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创作中的十诫
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遵守与践行
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遵守与践行
博士生作为学术界的一员,需要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博士生需要遵守的学术道德和规范:
1. 尊重知识产权: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如果需要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必须注明出处,并遵守相关的引用规范。
2. 遵守学术诚信: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遵守学术诚信,不得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不得提供虚假信息。
如果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存在错误或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并向相关人员和机构报告。
3. 遵守学术规范: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规范有助于保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尊重同行评审:博士生的研究成果需要经过同行评审,这是学术界的重要制度之一。
博士生需要尊重同行评审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评审结果,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5. 遵守学术道德准则: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般都会制定相应的学术道德准则,博士生需要遵守这些准则,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学术道德准则,需要及时纠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博士生作为学术界的一员,需要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保证学
术研究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道德水平,为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十戒中的哪些戒律与良好领导和治理有关?
十戒中的哪些戒律与良好领导和治理有关?导语:《圣经》中的十诫是对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虽然它起源于宗教,但其中的一些戒律与良好的领导和治理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侧重讨论其中几条戒律,并阐述它们与良好领导和治理的关系。
一、不可偶像崇拜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不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人,是良好领导和治理的基石。
领导者应该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并确保社会的多元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只有在尊重他人信仰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1.1 不歧视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
领导者应该做出榜样,消除对其宗教信仰的偏见,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保护。
1.2 提倡宗教自由。
良好的领导应该保护每个人信仰的自由,并确保他们能够在宗教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发展。
二、不可欺骗他人诚信是良好领导和治理的基石。
一个领导者应该与他的团队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并保持透明和坦诚的沟通。
只有在建立诚信的基础上,团队成员才能够更有效地合作,达成共同目标。
2.1 保持透明的沟通。
领导者应该及时向团队沟通信息,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组织的目标、策略和决策过程。
2.2 履行诺言。
良好的领导者应该履行自己的承诺,并要求团队成员也做到信守承诺。
只有在信守承诺的基础上,团队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三、不可谋财害命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只有在关心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3.1 关注社会公益。
良好的领导者应该为社会公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福祉。
3.2 反对腐败行为。
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应该保护公共财产,反对腐败行为,并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不可作伪证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诚信和公正的品质。
他们不应该扭曲事实,也不应该为了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而做伪证。
只有在公正和坦诚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4.1 重视事实真相。
良好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决策,而不是凭空捏造或歪曲事实。
十诫学术不端之行为
十诫学术不端之行为作者:夏明曦来源:《新会计》2014年第07期学术不端行为在期刊投稿中层出不穷。
教育部2009年《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列举有七种应予严肃处理的行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2012年12月28日)归纳为三类:论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为、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为、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并给出了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刊“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的相关政策法规)。
分析《新会计》2013年来稿,抄袭和一稿多投的情况最为普遍。
文字重合率在20%以上的占了全部来稿的33.87%,其中重合率超过50%的接近全部来稿十分之一,查重系统提示为整体剽窃的达54篇,还有24篇被提示为剽窃观点;上述都已剔除了与法规文件的重合。
属于一稿多投的竟占了全部来稿的22.79%,其中的24%还兼有较高的重合率。
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其实还有许多情况,就我所接触,以下十类应引起重视。
一诫抄袭剽窃。
尊重原创,反对抄袭、剽窃是写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剽窃他人观点的做法,以及为反重查出来而作文字“技术处理”的改写,则隐蔽性更大,但其中大部分无法躲过系统的智能检测;难以查出的还有剽窃别人的图或表来用。
二诫一稿多投。
有的作者期望一稿多投可提高文章的中稿率。
殊不知,即使投稿采取邮箱密送各杂志,也徒劳无益。
由于绝大多数社科期刊使用同一个检测系统(SMLC)而信息相通,因而还是会被发现。
一稿多投一旦得逞,其结果就是重复刊登。
重复刊登不仅影响期刊之声誉,而且杂志的载文量将被扣除,从而影响相关评刊指标。
杂志社之所以采取多方措施抵制一稿多投,就是这个道理。
《新会计》的措施之一是发“拟用稿通知”给作者,待作者回复确认后才决定入编。
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伦理责任
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伦理责任
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伦理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涉及到学术研究的诚信、公正、尊重原创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博士生学术道德和伦理责任的建议:
1. 保持诚信: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保持诚实和真实,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不伪造数据或篡改实验结果。
2. 尊重原创:博士生应该尊重原创,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该注明出处,不抄袭他人的观点、思路或方法。
3. 公正评价:博士生在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偏袒自己的观点,不贬低他人的成果。
4. 尊重知识产权:博士生应该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5. 遵守学术规范:博士生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包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引用格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
6. 保守学术秘密: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保守学术秘密,不泄露未公开的研究成果或数据。
7. 尊重同行评审:博士生应该尊重同行评审的意见,认真对待评审专家的建议和批评,及时改进自己的研究成果。
总之,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伦理责任是保证学术研究公正、客观、真实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学术风气的必要条件。
十戒中的哪些戒律与伦理行为有关?
