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50、60年代小说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
(2)梁三老汉: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既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又有 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3)三大能人 A、郭振山 B、郭世富 C、姚士杰
4、叙述方式和叙述姿态
(1)充满激情的政论式叙述姿态 (2)把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论式叙述运用到对人
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当中 (3)充满激情的叙事话语和冷静的哲理议论相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红色经典? 2、试述《红旗谱》的
民族风格 3、试析梁生宝、梁三
老汉的形象
(三)、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1916~1978),原名刘 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学 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活动。柳 青的创作活动开始于一九三 四年。早期主要写短篇小说, 曾结集为《地雷》。一九五 二年五月,他毅然从北京回 到陕西,在长安县皇甫村安 家落户。一九五六年出版的 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 年》,就是他的这种辛勤劳 作的纪实。
二、柳青与《创业史》
1、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 2、人物设置和情节发展的艺术模式 3、人物形象 (1)、梁生宝 “三多三不足”(严家炎):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烘托多,放在冲
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创业史〉的主要成就
首先,〈创业史〉在探索、展示中国农民命运 和生活道路的同时,还真实地描写了农业合作 化运动前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揭示出广大 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时,从精神到 心理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小说是围绕四条线索 来展开描写的。
第二章 50~6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题材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
二、题材的分类与等级
第二节:农村题材小说
一、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艺术取向及作家构成
第五讲:五六十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
艺术成就及对新时期战争小说的开 拓性意义
文学史地位:《保卫延安》是当代战争文学的开 山之作,对当代战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宏大壮阔的史诗构思(高层与基层结合,主 要战场与次要战场的结合)及全知的叙事视角 (2)艺术虚构与历史事实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 行人物塑造——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相结合 彭德怀、周大勇、李诚、王老虎 (3)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激情
12
艺术局限及对后来战争文学的负面影 响
(1)塑造人物的过分理想化倾向。李诚、周 大勇 (2)激越的情感抒发淹没了冷静、细致的情 节描写。 (3)对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张扬 掩盖了战争本身自在的悲剧性,削弱了战 争文学对人的关怀和对战争的反思。
13
历史命运
开始于1949年,1954年初版,获很高评价 。1956和1958年出版第二版、第三版。 1959年,彭德怀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 分子”后,该作品被查禁。新时期以来,才 得以平反。
6
艺术特性:细节化叙事与 象征写作。 《党费》:一坛咸菜。黄 新 《七根火柴》:无名战士 ——它高高地擎着, 像一只路标,笔直地 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 方向……
7
二、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经典小说
五六十年代历史小说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于 一大批长篇经典小说的出现于成功。被称为 “红色经典”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大致可以分为:A、革命战争 进程的史诗写作(保卫延安、红日);B、 农民革命历程的史诗性写作(红旗谱、冯德 英的“三花”);C、革命战争进程的传奇 化写作(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 、铁道游击队等);D、知识分子革命者的 成长史诗写作(青春之歌、小城春秋、三家 巷);E、共和国历史文学的典范写作(红 岩)。
34
8.50、60年代的短篇小说
茹志鹃《百合花》风格的独特性
茹志鹃是50、6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 家。侯金镜说她的作品是“色彩柔和而不浓烈,调子优 美而不高亢”,具有“委婉、柔美、细腻”的艺术风格; 欧阳文彬称赞《百合花》是“一朵纯洁秀丽的鲜花,色 彩雅致,香气清幽,韵味深长。”茅盾称赞她的小说 “清新、俊逸” ,“风格尚近于静夜箫声,初读似觉 平凡,再读则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了,三读则觉得深 刻……耐咀嚼,有回味。”
《党员登记表》 (黄淑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黎明的河边》
(小陈)
《黎明的河边》: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 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响。闪电,时而用它 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禾田, 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的迈动着脚步的人影。 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一体了,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 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 声。”
《党员登记表》:
小说在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风卷着雪花,疯狂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 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 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 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驯服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 蹂躏它们,毁灭他们……”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卷”、“扫荡”、 “摇撼”、“撞开”、“撕”、“撒”、“咆哮”、“蹂躏”、“毁灭”等 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暴风雪肆虐、疯狂与猖獗的特点。而这一自然环境的描 写又烘托了1943年胶东半岛敌占区敌人的猖狂和白色恐怖的浓重。
