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

合集下载

西方杰出思想家

西方杰出思想家

西方杰出思想家(2009-06-28 10:10:20)转载分类:自然哲学标签:宗教伯里克利政体哲学家柏拉图雅典思想大家之古希腊罗马篇梭伦(Solon ,前640——前560年)希腊“七贤”之一。

出生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外出经商,漫游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

学识渊博,是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

在雅典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平民的拥护。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并被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伯里克利(希腊文:Περικλῆς;英文:Pericles ,前495——前429 )希腊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出身贵族,贵族阶层中最具见识和才干的人。

公元前444年以后历任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

他统治的时期是雅典最强盛和繁荣的时期,人称希腊的“黄金时代”又被称作“伯里克利时代”。

为人正直,倡导民主作风,对自己要求严格,执政廉洁。

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扩大公民民主权利;给穷人发“看戏津贴”,使他们也有文化娱乐的机会;而最大的贡献就是重建公元前480年被波斯军队放火烧毁了的雅典城。

伯里克利死后不到20年,强盛的雅典就败在斯巴达手下。

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 ,公元前469——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

他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们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想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和韦伯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对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他们的行政管理理论则在管理学科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对马克思和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是19世纪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这些思想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着重强调了生产关系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他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进而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管理不是中立的、超阶级的活动,而是一种服从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活动。

行政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因此,行政管理的本质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了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影响。

其次,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思考上进行的。

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有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分。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则是劳动力的提供者。

在这种经济体系下,社会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等级制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体制下,行政管理是为了维护这个等级制的社会形态而产生的,行政管理者要么是上层资产阶级,要么是下层无产阶级的代表。

行政管理所进行的政治决策,都会对社会的阶级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这些政治决策,都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维持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哲学思想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哲学思想
2)反对国家干预社会 • 自由主义学说的致命矛盾:既支持国家干预, 又反对国家干预。 • 19世纪上半叶“有原则的干预”; • 19世纪下半叶“全面干预” • 斯宾塞延伸了“国家管理有害经济”的观念, 认为国家管理将危害整个社会,主张尽量减 少国家职能,实行放任主义。
• (3)适者生存 • 人们为适应社会进化的大环境,必须获得文明 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 必须忍受能力与外界不一致所引起的痛苦,该 痛苦无法减少一分一毫。 • 他竭力反对济贫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强调优胜 劣汰。 • 重复启蒙时代的自然权利学说,捍卫的是强者 和金钱的特权。
“哲学家中第一个真正的人”— —尼采
• 1844-1900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坚 信祖先的波兰贵族的传奇。自幼身体孱弱,在虔诚和阴 柔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勤奋好学,具有语言和音乐天赋, 也具有特立独行和浪漫主义的气质。 • 1865年转入莱比锡大学的尼采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 表象的世界》一见如故并为之倾倒;1869年年仅25岁的 尼采由于里奇尔推荐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副教授, 一年后升为教授。1872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 生》。1879年辞去巴塞尔大学教职,开始了10年的漫游 写作期,一生中大部分作品写于此时。1889年都灵大街 上,尼采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 去了理智,1900年他与世长辞,享年45岁。
• 悲剧中实现的是苏格拉底原则:知识即 美德,罪恶仅仅源于无知;有德者即幸 福者;——苏格拉底称为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相信知识高于一切,包括生命。 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程序能够把 握生命本身吗? • 并不反对科学和理性,只是反对它们的 僭越和霸权。
• 2、权力意志——尼采最核心的思想 • 概念:权力意志?强力意志?冲撞意志? • 对一切事物包括宇宙本身的根本原因和 动力的一般解释。宇宙万物的总原则。 • 权力意志包含征服、掌控、克服和支配 等意蕴