十戒中的哪些戒律与伦理行为有关?一、不可有别神刻在摩西领受十诫的两块石板上的第一个戒律是不可有别神。
这一戒律体现了伦理行为中的虔诚与敬畏,以及对个人信仰的重视。
在人类历史上,虔诚和敬畏是激励人们追求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平等尊重他人的基础。
1. 虔诚与敬畏深入人心的虔诚与敬畏意味着人们应该尊重并信奉一个至高的实体。
这为道德行为提供了根本指导,使人们在伦理决策中不失去信念和目标。
2. 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十诫中的第一个戒律提醒人们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宗教信仰是许多个人价值观、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的基础。
它有助于人们发展善良和正直的品质,并鼓励他们遵守伦理原则。
二、不可崇拜偶像第二个戒律警告人们不可崇拜偶像。
这一戒律强调了伦理行为中的真实和纯粹性,并提醒人们不要追求表面的虚荣和物质的享受。
1. 真实和纯粹性崇拜偶像通常与虚假和欺骗性联系在一起。
它追求物质和表面的东西,而忽视内心的真实和纯粹。
在伦理行为中,真实和纯粹性是追求正义和尊严的关键。
2. 价值观及优先级将人物、物品或金钱等纳为偶像,使其超越道德和伦理准则的重要性,容易导致道德沦丧和伦理倒退。
这一戒律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道德和伦理准则放在首位。
三、不可藐视上帝的名字第三戒律告诫人们不可藐视上帝的名字。
该戒律强调了伦理行为中的尊重和恭敬,以及个人言论的责任。
1. 尊重与恭敬尊重上帝的名字是尊重上帝本身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恭敬,避免使用上帝的名字来虚张声势或侮辱他人。
2. 责任和尊重他人不藐视上帝的名字还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信仰和宗教观点。
伦理行为中的言论和交流应该带着责任和尊重,避免侮辱、歧视或伤害他人。
四、记住安息日十诫中的第四戒律关乎伦理行为中的平衡和适度,以及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
1. 平衡与适度安息日的记忆和重视提醒人们在追求事业和工作的同时保持生活的平衡和适度。
伦理行为中的平衡是一种自我照顾和健康的表现,使人们更加健康、活力充沛。
杨卫院士导师十戒
浙大校长杨卫院士:导师“十戒”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
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
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
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
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一戒“光当老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都称导师为老师,很亲切。
八十年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提到导师时亦有称“boss”。
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等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
“老板”这个称呼有几重涵义,可以是爱称,导师给学生提供科研资助,指导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称,学生觉得导师让自己做各种事情;也可以是戏称,是导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互相调侃。
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
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
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
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
个人学术上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
二戒“尽做监工”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
教子十诫 《十诫》
教子十诫《十诫》教子十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使是最有耐性的家长,有时也会控住不住自己的情绪。
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指手画脚横加指责,稍不顺心也会大发脾气。
在这里指出几种较为典型的事例,及怎样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一,赞扬过多或过少把你的脏衣服放进筐子里了吗?假若孩子完成了这件事情,你就会说:你做的真好!或称你真是个好孩子。
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德尔讲,对孩子过分的夸张会增加孩子的虚荣心。
同样过低的要求,往往也会使孩子满足于现状而不求上进。
并且还会使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时,就必须听到赞扬声,否则他就会失去了主动性。
温德尔博士还指出:过分地批评与指责孩子也是有害的。