《七根火柴》(无名小战士)
当代文学史
1.山药蛋派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2.分析两篇赵树理农村题材作品小说《三里湾》:故事梗概:秋收——扩社——整社——开渠人物形象:A:王金生:体现了年轻的农村干部的风彩,有丰富的实干经验和极高的威信。
正直无私,顾全大局。
B:王满喜:农村中进步的青年形象。
机智、活泼、热情、微邪,见义勇为又难免操之过急。
C:常有理、能不够:农村中的泼妇形象。
自私、愚昧、凶悍、保守,同时又有着普通劳动妇女的一些美德。
文本分析:《三里湾》是一个充满紧张关系的复合文本。
显性文本叙述的是农民挣脱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在党的领导下走合作化运动的宏大叙事。
隐性文本则表现了作家对待合作化运动的矛盾心态,暗示了权力对农民自主选择生产方式的强制干预。
《三里湾》通过会议、旗杆院、关门、马家院等意象,表现了对通常的合作化叙事中的欢乐情绪的嘲弄,和对宏大叙事中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解构。
《小二黑结婚》的产生背景A第一批读者浦安修、彭德怀,【党的介入是出版成为可能 基层读者的需要。
与新文学的一般情况不同】B争议:金旺、兴旺兄弟如何看待 《小二黑结婚》的异质因素,并不完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C《小二黑结婚》与”讲话”《小二黑结婚》先于”讲话”非应命之作。
《小二黑结婚》被”讲话”所阐释成为“文艺为工农兵方向”的最好代表。
影响:1.充分肯定人民大众在历史创造与文艺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出现了新秧歌运动,新民歌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在结构上选取了“狂人”整个生涯中的一些片段,用日记格式连缀成篇。
3、《阿Q正传》是鲁迅解剖国民痼疾的最典型的作品,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
4、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5、《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6、在“左联“的大会上,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科学总结。
7、30年代的文学作品: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艾芜的《南行记》,曹禺的《家》和《原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
8、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三个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中篇《雾》《雨》《电》和短篇插曲《雷》。
10、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体式独特。
《边城》就是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
11、艾青是吟唱着一首中国劳动人民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登上中国现代诗坛的。
12、《雨巷》是戴望舒的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诗作采用整体象征的写法。
13、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40年创作了五幕剧《北京人》,它是继《雷雨》《日出》《原野》之后的又一杰作,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
其中《北京人》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成的。
14、钱钟书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在讽刺小说的创作上自成一体,代表作《围城》。
15、“老百姓喜欢看“是赵树理的审美目标,创造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代表作《小二黑结婚》)16、孙犁是解放区除赵树理以外最重要的小说家,他最有名的小说都是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抗战小说“。
五六十代小说
Hale Waihona Puke 3.茹志鹃(1925-1998)。曾用笔名 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 1925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 随兄参加新四军。1960年起从 事专业文学创作。1958年因发 表《百合花》成名。
长征时期
D、建国之初(抗美援朝)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 《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E、其他历史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2.农村题材小说
A、新的婚姻家庭观 《登记》(赵树理) 《结婚》
《一架弹花机》(马烽) 《新事新办》
《强扭的瓜不甜》(谷峪)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 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守,狭隘自私,但又 勤劳善良,热爱土地。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 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是教育的对象。
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 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象。
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 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 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小说怎样迎合十七年时期文学观念:
人物:写英雄人物,写主要英雄人物。英雄高大 全。人物的扁平化。
思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 阶级:着重写农村两个阶级的冲突,过分夸大农
村的阶级对立。 老干部落后,年轻人进步。
当代十七年时期成就较高的小说
“三红一创” : 《红日》(吴强)、《红旗谱》(梁斌)、《红岩》
50-60年代小说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该时期长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掌握《创业史》、《红旗谱》、《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形象及其思想艺术成就。
了解该时期短篇小说在题材与风格上的不同;了解“干预生活”的小说,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思想价值;掌握茹志鹃的创作特色和风格。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本时期的文艺观本时期小说等叙事类文学创作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尤其密切,指导与规约本时期文艺创作的两个核心观念就是: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详见教材P23-24)。
二、作家队伍的分流由于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一系列文学规范,作家们都面临着创作的转型。
中国现代作家群发生了分流:第一类作家主要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
他们在指导别人斗争的人往往忘记了自己也会成为革命和改造的对象,所以,此刻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新政权看做自己长期追求的理想的实现,高声歌唱新政权。