第十章 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十章 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
——刘易斯.科瑟
(二)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和社会学在 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实证的内涵:
1、真实而非虚幻 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地而非模糊的 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和社会学在 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孔德依据实证主义原则,研究了人类智力发展的 历史,逻辑地构造出一个“科学的等级体系”,提出 社会学这一名词。
社会和有机体一样,如果一个大的灾难夺取了整体的生命,那 么,不会立即夺取其所有组成部分的生命;反之,如果没有灾 难发生的话,整体的生命将有可能长于其组成部分的生命。
社会有机体育生物有机体的不同:
要素联系程度或结构
联系模式
意识层次
生 单元(细胞)紧密结合 物 构成实在统一的有形体 体 各组成部分位置固定
(一)思想来源
启蒙主义传统——社会动力学 强调科学的作用和社会进步
传统主义思想——社会静力学 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
整体大于构成他的部分之和,因此社会不 是追求个人目的的个人的聚合体。社会是 由处在等级关系中的社会群体组成的,个 人应该受控于这些等级体系。
他给我们留下了双重的形象:既是第 一个主要的社会学综合体系的创始人,也 是悲哀的人道宗教教皇;既是社会学事业 的开拓者,也是一个向木匠们和知识上的 失败者布道的小老头;既是一个期望能够 为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描绘出一幅统一画面 的激愤者,也是一个向沙皇建议加强检查 制度,以防出现颠覆性思想的胆怯老人。
有机领域
超级领域
一、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有机体”论的 提出:社会与有机 体一样具有结构性、 功能性和相互依赖 性;复杂社会在结 构上比简单社会更 脆弱,同时,整体 总要受到其组成部 分的功能运作过程 的影响与制约。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家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家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家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 尼采 弗里德里希 威廉·尼采 威廉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至 1900年8月25日 德国哲学家
生平
• 早年 (1844~1869) 尼采在1844年10月15 日生于接近莱比锡的 洛肯(Röcken)小镇, 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在 1846年出生 。
谢谢欣赏
格言
• 尼采 说: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 尼采 说: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 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 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 尼采 说: 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 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 样回望着阁下。 样回望着阁下。 • 尼采 说: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 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 尼采 说: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 尼采 说: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 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至右:好友欧文 罗德 罗德、 至右:好友欧文·罗德、卡 格尔斯多夫、 尔·冯·格尔斯多夫、和弗 冯 格尔斯多夫 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 里德里希879—1888 1888) (1879 1888) 他在瑞士的格劳邦顿 州地区度过了好几年 的夏天, 的夏天,并在意大利 的热那亚、 的热那亚、都灵以及 法国的尼斯等地度过 许多年的冬天。 许多年的冬天。在这 期间, 期间,他收获了爱情 但最终失恋了。 但最终失恋了。

马克思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世界观【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的著作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而这种世界观囊括了宇宙观、本体论、认识论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探究马克思的世界观,展现其思想的精髓之处。

【马克思的宇宙观】马克思的宇宙观可概括为唯物主义,这意味着他认为物质是存在的,而意识和精神则是由物质产生的。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因此我们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客观观察的基础上的。

他坚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逐渐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

同时,他也警告人们,不要胡乱推断或者猜测,因为这样只会导致更多的错误。

【马克思的本体论】在本体论方面,马克思则主张一种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无限的发展和变化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

对于人类而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因此只有在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与规划。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元素,比如演变论、社会阶级、社会形态等,这些都成为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认识论】马克思的认识论同样是家唯物主义的,他认为我们的思想和知识都是建立在感官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他指出,感性认识可以观察到外部世界中的物质现象,而理性认识则是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所形成的。

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和分析。

但是,马克思也承认人类认知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因此人类的认知和知识都是有限的。

【结语】马克思的世界观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又展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认识。

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我们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我们也要牢记马克思的警告,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次实践和经验,坚信理智和真相能够战胜任何迷信和误解,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

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

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1、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思想背景:18世纪末进步哲学特别是杜尔哥与孔多塞的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观点;圣西门、康德、笛卡儿、孟德斯鸠、休谟的思想;孔狄亚克和“观念学派”以及牛顿自然科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人道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

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2、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思想背景: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法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派的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莱布尼茨的发展思想和康德的冲突中心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类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一切关系和形态变化的基础;阶级利益和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9世纪外国文学各流派总结

19世纪外国文学各流派总结
法国
司汤达
法国现实主义奠基人
《拉辛与莎士比亚》
《红与黑》
前者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后者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的形成
奥诺雷·巴尔扎克
法国现实主义奠基人
《人间喜剧》
它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居斯塔夫·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欧仁·鲍狄埃
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
《国际歌》
莫泊桑
法国中短篇小说巨匠
《羊脂球》
英国
意大利
亚历山大·曼佐尼
《约婚夫妇》
表现了民族复兴的思想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意大利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致意大利》、《金雀花》
美国(美国文学史上,真正作为本民族文学的第一次繁荣,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华盛顿·欧文
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见闻札记》
开创了美国短片小说创作的传统
詹姆斯·费尼莫·库柏
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美国的司各特”;他为美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开了先河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
开浪漫派诗歌之新风
《沉思集》
注重抒发内心的感受,诗风飘逸
阿尔弗雷·维尼
《命运集》
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欧那尼》
《悲惨世界》
前者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后者,贯穿人道主义,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珍品
乔治·桑
写的最好的作品是“田园小说”
《安吉堡的磨工》、《安东纳先生的罪孽》、《魔沼》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流派
实主义流派
首先,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现象做出了广阔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其次,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

