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有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存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存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存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下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存有《迷失》、《春风陶醉的晚上》、《厚允为》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知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
主要剧作存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存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近现代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百年风雨变迁,积淀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成果。
本文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和知名作家三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常识进行整理。
一、文学流派1.现代派:现代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他们批判旧制度,揭露社会弊端,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2.鲁迅小说派:鲁迅小说派以鲁迅为代表,他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揭示,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对中国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战争文学派: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文学派兴起,作家们通过创作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激励民族精神。
代表性作品有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
4.武侠小说派:近现代中国文学中,武侠小说派也占有一席之地。
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作品,以超凡的武功和英雄的形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代表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一族的命运沉浮,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揭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2.《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京城茶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该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命运的关切。
3.《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和迷茫。
该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4.《家》:《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的描写,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奋斗。
巴金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三、知名作家1.鲁迅: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刀刻般的笔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面,呼唤民众觉醒,对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国现代文学
感谢观看
整体观
思想内容 创作方法
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 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相关书籍
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 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 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 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 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1936年)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 建国后的文学史: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
即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为此,要加强: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论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 政治土壤。 (三)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读解,不虚推古人,不迷信权威——“拿来主义”。 也就是要: 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 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 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分析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蓬勃,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思想倾向和创作技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为特点,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往往以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逐渐崭露头角。
它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逻辑,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多元的视角,探索现代社会的混乱和人类存在的无常。
莫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蛙》等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常常充满了隐喻和象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女性文学流派女性文学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分支。
它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和社会地位,呼吁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王安忆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边城》、《红灯记》等以女性视角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坚韧。
女性文学流派的作品往往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性别歧视。
四、乡土文学流派乡土文学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以乡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强调对土地和传统文化的关注。
杨绛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家》以家庭和乡村为主题,通过对家族关系和传统价值观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苦难。
乡土文学流派的作品常常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文化,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与流派
事”,即“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 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 典”、“不讲对仗”、“不避 俗语俗字”。
13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刊登在19内容:更为坚定鲜明地提出了
文学革命的主张 “三大主义”:
• ①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兴的社会力量的兴起; • ③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 ④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和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 ⑤知识分子体现独立价值的新的选择; • ⑥思想统治相对比较松动、自由的时期。
11
• (2)本质 • 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 (3)标志 •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
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 年》) • 主编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 (4)内容 •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 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12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刊登在1917年1月出版的《新
青年》2卷5号上。 • 基本内容:提出文学改良应从
• 1917年-1927年 • 1928年-1937年 • 1938年-1949年 •
五四时期的文学 左翼时期的文学 抗日战争与解放 战争时期的文学
6
第一部分 五四时期的文学
7
第一讲 文学革命与白话文学
8
【学习要点】
• ①胡适的文学改良“八事”、陈独秀的 “三大主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所包含的内容。
20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简述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
者之间的论争。 3、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中國現代文學常識一、五四时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标志。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③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
④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这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新文学的要求。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小说创作成就最突出。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郭绍虞、许地山。
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流派,倾向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等留日学生。
主张表现自我“内心的要求”,艺术倾向富有反抗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
以郁达夫小说、郭沫若诗歌为代表。
新月社:1923年成立。
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
闻一多提倡诗歌“三美”主张。
提倡新格律诗,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语丝》周刊得名。
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
文艺思想接近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语丝》:新文学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
作者分两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
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
成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浅草社同人与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
这是致力于创作的团体,文艺主张接近创造社。
鲁迅称其“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是五四时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一)一、基本知识点1.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1917年初兴起的“五四”文学革命。