若你仅仅围绕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而指手划脚,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无所适从。
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
专家们认为,表扬与批评的比例应是三比一为好,如果表扬过多就会带来一定的虚假性,若过低则表明家长过于吹毛求疵。
表扬的程度还应根据孩子的表现而定,往往有些家长的表扬是下意识的。
家长表扬孩子,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一个六岁的孩子模仿大人擦玻璃时,虽然他只能把玻璃涂成个大花脸,但是你还是应该鼓励他。
而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做此事时,你则应该强调他要把玻璃擦干净。
二,摆不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你已上二年级的儿子正与同学在看电视,由于暴力镜头太多你表示反对。
孩子争辩道:同学们都在看这部片子,咱们表决一下吧!两个反对一个,我们胜利了。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小儿科专家巴顿d施密特博士告诫大家,孩子缺乏成年人的见解和经历,早期给予孩子过多的民主就会使他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容易被惯坏。
另外,家长为孩子定出的许多规矩并不需要都一一解释清楚。
对于小孩子的教诲,家长的行为往往比语言更容易让他理解。
对于有些事情,你可以这样讲:你就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开始询问为他制定的某些规矩,此时你就应该向他讲明道理,使他更能自觉地去遵守。
科研十诫——拉斯克奖得主分享科研经验
科研十诫——拉斯克奖得主分享科研经验1.寻觅良师,学习他然后发展自己的风格2. 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3. 领先并抓住机会4. 阅读文献但是不要被文献所困5. 做好实验不必一定要有顶级实验室6. 努力学,努力玩,并要挤时间洗衣服7.持之以恒比才华更重要8.失败乃成功之母9.莫对改变人生计划感到惶恐10.科学在极速发展:做时代的弄潮儿罗纳德·韦尔博士(Ronald D. Vale)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细胞与分子药理学教授。
研究方向是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分子马达。
他在2012 年与迈克尔·希茨和詹姆斯·斯普迪赫同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自1995 年以来,他一直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此前创造了一个科研界的世界记录:一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发4 篇高质《Cell》论文,迄今无人打破。
加上这 4 篇,他在研究生期间共发表12 篇第一作者的实验论文。
这一记录,大概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生的上限。
他的论文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推到了新层次。
以下全文是他在获得拉克斯奖后,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文章。
三生有幸遇到你你能想象当我和我的朋友也是同事James Spudich和Michael Sheetz在一起时,我接到电话说我荣获了基础医学研究Lasker Award奖时的兴奋么?Lasker Award所奖励研究的重要部分从我研究生时就开始了。
当我第一次遇见Jim Spudich时,我只有21岁,那时,我正在申请MD-PhD。
当Mike Sheetz,Tom Reese,Bruce Schnapp和我开始对轴突输送进行研究时,我23岁;当我们的有关微管运输和驱动蛋白的论文发表时我25岁;当我在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时,我27岁。
对我而言,那是一段极其不平凡的时光。
研究生导师的“十要”与“十诫”
研究生导师的“十要”与“十诫”
“十戒”(杨卫,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原浙江大学校长):一戒“光当老板”
二戒“尽做监工”
三戒“漠不关心”
四戒“呵护过紧”
五戒“批评不停”
六戒“处事不公”
七戒“用心不专”
八戒“治学不实”
九戒“逐末忘本”
十戒“快速扩张”
“十要”(潘保田,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副校长):
一要延揽英才(基本能力、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创新潜质)
二要因材施教(发现特点、制定计划、扬长补短、鼓励创新)
三要夯实基础(经典著作、前言文献、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四要指引方向(学术兴趣、研究课题、确定方向、立足创新)
五要发扬民主(课程讨论、学术研讨、科研讨论、创新意识)
六要以身示范(科研训练、学术报告、论文修改、创新实践)
七要拓展视野(学术会议、学术培训、研究访学、创新思维)
八要培育人格(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
九要严谨学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格、创新作风)