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但他们没有料到,进入新社会,必须要进行艰苦的、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这一点与来自解放区的作家不同。
丁玲、艾青他们经历过延安整风,领教过思想改造的滋味,而胡风们一向以“唯我革命的姿态”指导别人,他们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革命和改造的对象。
第二类作家是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现状,所以对于历史的大变革抱有希望,但并不了解新政权对他们意味了什么?他们自知与新的时代要求有一定距离,但希望通过互相谅解达成一种新的契约关系。
这一类作家的这种态度最有代表性。
如老舍从美国回来参加建设,提出“不反美”的要求;巴金套用柏克曼《我是来学习的》。
第三类作家是指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地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或者在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
他们希望能够忘掉过去的不愉快记忆,和新政权重新调整好关系。
50年代、60年代小说
历史题材之三: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长篇: 《小城春秋》(高云览),30年代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广州和 香港)省港大罢工 广州起义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 短篇: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
历史题材之四:抗美援朝战争
现实题材之五:干预生活
• 短篇: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堂)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篷》(李准)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白危)
现实题材之六:表现人情人性
• 短篇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美丽》(丰村) 《幸福》(李威伦)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 《三国演义》蜀汉五虎将: •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 《水浒传》梁山五虎将: • 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
• • • • • •
主要人物(“五虎将”)性格特征 少剑波: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杨子荣:胆识过人,大智大勇 刘勋苍:骁勇威猛,谋略不足 栾超家:诙谐幽默,善于攀登 孙达得:耐力过人,长于跋涉
历史题材之五:近代历史与古代历史
• 长篇 《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 短篇 《鸡肋》(徐懋庸)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现实题材之一:土改后农民观念的变化
• 短篇 《一架弹花机》(马烽) 《登记》(赵树理) 《新事新办》(谷峪)
现实题材之二:农业合作化
• 四、本阶段文学创作的缺陷 1、文艺观念政治化 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 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 2、文学创作概念化 由于从抽象的政治结论出发,一些小说不是采 用文学的构思方法,而是采用非文学的构思方法, 于是形成了图解理念的思维模式,造成了公式化、 概念化的倾向。
第二章 新文学史五六十年代小说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5.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在1959年被改编成电影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篇,风靡全国,还被翻译介绍到东南亚,也大受欢迎。
主人公为林道静,是一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
2.“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0.茹志鹃短篇小说集《百合花》(写战争年代生活的短篇小说)是她的成名作第三章五六十年代诗歌戏剧散文一、五六十年代诗歌概述1.三个诗群:(1)建设诗群(由社会主义大建设歌唱者形成):阮章竞、李季;(2)行吟诗群:艾青、闻捷、方纪;(3)政治抒情诗群(这一时期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贺敬之、郭小川。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第一节:概述革命历史题材军事战争类: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描写农村革命:梁斌《红旗谱》孙犁《风云初记》冯德英《苦菜花》传奇类小说: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五六十年代流行的红色经典都具有一定传奇色彩,这类传奇性更加强烈,政治化色彩被小说的娱乐性稀释了)表现知识分子成长:杨沫《青春之歌》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李劫人《大波》李六如《六十年变迁》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欧阳山《三家巷》(《一代风流》的第一部,第二部《苦斗》)姚雪垠《李自成》现实题材:反映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城市社会主义改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工业题材: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萧军《五月的矿山》草明《火车头》第二节:《青春之歌》自1958年1月出版以来,除了个别文章外,绝大部分文章给予充分的肯定。
为什么?格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一小说是一个那个时代标准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叙事:主人公的出身、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蒙蔽、困境,脱胎换骨,终成正果,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讲述话语的年代”有关英雄成长的规范——血海深仇、离家出走,在共产党人引导下追求革命,克服自己的种种局限、不足,被捕入狱经受严峻的政治考验,最后成为共产党员。
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寓言”,一部20世纪现代革命背景下的“天路的历程”。
二知识分子改造叙事(主题):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不仅反抗封建家庭、同时也背弃个性解放、个人主义的思想,自我改造,与工农相结合,走向革命的过程。
被看成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知识分子改造手册”),这是对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的补充与丰富,并事实上构成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一种新的类型——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并正面塑造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
基于上述原因,小说得到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可,还得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认可。