2.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历史界碑。
3.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创刊,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号角。
4.新文化运动是—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文化新旧交替的转折点,这场运动从1915年起至1921年共延续了6年之久。
5.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这一运动的标志。
它的目标是革新政治,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它张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它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6.6.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它的正式发动是以《新青年》杂志分别于1917年1月、2月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
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八事”主张,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将“文学革命论”归结为十个大学:“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且要把白话文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列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因此胡适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以白话完全取代文言的文学革新者。
8.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是在批判儒家的“文以载道”与道家的隐逸避世的中国传统文学两大精神源流的基础上,从文学与人民、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等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重建新文学的重要意见。
9.1919年5月,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5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
同年12月,他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指出:“我的意思认为刚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刚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他认为新文学必须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作为“土壤、根基”。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周作人:《人的.文学》3、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无常》、《过客》4、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5、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6、王鲁彦:《黄金》7、废名:《竹林的故事》8、许地山:《缀网劳蛛》9、冰心:《超人》10、郭沫若:《凤凰涅盘》、《天狗》、《屈原》11、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蛇》12、闻一多:《死水》、《发现》、《口供》13、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雪花的快乐》14、李金发:《弃妇》15、周作人:《乌篷船》、《苦雨》16、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17、冰心:《寄小读者》(选)18、田汉《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名优之死》19、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20、茅盾:《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中国经典名著介绍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与价值
文学史地位
二十年代文学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文学价值
二十年代文学作品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被广泛认 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语言风格
二十年代文学在语言风格 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 现代文学的语言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number {01}
目 录
•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 二十年代文学代表人物 • 二十年代文学流派 •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
比较 • 二十年代文学的未来影响与价值
01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文学背景
1 2
3
政治背景
二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的时期,这为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04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 学的比较
与清末民初文学的比较
文学形式
二十年代文学在文学形式上更加 注重创新,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 制,采用了更加自由、多样的表 达方式。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文学更侧重于社会政治 问题,而二十年代文学则更加关 注个体命运和人性探索。
与三四十年代文学的比较
主题风格
三四十年代文学在主题风格上更加复 杂多样,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 有对革命斗争的描写。
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崇科 学和民主思想,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和左翼文学奠定了基础。
左翼文学
总结词
左翼文学是二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旨在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和斗争。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导言教学内容:一、何为“中国现代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三、“中国现代文学史”代表性教材一、何为“中国现代文学”1、“现代”的内涵:谈到“现代”,与之相关的概念有“现代性”、“现代化”。
现代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概念。
(1)时间意识:直线向前,不可重复的历史时间意识。
有一种指向外来的情感性。
(2)“现代性”在西方指一种已经完成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还往往是批判的对象。
比如现代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戕害:卓别林。
而在中国,现代性始终含有“未来”、“理想”的意味。
“现代性”概念在中国代表着从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到个人生存状况、思想自由的“理想”形态,具有浓厚的价值理性色彩。
综合来看,中国的现代性,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确立了以“进步”为指向的社会文化的线性发展图式;二是确立了以西方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典范的坐标。
2、“现代文学”:最早对现代文学进行关注的是胡适。
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为最早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少数高校开设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
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讲授现代文学课,并出版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
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出版,他在北大开课,使现代文学成为完整学科。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最初对现代文学的界定或者是冠之以“新”,或者是用时间来划定范围。
我们现在则统称为“现代文学”。
所谓“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文学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并在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带着问题来学习,即思考:为何称为“新文学”;“现代文学”所讲的“现代语言”、“现代的文学形式”、“现代中国人”等如何来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现代文学(1917-1949):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当代文学(1949-至今):介绍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文学思潮:介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介绍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
文学作品鉴赏: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
1. 呐喊
这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集,讲述旧中国时代背景下,底层人民与命运斗争的故事。
2.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也是中学生必看课外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人力车夫,通过他悲惨的一生,讲述了旧中国时期的残酷。
3. 女神
日本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名美丽的女性被自己的丈夫打扮成为了社交名媛,不过却因为一场火灾的到来,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4. 红高粱家族
莫言先生的经典小说,讲述抗日战争背景下,山东人民与日军抗争,谱写了一曲伟大的生命之歌。
5. 围城
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一群知识分子的百态,非常具有讽刺意义。
6. 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经典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翠翠的湘西少女,讲述了她纯爱的一生。
7. 家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控诉了旧中国内战时期,封建制度对于人们的摧残。
8. 雷雨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主要通过一个资本家庭的兴衰,来展现当时的社会问题。
9. 四世同堂
当抗战结束之后,便是内战的开始,故事也由此展开,北平胡同里人们为了解放中国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贯穿了四代人。
10. 子夜
茅盾先生的经典小说之一,讲述民族资本家吴荪蒲的一生,在中国很多地方成为半殖民地的时代里,一代人的缩影,各种矛盾都由此而显现出来。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中國現代文學常識一、五四时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标志。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③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
④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这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新文学的要求。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小说创作成就最突出。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郭绍虞、许地山。
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流派,倾向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等留日学生。
主张表现自我“内心的要求”,艺术倾向富有反抗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
以郁达夫小说、郭沫若诗歌为代表。
新月社:1923年成立。
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
闻一多提倡诗歌“三美”主张。
提倡新格律诗,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语丝》周刊得名。
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