十要把好出口(课程学习、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创新成果)。
十诫
寒假里来来回回读了两遍,算算也有很长时间,断断续续夹杂在我的生活里的。
并不是摩西十诫让我虔诚,而是活的苦涩感动了我。
从美术馆回来已经是傍晚了,阴霾的天空和城市固有的声音都在我不远的周围。
我想起十诫里的故事,想起那些稍稍有些凝滞和忧郁的脸庞、镜头里很单纯缓慢的色调,仿佛进入一种状态。
人物总是交替着成为主角和陪衬。
当我抬起头看街上的行人,看他们匆匆和我擦身而过,在街的对面用不一样的步伐奔走生命,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乃至冲动。
一心想把所有真实的人都化作笔下的文字和晃动的影像,而且是绝不反复的一人一个,因为他们真的会有。
念戏文系已经有两年了,故事总是在苦思冥想中孕育,有时就算努力也很迷惘:害怕按部就班地行进学习会带来惯性和麻木、害怕仅有的灵感会就此溜走。
在一些不知道是该放纵还是勤恳生活的时刻,我奢侈而华丽地梦想着成为剧作家;而在那些莫名感动的时侯,我会想到那句话,每一张移动的面孔下面都藏匿着未曾开启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那是剧作老师说过的,她也说过:不疯魔不成活。
但基斯洛夫斯基用他的电影真正启示了我,坚信生命并努力下去。
法国电影符号学大师克里斯蒂安。
麦茨说,用一般语言讲述,这就是使用语言;用电影语言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造语言。
1988年拍摄的《十诫》使基斯洛夫斯基蜚声影坛,在无数次向个体的精神世界开掘的过程中,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语言对个人生存在状态的哲理描述可以说是最完整而深入的一次“创造”。
这种完整和深入依托在对古老《圣经》的全新诠释和演绎这个独特的视角上。
因为她委婉的节奏、细腻的深入,我似乎经历了一次关于人世的宗教冥想。
西塞克斯描述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看《十诫》用了“激动不已”这个词语。
那我呢?我要很认真地写下来。
第一诫:禁止崇拜邪神。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他必须坚定地承认天主就是那位使他自由的神,他在一切事上相信祂。
权力、名誉、金钱、享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奴役人的邪神。
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必备意识有哪些
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必备意识有哪些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必备意识有哪些一、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能大家都知道,甚至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整体挂在嘴上。
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人就忘记了,洋洋洒洒千万字,等到答辩老师问你“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内容?”两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人博士研究生突然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虽然有的人也可以张口就说自己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但答辩老师会继续问,“那你看看你自己写的是不是你要表达的内容”时,有很多博士生就傻了眼了:或者所写内容确实不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干脆就是“言非心声”。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问题意识”惹的祸。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家师立岩先生告诫众师兄弟敲下每个字、写下每句话、完成每段话都要有“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学位论文写作要有“问题”,而且还必须是“真问题”;当然,这个“真问题”还是一个“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真问题”;比如“一只苍蝇有几条腿?腿上没有刺?有几根刺?”,这些问题也是“真问题”,但研究它有没有价值?对人类社会有没有意义?至少从目前来看,是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的,所以有些“问题”虽然是“真问题”,但是还不能成为你的研究“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即使有的问题是“真问题”,且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你还要考虑到这些“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真问题”,按照目前的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你能不能研究?比如“夏商周断代工程”,肯定是“真问题”,而且它还是国家重大项目的“真问题”,但仅凭你的“一己之力”,能研究吗?