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简单机械吗?简单机械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作用?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修欲望。
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定义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装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者速度。
2. 分类介绍: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四种类型的简单机械。
3. 作用说明: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增加力的速度,以及改变力的作用点。
三、原理解析(20分钟)1. 杠杆原理:介绍杠杆的定义、作用、种类和应用。
2. 轮轴原理:讲解轮轴的作用、原理和应用实例。
3. 滑轮原理:阐述滑轮的功能、种类和应用途景。
4. 斜面原理:说明斜面的作用、原理和实际运用。
四、实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开瓶器、门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简单机械的例子,并诠释其原理和作用。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探讨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简单机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建筑、交通等方面。
3. 学生自主探究简单机械的创新应用,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强调简单机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机械装置,认识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七、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简单机械的知识点,写出自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发现并记录简单机械的应用途景。
导学案设计者:XXX老师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浙教版科学九上认识简单机械教案.docx
认识简单机械(一)一一杠杆杜桥实验中学:胡仙萍一、教材分析《认识简单机械》这一节内容选自教科书《科学》九年级第五册第三章,本节主要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
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基本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
在杠杆一节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杠杆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简单机械,所以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杠杆的本质,从而建立杠杆模型。
另外解决杠杆问题,认清杠杆的力臂往往是今后解题的关键,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作图困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
在力臂概念的教学上,老师简单的给予一个定义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的。
所以一定要创设情景,引起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然后巧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归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这样使学生既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知识,又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领略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022-2022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
2022-2022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课题:其它简单机械一、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二、学习重点:定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
学习难点:滑轮组特点。
三、学习指导:认真预习课本(3-4分钟)四、学习过程设计【情境导入】伴随着嘹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庄严的升旗仪式利用了什么机械?有何好处?【明确目标】(一)学生自主学习(对学,5分钟,5分); 1.回顾:(1)什么是杠杆?(2)什么是杠杆的力臂?(3)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是(4)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生活中有哪些例子?2.新授知识: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分组实验,20分钟,13分)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1、钩码G=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1、钩码G=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表一表二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滑轮动,不能,但可以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表二滑轮动,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①定滑轮:定义:升旗用的是在旗杆顶端固定不动的滑轮,物理学中把像这样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实质:(将定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特点:使用定滑轮省力,但是改变力的方向(能,不能)。
②动滑轮:定义:物理学中把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实质:(将动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说明: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特点:使用动滑轮省力,但是改变力的方向(能,不能)。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3章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教案第3课时.doc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_)本学期累计教案30个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课型新课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技能领域: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退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纽•及其T作原理。
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幻灯,滑轮板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定滑轮二、动滑轮三、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來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
教学反思(一)引入新课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旗手往下拉细,国旗却往上走,而且比较轻快?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将砖乩等建筑材料拉上房顶,为什么工人在房下就能把材料送上房顶?滑轮一—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是属于一种简单机械。
(二)新课教学1、定滑轮动滑轮特点J 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一致? 演示:川弹簧秤育接称出钩码的重最,然后再通过定滑轮川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获得 读数,比较两个读数的大小。
滑轮位置固定不动定滑轮的特孟 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作图进行分析)不能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演示:通过物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起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与玄接称•十…-石不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作图分析)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距离。
设疑: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
那可不可以想一个办法来使滑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趣味实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用两个铁架台的杆子,再让两位男同学来把住铁杆。
用一根坚韧的绳子,一端固定在铁 杆的一端,然后把两铁杆绕儿个来冋,再找一个女同学用单手拉动绳的一端,看能占将两个同学拉拢。
想一想为什么?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
演示:(1)如何用滑轮组做到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先用一动一定来完成, 学生上台简单演示)(2)如课木99页实验所示,先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然f ;借助于滑轮纟H •(二 动二定)测出提升钩码所需力的大小。
科学:3.3《认识简单机械》教案3(浙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杠杆的“三点”、“二力”、“二力臂”指的是什么?
