽然洪水发生的年代相去久远,但由于洪水特别大,灾情异常严重,各类史籍如地方志、《明实录》、《明史》、《明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行水金鉴》、《续文献通考》等多有所记载。
除此以外,在沁河流域还调查到4处有关该年最高洪水位的题刻、碑记以及至今还流传的洪水民谣。
现将该年暴雨、洪水情况简要归纳如后。
一、雨情从表1所列的记载可以看到该年汛期雨量特别丰沛,洛阳、沁阳等地区自六月至八月淫雨长达3月之久,六月中旬至七月份又连续发生大强度的暴雨,伊、洛河、沁河、丹河多次发生大洪水。
中国人在黄河治沙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治理黄河流域沙漠化和荒漠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治沙史上的里程碑。
该工程于1960年开工,1961年建成,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上游的泥沙流失,减少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同时还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2. 毛乌素沙漠治理: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毛乌素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 库布齐沙漠治理:库布齐沙漠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库布齐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黄河治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黄河水利史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由于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它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自孟津以下因“善淤”,形成地上河;筑堤后则“善决,善徙”。
近人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统计资料有缺略,实约每年一次),不堵就形成改道。
黄河决口泛滥常北侵海河水系,南入淮河流域,造成河流在黄淮海大平原上迁徙。
针对它的特性,自古兴水利就注意水沙并用:用水有供水、灌溉、通航,用沙有浑水淤灌和放淤等;除水害,在上中游要防止水土流失,在下游要防止洪水为灾。
黄河的兴利除害,在历史上几乎占中国水利事业的一半,尤以下游防洪用力最多。
黄河水利史可分四期,四期的共性是上、中游兴农田水利,下游泛滥多灾,用堤防修堵加以治理。
早期成就。
自大禹治水(约公元前21世纪)至东汉王景治河(公元69),这一时期黄河北流与海河水系相混。
相传禹之前有共工氏及禹父鲧以堤堵水失败。
洪水滔天,在下游横流。
居民迁居丘陵,以水产动植物为主食。
大禹治水。
禹以疏导为主,排洪入海,获得成功。
居民才下居平原,种植五谷。
《禹贡》叙述禹河故道,大致在太行山东麓,斜向东北,至今天津附近入海。
此后水灾记载不多。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决宿胥口(今河南淇县东南),是有记载以来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入海口南移。
这一时期两岸堤防不多,河流呈漫流状态。
到战国时下游东岸的齐国,西岸的赵魏各距河25里筑堤防洪,是下游有系统堤防之始。
秦汉的防洪。
由于有了堤防,河道迅速淤高,秦汉时已成为地上河。
又由于河滩地常被垦占,筑围堤防洪,形成堤中有堤,堤线曲折不合理,西汉自公元前168年起,180年中大决口12次以上。
防洪措施首先是堵口修堤。
秦统一全国后曾整顿河川堤防。
西汉堵口最有名的是瓠子堵口,汉武帝亲率群臣参加施工。
其次是建始四年(公元前29)大决馆陶及东郡金堤,淹4郡32县。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07 社会经济
09 地位作用
目录
08 布设情况 010 图册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 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 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 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 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 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 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工程任务
减淤 发电
防洪防凌 供水灌溉
减淤
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人工扰沙”方式,即借助河水已有的势能,辅以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 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搅动让河底淤沙上浮,使其与自 然水流一起下泄,从而达到清淤输沙的目的。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共设3个扰沙点,分别位于小 浪底库尾、河南范县李桥河段、山东梁山县小路口河段。以上方法,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内不 淤积抬高。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以及人造峰冲淤,对下游河床有进一步减淤作用。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 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45.99亿千瓦.时/58.51亿千瓦.时(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 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 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1年9月12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 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取得 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量的好成绩。工程建设可以划分为准备工程施工、国际招标、主 体工程施工、尾工四个阶段。 准备工程施工 小浪底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包括外线公路工程、内线公路工程、黄河公路桥工程、留庄铁路转运站、 施工供电工程、施工供水工程、通讯工程、砂石骨料试开采、临时房屋工程、导流洞施工支洞工 程、施工区移民安置工程。 枢纽施工采用分期导流,一期导流围右岸施工,原河床过流;二期上、下游围堰挡水,主河槽施 工,同时进行左岸导流洞和其他建筑物施工。
湘教版2018-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关于长江各河段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游河道弯曲,号称“九曲回肠”
B 中游水能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
C 中下游河湖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D 各河段江阔水深,被称为“黄金水道”