19——20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19——20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19——20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哲学家一、唯意志主义:1、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2、费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eitzche,1844-1900)二、新康德主义:1、费里德里希.阿尔波特.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2、维尔何姆.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9-1915)3、海尔曼.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三、新黑格尔主义:1、弗朗西斯.布拉德雷(Francis Herbert Bradley 1846-1924)2、贝尼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3、布兰德.布兰夏尔德(Brand Blanshard 1892-)四、实用主义:1、查理.桑德尔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2、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4、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5、克拉伦斯.埃尔文.刘易斯(Clarence Irving Lewis,1883-1964)6、查理.莫里斯(Charles Morris,1901-)五、过程哲学: 1、阿尔弗莱德.诺尔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六、新实在论:1、拉尔夫.巴顿.佩里(Ralph Barton Perry,1976-1957)2、威廉.蒙塔古(Willame Pepperell Montague,1873-1953)3、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1863-1953)七、现象学:1、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2、马克斯.舍勒(Marx Scheler,1874-1928)八、精神分析学:1、西格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3、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九、存在主义:1、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2、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3、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4、阿尔贝特.加缪(Albert.Camus,1913-1960)5、哥不日尔.马塞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十、新托马斯主义:1、雅克.马里坦(Jacgues Maritain,1882-1973)2、埃齐厄纳.日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十一、逻辑实证主义:1、莫里茨.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2、鲁道夫.卡尔那普(Rudolf Carnap,1891-1970)3、奥托.纽拉特(Otto Neurath,1882-1945)4、卡尔.古斯塔夫.亨普尔(Carl Gustav Hempel,1905)4、阿尔弗雷德.朱尔斯.埃耶尔(Alfred Jules Ayer,1910-)十二、结构主义:1、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路易.阿尔杜塞(Louis Althusser,1918-)3、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4、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826-1984)十三、语言分析哲学:1、乔治.埃德华.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3)2、哥特罗布.佛雷格(Gottlob Frege 1848-1925)3、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4、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u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十四、日常语言哲学:1、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1976)2、约翰.朗肖.奥斯丁(John Langshaw Austin,1911-1960)3、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逊(Peter Frederick Strawson,1919-)4、约翰.罗杰斯.塞尔(John Rogers Searle 1932-)十五、普通语义学:1、阿尔弗莱德.柯日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1879-1950)2、斯图加特.切斯(Stuart Chase,1888-)十六、逻辑哲学:1、阿尔弗莱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1902-)2、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3、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4、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1940-)十七、科学哲学:1、卡尔.莱芒德.波普(Karl Raimand Popper,1902-)2、托马斯.萨缪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 ,1922-)3、伊姆雷.拉卡托斯(Ime Lakatos,1922-1974)4、保尔.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十八、生命哲学:1、乔治.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0)2、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十九、法兰克福学派:1、迈克斯.霍尔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2、泰欧多.阿多尔诺(Theode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3、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4、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5、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二十、新自由主义:美国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罗尔斯(John Rawls)和诺齐克(Robert Nozick)二十一、后现代主义哲学:1、美国哲学家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2、法国哲学家密西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教育学家:1、瑞士民主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2、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3、德国另一位教育家福禄倍尔(Friedrich Froebel,1782-1852)4、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5、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洪堡(1767-1835)6、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772-1837)7、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1790-1866)8、美国教育学家霍瑞斯曼(1796-1859)9、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10、赫胥黎(1825-1895)英国生物学家、教育学家11、日本明治时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福泽谕吉(1835-1901)12、帕克(1839-1902)美国教育学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人13、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14、美国教育家、教育史学家孟禄(1869-1947)15、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1870-1952)16、行为主义教育学家华生(J.B.Watson)17、苏联教育革新家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АнтонСемёновичМакаренко,1888—1939)18、凯洛夫(1893-1978)苏联著名教育家19、改造主义教育思潮5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布拉美尔德(Thedove Brameld,1904-)20、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ald Maslow,1908-1970)自我实现的教育思想21、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非指导教学思想22、保尔.朗格朗(Paul Lengrand,1910-),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23、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享誉世界的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24、凯勒(Fred S. Keller)“个别化教育系统”——PSI心理学家: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2、皮亚杰(J.Piaget,1896-1980)3、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4、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F.Skiner,1904-)操作主义程序教学理论6、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1913-)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A.Bandura,1925-?)的社会学习理论。