(2)从上节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二、新课教学
(二)杠杆的应用(板书)
教师讲述:从上节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公式表示:F1L1=F2L2(板书)
探究:杠杆能够省力还是费力
提问:观察课本P95图3-23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比较它们的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的大小,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小结:杠杆可分成三类(板书)
(1)省力杠杆:L1大于L2即F1小于F2
(2)费力杠杆:L1小于L2即F1大于F2
(3)等臂杠杆:L1等于L2即F1等于F2
思考:为什么有的杠杆会费力?设计这中杠杆的目的是什么?请解释这个现象。
(结合课本图3-23)
教师讲述:若你想省力而不是省距离,应当用省力杠杆。
若你想省距离而不想省力,应当用费力杠杆。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96 例题
2、课本P104练习第3小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B)P11 A层第1——10题
B层第1——12题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叫一名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并作图
学生分小组
讨论
学生听讲
学生课堂练习学生分层次。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
第三章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教材分析】本节要紧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
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差不多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
在杠杆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滑轮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分析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杠杆的应用部分,应让学生从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动身,分析不同杠杆的特征,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把知识学活。
滑轮,许多学生都见过或使用过,但并不一定会认真研究过它,因此,教材中要求首先让学生认真观看滑轮,并用实物对比挂图说明滑轮的结构。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滑轮应用实例的分析,并就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例子中,滑轮能够起什么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各种滑轮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滑轮工作时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实质。
【二】【课标要求】1.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2.用简单机械原理解释人体的运动,能区分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活动建议: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明白杠杆省力或费力的缘故。
3.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明白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4.理解机械效率,明白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九年级科学上册 3.4 简单机械(3)学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3)学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3)学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3.4 简单机械(3)学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3.4简单机械【点击要点】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F=G/2.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当不计摩擦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竹段绳子承担,撮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
【典题分析】例1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B.F3=F4C.F1=1/2F3D.F2=1/2 F4巩固训练1某人用l00N的力提起了350N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A.一个定滑轮B.—个动滑轮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个杠杆例2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11。
00.72 1.51。
03 2.0 1.3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除此之外弹簧测力计还应沿方向做运动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巩固训练2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认识简单机械》(第1课时)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一、教学目的1.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3.了解人体的运动也运用了不少杠杆二、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三、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四、教法选择学法引导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结果;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器材准备木块、长尺和橡皮,羊角锤等六、教学设计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
因此杠杆这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上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如做一个拔钉子的小实验,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认识以及概念规律的应用这样三个学习过程,贯穿着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还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以“找杠杆共性—感知动力和阻力—确定力臂—激发后续学习”为设计主线,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兴趣—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并内化为能力。
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兴趣的激发者的角色转化。
充分体现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1、2:展示集装箱码头情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PPT3:对情景问题的描述中引出课题。
师:1)轮船上的集装箱是怎样被搬上岸的?2)这样的机械的作用是什么?3)这样的机械结构怎样?那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二)探究新知PPT4、5、6:展示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的各类杠杆:舂、桔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代建筑大型工程时的劳动场景,并请学生找出其中所使用的杠杆。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案
3.3认识简单机械(第一部分:杠杆)本部分共4课时第1课时:认识杠杆教学目的: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两力(动力、阻力),两臂(动力臂,阻力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或幻灯片展示繁忙的码头、现代建筑工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机械,这些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所有复杂的机械都是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的,所以我们学习机械应当从最简单的机械开始。
二、新课教学:(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等生活在中常见杠杆事例指出:开瓶器就是一种被称为杠杆的简单机械。
引入: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演示]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或动画。
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①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②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的。
进而归纳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提问: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以是方的、圆的等。
2、杠杆的五要素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简单机械》PPT(第三课时)
四、小结
一、定滑轮: 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2、实质: 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转动轴 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1、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第四节 简单机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知道杠杆平衡的概念。 •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 3.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经历实验过程。 • 4.知道省力和费力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他们
的特点。
平衡杠杆
o
L1 F1
L2F2
·如果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三、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 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 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 受的拉力是_10_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5_0 N(动 滑轮自重不计)
F2= G2 /2
即
F=
1 2
G
G2
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拉力的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的距离 为什么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呢?