因此,“问题意识”并不是一句空话,除了要求它是“真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真问题”和“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能够研究”的“真问题”之外,还要求写作者有第四个方面“问题分解意识”,那就是把已经确定的“真问题”进行分解,把自己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分解为3-4个“大问题”(一般来说,3-4个“大问题”对于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来说已经足够了,有的要求严谨的老师就强调说一篇博士论文能够解决1个“大问题”就够了),进而将3-4个“大问题”继续分解,分解成“章节”,逐渐形成了8-10个“小问题”遍布博士论文全篇;当然,如果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分解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重新考虑该问题的“成色”了,或许是你思考不够成熟,或许是此问题难以驾驭,或许就是该问题分量不足以支撑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
博导:博士生不能一开始就狂看文献,要从写一篇小论文开始
博导:博士生不能一开始就狂看文献,要从写一篇小论文开始转载:刘西川阅读写作课最近,读了一篇蔡宁老师写的文章,题目是《博士生,要慎读文献》(以下简称“蔡文”)。
蔡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研究生读文献的观点,别具一格,如博士期间读文献应从做一篇小论文开始,且博士生读文献应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等。
这与我们老生常谈的要多读文献的观点相违背,一开始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但细想之后,又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蔡文主要观点做一个摘录和整理,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经历谈谈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提高文献阅读能力的心得体会。
一、蔡文主要观点1.具体场景。
蔡文讨论的是研究生(如博士生)的读文献问题。
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在博士生入学后选题开题阶段。
在这个阶段,导师常常会指定或建议一个方向,然后给学生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生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为开题做准备。
在科研起步阶段强调多读文献的观点已是老生常谈,十个老师中可能至少有八个在指导学生时都会这样谆谆教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蔡宁老师反其意为之,认为博士生读文献应慎之又慎,宁少勿滥。
2.普遍情形。
可以说,大量阅读原始文献是博士生开启科研之旅的必经之路。
其中,两种情形比较常见:一种情形是在读博士期间内,博士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种彷徨、无助、苦闷、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的阶段;另一种情形是对于一篇论文,翻来覆去看还是看不懂,看得迷迷糊糊,过不了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3.基本观点。
蔡文提出了三个疑问:为什么不懂?是不是看得还不够多?看多了就会有感觉了吗?其回答是否定的,即“让一个未入门的科研新手去大量阅读原始文献,其实是不妥当的!”、“看得再多也不懂,光靠看文献,是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学术水平的”。
这个回答听起来让人有些灰心和沮丧。
4.支持依据。
蔡文提供了支持上述观点的四条依据,具体如下:第一、只有经历了完整的科研过程,并且自己写过论文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别人的论文。
导师要则杨卫
学术引用伦理十诫
学术引用伦理十诫来源:贺卫方新浪博客关于引用的伦理规则,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其重要性,不过侧重规范本身的讨论文献却并不是很多。
这里姑且根据各种自己所见的文献,结合编辑工作的心得体会,提出以下十条,以为引玉之砖。
第一条: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
解说:作为学者,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各个环节遵循学者的职业伦理,需要对学术研究事业心存虔敬,抵御曲学阿世、将研究作为迎奉权贵手段的不良风气。
在引用环节上,所有征引文献都应当受到必要的质疑,而不是当然的真理。
事实上,是否存在这样的怀疑精神,乃是学术引用与宗教或准宗教式宣传的引用之间的重要界限。
第二条:引用必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解说:无论是作为正面立论的依据,还是作为反面批评的对象,引用都应当尊重被引者的原意,不可曲解引文,移的就矢,以逞己意。
当然,从解释学的道理而言,这是不大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