浅谈19世纪西方进步思想

浅谈19世纪西方进步思想

浅谈19世纪西方进步思想摘要:19世纪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期。

社会进步进化论与生物进化论交相呼应,斯宾塞与多位西方学者的社会进步观点早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发展。

一是从西方多位学者的进步观来认识当时西方的进步思想;二是当时中国学者严复翻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带给中国思想界不小的影响,从这个侧面来反映当时西方社会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进步观;进步进化论;圣西门;斯宾塞;赫胥黎;严复在欧洲,人们所接触到的进步的信仰要比进化的认识早。

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但中国人的进步信仰仅仅等同于甚至不及对进化的认识。

在西方,如果这种信仰有一定根源的话,并且人们要寻找进步信仰的历史根源的话,这个根源我认为在犹太教传统以及后期的基督教里可以被找到。

一、19世纪初西方社会的进步思想背景“救世主”在西方文学作品里总是出现在未来。

人们也可以凭借变幻无常的景象,从期盼“天堂”中发现一种“人间天堂”的幻景。

而众多的西方乌托邦就是从这种期盼“天堂”的想法中产生的。

1750年,杜尔高(Turgot)用拉丁文在索邦神学院发表了题为“人类精神进步”的两次演讲。

杜尔高的目的是赞美基督教,因为基督教是西方当时历史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有些人认为基督教的作用仅仅在于通往天堂之门,这个观点受到杜尔高的驳斥。

杜尔高将“基督教世界与异教世界加以比较”,来说明“全人类从基督教之中获得的优越感”,因而证明了尘世的“宗教效用”[1]。

但在《图尔高文集》后面会发现更为激动的内容,“人类的持续进步……始终趋向自身的完善”[1]212。

历史是一个过程,是人类从蛮不讲理向文明开化的奋斗上升过程。

如杜尔高所言,这就是人类向“天堂”攀升的过程。

杜尔高在文集中提到蛮不讲理是可想而知的:“人类因为背叛而受到惩罚。

生于福乐之地的人类被迫处于蒙昧和悲惨之中,这种状态只能通过时间和劳作的力量来缓解。

”[1]215蒙昧得到开化,野蛮转化成文明,这样人类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进步过程中的一小步。

二、举例阐述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典作家与其主要观点

二、举例阐述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典作家与其主要观点

二、举例阐述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典作家与其主要观点
德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康拉德•施特劳斯(Conrad Strauss):他是德国著名作家,以批判社会主义和宣传人道主义精神著称。

他的代表作有《哲学问题》《未来世界》等,《康拉德•施特劳斯全集》、长篇小说《人类的命运》(又译为《未来史》)等。

他在1845年出版的《康拉德•施特劳斯全集》中指出:“人类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奴隶,而是要成为自然本身..................................................... .....”,“这就是我们从上帝那里得至啲目的。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是德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他著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私有制是指所有个人对其自身和別人的财产所拥有的所有权";“家庭”指私人对家庭和国家这三个方面所拥有的所有权,这三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对立并有其自身规律和历史联系。

在恩格斯看来,只有通过“无阶级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存在任何永恒、绝对的界限”。

(3)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他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也是批判地进行社会主义实验并第一个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和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先驱。

他在《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甶发展为目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并且建立了最广泛也最深刻地代表资本主义制度所有方面、并具有共产主义特征的社会:“在这种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创造了自己世界本身,每个人在自己创造了自由幸福与和谐生活方面都获得极大满足。

”(4)威廉•布卢门塔尔:他是美国著名作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

历史趣谈:马克斯韦伯 社会学创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历史趣谈:马克斯韦伯 社会学创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克斯韦伯社会学创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导语: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是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马克斯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是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社会学家,其一生之中先后在洪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中任教,写出了大量的个人著作。