3.长江谁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 中游汉江 B 上游金沙江
C 中游荆江 D 上游乌江
(水流湍急,低平(多曲 (水流平缓,江
水能资源十 流,多湖泊)阔水深,水天一
分丰富)
色,江海相连的
壮观景象)
支流状况 支流多
支流多
支流少
利用方向 水能梯级开发 灌溉、航运等 灌溉、航运等
15
目标一 长江 拓展3
长江的防洪
1.治理措施:加固防洪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 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 林工程,保持水土。兴建长江三峡、葛洲坝等 水利枢纽工程。
3.注入海洋:
1.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
渤海。
2.干流流经行政单位: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
鲁 4.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年入海量
只相当于珠江的1/7,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
22
目标二 黄河点拨2
上中游分界点:河口
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
5.流经地形区: 6.上游支流:湟水、洮河 中游:无定河、汾河、渭河
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最后注入东海。、 3.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上、中、下游划分地点
5
目标一 长江 点拨2
上、中、下游划分地点
4.源头到宜昌(湖北)为上游; 宜昌到湖口为中游; 湖口(江西)到入海口为下游;
易错点15长江与黄河-备战2022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原卷版+解析)
易错点15 长江与黄河一、长江开发与治理1、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发源地位于青海省2、注入海洋:东海,从上海市注入海洋3、我国第一大河:长度6300千米,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河流。
4、流经的省区11个: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5、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6、流经的温度带:青藏高原区、亚热带(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水文特征:大部分流域无结冰期7、流经的干湿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水文特征:干流水量大、汛期长8、主要支流:干流以北——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④汉江(武汉)干流以南——乌江、湘江、赣江9、主要湖泊:洞庭湖(湘江)、鄱阳湖(赣江)10、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11、主要港口城市: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南京、上海(入海口)12、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宜昌、湖口二、黄河治理与开发1、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地位于青海省2、注入海洋:渤海,从山东省注入海洋3、长度5464千米,我国第二长河4、流经的省区9个: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5、流经的地形区: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6、流经的温度带:青藏高原区 、中温带 、暖温带(水文特征:有结冰期、凌汛)7、流经的干湿区: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汛期短)8、主要支流(均位于中游):c渭河、d 汾河 山脉:a 太行山 b 秦岭 e 贺兰山9、水文特征:水量较小、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凌汛(初春或初冬,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 ,含沙量大,汛期短10、水利枢纽 :f 三门峡、g 小浪底11、划分黄河上、中、下游分段城市:⑤河口、⑥桃花峪12、图中有凌汛的河段是②④(②宁夏、内蒙古河段,④山东河段)13、黄河的贡献:(1)塑造平原: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水利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塬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塬,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塬,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塬,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5年人口11275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215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流域战略地位重要,区域优势明显,土地、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的黄淮海平塬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北5省的部分地区。
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 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水泥沙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造成了巨大灾难。
根据历史洪泛情况,结合现在的地形地物变化分析推断,在不发生重大改道的条件下,洪水泥沙波及范围约12万平方公里,涉及5省110个县(市),2005年区内人口9064万人,耕地11193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0615亿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区内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河堤防一旦决口,除洪水淹没带来的直接损失外,洪水携带的泥沙沙化农田,压没城市、农村、道路和工矿,堵塞治淮、治海水系和灌溉渠道,巨大的间接损失难以计算,破坏的生态环境长期难以修复。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是黄河防洪的重中之重。
二、洪水泥沙及河道冲淤(一)黄河洪水特点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种类型。
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洪水发生时间为6~10月;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及上游宁蒙河段,黄河下游多发生在2月,宁蒙河段多发生在3月。
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汇总