首先是作者表意的过程是否能够曲折妥帖地达到原初目的是大可怀疑的,所谓“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接下来的问题是,任何理解都是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读者本身的价值预设会投射到文本之上,使得文本相同意义却因人而异,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不过,这种解释学的言说若走向极端,则不免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不可知论之嫌。
那个经典回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分明是将人和鱼混为一谈了。
作为同样的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总是可以通过研究、交流而产生理解的。
时间的流逝可以带来后人解读前人文献上的困难,不过,时间也能够带来某种知识的确定性,随着解读者的增多,一些误解逐渐祛除,作者真意终究可以为人们所认知。
否则,哲学史或者思想史岂不完全无从写起?况且以尊重作者原意的心态进行引用会带来人们对被引用者的同情理解,减少误读曲解,这也是没有疑问的。
第三条:引注观点应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说的原创者。
解说: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新作,需要对于此前研究尤其是一些主要观点的发轫、重述或修正过程有清晰的把握。
浅析摩西十诫
哈尔滨师范大学选修课论文题目浅析摩西十诫学生刘杰指导教师张强年级20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学院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12月浅析摩西十诫——希伯来民族最早的宗教戒律刘杰学号2008011720 中文08级汉语言文学三班众所周知,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并称“两希文化”,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希伯来人创造出了一个最伟大的神——上帝。
始终漂泊的希伯来人,凭借一部《圣经·旧约》就维持住了自己的民族与信仰,由此可见其伟大性。
那希伯来人民又是通过什么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呢?这就需要追溯到《圣经·旧约》之《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十诫”了。
“摩西十诫”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宗教戒律之一,也是希伯来民族最早的宗教戒律。
由于对宗教知识的欠缺,在本文中我无法阐释“摩西十诫”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本文中,我首先将概述“摩西十诫”的来历及内容,然后对其做简要的分析。
一、“摩西十诫”的来历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希伯来人民逃出了埃及人的奴役,来到了圣山西奈山下,在那里扎营。
摩西上山去朝见上帝。
摩西四十昼夜在山上与上帝定约,他有两块写满诫命的石板,那是订约的主要纲领——十条诫,是上帝亲手写的。
但由于以色列人,也就是希伯来民族的人触犯了戒律,他们筑金牛为偶像向它跪拜。
上帝告诉摩西,因为人民犯罪背弃了上帝,让摩西赶快下山去看看,并且决定要灭绝背叛自己的人。
因为摩西反复的求情,上帝才没有降灾祸在他的子民身上。
摩西下山后,由于气愤,摔碎了两块石板,西奈山的“整风运动”也由此开始。
在“整风运动”结束之后,摩西最后一次上神山,又呆了四十昼夜,不饮不食,和上帝订立十条戒命和各种教规法典。
“摩西十诫”由此而来。
二、“摩西十诫”的内容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十诫》:现代人的两难处境
《十诫》:现代人的两难处境
戴锦华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93()5
【摘要】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因他的系列片及相关的影片《十诫》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影坛的“热门话题”,也使他被命名为“后大师
时代”凤毛麟角式的“世界级天才”。
但一个来得太迟的成功——在知命之年到来,多少有点象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苦涩的“奇迹”,或者不如用基耶斯洛夫斯
基所偏爱的名词,称之为一次“机遇”;那多少有点象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叉路口上多种偶然、或曰“选择”、“命运”中的一种。
正象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自谦之词:他是一个“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他的艺术之路。
【总页数】10页(P97-106)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安东尼奥;现代人;影片;组合段;窥视者;系列片;爱情故事;出租车司机;摄影机
【作者】戴锦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 [J],
2.认罪认罚下被告人的两难处境
——对一起寻衅滋事罪案件的思考 [J], 覃刚
3.教育惩戒的两难处境与有效实施 [J], 张淑娟;唐海波
4.浅议IP改编剧创作的两难处境