下面做一下马克斯·韦伯简介。

马克斯·韦伯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亲是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了柏林市议会议员,母亲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对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非常的大。

18岁的时候马克斯·韦伯考入了海德堡大学,22岁的时候通过了法学考试,曾经一度成为了一名律师,后来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从此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开始了自己的著书立说的生涯。

一生之中写出了大量的学术作品,被公认为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位在宏观社会学领域内具有非常高的成就的人。

马克斯·韦伯的学术成就的宏大精深,影响的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的思想体系说明了他是一位一个博大的智慧之神。

马克斯·韦伯全称为马克西米利安·卡尔·艾米尔·韦伯,小名是马克斯·韦伯,是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生活常识分享。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贵族世家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 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 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 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 1726年,孟德斯鸠辞去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 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28 年 起到奥、匈、意、德、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实地考察其社会政治制度和其它情况。1731年回国后专门从事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 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 1750年,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回击批评。 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在 这本中他第一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 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 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 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段 启蒙思想家一样,对于当时封建、反君主专制 的斗争是有积极作用的。
政治制度的变迁成为罗马盛衰的重要原因。古罗马早期王政时代实行军事民主制,公共事务 由元老院处理。元老院有权讨论和提出新法律。并交由罗马公民通过。实际上是罗马的最高 权力机关,它有权通过和否决一切法律,有权选举一切高级公职人员 为罗马早期有这样一套 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能够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了罗马政治的民主化,才使罗马强盛起来。 孟德斯鸠说:“罗马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 的精神,或是元老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利的事件。 共和国时期,设立了保民官,保护平民不受高级官吏侵犯;制定了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限制贵族专横;平民取得了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并能与贵族通婚;但共和制晚期专制 主义不断加强,罗马的原有的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遭到破坏。随着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加深, 战争不断出现,罗马进行了军事改革统治者加强了军事独裁,罗马的法律再也不能拯救共和 同衰败的命运。 屋大维上台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他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成为集国家最高军事统帅权、冉 审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国家元首于一身的最高独裁者但实质上已经蜕变成为依 靠军事镇压和恐怖统治来维持的君主制度。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元首制依靠军事镇压加强了中央集权,给帝围带来了200多 年相对稳定时期。但元首制统治并未彻底解决奴隶制的矛盾.隐约可见的危机爆发成为社会 政治经济全面混乱的导火索。为了拯救罗马帝国危机,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先实行改革 ,却加剧了矛盾。后经历君士坦丁的统治,依然是君主专制统治。最终曾横跨欧亚的罗马帝 国在政治制度变迁中灭亡。

马克斯韦伯简介

马克斯韦伯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

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代表作品出版时间《中世纪贸易公司的历史》1889年《罗马农业制度的历史对罗马公法与私法的重要性》1891年《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1895年《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1896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部分1904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部分1905年《古典西方农业社会状况》1909年《论解释的社会学的若干范畴》1913年《儒教与道教》1915年《古代犹太教》1917年《论新政治秩序下德国的议会与政府》1918年《帝国总统制》1919年《政治论文集》1921年《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年《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年《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1924年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不久举家迁至柏林。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是当地知名的政治家,其父亲的职业为家庭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青年时代的韦伯便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在1882年韦伯进入了海德堡大学的法律系就读。

和他父亲一样,韦伯选择以法律作为主要学习领域,并且也加入了他父亲读大学时的曾经加入的社团。

除了法律的学习外,年轻的韦伯也学习了经济学、中世纪历史、神学。

此外他还在斯特拉斯堡加入德国国防军服役了一小段时间。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组织和现象的学科,在许多方面都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知识是社会学经典著作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社会学的社会学史。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开创者。

他是希腊哲学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是人的本性,而人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德行高尚的共同体,而政治制度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统治着欧洲,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停滞了几个世纪。

到了现代,社会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开始批判封建制度和教权,充分发挥了理性思维方式。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政治权力的反思,对人的基本自由权利的探讨,对社会的公正和平等的解析。

这些思想成为了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基石。

社会学批判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

它的先驱之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带来的阶级矛盾。

他主张无产阶级就应该联合起来,通过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此外,批判理论强调了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隐含在当今社会中的不公和压迫。