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汇总(一)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一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1古江南河一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邛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一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一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邛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一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土,治理黄河。
【公基常识】我国历代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1)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八年级黄河知识点地理
八年级黄河知识点地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北方最长的河流。
它流经九个省份,全长约5,464公里。
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黄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以下将从地理位置、水文情况、经济发展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对黄河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上游地区流出。
在畏兀山的南麓,黄河渐渐进入内地。
它经孟连峰、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和祁连山等著名山脉,最终注入渤海湾。
黄河沿途穿越宁夏、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和青海等九个省份。
二、水文情况黄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最后注入渤海湾。
在河道长度、流量和径流量等方面均居于第二位。
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雪融和潜水。
河水主要是黄色泥沙,故称为“黄河”。
三、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工矿地区。
河谷平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种植区。
同时,在黄河的流域中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
黄河还是水利工程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拥有重要的水利工程,如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淮河水利枢纽、三门峡水电站等。
四、人文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在河畔,人们发展出了陶器、青铜器、汉字等重要发明。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开始聚居,形成了大片的农业生产区。
殷商时期,商朝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洛阳,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之一。
总之,黄河是中国的珍宝,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河流。
在八年级的地理课程中,黄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我们应该学习和保护黄河,使之更加美好。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归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学习黄河的地理知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黄河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的北部,总长度约5500公里。
它的发源地位于中国的青海省,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跨了中国的东西两岸,涵盖面积广大。
二、黄河的重要支流黄河有两条重要的支流,它们是鸭绿江和满洲里河。
鸭绿江是黄河左岸的支流,发源于中国的西藏,流经甘肃和内蒙古,最后注入黄河。
满洲里河是黄河右岸的支流,发源于中国的黑龙江省,流经内蒙古,最后注入黄河。
三、黄河的特点与形成1. 上游和中游地区:黄河在上游和中游地区流量大,水流湍急。
这是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势高,有很多陡坡和峡谷,水流势头猛烈。
2. 下游地区:黄河在下游地区逐渐变得平缓,水流较为平稳。
这是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宽阔,水流缓慢。
黄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期的水力侵蚀作用。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在不断形成和变迁中。
四、黄河的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和利用。
在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例如引黄灌区和黄河水利枢纽工程。
1. 引黄灌区:黄河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黄灌区。
这个工程的目的是将黄河的水引入到干旱的地区,用于灌溉农田和供给人民饮用水。
2. 黄河水利枢纽工程: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是通过修建水坝和水库来管理和控制黄河的水流。
这些工程可以用于防洪、发电和供水等。
五、黄河的意义和保护黄河对于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河灌溉了大量的农田,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黄河还为中国的工业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黄河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都对黄河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威胁。
因此,保护黄河成为当务之急。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东南端,向东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80.3万平方公里。
黄河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出水量、悬移质含量、输沙能力和年际变化等方面。
首先,黄河的出水量非常大。
黄河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河流,每年输送的水量约为59亿立方米,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黄河发源地附近有丰富的雪水和冰川水源,加上流经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所以其出水量较大。
其次,黄河的悬移质含量较高。