——以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改编为例 [J], 石天悦;黄金华
5.教育惩戒的两难处境与有效实施 [J], 张淑娟;唐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 一 些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则 不 然 ,它 是 研 究 工 作 在 先 , 定 题目在后。所以,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要比研究报告讲究得多。 三诫缺乏独创性 对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创 作 而 言 ,有 两 个 关 键 问 题 : 一 是 在 论 文 创 作 过 程 中 ,要 求 博 士 生 先 从 事 科 研 ,再 写 作 论 文 , 包 括 学 位 论 文 和 一 般 论 文 ;二 是 在 创 作 过 程 告 一 段 落 时 , 要 保 证 最终成果的独创性。 对科研与论文的关系,江汉石油学院教授冯定说得好: “ 为论文而论文,出不了真正的好论文;为论文而科研,也很 难作出一流的成果。 ” “ 论文是,而且只能是科研的副产品。 ”
关 键 词:博士学位论文;创作 中图分类号: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诫选题太大 许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太大,动不动就是 “ 政府 的 @@@ 分析”或 “ 自然垄 断 产 业 规 制 研 究 ” 。根 本 不 是 一 篇 论 文 所 能 研 究 清 楚 的 。以 前 者 为 例 ,是 研 究 中 国 的 还 是 世 界 性 的?是历史研究还是现实分析?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是广义政府 ( 含 立 法 、司 法 和 行 政 )还 是 狭 义 政 府 ( 行政) ? 是 发 达 国 家 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就 后 者 来 说 ,是 中 国 的 还 是 外 国 的 ?是 全 国 性 的 还 是 地 方 性 的 ?是 转 型 时 期 的 还 是 计 划 时 期 的 ?是 理 论 研 究 还 是 应 用 ( 政 策 )研 究 ?是 一 般 性 的 还 是 针 对 特 定 产 业 的 ?加 用 副 标 题 是 简 单 的 解 决 办 法 。 如 “ 资源 型企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协同发展研究— — —以某某某为例” 。这 实际上是以具体的案例研究一个较大的问题。 必 须 注 意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的 选 题 应 该 具 体 而 新 颖 。 开 始 研 究 时 可 宽 一 点 ,确 定 题 目 时 则 要 小 。这 也 是 一 种 “ 大胆假 设 、小 心 求 证 ”的 过 程 。另 外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选 题 要 与 本 专 业相关。选题与本专业相关性不强就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情况, 即自己花费较大精力研究出来的成果很可能在他人那里属于 常 识 。从 事 边 缘 学 科 或 跨 学 科 研 究 的 好 处 是 容 易 出 成 果 , 缺 点是容易掉进 “ 陷阱” 。因此必须明确,博士学位论文应以突 破他人 ( 国 内 外 )的 研 究 水 平 为 准 ,不 是 以 突 破 自 己 或 本 学 校的研究水平为准。 二诫将学位论文写成研究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将其写成研究报 告 ,或 者 只 是 简 单 地 将 有 关 的 研 究 报 告 略 加 调 整 来 顶 替 博 士 学位论文。严格地说,将博士学位论文写成专著也是不对的, 更 不 要 说 写 成 教 材 。下 面 列 表 说 明 研 究 报 告 与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的差异。 这 里 有 一 种 情 况 值 得 说 明 ,即 一 般 在 申 请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时 ,只 能 明 确 大 概 的 研 究 内 容 和 基 本 观 点 ,具 体 的 结 论 和 政 策 建 议 只 能 在 项 目 结 束 时 才 能 确 立 。这 样 ,项 目 申 请 时 选 题 较大较宽是很难避免的,而且项目结题时虽然可以细化题目, 但 又 会 与 原 题 目 不 一 致 。所 以 ,一 般 情 况 下 ,项 目 选 题 会 宽
— — —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男,辽宁义县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于立 ( !"#$%)
・ ・ ?!
博士学位论文创作中的十诫