在20世纪,社会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分裂与争议。

美国学者Parsons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互相依赖的部分组成。

永久与移动的社会运动理论则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及其影响力。

另外,社会学研究的重心也向群体动态、社交网络、社会心理学等方向发展,因此影响了社会学的发展与实践。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

21世纪的社会学思想更加关注人类的多元性、环境问题、多元文化之间的协调,还探讨了网络社交、个性的进化等多方面的新话题。

总体而言,社会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流派的理论和观念,整体上构成了我们对社会认识和理解的基础。

千年思想家之首——马克思

千年思想家之首——马克思

千年思想家之首——马克思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宣言——《共产党宣言》。

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工人运动在其指导下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他的学说的名义建立的政党不可胜数,甚至在今天对于各国的政治仍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宣称根据他的学说建立的国家最多时至少有二十多个,包括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和中国这样的重量级国家。

即使是在他的学说提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有5个国家宣称是以他的主义为国家的基本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决不仅限于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也相当大,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马克思的学说都占有原创性地位。

在哲学领域,马克思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划上了历史的句号,开创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社会学领域,马克思被尊为现代西方三大社会学家之首;在政治社会学方面,马克思被称为“政治社会学之父”;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开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在历史学的世界,马克思的历史阶段论和历史发展规律论等思想为人们揭开历史之迷提供了锁钥;在文学评论的天地,马克思的人民性价值标准在历史的考验中日见辉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成了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二是开拓了新的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三是造就了一批声誉卓著的国际著名学者。

”促成了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科学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其中有一些分支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直接有关。

例如,新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这是两门极为重要并有深远影响的新兴学科,它们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完整word版,19世纪外国文学各流派总结

完整word版,19世纪外国文学各流派总结
唯美主义文学
首先强调艺术的纯粹性,认为艺术“旨在求美”;其次认为艺术应该超然于现实;再次,追求艺术形式美
英国
罗斯金
最先把英国唯美思想传播开
《现代画家》等
王尔德
英国唯美主义的最大代表
《快乐王子》
法国
戈蒂耶
唯美主义在法国的首倡者;“帕尔纳斯派”诗人师宗
《莫班小姐》序言
唯美主义的一份纲领
象征主义文学流派
第一,一反传统的美丑观念,表层艺术形象时常出现病态、丑陋的事物,并化丑为美、丑中见美。第二,艺术感知视角的内向性,注重开掘心灵隐秘,捕捉直觉,表达上反对抽象解说或单纯抒发;第三,象征不仅是表现手法,更是作品整体的形式特征;第四,重视语言的革新;第五,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
第三,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她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第四,浪漫主义善于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五,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德国
奥·施莱格尔
弗·施莱格尔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创立了“耶那派”诗论
《伊斯特·沃特斯》
英国较典型的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比利时
勒蒙尼耶
“比利时的左拉”
《肉食者》
挪威
易卜生
《群鬼》
瑞典
斯特林堡
“复制自然”的“摄影师”
《朱丽小姐》等
德国
康拉特
慕尼黑中心的中坚人物;左拉的狂热追随者
《伊萨河在倾听》
霍普特曼
柏林中心的代表作家
《日出之前》
美国
斯蒂芬·克莱恩
《街头女郎梅季》
美国最早的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1、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思想背景:18世纪末进步哲学特别是杜尔哥与孔多塞的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观点;圣西门、康德、笛卡儿、孟德斯鸠、休谟的思想;孔狄亚克和“观念学派”以及牛顿自然科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人道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

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2、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思想背景: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法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派的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莱布尼茨的发展思想和康德的冲突中心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类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一切关系和形态变化的基础;阶级利益和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类历史既是人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人类日益异化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是经济异化的典型形式和高级阶段;法律、政治、宗教等上层建筑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还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思想的根源在于倡导者的生活条件和历史环境。

历史进化论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四种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每一种方式都是它先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对抗的产物,人类社会的最后阶段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后建立的共产主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和秘密,提出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是人的劳动。

3、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年)代表作:《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思想背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汉密尔顿关于哲学方法的思想;莱尔的《地质学原理》中发展假想的思想,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赫胥黎的进化思想和孔德的实证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力的恒久性规律”,任何事物在这种力的规律的作用下,都不可能保持其自身的同质。

作用于同质事物的力必将引发其不断的变化,普遍的进化框架认为社会进化是不断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过程,社会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不一定要经过预设的阶段,社会机构是功能与结构迫切需要的产物,不是行动者意图和动机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分开始分化,体现为结构的增加。