黄河的流域面积广阔,经过灌溉农田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后,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较高,严重影响了水的透明度。
另外,黄河流域内地貌起伏较大,河床上有大量的砂砾,使得河水携带大量泥沙,使其水色呈现黄色。
黄河的输沙能力也非常强大。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河床比较平均,水流湍急,进而形成了较大的输沙能力。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最多的河流之一,每年输送约2.3亿吨沙砾,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
此外,黄河的年际变化较大。
黄河的水文特征受到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其年际变化较为显著。
例如,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黄河的降水量和水量,造成其年际变化。
另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农田灌溉,也会对黄河的水文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
尽管黄河的水文特征较为复杂和多变,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河沿岸有丰富的农田和水资源,多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形成于黄河的流域中。
然而,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黄河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管理好黄河的水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黄河的水文特征的年际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产业基地之一,许多城市和农田依赖于黄河的水资源。
因此,黄河的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关系到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读黄河水系图,图中黄河主要支流⑤为()A. 汾河B. 渭河C. 湟水D. 洮河2.黄河含沙量十分严重,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3.下列河流中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A. 长江珠江B. 黄河海河C. 长江黄河D. 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 治沙B. 兴修水利C. 加固河堤D. 拓宽河道5.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A. 上游B. 中游C. 下游D. 黄土高原区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B. 死海是世界陆地海拔最低处C. 长江是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D.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7.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 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8.(2019•梧州)读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长江与黄河都结冰B. 长江与黄河流量相同C. 长江含沙量增多D. 黄河的含沙量减少9.歌曲《大中国》歌词:“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啊…”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指出长江与黄河注入的海洋分别是()A. 黄海、渤海B. 东海、渤海C. 东海、黄海D. 渤海、黄海10.长江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和水电站是()A. 小浪底B. 三峡C. 龙羊峡D. 葛洲坝11.歌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词,结合歌词回答下题.(1)你认为这条大河最可能是()A. 长江B. 塔里木河C. 海河D. 黑龙江(2)有关这条大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B. 中下游江阔水深,有“黄金水道”之称C.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D. 受气候影响,结冰期长12.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河之最知识点
黄河之最知识点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源于中国青海省的昆仑山脉,穿越中国的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黄河的知识点,了解它的独特之处。
1.黄河的地理特点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长江。
它是全球土壤流失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因此被称为“中华水患之母”。
由于黄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和高原地区的特点使得黄河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峡谷和黄河弯。
2.黄河的重要性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北方地区农业的主要灌溉来源。
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还是中国早期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如夏、商、周等。
3.黄河的水文特点黄河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约为89亿立方米。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水流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每年的春汛期间,黄河的水位上涨迅猛,经常引发洪水。
这种波动性给黄河流域的农业和居民带来了挑战。
4.黄河的文化意义黄河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比如,位于陕西省的兵马俑和位于河南省的龙门石窟等。
许多古代文化和艺术形式,如汉字、书法、诗歌和音乐,都与黄河流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5.黄河的环境保护由于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和过度开发,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推行水土保持措施和限制河岸开发。
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以保护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6.黄河的经济利用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此外,黄河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和铁矿石。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黄河的水利工程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黄河的水资源,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三角洲的黄河分流工程和黄河下游的黄河大堤。