“ 实 事 求 是 ” !"##$%&’()#(*+(),*-. ,/0(12 。 但 无 论 如 何 都 不 能 “ 就事论事” 。 博士学位论文既不能写成教科书,也不能编成论文集。 学位论文必须有明确的核心章节和基本理论 ! 包括从事方法论 研究 2 。整篇论文应以核心章节和基本理论为基点来 “ 谋篇 布 局”一定要注重论文的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使 “ 明眼人” 不细看论文就能从论文目录 “ 欣 赏 ”论 文 的 概 貌 。 论 文 的 体 系 一 般 有 两 种 。一 种 是 “ 擀 面 杖 ”型 ,即 论 文 的 核 心 问 题 涉 及 大 体 同 样 重 要 或 可 以 并 列 的 几 个 方 面 ,但 又 是 缺 一 不 可 的 整 体 。另 一 种 是 “ 橄 榄 球 ”型 ,即 论 文 基 本 围 绕 一 个 核 心 问 题 ,先 铺 垫 ,再 展 开 、收 尾 。一 篇 博 士 论 文 的 核 心 内 容 应 该 尽量形成清晰、准确、言简意赅的 “ 模型”或 “ 理论” ,最好 能同时用 “ 文 字 、公 式 和 图 形 ! 表 2 ”三 种 形 式 表 述 ,再 加 上 详细的例证或实证。 ! 五诫文献索引、序号和附录使用不规范 常见的不良现象如下: 34 参考文献 不 经 典 ,只 是 拼 凑 篇 数 ,甚 至 把 一 些 档 次 过 低 、水 平 很 差 的 论 文 或 书 刊 列 入 文 献 目 录 。 54 分 不 清 “ 文中注” 、 “ 页下注”与 “ 篇后注”的区 别。 “ 文 中 注 ”应 只 列 作 者 名 、发 表 年 份 ,必 要 时 可 列 著 作 页数。 “ 页下注”针对的是正文不便说明的事项。 “ 篇后注” 是一般意义的文献索引,不列页数。 64 中文文献 与 外 文 文 献 混 列 或 混 合 排 序 。有 的 甚 至 按 字 母 顺 序 对 中 文 和 外 文 文 献 混 合 排 序 , 看 上 去 极 其 混 乱 。 74 外 文 文 献 中 人 名 的 “ 姓”和 “ 名”混合排序。习惯上按姓排序,但外国人名又往往名在 前,姓在后,需要进行技术处理。 84 文章 名 、杂 志 名 、书 名
“ 博士论文摘要”中明确说明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于产业 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而言,研究方法主要有五种,即:
34 博 弈 论 方 法 !@/.#AB)#-*#(%0 CDD*-/0)#12 ; 54 统 计 学 或 经
济 计 量 学 方 法 ! "(/(%1(%01 , E0-&-.#A(*%01 , 应 用 软 件 : F/(1 , ; 64 优 化 方 法 !JD(%.%K/(%-& B#0)&%L+#1 或 "G"" , EH%#I1 等 ) 管理科学方法” JD#*/(%-& F#1#/*0) , 有 时 也 称 狭 义 的 “ 2 ; 74 比较方法 !M-.D/*%1-&2 ;84 案例方法 !M/1#A1(+=?2 。 由 于 产 业 经 济 学 专 业 的 特 点 ,博 弈 论 是 基 本 的 理 论 分 析 方 法 ,统 计 学 是 分 析 问 题 的 基 本 手 段 ,而 经 济 计 量 学 则 是 主 要 的 实 证 研 究 方 法 。案 例 研 究 也 是 比 较 常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 近 年 来 ,实 验 方 法 也 经 常 被 采 用 。除 特 殊 情 况 外 ,博 士 学 位 论 文应切忌空谈,观点应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之上。 八诫外文注释不规范 常见的现象有: 34 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小写不统一; 54 正 文中引证的外文人名过于详尽; 64 一般的常见名词 也 加 以 不 必要的英文注释,或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不附外文注 释 ; 74 自 己发明的 “ 关键词”不提供规范的英文注释; 84 不 是 在 十 分 必要的场合,加上英文以外的其他外文注释。 九诫引证不当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8# , !""! 29:;<= )&8!$
%&’()*+ &, %-*)./- ’)-01(2-34 &, ,-)*)51 *)6 15&)&7-52
博士学位论文创作中的十诫
于 立
AA?"!# )
( 东北财经大学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大连
! 有时还有主编者 2 、出版社名称处理上 ! 标点、斜体 2 不规范。
章、节、目”的序号不 规 范 。一 般 而 言 ,论 94 论文正文中 “ 文应不用出现教科书常用的 “ 第 : 章,第 : 节”字样。 ;4 不会 正 确 地 使 用 附 录 。技 术 性 很 强 ,或 与 论 文 体 例 非 常 不 一 致 的 内容可列在附录之中,但要注意 “ 章后附录”和 “ 篇后附录” 的区别。 六诫过多引证自身成果 过多地引证自身成果对许多人是 “ 挡不住的诱惑” 。为 此,建议采用下述处理方法: 34 除非十分必要 ,否 则 不 要 引 证 自 身 成 果 。所 谓 “ 十 分 必 要 ”是 指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之 前 完 成 的科研成果,或在读期间从事其他研究工作形成的副产品, 而 在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又 不 便 详 述 的 内 容 。在 读 期 间 完 成 , 又 构成论文正式内容的不必再加以引证,以免 “ 哗众取宠” ,反 受其害。 54 如果博士生在读期间成果较多,可在论文 “ 后记” 前可实事求是地专门列出 “ 博士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七诫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支持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一 定 要 有 明 确 的 研 究 方 法 !<#()-=->-’?2 。 研究方法不当,则很难使人相信论文结论的正确性或价值。 一 般 应 以 一 种 研 究 方 法 为 主 。应 在 “ 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