思考题: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改_变_用_力_的_方_向_。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省_力__。
3.4《简单机械》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节简单机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主题】第四节简单机械.【课时】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能描述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说明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3.认识滑轮组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运用规纳法、探制变量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三、教学过程引入:提问试一试:你能把坐着的自己举起来吗?一、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提问:利用一只滑轮、细线、铁架台来提升物体,你有几种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你所使用的滑轮有什么特点?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教师演示:探究定滑轮有什么特点(1)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G1。
(2)通过定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1,并与G1比较。
(3)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丙,注意观察弹簧秤的读数F是否改变?同时注意观察F1拉过距离与重物上升高度间的关系。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
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等于阻力F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动滑轮教师演示:探究动滑轮有什么特点(1)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2,通过动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2,并与G2比较。
3.3认识简单的机械_教学设计
认识简单机械(第1课时)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教材分析《杠杆》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
通过7年级科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教材通过对一些简单的机械使用过程的分析,揭示杠杆的基本特点。
利用阅读材料——《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和现代机械的使用对比场景,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体验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在情感上有充分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杠杆学习的欲望,列举分析生活器具的杠杆以及人体上的杠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本节中的图3-16,笔者认为存在科学性错误,因而不加利用。
学情分析根据9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对认识杠杆的特点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但从形状各异的杠杆中要抽象出杠杆的定义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给以适当的点拨。
力臂的认识和作图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思维会定势在两点间的距离。
作图技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关系,按部就班引导学生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9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所下降,喜欢作为听众,不乐于动手和深入的思考。
这些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真正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待于教师的引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几种机械的使用过程的观察和比较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对工作过程的杠杆的转动情况和受力分析,能认识并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杠杆的认识和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学案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7月13日 第3节 认识简单的机械(3)机 械 效 率一、知识梳理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 有用功 与 额外功 的总和。
符号公式: W 总=W 有+W 额。
4.机械效率:有用功 跟总功 的比值。
符号公式:η=W 有用/W 总=Gh/FL×100﹪ 由于W 有用<W 总 ,因此η<1.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它与机械是否省力、机械功率大小、做功多少是无......................关的,一样情形下,省力的机械效率低。
..................5、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 额外=0 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 总=FL W 有用=Gh W 额外=FL η=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的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6、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要紧措施有: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形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形下,减少额外功,提高效率。
二、巩固练习 1.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 动小于物重G ),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A .F 甲<F 乙B .F 甲>F 乙C .η甲<η乙D .η甲=η乙2、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把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高2m ,所用的拉力为250N ,则那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B )A .62.5%B .80%C .53.5%D .20%3、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 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若工人在5s 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 ,则泥桶上升__2___m ,手拉绳子的力为_80__N ,拉力的功率为__96__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91.7%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第三课时)知识点一、机械效率( 1)实用功:我们把一定要做的这部分功。
(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 3)总功:实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 4)机械效率:实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W 实用 /W 总=Gh/FL × 100﹪(5)W =W +WW实用 < Wη < 1总实用额外总二、丈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圆滑斜面: FL=Gh W 额外 =0 η=100﹪( 2)有摩擦的斜面: W =FL W实用 =Gh W 额外 =FL η=Gh/FL总(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拙程度和倾角相关。
例题解析例 1:起重机把质量为600 千克的重物提高了率是多少?( g 取 10 牛 / 千克) b5E2RGbCAP3 米,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焦,起重机的机械效解析: 电动机所做的功为总功,吧物体提高为实用功。