黄河的介绍
黄河的介绍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在黄河流域,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壶口瀑布、天下第一廊桥——洛阳桥等。
同时,黄河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水利资源。
然而,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和河道泥沙的丰富,黄河也被称为"中国的悲剧河流",常年发生洪涝灾害,其下游的黄河三角洲也经常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此外,黄河还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如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黄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1。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治理黄河的是()A. 加固下游河堤B. 上游地区开荒种地C. 修建水利工程D. 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2.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A. 额尔齐斯河B. 澜沧江C. 黑龙江D. 长江3.下列各组河流中,有结冰期的是()A. 珠江、长江B. 黄河、松花江C. 珠江、黑龙江D. 长江、塔里木河4.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B. 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C. 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D. 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5.黄河被誉为“母亲河”,下列对母亲河的“奉献”叙述不正确的是()A. 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B. 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C. 流经黄土高原,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水土保持D. 上游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6.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A. 长江B. 珠江C. 黄河D. 塔里木河7.《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分别是A. 喜马拉雅山、东海B. 唐古拉山、渤海C. 喜马拉雅山、渤海D. 唐古拉山、东海8.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A. 柴达木盆地B. 四川盆地C. 青藏高原D. 内蒙古高原9.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主要原因是()A. 上游乱砍滥伐B.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C. 下游华北平原水资源污染严重D. 上游流经沙漠地区10.甲河段与丙河段比较,丙河段()A. 含沙量大B. 冰期长C. 流量大D. 无污染11.河流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南方河流易发生洪灾,下列河流汛期最长的河流是()A. 淮河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12.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
专题17河流、自然灾害(讲义)(解析版)—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7 河流、自然灾害(讲义)解析版【课程标准|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点突破|典例解析】●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1)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图长江水系图长江流域简图黄河水系图黄河流域简图重的国家之一。
(3)主要的气象灾害重难点:长江与黄河的开发和治理长江黄河河段上游中下游上游中游下游开发利用水能、旅游资源航运、淡水养殖、旅游水能水能、灌溉灌溉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土地荒漠化严重、凌汛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凌汛治理措施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加固堤坝、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库、防治水污染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炸冰泄洪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黄河大堤、炸冰泄洪【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图“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中国西北角有一条外流河的名称是()A.额尔齐斯河B.塔里木河C.珠江D.黑龙江2.上图中河流分布图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和汛期最长的两条河流分别是()A.黄河、海河B.长江、珠江C.长江、黄河D.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答案】1.A2.B【解析】1.额尔齐斯河是位于中国西北角的外流河,是我国唯一的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故A正确;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注入台特马湖,故B错误;珠江和黑龙江都属于外流河,但珠江流经我国东南部,黑龙江流经我国东北部,故C和D错误。
故选A。
2.长江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我国的河流的汛期从北向南增加,汛期最长的是珠江,因为地处南岭以南,雨带来的早,退得晚,故ACD错误,B正确。
黄河流域第一坝之由来传记
山 西 省 柳 林 县 城 以 北 5k 处 ,有 一 个 依 山而 m
立 、 因 势 而 建 的 几 百 口人 的 小 村 庄 ,这 就 是 贾 家
垣 乡 的 贾 家 垣 村 。 历 经 风 雨 沧 桑 ,伴 随 物 换 星
移 ,在 这 块 贫 瘠 盼 土 地 上 ,一 代 又 一 代 平 凡 勤 劳 的 乡 民 们 ,为 改 变 穷 山 恶 水 的 生 存 环 境 ,情 注 峁
柳 林 县
对 后 人 开展 水 土 保 持 工作 产 生 的 启 迪 。
关 键 词 :淤 地 坝 贾本 椿 贾 家垣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3 l S 5 .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80 2 (0 20 .0 10 10 . 10 2 0 ) 30 1. 2