第六章_50-60年代小说
当代(当下)评论对作家的评价: 作家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艺术视野上的局限造成的思想认识 上的狭隘 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对事件的重视造成的对 人物的忽视
四、作品分析:
《“锻炼锻炼”》-民间立场的曲折表现
1、作品发表的背景:《“锻炼锻炼”》1958年8月在 《火花》上发表,绵里藏针,用“春秋笔法”。 2、《“锻炼锻炼”》所反映的50年代新农村“大跃进” 的现实。 副主任杨小四是个青年人 王聚海(老主任) --杨小四需要“锻炼、锻炼” “小腿疼” “吃不饱” 好逸恶劳,使人厌恶 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 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了“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 终于被干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所制服。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农村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五四乡土文学传统的滋养 鲁迅、沈从文、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 黎锦明 等乡土作家的创作经验
2、左翼与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传统 的影响
《三里湾》(1955)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周立波 (1908--1979) 原名周绍 仪,湖南 益阳人。
(三)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 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50-60年代的小说
第六章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造成中篇创作沉寂的原因。一是“先天不 足”,在现代阶段就没充分发展。二是文 体自身局限和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偏狭造成( 中篇既不如长篇容量那么大,全面充裕地 去处理生活,又不象短篇那么快捷,能迅 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映 )。三是大 型文学期刊的短缺。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 的根据。 对于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 是受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 “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 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创作了《生活 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 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会见彭司令员 》等作品。 后来,出版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两个短篇小说 集《英雄的故事》 (1959) 和《李大海》 (1961) 。 巴金:“我多么想绘出他们的崇高的精神面貌, 写尽我的尊敬和热爱的感情。然而我的愿望和努 力到了我的秃笔下都变成这些无力的文字了。”
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 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 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这个时期,还有了“短篇小说作家”的概 念。 被称为短篇小说作家的有赵树理、李准、 马烽、王汶石、峻青、王愿坚、茹志鹃、 林斤澜、唐克新、陆文夫等,尽管他们中 有的也写过中、长篇。
二、小说体裁的状况
在小说体裁上,这一时期趋向于关注它的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中篇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 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 重视。
从1949年到1965年,这期间发表的中篇小 说,大约有四百余部。 较为知名的有《铁木前传》(孙犁)、《在和 平的日子里》(杜鹏程)、《来访者》(方纪)、 《水滴石穿》(康濯)、《归家》(刘澍德)等 不多的几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1、现当代文学三个分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2、60年代文艺政策调整,几大会议:⑴1960年国民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1961年《文艺报》发表《题材问题》的专论,题材多样化,同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⑶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⑷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
8月,中国作协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大连会议)。
3、文革十年文学:《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总纲领,《纪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子纲领。
4、三红一创一青:“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五部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梁斌)。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杨沫)、《山乡巨变》(周立波)、《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5、散文三大家: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吴伯萧)、秦牧、刘白羽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四大家名解:秦牧、刘白羽、阳朔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在北平举行。
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在反动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分报告,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新的人民文艺》分报告。
成立了文联和作协,分别创立《文艺报》和《人民文学》。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立《讲话》为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这次会议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解析
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 “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 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
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 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 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1962年,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 谈会” 。