文艺思想接近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语丝》:新文学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
作者分两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
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
成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浅草社同人与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
这是致力于创作的团体,文艺主张接近创造社。
鲁迅称其“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是五四时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一.《狂人日记》赏析二.《阿Q正传》赏析三.《凤凰涅槃》赏析四.《荷塘月色》赏析五.《子夜》赏析六.《家》赏析七.《雷雨》赏析八.《骆驼祥子》赏析九.《断魂枪》赏析十.《再别康桥》赏析十一.《死水》赏析十二.《金锁记》赏析十三.《雨巷》赏析十四.《围城》赏析十五.《边城》赏析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一.《狂人日记》赏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辅导(二)导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 91 7年一1 927年)中国新文学的开端。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文学实现了从封建文学、旧民主主义文学向新民主主义文学的转化。
“个性解放”,“人的解放”是“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
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文学界开始提出创建“革命文学"的口号,要求文学表现阶级意识及其使命的要求。
在文学创作方面,新文学的作家以开放性的眼光接纳世界文学新潮,形成多元探索的风气。
第二阶段(1 927一l 93 7)新文学的成长壮大期。
.弘扬“人的解放的精神,,依然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之一。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化了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意识。
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了“人的文学“转向”“阶级文学”,即声势颇壮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其开展的“左翼文学运动”,涌现了大批文学大家和厚重力作。
文学思潮多元并存和对峙互补,建构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阶段(1 937—1 949)新文学的发展深化期。
这一时期文学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环境中,中国作家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表现出空前团结一致。
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是“如何把抗战进行到底”。
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再度激化。
文学在推翻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尽其使命。
这一时期的文学客观上形成了在国统区、解放区两个不同环境中展开。
国统区文学的主流是继承了“三十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高扬“民族、民主”旗帜,用暴露和讽刺为基调,批判黑暗,呼唤光明,发挥文学的战斗作用。
解放区文学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文学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讲话》发表以后,确定了文艺“工农兵方向",为新中国的文艺方针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第二章、(见教学辅导(一))第三章、郁达夫与《沉沦》1.《沉沦》及早期小说的特点沉沦》是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一套现代文学体裁、形式,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启蒙性与救亡性的统一:中国现代文学是启蒙与救亡的文学,它始终直面中国的现实,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2. 文学与民众的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疾苦,也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诉求。
3.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
4.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现代性,但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1]第二个十年(1927-1937) :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 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 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
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 ,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
【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 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 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 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 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 一般指刊物语丝社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
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
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
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
从1924年底自1930年初,历时约五年多时间,以《语丝》周刊为依托, 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在“语丝社”的旗号下聚集了一批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作家和学者, 其中既有“五四”时期的文坛老将,亦有1920年代中期于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
【新月社】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 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 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 《诗刊》周刊(1931年) 。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 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新月派】主要成员极其活动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
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的诗人【心理小说】以分析人物的意识层和潜意识层的情感、意识、思想、活动、态度为主,或直接以人物的意识活动来结构作品。
心理小说的写作方法:作家分析心理化、以人系事, 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情节心理化。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乡土写实小说】20年代中期,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 即乡土写实小说。
代表:废名(冯文炳) 、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原名王衡,因热爱鲁迅而改名,代表作《菊英的出嫁》——冥婚, 《黄金》标志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门——借钱,参加婚宴——坐末席,女儿遭骂,被盗不敢声张,写出了金钱观念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冷酷、可怕的关系。
) 蹇先艾、黎锦明、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
乡土小说把艺术之根扎于故乡的土地与农民之中, 带着满身乡土气息,又敢于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作平实自然的描写。
【湖畔诗社】现代文学社团。
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4人。
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诗社相关书籍《湖畔》(1922),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和《寂寞的国》(1927)等。
【象征诗派】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
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
(他们或直接吸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 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作) 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 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小品文】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 内容题材不限。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杂文】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
【春柳社】春柳社,是中国文艺研究团体。
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 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 并最先建立了演艺部。
创始人李叔同(息霜) 、曾孝谷。
先后加入者有欧阳予倩、吴我尊、黄喃喃、李涛痕、马绛士、谢抗白、庄云石、陆镜若等人。
【唯美主义】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代表人物:济慈、雪莱、戈蒂埃(又译戈蒂耶) 、王尔德、比亚兹莱。
【南国社】南国社前身为南国电影剧社。
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以戏剧活动为义。
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
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
创办刊物《南国月刊》、《南国周刊》。
【独幕剧】独幕剧是戏剧作品的一种形式, 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完成。
篇幅较短, 情节单纯, 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形成高潮,戛然而止。
多数不分场并且不换布景。
【左联】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国左翼思潮的两个鲜明的特征。
左联是中国左翼文学作家联盟的简称,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1936年解散。
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是其纲领。
主张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 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
主要文学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还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
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 1932年至1935年, 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 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 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七月派】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
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 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 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 , “七月派”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
【零余者】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 零余者, 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 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