No. 3
S p. 0 2 e 2 0
口 综 传 记
雷有 军 刘探 昌 ( 山西省柳 林 县 水保 水 利局 )
摘
要 : 以文 学 手 法 ,论 述 了黄 河 流 域 第 一坝 — — 贾 家垣 大 坝 形 成 的 动 因 、 筑 坝 的 效 益 以及
实 呢 ? 员 外 进 行 了不 懈 的 研 究 探 索 ,最 后 目光 盯 贾 在 了全 村 最 大 的一 条 荒 沟 — — 盐 土 沟 内 ( 名 坝 堰 今 沟 ) 当时 的 盐 土 沟 , 沟 岔 纵 横 , 冲刷 剧 烈 ,水 土 。 无 存 ,杂 草 寥 生 ,荒 芜 凄 凉 ,满 目疮 痍 。对 此 不
黄河上的水利工程
黄河上的水利工程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农耕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的重要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97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第一条灌溉黄河的大运河,为后来的工程修建奠定了基础。
这篇文章将主要介绍黄河上的传统水利工程和现今的黄河治理工程。
传统水利工程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
但由于黄河的水量波动大,灾害频繁,需要人们精心设计水利工程来防御洪水和灌溉农田。
最著名的传统水利工程有:大禹治水、万里长城(黄河防洪工程)、颍川灵渠、平原洪沟等。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传说大禹在世时,黄河泛滥,洪水泛滥,数度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大禹头顶流的河水,象征他处于治理洪水的使命中,号召广大百姓一起修筑防洪堤坝,并针对不同的地形和洪水程度进行合理的调度。
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解决了王室和人民的生存问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敬和崇高的地位。
万里长城(黄河防洪工程):黄河防洪工程的建筑始于古代时期,它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现今的黄河防洪工程包括山西盂县到河南济源的铁路和干堤、陕西子洲县到河南新安的黄陵大堤、河南洛阳孟津的伏牛山洪水泄洪渠等建筑。
它们不仅防止乘船顺流而上的敌军袭击,而且还可以抵御黄河的洪水。
颍川灵渠:颍川灵渠是中国古代修建灌溉水利工程的精华。
它位于河南省颍川区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灌溉系统之一。
颍川灵渠处理的是黄河的水,将它导向地下,灌溉着河南省的旱区。
现代黄河治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都离不开黄河。
然而,由于黄河泥沙沉积、河岸崩塌、黄河决堤等问题,黄河治理迫在眉睫。
现今,中国政府颁布了《秦岭及黄河山区生态修复总规划》,着力解决黄河流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主要措施包括黄河流域水资源整合、黄河流域三区一线改革、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水利之最
1、世界上以复杂而罕见的水利工程--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是黄河梯级开发中规模最大、控制流域面积最广、并且是控制黄河下游防洪和泥沙的最关键性工程。
小浪底水库是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综合利用水库,是世界上对枢纽运用调度要求最严格、最复杂的工程。
①洞群布置世界之最:小浪底左岸单薄山体内集中布置了9条大直径泄洪隧洞、3个中闸室和6条引水发电洞以及3条尾水洞,加上地下发电厂房、变压洞室、尾水闸门室以及各种交通洞、施工洞等,拥有大小洞室100多个,是世界上水利枢纽地下洞群布置最集中的工程。
②进水塔和消力塘为世界之最:小浪底进水塔群形成“一”字形集中布置,前缘宽度276.4米,高113米,混凝土方量82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结构最复杂的进水建筑物。
小浪底出水口消力塘结构总宽356米,底部总长20米,分隔成3池,池深25米,混凝土浇筑方量达50余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集中布置最大的消力塘。
③地下洞挖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罕见:小浪底地下工程洞挖方量达280万立方米,在我国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
3条孔板泄洪洞内各设一开挖高度43.6米、跨度26.7米的中闸室,是国内外最大最复杂的中闸室;导流洞导流后,洞内装设多级孔板改建成为孔板消能泄洪洞,属世界首例;地下厂房长251.5米,宽26.2米,高61.44米,是目前世界上在砂页岩泥化夹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的最大地下水电站厂房。
④斜心墙堆石坝和坝基防渗墙全国最大:小浪底大坝为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坝顶轴线长1667米,坝体体积5185万立方米,为国内同类型大坝中最大。
大坝心墙下混凝土防渗墙最大深度达81.9米,轴线长439米,总防渗面积21800平方米,墙厚1.2米,混凝土强度为33MPa,是我国已建成防渗墙中造孔最深、厚度最大、强度最高的。
⑤在国内首次使用双层保护预应力锚索:小浪底工程安装了近千根25-50米长双层保护预应力锚索,其中双层保护一次张拉800kN--1000kN级的锚索在国内水电工程中尚属首次使用。
2、新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自流灌溉工程--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干渠和支渠共长880公里,干渠以上工程穿过71座总长110公里的隧洞群,其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全国最大、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其全长15.723公里的总干渠盘道岭隧洞,在引水隧洞中目前仍居世界第一。
3、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1958年9月在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永靖县境内兴建的刘家峡坝式水电站,1974年竣工,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装机122.5万千瓦。
4、亚洲最大的农村供水工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
分共用工程和专用工程两部分。
共用工程设扬水泵站11座,装机容量6.13万千瓦,设计扬程最高651米,总扬程1940.7米,设计总流量11立方米每秒,干渠总长105公里。
三省专用工程设扬水泵站13座、加压泵站43座,干支渠总长480公里,供水点1118处。
工程总投资9.226亿元。
共用工程于1988年8月兴建,1996年9月竣工。
工程全部建成后,可解决36万人的饮水问题,发展灌溉面积32万亩。
5、人民治黄的第一座大型引黄灌渠--人民胜利渠
该工程于1951年3月开工,1952年4月引水灌溉。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并亲手摇开了渠首闸门。
人民胜利渠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
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