在从无差别游牧部落向复杂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的不断分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基本的社会分类是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在前者中人类的合作是通过暴力,而在后者当中,合作是自愿、自发的。

国家的唯一权利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地狱外部的侵略,好的社会基于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之间的契约。

社会科学是客观的,社会科学家须尽力摆脱不适当的偏见和情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4、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年)代表作:《社会分化》(1890年),《历史哲学问题》(1892年),《货币哲学》(1900年),《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年),《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1917年)思想背景:法国和英国实证主义思想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观点,德国人类学的发展“平行”理论和利珀特的观点;康德与新康德哲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尼采和柏格森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不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也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因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其中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理解”概念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者难免带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观的和相对的性质。

群体互动形式的研究证实了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

社会是一个包含合作与冲突、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合作与冲突的存在,社会冲突可以分为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它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普遍的货币关系中个人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客观物质文化越发展,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越衰退,个人在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的特征是对社会的疏远和异化,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个人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

5、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年)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年),《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年),《自杀论》(1897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思想背景:法国学术历史主要是启蒙主义传统尤其是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孔德和圣西门的社会观特别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博纳尔和迈斯特尔等的反启蒙运动思想;库朗热的历史研究方法及其著作《古代城市》;哲学家布特鲁的反还原主义学说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勒努维耶的观点;塔尔德的《模仿的法则》中的理论;斯宾塞、齐美尔、藤尼斯和心理学家冯特的一些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

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着人们的意识;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强制的熏陶和影响,且如果对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整体方法和观点来解释。

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和语言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研究处于社会现象层次上,防止任何形式的还原论;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是社会学两个不同但必要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假设-推测-检验的研究步骤。

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又可以分为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种类型,有机团结基于社会分工,职业专门化使集体意识受到削弱的同时增加了相互依赖并要求新的职业道德的确立。

社会危机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团结面临着解组的危险和反常社会分工的破坏,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相适应的多层次道德体系。

社会自杀现象根据溯源分类法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三种。

6、沃德(Lester F Ward,1841-1913年)代表作:《动态社会学》(1883年),《文明的心理因素》(1893年),《社会学大纲》(1898年),《纯粹社会学》(1903),《实用社会学》(1906年)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传统,达尔文、斯宾塞、萨姆纳等的社会进化论,美国的进步运动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发展是宇宙发展的一部分,每一后续阶段都是前一阶段成就的积累;社会力量也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社会学的基础在于心理学,人可以从理性上控制社会过程(有目的进化论)。

进步分为两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前者依进化的一般法则发展,是被动和消极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表现为更加复杂的理智、道德和审美进步,是主动和积极的。

国家是集体意识的体现者,将来竞争和垄断应让位于自觉的协作,建立一个“有目的”社会,教育和科学是这种计划的工具,科学方法的发展使人类日益有可能有意识地改善进化中的社会。

人类学研究人类历史的自然方面,社会学研究人类历史的文化和心理方面;社会科学的使命应是赋予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必备的知识。

7、韦伯(Max Weber,1864-1920年)代表作:《中世纪商社史》(1889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年),《政治论文集》(1921),《经济与社会》(1921年),《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思想背景:德国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中强调“人是文化和历史领域中积极和自由的行动者”的思想;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狄尔泰等新康德主义者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区分的思想;雅斯贝斯关于解释与理解之差异的思想;经济史学家和历史主义经济学家罗舍尔、克尼斯、瓦格纳、布伦塔以及社会学家藤尼斯、齐美尔的思想;尼采和马克思关于意识与利益的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科学研究关系到价值相关性和价值中立性两个问题,一个涉及选题,一个涉及客观和科学的分析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既要反对纯思辩的哲学研究方法,也要反对实证主义的社会决定论。

(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社会行动类型主要有四种:目的合理性的、价值合理性的、情感性的、传统习惯性的。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的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动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人的“意义”。

理想类型是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比较研究的得力方法。

社会统治有三种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其中科层制(或官僚制)是法理型统治的最典型和纯粹的形式,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

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政治、声望等多元因素决定的。

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的,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

世界宗教根据对待世界的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入世禁欲主义、出世禁欲主义、入世神秘主义、出世神秘主义,现实中往往有各种成分的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