以敏捷、迅速反映生活见长的短篇小说, 也有对社会生活“整体”和历史“本质” 揭示的可能:
它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 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 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 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
当代对于短篇的讨论,可能还包含着另外 的意味。
1.农村生活题材中,从土改到合作化、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调 整,农村的一系列变革都是重要的主题,在作品中 都有所反映。
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的《一架弹花机》 和赵树理的《登记》
农业合作化: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妇女解放: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和李准的《 李双双小传》,写农村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 隶到主人过程
一些更多地标举19世纪以来西方现实主义 小说艺术经验的作家(如茅盾、魏金枝等), 试图以这种经验,来推动中国小说观念和 技巧的“现代化”。
对短篇的这种讨论,推动了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初,短篇艺术重视剪裁构思的潮流, 而出现越来越多的那种写“横断面”的 “严格意义”的短篇。
不过,在“文革”前夕,在一种政治意识 形态的背景下,“宣讲”式和故事性、通 俗性的方面又得到强调。
三是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不少形象达到了 “典型人物”高度。英雄人物有朱老忠、 杨子荣、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梁生宝 、李双双……性格复杂的“中间人物”有 严志和、梁三老汉、赖大嫂、“常有理 ”“小腿疼”“吃不饱”。
5060年代的中国小说
第一讲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序 言
战争结束后,在文学创作领域,作家们
一、狂热躁动的“大跃进”诗歌
“大跃进”歌谣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那
个狂热浮躁时代的社会面貌、人民心态。
全国人民充满幻想,在歌谣中编造着亿万
个美丽的神话。
背景:大跃进
大跃进
大跃进诗歌(新民歌运动)
开始过程: 4月份开始,全国 各省、市、县开始大 规模地搜集民歌。 1959年9月,郭沫若 和周扬主持编选的新 民歌选集《红旗歌谣》 正式出版。
——《主席走遍全国》
“新民歌运动”掀起的原因
1.民歌本身的作用,劳动号子 。
2.政治层面的重视。
局限和危害
1. 催生出大量的伪民歌 。 2. 破坏了文学的生机和活力。 韦君宜《思痛录》
“大跃进”歌谣,白纸黑字为 我们留下了那个热火朝天时代的 雪泥鸿爪。未来的中国文学史, 一定不会忽略这一特殊时期的诗 歌创作奇迹的。
“我‛(李克)和‚我的妻‛(张同志)
小说写的主 要是曾被夸为 ‚知识分子和工 农结合的典型‛ 的一对夫妻进城 后婚姻从破裂到 修复的一个过程。
“我的妻‛——张同志
小说中“张同志”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物画 廓中一个崭新的形象, 是作者的一种创造,并 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我的妻‛——张同志
张同志确实代表了一批有着和她共同经 历的中国妇女。
(2)作品塑造了如诸葛亮一般神机 妙算的少剑波,拥有武松般胆识和 传奇经历的孤胆英雄杨子荣,颇似 张飞、李逵品性的刘勋苍等一系列 主要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充满着 传统的浪漫色彩。 “智取威虎山”
50、60年代的文学作品要求
50、60年代的文学作品要求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两开花(中篇成就比较低),二是题材问题在小说讨论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引发的类型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向。
当然,就像诗歌一样,现代文学中活跃的小说作家,除了原先解放区文学的一部分作家之外,在此时也大都陷入困境和沉寂,甚至有有些作家还被迫害。
农村题材小说就是以在农村进行的经济运动政治运动和中心事件为题材的小说类型,而乡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则很大程度上退出了作家了视野,或者仅仅被作为现实斗争的补充。
而这一类的小说还有一个特殊要求,作家要在立场、观点、情感上和农民一致。
因此这是对解放区农村小说的发展,而和之前的五四乡土作家有一定距离。
以北方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当代农村的小说的主流,其中又以赵树理、马烽、西戎为代表的山西派和以柳青、王汶石等为代表的陕西派为主。
山西派的写作重在借鉴话本说书等本土资源,在新人形象中发掘农村传统中那些有生命力的素质,更有“本地人”的身份认同。
而陕西派的写作则重在借鉴现实主义的写法,在新人形象中突出新的价值观,而更像是农村的外来者——虽然他们已经和当地的劳动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而在政治性上,显然是后者更富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更大的思想雄心:表达“历史的本质”,概括“时代的精神”。
山西派又被称为山药蛋派,《火花》派,山西作家群,是5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作家流派。
其集中于山西这一区域,在写法上重视故事性和语言和通俗,多借鉴古典小说、说书等本土资源,在内容上也更重视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进行写实,要和农村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其主要代表是赵树理,还有马烽、西戎。
赵树理40年代有《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
50年代以后,他的写作风格有所变化,随着激进的社会变革对传统农村的全面冲击,赵树理表示忧患和不安,因此在《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卖烟叶》等作品中,他将老一辈农民身上通过一辈子劳作凝结的品格,看做是新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根基,主要开始挖掘建立在劳动之上的传统美德。
中国近现代文学精要
中国近现代文学精要中国近现代文学精要(粗体为重点)文学:记录个体和民族生命情感记忆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召唤爱与关怀,抚慰人的心灵展示美的事物,美的情感和美的心灵诗意的栖居在世界之上当代文学六十年1、1949—1966 十七年文学起点: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标志:中国新文学时代1956年“百花齐放”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批露了官僚主义,其他阻碍社会主义建见设的消极现象,及其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宗璞《红豆》,涉及了以往的社会资本主义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