解: 起重机提高重物所做的功为实用功,所以 W实用= Fh =mgh= 600千克 ×10 牛/ 千克× 3 米= 18000焦W 总 = 34000 焦所以 η= W 实用 / W 总=18000 焦 / 34000 焦 = 52.94% 答案: 52.94%例 2:用大小为 250N 、方向沿着斜面向上的推力 F ,将重 G 为 400N 的货物由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已知斜面长 L 为 4m ,高为 2m ,如下图,则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 ______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 。
p1EanqFDPw解析与解答: 推力所做的功就是推力与在推力方向上经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250N ×4m=1000 J 。
斜面也是一个简单机械,也存在机械效率问题。
我们用斜面的目的是把物体提高,所以战胜重力所做的功为实用功,而推力F 所做的功则为总功。
W 有=Gh=400N ×2m=800 J , W 总=1 000 J 。
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简单机械(三)[学习目标]:1.、学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杠杆省力或费力的原因,知道杠杆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1、画出书本P91图3—40中四个杠杆的示意图。
对照示意图,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______是省力杠杆,________是费力杠杆,_____是等臂杠杆。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以下剪刀属于哪种杠杆?3、为什么有的杠杆会费力?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请分析各种杠杆的区别和利弊。
省力杠杆:l1____ l2,F1 ____F2,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的分类费力杠杆:l1____ l2,F1 ____F2,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臂杠杆:l1____ l2,F1 ____F2,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工具中,省力杠杆是__________,费力杠杆是___________,等臂杠杆是___________。
①镊子②自行车刹车闸③铡刀④缝纫机的脚踏板⑤理发用的剪刀⑥天平⑦剪铁皮的剪刀⑧瓶盖起子⑨售货员用的食品夹⑩抽水机摇柄(11)羊角锤(12)剪纸剪刀5.人的肱二头肌收缩使前臂曲肘,人的前臂是一个_________力杠杆,这种结构给人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粗细均匀的一段铜丝AOB,在O用细线悬挂起来,铜丝成水平状态,若将OB沿竖直方向向下弯一些,仍在O点悬挂起来,如图所示,则放手后______端将上升。
7. 如图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料,当把它支在O点时恰好平衡,如果在O点处将它锯成两段,则( ) OA.两段的重相等 B.较细的那段重 C.8. 弯曲杠杆OBA的B端挂一个重物G,如图所示,若在杠杆上施加一个最小力F,使其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这个最小力F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第三课时)
知识点
一、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n =W有用/W总—Gh/FL X 100 %
(5)W总=Wr用+W®外W 有用v W总n< 1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n =100%
(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 n =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例题剖析
例1 :起重机把质量为600千克的重物提升了3米,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焦,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g取10牛/千克)b5E2RGbCAP
分析:电动机所做的功为总功,吧物体提升为有用功。
解: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因此
W 有用=Fh =mgh
=600 千克x 10牛/千克x 3米
=18000 焦
W = 34000 焦
所以n = W有用/ W总=18000 焦/ 34000 焦=52.94%
答案:52.94%
例2:用大小为250N、方向沿着斜面向上的推力F,将重G为400N的货物由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已知斜面长L为4m,高为2m,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
p1EanqFDPw
分析与解答:推力所做的功就是推力与在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250NX4m=1000 J。
斜面也是一个简单机械,也存在机械效率问题。
我们用斜面的目的是把物体提高,所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而推力
F所做的功则为总功。
W t=Gh=400NX 2m=800 J ,
W总=1 000 J。
n = W有/ W总x 100% =800J/1000J x 100% =80%。
答案:1000 J ; 80 %
基础过关
1、一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
重物A、B相连,小车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图所示。
当小车静止在桌面上时,A、B的物重G A和G B 的关系行,如
为
( C ) DXDiTa9E3d
A. G A>G B
B. G A V G B
C. G A=G B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2、关于斜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斜面越长就越省力B•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c.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D.等高的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
答案:A
能力提高
1、生活中,除了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还有哪些方面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试举两例
答案:如螺旋千斤顶、螺丝钉
2、右图为某同学自制的天平式空气湿度仪,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当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多,即湿度变大时,
由于木炭有较强的吸水性,结果(B)RTCrpUDGiT
A.杠杆保持水平
B.木炭端下沉
C.铝片端下沉
D.两端都下沉
中考在线
1、(2008连云港
市)
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
O
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
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
的货物沿
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若人以0.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g取10N/kg,。
求在此过程中:
(1 )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大?
(2)人的拉力为多大?
(3 )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解答:⑴W有用=fs物
1 1 +
s物S人vt
2 2
代入数据得:W有用=1.5X 104 J
5PCzVD7HxA
100% 色100%
代入数据得:F=400N
W总
总、
⑶ P= t 或P= Fv
代入数据得:P=200W
2、(2008 •河南省)为了省力,工人师傅常用图3所示的斜面把物体搬运到汽车上。
设斜面长为s,高为h,
把重为G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推到车上所用力的大小为F,则搬运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X 100% (用题中代表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jLBHrnAlLg
答案:Gh ; GhFs
3、(2008柳州北海)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分别是:(B)X HAQX74J0X
A . 1800J 83. 3 % B. 2160J 83. 3 % C. 1400J
80%
D . 1800J
80%
4、 (2008达州市)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
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
n 甲,n 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
示拉力所做的功。
:(A ) LDAYtRyKfE A 、耳甲=耳乙,W 甲=W 乙 B 耳甲>耳乙,W 甲> W 乙 C n 甲<n 乙,W 甲v W 乙 D 、耳甲>耳乙,W 甲v W
新课预告
在能量的世界里,机械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下一课时我们将走进机械能。
两装置分别用力把 械效率,W 甲、W L 表
H=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