1957年夏季,“双百方针”竟被曲解为“毒蛇出洞”,文学作品被视为“毒草”而遭到批判,作家本人则被打入生活的底层,不仅失去了创作自由,直到20年后赵树理《锻炼锻炼》、老舍《茶馆》、《龙须沟》、柳青《创业史》2、1966—1976文革文学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3、新时期文学 1978---2000年标志:第四次文代会第一章第二章赵树理第一节赵树理的“为农民写作”文学观,独特的写作文学观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内在精神结构启蒙、知识精英,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意图和局限,大众化与“化”大众二、赵树理文学尝试的失败与新发现新文学如何走向民众?民众为何不接受、喜欢新文学?新文学接受局限与延安农民革命对大众的呼唤三、赵树理“为农民写作”的文学观四、赵树理尝试农民文学的艰难历程1、思考大众化的格式与可能性2、从事“山地”副刊编辑3、写作“小二黑结婚”出版坎坷五、从寂寞到辉煌:延安“农民作家”1、毛泽东延安讲话2、周扬高度评价3、晋察冀文联:“赵树理方向”、“农民方向”4、延安最知名的人5、文学创作辉煌《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福贵》六、从辉煌到寂寞,心底荒芜的城中人赵树理曾担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一、二、三代表在文革中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点”,遭到长期的批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 烈的出于阶级本能的反抗性。这种反抗性 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的主导性格。 • 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 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他对 乡民穷人救危扶困,不惜用血汗钱给朱老 明治眼病;卖掉心爱的牛犊资助江涛上学, 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 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
•
•
他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 体农民的幸福,创社会主义大业,这 是梁生宝思想的核心。 在创业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面 的困难与阻力,他始终毫不动摇,一 往无前,表现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政 治品质,反映了创业者坚韧不拔的毅 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
•
外出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 山砍竹子等情节,表现了他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吸收白占魁入 组,耐心帮助继父梁三老汉,正确处 理与郭振山的矛盾,又表现了他的忠 厚、善良、真诚、淳朴的性格。
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 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
朱老忠的形象
朱 老 忠
• 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 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跨越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 史阶段的人物,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 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他急公好义、有 胆有识、坚韧不拨,在他身上,体现了深 广的历史内容。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 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梁三老汉的形象
• 见教材23页
梁生宝的形象
•
梁生宝是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 雄形象。 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的儿子,他从父辈 血脉中继承了与穷苦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 父辈惨败的事实和个人受穷的生活经历,使他 能很快地接受党的教育。质朴的进取精神,在 他身上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它主导人 物的全部行动,支配梁生宝抛弃个人的一切, 把肉体与灵魂毫无保留地献给集体事业。
第二十四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一、重点了解柳青、梁斌、杨沫三 位作家的创作。 二、李准、茹志娟、王蒙等了解代 表作即可。
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 长篇: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 谱》;杨沫《青春之歌》 • 短篇: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娟 《百合花》;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 年人》;邓友梅《在悬崖上》
• 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 川的启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 学习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 弱思想,和余永泽彻底决裂,走上了 革命的人生里程。
• 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近乎严酷的革 命暴风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 考验,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 了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 阶级先锋战士。
•
在这三个阶段中,林道静实现了三次决 裂。第一次是为求得个人解放,与封建家 庭决裂;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 家庭决裂;第三次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 放,与旧我决裂。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 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 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
• 第三,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 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面 对敌强我弱的局势,他没有硬拼蛮干,而 是一切从长计议,讲究斗争策略,显得深 谋远虑、沉着镇定。 • 总之,朱老忠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 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 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林道静的形象
•
杨沫的《青春之歌》成功地塑造了 林道静这个成长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攀登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一是苦闷彷 徨阶段。她为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 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残酷的现 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抗 争。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 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